风险调查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调查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调查评估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1

[关键词]高锰酸钾;土壤;重金属;场地环境调查;健康风险评估

伴随国内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更迭,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持续推进,大量工艺落后工业企业关停、破产或者搬迁,遗留大量疑似污染地块。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地块生产时期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相对落后,造成地块内土壤存在一定程度污染的情况[1]。这些地块内往往遗留有构建筑物、生产设施设备、零散原材料、废渣、废水等,由于长期无人监管且未得到有效的处置,经过风吹雨淋,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地块后续的再开发利用。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金属光泽,溶于水和碱液,较为稳定但接触易燃材料可能引起火灾。高锰酸钾主要为无机物强氧化剂,在医学上,高锰酸钾用于消毒,在工业上,高锰酸钾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高锰酸钾主要生产企业分布在重庆、云南、北京、广东、湖南和山东等地[2]。因氧化工序的工艺技术不同,高锰酸钾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3],生产主要原辅料为氢氧化钾和锰粉。因锰矿石伴生重金属元素较多,有砷、镉、铅等[4],因此在高锰酸钾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锰、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在城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基于风险控制的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策略,对于保护场地周边人群健康、评估污染场地再开发合理性和开展污染场地治理及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区以湖南省某高锰酸钾生产企业遗留地块为对象,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采集分析,通过危害识别确定场地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成因,进一步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并定量表征场地健康风险;同时,基于风险控制值、相关标准限值等,提出污染场地的修复目标值,为工业污染场地特别是高锰酸钾生产企业重金属污染地块的管理与防控提供借鉴。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选取湖南省某高锰酸钾生产企业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该地块占地面积约16500m2,于2008年停产关闭,未来规划为工业用地。在生产时期,其主要产品为高锰酸钾,厂区内短暂生产硫酸锌、镉红、镉黄产品。其高锰酸钾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生产过程以氢氧化钾、锰粉、煤等为原辅料,采用固相法生产工艺。厂区内遗留有破损厂房、车间,调查阶段均未拆除。生产区域内遗留有少量废渣和废水。本地块高锰酸钾生产工艺为固相法,生产工艺如下:氧化焙烧软锰矿经粉碎机,管磨机粉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成悬浮浆,用压缩空气将物料喷入焙烧转炉加热,除去水分,使二氧化锰转化成锰酸钾和亚锰酸钾,此产物进入第二个焙烧转炉,温度稍低,使锰酸钾进一步氧化完全浸溶,电解氧化锰酸钾焙烧物在溶解槽用稀碱液回收洗涤水溶解,然后经沉淀分离器除去不溶杂质,残渣经过滤、洗涤后去除。净化后的锰酸钾溶液连续进入多级电解槽。电解槽采用镍阳极和软钢阴极,相互串联连接。电解液流经电解槽,使其氧化成高锰酸钾溶液[5]。

1.2采样布点

现场取样采用网格布点法,网格密度为20×20m,采样点位基本位于网格中心,兼顾厂区平面布置情况,部分土壤采样点位根据实际情况稍做调整。共布设土壤采样点45个,共取得土壤样品392个。厂区平面布置及采样点位分布见下图1。

1.3检测方法

所取得土壤样品检测指标为镉、铅和砷。镉和铅检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砷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

1.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空间差异性较强[6]。土壤质量评价标准选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标准[7]。根据本地块土壤污染情况,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污染程度评价[8],其计算方法如公式(1)。

1.5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地块样品检测结果,将土壤重金属超过筛选值的污染因子作为关注污染物,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9]及ALM模型[10]进行评估。

