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1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越来越重要。水上交通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水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到水上交通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水上交通来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风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估、风险的控制、应急处理以及持续改进等等。
风险源的辨识:主要是通过日常工作以及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来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进行初步的判断;
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某种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测评,目的在于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级,从而可以进行重点的管理。此阶段是判断风险的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工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区分的等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出不可接受的风险源进行重点管理。
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对风险源进行监控以及管理。此过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确定出控制的风险源、找到风险因素、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指定负责组织、现场进行跟踪监控、进行周期性的排查、风险源的时时更新。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是控制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急处理不单单是处理现场发生的风险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出应急方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资源等。对于应急方案要经常性培训、演练并改进,并且要利用现代科技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地理信息资源等等。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风险源管理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对于造成险情原因的调查以及处理、整改实施的跟踪、最终检查验收以及隐患的消耗等等。此过程是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上发展的关键环节。
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
1、水文以及气象条件
全国每个地区的水文以及气象条件都是有差异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水上交通的安全。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水域,在春夏季节处于暖湿且多雨的气象条件,在冬春季节则会出现频繁的雾天,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的视线。并且风向以及风力都是随季节性变化的,潮汐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很难掌握水域的风流压差情况,给航行造成困难。
2、通航的条件以及港口的建设情况
随着水上交通行业的逐渐发展,我国的港口以及水域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使得进行安全管理的水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特种船舶的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多,港口的航道越来越多,很多的水域都不满暗礁,对于水上交通情况稍有不熟悉者就会造成一定的航行风险。
3、船舶的种类及交通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上运行的船舶种类会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客货运输类船舶、旅游类船舶、农用类船舶、渔业类船舶、渡口类船舶以及采砂采金类船舶等等。不单单是船舶种类得到了快速的增加,船舶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船舶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加使得交通量大幅提升,交通安全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大。
4、违章船舶的影响
很多船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常常会违章操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吸沙船和运沙船,这些船舶常常会超载运行、冒险运行,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船舶之间的碰撞和沉船的事故。并且这些船舶的违章操作常常会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行,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个体的渔运船舶也常常出现违章的问题。包括:没有营运许可证便进行商业运营,违章搭客、冒险航行、违章运输危险物品等等,使得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5、船舶的质量以及船员的素质相对较差
很多的私营渔船以及运输船舶质量较差,船员的整体素质也较低,这些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这些船舶的整体结构、操纵的性能以及助航仪器等状况都较差,有的船员甚至对水上交通的相关规定及法律一无所知,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船舶操纵,很大程度的扰乱了水上交通的协调性,极大的增加了水上交通事故的概率。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大对老旧船舶的管理力度
老旧船舶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应加大管理力度,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水运企业按照交通部的《老旧船舶的管理规定》进行执行,需要维修的进行维修,到期该报废的报废;第二,船舶的相关检验部门要严格控制船舶的质量情况,不合格船舶禁止运营;第三,对于船舶的进口渠道要严格控制,防止劣质船舶入境;第四,对于运营国际航线或者航行距离较远的船舶,在航行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加强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管理
载有危险品的船舶(包括油轮、化工品船舶以及液化气船舶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船舶进出港口时停靠离开时的安全以及危险品装卸时的安全两方面,对于其是否严格按照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要严格的监督,特别要注意的是船舶的防火、防爆、防止污染以及防止撞击等方面。
3、加强对于个体船舶的安全管理
第一,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通知内容进行管理,管理部门要从县、乡直到船舶的管理者逐级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第二,对于从事跨海域运输作业的船舶进行严格管理,对其运输许可证按照年审的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船舶的管理情况要严格审查;第三,对于个体船舶进行危险品运输不予审批,对于其出现的违章搭客以及超载等现象进行重罚,并停止其运输资格。对于吸沙船以及运沙船要建立档案制度,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性教育。对于其作业过程加大监管力度,要划定特定的吸沙作业区域,以确保水域的航道顺畅以及船舶通行的安全。
4、管理部门要促进航运企业加强船员培训,特别是对于船舶的驾驶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船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水上交通安全情况的好坏。所以,航运企业要制定船员培训计划及制度,定期的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推动航运企业正常实施。
对于普通的船员要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在甲板以及机舱等区域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船舶出现碰撞情况、出现漏油、发生火灾以及搁浅时的快速反应;船舶防止污染的教育(例如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MARPOL73/78公约;船员的自我保护教育(例如海上的急救、海上求生等)。对于船舶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除需要进行上述的教育之外,还要定期的对自身业务知识进行考核培训,例如对于国内相关壁碰撞法律法规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海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从而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加强管理的效能
通过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VTS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升船舶交通管理的效能。整体的系统主要包括:一整套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等。
