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1

一、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奥地利学派对于商业周期解释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货币理论。正如马克卢普总结的那样:“货币因素导致了经济周期”。在继承了维克塞尔将利率区分为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的观点的基础上,米塞斯认为:“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并不一定一致”,但是,“货币利率迟早必须走向自然利率的水准”。这样,米塞斯研究了“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之间发生任何差异的一般影响”。米塞斯在《货币与信用理论》(1912)中这样写道:“虚假的繁荣由银行通过信贷扩张和降低利率而到来……,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萧条是由于信贷扩张带来的不合理的投资期导致的”。换句话说,非货币经济会达到一般均衡状态的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出清。

米塞斯总结了这样的情形,“情况是这样的:尽管当前生产并不增加,同时也没有延长平均生产期间的可能性,但放贷市场中所建立的利率仍以较长的生产期间为基础;所以,虽然就最后结果言其事并非适当和不切实际,然后生产期间的延长对于当时仍能提供有利的希望。但是此种发展将导致何种结果,无人会对之发生怀疑。最后终将出现一切可用于消费的维持工具均已用完,参加生产的资本品尚未转变为消费品的情况。”

所以,这种改变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并不是来自家庭储蓄的增加,而且由于政府导致的信贷扩张。如果不存在信贷扩张的行为,那么企业的投资就只能来自于家庭储蓄了。当中央银行注入资金的时候,投资支出就会大于家庭储蓄的总量。这时候企业家们获得资金变得更加容易,他们就会投资与更加迂回的生产方式。企业家们的这种大量投资扭曲了生产结构。因此,这种生产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并不可避免的崩溃,直到企业家们意识到他们的计划不能完成而且必须修正或放弃的时候。所以,周期的繁荣阶段为萧条阶段创造了条件:扩张内在性的导致了萧条是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的第三个特征。

“上述情况尚不致表现为消费品的完全缺失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其所表现者,仅为可供消费品数量的减少,以及因之出现的消费量的低落而已。于是,消费品的价格上升,而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由于过多的消费品需求将提高它们的价格,资源配置是颠倒的:后期生产的投资优先于早期生产的投资。这种资本的重新配置增加了对于信贷的需求。为了避免这种崩溃,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但是,银行的储蓄是有限的,以至于对于信贷的需求最终超过了银行过多的货币供给,这就推动了利率的上升,导致企业家们放弃生产计划。市场力量导致利率朝着与时间偏好和投资与储蓄均衡相一致的方向运动。

二、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解释

早在2008年之前,美国就经历了一次“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本应该步入衰退期。但是,为了防止衰退,美国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2000年的6.5%一下子降到了2002年的1%。美联储用降息刺激了房地产经济,经济慢慢走出衰退。但是,代价也很大,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这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的无序扩张。虽然信贷的扩张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人为的繁荣必然带来衰退。在危机爆发之前,整体经济都会经历一个信贷扩张的阶段,而银行信贷扩张的手段就是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的。

我们选取了从1959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月度数据。从图中我们看出,美国联邦联邦基金利率在1981年6月曾经达到19.10%,为二战?Y束以?淼睦?史最高值。在从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长达24个月的时间里该利率一直维持在两位数的水准。在1981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值19.10%后,随后缓慢出现回落,这与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是一致的。

一方面,正是信贷的扩张,无论信用评级的高低,人们都可以贷款买房,不该消费的消费。另一方面,也有由于信贷的扩张,企业家就会开始错误的投资,不该投资的领域投资了。朱巧玲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又加剧了投资的程度,各种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次级贷款项目改头换面,通过房贷机构出售资产抵押债券,这种高风险的房产项目转化成为追逐高额利润的投资银行所青睐的项目。投资银行又通过各种证券打包业务把风险分摊或者转移到其他保险公司及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奥地利学派语境下的企业家是利润机会的发现者和追逐者。”最终,在美国抑制通胀的情况下,人们还不上贷款,房地产企业开始倒闭,接着是银行,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蔓延至其他国家形成了经济危机。归结其原因,依然是政府信贷的无序扩张。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2

