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监管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监管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监管机制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1

一、市场采购商品质量监管现状分析

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商品市场是以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对外贸易方式,通常是由出口商品发货人或其人在国内流通领域商品市场,以现货方式采购,办理相关报检、报关、货运出口等手续后商品出境的贸易方式。新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交易方式独特。交易方式大多为看样订货,国外客商直接在市场采购,人民币现金交易,采购商支付货款后,商品所有权即转移为采购商所有。二是涉及商品繁杂。一位采购商可能采购多种商品,但每种商品数量有限,不同的采购商往往选择使用同一集装箱出口商品。三是出口主体多样。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采购、报检、报关、订舱、货运等出口环节基本上由中介机构完成。四是物流时间求快。时间就是效益,只有快速通关,便利流通,才能实现效益的进一步优化。

(1)质量水平现状。目前义乌商贸市场的商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而言依然不高,特别是部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的商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多数市场采购商,以低价为首选目标,忽视质量标准,直接导致采购商品长期处于低价低质水平。加上市场本身准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加剧了质量风险不断积聚。据统计,2011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677?郾85亿元,同比增长9?郾1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15?郾12亿元,同比增长12?郾95%,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义乌检验检疫局共受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62155批,货值11?郾7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批次715批,不合格检出率为1?郾15%。不合格产品主要有鞋靴类、纺织品、食用包装容器等。同期对义乌市场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出口商品抽样检测情况也显示,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在完成抽样检测的13381批商品中,不合格1304批,合格率仅为90?郾25%。

(2)质量监管现状。多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商品市场实际,遵循“严格管理、管而不死,适度放宽、放而不乱,方法灵活、操作规范”的原则,不断探索市场采购商品检验监管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初步形成了“检验、监管、稽查”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工作依据。出台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制定了针对外贸仓库规范化管理的规定,以及玩具、鞋类、纺织品、陶瓷等大宗商品检验的作业指导书。二是突出重点,加强了高风险、敏感商品的检验监管。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敏感商品作为管理的重点,按不同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抽样检测频率,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作为判定商品合格与否的依据。三是大力推进诚信管理。确定报检主体,按照守法便利、违法惩戒原则,试行实施分类管理。四是实施视频监控管理。对部分外贸仓库,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提高了监管效率,缓解了监管压力。五是强化溯源管理。探索建立了“供货商——报检主体——出口公司——船运公司——进口商”的监管系统,建立数据库,对市场经营单位进行全备案;要求每个报检主体建立商品出口台帐;实行出口供货商店(铺)备案管理,建立索证索票、进货登记、验收记录、商品流向记录。六是加强执法稽查力度。实施有针对性、不间断的执法稽查,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七是推进大通关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科学性,推出了集中审单一站式服务,提高了通关效率。八是探索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负总责、报检主体是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大环境。

(3)质量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对义乌国际商贸市场商品的质量监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郾关于检验检疫部门。一是政策滞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主要围绕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生产企业来设定一整套检验监管措施和手段,对于特定的新型国际商贸方式存在滞后性。针对制造商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品种多、批量小、主体杂、通关时间紧”特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具有更大的质量风险。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这就导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操作程序、执法尺度上不统一、不明确、不规范。二是资源不足。检验检疫监管压力与日俱增。面对滚滚物流,检验检疫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捉襟见肘,执法力量无法满足现行按批检验模式的规定要求,“检不快,检不完,检不了”,甚至是“检不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三是检测水平有限。小商品种类极其丰富。据统计,目前义乌商贸市场共有市场经营商位6?郾2万余个,拥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其中60%以上商品出口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海量的商品,检验检疫检测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受检测用房、设备、人员等因素限制,部分商品必须经过繁琐手续和一定时间周期送达外地检测,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制约了市场采购商品的顺利出口。

2?郾关于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各部门间尚未建立统一互信的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最多仅是部门之间建立的合作机制,缺乏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监管效能。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信用监管、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改进空间很大。

