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评价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1
关键词: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企业
引言:由于现在市场动态的千变万化,一些企业家很注意投资,所以有些企业特别的注重对企业的评估。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加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意识,做到对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心中有数。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退出,都需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这样才能在日常经营中有意识地保护无形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本文从现在的经济状况开始,分析现状,对如何投资和评估做出了解析,例举例子分析。基于此,在具体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方法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企业的现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受到影响。例如2007年,有很多人投资都赚了大钱,例如炒地产的,50万楼房一下子变成100万,就像深圳福田城区哦楼房一下子要接近才有一方地。还有买股票的那些股民,看到股票的不断的上升,心里丝丝窃喜。可看到2008年后楼价和股价大跌……市场的千变万化,我们不能不注意,再如今天的金融危机。如何做好投资和企业家如何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一件不可忽视的。
那如何做好投资,做好企业价值评估?在这里根据调查得出如下方法:
1.风投选择结伴而行:比如2002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联手向投蒙牛投入2600万美元。分别管理着成百亿资金的三家投资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分散风险。还有一重动机是搭便车,一家机构花精力考查项目、其它机构直接跟进。被搭便车的机构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将其视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比如完成对项目的审查后投入1000万、其它3家机构各跟进1000万(企业共获得4000万),对牵头机构来说等于以1块钱带动了4块钱,杠杆比为1:4。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能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还可以缓解资金的问题。
2.看重市场的动静,了解市场的变化,同时注意这几年人们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状况。而且可以同通过朋友的帮助。投行机构、专业中介机构(会计师所、律师所、财务顾问公司)、财经媒体和被投资企业构成若干相互交叉的“圈子”。回过头来看,成功获得投资的企业中90%以上得益于圈内人的推荐。
3.通过分散投资,我们可以把资金分开投资,例如看现在的股票大跌,而且经济学家也说过,“这几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很难在回复原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投资银行,其实对于不太懂经济变化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多方面投资,例如,银行投资,股票投资,债券,基金,保险等等,就想经济学家说的,“不要把石子投入一个篮子”
4.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评估,那样我们得知企业的一些所在行业及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预测。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避免误区,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那样就可以避免麻木投资,我们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简称“意见书”),从基本要求、评估要求、评估方法和评估披露等方面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企业能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首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以下从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进行比较分析。也要遵从一些道德,法律,保证公正,合法竞争。
企业价值评估之实例分析:
如DE公司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长为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下设行政人事部、计划财务部、外交部、投资发展部、研发部、生产部、联络部、外协部等部门,并设有营销培训中心和工程中心。
公司员工主要由博士、研究生、重点大学生、等数字电视行业的精英组成,在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工程技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组成了优秀的团队,充分体现出其优秀的人才经营优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分析现在的状况
由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数字电视按传输方式的不同也可分为三种,即卫星直播、地面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世界上尚没有一套统一的数字电视信道传输国际标准,目前,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有三大方案。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权争夺异常激烈,也因为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受到格外的重视。
2.潜在加入企业的竞争威胁
终端设备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数字电视的接收终端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显示器只是一种过渡产品,机顶盒是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的桥梁,目前我国已有的近4亿台模拟电视机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更新替换为数字电视机.因此机顶盒在未来10年里仍然是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主流。但现在的电脑的普遍应用,加上软件的不断更新,数字电视受到一定的冲击。企业家要高效率的相处相应的方案和定下制度还有跟时代的产出相应的产品如机顶盒芯片等发射、传输和终端接收设备的核心技术,有时也要迎合人们的胃口,通过最快的途径得知人们的喜爱,然后抢先一步的产出高质量产品。
3.现在数字电视的速度,价格和现价段的网络
由于数字电视的价格超出了一般有线电视的价格而且它的速度很慢,再有现价段网络的普遍,人们对于数字电视的需求并不是很多,虽然有些政策强迫着客户,但不能在一定范围上提高人们对数字需求量。主营业务收入预测汇总
单位:千元
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L公司A方案的地面数字电视业务47,659113,529108,451127,108150,706126,165
L公司酒店数字视频点播系统1,7045,68015,33625,56024,80426,788
L公司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4008001,4401,4401,296648
L公司数字电视广告收入23,32719,000
评估结论分析
1、对DE公司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采用有限期限收益法评估模型和通过类比。分别对DE公司销售地面数字电视设备、系统集成及投资各地移动传媒公司的股权收益这两部分年收益的测算,通过折现,得到DE公司整体企业价值。通过市场的需要和这两年网络的普及和企业的2005-2008年的状况分析,企业家可以得出一些问题,从而再进一步投资。
企业价值评估: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有助于对投资决策或管理进行指导,无论是风险投资、资产出售还是采取内部战略创意,所得出结果要从考虑中的决策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企业决策大都包含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应自始至终从情景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一不确定性的价值范围考虑价值。为此,可以按上表试做各种情况下的敏感性分析,如不同的收入年增长率、不同的销售利润率等,将得出不同的公司实体总价值。
在评估过程中,不但应将模式建立在历史财务报表数据之上,根据历史绩效对预测进行分析,确保预测以事实为基础,并分析了为扭转局面需要采取哪些行动以及管理部门为何有可能实施这些行动。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已经明确,但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必须对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我国市场发展到今天,企业除了对有形产业注重,也要加强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可以对企业、对其所在行业及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预测。选择正确的方法是价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更主要的是拥有齐全的历史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再结合企业的状况才能避免误区,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并且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投资的动向。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评估测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如何将西方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是今后管理会计实际工作者和科研、教育工作者应共同承担的任务。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今天的市场需要的是有冒险的有分析的头脑,如果能正确的评估出一个企业的现状,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一定得范围内知道投资的动向,到时候中方就更学习到西方的理论和技术。
