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1
一、度重视,精心筹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此次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根据成都分行、中支相关宣传活动工作布置,县人行迅速行动起来,详细制定了2014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方案,及时召开了金融机构负责人联系会,充分准备了“金融知识普及月”所需的各种宣传资料,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度重视、加强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成效。各金融机构也结合辖内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积极响应和配合支行组织的综合性宣传活动。支行三位行领导在宣传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根据不同的宣传普及内容,制定多项具体实施措施和形式,带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开展宣传工作。
二、认真落实,深入群众,拓宽金融宣传覆盖面
在宣传活动中,县支行本着“整合资源、厉行节约、务求实效”的原则,带领各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金融知识进校园”、“金融知识进企业”、“金融知识进农村”等系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把金融知识普及落到实处,务必让金融知识深入百姓人心。
9月2日,县“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人行县支行与县六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在县庆符镇硕勋公园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宣传人员向行人发放宣传折页,接受群众的金融知识咨询,通过宣传资料向公众讲解非法集资、个人征信、客户理财等金融知识,解答银行卡、atm机、手机银行等业务疑问,提示反洗钱、反假币、反诈骗等金融风险。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金融知识询问近1000人次,整个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持续了3个多小时,宣传人员的热情服务和细心讲解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声有色的集中宣传为县支行随后紧跟的各项金融知识宣传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支行便以此为指导,再接再厉,加紧拓宽金融宣传覆盖面。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升金融宣传效果
县支行指导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以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及时向县人行报送动态信息,认真总结活动中的特色做法,收集活动中呈现的生动案例和消费者感言。
在县金融联系会议召开后,县各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人行要求,在多个营业网点放置宣传海报、宣传折页,制作led显示屏和宣传横幅突出宣传主题,以电子银行小贴士、电子自助设备、银行卡使用攻略、利率政策、打击制贩假币、非法集资和防范诈骗、理财知识、黄金投资等为主要宣传内容。9月10日,人行县支行率领农行县支行到县电力公司等开展“金融知识进企业”宣传活动,针对企业员工这部分金融消费群体,主要介绍了反洗钱、反假币、反诈骗和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等方面的知识,共发放了专题宣传折页200多份,并现场向电力员工进行了相关金融知识讲解。
同时,县支行还率领县农村信用联社、工商银行、城商行县支行的负责人深入来复镇、罗场镇,东升社区、庆符社区等地就各自的日常业务、收费标准等向村镇居民进行简要的金融知识普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形式给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能快速了解金融知识,充分提升金融宣传效果。
四、突出特色,立足长远,共建和谐金融环境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2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监管办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银监分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市“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应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牵头部门,并指定联系人,与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有效推动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统筹推进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活动总体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本单位活动进展。
三、把握原则,务求实效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握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原则,严格将金融知识公益宣传材料与产品宣介等营销材料显著分区,禁止以金融知识宣传名义向公众推销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履行金融宣传公益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结合本行情况适当扩大金融知识宣传范围,制作具有本行特色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须报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报送信息,做好总结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学模式;网络实时动态;电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网上购物需求,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P2P等投资理财网站,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金融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支付、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教学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时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国内外很多大型的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的动态演示图,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项目。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水电费缴费、投资和理财、汇款服务、账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动态演示图,给用户网上操作提供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服务动态图展示在学生面临,让学生深入其境。演示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训练,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具体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金融发展起来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这门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网络金融教学中。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工具和特点,支付流程,以及电子支付结算未来的发展发现,熟悉现有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网络金融。
(三)教学步骤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老师通过PPT或者文档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二章内容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电子支付工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掌握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几个常用的支付工具。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时动态演练。最后由学生到计算机进行仿真演练。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四)教学实施老师随便登录到淘宝网站,随便在淘宝中选择一件商品,为学生讲解购物的过程,确定购买的物品以后,放到购物车以后,进行结算,这个时候页面会跳到支付界面中,在支付界面中,在结算环节就会出现好几个支付形式:好支付宝支付,还有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蚂蚁花呗等几个方式,老师对这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单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更好实操。
(五)学生进行实操
老师讲解电子支付的几个常用工具和特点,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便于课后总结。
(六)教学总结
实践结束以后,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比如网页打不开,登录不了购物网站,以及学生不了解第三方在支付的原理,造成支付不成功的情况,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登记注册,过程比较烦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实际原因,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高华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毛金芬.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4):45-47.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4
1.做足知识铺垫,引入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为学生思考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概念辨析、事例分析等方式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并交代主要的实践背景。在具体授课中我们强调了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在金融学和金融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使学生明白这是分析金融问题的一个最基本出发点。我们比较了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这些标准的金融学概念和我国现阶段官定利率、自由利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金融问题的特殊性。我们还通过回顾我国银行利率浮动区间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历史,使学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改革有大致的认识。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是本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奠定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辨析理论要点或提出实践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引入实践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我们在分析自由利率概念时,自然引入了民间借贷和高利贷问题,介绍了我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和一些改革措施后,列举了近些年一系列的相关案例,通过反问来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我们在介绍利率浮动区间时,提供了政策出台后大型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反思我国特定的银行体系和金融体制对金融活动的决定作用。
