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体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监管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监管体制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1

证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筹集资金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些潜藏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这些潜在问题的出现,也折射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市场监管功能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效率低下。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监管体制的发展入手,分析我国现行监管体制的发展、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对策建议

一、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概述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概念及意义

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经济的、法律的以及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和交易等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来约束证券投资机构的行为。通俗来讲,证券市场监管就是对证券市场的一切经济活动和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来保护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来促进证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是我国宏观金融监管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券市场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主体。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充分了解证券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状况,更合理正确地选择投资对象。

2、完善规范证券市场体系

完善科学的监管制度体系有利于发挥证券市场投融资功能,同时有利于吸引广大的社会投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我国证券市场,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资本的科学流动,引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性发展。

3、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为了保障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国家要通过立法手段,允许金融机构、投资个人、中介机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买卖证券获取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经济基础和环境下,市场也存在着操纵交易、蓄意欺诈等多种弊端,为此,证券管理机构必须对证券市场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制度约束,来构建一个健康合理的证券市场环境,保护正当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原则

1、依法监管原则

依法治国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化、民主化国家的进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原则。同理,在市场监管中,首先必须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健全我国证券法律法规;其次,依法监管还要求有法必依,加强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2、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

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稳定,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投资者相对于控股股东和证券发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得到重点保护。保护投资者权利,让投资者树立信息,是培养和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

3、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原则

监管是属于来自外部的他律制度,但是为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自律也是必不可少。自律是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国家监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

4、“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以存在歧视,所有的证券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公开原则要求证券市场具有充分的透明度,通过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来保证市场信息的公开化;公正原则要求证券管理机构对一切被监管的对象给予公正待遇。

(三)金融证券市场的具体监管目标

我国金融证券具体的市场监管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为了保护证券投资者权益;第二就是保护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第三就是真正落实和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体系。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具体目标可以细化成几个部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债券市场的参与者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相关部门需要防止证券市场的人为操纵以及金融欺诈等行为的出现,真正有效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第二,积极发挥我们证证券市场的机制优势,尽量消除证券市场的不足和弱势。通过扬长避短有效的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监督证券中介机构依法经营的目标,真正落实保障合法的证券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目标;第三,就是根据我国宏观的经济管理的具体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调控金融证券市场,引导投资者的具体投资方向,使之更加适应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现状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是由外商开班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我国资本市场重新得到萌芽和发展。1987年9月,随着我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的成立,我国证券市场开始步入正规化。

在证券市场形成初期,国家采取了额度指标管理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规定在指标限度内,由各省级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企业,再由中国证监会审批企业发行股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规模、股票发行筹资额和交易量等都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我国以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为主要战略思想,证券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投资品种不断增加,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纷纷崭露头角,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以提高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创业板市场已于2009年10月底正式推出,目前,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市场交易机制正不断完善。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金融体系改革,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把证券产品推向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打开境内资本市场,以适应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制尚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各部门监管职责不够明确清晰

目前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着职责不够明确清晰的问题。首先是与中央有挂部门职责分工不科学有关。从实际监管分工而言,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和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核定企业债券的利率,证监会腐恶对企业债券进行上市监管等。由此可见,这样的监管布局分散了监管力量,加大了政策协调的困难性,在操作中也

容易造成监管真空和多头监管。

2、监管权力与范围配置不合理

合理的监管权限配置是保障监管机关顺利履行监管职责、充分是此案监管功能的关键。而目前我国有关证券法律法规的规定方面,证券监管机关权限配置结构明显不合理。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对违法违规行为重处罚、轻补救,往往没有做好实现预防工作,只注重在事后进行处理。虽然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事后处罚能够体现监管的惩罚性与严厉性,起到威慑作用,但是不能补救违法违规行为对投资者甚至证券市场带来的损害。

