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1

关键词:技术经纪人;科研成果;河北沿海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8503

1河北省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分析

在河北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推进生产力向沿海转移已成必然。生产力的转移过程本身也是科技要素的转化过程,然而河北的科研成果转化难却制约了经济发展。

1.1科研资源数量有限影响成果转化后劲

河北的科研资源数量有限,与广东、山东等经济强省相比差距明显。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两项为例,2010年河北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家,而广东为659家和568家,山东为731家和953家[1]。这两项数字广东是河北的2.2倍和4.3倍,山东是河北的2.4倍和7.2倍。此外, 2010年河北的专利申请量为1.7万件,授权量为1.1万件,而广东为19.6万件和12.8万件,山东为11.0万件和5.9万件[1],即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广东是河北的11.5倍和11.6倍,山东是河北的6.5倍和5.4倍。其实,河北科研资源有限导致的成果转化缺乏后劲在2010年公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已有体现,虽然在该报告中河北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第12位,但知识经济竞争力这一项仅居全国中游,在沿海省市中排在倒数第3。

1.2科研资源分布结构失衡制约成果优化配置

首先,失衡表现在地域方面。河北11个市中,石家庄作为内陆性省会城市占有了全省的众多科研资源而沿海的秦、唐、沧三市科研资源总量却较为有限。例如: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2011年石家庄申请专利4035件,授权2487件,而秦皇岛为1562件和1012件,唐山为2050件和1300件,沧州为980件和730件,即石家庄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略少于秦、唐、沧三市之和;在人才资源总量方面,截至2010年底石家庄的人才资源总量为82.28万人[2],在河北沿海三市中唐山的人才资源总量最高为73.4万人[3],但比石家庄还相差近10万人;另外,石家庄拥有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约200家,其中重点院校多家,而秦、唐、沧三市不但高校数量少而且重点院校总共2家。其次,失衡还体现在行业方面。河北的科研资源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和图书机构等行业。企业、科技园区和各种开发区中的科研资源相对较少。仅以河北和山东两省的经济龙头唐山和青岛为例,2011年唐山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国家级5家,而青岛则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国家级21家,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青岛是唐山的1.8倍。科研资源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结构失衡,制约了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3政府经费支持乏力影响科研工作开展

纵观发达省份政府的科研投入力度是推进科研工作的重要动力,而这一点对于河北而言显然不够。在2005~2009年这5年中,河北的省级科研经费投入占全省GDP的0.58%~0.78%,而同期国家级的比例为1.34%~1.70%;河北省的科技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13%~1.16%,而同期国家的比例为3.90%~4.25%[4],可见河北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国家水平的1/2,科技财政所占比例仅为国家水平的1/3,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科研对河北经济的支持力度。

1.4区域发展战略诱发科研投入和运行不稳定

发展战略作为指挥棒是影响科研活动的重要宏观性因素,它影响着科研资源的配置。发展战略应具有长期性和一贯性,如果不稳定或不明确则会破坏科研资源的配置。河北几乎同时实施过“一线两厢”战略和“两环”战略,两个战略分别引导科技要素向“一线”地区和“两环”地区集中。但是“一线”和“两环”既有重叠又有不同。两种战略同时发力,往往导致科研资源不知如何配置。这种情况下,发展战略失当对科研造成的不利影响至少有三:一是发展战略的风向标作用会影响到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向,即风向标指向不明导致科研投入方向不明;二是发展战略的内容会影响到科研工作的重心,即发展战略矛盾导致科研重心不稳;三是发展战略调整的不当导致科研资源浪费。

1.5科研产业化制度不到位阻碍科研成果转化

河北科研产业化制度的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河北既没有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地方特色的集科研成果研发、管理和转化等方面于一体的制度体系,也没有专门针对发展沿海经济的专项制度。这并不是说河北完全没有相关制度而是现有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兼容性不够,重点不突出。如:早在2003年河北就颁布了《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但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该条例在组织实施、技术权益、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不够健全。另一方面,这种不到位还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落实。还以《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为例,虽然该条例涵盖范围广泛,但是由于缺少配套制度导致实际执行起来或者缺乏依据或者弹性过大。

2技术经纪人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中

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造成河北科技对经济支撑能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科研过于依赖政策,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为科研成果转化开辟市场化路径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略。而引入技术经纪人符合该方略,技术经纪人是指在技术市场中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等经纪业务,并取得合理佣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技术性和经纪性是技术经纪人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介功能、服务功能、经营功能、信息功能和评估功能等是技术经纪人的基本功能。对于河北而言,技术经纪人的这些特性和功能恰恰有利于为河北发展沿海经济搭建科技桥梁。