此系统可以对船舶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评估,并进行决策;可以对船舶、船舶的拥有者以及相关的港航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可以对航道、港口等进行时时监督;可以进行时时的监控以及跟踪管理等。此系统对于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之后,对于船舶的交通运行情况可以实施相关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从而提升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的管理效率,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
结束语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2
【关键词】企业;交通安全;管理;保障
如何才能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呢?这就要求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实现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确保交通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为企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构筑坚强保障。
1、实行领导安全责任制,加强车队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负有交通安全分管领导责任。必须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总体计划。要求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和合同,将交通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逐级明确各级领导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建立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要求车辆单位的行政正职要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交通安全干部例会制度,分析本单位的交通安全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亲自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承包单位的领导,每月到承包的单位(队、班)活动一次,亲自填写承包反馈单,监督检查基层车队的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负责制,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企业将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一封”和“车辆回场检查”制度;要求企业的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路检夜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驾驶员大会,认真分析交通安全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车队综合达标验收考核;每半年召开一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狠抓交通安全的源头管理,落实驾驶员的安全生产
责任制及准驾证制度
企业严格执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严把转岗和雇佣驾驶员的准驾关。按照规定要求,凡是办理准驾的转岗和外雇司机、车管干部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由公司交通管理中心审批办理。同时建立转岗和雇佣驾驶员的管理档案,从源头上控制驾驶员进入驾驶岗位。企业要求每一名驾驶员要严格执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内容要应知应会。企业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名驾驶员的学习掌握情况。企业要每一名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书》,明确单位和驾驶员双方在安全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签订率要达100%。使每一项措施和制度都落在实处。
3、规范“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管理工作,认真落实
考核及检查制度
企业坚持以创建“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基础建设。认真开展“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的推广工作。以规范基层车队基础工作,强化车队安全管理,提高车队建制的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规范车队安全基础资料、记录、台帐 ,实行车队管理标准化。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开展有针对性地交通安全文化活动,配备齐全有效的安全设施,要在基层车队建立交通安全宣教室和安全文化长廊,建立亲情台和亲情卡,悬挂管理制度图板,从而提高全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并按照企业要求对车辆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标准化示范车队考核验收,每月一次车队ABC分类,每周一次安全讲话和安全学习。积极实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制度。对每一个事故隐患都做到层层管理,层层落实。真正做到闭环处理。安全环保监察科将在每季度的综合考核后,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通过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检查整改情况。对于违章的驾驶员视情节给予停止驾车资格、待岗、通报批评等处罚。
4、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识别危害,提高应急反应
能力和控制事故的能力
继续深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鼓励驾驶员提高自发识别风险的意识,掌握预防事故的方法,学会消减风险的措施,提高安全行车的技能。要认真抓好交通安全的实施工作,突出行车风险管理。对本单位行车区域内的道路制定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图;在行车前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天气状况、道路情况、车辆技术情况作好风险识别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5、认真抓好车辆GPS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对车辆
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
认真做好GPS汽车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设立专人负责GPS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台帐,做好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上报工作。对公司车辆进行全方位监控,每月对监控车辆的情况进行通报,对违反GPS管理规定,公司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将在季度考核中扣除单位相应的分数。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分析交通安全隐患,积极开展事故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提高车辆本质安全性能,强化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6、严格落实事故统计上报制度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3
[关键词]车队安全 交通安全 预控管理体系
0前言
车辆作为油田重要生产设备,车辆管理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讨建立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水平、增强车辆服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应对当前形势、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前车辆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对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单位来说,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防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防范机制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使驾驶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与当前形势相适应。
1.2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实现生产优化运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探索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把风险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故真正发生时,如何从容应对,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车辆运行实际特点,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2.1车辆交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个别驾驶员技术素质不够高,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对车辆检查不到位,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油区道路一般路况较差,交通安全设施少,超会车辆、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时都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发生事故。
2.2结合风险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预控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预控系统。
