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开展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题研讨开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题研讨开展情况

专题研讨开展情况范文1

为推进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008年市南区出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研究、培育办学特色、丰厚教育底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规划》中我们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在推进策略上强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驾并驱、立体推进”;在指导原则上突出“区域联动、优势引领、差异发展、重在实效”;在操作策略上体现“难点聚焦、热点跟进、重点突破”,使城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市南的每一个学生。同年,市南区还通过下发《关于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均衡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南教体[2008]78号),明确指出优质学校要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向其他学校输出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等,帮扶相对薄弱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主动向兄弟学校提供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教育教学经验。文件对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南区的优质学校带动工程主要由区教育局行政部门、区专家评估团和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三支力量构成。教育局提供行政支持,负责日常的区域推进工作。专家评估团对带动工作进行集中调研和评估工作。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承担指导学校日常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三点驱动,全面展开区域内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二、责任分解,制度保障,结对签约,构建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支持机制

。典型而稳定的优质带动,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校际关系和互动方式,是一种契约和机制,优质带动的计划和项目的实施一般要持续相当的时间,需要具体而持续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鉴于此,市南区2008年制定并下发了《市南区教体局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方案》,实行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责任制,由教育局各职能部门牵头,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细化,并在加大对结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结对学校的师资配备和人才交流力度、加大对结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加大对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表现突出者的奖励力度四个方面给与结对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营造了优厚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同时,市南区还制定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责任书》,明确规定了优质学校和结对学校的工作职责,区内的第26中学与第51中学、市实验小学与定陶路小学、嘉峪关学校与天山小学六所学校以“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并签订“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合作协议书,在管理、教研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以“一托四”的方式与第48中学、第5中学、宁夏路第二小学、燕儿岛路第一小学建立联系学校关系,各参与单位都签订了《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责任书》,完善了优质学校带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

三、增值评价、督导跟进、指标量化,形成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评价体系

如何从评价体制方面保障相对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如何通过评价激励学校发展,防止在学校均衡发展中出现“削峰填谷”或“低水平均衡”的现象,对学校进行效能增值评价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基于此,2008年-2010年市南区教育局牵手中央教科所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引进了“学校增值评价”项目。建立了涵盖所有学生德、智、体共三大版块几十项指标的基础数据库。完成了近三年的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全区所有学生期末测查成绩的采集,共收集数据信息100万条。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我区还尝试以“一校一图”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真实呈现和客观分析,并以“一校一策”的方式,针对数据呈现和分析出来的情况,对每一所学校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巩固、调整和改进的对策建议,然后再由学校拿出具体的推进方案。通过增值评价研究,我区无论在评价理念、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路径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整个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在开展新的评价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我区还制定了《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评价指标》,确立教育管理带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研究促进、工作实绩效果4个一级指标体系,并细化分解出理念带动、管理带动;专家共享、学习共享、成果共享;名师促进、研讨促进、质检促进8项二级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都配以相应的权重比例,通过市南区教育督导顾问团,两年一轮,每年一次,定期对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学校、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进行跟踪督导评估。督导顾问团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比值,通过听取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学校、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系学校双方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查看相关的材料;与学校教师座谈;进行教师问卷等方式与结对双方进行交流与反馈,指导优质学校带动工作,以行政的力量来有效促进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四、资源共享、结对联动、共同发展,夯实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核心基础

我区优质学校带动开展了2年多以来,三组一对一结对学校和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一拖四结对单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实践,以资源共享、结对联动、共同发展,切实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内涵发展。

(一)制度保障,管理落实

根据《市南区教体局优质学校带动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结对学校均成立了由双方校长亲自挂帅、分管副校长抓落实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完备的工作制度,保障优质带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嘉峪关学校和天山小学在签订结对协议之后,为保证工作稳步有序有效地开展,跟进了多项具体措施。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管理共享”制度、“师徒帮扶”制度、“教学研究联动”制度、“教学评价”共享制度。规定嘉峪关学校每学期向天山小学公开学校办公会议1—2次,每学期开展6对师徒帮扶,每月开展一次学科集备或教研活动,定期组织试卷研制、制卷质量分析、质检数据对比、质检分析等。青岛第26中学在与青岛51中学结队之后,也围绕着两校联络员工作、月度活动、师徒结对、集备、毕业班工作以及德育等学校重点工作制订了一系列帮扶结对的制度,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实施。

