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市场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造业市场发展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1

【关键词】生产业 制造业 融合发展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新发展鹇缘缆罚并明确了中国制造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提高生产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劳动分工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软化和工业服务的发展,服务投资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造业价值链中起着主导作用,产业链的渗透和一体化效应增强。中国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服务业和制造业,面临从共生互动向一体化的转变,而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服务业国际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制造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一重要因素。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需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动因与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传统制造企业以“产品”为核心,以生产和制造环节为中心,以产品的最终销售为过程。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发生了三个重大转变。第一,市场从产品短缺转向产品过剩,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制造企业为了加强市场的竞争力,从加强企业自身的战略为出发点,把重点放在消费者上,强调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逐步延伸到相关的服务上。例如,产品服务升级、定制服务、交易服务、咨询服务、运输服务、保险服务、维修服务、回收服务等,提升了产品的整体价值,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层次要求。第二,制造业通过详细的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制造产业链。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正从产品的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制造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扩大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或向外拓展服务业。第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制造业产业链环节的分离、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一体化和全球布局奠定了基础。制造型企业要迎合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消费者”为核心,从“生产”到“产品+服务”或“服务”的新趋势。

(一)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技术创新改变了原有工业产品的服务和技术路线,从而改变了原有生产行业的功能。不同行业的技术相互整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技术基础,但不同的行业之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这导致了产业融合的产生。信息技术在各产业融合发展,每个行业在客户、生产、财务、仓储、运输管理等方面推广在线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客户就可以立即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从而逐渐使得行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使得产业融合成为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浪潮。

(二)在竞争环境中对利润的追求是产业融合的企业动因

企业在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在竞争下寻求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样,而为了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原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

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产业融合的发展可以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降低进入壁垒,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比较优势。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他们追求经济效益,他们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改变了成本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业务整合形成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引导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内容来实现市场整合,最终促进行业间的整合。

(三)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产业融合的巨大推动力

一般来说,只有巨大的国际的直接投资,才具有支撑跨国生产经营的实力和能力, 因此,每个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都是国际金融资本整合的结果。在国际一体化运行中,工业部门转变为工业一体化,“国民生产”产品转变为“生产”, 可以说,促进工业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跨国公司。

三、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结合型融合发展模式。结合型融合模式就是把生产业的价值链融入到制造业的价值链之中。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企业需要将实物产品和生产结合出售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业和制造业是相关的,但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单独销售,而是通过资源、技术、管理和市场的互补融合进行组合销售,从而产生1+1>2的效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不同优势,占有不同的市场,即生产业的服务通过非替代性、低交易成本等优势来,促进产品的销售,生产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它的优势,如品牌和渠道来扩大生产的需求。

(二)绑定型融合发展模式。绑定型融合模式是指基于同一价值链的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整合。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同样的价值创造,即将实际产品和服务绑在一起出售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生产业与制造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通过这种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效用。在这种融合模式下,产品与生产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产品以“产品+服务”的形式销售,为客户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延伸型融合模式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在同一价值链上衍生出与生产产品相关的融合性产品。对制造业的产品特性进行分析,从研发到整个价值链的售后服务都需要寻找新的生产,从而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即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制造产品源于新的“用户导向”和“产品扩张”的服务需求,不仅要开拓新的制造业市场,而且还要促进生产的发展。在这两个不断整合的过程中,生产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和外包能力,将更加细化分工,向R祷和集聚化发展。

四、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结合型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对策建议。在结合型融合模式下生产业和制造业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补性关系。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将充分发挥生产业和制造业各自的优势,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由于转型战略多为大型品牌企业所用,而中小型企业易拘泥于陈旧体制,故管理和理念的创新是战略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关键。我国的企业没有高程度的服务外包水平,应积极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向专业化发展。建立结合互补发展的理念,创建高效的执行团队,推进生产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式融合发展。

(二)基于绑定型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对策建议。在绑定型融合模式下生产业和制造业表现为相互依赖的捆绑性关系。其中制造业和生产业在某种程度上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两者唯有搭配在一起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在该模式下,我国企业应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产品和生产的捆绑销售,但不能盲目选择合作伙伴,应针对自身产品或是生产综合考虑对方的信用、交易费用以及行业背景等因素,从而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产品创新也是一大策略。投入一定的技术和资源对生产产品进行创新以开拓新的市场,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带动生产的发展,又因两者的捆绑性而互相促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两者绑定型融合发展。我国应基于现有的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积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制造业和生产业共同发展。