2结果与讨论

2.1土壤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土壤检测数据结果,该地块内土壤镉、砷和铅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各类土壤类型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范围也比较大。砷含量在4.91-~113mg/kg,超标样品数量为29个,占土壤总样品7.4%;镉含量在0.08~366mg/kg,有4个样品超过镉含量的筛选值,超标率为1.0%;铅含量为21~3250mg/kg,超标样品数量5个,占总样品数量的1.3%。由超标总数情况看,砷污染是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铅;其余污染因子占比重较小。土壤重金属检测结果统计见下表2。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污染程度评价,直观的表示场地内每一层主要重金属污综合染物程度的空间分布,依据土壤详细调查点位、不同深度样品检出污染物含量采用ArcGIS软件,对场内超标重金属元素采用插值法得到场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空间分布图。由综合污染分布图可以判断,地块内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0~0.5m层,主要集中于原生产车间及原材料堆存区。

2.2风险评估

2.2.1污染识别根据地块生产历史、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及原辅料等相关情况,通过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地块污染物包括:高锰酸钾生产过程主要原料锰矿粉,矿石伴生铅、镉、砷等元素;硫酸锌生产主要原料氧化锌,其含多种杂质如铜、铅、锰等;在镉黄和镉红生产主要原料镉盐(碳酸镉)。因此本地块重点关注的潜在污染物包括铅、锰、镉、砷等金属元素。重点关注污染区域包括:原料区、生产区、固废区等。2.2.2暴露评估根据当地用地规划,该地块未来规划为工业用地,因此本地块按二类用地进行风险评估。二类用地方式下,本地块主要污染受体为企业生产工作人员及周围的居民,在地块建设阶段地块内的施工工人将是主要的污染受体。在第二类用地情景下,土壤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本地块内地下水不直接接触和直接饮用。地块所在区域周边为居民区和农田,因此本项目地块考虑地块土壤作为污染源时对原场和离场敏感受体(人体)产生的风险和危害。地块未来作为工业用地,地块内的污染物为重金属不具有挥发性,因此0~1m表层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吸入颗粒物三种类型;如果地块未来开挖1m以下层,则有可能扰动的下层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吸入颗粒物三种类型。暴露因子是计算污染物进入人体暴露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体重、皮肤面积、平均寿命、暴露时间、土壤摄入速率、和呼吸量等。受体暴露参数主要采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所推荐的第二类用地建议值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建议值。地块特征参数指标容重、含水率、渗透系数等主要采用该地块实测数据,其他指标采用HJ25.3建议值。2.2.3毒性评估毒性评估包括致癌效应及非致癌效应,是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本次评估涉及到的污染指标为镉和砷。污染物毒理学参数见下表3。2.2.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土壤和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单一途径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计算单一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本次风险评估过程中,将致癌性可接受风险水平设置为1.0×10-6,非致癌性危害熵设置为1,以评估相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是否超标。在二类用地情境下,土壤污染物浓度最大值风险表征结果显示,砷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均不可接受,镉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均不可接受。2.2.5铅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由于铅对儿童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强烈毒性,通常认为不存在允许铅暴露量最低限值的安全水平,因此美国EPA建议采用血铅浓度来表征儿童暴露于环境中铅产生的危害,一般认为儿童血铅含量超过10µg/dL将对智力发育及神经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目前我国尚未制定血铅评估方法,铅对人体健康最显著的危害是降低儿童的认知能力,敏感人群主要为发育中的胎儿以及婴幼儿[11]。其主要通过土壤、食物、饮水和空气进入人体。本次评估采用ALM模型评估非敏感用地情景下怀孕妇女暴露于铅污染土壤导致的胎儿的血铅浓度水平[12],并反算土壤中铅的控制水平。ALM模型参数及取值见下表4。基于调查数据,评价结果表明,对二类用地中的最大值进行成人血铅超标评估,土壤铅引起成人中孕妇胎儿血铅水平超过10µg/dL水平的概率为6.8%,超过临界水平风险概率5%。因此需要对土壤铅进行治理修复。

