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分析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1
【关键词】合同 管理流程 主要风险 分析 控制
建筑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从目前的现状看,建筑企业施工合同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管理流程不规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度,进一步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和控制风险。
一、合同管理流程分析
(一)合同起草及审批
合同的起草主要是由经营管理部根据合约规划,负责编制各类合同标准模板,并与物资供应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各经办部门核实完成。之后再交上级审批,待合同盖章批准后方可执行,该环节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应对中标结果和商务谈判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严格要求合同起草人员按照中标结果和谈判结果进行合同的编写。第二,合同的相关资料必须交由物资供应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程技术部门以及监督审计部门等审批签字,在合同上交审批的时候,必须注意审批程序,不能越级审批。
(二)合同洽谈
合同洽谈是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流程之一,合同洽谈前要明确谈判的目标、必要时可以做出让步的限度等,并且在合同谈判中争取主动性。对标准合同中的专项条款都必须具体、明确、完整,用词准确、责任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与合作方洽谈一致后,合同经办部门根据洽谈结果双方取得一致后,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修订后的合同交副总经理审核,待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给单位董事长审批,只有经过董事长审批签字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
(三)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合同审批完成后,一般要双方同时签字盖章,不能同时签字盖章的,应尽量避免我方先行签字盖章。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详细查看合同内容是否与修订后的内容相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四)合同存档备案
建筑施工合同必须进行存档备案,所有相关部门应将合同交到档案室存档,有关负责人在进行备案的时候必须分门别类,便于有需要的时候调档查询。
(五)合同资料的分发
合同资料应由经营管理部分发到各有关部门,分发资料之时必须严格按照资料清单执行。
(六)组织合同交底工作
合同交底工作,主要是为了让相关人员了解合同内容、明确自身工作而组织的,参与部门主要包括物资供应部、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和财务部等。
(七)组织合同履行工作
组织合同的履行,对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来说具有重大影响,要提升合同履行的效果,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应交代清楚合同履行的注意事项,以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疏漏。第二,应正确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解决纠纷的基础。
二、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主观性风险
1.投标风险。施工企业承包工程大多是通过投标的方式进行的,而该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这种风险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中标风险,若企业没有中标,那么购买标书及组织投标的所有费用就白白浪费了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工人没活干而出现窝工。第二类是中标风险,指的是企业一旦中标,就必须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不太完善,存在许多资质不合格的业主,如果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业主的信誉、资金状况等进行考察,而盲目签订合同的话,就很可能出现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的问题,对企业的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对施工企业来说,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详细查阅合同内容,尤其是一些内容不完整、语意不明确的地方,就很容易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与业主发生纠纷,此时再进行辩解往往于事无补。若矛盾和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则工程的施工进度会大大耽搁,给施工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大。
3.合同变更风险。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中都对工程变更作出了说明,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必须按照合同中变更条款规定的要求执行。但是,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工程变更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合同变更条款范围之外的变更项目,这些变更很可能给承包商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工程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工期延长等问题。
4.合同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是一个泛指概念,它包含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全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造成合同管理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例如,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偏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第二,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合同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
5.索赔风险。施工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索赔问题,一般来说,合同中对索赔问题都作出了一定的说明,一旦其中一方的违约,另一方就可以按照合同要求向对方提出索赔。站在施工承包单位的角度来看,延误工期、工程竣工质量验收不过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反索赔。
