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1
高校科研经费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产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科研经费是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各类机构组织通过委托研究课题或者以公开招标课题形式筛选申请书的方式来分配,其目的是用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现大幅度提高的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同样,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增长了9.4%,资助金额总量增长778%。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呈现跳跃式增长。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与研究进度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课题项目立项与经费实际到帐有时间差,研究进度较快而经费执行不足,往往发生课题验收前突击使用经费和用其他来源经费垫付本研究课题的前期研究费用情况。而且大多数纵向研究课题要到结项后才会划拨余款,明显无法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相匹配。
2.经费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主要表现为①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严重超过预算,例如国内差旅费调研费预算为3万,项目经费结算时却实际支出5万。②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不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定劳务费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支付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如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而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发生给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支付劳务费情况。③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例如,以考察、合作单位协作经费等名目套用科研经费。对于以上问题,首先是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足,往往有“项目是我本人辛苦争取到的,如何使用是我的权利”想法。殊不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理应符合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而且,各类机构、基金委公开招标的课题也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人员本人签字递交申请书,相应机构、基金委公布项目立项结果并下达立项通知书、拨付研究经费时,这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的法律关系,科研经费的使用就应当以服务项目为主旨,科研人员应秉承契约精神,按照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执行,而非随意变更。其次,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实际内涵认识不足,从而产生经费执行中的种种问题。
3.高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科研管理部门较为关注项目立项率、结项率,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无法做到跟踪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的管理却不确定项目研究执行情况;科研人员重视项目研究进度而忽视预算执行。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形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三方形成协作,在保证项目研究和经费使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编制、研究进程、结项决算的统筹管理。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应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研究进度,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避免“随便写写”的经费预算。
2.项目立项后对经费预算落实的管理。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财务报销系统,将经费预算落实,以报销科目分类码控制经费支出,杜绝经费实际支出不符合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也应当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落实前期经费、后期经费的支出,对于设备、图书等物资按要求登记入学校资产并接收定期资产审计。
3.结项决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即将进行结项验收前,提醒科研人员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对于尚未支付款项等要加快经费执行。科研人员也应当在验收报告中对于结余经费的原因、使用加以解释,避免发生因为经费收回而影响科研项目后续研究成果的情况。
三、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主动把工作做细做实,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科研人员宣传讲解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原则、流程和管理办法,使科研人员从申报项目、编制经费预算时就有统筹安排,合理、合规的编制经费预算,提高实际预算执行的效率。同时,也应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范畴,使得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相关财务制度,避免科研经费浪费、腐败的发生。
2.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在下达立项通知时就提醒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申请时的进度安排研究任务和使用经费,认真履行科研合同,在项目中期检查、结项验收时不光考核其相应的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对于确有实际情况影响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科研人员应及时向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报备,在管理规定许可的前提下进行经费预算调整,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光是监督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更重要的是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关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5).
[2] 章蕙.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2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财政部于2013年12 月30 日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新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都做出了调整,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科学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新会计制度增加了财政改革的会计核算内容,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财务总账,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强化了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在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只有透彻地理解了新会计制度的内在涵义,充分结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才能构建起一套规范、准确的财务核算体系,确保单位的财务状况、科技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
2 会计科目体系的变动和会计科目使用的说明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做出了重大变动,彻底改变了“收入、支出和年终结转”的核算思路。
2.1 会计科目体系的变动
会计科目变动主要体现在收入类、支出类和净资产类。收入类,将“技术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教学活动收入”作为“非科研收入”科目的下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支出类,将“事业支出”分设为“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科目。取消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所得税”、“结转自筹基建”、“科研成本”、“技术成本”、“经营成本”、“研究室(车间)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科目。
净资产类,将“财政补助结存”科目变为“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拨入专款结存”科目变为“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取消了“事业结余分配”和“经营结余分配”科目,变更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2.2 部分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的收入,不包括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按项目任务的性质分为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以科研项目合同完成进度确认科研收入,期末,将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将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事业结余”科目。
“非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非科研项目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教学活动收入等,不包括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学项目研究活动发生的各项科研支出。包括为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活动而产生的科研人员薪酬和项目直接费用。
“非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除科研支出以外的其他项目支出,包括技术支出、学术活动支出、科普活动支出、试制产品支出和教学活动支出等。
“支撑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支撑科研活动发生的各项不能直接计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的其他辅助科研业务支出,包括支撑业务人员薪酬、技术平台运行、公用仪器运行维护等综合支出。期末,将支出额分摊转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科目。
“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科学事业单位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
