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原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原理总结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通信原理; 教学内容;课程实验;考查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63-02

1 概述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腰”的作用,该课程同时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1]。它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非线性电子线路,后续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该课程教学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教学[2] 。针对其知识点众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复杂的特点,通过优质示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精炼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方式、多元化课程成绩出发,对“通信原理”课程多元化教学进行了探讨[3] 。

2 具体实施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以当前广泛应用的通信系统和代表发展趋势的通信技术为背景,系统介绍数字通信基本原理,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4]。

“通信原理”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樊昌信等编的《通信原理》第六版,全书分十四章,而课程只有48学时的理论教学。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和精炼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坚持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1) 强调课程之间知识的连贯性。注重通信原理与其他先修及后续课程之间的知识的相通与连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如讲解调制的时候,与非线性电子线路当中的调制的电路实现联系起来;加强与后续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点的关联等。

2)增加先进的通信技术的介绍。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介绍通信先进的新技术,使学生在了解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学习的兴趣。

3)突出系统概念。简化纯数学推导的过程,而是在通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成系统的逻辑框架 [3]。

2.2 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看我校及其他很多高校对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要求都是掌握现代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现行通信原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还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传统模式。虽然增加了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简单的把知识点从黑板搬到了大屏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知识难于理解和掌握,内容抽象,缺乏可视化的直观表现,如此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通信原理积极性不高,降低其学习该课程的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基于此,我们对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进行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程知识相关的Flash小动画进行课堂演示等,试图充分抓住每堂课堂的黄金时间,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动手以及演示的能力。具体手段和措施如下:

1) 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的问题,在讲完两节课的内容之后,下次课开始前,安排5~10分钟的分钟时间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让两位学生来总结上次课内容,老师则坐在台下当学生。学生要能比较顺畅的总结上次课的内容,必须要认真听讲,抓住老师上课强调的重点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他们两个人相互配合,将重点内容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发言的两位同学的总结进行提问;老师适当加以点拨与评价,并给出成绩,这两位同学总结发言的成绩直接与他们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关联。通过实施这种方法,学生听课的积极主动性明显调动起来,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刚开始的面对黑板,声音颤抖,到后面的有模有样,总结越来越好,同学们积极参与,相互竞争,因此听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课堂互动效果更好了。

2)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Flas,将兴趣爱好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

部分同学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兴趣不高,但对于像互动媒体设计等却非常爱好。为吸引这些同学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根据课程内容创作Flas,将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如在强调2ASK、2FSK以及量化编码等知识原理的时候,启发他们创作相应的Flas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模拟。学生在创作动画的过程中,必须先对理论知识作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如此达到将爱好与理论学习结合的目的。在讨论课上,组织学生演示自己创作的动画,并进行评比。通过实践,学生对一些难于理解抽象的理论通过自己的创作直观的展示出来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3 课程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是为配合理论教学而开设的,共16学时,目的是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在课程的实验体系教学中将验证性的硬件实验、软件仿真、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硬件实验教学通过捷辉公司开发的通信原理实验箱进行。开设了6个硬件实验,包括了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实验等主要内容。软件设计的内容选择了数字通信中的典型调制与解调技术,学生可以选择利用Matlab或Systemview来实现。利用Matlab或Systemview等仿真技术进行实验项目的开发,不受场地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学生课后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进行练习,同时它能够有效地弥补硬件实验箱等传统实验所带来的不便和不足。一些硬件实验箱不能做或者效果不好的实验,以及平时不容易实现的综合性系统实验,都可以利用Matlab或Systemview仿真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实现,而且非常的形象,实验结果也一目了然。通过软件仿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造性,把他们从无意义的简单的插拔线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是更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软件仿真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作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可以与EDA、DSP以及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5,6]。

2.4 课程考核

综合考虑“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摈弃了以前仅仅通过期末笔试的成绩来决定课程最终成绩的做法,而是将笔试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包括随堂提问、课堂角色互换中的表现等)、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这些多元化的因素有机结合,更加科学地反应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3 结束语

总之,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方式、多元化课程成绩,增强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软硬件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建立专业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工程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陈萍,董兴华.将开源软件引入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50-252.

[2]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216-218.

[3] 黄葆华,沈忠良.通信原理基础教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17-120.