(二)客观性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地点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风险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自然环境风险主要可分为暴雨风险、滑坡风险、泥石流风险、地震风险等。例如,若工程项目的开工时间定在夏季,且施工地点在南方,则很可能出现持续的降雨或高温天气,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合同的履行。
2.社会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是合同管理中面临的客观性风险之一,它主要是指施工地点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建设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所产生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当地的人口分布、风俗习惯及治安状况等。例如,若施工当地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则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占用土地或拆迁所导致的纠纷,进而对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
3.经济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影响,称为经济风险。一旦出现经济风险,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就很可能遭到严重损失。例如,若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而国家又未及时调控,则会导致建筑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雇佣工人成本的提升。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施工单位就不得不注入资金来弥补工程款的不足。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会造成项目施工进度的延误,最终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工程。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外,利率、税率等的变化,也会导致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三、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风险的降低
降低风险是风险发生之后的一种事后控制,要将风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完善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的内控制度对合同管理风险的降低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二,应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策略,在制定策略之前,可进行风险咨询,根据专业的风险分析专家的意见,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降险方案。第三,应对风险可能造成后果进行评估,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的损失。
(二)风险的规避
风险的规避,一般是针对没有能力承受风险的企业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它是一种事前控制的方法,规避风险的措施有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两种:
1.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策略。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的策略,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比较常见,它是指根据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分布实施合同的方法,进而有效降低风险。一般来说,该策略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经过评估之后,发现尽管合同另一方的综合情况不太乐观,但是签订合同也并不会给企业造成危害,只是获得的利润会少一些而已,此时采取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的策略,对企业来说有利无害。第二是通过评估风险后,发现签订合同的风险巨大,但是对方企业能够满足本企业在产品、材料、设备等方面的一些需求,此时也可采取逐步试探的风险规避策略。
2.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是在经过对风险评估之后,发现存在无法降低的巨大风险,而采取的完全拒绝签订合同的策略。通常情况下,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必须在科学、详细地分析和确认风险之后才能采用,否则便会造成企业错失本应获得利润的机会。若施工企业在全面分析和评估风险之后,发现对方企业信誉差、资金状况不佳、而且存在着内部管理体制的严重问题,则应当严格取缔合同,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风险的分担
风险分担主要是指企业借助外力,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策略。根据分担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将风险分担策略分为请担保公司担保、合同风险分散两种策略。请担保公司担保,是针对一些企业无法控制且预期会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而采取的策略,若采取该策略,一旦企业遇到合同风险,就可以得到担保公司承诺的补偿。风险分散,则是采取拆分合同的方式,来减少企业损失。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管理流程的规范,并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策略,将企业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索赔风险等控制在承受能力以内,这样才能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的获利。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2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晓娟,张臻.因子分析视角下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的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14,05:163-165.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3
关键词:逆向物流;运输成本;风险分析;预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82-03
逆向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而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更是逆向物流管理的重点,逆向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管理。