(三)基于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对策建议。在延伸型融合模式中,服务是由制造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客户对多样化的产品的需求产生的。生产是产品价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形成产品与价格自主竞争的重要举措。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中制造只占了一小部分,研发、采购、销售、售后等生产才是产业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服务的创新有利于缩短产业链的周期,为产品创造更高的附加值。通过改良后的产品、服务以及各种营销手段,结合口碑效应,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业将集中发展,所以应致力于建设综合性的从设计、研发、采购、制造加工到产品销售、完善的售后服务的一个产业集聚区,并合理规划布局,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促进具有共同区位指向的服务业企业向集聚区聚集,切实做到布局集中、土地密集、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生产业和制造业在本质上彼此相互依存,但由于制造业的水平不足且生产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未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因而针对这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结合型、绑定型和延伸型三种融合模式推动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琦.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16(5):246-247.

[2]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J].西南金融,

2007(4):10-11.

[3]杨仁发,刘纯彬.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

升级[J].改革,2011(01):40-46.

[4]刘鹏,刘宇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业与制造业

的融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7):113-115.

[5]童洁,张旭梅,但斌.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发展的模

式与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0(02):75-78.

[6]高健.加快浙江生产业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

2009(03):143-145.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2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市场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先进制造业代表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先进制造业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机械、工艺流程、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具有与时俱进的产业形态,且呈现出由轻纺制造业到重化制造业,再到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化、信息化制造业的演变特征。由此可见,先进技术、产业扩容是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将来制造业发展中,必须探索制造业产业扩容、技术创新及影响结构升级的各个因素,以实现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大体来说,先进制造业是指将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中,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实现高经济效益的制造业。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必须以技术优势为基础,比其他制造业更具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投资强度、发展速度、研发能力及经济效率。而只有先进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从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增长速度较慢

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且产值规模巨大,但是,与同期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相比,却处于劣势,如2011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年均增幅为15.71%,同期制造业增速为18.48%。且在整个生产业中的比例降低,如2008年为12.93%,2011年为12.05%。

(二)资金支持不足

资金支持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加强资金投入及相关经济性支持。但是,从研发经费投入数量来看,我国先进制造业投入比重较小,仅占制造业投入的1.5%,从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来看,主要用于技术引入和技术改造,而自主研发经费较少,这直接阻碍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开展,使得很多企业仍旧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进而影响了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经济效率偏低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幅高于同期产值增幅,推动行业总体利润水平由2008年的5.04%上升到2011年的7.02%。但从中应看到,其生产效率仍旧不能实现投资吸纳、流量调整的发展目标。其原因在于,先进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5%左右,其固定投资年均增长超出了其利润增幅,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利用率不足。

(四)产业资源分散

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医学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其产业资源分布来看,并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五)内资企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先进制造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其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占据量较小,这造成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外资企业规模巨大,可有效赢得市场竞争力,这加重了内资企业发展压力。

二、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市场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回归到市场因素中。具体来看,现阶段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有:

其一,分散的市场结构是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分布集中度上来看,除了飞机、航天器、雷达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集中度较高外,其他由内资企业主导的子行业则相对分散,而这种分散的市场结构,直接削弱了整个行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其二,行业内部差异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行业内部企业规模差异突出,子行业中,医疗卫生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的市场差异较大,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航空航天制造业差异较小,而差异的存在,不利于从利于产业资源的整合。其三,先进制造业自身基础不足。由于我国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相对分散,规模较小,且生产经营主要面向主流市场,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同时,虽然国家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受技术限制,使得一些行业投资效益不高,不利于吸引行业进行投资,影响了先进制造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略

党的十就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转型升级是主旋律。”这直接说明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投入,来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市场对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基础作用,从市场结构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在:其一,市场结构影响研发行为。技术研发是先进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前提,要实现其结构升级,必须以良好的技术为支撑。理论上讲,松散型的寡头垄断是最有利于技术研发的市场结构,其可以激励研发行为,提升企业的研发热情,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差异小则是影响技术研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行业利润水平低,技术作用强,技术研发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特征,所以,很多行业不进行技术投入与研发;高行业集中度能够提升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刺激行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企业规模差异使得大企业在市场中获利,为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进行工艺改进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二,市场结构影响产业效率。行业差异是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从行业业务利润来看,2011年医药制造为11.65%,电子及通讯设备为6.2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为3.46%,其差异显著。而行业内企业规模差异对行业盈利能力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一方面利于提升行业经济绩效,弱化过度竞争,另一方面则刺激行业进行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实现产业扩容,进而促进先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二)国家进行政策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监控政策是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的有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自发性、盲目性的作用下,发挥政策调控力量尤为重要。其一,加强政策引导。市场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差异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效益的实现,且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因此,政府必须以有效的政策引导先进制造业寡占型市场结构演化。首先,充分利用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作用,促使大型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保持中小企业工艺改进、业务细化及服务专业化,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其次,选择规模小、市场组织分散的行业进行重组,以扩大行业市场规模,提升行业内部竞争力;通过信贷、供应链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最后,通过专项扶持、重点开发,推动行业内部资源优化。其二,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以促进新进制造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一些重大科技专项,要以国家专项、产业联合攻关等方式对其进行支撑,并以资金直接介入技术研发;对研发资金要采取事前补贴与事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励行业进行技术研发;对产后技术,尤其是外来技术,政府要适度间接介入,做好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三,充分利用税收手段。以税收来进行利润分配,以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同时,对品牌行业、新型技术行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推动市场结构优化。

