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质检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场质检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场质检报告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县级和各工商分局、所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按时间要求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报州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从2009年4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较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场,由市场股综合后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抄送州局对口科室。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2

2012年9月,据《济南时报》记者调查,济南市民丛先生为妻子在H&M济南专卖店购买了两件背心,经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发现,纤维含量与标识不符,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事后,济南工商部门又联合质监部门抽查H&M在济南的专卖店,抽检了4个批次的10多件服装,结果有3个批次不合格。事实上,自2011年,H&M多次爆出质量问题,各地质监部门多次对此进行通报。

消费者:两种成分含量均偏差6.4%

8月31日,丛先生带着背心、发票和检验报告等找到《济南时报》记者。《济南时报》记者注意到,这两件背心分别为红色和黑色,上面都挂着标签,显示产地是柬埔寨,等级为合格品,执行标准为FZ/T 810007—2003,面料纤维成分为90%的锦纶和10%的弹性纤维。

在检验报告“纤维净干含量”一项中,检验结果为锦纶83.6%,氨纶(弹性纤维)16.4%,与标签上标明的锦纶90%和弹性纤维10%均偏差6.4%。而根据我国《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产品或产品的某一部分含有两种及以上的纤维时,除了许可不标注的纤维外,在标签上标明的每一种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5%。按照该标准计算,这款女士背心的锦纶和弹性纤维含量偏差均超出了规定允差范围,属于标识不符合要求。

广州友谊商店营运部副部长庄庆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产品质量法》第50条,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 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如果H&M在质检报告的法定复检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就视为默认,质检局会按照规定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消费者公开检测报告讨说法

9月21日下午5点,丛先生来到H&M济南专卖店门口,从背包里掏出一幅海报,用相机三脚架支起来,并穿上一件白色T恤, 上面有手写的字迹。海报一面写着H&M产品被检测不合格的经过,另一面写着“买H&M服装,小心得皮肤病”几个字,T恤的背面还写着“H&M卖假货”,正面写着“要求H&M登报道歉”等字样。丛先生将海报支在两个入口之间的橱窗前,向过往市民展示。其间,从H&M店内走出一名店员,不断在丛先生周围徘徊,想要劝阻,但最终没有开口。

顾客检测报告被抢,警方介入调查

然而,丛先生并没有顺利展示下去。“一下就蹿出来俩人把东西抢走了,我都没反应过来。”丛先生描述了后来发生的事情。当晚7点左右,突然从他旁边冲出来两个人,夺过丛先生的海报架和包就跑进了H&M店内。

据丛先生称,由于事发突然,等他追过去时俩人已跑出去10多米,在H&M店内就“消失了”。他说,自己只记得两个人都穿着黑色的短袖T恤,年龄在30岁以下,都为男性。“包里有不合格服装的检测报告和购物小票,还有几百元现金。”丛先生表示,他的相机三脚架是花1000多元买的,也被抢走了。没能追上抢夺者,丛先生立即拨打了110报警。警方随后调取了商场和H&M专卖店的监控记录,准备通过视频寻找抢夺者,却发现这个时间段的录像“失踪了”。

“H&M专卖店说硬盘坏了,所以没存下来,而商场的监控有录像,但唯独只缺事发那段时间的。”丛先生说。负责办理本案件的振兴街派出所民警黄先生证实了他的说法。

H&M称不认识抢夺者,需总部处理

“他们过来先抢海报,然后才抢我的包,如果只是普通的抢劫财物者,应该不会对海报感兴趣。”丛先生认为,抢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冲着写着H&M产品不合格的海报去的,是为了不让他继续“展示”。

民警黄先生说,他们在调查时询问了H&M专卖店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不认识抢夺者。他说,目前他们正在对 H&M员工进行仔细询问,试图从调查找到作案者。根据法律规定,丛先生被抢物品价值超过1000元,此案属于刑事案件。对于丛先生要求道歉和向全国消费者赔偿一事,H&M专卖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衣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他们无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海总部处理。

