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指导,应该做到在预习前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在布置预习时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针对预习提纲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让他们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
1.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2.想一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3.请你用不同的办法画几个圆。
4.试用圆规画几个圆。并在其中一个圆里标出各部分名称。思考: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5.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并思考: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预习提纲设计了“天才go,go,go”的环节进行教学。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个个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冲关。所有的冲关环节都圆满完成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可见,预习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益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这种良好的有效的预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二、培养学生专心上课的习惯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指导学生上好课是关键。要让学生上好课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耳、目、脑、口有效地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会听。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抓住重点。
其次要让学生会看。学生有了听的能力,还要具备看的能力。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让学生通过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再有要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让学生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我在教学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某人从甲地出发先乘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4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行了2.5小时到达乙地,乘汽车比乘船多行了6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用方程解该题,就必须弄清楚题目的结构,数量间的关系。从题意上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难看懂,但要从中抓住数量关系并不易。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我采取了反复的读题,说题训练,先请大家说一说题中讲了什么事件?乘车与乘船有关系吗?什么关系?你是从哪里看出的?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反复听说,做最基本的思维练习,激发思维的兴奋度,刺激大脑产生解题欲望。这一番的听说练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了多个来回,题意深刻理解了,数量关系也就出来了。
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俗语说:“温故知新”。也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及时复习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我认为有效的课后复习可以分三步进行:
1.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回想教师的授课过程。
2.钻研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句地去钻研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中写的是需要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认真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可以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的部分。
3.整理归纳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此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应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己检查作业。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比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还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跑动能力;动作模式;多方向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8-04
跑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良好的跑动能力取决于跑动过程中的步长和步频,其中步长的大小取决于下肢长度、关节的灵活度和蹬地力量,步频则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但是不同方向的变向能力则受下肢的缓冲与制动能力、身体姿态、肌肉的伸缩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方向移动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跑类练习和多方向移动动作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多方向移动生理学理论与分类
1.多方向移动生理学基础和原理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往往采用分解的方式去认识运动的各个要素,例如,将速度与灵敏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速度仅是指获得高速度奔跑的能力,而灵敏则是完成急停、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事实上,速度和灵敏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这也是为什么Michael P.Reiman在其《功能性测试》一书中将速度和灵敏划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观点和Reiman不谋而合,该训练体系中的多方向移动板块(Multi-direction Skill)将速度、灵敏等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该板块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并快速正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其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尤其是中枢延搁最为重要,动作越复杂,兴奋经历的突触越多,反射活动则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多方向移动的效益就是通过训练刺激的痕迹效应,增强感受器的敏感度和效应器的兴奋性,较少中枢延搁实践,从而达到更快的反应时。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多方向移动能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理想的兴奋状态能够加速机体对动作刺激的反应,使肌组织(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所以,如果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理想的机能状态时,其相应的反应时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则反应时将明显延长,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技能动作。
(3)快肌纤维、肌肉力量及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
快肌纤维所占比例越高越粗大,那么肌肉收缩速度就越快;肌肉力量越大,越能客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从而完成更多和更高强度的动作;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越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技能动作的日益娴熟,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那么其动作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本身也相应的加快。因此,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从而完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
2.多方向移动分类
(1)纵向-向前
1)加速(Acceleration):以躯干前倾、摆臂幅度大、摆动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脚积极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迅速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
2)绝对速度(Absolute peed):以高步频、大步幅和重心稳定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发挥和保持人体在跑动过程中的最高速度。
3)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控制身体重心并向身体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2)纵向-向后
1)后退步(Backpedal):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一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向后方加速摆动、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后方移动。
2)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依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减慢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人体向后纵向移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3)横向-左右
1)滑步(Shuffle):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右脚向右“贴地”跨出时,左脚向侧蹬地用力及时向右跟进,右脚落地时,左脚自然地向右靠近,但需要避免两脚间距离过大或过小。
2)切步(Cutting):以人体向右侧移动为例,需要制动时,右腿膝关节微屈,右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和运动方向垂直),其任务是左右方向上的制动。
(4)多方向-旋转