2.1开拓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路径

虽然河北的科研资源短期内难以激增,但是科研资源分布结构失衡和政府科研经费不足造成的成果转化难却可以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破解。技术经纪人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可用手段,能够立足其经纪性,发挥中介和服务功能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一方面,技术经纪人作为中介连接科研成果和市场;另一方面,在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为买卖双方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接受委托、协助订立合同等服务。也就是说,技术经纪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中介,他不但具有基本的中介功能,而且能够全程跟踪科研成果的交易和转化过程,为其提供多重配套服务。如:2009年上海的技术经纪人游走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直接促成46个项目获得资助。对于河北而言利用技术经纪人构建市场化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好处至少有三:一是构建了科研资源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破解科研资源分布结构失衡的现状,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拓宽了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有利于摆脱过度依赖政府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二是使科研成果转化直接立足市场,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政策调整可能诱发的不利影响。

2.2有利于破解科研成果转化资金过多依赖财政的窘境

市场化程度低使得河北的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颇为依赖财政,而政府科研经费支持的捉襟见肘又使得河北必须拓宽获得资金支持的路径。因此,如何在建设沿海经济的同时破解资金瓶颈提速科技向沿海聚集是河北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搭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技术经纪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立足经纪性利用中介、服务和信息等功能,技术经纪人不但可以将社会上的各种金融政策、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务等提供给买卖双方,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技术经纪人还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功能吸引社会资本。如:2009年上海的技术经纪人争取到了资金2.66亿元。对于河北而言利用技术经纪人吸引社会资本好处起码有二:一是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了市场手段,有利于摆脱科研经费对财政的过多依赖;二是合理地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本,有利于优化资本流向。

2.3为科研的目的性和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提供稳定性

保障科研的目的性是可行性的前提,目的不明可行性自然不畅,而科研投入和运行的稳定性是二者的保障,没有稳定性科研活动无法展开,成果转化也就无从谈起。稳定性源自科研投入、运行和产出的全过程立足市场尊重市场规律,同时辅之以一定的科学制度。利用技术经纪人促成科研成果转化则是保障科研活动稳定性的具体化。一则技术经纪人是稳定的市场主体,通过技术经纪人促成的成果市场化是发展趋势;再则技术经纪人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性和经纪性持续地发挥中介、服务和信息等多种功能,不断巩固科研和市场的结合。如:2011年芜湖的技术经纪人利用1年的时间将科研成果引进到当地的飞亚特食品公司成功地改造了该公司的生产流程。秦、唐、沧三市是河北发展沿海经济的排头兵,但三市的科研资源有限且产业化链条短,如果将技术经纪人引入该地区虽未必能在短期内积聚科研资源,但却能够稳定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性和可行性,并因之延伸科研产业链条。

2.4能够经营和二次研发科研成果延伸科研产业化

链条科研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河北发展沿海经济的因素之一。秦、唐、沧三市是河北发展沿海经济的排头兵,但是这三市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未能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2011年三市的GDP总量为9106.4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为5048.02亿元,占到经济总量的55.43%,而第二产业中以钢铁、煤炭、石化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又占去了大半。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力度不够。因此,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是河北发展沿海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该难题的破解也可以依赖技术经纪人,因为技术性和经纪性使技术经纪人能够成为经营和二次研发科研成果的能手,即挖掘一般性、理论性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促成一般成果向特殊产品的转化。如: 在2008年山东的技术经纪人就联络中科院与山东风祥集团用鸡骨头开发鸡粉,用鸡血开发血红素等美容产品为企业创效几十亿元。因此,充分利用技术经纪人的这一功能有助于河北经济的提档升级。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2011[R].石家庄:河北省统计局,2011.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2

关键词:科技成果管理 奖励申报 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42-01

科技成果是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体现一个科研单位科研任务完成质量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新项目立项申请的技术基础。科技成果的申报和奖励对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促进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和选拔优秀人才、打造知名专家、培养创新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激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奖励申报的管理工作做得如何,在直接影响着成果的获奖等级,甚至影响到成果的获奖率。如何使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相应的奖励,提高成果获奖率,是科技成果管理人员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从掌握政策动向,拓宽报奖渠道,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成果获奖率,完善保障机制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掌握政策动向,拓宽报奖渠道