一、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一般风险分析
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一般有以下几种:
1.运输工具风险。具体包括:车辆本身状况、罐体状况、安全附件等三个影响因素。其中,影响车辆本身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发动机、车闸、方向盘、轮胎、拖挂连接等;影响罐体状况的主要有安全阀、绝缘/热保护装置、焊接情况和腐蚀等;影响安全附件的因素主要有紧急切断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罐体结合处状况等。
2.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1)危险货物的装卸;(2)运输人员精神状态;(3)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4)运输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其中,危险货物的装卸情况存在过量充装,货物固定不牢,配载不当,包装不严或包装方法不当,容器阀门没有拧紧等不安全行为;运输人员焦虑、紧张、疲劳驾驶会增加运输事故发生的频率,影响货物运输事故后果的大小;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直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运输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遵章情况、安全意识、对危险货物的认知情况等。
3.具体环境风险。具体环境风险是指逆向物流运输过程中沿途周边人员密度及财产密度,道路及交通状况,沿途周边生态环境,沿途周边的社会重要性,路段发生事故的状况,天气状况等。
4.企业内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和逆向物流系统设置风险。管理风险又包括管理人员风险和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人员风险是指高层管理者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感对逆向物流运输的影响。管理制度风险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和企业文化风险等。逆向物流系统设置风险是指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运输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避难及救援预案和演习,抢险救援的线路及能力和物流企业的应急反应措施等。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1)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2)经济体制与其运行状况;(3)国家的经济政策及措施等因素。具体来说,市场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市场坏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宏观环境。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选择时,应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要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自然资源的丰歉、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改变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抓住机遇,避免危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1]。
二、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特定风险分析
逆向物流中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废品、缺陷或损坏产品、退回产品(终端退回或商业退回)、经完全使用后需处理的产品。而在这些产品中,很多都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在对这些产品运输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除一些大型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外,多数企业没有环保设施,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从现在建设环保设施的企业看,环保设施主要是处理烟尘,即收尘系统,而且是比较简单的收尘系统,收尘的效果较差,先进的收尘设备很少,仅有少数的企业建设了布袋收尘系统。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不仅仅是烟尘,还有含污染物的废气,此类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更甚。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对含污染物废气的处理几乎是空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尽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污染物废气的成份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治理的难度也较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再生铝企业为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含有氯、氟化物、氮的氧化物的废气等。除了废气污染,一些废旧产品含有的废橡胶、废油都有可能在堆放、拆解等过程中对周边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一些废油,因为拆解者对其成份和毒性缺乏认识,在拆解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环保措施,因此,各种污染事故甚至爆炸等时有发生。
因此,这些有害产品对环境产生的风险必须考虑在逆向物流的运输成本中。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特定风险是指:由于逆向物流中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结构和使用材料复杂,材料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加上产生量大、产生面广,涉及每个家庭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收集、运输,还是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都牵涉多个部门和单位,加之回收利用和处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废旧家电的收集方式还比较原始落后,主要是小商贩上门收购,也有旧货市场收购,还有部分商店以旧换新收购。
其中,还能用的被转手卖给低收入用户或农村继续使用;无法使用的经拆解后,废旧金属部分被送到冶炼厂熔炼,无利用价值的部分运往垃圾填埋厂填埋。总体上说我国大多数地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仍处于低层次无序收集、简单拆解、简单回收有用部分,而剩余部分被作为垃圾丢弃、堆放、填埋(甚至有少量的露天焚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争取损失发生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性因素,力争在损失发生时,积极实施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进行防范也越来越重要。