2.基于实践问题层层推进,并适度变换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相互探讨,碰撞出思维火花基于实践提出问题后,我们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并不做评论,只是顺势介绍一些实践进展情况,或更进一步提出问题,或只是稍微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既不妨碍学生思考,又有助于引导学生提炼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领会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原来我国的金融问题是如此有意思,金融实践的发展是如此合理。
3.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反复思索,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中心结论虽然每一部分均提供了各自的背景资料,并提出不同的问题,然而,所有部分、所有问题在事后看来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从我国特殊的金融双轨制这一基本背景出发,就可以合理解释官定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区别、自由利率和高利贷问题、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行为差异、民间借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事后看来,虽然每一部分都不重复,但学生的思维的确是在按照一定的思路不断反复着,首先需要回答具体问题,然后剖析具体问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决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共性。在这种课堂交流启迪下,学生只需具备基本的经济金融思维,从基本的金融经济原理出发就可以理解、分析我国金融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4.总结整理并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佐证,巩固学生思维成果在学生从我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出发理解了我国特殊的利率定价问题后,归纳性思维基本上宣告完成,这是艰难的一步,其中充满了发散性,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下一步就是总结整理和进一步论证了,属于演绎思维。演绎思维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成果,体现核心思想的强大解释力,并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上一阶段学生的发言做了总结和肯定,让学生有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在总结补充过程中,我们还穿插介绍了分析金融问题的一些基本视角和基本方法。适当引入更深层次问题,供学生课下继续思考和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而且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学生分析金融问题,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推理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反复思考,反复训练,能基于特定的视角和前提,符合逻辑地推出与假定、条件相一致的结论,并且推理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跳跃、断层或错误。我们在确认学生理解了本节的核心思想后,更进一步地提供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关系等方面的一些资料,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
二、一些注意事项及经验总结
1.课前要下足功夫,详实的资料要比空洞的实例介绍更有说服力与基础性的、常规性的内容不同,每门课程都有其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这些内容理解起来简单,但应用起来很难,学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是其专业素养高低的标志。这些中心理论需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反复思索、不断质问中来体会,特别适合以课堂交流、课堂讨论为主的授课方式。对于这些重点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前下足功夫。为了这堂讨论课,我们不但准备了教案、讨论大纲等常规性资料,而且通过剪报、政府文件、网页打印、图片、观点摘录等多种方式准备讨论材料,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把这些看得见的论据拿出来,使学生感受到了其可信性。
2.要有全局把控能力,恰当地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把控方式课堂交流被限定在了有限的时间之内,而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明显差异,相关的、不相关的论点会不时地冒出来,教师一定要有全局把控能力。我们主要是通过适时引入案例资料来更新议题、把控课堂讨论的。我们顺着学生的发言引入资料,既让学生讨论得以继续,又自然而然地更新了讨论议题。在具体的议题讨论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是提问这种方法,但提问的视角、方式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而调整。
3.交流方式要多样化,尽可能随和自然课堂交流要根据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并根据学生思维的具体情况而不时变换。有些根本性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就应该让较多的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或鼓励学生讨论来进行,这类问题往往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有些具体的知识和争论的论据资料,可以让学生现场从网上查询获知,或者由老师直接告知也可以。有效的课堂交流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课堂讨论是随和的、自然的。我们在改变讨论话题、进一步推出实践问题时总是和大多数或某些学生的思维相呼应,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并不是在推动讨论向下一阶段进行,而是在提供资料解释学生的疑问,好像是学生们自己在推动着讨论和交流不断进行。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货币金融学 案例教学 实例
《货币金融学》既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然而其具有内容庞杂的特点,既有偏理论性的知识,又有偏实践性的操作;既需要宏观思维来把控,又涉及到微观工具的运用,因而在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独立学院的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研究型本科教学,又不同于高职院校完全讲求应用型教学。因此,如何在独立学院教好《货币金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实务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金融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由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80年代,这一教学方法发展得较为成熟,开始在国内教育界得到推广。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同时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案例教学的后面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2.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即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指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因此,双向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出发
《货币金融学》既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中央银行以及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等宏微观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因而具有概念原理多、内容庞杂等特点。该课程还要求学生学完后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融会贯通,具备一定分析宏微观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货币金融学》还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结合现实的案例研究。
从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出发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教育部改革,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此后,独立学院快速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三本线,以2013年湖北省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为例,三本与二本录取分数线文科相差74分、理科相差104分。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从家庭背景来看,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优越,并且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普遍较高,学生从小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养成了个性强、自以为是、不够刻苦的性格。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自觉性不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引入,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当前的实际金融问题,无疑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多借助于母体高校资源,自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在校学生10643人,教师539人,生师比达到19.7:1,远远超过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4.4:1的水平。在539名专任教师中,法商学院的教师仅有61人,因此母体高校长期为全院学生授课的教师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任课教师多来源于研究型院校,其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沿袭了传统研究型院校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探讨的教学模式,使得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的教和学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探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弥补传统研究型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再次,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只强调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完成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尤其金融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成为金融理论知识深、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金融人才,这一特点就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和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正好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货币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评价