(二)资源共享,交流成长

实施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就是为了打破学校的地域限制,使学校间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优秀管理理念,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应该让更多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资源共享既涉及包括校舍、设备仪器和图书等在内的硬件资源,也涉及包括教师、课程等在内的软件资源。为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做到教学高质减负。市南区第26中学与第51中学首先从课堂教学研讨开始做起,采取“同课异构”的研讨方式推进课堂教学交流。结对仅一年的时间,两校就举行“同课异构”活动4次,两校共有80多位老师参与了活动。无论从参与的广度还是研讨的深度都起到了计划所设想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两校还就直升工作经验交流、中考复习资料、名师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取得了很好的带动效果。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在与第48中学、第5中学、宁夏路第二小学、燕儿岛路第一小学的带动工作中,除了组织名师访学与名师送教、校长任职资格与骨干教师培训等,还加强结对学校的学科培训和学科活动,组织了四所学校的50余人次,参加了全国、省、市级的涉及语、数、英、体育、科学、综实、品德、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培训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课例、互动研讨、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念,习得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此外,中心还加强了对联系学校的网管员进行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了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三)定期商讨,结对联动

我区优质学校带动工程的结对学校针对实际问题和共性问题,通过定期会议,教学研讨共同商讨,联合行动。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四所联系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我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科教研员们频繁深入四所联系学校,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参与集备,研究教材教法。一年里,小学大多数学科达到95%以上,初中各学科不仅达到100%,且多次指导许多教师。参与学校集备小学105次、初中198次;指导教师出区级公开课、研究课32节,市级公开课、研究课6节,省级公开课优质课4节。与教师们零距离地接触,教研员们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而教师们的收获则更加明显。在广泛调研,全面听课的基础上,我区还确立了培养骨干,打造学科组,以点带面促进提高的指导策略。重点打造了宁二数学组、燕儿岛的语文组、青岛5中英语组、48中的化学组是确定重点打造的教研组。各学科并在培养了多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老师的重点培养和精心指导下,这些教师进步大,发展快,已经逐渐成长为学科的骨干教师。定陶路小学依托市实验小学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向市实验小学的教研组长、名师及本校全体教师开放,实现教研活动阳光化。两校协商实施“手拉手”青蓝工程,与市实验的名师结成互助对子,按照“拜名师、学名师、赶名师、成名师”的思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2010年3月举行“青岛市实验小学名师个人教育教学研讨会”,4月以骨干教师展示为核心举办学校综合研讨会,5月展示青年教师的学习成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展示活动均邀请定陶路小学参加,并结合活动主题开展碰撞及研讨。每年学期初,两校还共同确立年度研究主题,进行研究任务分工,为两校的教学研究互动搭设平台。

(四)共同发展,携手提高

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内涵发展体现的是非平衡向平衡的流动。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一所学校在使用其他学校的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向其他学校提供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区域内的学校在彼此互补的状态下,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最终获得共同发展。“一对一”的结对学校工作成效: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研究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督促学校将优质带动工作纳入到学校重点工作当中,并通过交流使结对学校在制度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经验,实现了学校间的扬长补短和资源共享。例如:青岛51中在26中的示范带动下,2009年取得了优秀的直升成绩,直升2中4人,直升58中2人,直升9中2人,直升1中2人,直升录取率均居于市南区前列。“一托四”的联系学校工作中,区域的教育资源高位多元,丰厚的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四所联系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教师参与研究的面大幅度增加,合作研究逐渐日常化,涌现出一批市、区优秀教研组和教学能手。例如,燕儿岛路小学在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引领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24人次教师执教市、区两级公开课或发言,有4位教师成为区级能手,1人成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缩短了教师发展的进程,实现了短时间的快速提高。宁夏路第二小学也在区教育研究指导教育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借力、助力、集力、合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再如,2009年的中考中,青岛5中和48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岛5中的普高升学率提高了15个位次,位居全市第14位,学生普高达线率较往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很大的进步,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逐渐提升。48中也跃居全市公办学校前19位,直升2中的人数也有了较大突破。

五、优质学校带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变“输血”为“造血”

优质资源带动是输血的过程,同时它更是造血的过程。输血是一时的,如何造血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看我区的优质学校带动工作的方式侧重于教学、质检等。而长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浸染在实际带动的过程中反而因为不好操作而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虽然带动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指标之一,但优质带动的根本追求,还是在结对期满之后结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参与带动的学校反映:学校的真正发展不是听了几节课或者是几次报告,而是源自教师、学校的日常工作。因此,优质带动,首要的是文化,再是理念,最后才是技术。重点是如何植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这包括沟通机制、制度安排、渗透方式等。这个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效果的。

(二)变“点对点”为“点带面”

现代媒介传播手段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平的。由此可见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将成为21世纪的研究主题。目前我区的优质学校带动的形式虽然比较容易组织,但传播范围有限,仅有3对结对学校和5个牵手单位收益,从长远考虑,这种运作形式不太稳定,也不易持续,需要有固定的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保证。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扩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校收益,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