参考文献
1.《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8期
2.《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中国资产评估,2005年11月46
3.朱军: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环境分析;中国资产评估2007年03期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2
1、是提升风险管理运行效能的需要。税收风险管理各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由于受制度建设、业务水平等因素影响,在各环节工作开展中肯定会出现偏差,通过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管理过程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能及时发现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事项,并引导各环节工作开展中的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绩效,从而充分发挥各环节的应有作用,不断提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运行效能。
2、是提升税源风险管理效能的需要。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税收风险分布实时进行监督和评价,并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税源风险点,发现区域、行业、税种等方面税收风险严重程度和分布情况,明确管理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措施,合理配置资源,实行重点管理,从而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效能。
3、是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需要。税收风险绩效评价贯穿于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实际上对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全方位督查、管理,在使相关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税收管理工作中的违规问题,使各层面税务人员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廉洁从税。
4、是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需要。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指出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握下一步工作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能促进更紧密地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基本架构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组建专门的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机构作为评价主体,承担绩效评价行为的发动,在全系统建立省、市、县税务机关三级“绩效评价机构”,专司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该专门机构直接向本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构人员组成可以打破现行架构,以现行征管部门或法规部门为基础,集中具有对各税种和分税源管理经验、税收分析与规划能力、信息化处理和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
(二)评价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有效开展评价、保证其结果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条件。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绩效评价体系运行的理由,是整个评价体系运行的指南,绩效评价实质上是税收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评价目标应当和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相协调,引导全体税务人员自觉为实现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而努力。
2、明确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绩效评价行为的受体,具体指对税收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控制和对单位部门税收风险管理综合水平的评价。风险管理过程指税收风险管理各环节事项的办理过程。评价对象不能仅限于单位部门和过程事项,还应包括处理过程事项的人。
3、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即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税收风险管理从计划管理到监控评价全过程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考核;二是对全流程各事项的单项成效考核和税务机关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核。
4、明确评价方式。评价工作主要通过考核的方式实现,对评价对象具体的评价内容,考核方式也有所差别,必须有针对性加以明确,一般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定量考核的尽可能创建考核指标和算法,实现信息化自动考核。
5、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即考核标准,是评价工作的基本准绳,也是客观评判评价对象优劣的具体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实施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可采取百分制等形式体现,一经明确必须相对稳定。
6、明确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评价工作完成后,向领导小组提交的文本文件。内容要反映评价工作目的、评价程序、评价标准、依据和评价结果分析、运用等。
(三)评价方式实现
评价方式实现采用税收风险管理单项事项评价方式和税收风险管理水平评价方式。
税收风险管理单项事项评价是根据制定的考核标准对税收风险管理各环节相关事项的办理过程中,对制度、规范遵守情况进行监管和督察,以跟踪管理方式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税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范,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税收风险管理水平评价包括对单位税收风险管理能力指数、税收风险指标,税收风险状况评价分析。能力指数是单项事项评价指标的集合,风险指标是以地域进行税收风险存在程度和分布分析,反映一个地区、一级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总体状况,税收风险状况评价分析是对一个地区、一级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便于各级税务机关查找原因,明确一段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重点,实现整体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四)评价结果运用。
税收风险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结果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现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存在的不足。通过运用评价结果查找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本身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及时予以完善和修改,不断完善从计划管理到监控评价合理规范的良性互动的闭环运行系统,逐步形成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2、发现税务执法人员存在的执法风险。通过运用评价结果发现问题责任人并按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严格责任追究,以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消除执法风险,提高工作质效。
3、发现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运用评价结果发现税收风险存在较高的地区、税种、行业,发现税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以突出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指导风险较大地区有效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各级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共同提高。