[4] 杨星海,魏长智.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87-88.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2

传输层的安全协议包括SOCKv5、TLS、SSL等,其中SOCKv5协议工作在传输层及应用层之间,其扩展了IPv6地址、寻址方案、框架等内容。TLS由IETF标准化,是SSL通用的加密协议。SSL协议工作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被作为标准集成在浏览器上。但该协议只能在TCP上应用,而无法应用到UDP上。

1.3网络层安全协议

IPSec协议工作在网络层上,具备认证、加密功能,适合应用在IPv4、IPv6上,可为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1.4网络接口层安全协议

网络接口层安全协议包括L2TP、L2F、PPTP等,其中L2TP协议是基于数据链路层的隧道协议,其融合了PPTP、L2F的优点。L2F为第二层转发协议,基于ISP,为RAS提供VPN功能。PPTP协议在IP网上建立隧道实现PPP帧的透明传输,其对PPP会话进行延伸,实现了远程拨号的虚拟化。

2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

网络安全协议为计算机通信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因此,为保证计算机通信的安全性,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协议的作用,应用网络安全协议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内容:

2.1深入分析原理,掌握工作机理

众所周知,网络安全协议类型较多,不同的协议工作原理及内容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加强安全协议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熟练掌握安全协议工作原理。不同的安全协议在网络上发挥的作用不同,如上文所述,有些协议工作在应用层,有些工作在传输层,而有些工作在网络层,技术人员明确不同协议下信息的构成、传输原理、工作模式等,布设在合理的层面之上。另一方面,明确安全协议体系构成。技术人员应做好不同协议的体系分析,明确协议包括的内容,以及安全性能,根据计算机通信需要,布置安全性能好、最优的安全协议,切实保障计算机通信安全。

2.2细解安全需求,优化协议使用

网络安全协议的部署专业性较强,为充分发挥各协议的安全防护作用,提高部署工作效率,技术人员应认真落实以下内容:一方面,认真分析计算机通信的安全需求。为使不同安全协议间相互补充,杜绝计算机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攻击等情况,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信息通信需求,明确传输信息对安全级别的要求,以确定最佳的协议部署方案,保证信息安全传输的同时,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选择最优部署方案。计算机通信中可部署不同的安全协议,为充分发挥各安全协议优势,需要技术人员做好不同安全协议部署方案的研究,充分论证各安全协议优势,选择最佳的安全协议组合。

2.3进行全面测试,做好分析总结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安全协议部署需要设置较多参数,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各安全协议均能正常运行,要求技术人员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部署网络安全协议后,有时会因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安全协议不能正常工作。为保证安全协议均能正常运行,做好部署后的调试工作尤为重要。技术人员应尝试传输信息,结合计算机通信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通信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哪些安全协议设置的合理、哪些安全协议未发挥作用,找到原因后及时进行改进、优化,将协议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做好调试工作总结与分析,总结安全协议部署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安全协议部署经验,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协议部署水平与质量。

3结束语

网络安全协议保障了计算机通信的安全性,为充分发挥不同协议的保护作用,技术人员应加强安全协议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保证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的合理部署。笔者通过将网络安全协议运用于某单位视频会议系统,经过多次测试验证,得出以下运用意见:(1)网络安全协议是计算机通信应遵守的规则,保证计算机通信的安全性。根据协议工作的层面,可将网络安全协议分为:应用层安全协议、传输层安全协议、网络层安全协议以及网络接口层安全协议。(2)为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协议的保护作用,应做好安全协议的应用研究,一方面,做好不同安全协议理论知识学习,明确不同协议下保障信息安全传输的机制。另一方面,结合计算机通信对安全级别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网络协议部署方案,合理设置安全协议相关参数。另外,做好计算机通信安全调试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安全协议部署中存在的问题,堵住安全漏洞,为计算机通信功能的安全、稳定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瀚霄.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当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03):142-143.