3?郾关于监管对象。主要是出口主体复杂,商品溯源难,责任追究难。义乌市场出口主体多,中介机构多,外商多,由于缺少严格的准入机制,给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具体表现在:供货商素质良莠不齐,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外贸专业知识缺乏;异地公司违规操作,扰乱贸易秩序;另外,还有大量无证国际货代组货、揽货出口,扰乱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组货单位中介多、外贸仓库不固定、不集中、不规范,而且对于中介人员和中介机构约束少,缺少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监管难度大,存在“飞单”、“虚假申报”等风险,出口商品难以追溯,商品质量难以控制,责任难以追究。

4?郾关于监管效果。一是法检商品逃漏检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历年业务统计数据及检验监管、执法稽查实际情况表明,义乌市场采购商品出口存在严重的逃漏检现象,市场采购出口的法检商品中仅有三成左右做到依法报检。逃漏检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商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侵犯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国外关于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因质量或者安全问题而通报、召回、退货的案例逐年上升,2008年32起,2009年51起,2010年52起,2011年达82起,占全省系统的比例由2008年的22?郾4%上升到今年的51?郾3%以上。国外通报召回案例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了义乌市场商品乃至整个浙江出口产品的声誉,对义乌市场采购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的基本原则

针对当前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实际,全面改进质量监管工作。为此,要牢牢把握以下四项原则。

(1)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度。构建新型国际商贸市场政府监管方式的目标,就是要“管得住、通得快,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终究”。“管得住”是前提,“通得快”是手段,质量保证是目的。

(2)先行先试。针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问题,可采取先行先试办法,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对重点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计划,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形成检验、监管、通关新机制,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为检验检疫系统改革积累经验。

(3)以质取胜。目前市场商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不尽人意,另外由于各国安全质量标准不一,多数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国内强制标准和非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的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呈现梯次递减的状况。建议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落实参与市场采购贸易各方的质量责任,共同唱响做强“义乌小商品”品牌的大合唱,为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4)创新机制。从创新角度考虑,可把检验检疫监管改革目标定位如下:首先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管得住”。与此同时,完善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也就是要“通得快”。辨证妥善地解决“管得住”与“通得快”的矛盾,是解决市场采购出口检验检疫监管难点的关键,需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浙江检验检疫局已经针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监管新措施,正在陆续推行之中。

三、进一步改进义乌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方式的措施探讨

在上述四项原则的指导下,政府各部门应携手合作,从多角度入手,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改进对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商品的质量监管。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眼,采取相应的措施。

(1)从“便利化”着眼。一是扩大报检主体。将在义乌从事进出口相关业务的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允许各类经营主体直接报检。通过扩大报检主体,节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建立新型检验检疫口岸放行机制。在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根据出口企业的诚信等级、商品风险等情况建立口岸分类放行模式,改变检验放行的单一模式,实施检验放行、验证放行、信用放行,加快通关速度。三是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实施预检验制度,实行入库预检、装箱报检、审核放行的工作机制,提高检验检疫放行效率。四是实现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直通放行。减少成本,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五是建立进口商品转检工作机制。减少进口商品在口岸滞留时间。六是提高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市场采购商品质量信息数据库,实行检验检疫流程电子化和监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应用,企业可以在办公室实现报检、签证,减少企业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七是建立适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检测体系。加快建立检测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实验室体系,满足进口商品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测需求,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加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八是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应对机制。建立技术研究机构,及时收集、跟踪、调查、研究、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建立国外技术法规信息平台,增强贸易壁垒的技术应对能力;配合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的进出口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对能力;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信用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构筑统一的信用监管网络。