“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科学事业单位后勤保障部门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科学事业单位统一承担的水、电、煤、取暖等各类公用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绿化费、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费等。
“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科目分别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分级核算。年末将“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其他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事业结余”科目。
“库存材料”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在开展科研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发生自行加工库存材料业务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在本科目下设置“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归集核算自行加工库存材料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分配的间接费用。新会计制度对“库存材料”科目核算要求的改变,既可以完整地归集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领用专用材料的全部成本,避免专用材料成本的缺失,又可以更好地匹配科研项目预算指标,避免将无预算指标的人员经费直接列入科研成本中。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本科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离退休人员工资”、“在职人员工资”、“其他个人收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核算职工薪酬时不仅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账务处理的步骤和会计科目的使用,而且要根据各项经费的来源统筹分配,准确合理地归集到恰当的成本类会计科目中。
“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和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中的财政补助收支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科目。结转完成后,当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应当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照规定上缴财政或注销额度。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期末,将科研收入、非科研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本科目贷方,将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其他支出等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本科目借方。完成结转后,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通过“银行存款”等科目缴回;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至“事业基金”科目。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余额结转至本科目。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科学事业单位扣减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有关规定从经营收支结余中提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后,将余额结转至“事业基金”科目。
3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
财政部、科技部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 [2011]434号文)中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为: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4 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4.1 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难题
科学事业单位主要是在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承担科研项目,课题组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签订合同任务书,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但是,在经费预算执行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主要包括:一是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难度较高,其设备、材料、咨询、劳务和差旅等费用往往会随着研发的难度而加大,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使经费预算难以精准;二是财政核拨科研单位人员经费的缺口较大,没有考虑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差异,尤其是从事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的科研单位,难以通过横向收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来弥补人员经费的不足;三是科研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大多是由于科研所需通过专项经费和课题经费添置的,但后续庞大的运行费和维护费在立项的预算中未能预留,正常核拨的机构运行费难以满足经费需求;四是绩效工资在间接费用中所占有的比例较小,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减设备费后的5%,在科学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拨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难以通过绩效工资来实现对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
4.2 科研经费预算指标与会计科目存在差异
科研经费预算中的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和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四个指标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匹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未明确规定产生上述四项费用时应归入哪个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造成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对科研经费核算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5 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的构建
科研经费主要由科研专项经费、纵向课题费、横向课题费、人才专项经费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构成。科研专项经费、人才专项经费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由同级财政拨付,纵向课题费和国家重点实验建设经费由国家部委和非同级财政拨付,横向课题费由项目委托方给付。
科研经费的核算应当严格遵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执行,新会计制度确定的支出类、结转类的会计科目和使用说明决定了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支出匹配来源的原则,各项经费支出的统筹和核算越发需要科学和精细。
5.1 人员经费的分类规划
科学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主要由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特聘专家和科研临聘人员构成。事业编制内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发放的津贴由同级财政包干拨付,企业编制的上述人员薪酬由单位自筹,特聘专家的薪酬分为人才专项经费支持和科研项目支持两种,科研临聘人员的薪酬在课题中以劳务费的形式支付。各级财政拨款用于人员薪酬的支出和单位实际承担数额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新会计制度对支出类科目的细化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经费的核算难度,因此,人员经费的统筹是构建财务核算体系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制度中可以归集在职人员经费的支出类科目包括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库存材料六个科目。主要的归集分类为:在“科研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中归集由同级财政拨付的科研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贴;在“科研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中归集有项目经费预算指标的科研人员、特聘专家和科研临聘人员的薪酬;在“非科研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中归集由横向收入负担的科研人员薪酬;在“非科研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中归集由横向课题负担的科研人员薪酬;在“支撑业务支出”科目中归集无法按项目划分但支撑科研活动的业务人员的薪酬和可分摊的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月末,按分摊规则计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科目;在“行政管理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中归集管理人员薪酬;在“后勤保障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中归集后勤人员薪酬;在“库存材料-生产成本”科目中归集加工原材料的技术人员的薪酬。其中,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中的“基本支出”以同级财政拨付的额度为核算指标;“科研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中人员支出以项目合同经费预算为核算指标;“支撑业务支出”科目中包含绩效工资的间接费用支出以项目合同经费预算中的间接费用额度为核算指标。
5.2 项目经费的分类规划
新会计制度细化了年终结转的账务处理,要求严格按照经费的来源划分结转路径。主要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规则为:(1)“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负责核算财政补助收入和相应支出的结转,结转完成后,将留用专项结余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应上缴的结余资金上交财政,将应注销的额度注销财政补助结转。(2)“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负责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各类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完成结转后,将应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至“事业基金”科目,将应缴回的额度转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3)“经营结余”科目负责核算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科目负责核算其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负责归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的余额,扣减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有关规定从经营收支结余中提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后,将余额结转至“事业基金”科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3