1)交叉步(Crossover):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侧转向过程中,以左侧腿从体前方向右侧方向跨出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侧快速移动。
2)后撤步(Dropstep):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后方转向过程中,右腿向右后方摆出后迅速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后方快速移动。
二、提高跑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跑类项目的练习都是多方向移动分类动作中的随机组合,如,T形跑是加速跑,滑步跑,切步和后退跑的动作组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跑动能力,首先应教会学生多方向移动中的各种动作分类;其次进行综合性的跑动练习。
1.多方向移动基本动作类型练习方法
(1)纵向-加速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直立站立,面向墙壁。
动作步骤:双手撑墙,身体向前方倾斜,保持头、肩、髋、膝、踝呈一条直线;左腿抬离地面,脚尖方向指向墙壁;左腿下落之起始位置后,右腿抬离地面;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脚在膝关节正下方,勾脚尖(图2)。
(2)纵向-向后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双眼目视前方。
动作步骤:身体重心后移,双替向后移动;动作过程中,腰背平直,两手臂在后腿过程中有节奏的摆动;移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不能后移过快以免摔倒(图3)。
(3)横向-滑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于身体左侧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腿向对侧标志物方向有力地蹬伸,右腿抬离地面向对侧标志物方向移动,同时两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右脚率先着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并重复规定次数(图4)。
(4)横向-切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间距3米;采用滑步的方式向身体右侧方向移动。
动作步骤:当滑至右侧标志物时,右侧腿伸直(膝关节微屈),脚尖指向正前方,进行一步制动(图5)。
(5)多方向-交叉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抬起右腿向身体左侧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触碰左手;回到起始姿势,重复规定次数,对侧亦然(图6)。
(6)多方向-后撤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地面放置若干小栏架或上图所示标志物;练习者以高抬腿的方式向身体左侧移动。
动作步骤:移动至左侧最后一个栏架时呈左腿支撑;右腿提起,转髋,向后侧方向移动(图7)。
2.多方向移动综合练习方法
(1)跨步跑-阻力带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站立,髋关节位置系上腰带,阻力带在身体的正后方。
动作步骤:左腿抬离地面的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左腿快速向后下方蹬地,右腿抬离地面,同时左臂向前方上摆;两腿快速的交替向前移动,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8)。
(2)高位姿俯卧手撑起跑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臂伸直。
动作步骤:左腿向前伸,贴近身体后,快速的抬起右腿前摆,左腿向后下方蹬伸,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向前加速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9)。
(3)向后之字形交叉步
起始姿势:放若干个标志物在场地,每两个标志物呈45°摆放,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立于身体右侧起始位置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脚和髋部向左后方45°打开,抬起右脚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右脚率先落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后,右脚和髋部迅速向右后方45°打开,抬起左腿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图10)。
(4)背向转身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转身时,后脚为轴用前脚掌在原地旋碾地,承接转头、转肩、转髋带动前脚迈向欲变的方向,然后加速前进。转身时要保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体前倾、转动时身体平稳且迅速(图11)。
(5)“J”字形钝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身体呈直立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直线加速,踏上交叉点后,身体随之向转动方向内倾。后腿迅速蹬地,在体前交叉踏向跑进方向(图12)。
(6)“M”字形锐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起动直线加速,踏上拐点处做锐角转弯,最后一步脚尖要内扣并用脚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转腰、配合转移重心。大腿前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的幅度比左膝大,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整个练习过程先做直线加速跑,再变向跑,变向时要稍减速(图13)。
(7)“米”字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场地以“米”字形摆放标志物,练习者站在标志物的中间,做好启动的准备,口令开始后,练习者交叉上步,触摸右上角标志物,然后退回起点,交叉上步,触摸左上角标志物,退回起点后,再次交叉上步,触摸右中标志物,以此类推,直到触摸完所有标志物结束。在练习中可以加上运球动作,以提高难度(图14)。
(8)放射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在面前摆有五个标志物,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和标志物与起点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调整摆放,听到口令后运动员从起点跑到五个点两头任何一侧的标志物,触碰到标志物后,立即退回起点,再从起点跑到第二个标志物,再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5)。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发展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若干种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服装艺术 就业能力
一、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从上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下,从精英化步入大众化阶段,人才数量的急速增加和企业用人之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就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就业严峻局面。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大学四年学费高昂,学习材料费用也较其他专业有高出许多,加之作为艺术生绝大多数同学生活费用较高。导致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之后,会产生强烈失落感,难以认同自己的价值,出现在择业时过度挑剔和就业后的跳槽频繁现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毕业生从学校初涉社会首先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运用产生价值,但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严重不稳定性使企业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会有明显的需求量下降情况。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理及就业观念,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局限于专业素质提高,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挑战。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造成就业困境,非专业素质往往是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短板”。本课题将从影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四个方面,展开艺术类大学生从业能力分析,提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建议。
二、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思想品德素质方面
我国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育和养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认知思想。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其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相对宽松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当代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日常的查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类课程到课率不佳,而且学生上课专注度非常不理想,这一情况的出现当然与课程本人的枯燥性和授课老师本人的授课风格有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本人具有的反叛性、标新立异性与这样正襟威严的课程内容有强烈抵触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今后工作的好坏跟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直接关系,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内容没有关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则沦为空洞的说教,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新特征改变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授方式便难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和培育缺失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二)心理素质方面
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成长的心理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外在的乖张任性也恰恰说明他们成长环境的舒适顺意,就是这样一批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学生要面对告别十多年象牙塔生涯,进入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择业、就业心理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只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当代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切合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