2011年距离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三年,全球经济在快速复苏后并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而是进入了“新的危险阶段”.从2011年8月份希腊债务危机开始,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进入9月中旬,由于联合国、IMF、经合组织再次下调全球经济预期,标准普尔指数下调意大利评级,美国国债危机事件的发生等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发酵已演变为一场信心危机,导致全球市场动荡.在全球市场悲观情绪笼罩中,9月26日,美国期金跌至1581美元/盎司,三个交易日内暴跌200多美元,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由于对经济的忧虑在全球蔓延,各国股市表现糟糕,道琼斯指数创下单日下跌近400点的最新记录,欧洲股市连续三周重挫跌至26个月最低位,日经指数收挫至两年半最低位.从2011年1至8月各主要经济体的CPI数据上看全球通胀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对经济的忧虑并没有缓解已经高企的通胀局势,美国CPI依然处于3.6的历史高位,欧洲主要国家通胀均为历史高点.亚洲国家通胀局势也日益严峻,其中越南今年6月CPI已攀升至22,印度接近9的高点,韩国、新加坡均已超过5,远高于政府预期[2].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高通胀引发世界各国对经济“滞涨”的担忧.

2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

2.1国际金融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始于2007年下半年,因为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1].到2008年后,政府接管了许多大中型金融机构以此来挽救金融业的衰败,振兴投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2008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达国家,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外贸出口的减少,中国内地企业投资额也间接受到影响,消费额有所下降,市场受到外部波动[2].中国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进口的减少与出口增长速度的大幅度降幅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稳定,企业规模或者增幅日益下降.

2.2美国债务危机

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金融危机使美国的财政赤字额大幅度增长,国债记录不断刷新.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未就提高上限达成一致.终于,在2011年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中心的位置,自1917年以来固若金汤的美国信用破天荒地被全球市场动摇后,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美债危机的危害,除了降低美元地位,动摇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外,也使得全球市场变得更加不明朗与不确定.它将对当前脆弱的全球金融造成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3].美国债务危机将给国际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及风险,将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对外投资决策与现有经济政策.因为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可能导致美欧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4].为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我国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国际经济形势,相应地调整政策.美债危机是一个时间特征点,标志着西方社会经济复苏的努力再次失败.

2.3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最先开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于2009年下调希腊评级,希腊债务危机严重,政府面临破产,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经济关联度高,自2010年起欧盟各成员国在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整个欧盟都受到此次债务危机的影响,出现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增加的现状.以德国为主的欧元区的各大国已经感受到债务危机的严重性,欧元不仅大幅下跌,直接导致欧洲股市跌停,欧盟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着“体系的崩溃与联盟的解体”.希腊财政部长称,鉴于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希腊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才能勉强度过危机[5].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欧洲是世界高端设备制造业大区,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降低了欧洲对于大宗资源商品的需求,导致资源品价格下跌.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与资源品需求下降导致资源品价格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与降低海外热钱推高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贬值,直接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欧洲各国不得不收缩其财政政策,降低赤字占GDP比重,缩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减少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

2.4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美国、中国),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中国),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和欧盟都存在经济危机的隐患时中国的经济运行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能否成为一个好的全球“经济消防员”,不仅是应对外部局势,还是如何保持国内经济的良性运转,作为一个开放经济大国,国内经济运行形势会通过一系列的对外经济交往,经过传导效应传输给世界.

3蒙代尔经济政策的搭配与斯旺政策搭配理论

3.1蒙代尔经济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1962)在《适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报告中,提出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政策搭配学说.他强调:“政策工具应该指派给其最具直接影响力的政策目标,如把财政政策指派给内部均衡目标,把货币政策指派给外部均衡目标[6]”,这就是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假定条件下,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蒙代尔经济政策的搭配的具体形式如下:

3.2斯旺政策搭配理论

4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

4.1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于国际需求方面,当然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美国债务危机主要影响在中国的国际收支方面,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此应引致的贸易问题,具体在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7].欧债危机直接影响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和由此导致的中国国际需求减少问题.虽然中国受到诸多金融危机的威胁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使得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劲,中国即使在并2008年危机时依然保持者双顺差,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资本项目顺差1,808亿美元,比上年(463亿美元)增加1345亿美元,贸易无论是从相对量还是绝对量在危机的时候都是增加的,所以中国目前还是处在蒙代尔指派中的第III区间斯旺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第IV区间(如图中A点),那么中国的政策选择是: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情况还要复杂的多,所以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适合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4.2中国实施宽松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4.2.1从国内均衡来看