安全管理全员化。将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分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扁平化组织,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形成产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全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领导牵头总揽,安全协调落实,部门各司其职,基层责任承包,驾驶员广泛参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协调落实的职责,利用既成体系和工作经验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和基层队之间配合一致,协作统一。
监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侥幸性和随意性,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下,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养成正确安全的驾驶行为。
车辆管理分级化。按车辆等级分类,把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的车辆列为一类,进行正常维修、保养;把技术状况一般的车辆和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列为二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维修,保养;营运车辆单独一类,进行强制性的维修、保养,实行超常管理;私家车进行入档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同时,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项基本台账;一是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档案;其二是车辆检维修基本台帐;三是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台帐。
在车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教育关,车队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车前的安全叮嘱;严把日常检查关,强化车辆设备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在班车管理上,做到重点检查,重点保养;严把检修质量关,要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主管设备的车队干部和车辆承包责任人必须在现场配合检修,对照标准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报备案。
信息查控网络化。建立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查控网络,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内外部环境对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产运行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驾驶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搜集周边经常行驶区域内的道路、天气、突发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台、告示栏、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告知驾驶员,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不利影响,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2.3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防控能力。
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天气、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对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极为复杂,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到在驾驶中能够正确合理操作,杜绝违章行为和不当操作,造成事故发生,要引导驾驶员展开案例分析,讨论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消除风险的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动态化。
实施考核兑现,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保证。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检查考评标准,采取基层考核岗位、机关考核基层、分管领导考核业务部门的形式,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承包、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3结语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4
(天津海事局 天津 300450)
摘 要:水路运输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水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备受关注,通过从事故统计、事故致因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长江已经形成了6个预警因子4个预警等级的单因素预警系统。随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引入到船舶通航风险预警中将突破传统单个风险因子预警系统的不足,介绍了预警系统信息采集、预警系统框架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并以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船舶尺度进行了预警。该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船舶尺度的预警,为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系统,水上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U6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34
水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形式,具有运能大、通用性强、运费成本低等特点,承担了我国大部分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国内外不少学者通过建立船舶事故数据库分析事故原因,从而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此,在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有学者试图通过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模型来提前预知水上交通风险,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受到多重因素(风、流、能见度、船舶、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将不完整的多源信息加以综合集成,形成对水上交通安全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
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1.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
(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 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
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 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 研究展望
3.1 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 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 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
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见图1)。
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见图2)。
3.4 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
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见表1)。
4 结论
(1)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领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
(2)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是由人、船、环境和管理多因素造成的,而人为因素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尽管如此,由于人为因素也会受到外部通航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水域通航环境仍然能够体现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
(3)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技术方法尚处探索阶段,特别是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刚刚起步,所采用信息融合技术方法比较单一,如果能够实现水文、气象、通航建筑物等多源信息融合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一方面需要在理论方面借鉴已有成熟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典型水域(如密集水域、桥梁水域)开展示范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喆.水上交通事故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报,2010(12)