其次,现在的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单纯,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磨炼,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就业心态浮躁的情绪。从笔者工作经验总结来看,这一心态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与周围同学在公司规模、待遇等方面相互攀比。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更多考虑用人单位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好的条件,而很少考虑初出茅庐的自己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学生在物质和生活待遇方便的要求超出企业对一个新人的培养预算。
(三)能力素质方面
服装艺术类专业本身属于偏重技能性、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热情投入。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这块“短板”暴露了高校在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不均衡。优秀专业能力的顺利实现一定需要社会常识了解、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诸多能力素质的辅助。另外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都是对服装有热情。有部分学生或因为高考志愿不理想,或由于本人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哪怕经过四年的专业洗礼也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四)非专业素质方面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通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往往过于专注专业的学习,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向单一,大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专业技能是考虑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非专业素质。比如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成功组织过学生活动等,甚至某些岗位还要考察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熟练程度。面试时这些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往往容易令学生措手不及,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三、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法探析
对于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教学培养计划
高校在对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策略方面,适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目前,我国已经在通过专业调整,将艺术类专业更加细分。以笔者所在的服装学院为例,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了服饰品设计与营销专业,并对原来已有专业的教学模块进行了重新设定。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就业问题的有效改善,甚至有些专业和模块学习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早早被用人单位预定。
(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借力校友助力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高校领导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成功的校友不仅可以直接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就业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校友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开放性专业教学模式,邀请相关专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才或优秀校友与学生交流专业问题甚至进行模块性课程合作。以此弥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缺乏实操性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安排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教授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通识教育,增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名全方位的、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服装艺术专业人才一定不仅仅是专业成绩的优异,多学科知识交叉吸收掌握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人才。对于极为注重实践能力的服装艺术专业来说,仅仅懂得自己领域的专业技能远远不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是一名技工。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甚至可以开阔思路,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更高的成就和造诣。
(四)鼓励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重点提出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随后,各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陆续出台。相对来说,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明显加之所学知识的技能型和专业性较强,三五人组成的小团队就能开展风生水起的创业之路。在校创业的学生通常都是跟同专业及跨专业同学一起合作,这样团队协作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就业相比,创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完备的能力和素质,那创业之路就会非常艰难。这就对学校师资队伍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也是各高校目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蕊.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3).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校美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的含义为:学生在充分掌握自身学习水平及特点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学生拥有积极地学习态度,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与目标,通过灵活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理念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终身教育”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对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教育学者提供有利依据。
一、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术专业是我院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建立时间有30年之久,美术学院秉承“利形、尚美、笃学、创新”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内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办学宗旨、学习氛围等外界因素都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并且具有宏观性、指导性、稳定性的特点,基于此,学校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从“软件”与“硬件”两个角度入手,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1.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累而成,是学校历史文化与配套基础设施的总和。学校的物质条件是学校利用文化长期运作的结果,是学校审美需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体现,良好的物质校园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学生严谨客观、乐观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奋发向上、自律自省。
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化建设、自然环境景观以及建筑基础设施等,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对校园历史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在满足绿化、净化的前提下,体现出良好的教育价值。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专业的学习。
在美术学院中,学校的外部环境以及设施建设都会对学生学习美术造成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首先应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校园的长远性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以及绿化三者合一的目的,让其不但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也有实用价值,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美术学院的专业美术馆不仅为同学们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也是学院美育教育的绝佳场所;其次,对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建设而言,建设方面则需要符合相关的人性设计,例如:地形地貌、流水、树木等方面,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景;再次,美术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放映一些有关美术的影片或者实录,逐渐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最后,美术学校的人文以及文化设施也都能够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例如,我院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壁画等,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3.从管理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学校相关规范的制约,例如,日常生活、学习氛围等加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造成了影响,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沟通,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造成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思路,进而厌恶艺术学习与创作。因此,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的关心政策,让学生能够长时间沟通与交流,尽情发表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气息,进而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充分发挥其指导学习、创作的作用