H&M不告诉你的事

在快时尚品牌中,H&M使用的策略是“快速+低成本”。它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尽力降低时间成本,快速更新的廉价服装能够成功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它最擅长“快速”和“低成本”平衡。H&M推出新品的速度很快,它有两套系统来保证供货的迅速。一套是主要管控亚洲、非洲生产的高效供应链,下单较早,生产期略长,但成本足够低;另一套是主要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当季新品。

快速消费的需求促使H&M的生产加工过程也十分快速,服装做工难免粗糙,这让H&M遇到过不少质量麻烦。这也是快时尚品牌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对H&M而言,会“忙中出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没有自己的工厂,完全依靠代工厂,有时候无法实现对这些工厂的完全控制。快速上架的需求也可能让它的质检环节、流程变得仓促,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一些生产工厂只把部分合格布料拿去送检,大批不合格产品则会流入市场。“会有生产厂家用少数好产品蒙混过关的状况,H&M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做工粗糙,如拼接、缝线和色牢度不合格等,但是几乎从来没出现过甲醛含量过高造成对人体皮肤产生毒性伤害的问题。”一位H&M的职员说。

对此,纺织品标准业内人士王建平表示,快时尚品牌本身非高端,货量大、周期短,一件衣服从设计到上市有的不过两周时间,在质量控制上可能存在疏漏。随着近年来此类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并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以及监管部门抽查力度的加强,快时尚服装质量问题也频频被曝出。

专家建议:购买服装可看检测报告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3

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自8月1日至11月30日,质检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确定的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地区。

陈年旧病

食品质量问题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痛。有调查问卷显示,52.1%的农村消费者首先选择“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除种子、农药外,食品是让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

农村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数是散装的白酒、糕点、酱油、饮料、肉类腌制品、豆制品等。这些食品小作坊的存在,丰富了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城郊群众的生活需求。但这些食品作坊基本都存在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落后、生产经营者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可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生产的食品其实很多,尤其是豆制食品、酱油、醋、面粉等涉及到老百姓每天饮食的产品更是如此。小作坊的存在,客观上在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浙江的金华乳制品、苍南卤制品、余杭蜜饯等,这些食品加工行业已经形成区域特色,并在外界颇有名气,是当地居民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迅速提高,完全按照传统模式生产已经不能确保食品安全了。

“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加上这些小作坊都存在着小、散、脏、差等问题,自身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条件,又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浙江省食品监管处副处长蔡志良说。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也表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很多是自产自销,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散装酒比例很高,很多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没有保鲜措施。

一剂猛药

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举行新闻会,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表示,近日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强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重点突出了三项基本监管制度:一是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改造,达不到基本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改造,否则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县级行政区域,严格限制在商场、超市销售;三是公开承诺,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确保食品最基本的安全卫生。

邬建平说,通过我们的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期,使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下降50%,使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除外)共调查企业448153家,其中10人以下企业35281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8.7%;证照不全的223297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9.8%;无证无照的16414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6.6%。主要产品是豆制品、大米、小麦粉、白酒、食用植物油等。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近4.8万多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中,固定工人在7人以下的约占87%,其中多数属于小作坊。

近年经过整治,已有19424家小作坊停产或转产,8814家小作坊被强制停产,19317家小作坊联合、兼并,206739家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通过帮扶指导,5385家整改后达到准入要求,已经获得或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对5631家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小作坊予以取缔;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达不到市场准入要求且生产的食品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各级质检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按照强化监管、限制销售区域等措施,初步确定了允许有条件存在的小企业小作坊36699家;查处的无证生产和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小作坊6726家。

政策导航

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引导传统行业走向健康化、规模化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福建省厦门市的做法已走在国家质检总局新规之前,原先一些小作坊已升格为正规食品生产商。有关人士介绍说,小作坊食品和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会清晰地标明厂名、厂址、售后服务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而前者大多只有简易包装,甚至是“裸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很难向厂商索赔。

据厦门市各大卖场采购经理介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提供质量检测报告、食品卫生证明等多项证书,方能进入大卖场销售。上柜的食品还必须提取样品,保留一段时间以备检测。

采购商表示,一旦有关于该食品的投诉,商家可以先行撤柜,再要求厂家展开进一步调查处理。如果确认该食品确实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不仅该批次产品全部退货,提供该食品的厂家的其他批次、其他型号的食品也将被暂停销售,直至问题原因被彻底查清并且得到完全解决。

