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1

关键词:消费品安全 政府监管 风险评估 诺模图法 风险矩阵法 RAPEX法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55-04

欧盟委员会(EC)的2004 RAPEX方法[1]是首个得到政府监管机构广泛应用的消费品安全官方风险评估方法。非政府学术组织EuroSafe在2005年设立风险评估工作组(EuroSafe WGRA),EC在其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2010 RAPEX方法[2],该方法是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政府的正式官方评估方法[3]。受EC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DG-SANCO)资助的EMARS项目(它提出了著名的锤子案例[4])、英国RPA[5]等风险研究机构都致力于不断发展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正式评估方法中,除了RAPEX方法,诺模图法、风险矩阵法也得到广泛应用[3-5]。而欧盟REACH法规的技术指南文件(TGD)、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的“Risk Assessment Terminology”(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的“White Paper”(2006年)提供的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消费品生产过程[3-5]。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主要应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对消费品安全进行A、B、C三级管理,CPSC也使用“安全饮用水法案”(SDWA,1996年)中的评估规则[6],CPSC在化学危害定量评估方法上遵循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NAS指南(1994年)[7]。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消费者政策委员会(ISO COPOLCO)的指南文件“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 practical guide for suppliers”(2006年)及其标准则主要适用于消费品的设计及生产阶段[3-5]。中国的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GB/T22760,2008年)与RAPEX方法基本一致[8]。

该文以政府监管视角选择最广泛使用的2004 RAPEX、2010 RAPEX方法、诺模图法和风险矩阵法应用案例进行比较分析[3-5],并分析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1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风险和风险评估在各个领域的定义和方法有所不同。在产品安全评价理论中,风险通常表示为伤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的函数,各种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基本评估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均是在识别消费品危险的基础上,估计各风险要素的程度(至少包括两个基本风险要素: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的发生概率),然后用模型将各风险要素合成风险水平/等级(批量评估应先确定单体风险水平)。各个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其他风险要素(例如消费者属性、危险可获得性和危险暴露参数等)的考虑置于哪个阶段,是置于危险识别阶段,还是置于严重程度估计、发生概率估计阶段,抑或直接作为独立风险要素与两个基本要素进行合成(图1)。

在消费品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应选择与该阶段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关评估方法按适用范围分类如图2所示(参考了参考文献[3],但做了补充和修改)。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更关心的是准备上市和上市后的消费品安全风险,即:消费品在上市时应符合安全的一般要求,而在上市后只要发现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风险就应及时隔离(risk averse)。因此,以政府监管视角研究上市阶段和上市后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应用具有必要性。

4 讨论

(1)从应用案例可看出,2010 RAPEX

法与2004 RAPEX法的主要区别在于:2010 RAPEX法将消费人群区分、风险缓减要素区分从后置改为前置,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分等进行了扩充,消费人群区分、风险缓减要素区分仍由主观判定。两个方法中风险要素的打分主观性强,要求评估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足够准确的数据来源。未来的评估方法可能将消费人群作为独立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和估计,在消费品化学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消费人群区分可能相应调整,例如孕妇可能作为弱势人群进行考虑。

(2)斯洛文尼亚诺模图法的输入参数比其他方法增加,各参数的分等扩充,其评估输出(风险等级)相应细化。与RAPEX法比较,它识别出火灾危险风险高于其他危险。危险事件发生时,火灾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该评估结果与事实也是相符的。

(3)比利时风险矩阵法引入了暴露程度这一参数扩充矩阵维度。对后果严重性的赋值中,该方法对导致“所有使用者和旁观者死亡”“所有使用者死亡”“数人死亡”和“一个死亡”的严重度分别区分,且从100分到15分赋值,区分度极大,但在政府监管角度,对“死亡”后果均应0容忍,评估时应加以注意。

(4)该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时,发现各个评估方法应用的术语高度不一致。如果对术语名称翻译和定义不加以界定明确,可能导致对同一危险信息,各评估方法的参数输入不一致,其输出大相径庭。