3、监管人员数量质量与监管模式存在不足

我国证券监管人员数量少,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足以应对证券市场的复杂性。证券监管力度充足的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监管人员的多少和监管素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在经济体中转轨过程中得到足部发展,但是仍然残留着大量落后的痕迹,如:重实体合法,轻程序公正;重审批,轻监管等。

4、三级监管制度不符合目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

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实行三级监管制,即“证监会大区”、“政管办”、“证券监管特派办”三级监管。而实际执行却只有“证监会大区监管办”、“证券监管特派办”这两级监管。在我国广大、浙江、福建等生气甚至还存在着“证管办”或“特派员办事处”这两个并列大区,人为造成市场分裂,严重削弱了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敏感度,造成了监管空挡。

三、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几点建议

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活力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改革、完善并健全证券监管制度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通过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几下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证券业的自律监管,充分发挥自律监管功能

充分发挥证券组织的自律功能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壮大,有助于处理好政府监管部门通证券市场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加强证券业的自律监管有利于减轻政府所负担的监管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政府在监管方面的权威性。其次,证券业实现自律监管不仅能够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道德水准,更有助于相应的证券自律组织通过腿子年刚一系列行业内部的道德标准来对内部成员的行为造成约束。

(二)健全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当前通用的《证券法》已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证券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必须加快建立并健全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要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所存在的法律的空缺,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加快针对证券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促进证券行业的全面振兴。

(三)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

要想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信息披露制度,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此同时,还必须对信息公开披露制度进行相应程度的强化和完善,全面加大针对相应信息进行披露监管的频度以及深度,与此同时,证券监管部门还应当全面加大针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需要重点针对金融证券市场上面那些有可能涉及到的信息披露的违规者以及相关证人进行询问、暂停抑或者是取消市场当中违规者的上市资格等方面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蒂米奇,威塔斯.金融监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曹凤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宁.关于完善我国证券监管的若干构想[J].金融研究,2010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2

当前,我国种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2006]40号文件中的那4句话: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如何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1法律上明确种子管理主体

200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大部分省(市)县站(司)没分开、政企没脱钩的一个时代产物。因而,种子管理和执法主体不明确。虽然[2006]40号文件明确了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三大行政职能,但缺少法律效力。此外,《种子法》还需要在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种子产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修改、补充和进一步完善。所以,建议修订《种子法》,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

2人事编制上“参公”管理

解决种子管理“体制不顺,队伍不稳,监管不力”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把全国种子管理队伍实行“参公”管理。这是在身份上确定种子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必要手段。目前,已有湖南、湖北、北京、甘肃、安徽、福建、内蒙古等12省将省级种子管理站(局)“参公”管理申报至国家人事部。建议农业部本着[2006]40号文件精神,商国家人事部,支持这次种子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3理顺种子管理与农业综合执法的关系

自1999年,农业部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实验农业综合执法。最近,孙政才部长在农业部2008年常务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综合执法工作的重点在县一级,执法主体一定要合法,其内容是集中行政处罚权(而行政许可、行政管理仍由原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目前的问题:一是综合执法缺失法律依据;二是执法的内容、管辖、程序、体制、机制亦没有法律、规章支持;三是农业部门内部管理越位、错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给老百姓的印象是,多头执法、混乱执法,没人执法。如何理顺此关系呢?建议:真正落实孙部长讲话精神,做到农业执法不越权、不错位、不缺位。县级以上不设综合执法机构。县级综合执法的主体是农业局,不能是事业性质的二级机构或直属机构;执法人员应是种子、肥料、农药、农机、渔政等专业管理人员;在县级实行综合执法主要是集中行政处罚权,除此之外的行业管理仍由专业部门负责;责权要统一,有权必担责,有错定追究。

4加强种子管理重在强化手段

当下最要紧的是加强种子三大体系建设。这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具体手段。种子管理部门要在良繁基地建设、质检体系建设、新品种试验展示推广体系建设、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抓住国家内需拉动、粮食核心区建设、种子工程建设等重大机遇,争取项目和投资,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手段,推进种子产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良好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对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建筑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及保障,同时它对于工程最终质量的好坏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建筑施工时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心,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建筑物。