四、结语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制造业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为目标,抓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创建品牌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并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支撑,来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11(04)

[2]曾铮,王鹏.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J.财贸经济,2012(03)

[3]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10(06)

[4]尹翔硕.中国出口制成品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结构差异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4)

[5]华德亚,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3

【关键词】专用设备制造业 经济运行状况 分析

一、 生存环境现状

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其生存环境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生存环境主要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例如资源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等,以及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例如市场需求环境等。在很多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较为明显,行业职工的薪资水平也有所提升,说明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环境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技术投入方面,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数量十分有限,没有超过10%。由此可见,相关的科研人才较为缺乏,科研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也十分有限,对于行业的发展较为不利[1]。不过,在资源和环境方面,近年来,相关企业的能耗正在逐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有所减轻,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有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资产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多年来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产销率基本上能够维持在90%以上,绝大多数专用设备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行业发展态势较为良好。

二、市场竞争力现状

(一)生产效率较低

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状况的评价和判断当中,生产效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具体体现在既定成本之下的产出情况,或既定产出之下的投入情况。从相关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贡献率等方面能够看出,我国目前专用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较低。在产业成本和利润方面,产本利润率普遍较低,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长期发展较为不利,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产效率进行提升。

(二)市场竞争力较低

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市场集中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贸易竞争力指数指的是在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进出口额差值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能够反映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指数越接近1,说明竞争能力越强。市场集中度指的是产业内部市场的集中程度,这一程度越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就越高,说明产业的综合实力越强。就我国当前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两项指标的结果都不够理想,因此该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有待提高。

三、技术对外依存现状

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当中,技术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位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支持,在产业安全维护、国际竞争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来说,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良好的技术创新做支持。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相关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为不足,很多关键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引进,具有较高的技术对外依存度,对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较为不利。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能够看出,在我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当中,依然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对外依存程度[3]。每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应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引进后的理解消化等方面的经费数目十分巨大。相比之下,产业中国内的技术经费指出与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引进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要想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加大技术研究创新投入的力度,掌握更多的关键性核心技术,从而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四、市场控制力现状

市场控制力值得主要是在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对自身在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加以利用,从而对产品的共计价格和供给数量产生影响,以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和收益。在某一个产业当中,如果具有越大的市场控制力,在国外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其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就越小,对于该产业的良好发展十分有利。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当中,结合当前我国外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在产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利润率,能够看出,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当前的市场控制力较低[4]。在市场竞争及合作中,无法掌握较为有利的主动权,因此其利润和效益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具有较为复杂庞大的体系,涉及到了社会中方方面面的领域。就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但是总体来说,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良好。对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领域应当提高对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更高发展。

五、结论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当前装备生产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社会中很多领域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我国当前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对此,应当充分掌握和了解其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樊玉然.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治理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也日益强大,但是,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不断增加的制造能力,更关键的是要依靠制造业的研发。通过制造业战略重点和战略支点的分析,探讨出制造业竞争力的决定问题,在相关理论方面进行一个某些程度上的延伸。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战略重点;战略支点

1、制造业企业的R&D战略重点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从本质上说,都是围绕着产品这一中心服务的,不同的是其中有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制造业企业最终的产业竞争力优势,也是通过产品这一媒介反映和体现的。因此制造业中产品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由制造业产品、制造业企业以及制造业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综合决定的。由前文可知,制造业投入产出品市场出清的假设使得产业市场实现能力达到最优状态,流程合理化,生产组织合理化的假设让制造业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得以同质化,制造业与其他行业产业支撑关系的假设也更加凸显制造业产品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由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决定的。

