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团队建设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systems of rail transit,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thods of personnel organization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system. It proposed the thoughts of promoting the project team personnel ability and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he team, also putted forward to build the learning team concept, and then summarized a set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eam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a good team atmosphere.
Key words: rail transit; project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tea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但迄今为止,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基本特性,业内还没有严密和规范的界定标准,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通常意义上的项目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项目建设、运营规模大;2)项目建设周期长;3)项目参与单位多;4)项目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大;5)项目社会关注度较高。
对于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而言,除了具备以上所述的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以外,还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技术附加值高,设备先进;2)完成系统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招投标,集成服务和项目管理工作量大。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组织
人力资源是轨道交通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们需要将技术人员进行分类、尽量作到分工明确;由于同时进行的项目较多,应该保证各个项目能共享公司为数不多的“专家”级资源;在设计和项目组织过程中,要将项目的质量提升到整个实施队伍甚至公司级别,而不仅仅是反映项目组的水平。
(1)传统法。项目人力资源分配的传统法是以项目组为单位,项目组人员基本上从开始到最后相对固定,人员的分工虽然在过程中可能有所调整,但总体稳定。
(2)橄榄法。橄榄法则是在项目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人力资源分配方法,也是一套比较实用的项目实施过程方法。其基本思路是:
1)项目的入口同一起点;2)系统的设计保证质量;3)系统的开发并行实施;4)系统的出口归并统一;5)交付后形成反馈。
项目实施过程橄榄法如下图所示:
图 1项目实施过程橄榄法
传统项目开发方式和橄榄法开发方式的比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传统项目开发方式和橄榄法开发方式比较
三、项目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在知识经济时代,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对于项目实施团队来说,加强系统的企业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明确各人发展目标,做好团队成员职业规划。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和带队人,首先应该了解团队当中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和各自的工作目标,在适当的时候对团队成员的发展目标进行引导,引导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以及对职业发展未作规划的成员逐步完成这个重要的工作。
(2)发挥各专业团队专家及导师作用,形成以老带新的局面。通常而言,项目团队当中会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具有一定的项目实施或相关系统经验的老员工,另一类是刚刚走出学校或者不具备相关经验的新员工。新员工通常活力足、反应敏捷,对于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们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需要接受系统性的培训和引导,因此在我们团队中,需要借助团队中的专家和导师,迅速且有步骤的提升新员工的专业能力。
(3)提升团队理论高度,打造知识型实施团队。轨道交通的项目当中,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技术水平较新。通常来说,知识型员工组成的团队与一般团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区别:
第一、团队成员的地位相对平等;第二、团队成员价值体系的特殊性;第三、非常强的学习性与成长性;第四、高工作效率与高工作效益。
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明确的团队愿景与目标,形成团队价值观,并逐步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持续不断地提升团队领导的领导力。优秀的团队领导要善于管人、育人、用人,并使团队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团队领导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修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这也是建设一支高效团队的重要环节之一。组织的领导靠职权,而项目团队的领导主要靠非权力影响即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素质、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共同价值观、管理艺术结合形成的。我们的实施团队应该是一个由各个项目团队组成,分立而又相互融合的团体,项目经理是这个团体中的融合剂和联系纽带。
四、加强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高效的项目团队具有几个特征:(1)具有很强的核心价值观;(2)能把总的目标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绩效目标;(3)团队成员具有多种技能组织,如技术能力、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人际技能等;(4)团队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提高团队的业务能力。在项目团队组建时,抽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必要时可以在团队成员组建后,对团队成员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业务能力。
(2)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在项目规模小的时候,项目经理应该既是技术专家,善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又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进行管理;在项目规模较大的时候,必须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表现为,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
对于轨道交通的项目而言,通常规模较大,因此会配备一名技术总负责人。项目经理相对更着重与团队建设以及规章制度建设,以及与项目的其他干系人如业主、设计院、监理以及各外部系统供应商间的沟通和协调。
(3)建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在项目中,项目经理直接面向客户,需要按照承诺,实现目标。项目成员可能是打工者心态,一天你要支付我一天的工资,加班要给奖金,当然干项目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就更好。
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项目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好的项目经理应该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得团队的努力形成合力。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维系和发展一个项目团队的内在动力。激励的形式丰富多样,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举并重。比如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休息日组织旅游、合理分发奖金、对团队成员提出表扬等等。
在实施激励机制的时候应考虑到团队不同成员的个人爱好和文化背景因素。例如,有些人不喜欢当众被表扬,而有些人喜欢;有些人愿意得到一句真诚的感谢而不是奉承;而有些人不喜欢得到过多的奖励,因为他们认为更多的批评性意见能够帮助他们进步等。
(5)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团队成员之间从生疏到熟悉、从提防到开放、从动荡到稳定、从排斥到接纳、从怀疑到信任,可以在长时期内使人们保持亲密。团队关系越和谐,组织内耗越小,团队效能就越大。
为了营造协作向上的团队氛围,职能领导和项目经理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各级主管、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之间民主平等,不搞一言堂,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应多关心团队成员,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参考文献:
[1] 盛振江.基于协同效应的组织团队建设[J].科学管理研究,2011,(1):79-81.
