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意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民意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民意调查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发展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也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乡的推行情况,借十一长假之机,我回到老家横河村,作了一次有关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通过走访、同村民交谈、填写问卷等调查形式, 我对全村的医疗保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每到一户,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我的提问是有问必答。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此次的调查人数较少,共计 47人。但以点盖面也充分表明了横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现状。以下是调查的基本情况:

1、村里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被调查的4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45户,占调查户的95.74%。

2、大部分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45户农户中有44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3、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程序过于复杂,10.8%的参加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在被调查的47户农户中有38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占被调查户的81%;有4 户认为设置程序过于复杂,占被调查户的8.5%;有5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占被调查户的10.5%。

4、86.5%的参加农户知道身边确实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参加农户表示不知道。

二、2004年至今新农合在本地的推行与发展

除了走访村民之外,我还向村委咨询了下有关情况,并特地查阅了本市及横河村隶属的飞云镇的有关具体政策和医疗设施,以及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的点滴变化。

本村从2004年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至今已推行4年。 2006年之前,统筹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5元,各级财政补贴25元;从2006后,统筹资金调整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参合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核销下有起报点、上有封顶线,采用当年累计、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方法。对于5种特种病,补偿比例为20%,全年每人报销最高总额为 2000元。并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报销比例从20%50%不等。门诊医疗费的小额补偿采取即乡镇卫生院对本乡镇的参合农民凭证看病给予门诊所有费用 10%的优惠。此外,参合者每两年还可到当地卫生院免费常规体检一次,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据了解,2008年,本地的的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瑞安市为有效提高受益面及补偿水平,根据以收定支,保障有力,略有节余的补偿原则,对住院补偿方案进行完善:

①市外医院住院可报费用按70%标准计入市人民医院补偿基数

②中医中药住院可报费用同段别补偿增加20%。

三、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民们对这一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呼声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还是听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下面,我把被调查的农户中反映最强烈的极大问题列举出来进行探讨:

1.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上,很多农民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在横河村的第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筹资这一环节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尽管村中干部将宣传做到每家每户,仍存在很多盲区无法将资金统筹到位。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3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

2.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从调查和座谈中我了解到,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

4.定点乡镇医院少,农民就医不方便,并且费用高,服务水平差。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卫生所,因为他们觉得村卫生所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农民普遍反映: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因医药费偏高,即使能得到补助,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得不偿 失。 5、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卫技人员缺乏、素质普遍不高,医疗设施陈旧,农民群众不能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正常医疗保障。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群众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幅度最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农民群众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减轻医药负担。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1、深入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一抓住典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农民受益事例。二要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医保政策(如: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通过宣传能够使医保各项规定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打消各种顾虑,提高参加新农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覆盖面。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简化报销途径。及时、足额地领取到医疗补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程度。尤其是在制度开始初期,取得农民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报销小额费用,可以通过把补偿过程转入管理部门的内部循环系统完成.如由财政统一拨款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对参保农民建立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农民可随时查看。当农民住院看病时,直接按规定实行电脑结算.补偿部分由医疗机构定期汇总统计上报,简化农民的报销手续.

4、加强对农医的培训,提高其服务及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五、本次调查的感想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2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少数民族;现状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11

国家发展农村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且以农牧业为主,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因此,有效转移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使其充分就业是发展新疆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笔者基于新疆昌吉和阿勒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数据对比的方法,分析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北疆地区即新疆境内天山以北的区域,笔者选取昌吉州、阿勒泰地区作为调研区,这两个地区分别是回族和哈萨克族自治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35 km。312国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横穿北疆各地的交通要道。昌吉州下辖5县2市,主要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总人口约140.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5.27万人,占总人口的24.69%。

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距乌鲁木齐市670 km。阿勒泰地区下辖 6县1市,生活着汉族、哈族、回族、维族、蒙古族等民族,总人口约66.3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8.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85%。