(5)目前的评估方法对化学危害风险的识别能力偏弱。例如对“长期药物接触和辐射暴露”伤害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划分为“腹泻呕吐局部症候”“可逆的内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不可逆的内脏损害”“癌症(白血病)、影响生殖、影响后代、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症”四等的划分尚嫌粗。欧盟REACH法规的技术指南文件提供了一种化学危害风险评估的有价值的思路。

(6)目前对评估方法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模型的改进,从定性向定量向模糊评价发展,但实证研究表明,作为简单、快速、经济、有效(risk averse)和有决断力(resolved)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估能对消费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3-5]。在政府监管视角,最好把资源直接用于减小风险的努力,而不是尽量达到风险评估的绝对精确。实际上,定量风险评估的大部分输入数据是高度主观的,同时,要生成确切的输出,它要求有一个详尽和全面的时间链模型,这对范围极广的现代消费品领域是难度极大的。对定性风险评估方法而言,应减小评估的主观性,重点应研究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科学分等,其基础工作是尽早形成共享的消费品伤害数据库。

(7)从应用案例可看出,各个评估方法均基于各风险因子相对独立的假设,从而对各个风险因子独立进行评估。有学者研究认为,某些风险因子具有相互联系和影响关系,具有连通性(connectivity),并引入了连通性矩阵的概念,但这一理论在消费品领域尚未有成熟应用。

5 结论

(1)以政府监管视角来看,2004 RAPEX、2010 RAPEX方法和斯洛文尼亚诺模图法均能对消费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2)未来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首先应统一规范术语使用以改善评估的一致性;其次应发展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科学分等体系以减小评估的主观性;另外应注重消费品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Rapid Information System(RAPEX)and for notifications pres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Artide 11 of Directive 2001/95/EC[R],Commission Decision 2004/418/EC of 29 April 2004.OJ L 151,2004.

[2]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6 December 2009 laying dow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Rapid Information System‘RAPEX’established under Artide 12 and of the notification procedure established under Artide 11 of Directive 2001/95/EC(the General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 (notified under document C(2009) 9843)[R],Commission Decision 2010/15/EU of 26 January 2010. OJ L 22, 2010.

[3] Dirk van Aken.Related risk assessment activities[R].Hague: Voedsel en Waren Autoriteit, 2007.

[4] Enhancing Market Surveillance through Best Practices(EMARS)project.Product Safety-Best Practice Techniques in Market Surveillance[R].Amsterdam: EMARS,2013.

[5] Pete Floyd, Tobe A.Nwaogu,Rocio Salado,et al.RPA REPORTAssured Quality-Establishing a Comparative Inventory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Used by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Consumer Products Covered by Directive 2001/95/EC on General Product Safe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Best Practices [R].J497/GPSD Implementation, Norfolk:Risk & Policy Analysts Limited(RPA),2006.

[6] CPSC.Research & Statistics-consumer opinon surrveys[EB/OL].(2014-10-20)[2014-4-29].http://cpsc.gov/en/Research Statistics.

[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cience and Judgment in Risk Assessment (1994)[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2

关键词:大型活动 风险评估 主体 模式 保安服务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是指评估主体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安全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并提出防范对策以确保活动安全的一项工作。可以说,风险评估是对大型活动查补安全漏洞、布控安保资源、协调指挥力度的依据,是保证大型活动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对保证大型活动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估模式,尤其是在评估主体确定上还显得比较混乱。进入行业的门槛过低,造成很多不具备资格的企业也参与到活动风险评估当中;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过程中职责定位不明确,大包大揽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推进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健康开展,适应不断增长的大型活动安全需求。

1 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工作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公安主导下的极少数社会力量参与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1)公安主导。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由公安机关来完成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情,为了保证安保过程中警力的合理部署,确保活动安全,公安机关往往会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整体安全水平进行评估,以确定警力投入的数量和部署的位置。

这种公安机关为评估主体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是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审批机关,活动主办方需聘请第三方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如果公安机关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就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种方式不仅让公安机关忙于应付,也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我国公安民警很少有全面了解风险评估理论知识和评估方法,由民警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照搬模板的现象,使该项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真正的意义。