我局秉承“先试先行”的理念,依据绩效评价体系理论,对实现风险管理的无障碍运转与全过程评价进行了有效的摸索和尝试。
(一)明确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组织职能。一是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税政征管等业务部门和风险监控部门的绩效评价。二是税政征管等业务部门和风险监控部门负责对高中低风险应对单位(稽
查局、管理分局、纳服局)的绩效评价。三是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制定了《宜春市地方税务局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宜春市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明确了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三)牢牢抓住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核心。一是抓住税源管理风险点。二是抓住税收执法风险点。严格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一是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形成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评价到岗到人,以个人的风险管理绩效推进单位的风险管理绩效;三是严格奖惩,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要与荣誉相挂钩,成为促进税收工作的有力抓手。
(四)广泛营造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氛围。一是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体干部的共同奋斗目标。二是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科学设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纳税人的宣传,帮助他们知晓税源专业化改革的意义和风险管理中的做法,营造更为融洽的征纳关系。
(五)初步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使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有效,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发挥更大作用。
在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全流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中,共设立二类评价指标18个,一类指标5个,均按标准分100分计算,指标最低得分为0分。一类指标根据其对应的二类指标得分加权计算确定。一类指标得分=∑二类评价指标得分×指标权重。
税收风险管理能力是对某地区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整体评价,
根据一类指标得分与一类指标权重加权计算确定。某地区税收风险管理能力 = ∑一类指标计算得分×一类指标权重。
我局针对计划管理、数据整备、风险分析、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和监控评价环节以及参与风险管理流程的实施主体,设计评价标准,着力构建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分别设置评价考核指标,科学配置权重,通过人机结合的分析方式进行公开评价,形成税收风险管理能力综合指数,从而实现对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总体情况和各部门围绕风险管理开展的具体工作实时进行同步评价,取得了初步成效。1至6月全市共推送风险任务1907户,己采取应对措施1881户,风险应对率为98.63%,其中存在问题共1682户,入库税款6149.51万,风险分析识别率91.4%。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标准,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运行效能。
今年是全省地税系统全面规范有序、稳步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第一年。我们在探索和实践工作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疑难和困惑。
(一)体系架构建设缺乏理论支撑。在我国,第一个税务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是2009年5月5日总局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至2014年9月12日,总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下发了《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可见风险管理存在理念起步晚、理论尚不完善的现状,对于构建税源专业化模式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更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和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规范评判。
(二)指标设计尚未做到科学规范
由于征管业务系统与金税三期未完全对接,全省统一的税收风险控制管理平台尚未建成,评价指标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设计标准。当前风险管理工作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两类指标体系设计仅能初步适应当前工作开展阶段,尚未精细覆盖到各环节的每项具体工作,指标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指标的量化程度不高,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公正。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3
(一)安全风险识别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前,首先需要识别安全风险,安全风险识别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公司目前安全生产现状,根据安全生产业务或安全风险载体进行初步分类,对能导致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分类,然后对每项风险因素再进行细分,从而识别公司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3〕按照深圳燃气负责地上管道燃气系统维护与燃气供应业务的管道气客户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客服分公司)目前安全生产现状,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包含6个一级风险因素,18个二级风险因素,若干个基本风险因素。一级、二级风险因素称为综合风险因素,基本风险因素对应日常生产业务基本单元。(二)安全风险分析参照公司有关安全数据信息及应急安全管理状况,对每个安全风险因素存在的安全风险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安全风险状况,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做好基础工作。
安全风险评价
(一)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依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综合风险因素和基本风险因素的风险状况,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风险检查评分法针对各风险因素,设立事故控制、隐患控制、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及措施落实、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五个风险值评价指标,设定各项指标权重,制定检查标准,编制风险检查评分表,对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对于每一项风险因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可以是不同的,权重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最后计算出该风险因素的风险值(degree),用D表示。风险检查评分法是通过安全检查的形式进行评分,优点是可以结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开展,缺点是定量性不够,更多依靠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2、风险指数(风险度)计算法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该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危险程度计算各基本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最后计算出综合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指数。风险指数(或风险度),指的是由于某种安全风险( 或危险) 因素导致的不安全程度或风险程度( degree),用Di表示:Di =PiCi。“i 表示第i 种风险因素,Pi表示风险导致的事故发生频率(probability),Ci表示风险导致的事故后果(consequence)。”各基本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指数Di 反映了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程度,Di越高,说明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越大。〔4〕综合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Dj由下一级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综合而成,可以表示为:Dj = ΣD(j+1)i =ΣP(j+1)i C(j+1)i;i表示风险因素项,i = 1,2,…,n;j 表示风险因素级别,j = 0,1,2…,n。