(2)从“规范化”着眼。一是建立经营主体监管机制。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全备案,对市场采购进出口商品的经营主体和高风险敏感商品的市场经营商,实施备案管理,掌握相关经营主体的真实信息,为有效监管奠定基础。实施动态分类管理,落实质量责任,根据备案主体诚信程度、遭到国外通报召回情况、违法情况、检验检疫中发现问题、质量保证能力和商品风险等级等因素综合评定,实施动态分类监管。建立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机制,综合检验检疫监管、国外通报和执法稽查等信息,开展信用评价,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检验向监管转变。二是建立商品集中仓储、封闭管理。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和进口、转口商品实行指定区域集中仓储,封闭式管理。三是建立全申报管理。对市场采购进出口商品经营主体实行联网监管,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全申报、如实申报。四是建立商品来源信息登记制。要求进出口经营主体建立商品验收、购销、出口台帐,建立商品来源信息登记等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无缝监管系统。建立健全“生产—经销—仓储—货代—外贸—船运”出口各环节信息全申报机制。在口岸查验放行环节,验证企业申报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3)从“监管创新”着眼。一是建立采购地检验制度。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由市场采购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监管,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按照产品特性、质量数据、敏感因子三类要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商品质量状况、潜在风险、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退货及索赔投诉情况、进口国标准技术法规要求、商品社会关注度、贸易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动态调整检验检疫监管重点,按风险程度实施不同的检验方式。三是完善法检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采购出口商品预检验制度,对入库商品实施预检验,实现由事后检验向事前把关转变;建立和完善样品、展品和自带品等非贸易物品检验检疫措施,制订拼装、少量法检商品检验监管办法,确保市场出口商品质量;探索不合格品处置办法,实现闭环管理。四是建立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配合、支持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市场进口馆及“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专区建设,根据不同的贸易方式、商品种类、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监管。五是建立非法检商品监督抽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采购出口非法检商品抽查制度,定期调整抽(查)验目录,有针对性开展抽查活动,及时掌握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六是建立内陆口岸查验监管机制。在内陆口岸设置进出卡口和查验平台,派驻人员开展口岸查验,实行“进区申报、分类监管、查验出单、卡口放行”的口岸查验运行模式。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2

一、坚持忠诚履职,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诚”是指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法律,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思想纯洁的本质要求,也是检察干警必备的基本政治品质。

一是深化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就是真心诚意,无二心。从我国法治理念上说,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好职能的前提。通过引导不断增强全院检察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检察官、为什么奋斗的问题,用先进的政治理论占领干警思想阵地,引导干警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筑牢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根基,始终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动摇。

二是与时俱进,高标准高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使命对忠诚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检察干警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读书月、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自觉抵制错误政治观点、法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侵蚀,自觉地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融入到检察工作中,凝聚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三是开展专题学习,永葆忠诚本色。通过在全院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阐释“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法律”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特色,努力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达成共识,使“忠诚”这一理念成为思想的指引、价值的坐标。

二、坚持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为民”,即所谓执法为民,司法为民。法律文化语境中,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维护公民权利是法律职业群体显著的核心价值观。“为民”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察干警崇高的历史使命。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广大检察干警深入查找和剖析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深刻反省自己的群众感情、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基本问题。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要特权、逞威风,甚至、违法办案等突出问题予以坚决纠正和解决。

二是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公开是公正的重要保障,深化检务公开,积极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登门走访、开设网络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逐一梳理归纳,逐项整改落实,加强对整改情况督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三是广泛开展走进群众活动。领导班子带头,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学校开展司法调研服务活动,推动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向基层延伸,使全院检察干警进一步了解区情社情,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把检察工作融入三项重点工作中,自觉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组织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活动,引导全院检察干警积极投身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火热实践,端正对群众的态度,认真审视和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

三、坚持公正执法,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促进执法司法公正是检察干警的最高价值追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成为检察官的自觉行动,必须贯穿到司法实践中,确保公正执法。

一是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结合批捕案件审查,针对问题向公安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延伸侦查监督职责,实现跨地域纠正违法新突破;结合移诉案件审查,对定罪关键证据认真复核,对有疑点的证据及时退查、补查,使打击刑事犯罪不枉不纵,彰显公正。

二是将公正执法与服务大局有机结合。全面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天职,把推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化法律监督、严格公正执法上,以卓有成效的法律监督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督制约。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深入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科学配置检察权。勇于接受外部监督,真正赢得公信,树立权威,确保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正确有效发挥,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坚持廉洁从检,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