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市场需求,找到问题,确定选题,并组织人力物力,去解决问题,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它是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结果。从研究方向看包括:基础研究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开发研究能力。产品的研发能力是将产业的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协调组织产生一种新的技术或工艺的活动的能力,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因为:(1)研发活动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变的法则,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首先要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有竞争力的产品则是以产品的优势技术为基础的。通过研究与发展,可以开发出性能高、经济性优异的产品,去开辟新市场,占领并扩大原有市场。同时,研发出的独特的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要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储备不断进行研发的潜力,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有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科技成果,而研发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创造出这些潜力。研发管理的层次决定着产品开发新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和收益率。一般说来,新产品开发中研发管理活动的层次越高,新产品的生命力就越强,产品竞争力也越强。产品也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获取新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产品竞争力的形成仍然要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生存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是否拥有有生命力的主导产品上的,而主导产品则是以产品核心技术为基石的。所以,一般说来,产品发展的历史就是产品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发展的历史。(2)研发是产品获得核心技术的主要途径。核心技术是指通过开发新产品能为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市场前景广阔又能获取丰厚利润的技术或工艺手段。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设备,掌握的方法、诀窍、经验以及队伍的协同作用等。其中,绝大多数要素主要是在研发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可以轻易获取的。核心技术会给产品带来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利润的剧增,投入力度的加大,技术人才也会越来越多,新产品会不断出现,继而带来市场的不断扩展和销售额的不断攀升。

综上所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由产品竞争力决定的,而产品竞争力又是由产品研发能力决定的。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能力也是制造业企业的R&D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产品研发是制造业的源头,制造业企业的R&D战略重点也应该放在产品的研发能力上面。在制造业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产品的研发能力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具有异质性,是否能具有高附加值,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制造业企业的R&D战略支点

产品研发能力的形成产品竞争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少不了产品制造过程的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是指从产品的采购、加工、装配、检验、包装到产(成)品交付前的全过程。只有通过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扩大再生产,实现产品的规模效益。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制造检验和贮运包装等环节制定、贯彻实施适宜的标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决定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两点: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这也是制造业企业R&D战略支点。这里的R&D战略支点指的是实现制造业R&D战略的关键和中心,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业产业发展关节点,工艺和装备水平是产品研发能力转化为实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如果缺少就没法对产品赋予高附加值,也就没法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制造业行业发展支撑点,工艺和装备水平作为制造过程的基础部分,支撑着整个制造业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工艺和装备水平的发展也引导了制造业行业产业水平的提高;(3)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焦点,工艺和装备水平是每个国家制造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R&D的竞争水平,也就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R&D战略重点相比,战略支点有很大的不同。战略重点主要突出制造业产品间的直接竞争,产品研发能力的竞争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之间竞争的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决定性的指标,直接体现在产品的异质性上;而战略支点却是制造业产品间的间接竞争,是竞争的支撑要素,工艺和装备水平是以产品研发能力作为前提,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因素,间接体现在产品的异质性上。

参考文献:

[1] 常中阳,宋敏.技术领先会持续吗?—非择时无溢出R&D竞争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0(12):125-138

[2] 曹桂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2):52-55

[3] 王美,宋广彬,张学军.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1(2)

[4] 陈聪.长三角FDI与区域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7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哈尔滨医药制造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制造业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拥有哈药集团等一批在国内业深具影响力的企业。但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医药制造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和增值过程已逐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哈尔滨医药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去年以来,受国家“限抗令”等宏观政策,以及产业自身层次偏低、结构性缺陷明显等因素堆叠释放影响,哈尔滨医药制造业开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企业出现巨额亏损。2011年,一直领跑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哈尔滨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首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哈尔滨医药制造业的特质及其培育机制,尤其是探索公共产业政策选择,对于指导哈尔滨医药制造业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有助于从总体上突出哈尔滨医药制造业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再造后发优势。一、哈尔滨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快速发展,哈尔滨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且制造业和流通业同步发展的医药制造业体系,成为全国著名的医药制造业基地,并在技术、品牌、品种、效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处于全国产业排头兵地位。截止到2011年底,哈尔滨共有独立核算的医药制造企业85家,拥有资产总额177亿 元;从业人数3255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同比增长12.3%。医药制造业占哈尔滨制造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7.4%,提高到10.2%,已发展成为除装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之外的第三大优势产业,成为哈尔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哈尔滨制药”已经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城市经济名片。哈尔滨医药制造业不但在哈尔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而且在黑龙江省的医药制造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黑龙江省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支力量。从全国来看,哈尔滨已经成为全国几个医药制造业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大、产品市场号召力强的城市,总体实力居于国内前列。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2010年数据来看,哈尔滨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仅次于成都、沈阳和广州。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哈尔滨医药制造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资源丰富,品牌优势突出,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基础雄厚,产业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等。但也存在着产业集中度畸高,过于依赖单个企业集团和单一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新兴行业规模小、拉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低水平模仿、抄袭现象明显;集群化水平低,仅有实物形态意义上的“扎堆”,而未形成价值形态上的“集聚”;生态成本偏高等问题。二、哈尔滨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任何产业的兴衰都是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哈尔滨医药制造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对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考察与分析。