科技成果管理的法律法规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依据和前提,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提供各种有力的支撑条件。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的本质是社会对科技成果的承认,也是对科技工作者能力、水平的承认。科技成果奖励无疑具有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的作用。对科技成果奖励的管理,就是要体现上述科技奖励的原则、功能、方针和政策,以使科技成果奖励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随着科技创新地位的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鼓励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国家及各省科技奖励政策都在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鉴定细则等在不断修订。例如:2009年3月,国防科工局对《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2010年7月,工信部的新版《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开始实施;2009年,国家能源局了《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及《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开始组织国家重大能源成果的鉴定及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对于科技成果管理人员来说,首先应该及时学习并掌握这些相关的政策,并根据这些管理条例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工作,将最新的政策及时通报给科技工作者,结合本单位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指导并帮助他们进行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积极拓宽报奖渠道,借助不同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的平台,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为促进市场转化打下基础。

2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获奖率

提高科技成果管理的成效,提高科技成果获奖率,就应优化工作流程,及时总结归纳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申报的策划工作

在科研项目立项或签订合同时,就应对整个项目全周期的成果进行报奖策划,避免被动申报和仓促申报,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更要提前进行成果树的梳理,理清成果的层次和脉络。在做好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料积累和收集整理工作,包括与成果相关的数据、影像资料等,同时中注意成果专利的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证明的出具等对成果的申报有利的支撑材料。有的成果虽然不错,但在报奖时因准备工作不充分,申报材料粗糙,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或创新点及先进性不突出,或层次不分明等种种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成果的评审和获奖结果。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报奖时机,避免报奖无序、冲突或因小失大,同类技术成果应均衡申报,以避免在同一年度一批同类成果同时申报,导致自我撞车、自我竞争的局面出现。

2.2 严把鉴定及报奖材料关

科技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是专家评价成果的重要依据,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果水平的体现[1]。在成果管理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把握好申报过程的每一环节。为申报项目的通过率,不仅组织专家要对技术内容进行审查,还要根据报奖软件的填写说明和形式审查要求,对各项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形式审查,做好报奖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第一关。

3 完善成果管理的保障机制

成果的申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鉴定到报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报奖周期长,申报材料格式要求高,不少科研人员认为费劲申报后还不一定能评上奖,导致科技人员报奖的积极性不高,或申报过程中敷衍了事。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完善推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可配套相应的奖励政策,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激励,以提高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申报成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及对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申报奖励等作为对科技人员进行绩效定量考核指标之一,发挥其约束作用,让科技人员感到危机与压力,增强科研活动的竞争活力,这也是提高科技成果管理的有效措施。

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国有科研院所,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一般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成果转化属于政府主导型或研究单位供给型,研发什么、谁来投资、谁来评价、谁来应用等一系列问题,都预先做好了安排。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能力、取得的其他应用性成果,以及成果的二次转化应用等等,其开发与应用往往被束之高阁,面对市场需求“无动于衷”,多年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造成成果“等待”转化、能力“等待”开发的现象。知识创新没有在市场经济活动产生它本应该发挥的功效、创造出它本应该有的效益。因此,在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形成的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好科技成果管理体系和平台,转换管理模式,确立市场意识,加强效益观念、专利意识,注重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把科研成果通向市场应用的路径问题解决好,是科研事业单位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长期的、多方面的工作积累。科技成果的获得既需要科学研究者的创造性研究活动,也要有科学管理策略的引导。一项高水平、高效益的科技成果,如果专利没有申请、成果没有及时鉴定、成果推广应用后的证明材料没有及时索取,如果报奖前的准备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给申报带来损失。因此,作为成果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认识到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政策吃透,要把科技成果申报工作抓紧、抓实,才能真正做到报奖时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把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3

一、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2年江苏省高校共发表学术论文77 244篇,专利申请数20 454项,其中发明专利11 092项,专利授权数12 798项,其中发明专利4 466项,专利出售数507项(合同数),当年专利出售数(合同数)与专利授权数之比仅为4%,表明江苏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从省内各高校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绩效看,差距较大。如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同属研究型国家重点大学,南京大学在科研人员投入和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方面多于东南大学,但在向社会转让科技成果方面的贡献,却远远少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2012年从事研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为1 517人年,当年政府拨入的科研经费为76 446万元,当年发表学术论文6 329篇,获国家级奖项1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19项,当年技术转让实际收入40万元;东南大学,2012年从事研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为1 452人年,当年政府拨入的科研经费为66 837万元,当年发表学术论文3 943篇,获国家级奖项4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451项,技术转让实际收入14 305万元。江苏大学的投入大于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但技术转让贡献却远落后于后两者(见表1)。

可见,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业绩,与科研人员数量和政府经费投入之间并不成比例。我们的调研显示,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之所以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方面表现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制度上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与政策上注重创新与突破。