[2]代欣.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创新技术中的作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01):137.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 SystemView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1-01

1.引言

“通信原理” 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 性能分析方法和设计思想。这门课在整个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学习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的必备理论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高度抽象[1]。由于该课程交叉和渗透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生普遍感到对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SystemView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使用者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各种系统设计与仿真,非常适合初学者[2]。将SystemView仿真应用于通信原理课程,作为辅助理论教学的工具,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可视化、互动性的通信仿真教学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技术,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程讨论,有效提高课堂及课后教学效果。

2.SystemView软件简介

SystemView 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的可视化软件工具[3]。它界面简洁,使用方便。SystemView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和数字系统,还可以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设计和仿真。SystemView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在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使用SystemView只需要考虑项目的设计思想和过程,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程来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用户只需要点击图标即可完成复杂系统的建模,设计,测试。

3.利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原理辅助教学的实例

本文以 FSK 系统的 SystemView 仿真为例, 详细阐述了SystemView仿真在通信原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涉及大量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 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进行讲述时,图形是静止的,而 SystemView仿真软件中都有现成的图符,只需用鼠标进行点击、 拖动和连线即可得到原理图,对系统和各图符设置好参数后,用波形观察窗口就可以观看系统各部分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并能对各图形进行分析和计算。

图1给出了基于相干解调的2FSK通信系统。仿真过程中参数设置如下:仿真时间:5s;基带信号频率:20Hz;载波频率:50Hz,100Hz;已调信号幅值:1V;噪声标准差:0.5V;带通滤波器:30-70Hz,80-120Hz;低通滤波器:20Hz;信噪比3dB。

图2、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2FSK调制信号的时域波形,2FSK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及叠加噪声后的2FSK传输信号。通过改变2FSK信号的调制频率,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提高信道高斯白噪声的噪声方差,传输信噪比降低,其影响也会反应在最后的解调结果中,传输误码率增大。通过SystemView仿真可以看到,一方面,SystemView仿真能非常直观的给出信号的变换过程,使抽象的信号处理过程直观化;另一方面,2FSK信号功率谱密度的理论推导较为复杂,尤其在多进制FSK中,其数学推导相当繁琐超出了本科生的学识范围, 所以在通信原理教材中除个别作了不太严格的解释外, 其他的都直接给出公式[4],SystemView仿真可以弥补数学上的不足,直接给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让学生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总结

将SystemView仿真引入通信原理理论教学环节,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外时间里,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首先通过SystemView仿真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与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与学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邹丹. SystemView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吴怡, 陈俊. SystemView仿真软件在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2004年9期.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4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促使项目管理的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上许多企业的管理已经成功的应用了项目管理的模式,并且是各项工作得以更加有效率的完成的重要保障。本篇论文立足于项目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理论,重点介绍了项目管理中项目设计的进度计划与控制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项目进度计划及控制在通信工程这一高速发展的领域的应用情况,论文接下来将依照逻辑顺序,从对通信设计行业的介绍开始,再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接着介绍项目管理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及原理,最后介绍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方法。

一、通信设计概述

通信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通信网络进行设计工作,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时代变迁的脚步之下,通信设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行业和狭窄领域,而是涵括了社会中多个行业与应用范围,许多客户端已经将通信设计视为不可或缺的运行因素。通信设计这一行业对专业性要求是极高的,所以目前通信设计行业以资质许可制度为门槛,但是由于通信工程的设计并不是固定的规模与模式,所以为了提升针对性,我国对不同规模的通信设计制订了差异性的资质许可制度要求,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设计的质量。

二、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运行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国外的通信工程大多是使用项目总包的模式,这使得设计的这一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强化;而国内的项目管理对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和国内企业的文化以及社会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社会上企业对项目管理模式的认知度和执行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对项目管理的研究,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只有在项目管理的研究上迈开步伐,才能高效的实现社会企业的运作。

三、项目管理相关内容

做好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进度计划及控制首先就要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论文的这一部分将逐一介绍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内容。

3.1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就是对此项目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做出安排,以满足项目目标的要求的一个环节,这是进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要系统性的从全局把握项目任务,保证项目进行的速度,时间和质量以及设计项目的调控和检查。项目计划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设计的开始,是项目工作人员有秩序的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则,也是最终对项目进行测评与控制的重要保证。

3.2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包含了组织机构和组织行为两部分,组织机构为项目管理的计划实施与运行进行调整设计,让项目管理工作朝着目标方向高速前进。项目组织包含了组织设计,联系,运行,组织行为与调整这五项基本职能。项目组织是实现项目管理高效实施的基础,对项目管理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3.3项目评价和控制

对一个项目的评价与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由于项目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偏差,所以项目评价与控制是消除偏差,对整个项目管理进行调整的重要保障。