为防范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各类风险进行辨析和评估,准确估量逆向物流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为后续风险防范处置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风险避免;二是风险损失控制。当然,这两种方法主要都是针对风险发生之前的,如果风险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则要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处理。但是不管企业采取哪一种方法和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和调整。因为客观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风险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在特定条件下选定的最佳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如不及时加以修订和调整,则得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1]。
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防范预警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风险管理方法。
该预警系统包括:
(1)预警信息系统。在前面已经提到了逆向物流运输成本一般风险和特定风险;
(2)信息推断系统。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辨伪、量化、预测和推断,为提出预警信息做准备;
(3)预警指标体系。上文提到的15个风险指标体系;
(4)预警判断系统。根据指标体系计算的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发出风险警报,以及以什么方式发出何种程度的风险警报;
(5)预警对策系统。建立防范对策库,一旦出现风险警报,可提出有效对策;
(6)自动更新系统。设计自学机制,自动更新并丰富对策系统。
四、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措施
除了对运输成本进行风险管理,也可以从逆向物流运输成本包含的三个方面:人工费用、运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去控制逆向物流的运输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物流系统,强化信息交流
(1)加强逆向物流管理中退货信息分析
首先,要对商品进行单品管理,建立各项商品的数量、进货日期、保质期、门店销售状况、门店和配送中心库存状况、顾客退货情况、来源供应商等,有用的基本资料数据库(包括商品、供应厂商、进货日期、保质期等)以及灵活的查询系统,准确掌握与控制商品购销存退的数量;并设定保质期提前预替系统,即在单品保质期前两个月或三个月发出替报,有利于配送中心管理人员迅速处理退货商品,可以发往门店进行促销或者退返供应商,使门店不必要退货最小化[2]。
其次,根据商品的退货原因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商品销售状况为供货商总结出商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商品性能的改进方案等资料,对商品运输仓储状况、对商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给予指导;还可以根据退货原因分析察觉绩效不佳的供货商,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快更好地解决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充分利用正向物流的信息网络
很多企业目前建立的正向物流信息网络是以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中心,以各个门店作为网络据点,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收集,有效管理着配送中心的物流作业、客户关系、财务会计、绩效评估等。信息网络中心根据网络据点的销售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订单审核,将信息输入系统,通过系统安排相应的入库、搬运、储存、分拣、发货、配送、打印和传送付款发票等;同时对各子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促进各子系统的整合,包括货物分类管理、货物结构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订货管理以及对客户权限的控制和对信息传递方向的控制等。企业在设计自己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时,其核心内容是利用企业正向物流网络,在完善正向物流信息网络的同时逐步构建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网络中心与企业其它部门系统合作,对退货信息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对每次退货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编订代码,有利于直接追踪退货成本和退货过程,以便管理者实时跟踪和评估。还需要考虑信息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柔性,能够应付逆向物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例外情况。
同时,应当充分利用以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设计的下向信息网络,实现供应商与企业配送中心之间、门店与配送中心之间、门店与门店之间共享退货信息,为供应厂商和企业总部提供包括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销售评价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2.采取最优库存策略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和协调库存决策和运输决策的必要性。与库存成本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运输成本。当采取最优库存策略时,运输成本是可以受到控制的。
不幸的是,对复杂的供应链进行库存管理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可能会对顾客服务水平和供应链系统成本带来重大的影响。库存在供应链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返回品库存等。每一种库存都需要有自身的控制机制。确定这些库存控制机制的困难在于建立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生产、配送和库存控制策略时,必须考虑供应链各层次的相互作用。虽然确定库存控制机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3.基于逆向物流网络搭建最优“运输网”