如东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实施意见》,相比其他高校,在学校支持力度、教师个人收益、知识产权认定等政策方面都有较大突破。该实施意见明确,科技成果技术发明人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收益,收益分配比例学校由原来的40%降到30%,院系由40%降到10%,个人和团队由20%提高到60%。而现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个人和团队最高只能拿到收益的40%。为不与国家部委现有政策冲突,他们在执行实施意见时,采取对创业教师实行科技创新基金奖励等方式,提高教师创业收益比例。

此外,东南大学成立专门机构帮创业教师申报地方扶持政策,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办公会授权范围内全权处置学校拥有的知识产权(含专有技术、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转化工作。该实施意见及配套附件《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组建学科型科技企业工作流程》明确规定:校内科技成果转化时,由东大科研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认定,东大资产经营管理处组织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预评估。附件还对知识产权直接转让、作价入股、变更、增资等行为,逐一详细列出条款,加以明确。

实施意见大力度鼓励教师创业,在校教师既可在岗兼职创业,也可离岗专职创业,学校为离岗创业教师专设创业岗。实施意见还拿出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教师优先落户东大科技园,东大科技园为入园创业教师提供孵化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等。在2012年度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立项项目中,江苏高校参与承担了42个项目,其中东南大学参与承担9个项目,占高校总项目数的21%。

南京工业大学,则以学科建设和构筑人才高地夯实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机制创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促进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与制度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指出,技术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特定制度安排下成果交易过程,当前的制度环境,无论是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还是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仍然是以承担课题、成果鉴定、、出版专著、成果获奖等作为晋级评价指标,并与教师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津贴收入挂钩,而对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及产业化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在科研成果价值的评价上,主要由学术圈内权威专家闭门主观评价,偏重于成果的学术水平,缺乏产业视角的评价和市场检验。

现行制度环境使得高校管理层和高校教师都倾向于急功近利,真心沉浸在科学真谛探索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人少之又少;教师只求,不问成果应用价值,许多研究属于模仿抄袭国外的东西,还有的属于低水平重复研究,对人类生活和产业发展具有革命性、颠覆性影响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很难见到。正是主管部门及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的现行评价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高校对高校教师急功近利式考核奖励制度,造成了相当数量的高校科研项目脱离实际,科技成果缺乏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科技成果产业化比率低下。

要促进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借鉴省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结合江苏实际,从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改革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内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多渠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在此建议如下:

1.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制度

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制度,在高校综合实力评价与排名上,应大幅降低普通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的权重,抑制垃圾论文、垃圾专利的产生,同时增设并加大“专利实际转让数”、“专利实际转让收入”(它代表社会对专利商业价值的评价与认可)、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或科技成果入股所得(它代表社会对科技成果商业价值的评价与认可)等指标的权重。对科研成果价值的评价,应从主要依据学术圈内权威专家的主观学术评价,转向对成果学术水平与成果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

2.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

要明确规定高校应承担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并对各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转移情况进行硬性考核。各高校都应设立以成果评估和转化作为中心职责的技术许可办公室或成果转化中心,负责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信息、成果展示、成果应用推介、技术转让谈判等,努力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状况,让高校科研人员从找技术受让方、找投资人、从谈判桌中解放出来,专心科研教学。技术许可办公室或成果转化中心工作人员应要有技术背景,懂法律、经济,还应擅长谈判。

3.改革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内部考核奖励制度

在高校非文科类职称评审中,应降低普通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的权重,增加“专利实际转让数”、“专利实际转让收入”、科技成果实际转化收入或科技成果入股所得等指标的权重,并硬性规定晋升高级职称的必须要有“专利实际转让”或“科技成果实际转化”方面的业绩。允许高校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经与单位签订协议,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其在职称评定方面一视同仁。

在高校内部考核奖励制度改革方面,也应降低普通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的权重,建立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分配、人事考评等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制度,将专利实施或技术转让业绩,与高校教师的津贴、奖金挂钩,对实施一次性转让的科技成果项目或按技术入股方式实施转化的项目,课题组成员所得应不少于学校全部收益的30%。

4.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从国内外经验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根据科技成果的类型和内外部条件,选择不同的转化模式,包括技术许可转让、产学研合作研发、高校自建经济实体、共建转化实体或载体等模式。英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研发、技术许可和创办新企业,其中95%的技术转移发生在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过程中,5%的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许可或创办新企业实现;在后一种5%的技术转移中,95%是技术许可(主要是专利许可),只有5%是创办新企业(方华梁,2010)。

江苏省高校应借鉴英国等经验,把大力开展多层次政产学研合作特别是校企合作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申报与承担科研项目等形式,让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创新过程,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可实现科技成果在企业的直接转化与应用,降低创新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近年来,江苏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东南大学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研发的“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12年跻身“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无锡)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南京中国无线谷等,在国内外也都有一定影响,应加以总结推广。