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检察干警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忠诚是前提,为民是目的,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没有廉洁,忠诚、为民、公正就得不到保障。

一是大力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从严治检、廉洁从检,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检务督察力度,教育广大检察干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严格遵法守纪,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3

监理队伍通过自强素质树立形象,擦亮农机窗口,拓展监理外延服务,结合开展农机安全“十百千万”、“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 “四个一” 等活动,实行三个“创新”,使监理工作有了新起色,机手有了新看法,环境有了新面貌。

一、创新服务机制,擦亮农机窗口,规范操作,便民服务

农机是对外服务的窗口,我们将“平安农机”等各项创建活动与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几年来,我站一直把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当作重点来抓,当作亮点来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延时、预约、上门服务等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强化“文明监理,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正确处理好执法严谨与为农服务的协调关系,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化服务,努力打造“平安农机”品牌,我们的规范化服务建设具体体现在:

1.分拣办理

监理工作人员根据来办业务的不同划分为即办件、承诺件和上报件。即办件要求:只要手续全,马上就办完。不以任何理由刁难机手,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承诺件就是在承诺时限内必须办完,绝不以任何理由拖延机手的时间;上报件即在规定时限内必须上报,否则须承担违诺责任。

2.对监理业务人员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

首问首办责任制就是说最先接触机手的监理工作人员要负责到底,直至业务办结,机手满意。

3.监理人员准则

监理业务人员一不准旷工、迟到和早退;二不准串岗,无故离岗和空岗;三不准在工作时间玩电脑游戏、吸烟、会客、嬉闹、睡觉;四不准中午饮酒;五不准桌面乱堆乱放;六不准向机手“吃、拿、卡、要”,从而很好地规范了业务人员的一言一行。

4.实行监督反馈卡制度

每办理一项业务前发给一张明白卡,办完业务再发一张监督反馈卡,让机手通过明白纸及反馈卡把意见及时反馈给农机监理站。

5.收费规范化

我们的监理收费以物价局文件为依据,禁止一切乱收费。

6.推出延时服务

根据机手远路而来或农忙时的需要而制定的,无论是到了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机手有来办理业务,一律照办,办完办好。这样即方便了机手,也提高了我们农机监理的信誉。

7.实行岗位责任倒查追究制,以防责任不清

几年来,从未有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发生,优化了农机事业发展环境,擦亮了农机服务窗口。深受农机户好评。因此,农机监理站在2009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文明示范单位”。

二、创新组织机制,拓展监理外延服务

执法行为必须规范化,工作思路需要创新,工作方法需要创新,组织管理需要创新。我们成立了监理股,下设三个监理队,分别配备相应的装备,各自独立开展工作。

针对目前拖拉机回归农田作业,运输拖拉机越来越少,开运输拖拉机的机手收入相应减少。回归农田的拖拉机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小拖拉机小机具已基本没有市场,大型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占领农机作业市场。为方便机手,肃北县党城湾镇监理队推出外延服务,切实做到“垂心下沉,关口前移”,推出文明执法,电话预约服务。执法必须有两名以上持执法证件人员着装整齐,检查处理违章,做到程序规范,严格把关,且明确队长岗位责任制。规范执法,先亮证表明身份,再指出机手违规行为及处罚标准,执法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多年来,我们农机安全监理站一直在提高执法透明度上狠下功夫,使用服务明白纸,将机手业务申办程序、收费标准、执法依据等全部列于其上,肃北县石包城乡监理队负责一项业务跟踪一张监督反馈卡,让机手通过明白纸及反馈卡把意见及时反馈给负责人,根据机手提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从而促进了全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有了一个大的提高。

三、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为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工作,确保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在工作中采取源头管理与强化督导相结合,切实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努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营造和谐农村氛围,在方法上采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即签定安全责任书,创建一批农机安全村,巩固农机协会阵地。