1.2 数据来源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远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基于新疆农户行为的研究”为依托,以项目组2012年在北疆调研区发放的调查问卷为基础,主要选取了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内容。经筛选,有效问卷共352份。

2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2.1 转移的结构特征

2.1.1 性别 由于性别差异,劳动者个体在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承担等方面均不相同,故在转移过程中也存在明显差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实现较大范围的流动。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占总样本的65.62%,比女性(34.38%)高出31个百分点(表1)。

2.1.2 年龄 样本数据显示,在北疆农村地区实现转移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中,16~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占81.82%,比41~60岁的中年劳动力比例(18.18%)高出近64个百分点(表1)。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大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充沛的体力,故青壮年劳动力更容易实现转移。

2.1.3 婚姻状况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中已婚人群是转移的主体,调查样本中已婚人群占76.70%,比未婚人群比例(23.30%)高出53个百分点(表1),其中有孩子的人数占95.35%。已婚的劳动者或有年幼的子女,或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家庭责任较重,经济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转移。

2.1.4 教育程度 北疆地区转移出的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42%,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大,为50.8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4.83%(表1)。

另外,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小于男性,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比例为12.40%,比男性高出近10个百分点。

2.1.5 技能 北疆地区大部分的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技能,占到78.41%(见表1),但在转移中并没有足够的优势。据调查了解,部分地区政府会在农闲时节在农村地区进行包括驾驶、烹饪、美发等在内的技能培训,但大部分人表示所学技术不精,难以凭此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外,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劳动者擅长厨艺、驾驶、裁缝等,但是由于信息闭塞,难以把握就业机会,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只能选择做零工谋生。

2.2 转移的产业特征

由于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调查资料显示,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行业转移主要选择在第三产业,占样本的54.54%,其次是第一产业,占31.82%(表2)。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里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主要选择在职业技术含量不高且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很难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2.3 转移的方式特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一般分为有组织转移和自主转移两种。有组织转移主要是政府和中介机构组织的转移,自主转移一般包括自己求职和亲友介绍。

调查显示,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以自主转移为主,比例高达93.47%;政府或中介组织转移的比例仅占6.53%,可见政府组织转移力量非常薄弱(表3)。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依靠自身从业经验、亲友介绍及舆论导向等非正式劳动供求信息。在调查中了解到,“三缘”(血缘、地缘、人缘)关系是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的重要纽带。少数民族聚集村落里早期转移能手发家致富之后,会带动全村的大规模转移。这种模式对于信息的及时传递、流动成本及风险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转移的区域特征

按行政区域可以将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的分布划分为乡内村外、县内乡外、区内县外、疆内区外、国内疆外和国外6种转移类型。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以县内转移为主,总比例达84.66%,县城是转移的首选地。跨县转移比例仅占15.34%,主要是转移到邻近的县市,而转移到内地省份的比例仅有0.28%;跨国转移占1.71%,大多数选择距离较近的哈萨克斯坦(表4)。

北疆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道路设施建设落后,交通诸多不便,转移的成本较高,因此,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大部分会选择就近转移,以县内转移为主。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中拥有一定文化或技能者、已婚者、青壮年、男性更倾向于转移,以自主转移、县内转移为主,集中转向第一、三产业。

为了促使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强化交通设施的建设,降低转移成本,促进其转移就业;(2)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女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减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比例;(3)加强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4)建立组织就业平台,扩展就业信息宣传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红莎.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休闲农业转移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2] 陈浩,周洋洋.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个体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射阳县两个村为例[J].消费导刊,2008(8):19-21.

[3] 罗美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以云霄县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4] 高更和.中国中部农区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6个村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07.