今后,在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上,应积极引导鼓励我省高校科研团队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建立从科研项目申报到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大协作体系,解决产业技术创新链割裂与脱节的难题,推进高校更好地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确保高校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对国家和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商业应用价值。

同时也要重视通过技术许可转让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等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对高校独立研发的、成熟度比较高的科技成果,比较适合采取技术转让的模式,将科研成果一次性地以部分或全部专利或特许权等形式转卖给企业。对高校通过创办科技企业,包括教师以技术成果入股注册成立科技公司,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要予以支持。这方面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有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方正、清华大学创办的清华同方、南开大学创办的南开戈德等。

5.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建立多渠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体系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其中,研究开发阶段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生成环节;中试阶段是对实验室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完成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检验;成果商品化阶段是在中试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规模将产品投放市场,商品化成功与否标志着成果转化成败;产业化阶段主要是完成成熟科技成果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范围市场推广,推动区域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鉴于科技成果在二次开发与孵化中存在较大技术风险,一般企业不愿在此阶段进行投入,大学建在企业中的工程研究中心大多局限在产品的试验与测试上,高校的研究机构重点是开展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风险投资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愿意在风险大的项目上给予投入。中试经费的缺乏使得许多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成为限制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风险大的项目研发和中试,政府财政资金应提供重点支持,以确保“研究开发――中试(科技成果二次开发与孵化)――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这一科技成果转化链的有效运转。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企业,其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三者资金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这些国家主要通过R&D经费来实现对应用研究的助推,其经费来源包括政府资助、产业资本、公益基金、社会捐赠、风险投资以及高校自身技术转化形成的收益等,形成了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特别是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偏好,正好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相匹配,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美国硅谷地区无可匹敌的高科技产业带的形成、以色列经济非常规极速发展,都与风险投资的作用密不可分。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4

关键词:科研管理;精益管理;医院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科研经费逐年提高,科研立项呈瀑布式增长,因此,如何快速提升医院的科研管理水平,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目前,大多数医院中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者一般来自以下两类人员:①具备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转行做科研管理,即“学而优则管”。他们的优势是对于科研相关流程十分熟悉,在科研管理中容易与科研人员沟通,利用自身优势快速提升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但相应的,由于能者多劳,这类科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精力容易被分散,对于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往往体会不深。②具有管理学背景,并未从事过具体的科研工作,甚至无相关医学背景,凭借管理经验和相对较强的管理能力,来进行科研管理,即“外行领导内行”。他们的优势是尊重制度,严格按程序管理。但缺乏变通,由于对具体科研工作的理解有限,管理容易流于形式,增加科研人员的额外工作,难以把握科研发展的关键机遇。客观的说,目前多数医院的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根本无法匹配科研的相关投入与发展,为什么只见盖大楼,不见出大师?为什么只见投入,不见收入?为什么临床大夫总是抱怨科研工作繁重?医院的科研管理应做哪些调整来与我们不断发展的学术水平相匹配?我们无法苛求每一位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只能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来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管理水平。“精益管理”是源自于制造业的一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非常适合医院系统的科研管理工作。

1精益管理的定义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是衍生于“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的一种管理哲学。二次世界大战后,丰田公司大力发展和应用TPS系统一跃成为汽车业巨头。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沃麦克等将TPS系统总结为“精益生产”,并开始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大量实践证实,“精益生产”能够降低成本和浪费,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1]。随后,“精益生产”理论又被延伸至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为“精益管理”,其核心都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并提高产出。“精”即为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益”即为多产出效益,最大化创造价值,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精益管理,要树立“精益思想”,如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确定“精益目标”,如生产过程中的零差错、零浪费、零事故;掌握“精益原理和原则”,实现向优化管理程序要效益,向个性化服务要效益,向细节管理要效益,向沟通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建立“精益组织”,即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而非多层的管理结构;采用“精益技术”,如标准化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在医院科研管理中引入精益管理模式,对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医院科研工作的高效管理有重要意义。