1.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每年年初专题召开农机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农机战线上的同志增强安全忧患意识,树立强烈的监督监管责任心,在市局与我站签定责任书的同时与各镇、乡农机管理站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模式,从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监控责任。

2.精心部署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

根据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大对农机安全村的创建工作,构筑和谐的社会、和谐农村。

3.与公安交警联合,成立了联合执法办公室,由农机局派人进驻交警大队,并跟随上路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农机作业安全,维持农机生产安全秩序,为了减少农机检查的盲点和死角,进一步提高农机执法力度。通过两年来的联合行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的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具有法律严肃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我站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成立了农机交警违法处理办公室,从而促进了“平安农机”大发展。

4.分利用农机促进会的阵地,搭建安全教育的平台

一是对三秋、三夏农忙季节和传统节假日实施重点抓,为确保农机手做到安全驾驶,通过农机促进会信息平台向每个机手发送安全行车提醒短信(每个季度不少于10条),做到警钟长鸣,预防群死、群伤的农机大事故发生。二是配合区交警、安监等部门,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宣教工作,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到镇乡组织机手观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片和送宣传图片以及平安农机知识手册,促使广大农机手时刻牢记法律、法规和安全第一的重要性,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4

[关键词]国际企业管理学;问题;对策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进入WTO,国内外联系更加频繁和密切,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因而企业要求高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较高深的国际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把国际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国际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现在的事实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强调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权威性和绝对性,采用压迫式学习法、教师一言堂式灌输,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客观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少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薄弱[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基本上要么主动“走出去”,要么被动“引进来”,不论何种方式,企业面临的环境将会是动态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很难具备不确定性环境所要求的灵活的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对国际企业管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迫在眉睫。

2 目前国际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十年对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工作的研究,我认为我们国际企业管理学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2.1 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到目前为止,国际企业管理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教学进度,一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其教学要求进行配合,形成了以教学任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灌输对象来展开教学的现象。同时,大多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学生接受与否,往往采取简单而熟悉的填鸭式的一言堂讲授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师是“讲”主角、学生是“听”配角,因而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被动接受,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最后就形成了学生学习的量达到了,而学生学习的质下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消磨殆尽[2]。

2.2 空洞的理论多,实践经验少,失去了课程本身的示范作用

许多教授国际企业管理课的教师,很少具有国际化的经历,而且对国际企业具体如何去经营缺乏实践经验,只能就书本说书本、就理论讲理论。因而,教师一言堂的空洞理论教授,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国际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的印象,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国际企业管理也就失去了课程本身的示范作用。

2.3知识教学多,能力训练少,失去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作用

国际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能力训练这一环节,对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大有好处。目前对许多高校来说,教师的教学量大小容易评估,但教学实践劳动量大小如何去衡定仍处于摸索阶段。而任课教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实施教学实践,而这些付出通常得不到学校的肯定和认可。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放弃这一环节,勉强实施也出于应付。再加上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需要得到学校、企业等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一道具有普遍性的难题。因而教师只能传授书本理论,学生也只能姑妄听之,不求甚解[3]。

2.4 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失去了激励学生学习“士气”的作用

过去教师教授国际企业管理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板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的一言堂讲授法;现在教学手段除了板书之外,陆续使用上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升反降,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教师利用现代手段,坐在控制台前,面对电脑屏幕,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士气”逐渐低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慢慢消失,上课讲话、睡觉、玩手机、听MP3等现象逐渐滋生,最后演变为逃课。

3 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工作改革初探

根据过去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3.1 教师讲解精少,学生活动多,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整个教学的工作应以培养创造性、创新型人才为中心,培育二十一世纪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因此,老师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补充,应以能否培养创新人才为唯一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达此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我采用参与式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国际企业管理学每上一章,我都先让学生预习,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制作PPT;然后利用每一章的二分之一学时,请学生在课堂上授课,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总结成败;最后由我来点睛。这样,老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地位由过去的老师家长式的一言堂,变为了学生唱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培养。