综合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指数Dj 反映了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程度,D 值越高,说明该项风险因素安全风险越大。风险指数(风险度)计算法是风险管理风险评价的传统方法,优点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出该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难点是有关数据的收集和确定。(二)实施安全风险评价为了顺利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在制定好风险评价管理办法,确定好风险评价的依据和具体标准后,还应落实安全风险评价具体工作流程和评价小组机构设置及安排,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好需要评价的风险因素和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便可以实施安全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或风险值,对某种基本风险因素或综合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级别的评定,按照风险指数或风险值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三级,以便管理者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其划分方法是给出Di和Dj 的各种风险等级的阈值。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可以分别采取用红、黄、绿三种色标,并以公开公示的方式实行分级挂牌管理。〔5〕安全风险评价周期可以设定每年一次,具体根据安全管理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风险评价小组选定需要进行评价的风险因素,选定评价模型,安全风险评价前评价小组应了解每个安全风险因素的操作流程和作业环节,确定业务关键点作为安全评价的重点。安全风险评价时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数据来源应可靠有效,可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基础信息,包括安全数据统计分析、业务交流、各类现场安全检查等。现场检查包括实地查看、抽查抽样、现场测试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收集汇总资料,如有抽样的数据应考虑时间、区域等因素,抽取数据应具有代表性。为了确保安全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安全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评价管理办法,以积极态度开展评价工作。
构筑安全管理防线,做好风险的预警和控制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企业 风险 审计
一、企业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一)企业风险
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在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程度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由于相关因素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二)企业风险管理
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上述对风险管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外部风险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其经营状况受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比如电价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都对供电企业的经营产生了直接影响。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是供电企业经营的外在氛围,经济的增长、投资的增加、资本的流动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目标的实现。
3.诉讼风险。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国家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供电企业面临的诉讼风险也日渐增加。
4.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如:恶劣天气造成的线路或设备故障。
(二)内部风险
1.资产管理风险。供电企业资产总额中,通常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这些固定资产具有价值大、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资产管理的难度大。例如很多的线路、设备是在空旷的室外,人力无法时刻监管,丢失严重。
2.客户信用风险。电能是供销同时完成的,客户基本上是先用电后缴费,也就是说供电企业其实是在进行大额赊销,因此形成呆坏账的风险很大。
3.资金运作风险。包括对外投资、借款,提供担保,进行抵押、质押等。
4.安全管理风险。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也正因此,电力行业的操作规程也特别多,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
5.内控制度缺失或失效形成的风险。内控制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关键的控制点没有设置必要的控制,或者设置的内控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供电企业实现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
1.企业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因此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容之一。
2.从审计方法的演变上看,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内容。
3.从审计目的上看,二者具有一致性。无论是风险管理审计还是内部控制评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内部控制或者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供电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评价。内审人员需通过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梳理,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资料,并标示出关键控制点,对照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看企业是否有相应的控制制度。通过这种比对,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2.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内审人员通过穿行测试等方法来确定内控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如果未被有效执行,要分析原因是什么,是制度本身缺乏可执行性,还是执行人的问题;如果内控制度被有效执行了,要看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最初设置的目的。
3.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评价。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评价主要是看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一个企业来说,内控制度必不可少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目前供电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虽有利于管理指令的上传下达,但不利于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很易形成“多头管理”,对同一个控制点,出现多个控制制度,且制度间有的相互冲突抵触,使执行者无所适从,最终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4.适时改变审计统计报表内容。目前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统计报表对审计业绩的反映主要通过增收节支、查出违规违纪金额、查出损失浪费金额等指标来体现,带有明显的政府审计色彩,不适应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的要求,也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成效,所以,供电企业应适时对报表格式和内容进行调整,以促进内部审计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转变。
(三)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限制性因素,做出合理的评价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
1.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置。
3.即使是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有关人员的疏忽、误解和判断错误而失效。
4.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控评价