构建最优“运输网”的基础是企业必须有最优化逆向物流网络。逆向物流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运送废旧物品。物流网络的功能是将产品从顾客端回收、预处理然后送达再制造(或其他再利用方式)地点。该系统包括回收中心、处理场所、再利用场所和销毁场所。废物在到达回收中心以后,进行分类,一部分可以使用的废旧产品进入再利用处理场所;一部分不能够被利用但可以进行处理的废旧产品进入合适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剩余废物进入销毁场所进行销毁;另一部分既不能被利用也不能被处理的废物直接进入销毁场所进行销毁。在逆向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上,废物的产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考虑这些变化,就需要建立一个多时间阶段的模型。同时,在已有的模型中,只考虑到危险废物在运输中的风险,实际上,风险应该存在于逆向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逆向物流的储存、分离、处理和销毁环节都同样存在风险。整合上述两种因素,建立多时间阶段的逆向物流的成本与风险模型,最终基于这个模型构建最优“运输网”。
4.加强员工素质培育
由于我国逆向物流的观念尚未成熟,企业的重心往往放在正向物流上,因此,在相关逆向物流活动实施之前,首先要增强企业逆向物流观念,特别是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要让员工认识到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的重要意义。不仅生产企业本身,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要控制回收物流运输成本的意识,而生产企业应该在这条链上起到带头作用,向其员工灌输这种意识。然后,再把这种意识传输给分销商,以取得他们对于控制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支持。此外,还要让最终消费者了解将废旧产品交回给生产企业的必要性。通过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的配合,将更有利于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
5.引进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它一出现,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同样,在逆向物流领域,不少商业企业也开始将不涉及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从而解放自己,使自己能够专心于主业。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
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并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投资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和实施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必将会影响其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供应商无疑是分担风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4
我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采用FOB术语的合同多达80%左右。伴随着FOB贸易术语的频繁使用,作为出口商因使用此术语所遭受的欺诈和损失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以纵向的整个贸易运输流程为主线,我们可以预见FOB贸易术语下卖方可能遭遇的四个区段的综合风险,认清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规避措施,对于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第一区段:装运前保险“空白期”风险
(一)保险空白期风险表现
第一区段,货物装船前:卖方面临货损的风险——FOB术语下由于存在保险利益和保险责任期间等纠纷,使得在装船前卖方的货物可能处于无保护的“裸奔”状态。是否拥有保险利益、是否是保单受益人和是否在保险责任期间内是这一区段货物保险的三大核心问题。关于FOB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责任划分点由《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规定的“越过船舷”,后经《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修改为“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船只”。在FOB术语下,一般是由买方承担安排、购买保险的责任,卖方只负责协助买方并及时通知买方办理相应保险。一方面,若卖方已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后,在买方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对合同项下的货物投保的情况下发生了货损,则应根据货损发生的区段确定相应责任人——即若货损发生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或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船只之前,则应由卖方承担货损责任;若货损发生在货物越过船舷后或装到船上后,及在海洋运输的过程中都应由买方或承运人负责货物灭损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买方办理了保险的情况下:第一,虽然海洋货物运输起讫责任为“仓至仓”,但买方仅在货物装运上船后,才拥有保险利益。故货物在装船前所遭受的损失,买方不会承担责任,也没有权利向保险公司要求索赔;第二,由于卖方不负责投保,从手续上讲保单无法经由买方背书先行转让给卖方,这样一旦货物在装船前发生了灭损,卖方也由于没有保险利益无法向保险公司主张索赔;第三,对于起讫责任为“仓至仓”条款的保险责任期间在贸易实践中潜在的认识、规定不统一,从而导致从卖方货仓到装运港码头仓库这一段货物面临的风险没有保障;第四,买方办理保险不及时,在货物装上运输船只货损发生之后保险单才生效,则卖方可能面临因货物受损买方索赔无门而打折扣或完全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风险。
(二)卖方风险规避相应措施
1.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与提醒买方办理保险。在卖方安排货物装运之后,及时通知买方合同项下货物的装运详尽情况,并提醒买方及时办理保险,以使保险按时生效且货物得保。
2.卖方另投“装船前险”即陆运险。卖方为使自己利益得到可靠保障,应自行投保“装船前险”即陆运险,承保卖方在货物运出自己货仓至装船前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遭受的灭损风险。尤其是卖方发货仓库距离装运港较远的情况下,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使获赔区间与买方获赔区间有效衔接,从而避免自己货物处于无保护的“裸奔”状态。
3.合同约定成为保险共同受益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买卖双方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在买方为货物投保时,将卖方作为共同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这样在风险发生时可以使卖方具有保险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享受相应保险权益。
4.明确细化“仓至仓”条款。对于“仓至仓”条款的具体起讫仓库在保险合同中明确注明,防止因保险责任区间距离缩小导致货物前期处于无保护的“裸奔”状态。
二、第二区段:货物交付后提单签发请求权风险
(一)FOB术语下卖方提单签发请求权困境
第二区段,货交承运人后:FOB术语下卖方面临能否顺利取得承运人签发的提单风险。