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建筑物出现渗水漏水的质量现象。渗水现象经常出现的部位是地下室的外墙,由于渗水会导致墙面发黑、发霉,不仅对建筑物的美观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导致散水坡渗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散水坡的结构与建筑主体的墙身结构没有完全断开,导致水流渗入;另一方面是由于散水坡的倾斜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其档水和接水的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另外,如果收缩缝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水不能顺利的排出,形成积水。

2、屋面防水工程不到位。屋面渗水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尤其是在雨季更容易产生,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屋面渗水的原因,一是由于防水层的质量不过关,忽略对防水层的保护与维护,在出现裂缝和受到损坏时没有及时修理,因此而导致防水层漏水;二是对屋面缺乏必要的监理,对于建筑结构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三是防水卷材的应用与安装存在不合理之处,防水卷材的埋入深度不够,不能阻挡雨水的侵入,因此而导致外部的水分流入到室内。

3、地基沉陷。地基沉陷也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有的建筑中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监理,因此导致工程的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而出现地基的沉陷。

4、变形缝渗水。变形缝渗水现象的发生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结构和装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变形缝渗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变形缝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变形缝的内部存在堵塞现象,使得变形缝的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容易造成墙面大面积的裂缝。如果变形缝中使用的密封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是盖板的设计不合理,都无法达到支撑变形缝的目的,因此而导致变形缝的变形,进而发生渗水现象。

二、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没有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不管是在何种类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对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各项管理行为予以统一,对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这对于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建立其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即使有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实施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难以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很容易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不规范行为,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产生较严重影响。

2、施工各部门间配合衔接不当。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施工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涉及工艺复杂等特点,在其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一切问题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就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管理内容众多,通常会设立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分管某一类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处理实际的施工问题时,通常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解决,在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存在严重的推卸责任现象,这会间导致工程的管理效率不高,使得整体的工程施工受到严重影响。

3、施工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在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的高低与最终的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对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组成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专业人才的数量是非常的少的,大多数参与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是普通的农民工,其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工作经验来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导致其施工质量不高,也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4、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组织不到位,施工方案没有针对性,施工作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及时的整改,而是一味的根据最初的设想进行工程施工;材料检验不到位,许多材料并没有经过检验试验直接进入工地进行使用。许多的材料供给方依靠关系供给原材料,原材料的标准很难达到施工的要求;检验不客观,现象严重。检验验收过程中,检验人员故意放水,将不合格的建筑当做合格验收,造成了后续购买者的许多困扰。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1、严把工程设计质量关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才能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作中,也要推荐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并且严格执行质量技术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2、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在展开工作之前,应该强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引导,并强化对工程管理领导以及所有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整个团体充分的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逐渐的形成强烈的质量意识,然后采用网络管理的方式,让工程建筑企业逐渐的形成质量管理网络,并实行终身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充分的激发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自觉的强化质量管理。

3、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大幅提升,同时也避免很多质量通病的产生,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推荐新材料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尚不够成热,因此未经实践过的材料和技术,应当慎用。同时也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科学的试验和验证之后,完全掌握新材料的特性,才能进行新材料的推)应用。

4、完善安全监督职能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主要参与单位、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行为,有权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应当负责建设工程各阶段的质量和安全工作的协调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督促建设工程各参与单位落实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本市鼓励建设单位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用试样盲样检测的方式实施监督测。涉及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的监督检测,检测比例应当符合本市有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5、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

应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监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对以前的突破,因此大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是目前的重要工作。同时建设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并且完善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瑾泽.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164-165.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4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常见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钻孔灌注桩技术,因其对各种土层的适应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艺也日趋完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因其所选护壁形式的不同,有泥浆护壁和全套管施工两种。泥浆护壁施工时,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桩基本身质量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必须防治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以及钻孔偏斜,甚至无法继续施工。