案例教学的运用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础理论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这类案例适用于帮助理解基本原理,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货币金融学》原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中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综合讨论型。在系统讲授相关联的几章后,选取涉及讲授章节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外思考型。由教师给出题目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构建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作用在于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因此此类案例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案例教学的评价
从案例教学的效果来看,不少学生认为能增进理解、拓宽思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对案例的解读不够深入。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代表性意见,并结合基本理论予以评价。但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于将要讨论的案例没有做深入了解,同时又缺乏理论运用能力的话,就难以在课堂上进行透彻分析与拓展,从而使得案例分析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影响本次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以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不够积极。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由于长期以来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与技巧,往往引入案例后即给出结论,不做讨论和进一步展开,也就没给学生参与案例的机会,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参与讨论的激励不足,使得学生认为与考试、成绩无关,因而不予重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讨论前准备不足,没有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因此难以参与讨论,从而使课堂缺乏积极活跃的讨论氛围。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化
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要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改革、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各方面来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并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具体到《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应该贯穿始终,从教学前的案例设计到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运用,再到考核时的案例分析,应处处体现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优化案例选择的标准
在挑选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本土化”,亦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国情相适应的案例。从近20年来高校进行《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所运用的大量案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事例,而源于我国本土经济的案例很少,从而导致在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我国实际的问题。因此,搜集本土化教学案例就成为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案例搜集工作庞大而繁琐,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而作为《货币金融学》的任课老师,必须学习、阅读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历史资料,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本土化教学案例库。
优化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演绎和推理的方法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这种角色定位最大的问题在于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需被重新定位,有助于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做到细致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课堂驾驭案例的能力、重视课后总结与反思。
同时,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模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学会选择立场、科学分析、合理决定。要求学生跳出原有被动学习的框架,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学生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做到:学会阅读案例、合理分析案例、参与课堂讨论、主动积极交流、认真完善总结。
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连贯、系统、全面等特点,尤其是《货币金融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才能真正融入案例教学中。同时,案例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许多基本理论难以通过案例进行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讲解理论,又不能完全讲述案例,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实例分析
假如教师计划在“货币均衡”这一章采用案例教学法,本章共安排4个课时。
1.理论讲解
本章内容包括:货币均衡概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本章的学习目标在于: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界定、衡量、成因;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本章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供求混合说、结构说、预期说);二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产出效应)。由于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理论部分只重点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原理即可。本部分安排三个课时。
案例选择
要通过案例分析货币失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现象,就要选择较为典型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事件。由于学生对通货紧缩这一概念更为陌生,因此可选择“1900年-2001年日本的通货紧缩”和“1997年10月-2001年初中国的通货紧缩”这两个案例,教师应先将能证明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现象的相关数据和当时的社会评论搜集整理出来,以便学生比较分析。教师还应准备相关提问、做好各种预案,以及整理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案例剖析
可采用问答式分析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描述,解释什么是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有什么效应,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3)试分析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
(4)试探讨解决我国通货紧缩的方法与途径。
4.概括总结
在以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我国经济中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作出归纳与总结。比如,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通货紧缩也是经济失衡的现象之一,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通货紧缩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有时其治理比通货膨胀更难,要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促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到合理水平。案例剖析和概括总结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
5.拓展运用
为了使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分析的内容、结论以论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既强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又能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蒋少华.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徐懿,徐艳.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当代经济,2013(1).