当前,哈尔滨医药制造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市场需求增加。就国内医药市场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新医改政策实施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攀升,我国针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预计在2020年左右我国医药产品市场消费将仅次于美国,将成为最大的世界医药产品消费国家之一。二是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我国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合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微量分离分析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技术手段也不断实现突破创新,这不仅为医药制造业的创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医药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手段上的重大突破。加之经过多年积淀,哈尔滨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其对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释放。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上的新医改政策、新版GMP认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为医药制造业发展创造了大环境上的政策利好。同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均将医药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哈尔滨还将医药制造业作为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并在大项目建设、项目服务上加大了推进力度,也必将助推哈尔滨医药制造业发展。四是产业投资逐渐显效。过去几年间,在市场需求和追求利益的共同驱使下,哈尔滨医药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新上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医药制造业项目。仅“十一五”时期就实施医药制造业项目227项,总投资128.8亿元。随着这些产业项目陆续建成,其载体功能和支撑作用必然在今后几年逐渐释放,形成哈尔滨医药制造业新的产业增长点,壮大产业规模,继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

制造业市场发展范文6

【关键词】装备制造;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促进沈阳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是全面提升沈阳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必然选择。把握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明确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重点,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举措,对增强沈阳装备制造整体实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力

产品结构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今天的产品结构就是明天的市场。装备制造企业要经营得好,需要顾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产品线的规划是否合理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很多企业由于在进行产品规划时产品结构规划不科学,定位不准,甚至是出现错位,导致产品的销售出现问题,丧失市场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传统的产品规划都是简单的三角形,即金字塔结构。而市场上,产品结构永远不是简单的平直三角结构,从高到底,呈现出两条类似边际成本计算的函数曲线对称的形状(见图1)。

帆船型结构。这种规划下的产品结构多以中档为主,与主要竞争对手雷同,由于产品结构主体处于竞争最白热化的区域,所以除非其管理非常完善,成本控制非常好,产销规模效益明显,否则,多处于惨淡经营局面。尽管产品线对企业自身而言已是理想选择,但由于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力始终陷于被动。

埃菲尔型结构。这种规划下的产品结构,产能应该合理的分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以兑现盈利能力。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相当的资源,确立自己的产品领先优势,并通过研发中心的建立,以确保持续不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优势,针对利润型产品加大研发力量和部署规模。这种产品规划的优点,在于确保企业产能饱满的前提下,有效兑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稳健而进取,灵活性高,抗打击能力也较强。

明珠型结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精准的产品规划,层次有点高。它追求的是一种异常的精准,并不容易实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加强,这个领域或许不止一个,在吸取了埃菲尔型结构的优点外,加大了自己的量能投入,着重在中档高偏高与中档偏低两个敏感的区域进行产能优化。这种产品结构基本是集团经营规模,一般中小企业难以细分如此精细的产品线,也很难承受高昂的管理资源投入。

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及重点

以推进一批核心企业扩产改造、并购重组和重大产品提升品质、调整结构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三大聚集区、两大配套区的产业集群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的有效聚集,实现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成化、成套化发展。

(一)高端化,提升高端产品市场份额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装备制造业是是制造业的基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以控制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设计和制造为战略重心,以高端制造保持产业优势。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端制造对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沈阳装备产业“由大到强”的关键突破口是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高端制造在装备产业中的比例,做大做强航空装备,提高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另一方面,要重点研发高端产品技术,促进产品向高端化迈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销售比例,拓展高端产品市场,以产品升级提高市场份额及利润率,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二)智能化,提升核心产品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为高端制造领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科技生产控制设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大型、通用、专用、成套,要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方面要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另一方面,提高产品智能,使其拥有发达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满足国际化市场竞争需求,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大型先进高效智能专用装备等。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整合创新,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实现高效益、高可靠性、高成套性、低成本、低消耗,提升产品附加值,摆脱同质化恶性竞争,使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