造成原因:1)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2)护筒水位差太大;3)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1)在埋设护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

量的粘土分层夯实;2)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

持1.0―1,5m的水头高度;3)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4)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

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则应回填重新埋设护筒。

2、塌孔

塌孔是指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塌落现象。钻孔过

程中没有足够的水头压力和良好的泥浆护壁,成孔后孔内水位

失去了有效的补充水源,导致孔内水位降低、水压不够造成塌

孔。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

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塌陷迹象。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发

现孔内水位线非常明显、大幅度的上下波动,同时表面有大量

的气泡涌出,那说明孔内已有塌孔的部位。

造成原因:1)孔壁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护筒周

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2)泥浆不合格,没有达到所需的粘度

和比重,在孔壁不能形成很好的泥皮,起不到护壁的作用;3)

没有及时的补水,护筒内水位高度不够,达不到足够的水位压

力;4)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

5)灌注时间过长引起孔壁塌陷;6)强行吊放已经变形的钢筋

笼,致使孔壁泥皮破坏塌陷。

防治措施:1)在松散易塌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

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合格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

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表水位;2)搬运和吊

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其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3)成

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缩孔

缩孔是指成孔后孔内局部段出现孔径小于设计孔径的现

象。在下钢筋笼前可以用探孔器检查是否出现缩孔。

造成原因:1)缩孔主要与桩基处的土层性质、泥浆性能

及孔内外水头差有关,若在地层中含有遇水膨胀的塑性土或泥

岩,则易出现缩孔;2)软弱土层在土压力作用下向孔内变形

也会产生缩孔;3)钻头直径偏小,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及时

检查、及时修补。

防治措施:1)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越大,孔内泥浆顶面

标高与原地面的高差越大,出现缩孔的可能性就越小;2)平

时勤检查钻头的尺寸并及时修补,始终保持钻头的直径满足钻

孔的要求;3)若检查出有缩孔现象,在导正器(钻头)外侧

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重新用在缩孔处刷孔,同时提高孔

内水头高度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应尽快灌注,防止再次出现

缩孔。

4、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1)钻机安装就位后加固不牢、稳定性差,造

成作业时钻机不稳定,钻头上下工作时不是垂直线;2)钻杆

弯曲造成的桩孔弯曲;3)地面土层不密实、软弱或不均匀;4)

土层呈斜状分布、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

防治措施:1)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平整

着地;2)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

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cm;3)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

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

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慢档;4)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

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5)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

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偏斜处

回填粘土至0.5m以上重新钻进。

5、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1)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2)泥浆

比重过小或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3)钢筋笼吊放

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塌落桩底;4)清孔后

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1)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

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2)采用性能较好

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清水进行置换;3)钢

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

孔壁;4)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或钢套筒对接工艺加快对接

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5)下完钢筋笼

后检查沉渣,如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及泥浆泵进行

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6)

二次清孔后,应避免长时间等待,尽快开始灌注混凝土;7)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25―40cm,且应有

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

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孔的

目的。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卡管

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堵塞导管无法继续进行灌注的现

象。

造成原因:1)初灌时,隔水器具堵管;2)混凝土和易性、

流动性差造成离析;3)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4)各种

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

卡管;5)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1)使用的隔水器具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匹配,

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2)水下混凝土

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粗骨料

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

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

宜掺外加剂;3)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

时间和坍落度的控制,坍落度宜为18―22cm;4)导管使用前

必须做泌水试验,确保导管连接部的密封性,泌水压力为

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5)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

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6)