商家们指出,绝大多数小作坊无法提供完备的质检证书,因此根本无法进入大卖场销售。某卖场副总经理林先生指出,小作坊提供的食品,质量水平较低,商家决不愿意为了少许利益,拿自身的品牌、声誉去冒风险。

在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当地已经有很多小作坊改善了卫生条件,建起标准厂房,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升级为较正规的食品生产厂家。在加大对故意制假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在对作坊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和知识培训,发挥职能优势帮助作坊主改进生产条件,完善管理体系,向正规企业方向发展方面,河南省温县已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俺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过去俺的豆腐作坊由于场地狭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直形不成规模。去年,俺在县质监局的帮助下,投资10万元购置了磨浆机、甩浆机等先进设备,改善了生产环境,把小作坊变成了标准化的豆腐加工厂,不仅产品质量有了保障,生产能力也由过去的日产5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生意越做越红火。”说起温县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工作,赵堡镇赵堡村的赵保军深有感触。

自去年7月份河南温县承担全省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试点县任务以来,该县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将20家“四大怀药”食品和豆腐、面粉加工企业作为试点,多措并举,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小作坊上档升级,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县针对“四大怀药”和豆腐产品小作坊的生产实际,从生产场所要求、质量管理职责、产品原料来源、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验收细则,为做好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确保监管到位,该县质监局建立起了县乡村企四级监管网络,县局分区域设有食品监管员,乡镇设有食品协管员,村设食品信息员,企业设食品安全员,监管网络信息互通,实现了对食品制假活动“早发现、早查处、早报告、早控制”的总体目标。

去年以来,该县除县政府投资110万元建立食品实验室和怀药产品检测站之外,20家试点企业都统一制定了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仅焦作市伟康实业有限公司就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新的怀药加工厂,全县食品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名词解释:

食品“百千万工程”

2005年起质检系统实施食品安全“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即从食品生产的“百市、千镇、万村”整治入手,以关停取缔、整顿规范、促进提高三种基本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

执法行动

济宁捣毁酱菜加工黑作坊

污水遍地流,苍蝇到处飞,恶臭令人窒息,这是在一家无证酱菜加工作坊执法人员看到的环境。7月10日,山东济宁市中质监分局执法人员在济安桥南路郭庄村捣毁一无证酱菜加工黑作坊,查封酱菜1500余斤,货值约3万余元。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4

多年来,我国政府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经过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通过以下数据便可见一斑。

立案查处违法案值4.5亿元

2006年,中国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9万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4.5亿元人民币。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检点食品市场1.6万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040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5.18万户,吊销营业执照4629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8万件。

白皮书指出,为解决一些地区、一些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中国全面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整治。

中国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围绕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加工点、重点加工户及加工的食品,采取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标准和检测等技术力量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推动组建食品行业协会、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等措施,解决了一批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问题。

同时,质检、工商等部门不断加大食品执法打假工作力度,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生产加工源头,部署开展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证照皆无的制假制劣黑窝点。

监督抽查食品11104批次

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共对7880家企业的11104批次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对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加大了整改、处罚的力度。对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严重的355家企业公开曝光。

中国加大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通过加大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基本实现了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的目标。白皮书介绍,中国政府对食品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近年来,重点抽查了乳制品、肉制品、茶叶、饮料、粮油等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重点对食品生产集中地的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抽查。重点检验了食品的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等卫生指标。并对质量不稳定的小企业重点进行了跟踪抽查。

作坊平均抽样合格率达70.4%

经过整治,2006年,中国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提高到70.4%。截至2007年6月底,已取缔5631家,强制停产8814家,5385家整改后达到准入要求。

白皮书说,中国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对小企业小作坊重点实施了4个方面的监管:基本条件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生产;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乡镇行政区域,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严格限制预包装,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前不得使用相应包装,防止其乔装打扮混入市场;公开承诺,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确保食品达到最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获证食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截至2007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截至2007年6月底,共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了1276张生产达不到标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白皮书中谈到,中国重视食品监管,建立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国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3项内容: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检验设备与能力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