从需求角度上来看:中国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比较大,国内的通货膨胀主要类型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胀的主要特征是: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而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所以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国内投资过热导致的,所以紧缩的财政政策会加重国内的投资不足问题,致使国内的供给进一步减少,需求的不到满足,反而会使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

4.2.2从供给的角度来讲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支出增减政策上会减少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支出,抑制经济投资,社会总供应不足,继续会影响以后额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经济环境,紧缩的财长政策会使得中国国内经济形势急转而下,打击国内外的投资热情,外资抽逃或者选择其他的更为理想投资地,中国的物资短缺进一步严重,经济增长缓慢,也不符合国家长期发展计划.

4.2.3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

紧缩的财政政策会使得国内通货膨胀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支出转换政策上本币继续贬值,外汇汇率上什,出口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国内的投资比较少,国外的需求会导致新的通胀压力,并且,通过外汇的贬值来促进贸易的增加会恶化贸易条件,有可能产生贫困化增长效应.外汇的贬值也会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非人为地增加,国际收支逆差继续增加,肯能会导致贸易相关国的“贸易战”和“汇率战”.

4.3中国需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利率水平,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增长.在经济衰退期采用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复苏,通过降低利率,使消费和投资得到增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价水平,从而避免通货紧缩的出现[8].2010年底中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进行了一次加息和三次准备金率上调操作.中国目前的主要目的还是国内的结构性通胀治理的问题,扩张的货币政策会是利率下降,国外游资进入中国,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差额的增多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增加,过高的机会成本对于一个亟须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来说不是资金的有效利用方式.此外,外资的进入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在现行的经济政策下,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一些列更多的经济问题比如说:对外出口减少、国内失业增加等.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财政

1金融危机的影响

(1)背景。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经济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全球经济步入寒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的出口需求的萎缩,我国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国内影响。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出口占GDP比率约为40%,外贸依存度约为70%,世界经济衰退会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危机从外部增大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显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困难不少,经济持续增长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毕竟美国是巨大的经济体,对华尔街危机的影响还要继续观察,现在,华尔街危机对我国影响有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所以,要办好自己的事,强身健体,提高警惕,谨慎应对,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稳定社会经济发展预期。

2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财政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经济正面临一个短期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面临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下滑,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最近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度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价格政策、农村政策、就业政策、区域政策、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动作最为明显的可以简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财政政策及时掉头。众所周知,1998年之前宏观调控基调是“从紧”,不仅财政从紧,货币政策也从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拉动内需,当机立断改行积极(扩张)财政政策。

其次,适度放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最后,稳定人民币汇率。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后,周边国家货币一边倒,纷纷贬值。而中国政府一诺千金:人民币不贬值。当年朱总理说,人民币不贬值,一是中国要担负大国责任;二是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同于周边国家,出口会受影响,但无大碍;三是可迫使国内企业实行产业调整与升级。现在看,朱总理做得好,完全对。设想一下,要是当时不稳住汇率,让人民币贬20%,那么现在就得升50%,大量投机热钱涌入,局面恐怕更难应付。

3策略的弊端

(1)弊端。首先,政府没有及时减税。经济学说,刺激投资应有两个重点:一是政府采购订货;二是为企业减税。财政发债增加政府采购,无疑可减少企业压库,但中国的企业多,而政府采购有限,鞭长莫及,政府不可能关照到所有企业。所以对多数企业来说,减税更管用。可遗憾的是,国家虽允许出口退税,但主体税率却未作调减。其次,把物价问题看得太重。物价事关民生,不论东西方,政府都重视物价,没有错。但如果把物价看得过重,则势必会影响政府的大政决策。想当年,为把CPI控制在3%以下,政府始终不敢放开物价。不料后来物价负增长,通货紧缩,令原本疲软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其实,消费者有个心理,买涨不买跌。商品涨价就抢购;降价则持币观望。最后,没有大幅加薪。平心而论,朱总理当年是有意加薪的。记得2000年秋天朱总理来中央党校演讲,正好我在场,那天朱总理说,三年内要给公务员涨工资,涨三倍。可结果呢?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我想过,之所以会如此,是政府没法给职工涨工资。官涨民不涨,必引发社会矛盾。另一层原因,政府未减税而加工资,会加大企业成本,抑制投资。