四、项目进度控制原理和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一个项目涉及到多方面的调配,所以在项目进度的控制方面涉及到许多进度控制的原理。接下来论文将对这些原理简单举例。由于对项目的进度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动态控制原理是项目进度控制中的一种动态循环控制的方法来源;上文中提到的项目组织与计划说明了一个项目中的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的,因此需要宏观把控,这就涉及到了项目进度控制的系统性原理;一切设计项目的进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信息是所有环节运行的依据,项目进度控制中不断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正体现了项目进度控制涉及到的信息性原理。项目进度的变更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人为的因素,设计的不合理,硬件设备的不协调,信息不畅通,项目进度计划的设计与安排不符合实际等都可能导致项目进度的变更,因此掌握更多的影响因素是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项目的规划和协调控制,这些工作需要贯穿在项目设计的每一步,这样才能以最高的完成度实现项目管理。

五、总结

我国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给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控制带来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只要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项目的设计,协调和控制工作,就能解决通信工程设计项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协调好项目进度与控制,最终为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刘柯.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2879-2879.

[2]鄢华.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5,(7):97.

[3]张晓东.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6):19-20.

[4]孙凯,刘明刚.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5

1 引言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节能减排是每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等主要节能减排目标。国家节能减排总体形势严峻,压力巨大。

通信业作为高科技、高耗能企业,未来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设备的增加,耗能巨大。据统计,2010年通信业一年的耗电量高达300亿度以上,与其他高新产业相比,可谓相当可观且不容忽视[1]。对运营商而言,通信网络用电占电耗的大头。统计数据表明,机房中的通信设备用电量占总量的30%左右,空调耗电量在总量中的比例高达50%以上。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表示: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企业被划归为“关注类”企业。国家、省级等各层面对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指明了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目前,通信运营商主要从加强机房主设备、配套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入手[2],但在空调、电源等配套设备的节能技改中技术的选用存在着盲目的现象,所选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并不适用自身机房实际情况,没有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技改节能技术的选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从地域气候特点、机房要求等因素上的综合分析及考量,总结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机房应采用相应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的结论,借此为通信运营商机房空调设备节能技改工作提供参考。

2 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简介

目前,通信行业针对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移动基站、接入局所等四类机房的空调设施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智能通风、智能热交换和精确送风等主要节能减排技术[3]。

(1)智能通风

主要原理是引入低温的室外空气,排出高温的室内空气,从而实现降温节能的目的。通常该技术运用于冬季、过渡季节气温较低(18℃以下)的机房。由于智能通风系统是直接将室外冷风引入室内,因此对防尘过滤网的性能要求较高。对室外风沙较大、空气条件较差的地区不建议使用此系统[4]。

(2)智能热交换

主要原理是两套独立的循环风道组成,室外冷空气经过管道,进入室内换热器与强制循环流动的室内热空气通过特制形状的金属换热芯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通常该技术主要运用于冬季、过渡季节气温较低(15℃以下)的机房。热交换系统在室内外气温温差较大的地区节能效果较好,应用地区在冬季及过渡季节的室内温差应不低于10℃。

(3)精确送风

主要原理是将空调送出的制冷风量通过可控制的风道送到通讯设备的下端或侧端,最大程度地利用空调送出的冷量和风量,与通讯设备的发热量进行交换,有效避免通讯设备出现高温或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以降低空调无效部分的制冷功率,达到降耗节能。通常该技术一般适用于原为风帽送风或风管送风的机房,特别是有局部过热现象的机房。

(4)热管

主要原理是通信设备发出的热量通过蒸发器传入热管系统,热管内的工质受热蒸发,将热量带到室外的冷凝器,气体的工质在冷凝器中液化,将热量释放到室外空气,液化后的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蒸发器,如此反复。通常此技术应用于基站机房,可以使室内外温差基本保持在6℃左右,而热管系统减少了制冷环节,系统本身能耗较空调系统少,因此可以达到比较显著的节能效果。

3 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选用

3.1 技术选用因素分析

(1)地域、气候

在上文节能减排技术介绍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节能技术对温度、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的要求。现阶段节能减排技术选用工作上,缺乏有效的选用方法。根据气候、温度及空气质量特点,可以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有初步的判断和选择。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规定,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根据这些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总结出各地区主要温度及空气质量特点(如表1和表2所示),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2)机房类型