[5] 史清华,程名望.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2):145-147.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3

关键词:公众参与;村民意愿;居住环境整治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 A

一、政策解读

党的十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二、现状情况

(一)区位介绍

永丰村位于依兰县台桥镇政府所在地西南10公里处,距县城37公里,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永丰村由永丰、合兴两个自然屯组成,全村384户,1527人。行政管辖面积22169亩,其中耕地面积16232亩,以旱田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13200元。

(二)建筑现状

永丰村永丰屯有砖瓦房135座,土坯房120座,仓房84座,基本为一层建筑,大多建成于八十、九十年代。一般都是起脊的硬山式,造型厚重大方,既结实又御寒。砖房建筑外观以红砖墙面为主,一些新建砖房质量较好,多数质量一般,土坯房大多房屋破旧,质量较差;整体建筑景观零乱,式样单一,仓房大多依住房而建。房前后由栅栏或矮砖墙围合成庭院,有几家连通,中间以树篱相隔,均拥有自家菜园等,保持北方农家庭院特色。

(三)建筑特征

1. 住宅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

2. 多为坐北朝南,北部较封闭以防寒风,而朝南的一面开放采纳阳光和温暖的南风;

3.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4. 多为砖瓦房和土坯房,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5. 硬山式屋面出于山墙之外,山墙大都采用砖石承重。

三、永丰村规划民意调查

永丰村规划民意调查共发放问卷255份,约占总户数的66.4%,实际回收235份,回收率达到92.2%,有效问卷比例达到100%(有效问卷指答题率超过90%的问卷)。

(一)问卷调查目的

村庄规划的核心是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其着力点在于按照村民自身对村庄建设的要求与愿景建设属于村民的美丽宜居村庄。问卷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了针对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的问题,包括房屋修建年代、住房面积、住房质量、期望居住面积、期望居住形式、房屋改造风格等方面;村民上楼意愿调查包括上楼费用、上楼原因、不上楼原因、旧房处置方式等方面。通过全面的了解村民的意愿与对居住环境的诉求,针对具体问题规划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本情况

1. 村民的文化程度中等,52.1%为初中水平,只有6.1%为高中水平以上。

2. 关于家庭人口构成:68.1%的家庭是三口或四口之家,17.4%的家庭是老少三代之家。反映出“家庭核心化”的社会构成的演变趋势。

3. 关于家庭收入:家庭年收入集中在10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占7.2%,10000-15000元的占87.0%,15000元以上的占5.8%,家庭年收入水平与报表中人均收入水平13200元相符合。

4. 关于收入来源:64.5%的收入以务农为主,19.6%的收入以个体经营为主,外出打工收入占15.9%。说明永丰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屯。

(三)居住方式意愿情况

根据调查在居住环境方面主要反映了以下情况:

58.1%的房屋修建于80年代;55.1%的现状住房面积集中在80-100平方米;91.3%人认为住房条件可以,房屋质量较好,居住空间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村民的需要,但是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内部构造和外部墙体均较旧。在对未来居住水平情况调查中,71.1%的人希望住房面积达到80-100平方米,15.8%的人希望住房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希望建设3-6层住宅形式的村民达75.4%,希望建设独门独院住宅形式的村民只有13.0%,反映村民经济实力一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高。

1. 有62.6%的村民同意上楼,但有92.5%的村民均不同意缴纳1000元/平方米的上楼费用。

2. 村民希望住楼房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楼房的卫生干净、上下水方便、有室内卫生间、不用烧炉子。表明村民很希望改善现有的生活居住环境。

3. 一部分不希望住楼房的村民认为农具存放不方便、家里老人住楼房行动不方便、习惯住平房,同时认为住楼房对家庭支出费用会有所增加。

4. 如果把平房的环境改善了,同时完善上下水事实上,增加室内卫生间和暖气设施等,有61.8%的村民仍坚持搬到楼房居住,有34.4%的村民选择居住在改善条件的平房,可见村民希望住楼房的意愿比较强烈。

5. 对于搬迁到新房后,旧房的处理方式有94.9%的村民均希望政府可以征收购买旧房屋,减轻村民的负担。

(四)建筑设计形式

92%的村民认为影响居民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空间少和配套设施不足。

① 在房屋改造中永丰村来看,81.2%人选择现代简洁建筑风格,14.5%的人选择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② 对外墙颜色以白色、暖色和红砖色的选择居多,占95.7%,体现村民对喜庆颜色的喜爱。