我院美术学院已经逐渐形成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客座教授4人,正副教授17人,讲师36人,硕士和在读硕博士3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省级美术家协会员32人。教师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成果丰硕。近年来成功申报教育部课题2项,厅级课题10余项;有30余件教师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引路人的角色存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辅助,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美术等专业课成绩。
1.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发出的声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基于此,对学生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更应该加强实践探究经验,另外,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在我院分级进行调查之后得知,大四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大一新生,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持平,因此,在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利用直观的、动态的、有趣的图画或者艺术作品为学生埋下艺术的“种子”,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以及灵感创作培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将思维意识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它也是传播美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后,会逐渐加深自身对艺术美感的意境,从而创作出更加美好、引人注目的作品。除此之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不同的灵感,融合各地的美景事物进行创作,从而认识到自主学习对提高自身美术成绩有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美术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而言,仅仅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不全面的,为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从学校的外观建设、教师的指导等方面加以提高,进而达到多方面的对艺术进行创作,增加美术画作的美感。
参考文献: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为适应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积极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要跟上当前的步伐。作为主要实施者的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新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采用最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保障高职教育特色,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在目前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仍以传统模式教学的大有人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据调查: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则较强。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基础理论要新、应用性要强、理论深度要浅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得如何,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但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要。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高职教育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特色与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实现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市场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需要不断创新高职教学方法手段。如目前在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改革中积极探索的“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到企业顶岗实习,还要求教师也要同步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需要学校与企业保持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显然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3.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要想把纲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反映在高职培养模式、教材的建设、课程的设计和内容的选用上,这些都需要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把他们具体呈现出来。因此,高职教学改革前进的道路上,离不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4.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的社会是向着创新性社会进行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就业教学上,还要向着创业教学的方向转变,只有依据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拓展高职学生更广的发展思维,具备一种全新的“自我创业”的能力,才能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适应专业技术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5.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当前正处于社会科技发展与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点,才能与现实社会生产接轨,轻松地应对多次职业变更。作为高职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的教学心理。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情绪不良等心智问题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心底入手,便捷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把新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高职教学活动中,真正形成一套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创新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上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站在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二是突出高职教学方法的特点。
1.高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以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原则。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学改革中,一些颇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被高职院校正在尝试采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单纯的技能传授方法。但是,在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特点,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努力做到教材讲义和参考资料互为补充、学习软件和操作硬件相互配套、纸质文本和电子文件相辅相成、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相得益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会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2.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上应突出以下特点。(1)实用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差,只有实用、有效之说。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明白授课对象是需要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还是要升学,或只是岗位再培训。其次还需考虑授课内容。只有把这两方面充分结合在一起,然后再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显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2)多样性原则。鉴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个体差异性很大的趋势,需要因材施教,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便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3)实践性原则。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顺利就业。(4)先进性原则。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合理地应用于课堂,不仅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还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视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还有益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与水平,有益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和数量也随着蓬勃发展起来。但是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能否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仍是现今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一线教师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并把当前最新的社会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才能带来整个高职教育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高职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考虑。