(2)少数社会力量参与。由于我国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市场也慢慢吸引着社会力量的参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一线城市已陆续出现了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这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也已渐渐退出了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而改由专业评估公司来完成。

虽说我国已出现了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然而,这点星星之火还远未形成燎原之势。以北京为例,每年在北京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近2000余场次,且每年都会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而北京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公司却不足10家,这种大型活动的发展速度与风险评估的需求之间严重不相匹配。

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发展极为不规范,在评估主体选择上更是显得混乱,造成了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实践难以适应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要求。

2 国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模式

由于国外很早以前就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大型活动领域,因此,国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模式较为成熟,在主体选择上走的是社会化路子。对于官方举办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和活动安保工作一般由警方来完成,而对于民间举办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和活动安保工作则主要由社会力量来完成。

国外在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的社会化上采取的是“保险”模式:活动主办单位为大型活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在这种方式中,由于保险公司承担着活动安全事故的赔付责任,所以在活动现场踏勘、排查风险因素和监督现场安全措施等方面将会做得更加细致和全面,这将给活动主办方了解活动风险、开展活动安保提供极为有利的参考。与此同时,一旦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保险公司也可以快速反应,及时启动事故处理资金和善后赔偿资金,避免了安全事故进一步引发社会恐慌,降低社会纠纷的政府解决成本,减轻相关部门处理事故的工作压力。

3 “保安服务”模式的提出

针对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选择现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模式:“保安服务”模式。

3.1“保安服务”模式

所谓“保安服务”模式,就是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全权委托给专业的保安服务公司,保安服务公司在策划和组织开展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之前,必须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因此,在此种模式中,对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成为整个活动安保服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与国外大型活动的“保险”模式相比,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方面,首先,两者都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其次,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两者都会将活动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尽力做到全面与细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质量的提高。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保安服务”模式的风险评估工作是由保安服务公司完成的,因此,保安服务公司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也最为清楚,这就为其后期安保活动带来便利;而在“保险”模式中,风险评估工作由保险公司来完成,负责活动安保的单位还需花时间进一步熟悉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

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可知,“保安服务”模式侧重于活动的安保,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保险”模式则更加侧重于事故发生后的赔付。因此,相比与“保险”模式,“保安服务”模式更适合在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下推广应用,除了我国保险业自身目前发展尚不健全的因素外,保安服务业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也注定了“保安服务”模式更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3.2“保安服务”模式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1)有依据。201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保安服务是指保安服务公司根据保安服务合同,派出保安员为客户单位提供的门卫、巡逻、守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等服务。由此可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卫等基本内容已经成为保安服务公司的常规服务内容,当前环境下推行“保安服务”模式有法可依。

(2)有力量。近年来,我国保安服务业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首先,表现为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经公安机关批准组建和管理的保安服务公司2258家,人数已达103万人,在公安机关监管之下的物业公司的保安、商场的保安和其他一些地方或企业自建的保安大约有300万人。其次,表现为业务范围日渐拓宽。保安服务业发展至今,已从提供一般性的人力防范发展为人防、技防、犬防、押运、保安咨询、劳务输出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的保安服务网络,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保安服务并存的保安服务业务体系。保安服务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的日益拓展,为保安服务业涉足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提供了可能。

(3)有意义。推行“保安服务”模式,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全权委托给专业的保安服务公司,可以让公安机关从繁琐的活动安保中抽身出来,在~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警力不足的难题。同时,一旦活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由保安服务公司承担全部的安全责任。因此,保安服务公司必然会将事前的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到全面与细致,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质量,为大型活动的安全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4 “保安服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前,在我国推行“保安服务”模式需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专业从事风险评估的机构与保安服务公司间的关系问题;第二是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划分问题。

4.1专业活动风险评估机构与保安服务公司间的关系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虽然规定了保安服务业务包含安全风险评估,但是该项业务只能算是保安服务业务里的一个分支,现有保安服务公司许多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一些甚至还未具备开展此项业务的条件。所以,目前在我国承担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业务的主力还只能是专业从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由于目前我国专业从事风险评估的机构和保安服务公司分属于不同行业,因此,在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实行“保安服务”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尝试的做法是将专业从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划归至中国保安协会的名下,即认为专业从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的业务范围也属于保安服务业的业务范畴,对外统一称两者为保安服务公司,从而理顺两者的关系。这样做既能做到让专业风险评估企业物尽其用,又解决了专业安保服务公司风险评估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4.2保安服务公司业务范围划分