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运转正

常,避免因机设备故障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提升导管受阻现象

在施工过程,虽然按照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了正确的

操作,但由于水下混凝土基桩工作都于地面下完成,地下的

情况不可预见。即使在先期灌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

种现象,尤其对于基桩较长(30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

段。

造成原因:在灌注混凝土开始阶段,由于第一盘混凝土

的体积较大,灌注开始时混凝土的下落对导管壁产生的侧压

力不均匀,造成导管的底部发生偏向一侧的摆动。如果没有

异常现象的发生,现场人员发现不了。随着灌注的进行,导

管底部已偏向一侧。提升导管时发现 ,即使采用很大马力的

提升设备,导管依然不动。对于此现象的发生,分析结果为

导管的连接处与钢筋笼内侧的架力筋发生搭接现象。此时导

管与钢筋骨架整个连为一体,加上已灌注的混凝土在处理提

升过程中,已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初凝,最终致使导管

无法拔出。

防治措施:在与第一节导管连接的导管外侧简单套上一

个椭圆形的套体(钢筋焊成),使其与钢筋笼隔开。由于设计

中大多采用摩擦桩,钢筋笼底部与孔底依设计不同,有0.5

―2m素混凝土构成。这一措施的采用必须保证套体所处导管

位置一定在钢筋笼底标高之上布置。这样,无论混凝土在任

何位置灌注,始终保证导管下部及连接部与钢筋笼架力筋不

发生接触。从而避免灌注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在实践中该方

法在保证其它技术措施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提升导管

受阻现象的发生。

3、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随着混凝土的灌注,缓慢上浮的现象。

造成原因:1)钢筋笼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

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2)

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时,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部距离

钢筋笼仅有1m左右,由于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的冲击

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3)当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

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灌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

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此时

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

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1)钢筋笼初始位置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

2)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

的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

―2m;3)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灌注的标高

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

导管提升至钢筋笼底端以上;4)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深一般

宜保持在2―6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5)当发生钢筋笼

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混

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灌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4、断桩

断桩是成桩后桩身局部没有混凝土,或泥砂将桩身断成上

下两截,是严重的质量事故。

造成原因:1)为解决塞管猛插猛提导管,使导管底短时

间脱离了混凝土顶面;2)在灌注过程中出现塌孔,没有发现

或用吸泥机处理不彻底;3)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顶面已形

成硬壳,后灌注的混凝土从导管上升后覆盖已初凝的混凝土,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浆填充形

成断桩;4)混凝土供应中断或机械故障等造成灌注混凝土无

法继续进行。

防治措施:1)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孔时间应根据孔

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超过规范规定;2)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

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3)灌注混

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估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

注量;4)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

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在地

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

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6)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