1.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适应高职生的生源情况。目前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主要由“对口”职业中专、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三部分构成。这些学生无论在入学成绩方面,还是在兴趣、爱好、学习动力、意志、性格、品质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口”职业中专的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方面要好一些,而从普通高中来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只对教学内容分层,学生不分层,也不指定学生谁是好层次,谁是差层次。只对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基础目标、中等目标、较高目标,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目标,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目标,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目标。把这些目标公布出来,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也可结合运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适应高职生的专接本升学方向。针对有一部分高职学生要参加专接本升学考试,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重理论,从认知规律出发,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把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部分高职学生,一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为学生提供分析、交流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技能测试和理论应试中得心应手、操作自如,跨入理想的高等学府深造。
3.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适应高职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为导向(Handlung Sorientierung),又称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各国的职业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常见方法有:第一,模拟教学法。这是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例如财会实务操作,由于企业账面保密性强,学生很难到财务室真正实践企业的账务处理操作,最多只是接触些皮毛而已。学校可以通过模拟财务室,让学生仿真模拟进行账务处理。学院会计系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第二,案例教学法。即通过选用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职业活动中应变能力的培养。例如审计课程教学中,在对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为使学生对审计业务流程更熟悉,可以通过教师介绍精选案例、学生讨论案例、对案例进行多元评价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并延伸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以达到循序渐进掌握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三,项目教学法。即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通常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任务,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实施、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并把工作结果应用到企业或教学的生产实践中。第四,角色扮演法。即分岗位模拟实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涵活动和对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现现实社会中各种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进而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扮营业员和顾客的形式,模拟如何接待顾客。对扮营业员的学生来说,可以考验出在其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时,能否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第五,引导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等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教学方法。在制定出明确的任务和引导问题后,由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检查自己的成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的方法,特别是灵活有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轻负高质;教学质量;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50-01
对于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的认识,我们是毫无异议的。因此,在提出轻负高质的同时,必要的作业是不可勿缺的。孔子的“学而时习之”,韩愈的“业精于勤”都是这个道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作业量过大挤走了学生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了他们绚丽的七彩人生。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学生的作业才能真正做到“轻负高质”。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教师的改作负担,而又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轻负高质,作业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熟能生巧。这类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带来的负面效果更明显。它能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最终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的各类辅导材料中进行认真地筛选,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作业效果,同时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二、轻负高质,作业设计要承认学生之间差异,进行分层布置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这些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我们布置相同的作业,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分层布置: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如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持有一种“抢救”的态度,以满腔热情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对他们进行辅导。
三、轻负高质,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教师喜欢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往往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而学生恰恰相反,他们最喜欢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的作业。如我在教学思品《合理的购物方式》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做:如果每个同学手中有50元钱,你们准备如何合理地去安排这些钱,既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能做到价廉物美,不花冤枉钱,让他们各自设计一套合理的购物方案。这样的作业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财能力。总之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轻负高质,作业设计要做到多元评价
新课程指出:日常的作业批改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发展。要想保持学生高涨的作业热情,我们在作业评价方式上,倡导多元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特别是教师评价时: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很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之类赞扬的话;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写评语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思想,不断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你一直在进步,你很有潜质。”对于差生,我们因从他们每天的作业着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通过小组互评方法则让学生会尊重他人,学会独立的、客观的、科学的去评价他人。通过自评则让学生学会阐述自己对作业的感受,敢于展现自我,并承认自己的不足。作业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往,而且使学生不再害怕做作业,即使遇到不会做的,也可和别人合作完成,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要做到让学生作业真正“轻负高质”,对我们教师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开拓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惟有如此,我们的教师才能设计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的作业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实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