保安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大型活动的规模也有大小之别,类型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质量,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应当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保安服务公司来提供服务。为此,对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合理的划分显得尤为必要。在划分保安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确定服务对象的优先级。

保安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可以简单划分为大型活动和其他服务领域两类。由于大型活动的特殊性,可认为其相对于专业保安服务公司的其他服务领域的重要程度要更高;而同为大型活动,也会因为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的多少而使得活动的重要程度各有不同,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多的大型活动的重要程度显然要更高。所以,划分服务对象优先级时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多的大型活动>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少的大型活动>保安服务公司的其他服务领域,如图1所示。

第二,划分保安服务公司资质等级。

与此对应,可以将保安服务公司在资质和业务等级上做出划分,例如:能够为大型活动提供风险评估和安保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的资质定为甲级,而将只能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的资质定为乙级。在这两级中,又可根据保安服务公司的自身实力,分别定出一二三等。在业务范围划分上实行“向下兼容”的方式,即资质等级高的保安服务公司能承揽资质等级低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相反,资质等级低的保安服务公司则不能承揽资质等级高的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同时,为了保证保安服务公司业务等级划分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应当适当引入升降级的机制,如图2所示。

5 结论

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国内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方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模式:“保安服务”模式。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来评的问题。这点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即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应由相关机构来完成,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3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评估探析

当前的施工桥梁工程越发的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力求通过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探析的作用,提升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升桥梁施工的效率,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切实的探究。

一、对于桥梁施工风险管理浅析

施工风险管理手段是桥梁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桥梁施工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机制起步较晚,很多时候,对于实际的桥梁施工风险意识不足,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将施工风险的管理手段逐渐的落实实践施工当中,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施工手段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多数的施工工程都隶属于国家的管制,产生的风险也直接由国家自行承担,导致项目履行者无法意识到自身的所具备的职责,进而为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受到诸多的阻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和更新,这一发展形势,为我国的施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已经越发的注重风险控制的作用,力求通过这一方式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保障施工进度。虽说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管理水平也不成熟,但是,在实践发展中,我国的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已经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1]。

二、对于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内容以及关系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落实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中所面临的风险数据以及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而后再将其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反馈,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则应当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施工负责人的多年施工经验完美的结合,再对现场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和管理,最后再将其中所涵盖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施工计划阶段也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素,让风险意识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要想将风险评估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可以通过构建特定部门的方式,对当前的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而后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其定时检查。如果检查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纰漏,那么应当及时的对此问题上报,进而及时的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将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更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风险应对方案,保障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如果在检查之后未发现影响工程实施的风险因素,那么则可应用此风险评估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风险识别是实现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识别得是否全面以及准确,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最终的风险评估水平,最终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2]。风险评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全面的分析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内容所存在的风险,而后找寻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式。

三、对于桥梁工程实施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建议

在对工程施工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就应成立专门的工程风险识别小组和风险评估小组,而后有关的领导还要针对其中的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将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工作环节以及内容落实到个人头上,这样可以为桥梁工程施工的风识别以及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使人员的安排更为合理,避免出现职责意识不清,以及躲避工作责任的情况,一旦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就要将责任落实到负责这一部分工作内容的人员头上,这样的方式还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落实桥梁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比如,环境、人、制度、物以及工艺等方面,全面的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识别以及评估,保证施工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3]。像环境风险识别方面,涵盖着施工环境、办公施工生活、施工作业等等方面,在进行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环境风险这一重点因素,充分的考虑桥梁施工中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进而在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的同时,提升施工风险评估水平,从环境风险角度,降低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像人为风险评估方面,则更要对其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从总工、安全员、经理、班组长以及施工人工等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分析[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井喷式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的在实现着变革,人们越发提升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而相关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也越发的重视施工安全的作用,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对各类的施工安全问题予以解决,以桥梁施工为例,诸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施工时,都会通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高效的防范,为桥梁施工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与此同时,也会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落实风险管理时,都会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即便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落实到实践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本,无外乎对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实施的不全面,致使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管理漏洞,进而大大降低了风险管理效率,因此,在落实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桥梁施工正常进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项贻强,张婷婷,孙筠等.国外桥梁工程项目风险及评估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10,30(2):153-158.