2精益管理用于医院科研管理的优势

2.1精益管理带来创新

科研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是一种切实的、有目的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一般性的创新活动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称为“感知”。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对于任何一个科研工作来说,这个阶段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命题/假说。②第二个阶段称为“创造”。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对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所提出的命题/假说,进行解构、思考并产生大量的方案。这一阶段也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投入最大精力的部分,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源,进行无止境的探索,不断对自我的否定和提升,最终选择最好的方案解决命题或验证假说。③第三个阶段称为“价值捕获”,这一阶段也是创新活动达到的最终目的,比如科研成果的、专利的获取,成果的转化、市场化等。这一阶段不可轻视,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捕获,那么这一轮创新不能完成,甚至可能被评估为不成功的创新。分析“创新”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精益管理在科研管理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促进作用。在“感知”阶段,精益管理就是要主动审视当前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思路,及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关键/瓶颈问题,增加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前景对立项评估的权重。从国家层面讲,精益管理能够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优中选优,从而避免盲目上新项目,避免“大而空”和“小而偏”。从立项角度来讲,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益理念下,又能最大化避免立项不透明。只有加强多方的评估和论证,才能够增加科研立项的可行性,保证有限的科技投入用在刀刃上,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在“创造阶段”,精益管理要求科研管理既要尽可能地为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又要熟知科研工作需要借用和调动的资源,为科技人员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但又不过多干涉和影响具体的“实施方案”。当研究项目遇到困难或者偏离方向时,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知晓,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支持,对于经过评估已经没有意义继续下去的科研项目,及时终止以降低损失。这样真正去实现有“管”有“理”。在“价值捕获”阶段,精益管理要求科研管理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最大程度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转化。要求管理人员在熟悉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果有最客观的评估和最准确的认知,进而才能指导研究人员将成果的价值最大化,如推荐报奖、临床推广或联系转化等。这对医院的科研水平提升,对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对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都将大有裨益。

2.2精益管理带来效率

效率的低下,其本质是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在粗放、随意的管理体系中,由于缺乏对科研项目的精确把握,容易出现管理流程繁冗、节奏失控、管理条目反复等情况,导致科研工作效率低下及临床资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重要的工作重复做,重要的信息被丢失;不重要的工作和事务性工作消耗了大量精力;无论是管理工作者还是科技工作者,都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事倍功半。精益管理,就是要对科研工作具有全面、细致、准确的把握,把科研工作进行整体布局,对不同项目的立项、进度、预算、人力资源分配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安排,最大程度解放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整体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对许多传统行业都进行了颠覆和再发展,这就是“互联网+”的概念,其核心是“大数据”。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也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建立和使用相关的“大数据”,如临床生物样本库。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医院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优势病种,把巨大的临床资源向科研资源转化,使优势病种的研究能够形成体系和传承,不断积累,更加有利于优势病种所在学科和专科的良性发展。这样,可以将现有科研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调配和使用,激励科技人员发挥更大的积极性,最终建立起精益管理的高效科研管理体制。

2.3精益管理促进科研产出

管理是一种生产关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科研的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引入科研管理,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对于医院的科研工作来说,应该首先明确自身的科研优势,明确医院科研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要和医学发展主流方向和医院的医疗工作实际需求相结合,不能曲高和寡,脱离实际需求;也不能闭门造车,与其他同类医院的发展方向脱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对医院的科研工作制定好发展路线图,做好顶层设计,然后相应的制订出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在做好的“顶层设计”之后,具体的科研管理工作就都要围绕着规划来布局和进行资源分配。以精益管理的理念来看,应该集中优势资源来扶持进入规划的平台、科室、团队、人才,探索符合医院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但对于重复性的、类似的项目,也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进行甄选和合并。当科研成果出来之后,由于“顶层设计”已经做好,那么就要毫不犹豫、不遗余力的推动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医院为其提供必要支持。在这一环节,“精益管理”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不断优化成果转化程序、制定推动成果转化和推广方案,积累成果转化的资源和渠道,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因此,“精益管理”能够不断优化科研工作中的生产关系,也就能够不断促进科研的产出。

3精益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实践

3.1“精益管理”管理的范围

“精益管理”是一种理念,在具体工作中要贯穿整个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医院的科研规划和策略,科研制度的制定和优化,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项目的申报及评估,科研周期和节点的控制,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执行,科研项目的验收,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激励等。按照“精益管理”思维,管理者要对科研工作有足够深的理解,建立符合医院科研发展需求的“大数据”,如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依据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每个科研工作管理环节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SOP,每年对SOP进行更新和优化,最大化的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效率;借助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提高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研信息统计、成果管理的效率。能够对医院科研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更精确的把握,合理制定和调整相应规章制度,避免“拍脑门决定”。按照“精益管理”的理念,对“大数据”平台的管理要更加实际,不能只停留于“建设”层面,更要向“大数据”平台要成果,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助力医院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助力医院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助力医院参与更多的科研合作,特别是国际交流合作,不仅要“投入”更要“产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精益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精益管理”不是一味的追求细致,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工作环节中,要“高屋建瓴”,不要“事无巨细”,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维,讲求的是“精、准、细、严”[2],但更适用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对于科研管理这种需要鼓励创新的智力密集型行业来说,显然“精益管理”更加适合。