列入“黑名单”企业共55家

对于发生严重质量违规问题或逃避检验检疫,以及有欺骗检验检疫机构行为的出口企业,中国政府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列入违规企业名单上网公布。截至目前,列入这一“黑名单”的企业共55家。

中国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红黑榜制度。

白皮书说,中国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措施,采取政策、行政、经济的手段,对重信誉、讲诚信的企业给予激励,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诚信环境,创造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

白皮书指出,中国加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设,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重点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做到掌握情况,监管有效。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用最新网络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电子监管网终端查询,及时、有效地辨别食品真伪,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800余项

目前,中国已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

为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共对1800余项国家标准、2500余项行业标准、7000余项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废止了530多项国标和行标。

与此同时,加快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对246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修订,新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下达了28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加大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食品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食品标准化工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草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立项、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涉及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基本涵盖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确定食品安全专职监督员25346人,聘请政府协管员72474人,聘请社会信息员106573人。2006年,各级质检部门共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90万次巡查。

建立并实施了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三员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方式,确定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员到乡镇(办事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监管工作,乡镇政府协管员协助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社会信息员收集提供各种食品质量安全违法信息。“三进四图”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调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制定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实施动态监管。“两书一报告”即政府签订责任书,企业签订承诺书,质检部门定期写出食品安全报告。

白皮书在结尾总结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多年来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和各国消费者的利益。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5

关键词:职能转变 社会化 检验检疫 海关

一、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的概念

(一)检验、检疫

现代汉语词典中,检验是指检查验证,检疫是指为防止传染病蔓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等采取的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GB/T19000—2008(ISO9000:2005,IDT)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检验(Inspection)的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实验和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ISO/IEC指南2]。检疫一词源自拉丁文Quarantum,原意为“四十天”,最早是在14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国际港口为防范流行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疾病对旅客执行卫生检查的一种措施,对要求入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在进港前一律在锚地滞留、隔离40天的防范措施,从而“40天”也就逐渐成了“检疫”的代名词了。而把这两个词语连在一起,特别是作为国家行政序列,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1998年7月,为顺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趋势,根据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卫检、动植检和商检“三检合一”,指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的总称。

(二)监管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监管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的意思。监管一词在英文中是 Regulation,其基本意义是指某个主体为使某事物正常运转,基于一定规则对该事物进行的控制和调节。197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发表了《经济监管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一文,标志着以政府微观监管职能为研究对象的监管经济学正式创立;学界传播最广的便是由其给出的监管的定义:“作为一种法规(rule),管制是产业所需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监管一般是特指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的活动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从行政法的角度看,政府监管一般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采用特殊的行政手段或准立法、准司法手段,对企业、消费者等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实施的直接控制活动。这里主要指政府监管,政府监管起源于市场和政府关系处理方式的转变。检验检疫监管泛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等法律授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监督管理工作。

(三)社会化

社会化也可理解为市场化,是相对于政府和市场而言。在2012年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加尊重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社会化监管开始在我国一些法律的条款中出现,如最新修订的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其第十三条规定“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有关部门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释义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由专门从事机动车技术检验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相分离的一种管理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将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符合法定要求的、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向社会提供公证性数据的、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

(四)检验检疫监管社会化

检验检疫监管的社会化,就是立足检验检疫行业,按照WTO/TBT中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规则要求,研究政府、社会和市场关系中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化监管问题。紧扣市场监管、企业监管和业务监管三个环节,学习借鉴和吸收转化西方国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风险评估、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法,以强化政府制定技术法规并监督管理为核心,以产业界技术标准为方法和手段,以社会化合格评定为主体,对涉及检验检疫领域的各类问题的社会化监管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检验检疫监管社会化是从微观检验到宏观监管的必然

目前,公用事业市场化已被我国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工商、安监等一些部门都在进行监管社会化尝试,并列入其“十二五”规划。在检验检疫检验监管工作中,通过调动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化的公众制约机制,对社会经济活动加以影响、控制、引导、调整,并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最终促进社会发展。用社会化的需求设定监管领域、内容和对象,用社会化的途径扩展监管路径,用社会化的方式丰富监管手段,用社会化的标准评价监管成果。