关键词:高校科研 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92-01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对高校科学研究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项目,但在科研课题经费的日常管理中比较宽松,认为科研课题项目由个人努力争取而来,科研课题经费在经费核算上属于预算外收入,对其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无限制性规定,造成支出结构的极不合理,过多的交通费、通信费、招待费,甚至与科研无关的旅游、家庭日常开支也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中开支,高校仅对科研课题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并对获得研究项目的项目组,可以按项目经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作为申请项目的一种鼓励。
由于成本效益的意识淡薄,偏重于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后到账的经费收入总额,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未考虑到全成本核算。虽然对项目提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学校为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占用、水、电、气等成本费用是否与项目提取的管理费相符,这难以准确地计算,最终导致未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2.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通过科研课题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除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的以外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由于科研课题项目组成员以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由个人争取,与学校事业经费无关,科研课题项目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虽然名义上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但仍为科研课题人员私人所有,使得许多设备在项目期间由个人保存,而结题后或项目负责人变动未及时清理与移交,使得资产仍滞留个人手中。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课题组均各自为政,经费使用权归各个课题负责人,导致各个课题组对相同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科研课题项目的预算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性,科研经费完全根据课题组的意愿进行分配,导致了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从而导致结题不结账。另外,多数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上,而忽视了结题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的沟通协调不畅,使得科研课题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造成结余经费仍由课题组进行自由支配,占为己有。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出现的系列问题,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等,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具体项目、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对项目支出中的招待费、劳务费等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等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全成本核算,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房屋占用费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所挤占的高校事业经费。
2.加强科研课题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对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应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核算与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建卡、分类、核算,当保管人员变更或课题结题后应及时做好移交、清理工作,避免资产的流失。同时,学校应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对科研项目设备购置实行申报、审批、统一购置、验收的制度,对不同项目购入同一资产时,管理部门从中进行合理的协调,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资源的共享率及使用率。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4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科研事业发展;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3-02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规模也日益庞大起来。随之,医院不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1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1.1 科研项目的资料不共享,管理混乱
(1)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及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项目名义上由其科研部门管理,但是实际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却由不同部门去做,如:“优秀人才”类课题由党委办公室申报,“首发基金”由人事部门申报,“科研类”课题由科研处申报。在课题项目申报成功后各部门也未能到科研管理部门留档,只有资金到位后才通知科研部门,造成课题项目的预算书、任务书等资料不全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无法展开。
(2)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向上级单位汇报等工作,忽视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使用进度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课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但因不能掌握课题经费的具体预算分配方案,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指标、结题时间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
1.2 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办法不明确
(1)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项目进行中,只注重课题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清楚,导致在课题结题审计时才发现经费使用率低或经费使用不当。如:在项目任务书申报时并无测试费预算,却发生了付基因芯片测试费的情况。又如:劳务费使用不合规,存在课题组人员领取劳务费的现象。这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中“第九条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九)劳务费的规定不相符。
(2)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审核控制不严格,经费用途是否与科研课题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处与财务处均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有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为了结题或者课题检查,多个课题经费集中在某一个课题突击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无序随意。而在医院医疗成本支出中又包含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水、电、仪器设备等科研成本,无法按实际理清,从而增大医院公用成本支出。
(3)医院现阶段课题结题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后继续使用剩余经费,报销与该课题无关费用。第二种是该课题经费长年挂账,我院在课题清查中发现有13个科研项目三年以上未有收支,余额累计几十万余元,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北京负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及相关研究所的关注。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保证医院科研事业的展开,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1 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医院要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就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课题经费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所级、横向合作课题,这些课题经费虽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我们应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定制出适应于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方法、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结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明确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2.2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医院应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的掌握,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经费的预算方案,使科研经费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有利于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