3.2“精益管理”管理的方法

(1)要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相应的SOP,建立了科研制度和流程,就可以淡化人为色彩,使任何工作和步骤都有据可循,让科研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坚定的执行制度和流程,并不断优化更新,对于长期不使用和过时不适用的制度和流程,及时废止,从而让制度和流程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工作。(2)要推广和使用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管理科学也在发生不断的变革。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早已经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它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3]。在科研管理和项目管理中,也有很多进行项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专业系统与软件。但这些系统都相对独立,或偏于项目申报,或偏于经费管理,无法满足科研项目申报及过程管理中诸如信息统计、人员、成果转化跟踪等的工作需求,时效性也低于企业资源计划。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更体现出它巨大的力量。在精益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善用新的管理手段,谁先进入大数据时代,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谁就实现了管理的转型升级,就更能精确、快速、高质量的实施管理工作。(3)要提高标准,严格要求。管理的升级,最终的效果还是体现在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精益管理下,对于科研的每个环节都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不要再保留“模糊地带”“灰色地带”,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质量提升。如实现科研临床一体化,建立科研数据溯源机制,既能从源头上把关科学研究质量,避免数据造假及学术不端,又能保证临床资源更好的为科学研究服务。

3.3科研团队的精益思维建设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对人的思想管理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在建立了精益的科研管理模式之后,对科研工作的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但为了让“精益管理”不断发展,就需要管理者致力于建立精益求精的科研团队文化。让精益思维深入每一位科技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人人自觉自愿的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去工作。在遇到没有具体制度和流程的特殊情况时,能够按照精益思维去做出最佳选择,到那时,科研团队的精益文化就已经建立,而具体的科研工作也会进入一个蓬勃繁荣的高速健康发展期。

4结语

精益管理原本是来自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管理学名词,但管理总是相通的,虽然医院系统的科研工作有它的特殊性,但精益管理同样适用于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对“精益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具体实施进行了剖析,认为应该对“精益管理”进行深入理解和大力推广,相信随着精益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不断实践,一定能够提升医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质量,“精益管理”的思维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智宏,王治华.精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洋航务,2006(6):36-40.

[2]闫雪冬,陈瑛,张焕萍.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6(1):31-33.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5

1.1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合作社的最大作用就是将市场引入农户,为农户搭建市场化平台,引导农户开展专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在此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不断调整和升级,以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1.2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链中的产、购、销、技等专业性农户。各个环节中的大户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合作社中的成员提供统一的种苗、传授农业专业技术、开拓销售渠道,形成以科技为基础,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进而使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有效衔接,优化配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1.3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标准化推广

合作社是农产品标准化推广的主体,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农户进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流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的一体式农业生产,并利用品牌效应,打造优质知名品牌。特别是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推广,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1.4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推广体系建设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作为推广体系中的主体,肩负着引导农民群攻生产方向的重任。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政府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断改变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合作社的发展,有效的补充了政府推广体系,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更具亲民性,并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打开农业技术推广的新局面。

2发挥合作社优势,创新农技推广体系与机制

2.1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

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作用明显,应加大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加强对民间推广体系的引导,加大投资力度,开阔投资思路,重点扶持前景可观的新项目,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合作社为主题创新农业技术推广。

2.2发动社会资源联合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除了政府主导、引导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样能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更多帮助。特别是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技术源头,优质的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使农业技术推广局面迅速打开。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形成政府、合作社、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形成农业技术新成果资金、理论、推广的联合机制,将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鉴定、审核、技术培训等环节通过合作社联系起来,开展公益性、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业高尖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3充分发挥“校社协作”的杠杆作用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特色科研 管理 服务提升

Thoughts on improving servic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Baochen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Zhejiang 3250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level for scientific as the main mea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service for the societ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s lately and is based on a weak foundation,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the research management. Aiming at these disadvantages, several detailed opinions are submitted,such as searching for accurate positioning ,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We expect to change the existing state of researc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hance service ability for spe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ervice Enhancement.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科研能力及其服务水平作为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的主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造成了科研管理中的一系列难题,另外,与普通高校的科研工作相比,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独特性,也对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提出了挑战。定好位,切合实际,解决好当前高职院校科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把握好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趋向,提高其特色科研服务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主要特点