3结论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2

税务风险评估可以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指某一税务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可能性,而影响程度则是指税务风险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税务风险就越高。可以用概率或者频率来衡量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是否经常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某项销售业务导致企业在一年内被税务机关处罚的概率为20%,就可以认为这项销售业务每五年就会造成一次损失。影响程度是指发生的损失有多大,以及税务风险的严重性。COSO报告中指出,管理者对发生可能性低且潜在影响小的风险一般毋庸多虑,而对发生的可能性高且潜在影响重大的税务风险则需要相当关注,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则一般需要仔细判断。因此,对企业来说,一项损失不大但是经常发生的税务风险,比一项损失较大但不经常发生的税务风险具有更大的威胁性。最大的税务风险是那种经常发生并且损失巨大的税务风险,即发生概率最高同时影响程度也最大的税务风险。

参照COSO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估税务风险。根据各种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评估,将已经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进行排序,从而为确定重点和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采用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其本身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些税务风险评估能够采用定量的方法,有些税务风险评估则只能采用定性的方法。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另外,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时,应当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委派专人,组成税务风险专业评估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一)定性评估法

定性评估是指直接对某种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进行文字描述,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于评估无法或不要求量化的税务风险。当对某种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由于所需的数据无法取得、数据不充分或者获取和评估数据的成本效益性比较低,企业可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外部的税务风险,包括税法变化、税收征管带来的税收风险。较为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以及标杆评估等,这里重点介绍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定性评估一般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对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结果一般有“不太可能”、“略有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几乎确定的”等情况。对税务风险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结果等级,可以按照税务风险的性质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严重”、“很严重”。定性评估法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参与税务风险评估者的知识、判断能力、对潜在税务风险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集合管理层、普通员工和行业税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一般来说,小组讨论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负责人发起,针对某项业务所涉及的税务风险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集中利用每个参与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来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

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一种定性评估的数据收集手段,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提出参与者需要考虑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确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问题取决于目的,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自由回答式或限制式的问题。将需要回答的问题打印在问卷上或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进行填写,最后收回问卷,整理并进行评估,从而得出调查结论。按照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内部调查、外部调查,内部调查通常属于广泛的调查,需要收集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对调查问题的反馈信息。外部调查则是针对特定目标的调查,调查对象可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主要用于对特定的消费者、供应商或其他外部团体进行调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参照表3、表4,得出每一项需要进行定性分析评估税务风险的最终结论,并进行排序(如表5所示),为制订此类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二)定量评估法

定量评估是指用数量方法描述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大多数评估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中对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而对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则用损失金额来衡量。一般来说,如果可以获取充分的信息及数据来估计税务风险的可能性或造成的损失,并且具备成本效益性时,就可以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定量评估通常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因此往往应用于比较和选择风险的活动中,也可作为定性评估的有效补充。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包括交易与行为、财务核算产生的税务风险。比较常用的定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AHP层次评估法、税务风险指标法、计算机模拟(蒙特卡罗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法等。在进行税务风险定量评估时,首先要制订各种税务风险的度量单位以及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确保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数据来源、各项参数和评估程序的准确性、合理性。同时,要根据实际经营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及参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实际效果与定量评估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比对,据此对有关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本文以蒙特卡罗方法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定量评估。

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随机模拟数学方法,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一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并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统计抽样或模拟,以此求得问题的近似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历史相关数据,分析需要进行量化评估的税务风险,确定税务风险变量,并明确度量单位。第二步,利用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描述该税务风险变量变化的概率模型,并将标准化的数据代入模型,生成税务风险变量初步的概率分布结果。第三步,对税务风险变量初步的概率分布结果进行评估,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修正。第四步,利用该模型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直接对每一个税务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处理,但是要求每一个税务风险因素必须是独立的。因此这种方法的计算量通常很大,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该税务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3