加强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工作,使项目预算经费科学化,合理化。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医院领导负责指导、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编制,这样可以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在课题实施中财务科定时告知科研处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进度,科研处与课题组及时与财务处进行经费问题沟通,实现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在项目课题结束时按照项目课题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结算。提高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意识,按预算批复支出科研经费,提高预算控制力。
2.4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中强化科教经费管理,专门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待冲科教基金”科目,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收支管理,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规范化。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稽核实施过程中课题经费的支出,根据课题开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划分项目之间的费用,相互之间不得挪用,对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及时与课题负责人、科研处及时沟通调整,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共同督促项目经费使用。
2.5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保障科研经费的资金安全 在课题管理中完善内控审计制度,审计处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和签订合同与协议全部在监控中,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财务验收是进行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制约性和控制力,从而保证课题经费健康运行。
2.6 制定课题结题管理方案,避免出现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现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在结题后,结余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以及长期挂账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方案来进行处理。有结题审计报告的,要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规定的结余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来使用结余经费。再有就是规定一个结余经费使用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还未使用完,科研部门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收回处理。
2.7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经费来源及金额等相关资料,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物资部门、药房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课题编号设立课题库,以便财务部门在做出入库时能清晰地与医院大账分别进行核算。课题负责人需要在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工作,建立经费使用登记本,随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课题经费不会超支。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合理化、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医院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5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由此开展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多,经费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日常的高校科研经费审核报销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报销量大,财务人员压力大,科研人员消耗精力过多。
目前高校每年仅科研经费就有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到账。例如浙江大学2013年仅科研经费36.07亿元到帐。依照现行的财务制度,这些经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要通过一张张发票才能核销。
2.科研经费的违规违纪使用现象普遍。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假票据、真票据假业务、真实业务虚假发票的现象很普遍。从日常财务审核的报销票据来看,大部分是市内交通费、差旅费、邮寄费,通讯费,汽油费、资料费、办公材料、家居用具等费用,财务人员由于专业背景和精力所限很难界定是科研用消耗还是个人消耗。
(2)以他人名义冒领科研劳务费。近年来曝光的数起科研经费违法案件中,都是通过开据虚假发票、编造虚假预算和虚假合同套取科研经费。为了防范科研经费的滥支滥用,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实际执行结果看,并没有达到真正扼制科研经费被挪用的现象。
二、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现状的原因
1.科研经费管理立法缺位。如今,与庞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相配套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捉襟见肘。现行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中,只有相关部门出台的如针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研发经费的管理办法。管理政策都以“意见”或“办法”的形式颁发,多为指导性。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随意性较大。
2.科研课题立项的碎片化管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分为国家、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几个层次,形成多部门、多层次构成的纵横交织的科研计划管理体系。这种条块分割现状造成资源配置的碎片化。不同部门之间对科研项目的信息没有共享机制,也缺乏必要地沟通和协调,使得科研项目多头申报。因而获得充盈的研发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虚假业务。
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经费监管缺位。
首先,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科学合理的预算是经费管理的基础。而项目拨款缺乏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没有针对各学科研究活动的特性进行经费的资助。
其次,经费监管方面,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的主要管理者,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财务人员无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具体业务真实性、必要性、合理性做出有效判断,只能按照国家的财务制度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机械的审核。
再者,课题结题验收轻率。课题验收应包括对科研成果的论证和对资金使用合理性的评价两部分。而目前主管部门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时,只需要相关的审计部门出具一份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应级别刊物的论文或文章即可。
最后,审计部门监管不力。审计部分进行项目审计时,对所审课题只是依据课题负责人提供的决算书等会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对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鲜有写入审计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高校科研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与科研经费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
针对科研经费的特殊性,建立统筹协调,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新型科研计划管理体制,规范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结题、监管和处罚,以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需要建立全国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信息库。在这个库内,全国任何单位的任何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均可查询到足够的信息,实现从项目申报到审批,从立项到实施,再到结题等过程全程公开。以避免科研课题的重复申报。
(2)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合理性。科研经费的预算应由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评估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科研成本进行较为准确评估使核拨出去的经费额度科学、合理,以保证科研经费能真正用于科学研究。
(3)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严把项目结题关。要对成果的创新性,社会化,投入产出等进行论证。评审验收结果向公众公开,评审人员对评审结果负有学术责任。对于不达标的项目不予结题,并且不能申请新的课题。充分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4)加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网络定期公开课题经费阶段性的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使科研课题资助单位和实施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实施监督。
(5)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处罚力度,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不能只走形式,而是要过程到位,措施得力,不讲情面,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包括污点记录。
(6)重视智力创造,让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这是对科研人员脑力劳动的肯定,是对科研人员研究创新的激励。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6