节能技术选用除考虑气候因素外,还应考虑适用机房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机房,按发热量、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综合考虑适用该机房的节能技术。《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 1821—2008)中将通信机房按安装设备及所承载的业务类型分为三类

3.2 技术选用结论

4 总结

本文是针对电信企业各类机房配套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选用进行研究,旨在为节能减排技改实际工作提供技术选用指导。文中还对目前主要配套设施节能减排技术的节能原理及适用性进行介绍,从地域气候、机房类型两因素分析了不同气候特点、不同类机房的节能减排技术选择。

在研究中,主要是考虑气候、机房类型要求等因素。但在实际中,需要充分发挥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涉及节能的各个方面,节能的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明. 通信业年耗电量高达300亿度 节能减排潜力巨大[EB/OL]. [2010—05—13]. http:///index/gdbb/201005/537230.htm.

[2]胡晓女. 绿色通信 从节能减排开始[J]. 通信世界, 2008(11).

[3]王平. 对电信运营节能降耗的思考[J]. 电信技术, 2008(7): 21—24.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通信原理;学时;先修课程;课程群建设;仿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76-04

通信原理是信息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深、应用广、难度大、变化快,并且知识体系繁杂,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教和学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比比皆是,大多涉及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材的选取等[1-3]。作为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前教学学时数不断受到压缩而教学内容却因通信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多和学时数偏少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笔者根据多年的通信原理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学时紧张与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做了较多的摸索与实践,在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注重与先修课程的紧密衔接和渗透

在本科的教学计划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分为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技术基础课在先,接着是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当然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存在前后的连贯性,又存在相互的渗透性,若能将多门课程综合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承前启后,尽量减少重叠部分,使教学内容安排紧凑合理,更加连贯和系统化,将能有效节省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通信原理作为信息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与其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及随机信号分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通信原理课程很多的知识点都建立在信号或系统的概念之上;随机信号的理论知识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方法,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者是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这两门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很高,教师教学时大多只注重数学层面上的理论分析,理论与实际脱节,原理方法与应用联系不多,往往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内容繁杂,理解不透,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未接触到专业基础课之前,不知道这些技术基础课的学习有什么用?用在哪里?

因此,在讲授这两门课程之初就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明白通信的本质是信息的有效和可靠的传递和交换,而信号是传输信息的手段,即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信号,所以学习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之前首先要对信号(包括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有全面的分析和特性了解,信号的理论基础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程(比如通信原理)的数学工具,而后续的通信原理课程就是从信号通过实际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的角度,讨论如何在噪声背景下提取有用信号,更多地侧重于调制技术的介绍。这样在技术基础课的学习时,授课教师就从专业的角度讨论其授课内容在后续课程通信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事半功倍。

笔者在讲授信号与系统和随机信号分析这两门课程时,不单要求掌握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对信号(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描述和对系统(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所需的一整套理论是理解和分析一切通信系统的基础;以实际的通信工程系统作为主要应用背景,把频谱分析和信号带宽结合起来,把系统分析和信道传输特性及信道带宽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信号和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这样有的放矢(“启后”),在后续通信原理的相关内容讲解时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以我校所选用的樊昌信编著的《通信原理》(第6版)[4]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第2章“确知信号”和第3章“随机过程”时,由于先修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和随机信号分析这两门课程学习时“有什么用,用在哪里”的问题已提前解决,学生都已掌握得较好,只需提纲挈领地回顾,提出学习重点和要求,至少可以节省四个学时的教学时间。这样既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体化结构,又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 加强课程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将“与先修课程紧密衔接和渗透”很好地落到实处,必须加强课程群建设和相关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上关联程度大或者成体系的若干门课程的集合称之为“课程群”,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深、应用广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地位。为此,我校成立信息类专业平台课课程群,该群内课程主要有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这几门关键的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课程群内的课程密切相关,互相渗透,群内课程统一规划建设,构造完整的课程体系。