(2)改良措施。第一,义无反顾地减税,刺激民间投资。实际上,只有民间投资才能显现出中国经济的真正活力,在央企利润好转的情况下,应把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放在民企投资上,全面减税。只有减轻企业负担,才能释放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民企。同时,这也是鼓励民企投资的重要手段。第二,放松信贷与利率管制。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应当是降低对于行政管制措施的依赖,逐步引入市场化的调控措施,巩固前一阶段主要通过行政管制措施取得的调控成果。第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曾说过多次,相对10%的GDP增长率,消费物价涨5%不算高,关键是工资增长要跟上物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渐进地、不断地进行;要综合考虑物价、经济增长等各方面情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监管,保证落到实处。

4迎难而上——抓住危机中的最佳机遇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GDP的6%增速,虽然与全年8%的增速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这一增速仍然是令人振奋的。虽然全世界都在鼓吹未来中国将是新的救世主,中国也毫不掩饰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然而此时,中国却是“有心无力”。中国现在紧要的问题是面对“楼市寒冰难融”、“港口业将遇十年低谷”、“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严峻就业形势”、“外贸出口压力增大”等种种经济难题,也急需寻找医治的良药。

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综合看,处于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一端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需求,外部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及由此形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内部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转型压力。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防洪、除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是分不开的。因此水利工程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任务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与整个建筑行业的景气与否是分不开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各施工企业所承担的施工任务少导致水利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严重不足。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只有找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性,才能在实践中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完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1 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矿山、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

1.2 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

1.3 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1.4 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水利工程的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某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战争等社会灾害,是由不可抗力引起的,不是人所能预见的。

1.5 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通常人们所说的施工环境好坏,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就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

1.6 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包括项目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也包括项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验收管理措施,其管理的内容如下:

2.1 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项目法人(业主)、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包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2 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为协助项目法人做好开工准备;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违约事件和索赔;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

2.3 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3.1 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项目经理应做到一专多能,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3.2 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调处理各方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施工也属于服务行业,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好与项目法人(业主)、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及当地质检站的关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开展工作,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3.3 严格执行合同。按照“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核心”的原则,运用合同手段,规范施工程序,明确当事人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调解纠纷,保证工程施工项目的圆满完成。

3.4 严把质量关。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拟订阶段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材料设备、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确保能节约投资。

3.5 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特别是项目经理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守阵地,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维护应有的权益。

3.6 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者的作用,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尽可能的用数据说话,达到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分享管理带来的实惠。

3.7鉴于县级基层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他们就如何加强实施阶段的管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如何因地制宜改进技术工艺,以克服施工环境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行政责任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紧密挂钩,推行项目法人制及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全过程负责,强化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推行和完善施工单位与项目法人、施工单位与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与群众性施工队伍之间的合同管理,明确其责、权、利,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加强质量管理,推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及评价;加强水利督察工作,在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安全等诸多方面全面监控,杜绝各种经济问题、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危机冲击应对措施

Abstract:Is attacked continually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the Russian macroscopic economic situation develops rapidly after a sudden turn,the money market and the entity economy suffers the dual attack,this country government at the crisis different time appearing different crisis should to the measure,key transfer the policy rescue from the single enterprise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n to give to the overall economy the support.As “golden brick four countries” China and Russia had certain similarity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spect,Russia take the special operational policy measures in the crisis different time which the resistance financial crisis attacked to our country to have certain mode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proposed had the pointed policy suggestion.