[2]卢春林.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6):1156-1164.

[3]阮欣,朱少杰,叶晓牡等.复杂桥梁施工过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J].公路,2012,12(7):178-182.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4

关键词:危险货物;多式联运;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5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46-03

引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化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化工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危险货物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统计数据,2011―2013年我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569起,造成638人死,2 283人伤[1]。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管三司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114起。为了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和管理,2011年,我国新颁布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交通运输部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

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评估问题成为一个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大量专家和学者对此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一运输方式[1~2],从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评估模型。本文从风险定量评估的角度,建立危险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风险评估模型,以期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危险货物多式联运决策过程中,为其开展和评估危险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参考。

一、单一运输方式下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

针对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以往的研究大多都是在路径或路段的基础上进行评估。运用最广泛的运输风险是路径中各个路段发生事故后果的期望值,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乘积。假设某危险货物运输路径r上含有k+1个节点,分别为1,2…,k+1;路径r含有k条路段,则危险货物运输路径r的运输风险R(r)用公式表示为[1]:

其中,R(r)表示路径r上的k条路段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Rl表示路段l上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pl表示路段l上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概率;Bl表示路段l上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后带来的后果损失。

由于危险货物类别、运输事故等级不同,其影响后果也存在差异[2]。为了克服传统风险度量模型可能出现的误差,对模型进行改进。假设运输第g类危险货物的路径r含有k+1个节点,分别为1,2…,k+1;相邻节点间可能发生a种不同程度的事故,得到改进的风险度量模型为:

其中,Rg(r)表示路径r上第g类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Ag lh表示路段l上第g类危险货物发生h级事故的概率,Pg lh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路段l上发生h级事故条件下泄漏的概率;Bg lh表示路段l上第类g危险货物运输工具发生h级事故后的损失,包括伤亡人数、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及交通延误等。

因此,在危险货物运输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下,如果能获得路径一定范围内人口、环境、财产和交通量4个部分的基础数据,即可评估该路径的总风险。但是,这4个变量的单位并不统一,为了解决量纲统一问题,现统一用经济损失来表达风险后果,假设伤亡1人的经济损失为λ1元,每污染1平方米的环境资源产生的损失为λ2元,每阻滞1PCU交通量产生的经济损失为λ3元,财产后果的损失原本用资金表示,则有[1]:

其中,Jg lh、Wg lh、Eg lh、Ug lh分别表示路段l上第g类危险货物发生h级事故后的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破坏的环境资源面积、阻滞的交通量。由此,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模型如下:

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如上所述。

二、多式联运下的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风险评估

由于危险货物多式联运包含长途运输、短途接驳及中间的换装过程,全过程的风险不仅仅与路径运输过程有关,还受到换装过程的影响。针对危险货物多式联运风险评估,魏航[3]、郭丰润[4]等学者都是运用运输风险与转运风险的叠加来表示危险货物多式联运路径的总风险。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危险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的风险表示为各条路径的运输风险与转运风险两个部分之和,其中换装风险主要考虑装卸搬运风险和堆存风险。

(一)运输风险

假设第g类危险货物在多式联运W络的路径r上采用运输方式m进行运输,路径r含有k+1个节点,分别为1,2,…,k+1;相邻节点间可能发生a种不同程度的事故,则危险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中单位运输风险表示为:

其中,Rgm(r)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运输路径r上采用m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输风险;A1gmlh 表示每个集装箱在路段l上第g类危险货物采用运输方式m发生h级事故的概率;P1gmlh 表示每个集装箱在路段l上第g类危险货物采用运输方式m发生h级事故条件下发生泄漏的概率;J1gmlh 、W1gmlh 、E1gmlh 、U1gmlh 分别表示每个集装箱在路段l上第j类危险货物采用运输方式m发生h级事故后带来的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破坏的环境资源面积、阻滞的交通量;λ1、λ2、λ3符号的意义如上所述。