商业银行架构多数为董事会负责的垂直管理体制,即总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总行下设一级(直属)分行或分设境外分行;一级(直属)分行下设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设支行;支行下设网点的形式进行管理,管理形状呈正三角形分布状态。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商业银行要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严格执行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相关要求,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商业银行内部体系建设是否达标的有效途径。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制度和程序,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价、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控制体系主要同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中,内部控制环境包括高级管理层责任、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政策与机制、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授权授信风险控制、岗位分离与权限卡风险控制、信贷资产管理风险控制、资产负债风险控制、财务会计风险控制、运行管理风险控制、国际业务风险控制、中间业务风险控制、洗钱风险控制、信息科技及安全防护风险控制、突发事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控;信息与交流包括信息质量与管理、信息沟通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主要包括检查监督履职、纠正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和内部控制评价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对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而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活动,有助于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高级管理层客观全面了解一个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状况,从而达到促进其内部控制过程各体系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个部分。过程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监督与纠正、信息与交流等五大要素的评价。效果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效益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案件损失类指标。限制评价是对评价年度内是否发生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事件的评价,主要包括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情节严重,受到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等外部监管部门处罚情况;发生一定金融以上的贪污、挪用、贿赂等内部经济案件的;发生涉案一定金额以上的金融诈骗案件等。
三、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了解被评价机构的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商业银行通过内控评价在排风险、找差距、堵塞漏洞的同时,更多地是可以帮助被评价机构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从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长效内控管理机制,按照内控管理的五大要素,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健全有效的控制活动,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
1.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2007年7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2.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工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按业务条线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2003年引入对基层行(二级分行和支行)的全面评价,并把评价分为过程
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部分,2005年总行开始对一级分行进行全面评价,2007年引入非现场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扩大非现场评价的范围。内控评价的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沟通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拥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强有力地保障了工商银行实现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近十多年对基层行和五年来对一级(直属)分行的评价,使工商银行内控管理水平得到了显着改善,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3.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和关键岗位人员轮换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通过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作出有效的评价,同时揭示出内控制度的不足和疏漏,在开办新业务、设立新机构和重要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轮换等重大业务、机构和人员发生变化时作出有效的评估,研究对策措施,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建设得到不断改进。一是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内控评价机构,保证其内控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借助外部评价机构,实施外部评价。充分重视内、外部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效果改进措施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走健康发展道路,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保证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内控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分支机构行和业务部门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设置分值,充分运用内控评价结果。同时,要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防止重检查轻整改现象,树立内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对各业务线条制定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进行有效评价,堵塞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分支机构内控的效果,监管当局需要掌握金融机构内控的状况,这都需要通过对一个机构内控状况的全面评价来实现。没有有效内控评价,就无法对一个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控管理情况得出全面性结论,也就不可能为其内控工作的优化创造条件。
1.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大对各级机构内控工作管理力度。内控评价工作在消除业务操作和管理隐患、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绩效机制、持续改善内控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或完善本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加大内控管理在经营绩效中的占比,把内控管理状况及评价结果与高管人员考核和离任、责任审计和绩效分配相挂钩。
2.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完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操作风险防控能力。内控评价工作是对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状况的全面体检。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各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防止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操作性失误和违规违纪案件,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是一项标本兼治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一是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员在组织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突出操作风险防范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形成各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齐抓共管操作风险局面。二是强化内控管理委员会对全行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条线进一步落实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防控措施。三是强化各分支机构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跟踪研究制度执行情况,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防范制度梳理工作不到位带来的风险隐患。