四、永丰村居住环境整治规划

(一)功能定位

规划未来永丰村的村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当向北发展。提升新村建设质量标准、安排好村民的生产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通过对永丰村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村容整洁、生活富裕、设施到位、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包括村庄整治区和美丽宜居村庄住宅示范区两个部分,区域内以居住用地性质为主,配套相应的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休闲活动、公园绿地等设施,打造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构思

居住用地集中布置,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规划在村东侧新建宜居村庄示范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包括广场、卫生院、综合市场、幼儿园、老年公寓、活动中心等。从根本上改变居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配套设施,为村民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用绿地将各个居住片区分隔,形成田园包围片区的态势。同时积极引导村屯居民向永丰村迁移,寻求村屯建设的集约化发展之路。

(三)用地布局

规划延续、完善永丰村原有的道路形式和较规整的住宅沿路布局现状,形成结构清晰,自然与人工环境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居住用地集中布置,村庄周围设置防护绿带;规划改善现有牲畜的饲养环境,做好清洁工作。垃圾、粪便集中处理,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系统地设置给排水、电力电信和环卫等设施,并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在规划实施措施上考虑提高适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经调研以及永丰村的发展情况分析,永丰村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很大,足以满足规划期限内的发展需求,规划不新增居住用地。本次规划居住建筑用地总面积14.9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8.86%。

住宅用地的规划要因地制宜,对现有住房按拆除、保留(改造)、新建三种方式分类处理,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逐步进行更新。以质量较好的砖瓦房规划保留,对不满足通风、采光、消防等规范要求的用房进行合理重组,集中在村庄东部新建宜居住宅示范小区,改善永丰村村民居住环境。公共绿地结合新建居住小区设置,规划面积1.25公顷。

(四)重点整治要素设计

1.居住规划设计

按照体现文化内涵、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利于开发改造的原则,努力做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既力图体现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与时俱进,体现新时代的特征。

居住建筑是村内主要处理的景观界面。整体上要突出地方特色,使居住片区之间形成对比。居住片区的建筑界面要连续,公共建筑应形式多样,色彩宜丰富,每侧建筑高度最高控制在道路红线宽度的一半左右;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要统一,住宅外墙以白色或暖色加适当点缀为主,形成统一连续而又变化的景观界面。

村庄东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住宅小区,在住宅区内建设生态水系步行景观轴,其间点缀多处景观节点。示范住宅小区结合水系景观建设纵向居住休闲景观带,景观带以步行交通为主,贯穿东部整个示范住宅小区。景观带将新建示范住宅小区与文化大院、文化公园、文化广场以及带状公园串联起来,结合水系的穿插布置景观,使小区的景观更具自然性和多样性。

2.建筑要素规划设计

在住宅格局和功能设计上,要具有节能省地和抗震功能,体现了庭院布局紧凑、功能区分合理、空间利用充分、造型新颖别致、造价经济适用等特点。适应农民生活水平和住宅建设的要求,符合北方农村生活习惯。

(1)建筑风格

对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充分考虑,在住房改造中分村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村民意愿反映建设以现代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相融合为主的建筑。

(2)新建建筑体量划分的控制

示范住宅小区住宅以4层联排住宅建筑为主,有少量的2层住宅建筑。新建公共文化建筑为2层建筑,建筑体量较大,形式以现代简洁风格为主。

(3)建筑色彩的控制

建筑材料可考虑时代特征,控制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建筑色彩以白色或暖色为主,新建一层住宅沿袭现有建筑风格形式,配以白色或暖色墙面;新建2-4层低层住宅以现代住宅建筑风格为主要形式,墙面为暖色调配以适当的点缀。