(二)转运风险

1.装卸搬运风险。假设第g类危险货物在多式联运网络的中转节点i处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则每个集装箱在中转点i的装卸搬运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的风险表示为:

其中,θ1i1,在i点发生中转0,在i点不发生中转,rHg(i)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中转点i发生h级事故的装卸搬运风险;A2gmnih 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的概率;P2gmnih 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由装卸搬运发生h级事故条件下泄漏的概率;J2gmnih 、W2gmnih 、E2gmnih 、U2gmnih 分别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破坏的环境资源面积和阻滞的交通量;λ1、λ2、λ3符号的意义如上所述。

2.堆存风险。同理,则每个集装箱在路径r上堆存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风险表示为:

其中,θ2i1,在i点发生中转0,在i点不发生中转,rHg(i)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中转点i发生h级事故的堆存风险;A3gmnih 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在堆存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的概率;P3gmnih 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在堆存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条件下泄漏的概率;J3gmnih 、W3gmnih 、E3gmnih 、U3gmnih 分别表示第g类危险货物在i点从运输方式m转换为运输方式n时,在堆存过程中发生h级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破坏的环境资源面积和阻滞的交通量;λ1、λ2、λ3符号的意义如上所述。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5

关键词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40-01

1 安全评估概念及作用

安全评估是信息科技风险安全评估的简称,是指组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安全评估是科学分析理解信息和信息系统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在风险的预防、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补偿、风险的分散等之间做出决策的过程。信息安全管理应基于安全评估,只有在正确地、全面地识别风险后,才能在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决定需要调动多少资源、以什么的代价、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化解、控制风险。

2 安全评估主要标准及实践

信息安全评估涉及范围广,相关安全标准也十分庞杂。其中ISO27005-2008明确了安全评估方法及流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安全评估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20984-2007)采用的评估方法基本与ISO27005一致,明确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要素关系、分析原理、实施流程和评估方法,以及风险评估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实施要点和工作形式。

3 银行业安全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及监管要求,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信息安全评估逐渐成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安全评估管理与国外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安全评估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商行银行未明确安全评估管理的组织机构,缺少安全评估管理制度,未建立符合本行风险管理需要的安全评估体系。二是安全评估流程不规范。很多商业银行安全评估尤其是自评估缺少标准的流程控制,安全评估工作随意性强,大部分评估流于形式或依赖于个人经验,安全评估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存在的风险。三是安全评估人才匮乏。安全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评估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很多商业银行评估人员未经过相应的培训,缺少经验,并不真正具备安全评估的能力。四是安全评估方法不科学。商业银行评估尤其是自评估主要依据制度列表或个人经验,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并对风险准确定性,评估结果对风险处置的指导意见有限。五是安全评估数据积累不足。国内外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需要根据历史事件统计事件发生概率,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事件统计分析机制。

4 安全评估管理的主要思路

通过研究国内外信息科技风险安全评估标准、规范及实践,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安全评估管理思路。

4.1 建立安全评估组织体系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安全评估自身特点,并应结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安全评估的组织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安全评估日常管理体系。该部分体系应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高管层、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安全评估职责;二是建立安全评估项目管理机制。商业银行组织安全评估时应成立项目管理组织,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对安全评估进行有效控制。

4.2 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流程

安全评估流程是安全评估标准化的控制手段,能够有效的控制安全评估的目标、范围、过程及质量,安全评估需要建立以下标准流程:一是安全评估的组织流程,即安全评估审批、总结、汇报等流程;二是安全评估的项目管理流程,安全评估应采用项目的管理方式进行组织,并按项目管理流程组织评估并形成项目阶段成果;三是安全评估的评估方法流程。安全评估根据标准的评估方法,并结合评估对象的特点,从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风险评估、已有措施确认等方面,建立明确的评估方法流程并明确流程各阶段主要工作成果及输出文档。