3.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有效评价,能够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措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是促进各分支机构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授权控制原则,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严格执行授信控制,对法人客户办理的各类授信业务纳入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二是促进各分支机构执行严格的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机构和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各项业务。三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强化业务监督控制。配置专人对各类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监督,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检查范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安全性,有助于各部门之间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车迎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186.
风险评价制度范文6
关键词:依法治企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风险管理已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经营管理中的主客观原因,电力企业面临着众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为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与挑战,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全面推进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在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识别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既是保障依法从严治企、实现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两个转变”、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建立起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各级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各级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及办公室;第三道防线是各级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承担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职责,负责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风险管理职能,是电力企业审计部门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要变事后反馈风险为事中主动控制风险。审计部门要实现从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首先要做好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的识别。
风险因素贯穿于电力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和业务流程,且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应注意的是,审计部门受有限审计资源的限制,难以独立全面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突出关键业务和风险环节。如何充分利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果,以确定企业风险水平和审计工作重点,成为审计部门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
201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依法治企综合检查力度,综合检查由审计部门牵头,工程、财务、人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在国网系统采用“交叉检查”的方式同步展开。依法治企综合检查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准绳,重点检查控制活动的遵循性,较全面的揭示了电力企业在重大事项、营销、工程、财务、人力资源、集体企业管理、职务消费等主要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为审计部门进一步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较明确的方向和切入点,体现了审计工作“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但也要注意到,依法治企综合检查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准绳,侧重于检查控制活动的遵循性。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重点在于揭示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不仅要关注控制遵循性,更要关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体现审计诊断在管理导向中的作用。电力企业审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分析、测试、评价,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审计建议,以揭示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
根据上述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路,我们可以构建起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执行、评价、完善、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
图示: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闭环管理模式
三、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做法
(一)审计计划阶段
首先,审计人员结合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确定本次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范围。实际操作中,根据依法治企检查评价结果来确定审计范围,应包括:
认定的缺乏控制或控制薄弱的业务环节或业务系统;
特定时间段内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业务环节和业务系统;
资产风险较大的经济业务活动。
其次,充分吸收和分析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同时根据各部门业务运行情况制作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明确所审业务关键节点及潜在风险点。
第三,根据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建立风险评估指标。内部审计人员依托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针对关键业务环节内控风险点,评价相关风险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具体可设置如下评价指标:
[风险识别率=1-未识别的风险点数量被审计业务环节风险点总数]
[内控措施恰当率=1-已识别,但控制措施无效的风险点数量被审计业务环节风险点总数]
[内控有效执行率=1-未按要求执行定期检查的次数审计期内按规定必须执行定期检查的次数]
[内控完善率=1-上期依法治企检查发现问题未整改数上期依法治企检查发现问题总数]
(二)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要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通过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措施、工作总结、应急预案等资料,区分不同业务范围将资料分发送给各审计小组,对被审计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进行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该业务控制措施的覆盖情况,并进一步调整审计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确定重点审计业务。在对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时,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业务程序是否体现了生产经营管理及项目开发管理控制关键点。如在基建业务审计程序中,应关注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建设管理流程是否标准规范,是否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项目法人管理制等重要环节。