[2] 文精毅.浅析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J].中国建材,2011,(6):108-111.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规划范文2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新兴行业经济规模、科技含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领先与示范地位,对工程技术人才培育提出了更深刻、更高的内涵要求。本文对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复杂的国际竞争局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科技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
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将积极促进科技型领军企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首要任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领军企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机,与此同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依赖性进一步加深,对工程技术人才培育提出了更深刻、更高的内涵要求,加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迫在眉睫。
1.科技型企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己经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节点,科技型企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成长迅速等特点,使其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以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工程技术人才制约科技型企业发展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导、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经营内容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则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关键过程,因此技术因素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工程技术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他们是技术因素的重要载体,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技术的关键因素,因此工程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本。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3.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健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方面因素。许多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出于成本和对人才流失的考虑,存在不科学的短视行为,例如缺乏对人才发展的规划,企业内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等。甚至有不少企业仍采取“师傅带徒弟”的陈旧型培养模式,仅限于一些与提高工作效率有关,或以提高某项专业技术或业务技能的培训,而没有挖掘员工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方面的因素。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高等教育步入“规模重于结构”的误区。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偏理论轻实践,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高校因为自身定位与实际情况,在培育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创新型工程人才方面举步维艰,成长缓慢。
二、国内外校企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模式借鉴
我国目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教育与产业的对接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对国内外的一些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和经验学习。在这些校企合作的典范中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模式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1.“硅谷”科技园模式
国外有许多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科技园,科技园已经成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科技园、英国牛津大学科技园、日本筑波大学城等,都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成功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它是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硅谷之父”特曼教授于1951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他从校园中划出一部分土地出租给高科技企业,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了“硅谷”,科技园的创建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建立起密切往来,他们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实现了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另一方面也在这过程中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双赢。
2.西门子校企合作模式
西门子公司作为国际科技型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寻求与高校开展广泛合作,目前与我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科研资金和奖助政策,与学校共建相关实验室和研究所,同时享受由高校提供给他们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西门子作为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目前已经与70多个国家600多所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其合作伙伴遍及五大洲。
3.国内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国内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2010年6月,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正式,揭开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序幕。以培养工程人才的实践教育活动直接面向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沿。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和技术学科作为基础,以工程职业训练、技术服务和工程应用为主要目标,它是科学与技术活动的深度融合。这种培养方式,是当前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创新型工程人才必然选择。另外,许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200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它将教学、科研、服务这三项大学之“本”通过产学研这根链条串接了起来,让学校的办学模式趋向立体,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的零距离对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等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功范例。一些高职院校选择了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而其中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作为校企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已经取得很不错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校企双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科技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模式
科技型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与外部进行合作结盟,共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而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则是企业获取稳定的技术人才来源和维持自身持续不断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和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好科技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立交桥”,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多元方式,真正发挥企业作用,同时不断探索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双方双赢互惠中,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依托,以产品为目标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逐步实现高校学生由书本理论知识到企业实践能力的转化,提升高等教育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1.形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
我国科技型领军企业在新兴行业经济规模、科技含量、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领先与示范作用,当科技型领军企业与在相应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校建成战略联盟,就能够相互利用优势,形成互利互惠的战略关系。企业能够通过联盟这个平台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和规格,培育企业、产业急需的工程技术实用人才,吸纳高校中优秀的人才进入该产业和企业,也能够更直接地享用高校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智慧资源;高校借助产学研联盟这个纽带,缩短了“人才培养与人才目的地”间的距离,借助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推动人才培养
受到国外校企合作经验的启发,也为了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功能,可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中要包含校企双方的代表,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络,处理政府、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在这个机构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开展校企之间的多种合作活动,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增强校企之间的互动。校企合作专门组织机构的设立,一方面能够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促进校企之间长期合作互动有积极作用。
3.企业“导师”进校园
通过企业“导师”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企业人士、认识企业,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动态及相关技术的实际运用,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让企业导师走进校园,来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与发展,为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专业指导,甚至可以邀请一些科技型企业的知名人士或成功企业家,担任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企业人员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市场状况的良好把握,这些使他们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的授课内容更加丰满,让学生更感兴趣。他们选择的案例多来自于实践,更贴近当今市场现状,能让学生在案例中直接得到启发,并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最实用的知识。此外,企业教师的进入,还会对高校中现有的教师队伍起到一定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院派”与“实战派”在授课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并在自己今后的授课过程中,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建立校企实践基地
科技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关键的节点在于让学生与企业或产业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可建立工程认知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在资金和项目上对高校学生给予支持;构建科技成果孵化器,转化校园里的科研成果。积极创新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通过这种互动平台的搭建,使学生获得“真实”学习机会,参与经验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培养更符合当今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文峰 张颖 王岳 郭艳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丽春,毛建卫,茹潇潇,等.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