(一)现代公共管理客观规律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生活,也对传统的权力运作带来了挑战。美国公共管理界推崇古希腊政府“凡是私人能做的事,决不让政府做;凡是低层政府能做的事,决不让高层政府做”的原则。在政府与公众关系方面,新理论强调顾客取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并通过建立企业化政府来提高政府的能力与效率,使公众获得更多高质量的服务。这对政府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不再从管理主体的角度考虑如何管制被管理者,而是站在社会与公众的立场上考虑政府如何为公众服务、对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管理的变革要立足于国际化竞争,以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为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主体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谋取社会公共利益。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会议上曾提出了“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命题,要求突出抓好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完善,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质检工作理论,形成中国质检的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和理论架构。出入境检验检疫体制、机制脱胎于原来的“三检”,目前或多或少地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一些国际通行做法也有诸多不相协调之处。转变政府职能,实质上是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不对现行的检验监管机制进行创新突破,不提高我们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检验检疫可能会影响到通关便利,甚至会成为对外贸易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对外开放的大势,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大胆进行检验监管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检验监管流程再造,满足大通关的需要。

三、检验检疫监管社会化亟需实施

(一)理论意义

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具有理论意义。商检法第八条规定,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外国检验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质检检函〔2013〕79号提出以机电产品为试点,探索“大验证”模式改革。探索将部分机电产品的进口检测和出口型式试验向系统内和经考核指定的第三方实验室开放,检验检疫机构通过确认(核查)检测报告或型式试验报告来履行监管职能。对部分进口电子电器产品的节能、环保指标及3C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试行验证监管。在质检总局分类管理办法(113号令)总体框架下,坚持“合法合规、科学有效”的原则,积极探索进出口产品检验监管新模式,某种程度上也利于打破法检、非法检的二元结构,对建设中国特色质检体系具有现实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具有现实实践意义。目前检验检疫业务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百多倍,而检验检疫资源有限,仍沿用过去的检验监管模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微观检验上,满足不了迅猛发展的对外贸易需要。随着认证认可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合格评定市场的发展,美国、欧盟等对消费品的监管都是以市场监管为中心,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从设计到生产、到成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政府不需要过多地提前参与。加之现代物流量大时紧,企业对大通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现行的检验监管方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仍无法摆脱微观监管的局面,将检验监管的重点放在批次管理上,造成很多人将检验监管工作简单与“批批检验”划上了等号,势必导致检验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通关效率,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研究对于检验监管机制改革、实现检验监管流程再造、满足大通关的需要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三)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的内涵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的CCC产品认证监管模式、国家质检总局对CCIC等机构的装运前检验监管模式(包括进口旧机电、出口非洲等)、质检总局出口分类管理(113号令)、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390号令)等领域,都无不包含了检验检疫社会化监管的思想。无论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还是进口旧机电装运前检验,都属于法定产品检验,其检验监管现实中也非检验检疫而是部分或全部由第三方机构实施。目前亟需将这一社会化监管的重要思想运用到检验检疫的业务改革和流程再造中来,探索基于社会化监管的“大验证”模式改革,在产品检验和企业监管方面,采信第三方机构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有关合格评定结果。检验检疫按照检验、监管要求,对产品检验,引入第三方实验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企业监管,引入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结果进行验证。紧紧围绕三个大的环节,即WTO/TBT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三要素,学习借鉴和吸收转化西方国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风险评估、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法,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关系。基于市场监管主体,对政府行政部门自身加强业务监管,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等管理对象加强企业监管,从市场监管、业务监管和企业监管一体两翼总体格局出发,科学研究中国特色检验检疫的顶层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永煊,朱一军. 市场化运作是检测机构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J].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1(2)

[2]王先云,黄伟雄. 如何认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J]. 中国农机监理,2006(11)

[3]刘莉.农机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建设探讨[J]. 现代农业装备,2009(5)

[4]张惠良. 我国检验认证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2010

[5]韩星忠. 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制度之完善[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6]贺毅,陈明,成磊. 出口工业产品宏观监管思路和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

[7]郑琦. 海关监管中的预归类社会化模式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商场质检报告范文6