[关键词] 乳腺癌;社区;Gail风险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40-02

2007年全球大约46.5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另有130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1]。2008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统计数据表明,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率及其构成在过去30年上升了96%,成为对女性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2]。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有效地降低乳腺癌对妇女健康的威胁。然而,受制于医疗资源和临床医学能力,女性乳腺癌的筛查尚无法大面积普及。因此,发展快速、简单、有效的乳腺癌风险筛查工具成为社区乳腺癌预防的重点。本文旨在评价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我国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选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因乳腺疾患或健康检查在我院进行乳腺彩超或钼靶X线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年龄40~75岁共103例患者,平均(52.3±6.8)岁。对照组则选自经乳腺彩超或钼靶X线片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女性,年龄40~75岁共317例。两组间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职业与文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对所有前来进行乳腺彩超或钼靶X线摄片的患者及体检者,按统一的“调查表”对其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乳腺疾病史、家族史、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乳腺活检、种族等因素,其中年龄、乳腺活检为调查对象5年前情况。

1.3 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3]

模型由NCI与BSABP共同设计论证(根据280 000样本人群的随访研究所确立),为NCCN乳腺癌防治策略采用[4]。模型由7个评估因子共9个条目组成,因子内容[5]包括:年龄、乳腺疾病史、家族史、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乳腺活检情况、种族。Gail模型可评估个人5年内及终生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认为5年内发病风险≥1.67%则为高风险。

1.4 统计分析

将调查资料输入电脑进行Gail乳腺癌风险模型回顾性评估,应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进行Gail乳腺癌风险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2 结果

根据调查对象5年前回顾调查资料,103例乳腺癌患者及317例正常对照组,经Gail乳腺癌风险模型评估后分别有98例及20例为乳腺癌发病高风险。通过对表1资料进行Gail模型应用的诊断试验评价,可见模型应用于风险评估的灵敏度为0.951(0.910~0.993),特异度为0.937(0.910~0.964),且阳性预测值达到0.831。

3 讨论

Gail乳腺癌评估模型是现在临床医师最常用的、标准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式,是评估患乳腺癌风险的较有效的工具,它主要是基于非可塑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因素[6]。研究小组使用了1996~2003年美国各地检查过X线照相术的100多万妇女的临床数据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模型在风险因素族群中的预测相当的精确。经过5年的后续观察,患乳腺癌的实测比率为1.40%(629 229例妇女中有8 784例乳腺癌),而通过模型预测的比率为1.41%[7]。

我国的妇女保健体系的资源和临床医学能力有限,社区女性乳腺癌的筛查尚无法大面积普及,难于做到社区女性的乳腺癌防治管理。本研究表明,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对深圳宝安区女性乳腺癌高风险人群预测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本地区筛查发现社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标准之一。基层医师可以用它(Gail评估模型)来估算1名女子的5年内患乳腺癌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乳腺癌高风险女性:一般认为5年发病风险≥1.67%)进行干预,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在社区干预模式中,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筛查评估工具,并能帮助社区妇女更好地了解患乳腺癌发病风险[4]。

该模型在年轻妇女(40~44岁)及亚洲和拉美裔妇女的群体中乳腺癌发病率的预测上略有估计不足[7-9]。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资料,难免存在回忆偏倚,因此评估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还有待于立足于社区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道利,王文婉,胡永伟,等.乳腺癌二级预防-上海266 064名妇女自我检查效果的评估[J].中国肿瘤,2008,17(4):264-269.

[2]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专题.2008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女)[OL].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ty/digest2009/T4.htm.2009-06-10.

[3]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Breast Cancer Risk Assessment Tool[OL].cancer.gov/bcrisktool/Default.aspx.2009-06-10.

[4]National Comper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OL]. 省略/images/2008PDF/2008%20Breast%20Cancer%20guideline%20Chinese%20edition.pdf.2009-06-10.

[5]Crispo A,D′Aiuto G,De Marco M,et al.Gail model risk factors: impact of adding an extended family history for breast cancer[J].Breast J,2008,14(3):221-227.