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7)在灌

注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8)绑扎隔水器具的铁丝,应根

据首次混凝土灌入量的多少而定,严防断裂;9)确保导管的

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度而

定,切勿起拔过多。

5、泥浆进入导管

造成原因:1)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拆卸导管时对导管

的长度计算错误,提升导管时管底提出了混凝土面,使泥浆

进入导管内;2)导管之间的接缝胶圈破裂,使泥浆进入导管

内。

防治措施:1)安装导管时,必须严格检查每一节连接部

的密封圈是否完好无损;2)准确测量孔深,计算混凝土高度

及导管埋深;3)若导管提脱进浆,应重新下导管,并将导管

内的泥浆抽完,再接着灌注混凝土,此时的第一斗混凝土需

要降低水灰比,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稠度;4)若导

管内进入泥浆时,已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离孔口的高度较大,

抽出导管内的泥浆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工作

性能降低。为防止塞管而产生断桩,可以不抽出导管内的泥

浆。将导管插入混凝土约1m深,重新像施工首批混凝土一样

迅速提起隔水器具,下料排空导管内的泥浆。在导管内充满

混凝土的情况下,拆除料斗接长导管后继续灌注。

6、气孔

造成原因:灌注混凝土时,在短时间内大量混凝土进入料

斗,将一部分空气封闭在导管内,同混凝土一起进入桩身混

凝土中。桩身中气孔问题是水下灌注桩的通病,一般不会显

著降低桩身质量。因为在灌注混凝土时,体积较大的气泡被

混凝土挤压肯定会排出。不能排出的气泡必然是体积很小的,

但即使是这样,施工中也应尽量减少气孔。

防治措施:1)导管埋深不要过多,应在2―6m之间,这

样既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又利于气泡上排出;2)灌注时尽

量从料斗的一侧下料,不要对准导管口,下料应尽量匀速均

匀;3)下完料拆管前多提插导管几次,利用导管对混凝土

的振动作用使气泡排出;4)混凝土灌注至桩身上部时,必

须确保灌注的有效高度,才能保证混凝土在下降时有足够的

冲击力,排除混凝土内的气泡。

四.结束语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

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

仍将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他工程领域。灌注桩属于

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

对其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

必须有详细的考虑,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造成质量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5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问题,监管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确保民用建筑正常的使用功下,减少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源所产生的消耗。民用建筑的节能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节能施工技术以及节能材料都有很大改进,但在工程施工或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以致对建筑实际节能效果和使用功能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民用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常见问题

1、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在建筑节能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行为往往对建筑节能的实施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一些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建筑节能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往往不愿意做建筑节能,主要表现为擅自变更图纸设计、用阴阳图纸作假以及采购价格低廉的不合格材料等。

2、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是影响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节能工作在全国推行的时间仅仅十年,设计单位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设计选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不够成熟,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不够完善;导致绘制的施工图质量不容乐观、不尽完善,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质量明显不高;简单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往往无法指导施工。如缺乏对门窗侧、窗台、阳台、挑梁等细部构造的保温做法;按建设单位意见随意变更、不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等。

3、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严格按要求施工是确保建筑节能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一些单位的管理体系和质检制度的落实、技术交底、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不完善,其质量控制不到位,从而造成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1)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无针对性、或实际施工未按专项方案进行;还有些方案纯属胡乱拼凑,根本无法指导施工。

(2)对一线操作工人交底不到位,任其随意操作。如有的保温砂浆分层粉刷厚度不符合要求;有的窗侧、空调板等部位不做保温;有的因窗边等防水部位无方案,就按常规要求进行粉刷。

4、保温材料存在的问题

对原材料进场把关不严,按规定见证取样制度落实不力,没有真正把握好先检测合格后使用的原则。材料复试批次不足,不符合规范和规程的要求。鉴于目前节能保温材料的试验费用高于土工材料,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往往整个工程现场减少复试批次甚至只做一次试验取代多次试验,将其代表所有使用的节能材料的性能,严重违反了规范要求。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墙保温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能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对保温板质量重视不够,或因为眼前利益,把一些不合格的保温产品应用在工程中。第二,保温板厚度与设计值有一定偏差;保温板自然养生和陈化时间不足,造成收缩率高,局部收缩和温差应力不均,产生裂缝;保温板导热性能、密度、抗压强度、燃烧性能指标不完整或不达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不当。

保温板拼缝过大,没有做保温填塞处理,容易造成热桥;锚栓没有锚固在基层墙体上或进入墙体深度不达总长度的1/3,起不到锚栓作用;保温板与基层粘结不牢,造成空鼓、保温结构渗水、外墙饰面脱落;粘结剂用量不够,粘结面达不到要求,或不按规定配比,影响粘结强度;保温板及保护层垂直度和平整度不符合要求。

(3)局部不做或漏做。

建筑物装饰线条过多,而且多以混凝土挑出,施工单位为了省工或不影响立面表现形式,放弃对该部分的保温处理,从而导致室内返霜、结露现象;外门窗洞口四周位置未做保温处理;

5、外窗质量常见问题及原因

建筑外窗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为气密性差、室内玻璃结露、流水、结冰等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工程窗户采用普通双玻塑钢窗,未按照中空玻璃的工艺标准制作,密封性能差,冬季易造成玻璃结露、流水、结冰等现象。