2 Dragger,K.H., Kristiansen,S.,Karlsen, J,E. et al. Cause relationships of collisions and groundings conclusio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J]. Norwegian Maritime Research,1981(3)
3 王刚毅,陈晓方,桂卫华.多源信息融合的尾矿库实时预警与评估系统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2(4)
4 苏晓燕,张蕙杰,李志强,等.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1(5)
5 邓军,肖旸,陈晓坤,等.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4)
6 张帆.浅谈航运新形势下内河海事监管技术的发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6)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5
(一)水电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加强,是有效促进交通安全的保障交通安全的文化气氛浓厚了,自然对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而人们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反过来也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近年来,生产保障大队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交通安全文化。1.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提炼出了核心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带着感情抓安全”,以及“关注安全有多深,关爱员工就多重”和“一切事故都是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工作无小事等一些言简意明、内涵丰富的安全理念。这就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交通安全文化内涵,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2.开设安全课堂,加强行为规范。为了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新的规定和规章制度,让其成为职工操作的行为准则,开展了“安全课堂”,利用每周一安全会特点,加强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对员工岗位安全责任制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注重安全技能和故障应急处理的学习,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安全驾驶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在行驶中做到安全操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为巩固培训成果,做到操作规范化,开展了“岗前三分钟安全自律”活动,就是在驾驶员上车前3分钟,做“看、想、诵”三件事来保证安全。3.开展“红旗车”评比活动,强化安交通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了“红旗车”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引入职业道德、规范驾驶、车辆维护、遵章守规、服务质量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在员工中牢固树立起“我要安全”、“我懂安全”的安全理念。
(二)减少水电交通事故的发生,最根本的一条是对于交通安全的有效管理近年来,随着油田快速发展和水电业务范围的持续扩大,水电交通的运输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而对于交通安全的有效管理就是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此,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生产保障大队坚持“一主线、一核心、五突出”(以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突出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区域和路段排查,突出重点违章行为查纠,突出基层配属车辆管理,突出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作业、关键人员管理)的工作目标,严格“四交一封”制度落实,逐车、逐人落实安全责任。
1.严格车辆“三检”制,不放过一处事故隐患。运行车辆的“跑、冒、漏、滴”现象看似小问题却隐藏着大风险,严格落实车辆“三检制”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管理理念。为此,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安全检查做到“三讲”:即“发现隐患立即讲,看到违章敢于讲,心有疑问及时讲”。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上,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时间进行整改。2.落实交通安全联责制。严格执行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联系点制度,做到“三到现场”,即管理到现场、措施落实到现场、解决问题到现场。3.抓实安全监督检查制。落实好“六必查”(即车载人数必查、出车时间、路线必查、长途出车前“三级”安全教育必查、出车前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必查、车辆安全用具必查和车辆货物装载情况必查),确保行车安全。4.开展“四讲一落实”活动,就是在车辆出车前讲工作任务的同时,讲车辆运行过程的安全风险,讲风险诱因,讲控制措施,并落实好具体的控制措施。
(三)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加强,也是体现水电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培育优秀的安全行为文化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积极推行“五个学习法”,强化“安全第一”理念。建立了以安全技术、风险防范为核心,以每周一安全教育为基础,以班组安全培训为手段,以出车前的安全教育为落实的安全培训网络。坚持落实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确保安全操作的重要手段。一是理论灌输法,以通过周一安全会、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论坛等形式向职工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二是启发引导法,通过个别谈心、交心,以及利用父母情、夫妻情、子女情、亲友情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达到开通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三是形象教育法,把安全道理、安全技术理论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具体形象的内容,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等,让员工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经验和感受。四是活动熏陶法。通过开展“安全无事故红旗车竞赛”、“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安全经验分享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五是正反对比法,积极宣传交通安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批评“三违”人员的行为,使正反两方面形成明显的反差,树立榜样、指明方向,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水电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一)充分发挥交通安全管理单位的示范、导向作用,从管理层带动,以保证该项工作强力推行按照“分级管理,按级负责,权责一致,一岗双责”的原则,形成“领导集体负责,部门具体负责,全员人人有责”的管理方式,明确管理责任,进一步将责任细化分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岗位无轻重,确保管理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是当好安全文化的倡导者。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理念,弘扬不甘落后、苦练本领的进取精神,扭转不思进取、不抓落实的落后风气。二是当好安全文化的组织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好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落实组织责任,做好检查考核,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三是当好安全文化示范者。高度认识安全文化建设,严格规范自己,用言行诠释安全文化内涵,为员工做出表率;落实好领导带头反违章、查隐患,深入现场评最优、抓最差,让员工认识到抓安全需要胆识和勇气,需要从严从细,需要碰硬的文化、实打实的文化、持之以恒的文化。
(二)制订符合水电实际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从机制上为更好地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围绕《水电厂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水电厂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法实施办法》的实施,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车辆维护保养、车辆“四交一封(定)”、车辆GPS监控,以及停车场门卫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管理岗位标准化执行卡,坚持管理岗位周检、主管领导月检制度,每周一召开主管领导标准化周检工作碰头会,通过加大制度执行和考核力度,规范工作标准、管理程序和工作现场,落实标准化作业程序,在规范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抓常新。