3.2 “请进来”与“ 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国际企业管理学示范效应

所谓“请进来”是指邀请一些成功企业的企业家尤其是当地的企业家作讲座,而且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模拟各种管理现场,由企业家出题,学生回答,然后企业家对学生回答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讲评,不仅使学生亲临现场接触实际,又使其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增加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的机会。所谓“走出去”一方面是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参观、做调研等;另一方面是由学校出面,联系企业,利用校企合作,让老师深入企业,培养实践能力。这就有助于解决空洞的理论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

3.3 大力推广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让学生进入被描述企业的情景现场,进入管理角色,以这个企业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同时通过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使学生对抽象的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有了深入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沙成塔,使学生培育出智慧的灵性,提高经营理事的能力[5]。

3.4 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士气”

《国际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灵活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调动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分析案例,交流心得的案例教学法;分配角色,身临其境的模拟教学法;给定论题,深入剖析的小团队学习讨论法;建立团队,观点碰撞的辩论法等。通过将上述教学方法贯穿于《国际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士气”,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4 结论与启示

《国际企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进入了WTO,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企业需要国际复合型人才显得异常迫切,国际企业管理学就成为发展最为迅速、最为热门但又是形势迫切所需的一门课程。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国际企业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不仅尝试着上述的教学改革,还尝试教学开放化,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与社会建立广泛的、息息相通的联系,立足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吸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优秀学生参与研究,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开放性课程特色形成,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国际企业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新能力提高。总之,我们国际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仍处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国际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更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珊. 关于“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9:36-37.

[2] 刘永安. 企业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11(4):55-58.

[3] 李键. 高校管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甘肃科技,2009,25(6):150-151.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5

关键词:企业政治关系;会计信息稳健性;中央政治关系;地方政治关系

1引言

长久以来,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都是会计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所争论的热点之一,但研究视角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制度、结构和行为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忽视了企业与政府关系这一社会资本的影响。作为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我国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依然作用重大,那些与政府保持紧密政治关系的企业将能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所需的资源。已经有较多的文献研究了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直接影响,但是对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政治关系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重要机制。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实证研究比较少。探索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不但会丰富有关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而且拓展了会计信息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另外,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投资者寻找具有较高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公司提供指导。

2国内外研究动态

梁利辉,陈一君(2015)研究表明,公司会基于成本收益原则来决定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陈艳艳、谭燕、谭劲松(2013)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企业的政治关系会降低会计稳健性。具体表现为:公司的稳健性与公司经济影响力互相关,与公司行政级别正相关。杜兴强等(2009)的研究表明,若不区分政治关系的方式,整体上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降低了其会计稳健性。不同的政治关系方式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民营企业的代表委员类政治关系降低了会计稳健性,政府官员类政治关系提高了会计稳健性。曲晓萌、付磊(2015)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其会计稳健性产生负面影响,不同层级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和政府干预程度不同地区的企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会计稳健性。李凯(2010)表示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市场环境越好,政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高。从以上文献梳理可知,现有研究对企业政治关系的种类存在多种划分办法,而且企业研究的结论还不统一。因此,需要对企业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企业政治关系划分为中央关系和地方关系两类,探索不同级别的政治关系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3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实证分析