Keywords:The Russian economy Crisis attacks Should effective way

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受惠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推动持续快速增长,该国国内企业大举借贷外国资本促使其国内以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内需强劲增长。然而,自2009年年初以来当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全球每个角落时,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遭受巨大打击。俄罗斯政府在危机不同时期出台不同危机应对措施,将政策救助重点从单个企业转为银行业进而对整体经济给予支持。

1.俄罗斯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

1.1经济增速萎缩,失业率快速上升。受金融危机冲击,去年全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仅为5.6%,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萎缩7%,随着经济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俄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根据俄联邦统计局信息,俄国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跌幅之快远超过市场普遍预期,远远超过了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最严重时期俄罗斯工业增加值下跌速度。工业增速快速下滑背后隐藏的是大量中小企业裁员和倒闭,俄失业人数不断上升,登记注册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分别超过200万和8%。

1.2大量外资撤离加剧金融市场动荡。随着俄罗斯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当前该国市场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已达到50%~70%,世界金融市场上的任何波动都会通过外资流动在俄罗斯市场上引起市场反应。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已触发了该国国内大规模资本外逃,2008年资本外逃总量高达1300亿美元,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关闭已导致俄罗斯当前经济状况正朝着令人担忧方向发展,初步预计今年全年资本外流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弥漫已导致外国投资者纷纷从俄证券市场撤资,抛售俄能源股票和银行股票,进一步加剧了俄金融市场的动荡。

1.3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下,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俄罗斯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由于俄罗斯财政预算是以石油价格为基础制定的,所以俄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对能源和资源出口的依赖性很大,据俄政府初步测算,当原油平均价格跌至70美元/桶附近时,俄政府需启动后备基金补充预算收入;当跌至60美元/桶附近时,俄政府财政预算将出现赤字;当跌至50美元/桶附近时,俄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当跌至40美元/桶时,俄政府国际收支将出现赤字。当前油价在40美元/桶附近波动,因此,俄政府不得不耗费其庞大储备中的大部分存款,如果油价继续下跌或长期维持在40美元/桶左右,财务压力的升高将迫使俄政府不得不想办法向境外大量借钱。

1.4外汇储备急剧缩减。在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该国政府意识到任由卢布大幅贬值的后果将是十分严峻的。为了支撑不断贬值的卢布,俄政府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但最终收效甚微,反而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急剧缩减,从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政府用于干预汇市的外汇资金超过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约2000亿美元),截止2009年年初俄罗斯外汇储备已降至3881亿美元。

2.危机不同时期俄罗斯对抗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

2.1危机初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单个企业救援措施。从危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冲击以来,该国国内企业陷入困境和失业问题逐步恶化,为了避免国内企业出现大规模裁员或破产从而导致更多人员失业,去年年末俄政府决定加大对实体经济救助力度和尽快落实对企业的救助,专门成立了以财政部、经济发展部、工贸部、农业部和能源部组成的反危机工作小组,分别对俄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近1500家企业进行扶持,全力保障这些企业能够拿到国家订单,并实施贷款利息补贴和重组债务。所有1500家被救助企业必须满足三条标准,一是城市及地区的支柱企业,二是年营业额不低于150~160亿卢布,三是企业职工人数不少于4000人。截至去年年末俄罗斯已有122家大中型银行获得政府注资,但是由于企业环境恶化使得银行惜贷等多重因素导致这些资金很难迅速到达企业,俄政府许诺在必要情况下还将向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注资。由于俄罗斯经济仍然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特别是能源出口,因此,俄政府具有针对性地着重解救能源企业,俄政府承诺向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英国石油公司等企业拨款用于偿还外债,以此保障经济动脉的安全。

2.2危机中后期将救助重点从单个企业转为整个银行业。在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下,以外汇储备急剧缩水和资本大量外逃为主要特征的俄罗斯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该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导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至BBB,此评级仅比“垃圾”债券级别高出两档,评级的下调暗示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使得俄银行和企业在对外债进行再融资时将陷入困境。俄罗斯政府意识到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度可能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冲击持续深化和维持经济及外汇储备的稳定,俄罗斯政府积极调整政策,拒绝了其他国家提出的继续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预算赤字的建议,同时将危机应对重点从拯救单个企业转为通过救助银行业对整体经济给予支持。今年年初,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20年前俄金融市场发展战略,欲将莫斯科打造成像伦敦和纽约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进而提高俄金融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节约政府开支和控制财政赤字,俄罗斯政府已经放弃以财政支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以便在税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控制财政赤字的规模。