(4)屋顶形式的控制

永丰村沿袭现有住宅硬山特征,新建2-4层低层住宅采用坡屋顶形式。

3.其它要素设计

(1)围墙、大门

①住宅院落大门采用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的手法来设计。

②对围墙的选择比较统一,92.1%的村民均选择栅栏围墙,说明永丰村村民开放度较高,邻里关系良好。规划充分考虑村民意愿调查的喜好,统一规划,以尺度适宜、良好的通透好为主。对围墙的改造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采用铁艺和砖墙相结合的栅栏围墙形式。

(2)环境整治

①拆除影响景观的构筑物,统一街道宽度,保证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畅通。

②整治规范宅前围墙:要求高度统一、尺度适宜、通透好、个性强、文化内涵丰富。对现有住宅的庭院进行整治规划,同时对平房厕所入户进行改造。

③修缮建筑单体立面:重点是拆除现有土坯房屋的,改为砖房,将清水墙面改为水泥墙面,刷白色涂料。

④设置小卖、电话亭、座椅、果皮箱、绿化等隔30米左右设一侧布置,尽量提供足够多的坐椅,为人们提供休息、逗留和交往场所。

⑤建设的雕塑、小品、水景应有当地的文化特色内涵,提高环境吸引力。

⑥沿街铺设步道板,地面铺装要考虑冬季防滑。

(五)规划建设时序

永丰村建设规划时序分为三期:

一期(2013―2014):规划整治两条主要道路,长1096米,规划道路 两侧边沟2190米,规划栅栏长2050米,泥草 房改造15所,种植行道树;规划一期动迁13户,建设11栋四层住宅共90户。

二期(2015―2017):规划改造村庄中部的泥草房住宅,整治中部村庄居住建筑的围墙大门,整治8条道路,清理道路排水边沟,种植行道树;同时扩建西部的永丰牧业,共动迁56户。

三期(2018―2020):规划在村庄南部建设宜居村庄示范住宅小区,新建2-4层住宅共21栋140户。启动西部特色产业区的建设,共动迁79户。

五、结语

针对村民希望住楼房的强烈愿望,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小区,创造多样的居住环境,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要求。针对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充分考虑,在住房改造中需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按照居住片区实行不同的道路绿化形式。对围墙的改造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配置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栅栏围墙。按照村民意愿,住宅院落大门采用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的手法来设计。

通过本次村民参与后编制的规划,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切实满足村民的需求,村民也加深了对规划的理解,对村庄整治工作也更加支持,加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目前更多规划的编制从城市角度考虑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关注不够,尤其缺乏直接体现村民意愿的规划。永丰村居住环境整治作为一个研究性、探索性的规划,试图从村民本身对居住环境向往的视角,来谋划未来发展建设的路径,是对当前村民居住环境改善的一个探索。笔者希望未来村庄居住环境的整治规划中,规划师们多深入、多倾听、多满足村民的需求意愿,真正做到规划于民、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刘艳敏.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意愿研究――以江苏省ZX村为例【J】.新农村建设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4

一、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走出机关来到农村,由 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面对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这种变化对我的思想、情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比如,同样是对待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问题,过去从材料和新闻上看到他们,我可能会产生一些同情;但是现在,当我实实在在面对这些事,面对农民兄弟,望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时,我感觉到的就不仅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了。过去看到这种情况,我总希望别人去做点什么,现在却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类似这样的变化,半年来经常发生着,而且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在三岔“三同”的日子。六个月对农村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与农民兄弟的促膝交谈,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体会到了市委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良苦用心。换句话说,我们到基层锻炼,就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将“三同”融入“三农”。锻炼我们的思想、作风、意志、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一些村情民意。“三同”期间,我比较注意调查研究。为期六个月的“三同”活动,我既要当好农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农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为什么”(到基层锻炼为什么,锻炼期间做什么,锻炼之后留什么),认真思考西片区发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热点问题,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和走访活动。虽然我生在农村,但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现在农村的条件、环境、现状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仅仅凭印象、凭经验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了,难以适应“三农”工作的需要。