3.1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影响的研究设计

3.1.1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过于稳健的会计信息一方面会隐藏企业资产和利润,从而降低企业政治成本,甚至获取更多的财税补贴;另一方面,过于稳健的会计信息不利于企业形象提升,从而影响融资、生产和营销。而过于不稳健的会计信息尽管在资本市场低效率时,会提高企业形象,降低融资成本,但是也可能会存在较高的政治成本和诉讼风险。政治关系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资本,也是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政治关系情况来选择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稳健程度。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稳健性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从契约、诉讼、政府管制和税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融资契约角色来看,由于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主要作用,所以企业政治关系成为融资审批的重要条件,而会计信息在融资契约中的重要性被关系替代。有关系的企业由于融资中报表不会被债权人严格审阅,所以不需要保持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从法律诉讼角度来看,政治关系影响企业被诉讼的概率和处理诉讼事项的成本,进而影响公司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首先,具有良好政治关系的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信誉担保、财税补助等力量,降低诉讼风险。其次,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获得较为有利的诉讼结果。从会计行为监管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往往会放松对于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监管,使这类企业拥有更加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从财政税收角度来看,政治关联公司因为能够获得税收减免或优惠,对于递延确认收益的需求降低,所以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也降低了。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企业的政治关系层次与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负相关;地方政治关系企业比中央政治关系企业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高。3.1.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5年沪市A股具有政治关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初始样本做了如下处理:(1)剔除了金融保险类、ST类上市公司;(2)剔除了个股年收益率低于1%或高于99%分位数的极端值数据;(3)删除没有连续12个月的个股月收益率数据的上市公司;(4)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5)剔除同时具有中央和地方两种政治关系的公司,最终共得到168个样本数据。本文采用的企业政治关系数据仅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高管简历,所关注的政治关系包括以下两类:公司至少有一名高管过去或现在在政府部门任职和担任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家政府部门。3.1.3计量模型选择会计信息稳健性是指会计报表中的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大于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现有文献主要根据Basu(1997)模型,来确定会计稳健性的测度指标。Basu模型如下:NIit=α0+α1DRit+α2RETit+α3DRit*RETit+εit式中NIit是本文回归研究的因变量,等于公司i披露的t年末的每股盈余除以t-1年4月末的股票收盘价,每股盈余=t年末公司净利润/年末总股本。RETit是公司i第t年的年度股票收益率;DRit是消息类型,当RETit为负,DRit=1(代表坏消息),否则为0(代表好消息)。其中α2代表会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对好消息的反应速度,(α2+α3)代表会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对坏消息的反应速度。如果存在会计信息稳健性,则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会显著快于对好消息的反应,即α3显著为正。为检验假设,根据公司所具有的政治关系是中央政治关系还是地方政治关系,将总样本分成两个子样本,然后分别用两个子样本的数据对Basu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两个模型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3.2企业政治关系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影响回归分析结果

对于具有地方政治关系的企业而言,α3显著为正,说明该类企业具有显著的会计信息稳健性;而对于具有中央政治关系的企业而言,α3的符号也为正,但却并不显著,说明该类企业不具有显著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由此可以认为:企业的政治关系层次与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负相关;地方政治关系企业比中央政治关系企业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高。本文提出的假设得到证明。

参考文献

[1]梁利辉,陈一君.会计稳健性的经营风险信号作用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5,30(02):22-26.

[2]陈艳艳,谭燕,谭劲松.政治联系与会计稳健性[J].主题文章,2013,(01):33-40.

[3]杜兴强,雷宇,郭剑花.政治联系、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07):38-43.

[4]曲晓萌,付磊.上市公司政治背景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6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机体以糖代谢为主的代谢紊乱。而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心理有害刺激时所处的一种状态,此状态的基础是体内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应激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糖尿病与心理应激之间的相关性做一阐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地增长,据WHO估计2002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7亿,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66亿 [1],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人,且每年还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之处于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对人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心理应激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催乳素、β-内啡肽、β-促脂素、血管紧张素、胰高糖素、加压素、神经肽Y的血浆浓度均见增高,这些应激激素共同调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一方面提高机体在应激情况下,通过改变内环境来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或衰竭。流行病学和回顾性研究均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心理应激有一定关系。心理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有报道在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荷兰Mooy等对人群中潜在2型糖尿病者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后发现:5年内经历丧偶、移居等重大生活事件与潜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2].实验表明,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在心理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2)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3)在心理应激时,机体产生一些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包括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使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下降,致胰岛素的敏感指数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但并不是所有经历心理应激的人群都会产生糖尿病,只有强烈刺激反复持久的作用于人体,同时机体由于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易感性,两者共同作用才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理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参考文献

[1] Wild S, Roglic G, Green 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J]. Diabetes Care, 2004, 27 (5) : 1047 -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