我们知道,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科研经费大量流失于项目之外,用于项目本身的科研经费仅占40%左右(邱晨辉、雷宇,2011)。虽然这一数据可能比实际情况小了一些,但也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浪费的严重程度。在我国高校教师中,收入的多少不看工资,而是看承担课题的多少。课题越多,经费越多越富有。由于工资收入差距很小,课题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收入多少、富有程度的“标志”。这说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大量的科研经费进入了个人的腰包。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侦结了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科研人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冒用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8.24万元(涂铭、李江涛,2011)。财政部、科技部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修改和完善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国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但是,如何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项目中去,高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关键。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即纵向课题经费,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经费即横向课题经费,以及高校自主安排的校级课题经费。目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横向课题主要是由项目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与高校内部审计共同进行课题审计。
一般地讲,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制衡可能更具效力(石勉,2010)。但三者作用的层次、领域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审计一般侧重于把头把尾的事前与事后控制,而事中审计如果也由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承担的话,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会由于“鞭长莫及”而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审计效果。通常的审计结果是找到了管理漏洞,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科研经费支出已经发生;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倒下”。这种审计监督无法对日益增长的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审计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实时监督,明显具有审计成本低和审计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
但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数额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排名”(石勉,2010)。因此,各高校均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如给予配套科研经费、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评审费、用科研分数来控制校内津贴的发放等。考虑到科研项目的争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力申请来的,不属于学校的钱,因而一般情况是当科研经费到账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余额由项目负责人审批,课题组支配。同时,课题组也认为学校仅仅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代管”,不同程度地对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其结果是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也有所顾虑,走过场、形式化居多。
因此,要想将科研经费真正完全用于科学研究,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其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甚至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审计与财务这两个存在着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部门合并或由财务部门主管,这显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地讲,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不受干扰和限制,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也就越能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科研经费越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树立起为科研发展服务的观念,避免因过分强调或夸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而使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停止了科研工作。要知道审计的目的是让科研经费完全合法用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支出上,并不是要抓出某个科研人员。审计监管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让科研人员知晓哪些项目可以支出,哪些不可以,并将常见的情况印制成册,发给科研人员,便于查阅。只有高校科研人员知法并自觉遵守,高校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
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生命线(郭银清,2012),是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内部审计进行监督的核心。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围绕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在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具体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监督:
(一)重视科研课题经费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经费预算、课题合同要求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是由课题负责人于立项时依据完成课题所耗费的各类项目费用编制的,由于使用范围和开支项目组成会因科研课题的不同而差异性较大,专业性也较强,所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掌握各类课题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审计把控能力的同时,目前重点应放在预算的真实性审计方面。当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需要部分变更预算时,审计监督则需要更加关注其变更的合理性。也可依据国家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规章制度等通用性财务制度,审计科研经费开支的合规性。
(二)重视对与课题研究活动无关的支出审计,严查套取课题经费的行为
重点审查劳务费支出项目中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名单来套取科研经费以饱私囊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大比例列支学生或外单位人员劳务费,将科研经费装入个人腰包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虚假业务发票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较大比例列支会议费、接待费、赞助费的现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用与实际发生业务不符的票据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重点审计课题经费是否存在以购买实验材料为名或挂账等形式向校内外截留转移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分摊学校水电费支出等超预算支出项目;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办公经费、基建等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科研人员奖励资金的支出,若是学校为了激励教职工科研积极性从学校自有资金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从科研课题经费中列支。
(三)重视科研经费转拨、结题决算及余额支出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特别审查是否存在运用虚设子课题或以科研协作费或测试费等方式,将进入本校财务账户的科研经费转到并非真正进行合作研究的单位账户,甚至是个人的银行账户,从而成为个人经济收入的行为。同时,审计部门要严格审查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决算所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审查是否存在结题不结账或已结题但仍未将净结余经费归还原资金渠道的现象;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个人或集体境内外观光旅游,或以购买办公用品、购物卡、手机充值卡、汽油票、各种消费卡等方式用于科研人员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牟取私利等。
(四)重视对科研课题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情况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依据科研课题合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审计,审查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是合同所约定范围内的,是否及时办理了资产登记并纳入到了学校的资产管理中;审查科研人员在工作调动时是否办理了资产交接手续,是否存在着物随人走的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并未办理领用手续却被个人长期占用的情况;重点审查固定资产购置时有没有购销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完整性;视课题情况审查其科研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存在重复或闲置现象,当无力判断时内部审计可以外请熟悉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把握。审查科研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是否进行了及时的清理等。
(五)引入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关注课题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审计
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石勉,2010),更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的努力方向(郑继辉,2007)。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重视课题立项后的绩效评价(夏秀芹,2012)。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题项目不太注重管理,重申报、轻成果、轻验收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多数课题经费是一次性拨付(经费数额较大项目分期分批拨付)。当课题主持人将课题申请成功后其研究工作则可能是由其所带的博硕士完成的,这样主持人就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课题项目,课题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回报纳入到课题研究绩效审计中来,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这就需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财务决算报表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课题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科研经费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