一方面,FOB术语下,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负责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从运输合同角度来讲提单上托运人应是与承运人签订货物海洋运输合同的买方,通知方及收货人也应是买方或买方指定收货人。因此在承运人签发具有物权凭证性质的提单之后,理应交于提单托运人即买方。这样一来,卖方便可能遭受货款两空的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买卖双方通常都会选择货运人来完成买卖双方的货物运输交接责任。因此货运人既接受买方委托办理租船订舱又接受卖方委托将货物交予承运人,并从承运人处取得提单。而货运人应当向谁交付提单一直是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实践中,FOB术语下卖方经常因得不到提单或者是货运提交的类型不当、不实,从而影响卖方接下来在贸易中的相应法律地位,使卖方可能承受潜藏的巨大经济损失。
(二) FOB术语下卖方理应取得提单的法律依据
1.实际托运人享有提单签发请求权。如我国《海商法》规定,如托运人请求,承运人应当向其签发提单。《海商法》对托运人也进行了细分,买方作为契约托运人与承运人订立海运合同;卖方作为实际托运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因此在法律层面上,FOB卖方同样有权作为海运合同关系中的实际托运人要求承运人签发并交于提单,在实践中也应该这么做。
2.《货代司法解释》对卖方权益的保护。201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货代司法解释》)正式开始实施。其中第八条对实际托运人的单证签发请求权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即货运人在同时被契约托运人和实际托运人委托办理租船订舱和货交承运人时,在实际托运人的请求下,货运人应将提单交付实际托运人,从法律上赋予实际托运人享有优先取得运输单证的权利。在实践中卖方应当坚持这一点。
三、第三区段:货物控制权使用困境
(一)FOB卖方对货物控制权的使用困境
货物控制权是《鹿特丹规则》创设的另一个新概念,是为适应海上货物运输发展由贸易法中的中途停运权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第三区段,货物装船后运输途中,尚未获取货款的卖方在货物运至目的港交付买方之前,面临由买方指示承运人停止货运并恢复对货物占有权利的风险。
承运人是否有配合卖方的义务,目前普遍适用的《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或《汉堡规则》均未对其作出相应的描述。我国除《合同法》外,并没有相关法律对货物控制权进行说明。依照我国《合同法》货物控制权掌握在与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的买方托运人手中,因此,在买方信誉出现问题或者买方破产等情势变更的客观情况下,或买方已经不具备继续履行贸易合同项下义务能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FOB术语下,卖方较难取得承运人的协助行使控制货物、停止交货的权利,从而导致卖方面临财货两空的危险境地。
在这种情况中,即使买卖双方采用被大家认为最可靠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卖方可能遭受的风险一般来自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其实质便是买方随时可以依据卖方所提供的单据不符合信用证项下条款为由推脱付款责任,此时的卖方是无法有效行驶货物控制权的。
(二)卖方风险规避相应措施
1.合同中合理增加买方义务。建议在FOB术语下合理增加买方以下义务:在卖方要求下,买方必须指示承运人在提单中将卖方记载为托运人,并将提单交付卖方。这样做既符合当前国际货运实践,同时有利于维护卖方对货物的控制权,保护卖方合法权益,减少贸易纠纷产生。
2.使用安全结算方式。即使是信用证结算,在FOB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必须对其中条款严格审查,理解每个条款表面及深层次的含义,杜绝软条款,使买方无可乘之机。
四、第四区段:无单放货风险
(一)致卖方面临风险的无单放货情况
1.买方与货代/承运人恶意串通。主要是指在FOB术语下,契约承运人(境外货代)接受进口商的订舱指示,签发货代提单(House B\L)给托运人(出口商),进口商则依据实际承运人(船运公司)签发的托运人为契约承运人,收货人为进口商的海运提单(Master B\L)在目的港凭借收货人身份从实际承运人手中提货,而无需付款买单。同时,进口商故意在信用证中设置圈套,使出口商无法结汇,遭银行退单。案发后,国内出口商往往找不到契约承运人或该承运人根本没有在交通部登记过,而实际承运人由于已经收回海运提单,故不会承担责任。
2.“电放”。电放是由托运人向承运人提交保函,并指示承运人或其以电讯方式通知其卸货港,货物无需凭正本提单即可放货,收货人只凭盖有收货人公司章的电放通知书,换取小提单(提货单)即可提货。 以“电放”方式交货,出口商可能丧失货权和货款控制权;出口商也可能会失去信用证付款的保障,结汇银行难以接受电放形式。在FOB术语项下,作为契约托运人的买方更有条件实现“电放”。
3.单证延迟。无单放货是指承运人在未取得正本提单的情况下,将货物交给提货人。随着运输速度的加快,在世界范围航行的距离相对缩短,另外由于议付行对信用证规定的单证审核时间过长导致单据流转的延迟,因而出现货物可能早于提单到达目的港的现象,从而可能导致承运人出于种种原因无单放货的现象。无单放货案件中,不仅贸易受害人即提单的合法持有人会遭受损失,实施无单放货行为的承运人及相关方也会被严格追究责任。在FOB术语项下,作为契约托运人的买方更有条件实现因为单证延迟导致的“电放”。
4. FCR。FCR一般出现在FOB或EXW术语项下,全称为“货运收讫货物证明”,简称货物收据。根据我国《海商法》及司法实践法院对FCR做出的界定:FCR是作为货运的运输行在收到卖方(出口商)交付的贸易合同项下货物后所签发的用以证明已接受货物的不可转让的记名单证;是承运人签发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初步证明。FCR一般都在正面显著位置明确记载“货物将直接发送收货人”,只要托运人接受了该单据,即应受该项约定的约束,因此承运人不凭FCR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也不违反运输合同的约定。可见在用FCR代替提单的运输方式下,承运人直接向收货人交付货物既不违法也不违约,无须对托运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从而可能导致作为托运人的卖方面临收汇和诉讼的风险。
(二)卖方风险规避相应措施
1.签订买卖合同时,应争取由卖方安排船舶或无船承运人。尽可能避免使用FOB术语,或出口尽可能使用CIF;小心谨慎使用“电放”方式、FCR方式放货;同时要及时并多渠道了解外商的资金、信用等方面的情况。
2.在外商坚持FOB条款并指定船公司或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的情况下,应注意指定船公司应具备足够良好的信用,最好是知名船公司;仔细审查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的资本和信誉,同时向交通部了解是否拥有在我国办理业务的手续和资质;要求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不得无单放货。
在国际贸易流程当中,货物运输是其中一个相对较为复杂、买卖双方均可能面临较多风险的环节,与此同时在最为常用的三种贸易术语FOB、CFR和CIF之中,由于出口商品大多处于买方市场之中,卖方有时不得不接受FOB术语成交,而这个术语在当今普遍适用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范围内将会给卖方带来较多的风险与利益不确定性,认真梳理这些风险并尽可能地加以规避防范,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卖方的潜在利益损失。
参考文献:
[1]胡勇,钱静媛.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采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探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2(11).