以前的授课模式是某位教师一直负责某一两门课,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从持续反复的教学中摸索经验,增强单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独立讲授,不利于把多门关联密切的课程相互衔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某一门课的授课教师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具体都讲了什么、怎么讲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课程群建设,课程组组织教师就群内课程进行探讨学习交流,在授课教材和内容的选取方面统一协调,梳理群内课程各知识点之间的先后衔接,交流授课技巧,将多门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践摸索后尝试让同一位教师连续跟踪同一个教学班级,循环讲授专业平台课程群内的各门课。例如,笔者在大二下学期给信息类10级学生讲授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对于其中平稳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对应的物理意义直流功率、交流功率、平均功率已进行详细讲解,信号的特征估计也进行重点讲授。对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已经详细分析推导得出相应的表示式,并分析了表示式的物理意义及分析随机信号频谱特性的目的。此时就特别强调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数字通信部分,分析数字基带信号(随机脉冲序列)的频谱特性时将采用这种方法,所以笔者在接下来大三上学期给10级学生讲授通信原理该部分内容时,提前预习时就和学生提到了先修课程随机信号分析的这部分内容(“承前”)。因为是同一位教师讲授,上课时又特别强调过,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有印象,经过课下的回顾和复习,上课时直接过渡到使用这样一个推导结果即可。

这样做在先期的技术基础课程随机信号分析中分析推导公式、阐述物理意义,奠定专业理论素养;在通信原理的学习中对于复杂的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弱化,侧重于引导学生对于物理意义的理解和专业上的应用,前后课程的教学安排更加合理化的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教学学时,有利于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通信技术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上。

3 仿真软件的辅助教学与学习

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增大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信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5-7]在课程学习中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用易学易懂的计算机仿真分析代替枯燥繁琐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学生可以迅速进入系统设计的研究环境,这又主要包括课堂教师的仿真教学准备和课下学生的仿真实践锻炼两个方面。

课堂教师的仿真教学准备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各种通信系统,分析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整个分析过程若用仿真过程表示则直观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以笔者讲授2PSK调制解调原理为例,在进行相干解调时得到与接收的2PSK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至关重要,可是解调时恢复的本地载波存在180°的相位模糊,从而会导致“倒π现象”[4],大家普遍对这个“倒π现象”比较困惑。为此,笔者根据原理构建了基于SystemView的简单的2PSK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在系统的仿真模型各关键点处设置观察窗,实时观测信号波形及系统运行情况,以便对系统信号的流程和变换有一个直观、动态的理解。图1中在图符模块1、3、6、26、27处设置观察点,分别用于观测仿真模型中的源码(绝对码)、相干载波、已调2PSK信号、解调时相乘器输出、抽样判决输出(恢复的绝对码),仿真过程按信号流向各波形用瀑布图表示,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除略有时间延迟外,解调还原的数字基带信号(图2中的第五行波形)与发送端的基带信号(图2中的第一行波形)完全相同。这种正确的解调建立在接收端解调时所用的本地载波(图符3)与发送端调制时所用载波同频同相的前提条件下,若改变仿真模型中的本地载波相位,使本地载波与发送端调制时所用载波反相,则仿真过程瀑布图如图3所示,解调还原出的基带信号(图3中的第五行波形)与发送端的数字基带信号(图3中的第一行波形)完全相反。

图2和图3的实时观测结果直观地显示了整个系统各环节的工作情况,每个环节对应的功能模块是否正常工作一目了然。通过仿真,使原本枯燥的静态理论知识变得“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对课本中的其他调制解调系统,学生都学着采用仿真方法建立模型设置参数,仿真分析其中的“奥秘”,很快就掌握了相关原理,避免了以前反复的理论讲解学生仍不明白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课下学生的仿真实践锻炼 有了课堂仿真教学的引导运用,学生被吸引进入到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环境中,大大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课下自己构建通信系统,通过仿真进行求证与讨论更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吸收消化,同时又容易与工程实践建立起紧密联系,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SystemView持续不断更新推出的各种库资源,而这些库资源与最新研究应用密切相关,可方便地完成许多完整的新型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对于不满足既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紧跟专业学科发展的步伐,留有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4 结语

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其他方面的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将摸索总结的以上几点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届学生进行实践使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多和学时数偏少之间的矛盾。学生普遍反映前后课程联系密切了,知道所学的知识怎么用了,系统性增强了;教师也不用每堂课都“满堂灌”赶教学进度了,而可以更多地把工程实践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铃鸽,黄继翔.“通信原理”多元化教学的探索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95-97.

[2]张鸣,李白萍,等.《通信原理》多维教学的探索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92-94.

[3]黄葆华,等.SystemView仿真“通信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50-51.

[4]樊昌信.通信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88-189.

[5]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