全国山羊绒公证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在呼和浩特举行

9月1日,全国兄弟省区的与会代表来到首府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国山羊绒公证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此次活动是受中国纤维检验局之托,由中纤局组织召开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山羊绒公证检验技术交流活动。其目的旨在稳定山羊绒公证检验质量、规范检验技术行为;探讨在实际检验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校正手法、统一目光,更加有效提高山羊绒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活动安排内容有:系统学习《山羊绒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检验规程》、GB 18267《山羊绒》等相关国家标准;测试观摩练习;实际操作手排长度、纤维鉴别;现场讨论、答疑和技术交流。(来源:内蒙古纤检局)

国家棉花调研组莅临河南调研指导工作

8月25日―27日,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张克才副局长为组长的国家棉花调研组一行6人,赴我省商丘、郑州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棉花调研工作。省质监局刘永春副局长、郑文超副巡视员,省纤检局徐西河局长、冯军书记陪同调研。此次棉花调研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的,主要围绕当前棉花市场运行情况等问题进行调研,同时也为即将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会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分别听取了商丘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发改委关于棉花生产流通情况的汇报,以及各有关部门的情况补充建议,并深入棉纺织企业、400型棉花加工厂、棉田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张克才对赴我省开展棉花调研工作讲了三点:一是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各有关部门发言准备充分、质量高,问题抓得准,抓得实,建议意见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二是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棉花种植面积下滑严重,棉花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所需。三是棉纺织企业要走质量之路、诚信之路。棉花资源越是紧缺,越要加强管理,重视质量,提高效益。(来源:河南省纤检局)

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成立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

近日,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成立。自2006年4月获准筹建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以来,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认真遵照相关准则和要求,开展筹建工作,并克服“5・12”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困难,先后完成了实验室整体建设和改造、仪器设备购置、网站建设、人员培训、技能强化等一系列工作。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按照对国家中心验收要求,从能力建设、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状况、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政府支持六个方面对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进行考核,于2010年4月1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现场验收。

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的成立,将有力地提升我国羽绒及制品质量,促进羽绒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我局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西部纤检高地,在5年时间内,把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的检验中心。(来源:四川省纤检局)

监督・服务

上海纤检所积极开展本市高校学生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执法检查

上海各大高校开学在即,为保障本市高校学生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莘莘学子的身体健康,近日,上海市纤检所组织执法人员赴各高校对学生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高校11所,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抽验相关产品1批。经查,大部分高校加入了本市高校后勤集团公司的集团采购,所购买的学生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有所保障,但是也有一些高校未采取统一采购配货,均为学生自带,此外还有部分高校是自行组织提供学生用品的统一采购。针对上述情况,下一步,上海市纤检所将继续深入各大高校开展专项检查工作,严防“黑心棉”和不合格床上用品流入校园,维护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来源:上海市纤检所)

伊犁州举办2010棉花检验员培训班

为了在新的棉花季度中规范棉花收加企业的检验方法,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伊犁州纤维检验所于9月6日至10日举办了棉花收加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来自伊犁州11个棉花收加企业的44名棉花检验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主要介绍了棉花收购加工行业的新改革,并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棉花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细绒棉标准及应用、棉花检验基本技能及仪器操作等各层面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讲解和辅导。学员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在课后与老师积极交流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此次培训班,参加学员都感到获益匪浅,表示此次学习对今后的棉花检验工作有较大帮助。

本次培训班为期5天,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将颁发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统一印制的《检验员上岗证》。(来源:伊犁州纤检所)

2010年度湖北省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召开

湖北省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于2010年9月9日―10日在咸宁召开。各市州分管纤检工作的质监局领导和全省各纤检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湖北省质监局刘志斌巡视员出席本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刘志斌巡视员在讲话中对上年度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湖北省纤检局周开心局长作了题为《把质量监管放在重要位置 扎实做好新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的工作报告。对上年度工作进行了回顾,从八个方面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新年度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来源:湖北省纤检局)