(三)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团结合作的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氛围立足于现在的管理模式向推行科学管理方式转变,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从我们的实际工作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对交通安全工作全过程的控制,逐步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各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能,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了以大队长、安全副大队长、专职安全员、生产办主任、技术员为一条线的安全技术管理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安全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负责,根据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等有关规定确保安全控制技术落实到位。大队长、安全副大队长和HSE监督员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管理责任人,负责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按章指挥、按章作业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现场实施。以党支部书记、政工部门为主的安全宣传教育系统,是安全宣传教育的第一责任者,通过明确职责,将交通安全方针政策、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不折不扣地宣传贯彻到班组、到岗位。以专职安全员、生产办主任、班组安全员为主的专职安全监督组成的安全监督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安全运行、技术措施监督落实负责,筑牢交通安全的防线。在安全管理中,把安全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员工的主要指标,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制”,发生事故的班组,对班组安全员免职,对专职安全员、生产办主任进行处罚,激发员工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交通安全风险点范文6
2如何防范与化解高校交通安全风险
以上存在的风险点,不良的通行环境给高校师生、家长和群众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给高校交通安全环境带来极大隐患。如何破解难点、解决问题,有效筑牢交通安全防护墙,成为各级亟需解决的一项惠师生的重要工程。
2.1强化“排查+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要对校内路网结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校车和交通安全设施、停车泊位设施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将排查结果建立档案,形成完整的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要坚持定期排查,每学期至少一次,及时掌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查找薄弱环节,在源头上预防校内交通事故,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维护校园稳定;要加大对校园道路不按警示标识行驶、逆行、超速、不按规定让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减少交通事故隐患。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交通整治月活动”,对校园内无牌、无证摩托车、超标电动车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清理校园“僵尸”自行车、无证无牌电动车和摩托车。
2.2强化“护学+劝纠”措施,改善通行环境
积极开展“护学”行动。在学生放学或集中返校期间,在学校门口和重点交通区域要有警员指挥交通,安排保卫干部、保安、学生志愿者等人员在校门口协助执勤,加强校园周边上下学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的交通管控和疏导工作,防止发生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在主要通道口安装移动式信号灯,加强路面学生交通工具、地方驾驶人员和学校出入通秩序管理,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学校保卫、学工和团委部门要积极协调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定期共同开展以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和“平安校园”为主题内容的实践活动,经常深入到校园内外对师生进行面对面交通法规常识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法规意识,形成了一个讲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2.3强化“严管+常态”措施,提高安全指数
针对校园周边车辆乱停乱放、违规接送学生车辆、校园门口占道摆摊等违法行为,高校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集中攻坚整治,严处。要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净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定期联合交管部门严查接送学生车辆违法行为,加强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和接送学生运营车辆的监管力度,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全力预防和减少对学生的交通事故;联合公安部门到校园内,查处证照不全车辆整治活动成为常态,有效杜绝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摩托车、电动车进入校园;联合城管部门对校园周边占道摆摊等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清理整治。
2.4强化“宣传+互动”措施,扩大社会影响
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观看《交通安全警示录》、交通安全专题讲座、黑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及主题班会等方式,通过发放交通事故图片、光碟、宣传挂图和“致家长一封信”等资料,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经常邀请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深入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讲清交通陋习带来的严重危害,教育学生自觉做到不骑乘无牌无证和超员车辆,纠正车辆抢道、逆向行驶等交通陋习,进一步强化学生法律法规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高校还应开设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将交通安全设置为选修课,从师生交通安全需求出发,运用相关实例解析,教育贴近于学生实际,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2.5强化“硬件+软件”措施,完善交通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及周边各类交通设施改造完善,科学安装警示牌等国标标识,在交通要道、十字路口、交叉路口等处还应设置减速带、反光镜等相应的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出台配套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既缓解校内校外道路交通压力,又确保师生绿色、安全通行。把校园基础建设纳入校园交通规划统筹,合理规划校园停车场地,统筹停车,对校园机动车分流行驶和规范化停放管理,建立校园智能接触式IC卡感应系统交通管理模式,在部分主要路段上安装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路面交通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校园交通安全规定严肃处理,实现“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减少校园内车流量和交通事故概率,创造良好的校园交通环境。
3高校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与化解引发的思考
3.1谋划要高站位,把底线思维贯穿高校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高校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园大安全治理体系,以“放管服”改革倒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紧紧盯住可能出现重大安全风险的行业领域,守住安全底线。要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站在讲政治、讲安全的高度,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真心实意地做好学校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校党委定期听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阶段性治理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层层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固化“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形成抓准破解推动安全工作难点,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进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内各类安全设施改造。
3.2行动要高质量,把齐抓共管融入高校安全生产的总纲领
高校要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问题,找准对策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积极走访和依靠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主抓、社会关注、源头把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任务来抓,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当地政府、公安、交警和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解决取缔违章搭建、管控摊点随意摆放、完善交通设施等隐患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安全环境,有效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