[6]Boiarkina MP,Tsyrlina EV,Poroshina TE,et al.Gail coefficient as a risk factor and prognosticator for the course of breast cancer:correlation with hormonal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 features[J].Vopr Onkol,2008,54(1):25-30.

[7]Bondy ML,Newman LA.Assessing breast cancer risk:evolution of the Gail Model[J].J Natl Cancer Inst,2006,98(17):1172-1173.

[8]陈立慧,朱丽萍,武静.女性激素与乳腺癌[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64.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4

关键词:道路桥梁;风险;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01

风险是由于人们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异,桥梁工程又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时间长、工期比较长、规模比较大、复杂因素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道路桥梁工程的风险更高,影响更广。风险隐藏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规划到设计,从勘察到施工、完工。国内道路桥梁工程风险管理还存在严重的不足,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我国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影响了桥梁工程的发展。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首先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必然性,每个由于其行业特征和自身施工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管理人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全况,容易引实际与预期的偏差,这种风险从根本上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其次,风险有一定的潜伏性,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能通过一定的识别手段认识出来,大量的风险不可识别或者是不能完全识别的,总是有一些风险没被发现,增加了风险的不可控程度,再次,由于施工周期和环节的影响,风险总是随之变化的,这就是风险的周期性,不同的建设施工周期不同,风险的大小也不尽相同,由于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的类型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风险识别的依据,道路施工工程建设中风险识别的过程要依据不同,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工程项目的规划和风险控制规划,施工规划指规划、设计、勘察、施工、检测。风险规划是指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组织规模和形式。行动规划风险识别的具体程序,风险的识别可以根据风险的种类逐个排查,由于风险种类的多种多样,相互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构,因此可以对工程项目得风险进行排查,这样的排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误判和遗漏,识别过程一般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归类风险。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权重,编写风险识别报告。

风险识别的方法一帮包括以下几个,风险调查法相对简单,把工程项目风险来源分为人财物大类,然后既定的风险因素对本项目在人财物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道路桥梁施工项目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别,挖掘出大量 的风险因素,风险调查法需要专业的调查团队,深入到工程的一线中,调查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二、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上述调查方法查出潜在风险后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程序一般是要经过一下几个,首先要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作出初步判断,对风险初步判断只是简单预判,只有用事前确定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精准的判断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每个项目的风险都不止一个,调查评估不能单一对某一个风险进行判断还要对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和分析,分析各个风险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综合作用,因此风险评估需要对整体项目进行评价,弄清楚各个风险的关系,防止发生叠加和综合效应。工程项目的风险确定后,一般用下列方法进行评估。首先是专家评价法,利用专家在某个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对风险的影响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按照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权重,可以分为轻微、一般、不严重、严重、等层次,根据各项风险的综合得分得出风险的大小并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整体评价,但是该方法是根据个人经验得出的评分,无法得到专业精确的分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以增加一些客观评价法,增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工程项目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一般有三种方法,控制、转移和自留,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后果。首先是控制法,控制法也有很多种手段,主要是进行风险预防,防范于未然是最佳状态,项目开始前对各种风险进行提前通知,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逐个预防,增加各级单位的责任意识和专业防范意识,把预先防范的各种知识进行宣传推广,风险缓解是通过对已知封信采取补救措施,改变施工规划和施工环境,提高施工的技术标准。风险转移要,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并不能减少任何风险。对于风险转移方和风险接受方来说,双方都有可能通过不同的风险处理措施获得收益。对于风险转移方,在只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而不用冒任何风险条件下就能使工程完建对于风险接受方,由于自身很强的风险专项处理能力,虽然面对一定风险,可通过风险控制获得风险转移方付出的经济代价。但是风险接受方一般会处于更为不利的局面,因为他们并不能如风险转移方那样全方位地认识工程项目所处的风险状态。介于此,风险转移双方都会仔细认真思考是否应该转移或接受风险。