不到农村不知道,一下基层才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工作事情非常具体,鸡毛蒜皮一大堆。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为了熟悉农村工作,我经常跟着村组干部到村子里看看问问,慢慢熟悉环境,经常和村干部促膝交谈,虚心向他们学习,到村子里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

我所在的三岔村委会地处原西山乡政府所在地,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岔村民委员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1035户农户,人口3787人,人均有粮41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43元,人均耕地只有0.41亩。由于近年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三岔农民一年时间是“一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十个月外出打工挣钱”。三岔属城郊结合部,经济相对发达,目前正抓紧小康村的建设,大多数农户基本不干农活或干农活的时间很少。我所在的农户家户主是村民小组的副组长,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基本上无农活可干,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三同”期间,我主要是帮助他们做点家务,收割季节帮助收割谷子、玉米,辅导两个子女的学业。对村委会的工作则尽力而为,列席部分会议,积极提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三岔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地、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对三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城郊经济我作了一些调查,可以说,这些调查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活生生的,是在办公室的文件材料中读不到的。到农村后的感受是在机关里无法找到的,一些鲜活的知识也是在机关无法学到的。

三、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过去在机关工作,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通过六个月的“三同”活动,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三同”活动,亲眼目睹了农村现在的变化,尤其是开发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西片区的开发建设给西山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还亲自感受了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委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这使我发现,农村工作原来这么有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来可以这么直接、这么真切在农村得到体现。这段经历使我对所从事的机关工作和“三同”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机关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5

紧扣“一个主题”。**镇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密切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在“全覆盖”和“增感情”,即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户,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增进与农民之间的感情。

采取“两个结合”。**镇把“三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对共建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干部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深入农户家中,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准确掌握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总结和推广农村能人致富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和养殖专业大户,帮助农村组建专业合作社,找准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落实“三个走访”。一是主要领导带头走。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同志,以及市民政局局长**同志多次深入**镇调查走访该系统开展“三万”活动情况,有力推动了“三万”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五老”、“五户”重点走。即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农、老师、老上访户”和“特困户、五保户、示范户、空巢老人户、留守儿童户”,并为老上访户建立专人专档,深入了解上访原因,制定应对方案。三是政策随身走。工作组及时和镇有关部门联系,获取粮食补贴、农村低保、计生奖扶等强农惠农政策的第一手资料,随身携带《强农惠农政策汇编》,挨家挨户宣传各项政策,真真切切的让农民体会党的温暖。

农村民意调查范文6

全球化视角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及化解对策分析

比较优势战略下的资本积累陷阱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实证——以1979—2008年为例

金融支持洋县中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北京快递市场需求调研的问卷设计

加快建立和完善国企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论加强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浅谈企业财务内控体系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展研究——以重大违规审计事件为视角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治理“亚腐败”的廉政文化对策

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云南农村民主建设的思考

以人为本视域下反腐倡廉的理念与机制创新探析

论物流法律体系的规范

浅析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生产方式的变革:畜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湖北会展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湖北中恒健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家国

对经济适当减速要有容忍度

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理性经济人”的非理

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初探

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光谷金融港能源中心

后工业时代主题产业园的开发与营运

高水平专业团队建设研究

中国金融后台中心设计基本规律研究

代建业务服务模式研究及特点分析

打造低碳主题产业园的初期探索

浅析中国电力企业改革

关于县级电业局的财务管理问题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

浅议商业地产的投资运作

企业存货计量方法研究

浅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浅析加油站的财务管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私营企业员工个人的激励机制

区域经济学家——肖金成

简论中国人口、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武汉赛马彩票前景及应解决的问题——武汉发行赛马彩票的民意调查分析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新视角

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

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审计跟进”

统筹人力资源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专访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邵汉生

茧丝绸——英山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浅论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与对策

对当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物业管理公司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探讨

运用财务POS机防范财务风险

大力发展廉租房的探讨

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城中村改造的智略体系

和谐思维方式与和谐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