金融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1-0048-03
一、金融学科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金融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
1.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特征。在金融学科专业课程中,多数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例如: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实施等章节,利率、汇率、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概念及其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关系及内外均衡、汇率的调整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炒家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上的炒作及翻云覆雨等。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全弄懂这些内容,不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2.金融学科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在金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较多。比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实务、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这些课程中实务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如果仅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来教学,其结果很可能是教师讲得繁复琐碎,学生听得了然无趣,教学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3.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特征。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既懂得基础经济理论,又掌握金融专业知识,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应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懂教条式地照搬金融理论和规则的学生不会受到实际部门的欢迎。这就要求金融学科教学必须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
(二)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适用性分析
案例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在于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化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具体到金融学科来讲,案例教学有以下益处:
1.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由于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可能会下降,而案例教学可以把金融学科课程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确定的金融环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金融体系的感性认识,从而增进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让学生学会像金融专业人员一样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将学到的金融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而不仅仅是学到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金融学科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金融学科案例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容忍、适应并面对金融世界的不确定性。
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数据以及金融写作的能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就某一金融案例在理解、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口头发言、查阅资料、分析整理数据以及将讨论过程和最后的结论整理成文字材料。这一系列的工作对学生的金融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对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调查研究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与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为每堂案例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要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要求学生掌握哪些金融学原理和实务操作等。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才能够据以选择、编写适当的案例教材实施教学。
2.选择适当的案例材料。金融学科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与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及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金融学科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因此,越能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此外,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相反,案例过易,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
3. 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形式。常用的案例分析形式主要有比较分析形式、模拟实践形式、对抗辩论形式、提问形式、讨论形式、角色扮演形式和书面分析报告形式等,每种形式各具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形式。根据金融学科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以讨论形式和书面分析报告形式为主。
4.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内容。即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基本任务,在课堂上所要分析讨论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提出若干需要分析讨论的金融问题;分析这些金融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最后做出金融决策或形成方案。同时,对于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都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安排。
(二)教学实施
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这是指案例讨论开始前,教师将所选定的金融案例通过口述、幻灯、图表、影像及文字等形式完整地向学生陈述,使学生对该案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陈述完毕后,应提出与该案例最相关及最关键的问题来供学生讨论。例如,哪些金融数据信息至关重要?各个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什么条件下这些金融变量开始互相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等等。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案例中各个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发言和辩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金融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1)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主导学习讨论的关键。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的任务是营造适于案例讨论的教学气氛。对于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启发他们,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此外,在讨论中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述他们观点的机会,并了解其他人的不同观点。教师应保持中立的态度,接纳与包容学生的反应(包括负面反应),使学生摆脱“惟一标准答案”的枷锁。(2)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和局面。案例的课堂讨论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教师要把握案例的重点内容,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及时实现课堂讨论中心的转移。由于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案例教学在讨论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学生发言内容过于分散而偏离案例讨论分析的主题,或者发言过于简单、发言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教师应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3)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的另一个任务是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因预备知识不足而无法进行讨论。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对某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理解。事实上,各种金融变量对经济运行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也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互相制约或完全相反的,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的关系有时并不完全明了,因此教师在讨论的关键时刻要随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视角,注意那些更重要的变量关系,从而使讨论能够深入地进行。如果学生虽然有一些观点,但逻辑不甚明确,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和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表述或汇总,从而使学生的观点更为明确,逻辑更加清楚。(4)做好学生讨论情况的记录。教师应及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各个问题的发言要点。这样,当讨论结束时,该记录就是比较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监控,这些记录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
3.概括总结。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价。金融学科的许多案例并没有惟一的或完全正确的答案,因此总结并不是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标准答案,也不是评论学生发言的对错,主要应该就案例中的关键点、分析过程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一总体评价。如:学生的发言是否踊跃、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较好地运用了专业知识、分析深度如何、思路是否开阔、是否有所创新等。教师在总结中还应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金融理论和原则,并与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强化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案例为材料,并且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结合金融学科的特点,要在课堂上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若使用一些近似案例的金融现象或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相距较远,就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可能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充分的准备。案例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金融数据的方法。此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金融学科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金融学科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
3.案例材料需要重新进行组织编排。一个好的金融案例不是简单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金融问题做出判断。因此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金融环境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东.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04,(3).
[2]陈善昂.金融学教育中外比较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0,(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