四、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不同的施工特点进行研究,需要专业人员和高科技技术的引进,不能独自借助经验也不能只靠技术手段。掌握多种风险的特征,分析风险的影响程度,运用多种风险评估手段,积极采取预防手段进行风险处理,是提高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谭金华.道路风险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1.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5

【 关键词 】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项目管理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isk Assessment

Yu Ying-tao 1 Li Xin 1 Xue Jun 2

(1.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2.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29)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purpose, scope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s,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specific work processes and methods, tools, and related items necessary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jectmanagement requirements. Good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 Keywords 】 risk assessment; risk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0 引言

政务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通过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了解信息与网络系统目前与未来的风险所在,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影响的程度,依据系统的风险和威胁,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有效解决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1 政务系统风险评估概述

1.1 风险评估的概念

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关心的是保护政务信息资产免受威胁。风险评估是有效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在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程序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对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采用模拟化攻击的方式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确定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级别。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发现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可能的危害,为后期进一步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严谨的安全理论依据,为决策者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构架安全体系以及确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选择可靠的安全产品、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层次提供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指导模型。

1.2 风险评估的范围

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内容与范围需要涵盖整个系统,包括系统安全管理的状况、网络及安全防护技术架构、通信链路、系统数据及业务系统加密情况、系统访问控制状况等。在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中,“人”是关键要素,无论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手段多么现代化与智能化,都需要“人”去操作、运行和管理。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那么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会减弱,安全漏洞就会增加。

1.3 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3.1指导原则

由于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进行评估时就需要本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原则,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管理,从设备到人员,来具体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和分析步骤,避免遗漏。在评估时一般需遵循的如下几个原则:标准性、可靠性、可控性、保密性、技术先进和成熟性、全面性、高效性、持续性。

1.3.2相关法规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47号);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73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984—2007)。

2 政务信息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2.1 系统调查

开展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调查。通过调查政务信息系统上运行的所有应用,了解系统主要业务的流程,清楚的掌握支持业务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的结构及安全系统现状,收集风险评估所需的系统全部信息。在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还需对系统风险评估的评估范围进行分析、界定。对系统边界进行明确定义,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工作,并对改进风险评估的质量都是很重要的。

风险调查评估范文6

 

1 环境尽职调查

 

1.1 环境尽职调查的背景和概念

 

环境尽职调查是一种评估环境风险和潜在责任的技术手段,属于宏观尽职调查的分支内容,主要用于在企业投资、收购、并购、剥离或新建扩建厂区时,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系统地确认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污染责任,帮助投资者对于现在和未来企业运行中的环境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

 

狭义的环境尽职调查起源于美国。在美国政府颁布的30余部环保法律法规中,《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尤为严格,同时也是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涉及最为频繁的一部法律,被企业称为“黑洞”或“虚拟的怪兽”[1]。为减轻CERCLA规定的环境方面的责任问题,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如果进行了全面的环境问询,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那么就可以对投资前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再负担法律(主要是指 CERCLA)责任。在实践中,由环境专家所做出的环境尽职调查报告,可以被视为“进行了全面的环境问询”的证明,通常包括Phase I和Phase II两部分(至少应包括Phase I),所依据的标准是由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基于CERCLA所制定的,分别为:Phase I环境现场评估标准(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标准编号E1527-05)和Phase II环境现场评估标准(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hase I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标准编号E1903-11)。简单来讲,Phase I和Phase II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侧重于进行书面材料和现场的确认,问询相关的当事人,识别和评估出各项环境风险;后者则是侧重于前者无法量化的主要风险进行取样、分析和化验,进一步确定污染的量化情况。

 

广义的环境尽职调查通常还会借鉴ASTM在Phase I和Phase II标准中提出的现场评估方法,但依据的标准已超出了CERCLA的内容范围。例如,项目融资期间EDD依据的标准就分别包括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机构(IFC,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所制定的通用和各专业EHS指南、经合组织(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签署的公约要求,以及资源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环保法律法规。