(2)部分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不达设计要求,从而降低节能功效。

(3)现场安装不规范,有变形的,吊扇的、胶条短缺,有的甚至没有密封或严重破损。

二、监理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过程履行监理责任不够,发现问题听之任之,既不制止也不向相关部门报告,导致一些工程质量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监理单位对节能材料和部件把关不严,对进场产品抽样检验或见证取样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检测报告的参数和实物质量情况心中无底,有些节能项目在完工后或竣工验收时才委托检测进行抗拉拔击实验。致使有的项目选用的产品质量差。

3、旁站制度不落实。施工过程中需要监理旁站的部位,如保温板的粘贴、保温砂浆的粉刷等,均未按规定旁站。

三、对存在问题的监管措施

针对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工作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监管和控制,以更好地保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质量。

1、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地方推行建筑节能的有关配套制度,从而增强建设单位的节能观念,为推行建筑节能提供强有力的全面保障。

2、严格审查施工图节能专项设计,审查设计成果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地方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从而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全面指导施工。

3、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严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施工阶段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是控制施工成败的关键阶段。要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施工质量:

(1)严把材料进场关,外墙保温材料、胶粘剂、网格布和外窗等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复检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严格监管设计图纸技术交底工作和节能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和落实关。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3)严格执行工程样板制和首检制。在施工中,将所有涉及建筑节能的材料、部件和系统都要做样板或提供实样,并提供完整的质保资料(包括型式检验报告),经参建各方确认后再进行施工。

(4)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关。专项验收是总结评价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应避免走过场现象。为此,可将专项验收尽量提前,以便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改。在参建各方行为基本规范的情况下,专项验收中的系统性问题一般不多,但是局部漏做外墙保温、门窗局部玻璃使用错误等现象还时常存在。通过提前验收时间节点,这些问题基本能够得到有效整改。对于少量未达到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通过。

(5)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行为的监管。监理单位应负起责任,紧密结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好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细则中应明确进场材料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旁站、巡视、平行检测的部位、隐蔽验收部位、质量关键控制点等等。建筑节能工程在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且提出审查意见。对发现施工单位违规行为不作为的监理行为予以坚决遏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的比重是非常之大的,建筑节能将进一步成为节能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历宝根,俞建新.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预防[J].《城市建设》,2009,(34).

市场监管体制范文6

从客观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知识经济的比重扩大,企业会承受机遇与挑战两种可能,因此企业会计要有正确和乐观的风险观,善于分析和处理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利益做出正确评价,对于各种防范措施要有前瞻性,尽可能把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点。

二、企业会计管理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对过去的会计管理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并以此来指导新时期的会计管理。会计管理要创新,需要企业会计不断总结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与时俱进的会计管理组织和方法体系;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动态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形成高质高效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二)树立创新的管理理观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同样,企业也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这是进入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一个没有创新理念的企业缺乏会计管理的先进性,这样的企业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三)加强网络化的会计管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企业的商品一体化发展,商品价格比、质量比已经越来越公开化。一个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会计管理承担的就是企业商品以及企业经营行为。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企业管理也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其实质上仍然是管理上的竞争。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必须从大局出发,服从企业管理。企业会计管理的创新能力就是指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事务和管理事务,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化管理,凭借信息化优势,整合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商业信息,为企业全面管理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既不是完全的管理者,也并非完全的企业员工,这就是会计管理的问题所在,但是我们不能把会计管理从企业管理脱离出来。从更深层次来看,会计管理的转型为形势所需,只有管理的内容多元化,会计管理才有可能更多地加入到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中,促进内部资源的转化,而不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或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全面性与复合性,发挥其决策作用与服务作用。因此,企业要培养会计的管理能力,规避企业风险,财务分析要做到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控制好成本环节,做好投融资分析,使企业资金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和高效的管理;完善企业员工的业绩评价与奖惩制度;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使企业形成良性的开发趋势。

(五)优化会计管理质量

过去人们对会计管理模式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就是管钱,但是作为考量企业综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会计管理的影响决不是那么简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也应运而生。会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力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总之,优质的企业管理会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作为综合管理的体系和管理者的决策参谋,会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