3.对我国启示和政策建议

3.1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国际能源价格的急剧波动对俄罗斯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口石油天然气所获得的收入大幅较少,由此影响该国2009年预算收入和支出。与上述情况比较,近年来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外贸、投资、消费)中主要动力,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外贸急剧萎缩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冲击,出口减速加剧了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程度和时间,我国在今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通过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从而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比重。

3.2国内金融制度改革必须减少对外资的倚赖性。虽然外资引入在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改善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外国资本进入我国的主要目标是来赚钱,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和流出对一国经济健康运转危害极大,因此,引入外资对于我国金融改革来说,重要性可能远没有部分经济学家预期的那么重要,去年越南金融危机和当前俄国外资大量回流等现象已充分证实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不可过度依赖外资。

3.3加强金融风险预见性和全局性。在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俄罗斯实体经济时,俄罗斯政府部分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能源优势能够幸免经济衰退,并且当大量企业倒闭和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时部分官员依旧认为该国经济不会陷入长期衰退。当能源价格暴跌导致俄外汇储备急剧缩减、货币大幅贬值和外资撤离时,危机的加剧和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加速蔓延最终导致该国经济增速急剧萎缩、失业率上升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判断能力,尽量把危机化解在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米军.当前俄罗斯银行体系发展战略评析.东北亚论坛[J].2009(1)114~122

[2]郑雪平.试析国际资本对俄罗斯投资的国家风险.西伯利亚研究[J].2008(12)37~41

经济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范文6

1.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与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各种弊端都表现出来,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出口难度大,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却极易出口,这足以表明,经济危机时期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不得不改变政策,市场、资源之间矛盾重重,气候的不断变化、能源的安全问题和粮食的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形式保护主义逐渐走入市场,在国际形式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历史发展证明,我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力地位,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断发展与进步,应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主要机遇,以使我国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方面形成强大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发展。

2.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看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会提高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现阶段,世界能源资源严重稀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科技创新与革命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现了低碳经济,部分科学家预计,在以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将会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主要特征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科技革命作为主要切入点,能够从长远的眼光去预测未来,在一些主要领域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以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很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没有居于主要的位置,缺少企业自主核心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原因。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主要是指:应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走符合中国发展的自主创新型道路,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为主转化为以创新为主,通过创新带动经济的稳固发展,即把创新落实到建设现代化的每一步。通过自主创新,逐渐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尽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抵御风险的主要因素,逐渐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速度有所提升,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为建立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科技创新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会带动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

二、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应依靠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学习他国的发展模式到进行自主创新的转变,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这就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不断加强教育的改革。科技创新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应始终坚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科技成果逐渐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进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使科学研究与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稳固基础性建设的同时,不断进行前沿性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科技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的注入创新要素,逐渐的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与体系。国家应增设大部分科技研究院,在高等院校里,也应建立科研基地,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行投资研发,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引领企业家进入科技创新的行列。第三,国家应重点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第四,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人才的优势,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设一批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团队,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外来人才,以使彼此进行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为建设现代化服务。

2.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综合国立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以能源、信息和生物为主的革命正在逐渐的兴起,每个国家都在向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发展规模大,但是实力不够强大,资源污染高的行业比例较大,服务业发展缓慢,要想从经济大国转化为经济强国,制造大国转化为制造强国,我国必须朝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重点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以把握重点突破难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确保事物安全的同时,还要缓解能源问题带来的各种危机,满足不同需求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和其它相关产业,能够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安全,使农产品实现优质、营养和功能化,引领农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使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不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开发应始终坚持节能优先、创新为主、低碳环保的原则,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资源体系可持续的发展,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第三,建立健全信息化机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更离不开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属于我国自身的互联网系统,加大保护力度确保重要信息不泄漏,使我国社会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是核心,对于在科研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员,国家和政府应给予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荣誉,充分的体现国家和政府尊重知识、人才和劳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还能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资源,不断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现阶段,我国部分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评价和考核科研人员水平主要是通过接受多少课题、经费、文章发表的次数、专利获得的情况等等,不够重视成果对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部分地方在评价和考核科研成果时,即使是通过论文、课题等形式进行评估,但是只是一种形式,却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使某些科研人员的成果被他人窃取,没有发挥科研成果的主要作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