 

1.2 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的意义

 

在企业拓展新项目时,最大的环境风险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各类环保不合规行为。通过环境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已有的土壤和地下水等污染,可以尽早厘清买方和卖方的责任,并就环境风险的解决方案和赔偿金额进行谈判,避免将来的损失或后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同时,环境尽职调查报告有关土壤和地下水的本底值可参考写入项目环评,并能够作为新业主在运营时的本底数据,形成良性的衔接和循环。此外,各资源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日趋严格和完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提升,且地方政府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政策中未涉及的部分建立地方性规定或建立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性规定,大大提升了企业确保合规的难度。因此,在交易框架中的环境尽职调查,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量化“环境价值”,而且能够指导企业认清环保合规的挑战和方法,从而在整个交易周期中控制实际和预期的环境风险。

 

从相关方的角度考虑,开展环境尽职调查可以满足投资银行和(或)保险机构的要求,与国际并购流程接轨,同时调查期间积累的数据也可以进入项目资料室成为买卖双方提供环境风险的依据,环境尽职调查报告相当于为新业主提供了一份“环境保险”(视具体条款而定)。从成本分析的角度考虑,环境尽职调查的费用跟项目并购金额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而且买方可以通过主动寻求环境保险等方式实现风险的共担和成本的摊薄。

 

1.3 环境尽职调查的特点

 

环境尽职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除去不涉及环境环节的并购或剥离(如银行、IT公司、娱乐业等),诸如油气行业、化工、电子、轻工、重工等行业都是环境尽职调查的客户。从专业覆盖上而言,环境尽职调查往往会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延展到健康、安全、社会等领域,形成HSSE(Health, Safety, Social, Environment)尽职调查。相对于主要依据文件评价开展的一般尽职调查而言,环境尽职调查需要特别突出现场评估和确认的过程,重点关注过去和现在产生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从场外流入场内的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的管理、饮用水安全,环保费用、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许可等环保合规性问题,以及记录保存情况。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的方式和HSE审核(Audit)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突出具体问题和责任归属,通常以ASTM、 IFC等国际标准为依据,偏向于技术层面;而后者突出管理原因和改进措施,通常以HSE管理体系为主要依据,偏向于管理层面。

 

2 如何开展环境尽职调查

 

2.1 环境尽职调查的职责分工

 

环境尽职调查的管理团队可以由买方组建,也可以由卖方组建,或同时组建,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委托投资银行或律所管理。具体承担环境尽职调查的执行团队通常是由内部HSE资源和外部HSE资源(独立第三方)共同组成。

 

EDD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从战略高度识别并购项目环境风险,收集并购对象的环境资料、建立环境信息库,确定尽职调查的目的、范围、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选定第三方EDD咨询机构,协调EDD活动(信息库和现场调查),审阅外部顾问的EDD报告,最终基于EDD报告向项目领导小组(或投资决策委员会)提出EDD结论和建议,此外还可能参与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协调咨询机构为商务谈判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执行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保证评估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公正性,严格按照ASTM、IFC等标准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环境尽职调查清单,扩大信息收集的渠道,负责文件评估、现场踏勘等工作,编写EDD报告并征求相关方意见、最终提交给EDD管理团队,降低被收购方的抵触情绪、维系和谐的调查与谈判氛围,为商务谈判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2.2 环境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

 

一般的环境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或目录都会包含以下内容:

 

2.2.1 公司环保基本信息

 

环评报批稿、后评价报告、批复、竣工验收意见;污染防治设施历史变化情况;历史处罚情况;安全环保相关负责人名单,提供树形图(注明专兼职)。

 

2.2.2 环保资产

 

环保设施清单;现有的污染治理协议,如接管协议,危险废物转移协议;当前污染物总量情况;环保设施新建或改建的成本;环保处罚的欠款。

 