图木舒克纤检所联合执法检查

2010年8月,图木舒克纤维检验所与农三师发改委、工业局、消防支队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我辖区17家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为期5天的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活动。通过此次检查发现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棉花检验人员数量仅满足了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底线,没有人才储备机制;二是部分棉花加工企业籽棉检验台账记录随意、混乱,没有按照“一试五定”进行检验、记录;三是棉花品级检验室不符合检验要求,棉花样品留样室面积仅满足了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底线。通过这次检查,企业表示要加紧实施新的检验场所建设,尽快实现检验室的升级改造,改善棉花检验工作条件,全力配合我所将农三师辖区内棉花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师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源:图木舒克纤检所)

焦作:将“黑心棉”挡在大学校门之外

9月11日至13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从源头上杜绝“黑心棉”流入校园,保护学生利益,焦作市纤检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高校校内和附近新生床上用品销售摊点进行监督检查,现场收缴清理100余件/条“黑心棉”制品,并对经营户登记造册,要求其到纤检所接受处理,从而净化了高校内外经营摊点的絮棉制品,杜绝了“黑心棉”进入学生宿舍,维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来源:焦作市纤检所)

阳光纤检进校园尽责严把质量关

为全面落实质量提升年活动,确保绵阳市各大、中专院校开学前后学生购买的床上用品质量安全,在质量月活动开展的9月初,绵阳市纤检所在绵阳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行动与绵阳市各大、中院校取得联系,在各大、中专院校开学之际全面开展了阳光纤检进校园的活动。通过阳光纤检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得绵阳各所高校及其周边基本杜绝了不合格纤维制品的出现,有力地保障了校园的生活安全秩序,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打出了纤检战线漂亮的一仗。我所将继续履职尽责,为广大学生服务,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来源:绵阳市纤检所)

江西省纤检局召开全省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会议

近日,江西省纤检局在南昌召开全省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会议。江西省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光辉出席并讲话,江西省纤检局局长杨瑛主持会议,分管副局长作工作报告,全省近40家棉花加工、纺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徐光辉对做好下一步全省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棉农、企业的利益;二是务必保持实干作风,始终抓好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三是务必狠抓全程监管,确保不留监管死角和工作盲点;四是务必突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五是务必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始终强化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会议认真传达了2010年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并从四个方面对去年以来我省棉花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棉花质量监管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执法打假工作积极开展;三是公证检验工作扎实有效;四是服务企业创业效果明显。(来源:江西省纤检局)

襄樊市纤检局免费为大型商场培训质量管理人员

近期,襄樊市纤维检验局对本市大型商场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四期培训,聘请省纤检局高级工程师授课。内容从服装标识和标准、产品质量保障措施、现场查验技巧、不合格商品危害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宣讲贯彻了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和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参加培训的人数500人次。此次培训增强了商场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也为该局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企业领导的好评。(来源:襄樊市纤检局)

纤维・研发

福建研制可发光服装获得专利

日前,记者从福建省质监局纤检所获悉,福建省纤维检验所专家研发的可发光服装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利用LED灯管和光导纤维原理研制的可发光服装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据该成果发明人介绍,这种服装可以在黑暗中自然发光,发光属于可控调节,开关设在衣服隐蔽处。此外,该发光原理还能用在灯箱广告的宣传设计中。(来源:石狮日报)

日本旭化成增建除白血球的非织造滤品

日本旭化成医疗公司投资12亿日元,增建工厂用于聚酯熔喷非织造材料过滤白血球产品Seposel的生产,目前在建工厂已经完成3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据介绍,增建工厂达产后年产能可增加400万件,届时旭化成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件。此种Seposel滤品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量占三成,另外七成出口。加上该公司过滤病毒产品Pranob系列,旭化成的血液净化技术为世界医疗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来源:中国纺织报)

鹏程运用台湾技术成功开发“凉爽面料”

鹏程纺织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新开发的“凉爽面料”是鹏程与台湾逢甲大学合作开发生产的。今年“4・18”海博会上,鹏程纺织与台湾逢甲大学签订了携手研发新型纺织面料的合作协议,随后双方前瞻市场需求,开始涉足“凉爽面料”后整理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对所有普通面料进行“凉爽化”处理。据介绍,这项技术在台湾应用于女性内衣,不管什么质地的面料采用这一特殊工艺技术处理后,大夏天可使面料穿在身上的温度由28℃降至25℃以下,达到凉爽效果。据了解,这种“凉爽面料”与其他“凉爽丝维”面料不同,经特殊的后整理工艺,可使各种面料都产生“凉爽效果”。(来源:石狮日报)