所有内部控制业务程序是否依据授权、分工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是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负责,按规定标准(定质、定量、定期)处理各项业务;是否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和岗位间的衔接、协调等。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的审计方法一般有审阅法、比较法、分析法等
其次,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以“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为依据,进一步明确业务流程所涉及的部门及其职责,明确应获取的审计证据,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重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重点是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记录、制约职能分工、操作状况等,这些有助于确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有效程度。
内部控制合理性的检查评价,重点在于分析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是否符合现行法规、规章的规定;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相悖的条款,是否存在相互制约的程序;是否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及时自行检查并进行修订完善。这个阶段采用的审计方法一般有问卷调查、询问、凭证检查和穿行测试等。
最后,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若认为控制活动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应进一步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补偿性控制活动,如岗位轮换、不定期盘点、突击检查等,并对相关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做出审计评价。
(三)审计报告阶段
重点在于依据实施阶段的各种测试结果,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如前所述。该阶段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形成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评价报告,二是审计报告。
评价报告是对评价过程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总结。评价报告应该指出被评价对象各业务模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状况的薄弱环节或者薄弱关键控制点,并从总体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
审计报告根据评价类型不同,分为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意见书。前者主要是对内控评价的结果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指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措施;后者主要是根据后续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审前评价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整改的意见。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活动的一个全新领域,其工作质量的评价既要符合一般审计程序的要求,又要符合自身审计活动的特点。
(一)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当前,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较为完善和全面。嘉兴供电公司根据审计程序质量控制要求,采用等级评分法设计了指标体系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质量。该指标体系总分100分,从审计工作记录、审计报告、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成果档案四个方面设置相应指标,并根据实践经验确定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的分值。
(二)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侧重点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个新的审计领域,其质量控制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缺乏公认的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通过总结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成果,提出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侧重点。
1、加强风险评估预测
风险评估预测可以使审计人员充分掌握潜在事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在内部控制审计实施之前,审计人员应注意分析并研究其他风险管理成果,寻找各种可能或潜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并根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随时进行调整。
2、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不能仅仅简单地检查和评价各业务操作流程中是否制定了配套制度,审计部门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制订注重实效的审计方案,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各业务操作流程的实际实施效果进行重点的检查和评价,防止内部控制制度虚设或弱化的现象。
3、重视人的因素
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相关业务环节中的受控对象,其工作责任心、能力和风险观念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应充分考虑到关键节点业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和风险管理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五、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估与改进
(一)评估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相对于其他审计类型而言有着明显的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其工作方法、流程仍有待进一步的评价、开发和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风险评估指标的建立,特别是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主要采用定性指标,审计人员在判断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结果缺乏可比性。
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受到时间和专业能力的限制,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存在不足,难以全面评价风险状况。
在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对关键风险点的测试,较难按风险等级进行科学抽样。
对被审计对象各种系统记录进行分析和筛选仍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工作强度大,容易出现疏忽。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
1、拓宽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在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综合性的依法治企检查和体系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践中,较为注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运营风险等内因驱动的风险,对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等外因驱动的风险关注度较低。
2、提升审计高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风险的揭示和评估仅限于局部环节,未能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开展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应从企业整体上看待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价,从而为组织提供审计服务,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3、建设专家型审计团队
创新审计工作组织模式,选聘公司人资、财务、物资、工程、营销、发策等专业管理骨干人员,构建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专家型审计团队。专家型审计团队实行项目化管理,有审计项目时,由公司审计部发出审计通知,按“审计方案”从专家型审计团队中抽调人员成立审计组。通过专家型审计团队的建设,打造问题诊断协同监督平台,形成专业全覆盖的风险防范体系,推进依法从严治企深化落地。
参考文献:
[1]刘永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4
[2]曹晓瑞.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
[3]解传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浅议[J].财经界(学术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