2.2.3 环保合规性分析

 

环保许可;批建相符性分析;日常监察要求相符性分析;上市核查要求相符性分析(如果有上市要求)。

 

2.2.4 环境、社会潜在风险

 

周边的居民是否已经拆迁;是否存在投诉、环境诉讼历史,是否被NGO举报;现有场地污染情况;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危险废物转移情况;调研政策、规划情况,分析潜在的政策风险。

 

2.3 环境尽职调查的主要步骤

 

环境尽职调查的核心环节是两个阶段的环境现场评估,分别依据ASTM E1527-05和ASTM E1903-11的要求开展现场工作。除此之外,环境尽职调查还可能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前期或后期增加一个初期评估或环境修复环节,最终形成三个阶段的环境尽职调查。

 

2.3.1 初期评估环节

 

通过初期收集的较为有限的环境资料,从战略高度识别项目的环境风险。此阶段需要了解项目背景和评估需求,结合公开信息资料或其它渠道获得的项目信息,对于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下一步的评估重点。

 

2.3.2 第一阶段环境现场评估

 

Phase I的目的是结合文件评估,开展初步现场评估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点。Phase I通过现场勘查、资料审阅、业主与政府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料与信息收集,获得现场和周边设施的记录,发现可能的现场污染,发现潜在的污染受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此阶段通常不要求采集或分析土壤或地下水样品。

 

2.3.3 第二阶段环境现场评估

 

Phase II的目的是根据Phase I的评估结果,进一步验证主要环境风险,此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化验,是对于Phase I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延续。Phase II是将全部主要的环境风险进行补充量化的过程,必要时可以折算为货币化的环境责任。

 

2.3.4 环境修复环节

 

在通过Phase I和Phase II确定了环境风险和潜在责任之后,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某些必要的环境修复或治理措施,以避免风险的扩大给买卖双方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第三方咨询机构将这一环境修复环节称之为“Phase III”。

 

2.4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和应用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是提交一份完整的EDD报告,其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基本情况介绍(项目背景、工作范围、主要方法)、项目涉及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环境现场评估结果(Phase I和Phase II的主要发现)、主要环境问题(水源、水处理、大气及气候变化、固废、土壤和地下水、噪声、环境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植被情况等)、结论和建议 。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价格谈判的筹码,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交易结构来规避风险。例如,将某些环境问题突出的资产剥离出交易范畴。对于识别出的重大环境问题,双方可协商一个整改修复计划,并将整改修复的完成情况作为完成交易的必要条件。此外,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管理计划(EMP)等HSE相关方案、预算的重要参考资料,指导买方在交割后顺利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3 环境尽职调查的发展展望

 

环境尽职调查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而在国内和欠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当前则十分有限。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油气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将日益尖锐,围绕土壤和地下水出台的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愈发严格苛刻,各相关方也不断提出诸如赤道原则等新的环保要求,同时还面临着碳排放、节能减排等国际压力,加之复杂的社区关系影响,逐步提升新项目尽职调查中环境尽职调查的比重和投入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此外,一些咨询机构过于倚重发达国家的环境尽职调查方法,将重点过度侧重于污染场地的调查分析及趋势预测,而弱化了诸如污染物总量是否能够满足后续要求,是否存在潜在的政策和规划约束,是否存在偷排、危险废物违法处置等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些问题和比较明显的原有场地污染问题相比,往往更隐蔽,后续危害更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国内日益严格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家、地方各类环保法规政策,将现状调查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作为环境尽职调查的主体,有助于让买方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重要的信息,有助于评估卖方的环境价值、潜在成本,进而了解隐藏的环境陷阱。

 

最后,企业还应注意确保前期调查的时间和质量,组建专业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保证充分识别项目潜在的各种环境风险,查清历史遗留环保问题,明晰接管后可能承担的责任,避免因并购或剥离带来额外的环保负债。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