产业・市场

滨州市受灾棉田达226.6万亩

今年进入8月份以来,滨州市连日的阴天降雨天气对正处在蕾铃期的棉花生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受灾棉田已达226.6万亩。据棉农反映,今年棉花生育期普遍推迟15天左右,预计9月上旬新花将陆续开始采摘,9月中旬将会零星上市。在受灾减产的情况下,预计籽棉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较去年减少约100公斤。经专家分析,棉花坐铃晚,成铃率低,成铃个数少,棉铃脱落率高,烂铃多,是造成今年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灾情让原本就存在的棉花供求缺口继续放大,采购价格不断刷新。(来源:滨州市纤检所)

全球最大纤维企业扩大在华生产规模

奥《信使报》消息,全球最大纤维制造商兰精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润创新高,销售额8.27亿欧元,增长43.6%,利润达1.09亿欧元。今年投资额达到2.5亿欧元。该公司董事长Untersperger计划扩大投资,增加生产。在中国的生产将增加一倍,在印度将新建一家工厂,在奥地利Lenzing和Heiligenkreuz的工厂将新增生产线。(来源:中国化工报)

新疆建中国最大超细羊毛生产基地

9月12日,“新疆石河子如意超细羊毛科学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政府与山东如意集团共同设立,致力于将新疆建成中国最大的超细羊毛生产基地和最优羊毛原料供应基地,在国内外市场打响中国畜牧业和纺织业的第一品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项目的建设旨在支持新疆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地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内首家制服研究所在京成立

日前,拥有16年海内外专业制服从业经验的北京莱特尔时装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嘉联利华制服研究所。据了解,这将是国内首家制服研究所。随着企业对形象意识的重视日益提升,中国制服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从“大服装体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服装分系统的趋势。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制服的需求数千亿元,越来越大的制服市场需求,已经让国外制服企业虎视眈眈,一些国际制服大鳄已经有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该研究所的成立正是基于此背景。据悉,该研究所将致力于制服各类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打造制服领域信息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顾问、制服专业人才的培育、制服行业各类标准的完善等,为中国制服产业全面提升服务。(来源:服装界)

纤检・建设

青岛市纤检所顺利通过实验室监督/扩项评审

9月4日至5日,青岛市纤检所及国家棉花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管理委员会(CNAS)的“三合一”监督/扩项评审,通过104项产品/参数扩项,变更88个标准。

评审专家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关文件要求,通过查看检验报告、认证证书、检验项目认证表、仪器台账、仪器检定计划及实施情况、其间核查计划及实施情况、质量控制、人员水平、现场检验等多种方式对纤检所及两个国家级检验中心进行了评审。此次评审中指定的现场试验项目数据准确率达到相关要求。目前,青岛市纤检所实验室基本涵盖了纺织品的全部检测领域,检测项目达到310项,能执行的标准近603个,其中国际标准86个,约占全部标准的14.26%,检测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来源:青岛市纤检所)

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研究验证试验培训班在承德举办

8月27日至9月6日,中国纤维检验局在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成功举办了《2010年度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研究验证试验工作培训班》。为了尽快废止棉花品级检验、推行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进一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2009年度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研究验证试验基础上,2010年度继续深化验证试验内容、扩大验证试验范围,并由相关部门选定的棉花良种场、棉花轧花厂、棉花仪器化检验实验室、棉花纺织企业共同参与验证试验。(来源:承德市纤检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在阿克苏成功举办HVI学习班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在中国棉花公证检验阿克苏实验室举办了棉花大容量快速测试仪(简称HVI)培训班,来自阿克苏地区纤检所、兵团农一师检测中心、阿拉尔纤检所、图木舒克纤检所、克州纤检所的7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针对棉花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各承检机构对HVI检测人员需求增加的现状,为切实提高和充实南疆片区各承检机构HVI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专门举办了此次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对如何正确操作HVI以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为今年棉花公证检验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来源:阿克苏地区纤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