[2] 高杰. 警惕仓至仓条款下的隐性陷阱[J]. 进出口经理人,2014(3).
[3] 钱华生.FOB贸易术语下卖方装运通知对买方保险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3(4).
[4] 何俊. 论FOB条件下货物控制权研究—以《鹿特丹规则》为视角[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 高琳. FOB条件下提单的风险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2010(5).
[6] 高运胜. 采用FOB贸易术语出口的风险及其防范[J]. 经贸实务,2006(3).
[7] 周凯丽. FCR的法律性质及FOB卖方与货运的法律关系[J].鸡西大学学报,2012,8.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5
【关键词】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风险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其过程如下: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发生之前,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的潜在原因,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中关键的一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查找并列出风险点,确定可能引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和各种风险因素的主要来源之后,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环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有潜在的,也有实际存在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即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2.1 感知风险
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2.2 分析风险
按一定的程序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称为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3 风险识别的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1.1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一般以8~12人为宜。推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3.1.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不带任何框框,只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专家对第二步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发放第三张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点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尤其是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形成第四张调查表。其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发放第四张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回收第四张调查表,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3.1.3 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
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各个阶段的情景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但应用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风险识别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3.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2.1 核对表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所用的核对表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以往类似项目所积累的知识,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其他信息来源着手制订,把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在项目社会风险稳定分析过程中,对风险核对表进行逐一评审改进,以供将来项目使用。
3.2.2 图形技术法
图形技术法即用一总流程图与各分部流程图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的一种方法。总流程图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分部流程图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之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3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及财务预测分析报表,识别项目未来的所有财产、责任和损失风险,发现未来的风险,这些都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要考虑的对象。
4 结论
风险识别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任何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或途径都不是没有弱点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的策略必须是利用最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那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员的风险分析技术等因素。例如,项目负责人可应用德尔菲法列出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流程图及核对表,从而拟出项目的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1]陈燕平,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项目管理协会有限公司,2002.
风险分析流程范文6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causes the travel difficult of peop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venience of urban transport, many cities use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way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pressure and ensure smooth traffic. Howeve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here will be some security risks, which hav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o we need to mak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 risk in subway operations to avoid the security threats faced during subway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operational safety.
关键词: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Key words: subway operation safety;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4-03
0 引言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巨大的交通压力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都将地铁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近几年,我国地铁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些事故不仅为地铁运营部门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提高地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地铁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1 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及风控技术的一门科学,具有前瞻性、目标性、计划性、经济性和管理性等特点。一般来说,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不外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控制四个关键环节:
1.1 风险识别
地铁运营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地铁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地铁运营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并全面检查这些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分析不同种类风险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的威胁,并确定风险作用范围,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风险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风险分析需要对个别的风险元素进行分析,并量化这些元素,形成一个风险清单,以便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地铁运营分析的难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风险分析水平,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1.3 风险评估
地铁运营风险评估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能够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同时考虑与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去顶风险、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考虑风险对整体目标的影响。综合评估地铁运营风险时,首先应该充分预测管理决策在实施期间所伴生的后果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是否可以被接受等等。风险的严重程度不同,就会造成优先处理的顺序不同。
1.4 风险决策
地铁运营风险决策就是以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一般来讲,风险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与危害,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采取适当的措施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对运营主体的危害,但是,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被转移。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风险决策成为最佳效益方案。
此外,在地铁运营风险中,一些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对这些风险进行跟踪,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风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