4.3 培养专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人员

专业的安全评估人员是安全评估的基本保证,应加大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评估管理要求、评估流程的培训力度,让评估人员能够了解信息科技安全管理的要求,掌握安全评估组织、项目及方法流程;二是加大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力度,评估人员应全面学习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目前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存在风险;三是加大安全评估技术培训力度,评估人员应了解安全评估相关技术,熟练掌握常用的安全评估工具;四是加大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培训力度,安全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应了解主机、网络及应系统等相关技术细节,应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扩大评估人员的知识范围,并使评估人员深入了解各系统的技术细节。

4.4 引入安全评估工具

为实现安全评估的专业化,商业银行应逐步引入和使用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工具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专业安全评估设备及软件,如漏洞扫描设备、安全审计平台等。二是专门的风险计算工具,如风险统计及计算表格,该类表格根据标准的计算方式,能够给出相对准确的风险量化值。二是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汇总、统计及处置跟踪。

4.5 建立风险评估数据积累机制

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与否依赖于大量信息安全相关数据,因此,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一是确定信息安全事件的收集、整理及汇总机制,信息安全事件统计来源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渠道,外部事件应根据安全部门、监管部门的通报进行收集,内部事件通过安全事件报告汇总。二是建立信息系统数据积累机制,统计和汇总不同设备及系统的安全要求,按标准格式形成评估要点文档,作为相关评估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ISO/IEC 27001:2005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M].

[2]ISO/IEC 27002:2005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M].

[3]ISOIEC 27005-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M].

[4]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M].

[5]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M].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范文6

关键词:风险评估 HRN参数 机械式压力机

1、前言

压力机作为常见的金属加工机械,在汽车,造船,航空,机加工等非常多的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压力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机械。冲压作业伤指事故较多。该行业曾流行一句话:十个冲工九个残。客观原因是冲压机械滑块垂直下冲速度极快。

以一般100吨液压冲床为例,滑块每分钟往复次数为75次,即单程一次只约需0.4秒。采用行程为100毫米进行拉伸作业,若手在模内,冲床滑块下冲伤指的时间约为0.1秒。而当操作者发现或感觉到滑块下冲时,反应到大脑,再由大脑指挥手缩回的时间约为0.2-0.3秒,显然手是来不及收回的。因此常造成伤指事故。

因此如何对于一台冲压机械中所存的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其实施改造,以达到机械安全与人员保护的目的。

2、风险评估原理

根据ISO 12100的要求,应依照一系列合理步骤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对机械相关危险进行系统地检查。对于ISO 12100:2010第6条中所述的任何风险降低措施,风险评估过程均应遵守。为最大限度消除危险并实施安全措施,这一过程重复进行时,应给出一个迭代过程。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风险估计。确定限制条件;危险确认;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风险估计提供了风险评估所需的信息,而风险评估反过来又有助于对机械安全进行判定。

3、第三 针对一台400T机械式压力机所进行的风险评估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针对一台400T闭点式机械压力机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其中所存在的风险。依据前文所述,我们执行了以下步骤:

预定的使用环境为一般工业环境。机器针对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而设计。人员已接受机器相关的常规培训。HNKJ-400吨压机上的维护作业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机器的清洁由操作人员进行;若存在堵塞,则由操作人员进行修复。机器的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

在一台压力机中,最显著的危险源自于合模区中固定在压机滑块的上模与工作台中固定的下模之间的挤压危险,但是由于触及的频率及方式各不相同,对于各个风险点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识别与评估:

3.3 从正面进入模具区域

3.4 从侧面进入模具区域

从上述的风险评估举例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个机械动作所引起的危险,在不同的作业情况下,不同的接近路径下,其风险区别极大。因此,在考虑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同的接近路径下,不同的控制系统元素的可靠性和冗余性应当也有所区别。尽管选取最高的系统可靠性显然能够满足系统的安全要求,但是也会造成系统的构建成本过高,设计过于复杂。因此,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选取相应的控制系统等级来设计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通过对于HRN风险评估参数法的阐述,以及对于压机最主要风险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操作这样高风险的机器时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构建安全防护及相对应的安全控制系统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而在设计控制系统时,根据不同的HRN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等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针对性地提高系统安全性,并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