这与高职类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有关。作为高职类院校,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于本科类院校对基础研究的偏重,它主要是以技术应用为主,应该与社会生产需求接轨,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达到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因此立足实际,提高高职院校的特色科研服务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起步晚,科研基础差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其大规模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1]。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筹建晚,发展慢的现状,许多事情都处于摸索阶段,科研工作同样如此,主要表现在科研底子薄、基础差、力量弱、氛围差等问题突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硬件设施欠缺,制约科研项目开展。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科研基础弱,加上科研经费来源有限、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了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源平台相对缺乏,进一步导致了很多项目无法开展。二是人才软实力匮乏,相对结构不合理。相对于对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迅猛增长,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及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面临一些难题。首先是与其它研究机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科研缺乏吸引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甚至出现了科研骨干人员外流的现象,造成了科研人才的严重短缺。其次是引进的人才大都是刚毕业的年青人,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科研队伍年青化,科研团队结构和层次化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三是科研氛围较差。一方面科研起步较晚,科研氛围积淀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专职科研人员,部分教师对科研缺乏真正的兴趣,只是将科研作为晋升职称的一条道路,未全身心投入科研。此外,没有研究生开展科学实验也是造成科研氛围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科研相关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机构建设及科研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总体上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相关科研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发展缺乏相应保障,进一步阻碍了科研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些科研考核和激励制度相对缺乏,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成果转化缺乏相关制度,与应用脱钩,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极大浪费;一些科研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往往照搬照抄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等。

3.科研观念落后,脱离生产实际

目前,某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从学校到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学校里缺乏专职人员搞科研,许多教师更认为科研只是教学的补充,与教学相比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往往忽视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即使做一些科研工作也只是为了晋升职称才被迫完成的。另外,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盲区。一味追求基础类研究和纵向课题,认为只有纵向课题才是搞科研,往往忽视了横向课题,殊不知与本科院校相比根本没有优势,相反还处于劣势地位。再就是学校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理论价值,对于获得奖项的给于重奖,却不注重成果转化,相关的制度、激励措施不到位,这都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4.科研项目申报重量不重质,科研单打独斗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迅速,科研项目数量、成果、投入经费都在大幅度增加,然而高级别的项目、成果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却很少。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只注重申报,不注重研究。在申报课题时费尽心力、想方设法立项,甚至为了立项肆意扩大各项预期目标,一旦立项后又不重视研究过程和结果,结题拖延邋遢,甚至会草草结题,有效的科研成果少;二是只注重项目的数量,不注重质量。一味的追求立项数,只申报一些“低小散”的课题和有把握完成的项目,对大项目望而却步。搞科研时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缺乏有效的团队协作,不同行业之间合作难,导致很多大项目无法开展。

三、高职院校提升特色科研服务能力的建议对策

1.明确服务定位,更新发展观念

作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首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服务什么,为谁服务以及怎么服务。在从事科研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以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确保科研定位准确,健康发展。从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上讲,要错开与本科院校的基础性研究竞争,更加注重以应用和开发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向上看,高职院校要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科研发展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是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科研特色[2]。

2.加大投入,优化科研条件

针对科研工作中存在的科研氛围薄弱,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首先要提高q认识,充分意识到科研发展对于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科研发展作为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加强科研部门规范化管理,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科研单位的成功经验,加大科研投入,合理搭建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各项资源配置等措施,提升自身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为科研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次要加大对项目经费的配套力度,尤其是经费自筹项目,保障科研人员开展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健全制度,精心服务指导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里科研工作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和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质量。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也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科研效率,高职院校和科研管理人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科研人员的主导地位,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在日常服务工作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多种方式为科研人员服务。如积极组织专家开展各类讲座和培训,鼓励科研人员多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为科研人员牵线搭桥,解决科研中的一些难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科技文化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科研工作者的队伍中来。其次,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一要强化科研制度管理,将科研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制定课题跟踪服务、科研档案建立的相关流程[3];二要建立合适的激励制度,对于有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不仅要进行物质奖励还要有精神激励,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三要建立合适的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促进各类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科研工作不是各个部门工作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整个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整体中,特别是财务部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加强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信息传递,建立一个集项目、成果、经费等于一体的科研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各高职院校应着力推动促进该平台的建立。通过该平台,科研人员可以进行项目申报、上报项目进展及提交结题报告,还可以将遇到的难题以及对科研管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则可以在平台及时每个项目经费到位情况及使用情况,公开项目经费信息;这样一来,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对项目、成果、经费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和掌控,既可以对项目进行审核管理,也可以随时掌握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了解科研人员动态及时解决科研人员的难题,切实提升科研服务的质量。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科研的最终目的,历来就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进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科研项目不在于大,重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着重培养科研人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及成果,因此要更加注重校企间的合作。一方面要鼓励科研人员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关注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着重提升科研人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学校的多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企业走入校园,促进校企合作,解决当前企业转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促进成果的利用和转化,增加科研成果转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浩.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24(4):49-51.

[2]李翠莲.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