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技术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1
一、生产企业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的特点
(一)形成的阶段性。依据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不同可将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划分为设计依据与设计成果两大类,设计依据主要体现为工程项目设计之前,政府部门提出的批文、任务书及设计要求等相关安全技术;设计成果体现为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等安全技术。其中设计依据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设计的可行性;而设计成果直接反映出工程项目施工的可行性。
(二)内容的专业性。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中所形成的设计安全技术均与相应专业紧密相联,可以说设计安全技术是各专业活动有关特点共同组合而成,以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为例,结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骨架,结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所以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依据结构相关知识,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特点科学合理设计工程项目结构。
(三)组成的成套性。工程项目设计流程:提出工程项目建议书――设计招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修改设计――竣工图设计。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由七部分构成,上述每个过程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的完整性、有效性。
二、生产企业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分类的现状
(一)生产、经营、质量等管理安全技术分类不清晰。目前,国内多数生产企业传统机关安全技术管理模式的束缚,仍将各种管理安全技术列入文书安全技术管理范畴。如生产企业将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与初步设计的审批安全技术列入文书安全技术中予以保存,以致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缺失,无法保证其完整性,从而导致工程设计的高效性应用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二)忽略了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出现在社会市场中,为生产企业构建设计装备安全技术,提高工程项目设计有效性,增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然而,国内多数生产企业设备装备安全技术意识不足,未能够充分认识到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先进性,以致对待构建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特别注意的是设计装备安全技术是生产企业购置、验收、安装、管理现代化设备的重要依据。
(三)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混淆不清。通常情况下,生产企业自行设计本单位办公楼、餐饮楼、宿舍楼等,其中,这些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从性质、内容、作用等多方面均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存在较大区别,不应混同于一类。然而,多数生产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将本单位的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混同于一类予以编号,同时还将相关施工执照、合同、竣工验收有关安全技术分散至各部门,以此给予生产企业保管、利用基本建设安全技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混淆不清。技术咨询与服务是工程设计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该项环节中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书及报价书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材料。目前,西方多个国家已形成专业从事技术咨询与服务的机构,而我国大都由生产企业代为承担技术咨询与服务业务,以致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掺杂于一起共同配套整理分类归档。实际上,无论从性质、作用、内容层面看,还是从结果、国家税收标准等层面看,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之间均存在较显著区别,所以将其混淆为同一类安全技术不科学、不合理。
三、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的指导思想及要求
安全技术分类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业务,其复杂性体现在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安全技术种类较多,而且各类安全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重要性体现在安全技术分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性直接反映出生产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所以做好工程项目单位安全技术分类工作至关重要。
(一)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指导思想。生产企业以自身性质、特点及管理职能为依据,以各类安全技术为对象,结合各类安全技术的内容及形成过程对全部安全技术予以科学合理分类,以此确保各类安全技术得以充分利用,促使其高效性利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二)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要求。第一,客观性。生产企业严格依照自身专业性质与特点,结合安全技术形成规律,从内容、任务等多个方面对全部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以确保分类后的各类安全技术得以准确反映出生产企业职能活动历史全貌;第二,实用性。安全技术分类仅是一种手段,其分类目的在于更为有效的使用安全技术,所以生产企业以保证安全技术实用性为核心目的,以安全技术实际状况为出发点,结合生产企业业务范围及组织机构增减现状对全部安全技术进行分类;第三,合理性。生产企业应针对于不同门类的安全技术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依据问题对管理类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依据专业对设计技术工作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依据种类对装备安全技术予以分类等,即保证分类层次的分明性、类与属类概念的清晰性、分类标准的规范性及平行类相互排斥性等。
四、生产企业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策略
解决风险问题不能单靠纯粹的安全技术系统,还必须进一步演化,从系统思维的视角,使其得到充分的优化。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是“由与社会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但是,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看,社会系统是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子系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安全技术有充分理解,既要从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又要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联中来理解系统的优化问题,处理好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工作,推进安全防范工作的进程。
一般来说,优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立管理上,通过加强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的执行来达到目标。传统风险管理虽然考虑到了降低风险,但对于风险往管理人员上转移重视得不够,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后诸葛亮”,常常出现“从事故中学习安全”的被动局面。这显然缺乏系统观的视角,因此必须从系统角度出发,而不必局限于具体事故的管理,使管理行为满足促进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优化和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我国学者刘潜提出的“安全三要素”对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的优化,即通过安全人体优化、安全设务优化及安全人机联系优化,使之融为一体成为全新的安全系统结构。
这种系统的优化具有吸纳处理各种安全好处且能有效应用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风险熵减的功能。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着重于培育和发展人机环境的直辖机制与亲合程度,克服以往降低成本的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错误倾向,不以以牺牲安全来追求获利最大化而导致风险嫡增,而是以促进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风险熵减为宗旨,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优化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的关键是吸纳和注入安全要素并应用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行为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处理与有效利用风险信息,保证有效利用的安全要素增长率始终大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最大风险的熵增长率,使安全要素的有效利用向系统注入负嫡,从而确立系统风险的通常增嫡过程变成为减嫡过程,充分地体现安全技术风险控制的精髓所在。(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宝鸡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关于对进口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进沪销售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通知 沪公技防[2000]009号[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0(06)
[2] 西安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暂行办法[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0(06)
[3] 全国公安厅(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一览[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1(04)
[4] 肖宏露.高校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4)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2
关键词: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网络设备配置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当今世界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大的带来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但是在网络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涉及于从国家安全到个人财产、个人信息等。下面浅谈以个人的理解和经历来总结出的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和一般涉及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1 虚拟局域网(VLAN)
虚拟局域网(VLAN)能够赋予网络管理系统限制VLAN以外的网络节点与网内的通信,可防止基于网络的监听入侵。例如可把企业内联网的数据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单独划分为一个VLAN1,把企业的外联网划分为另一个VLAN2,通过控制VLAN1和VLAN2 间的单向信息流向,即VLAN1可访问VLAN2 的信息,VLAN2不能访问VIAN1 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内部重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利用,而且某个VLAN出现的问题不会穿过VLAN传播到整个网络,因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1.2 虚拟专用网(VPN)
虚拟专用网(VPN)专用于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与Internet(因特网)的安全互连,VPN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VPN是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为用户建立的逻辑上的虚拟的专用网,是在一定的通信协议基础上,通过因特网在远程客户机与企业内部网之间,建立一条加密的多协议的“隧道”,VPN可以将信息加密后重新组包在公共网络上传输,是一种集网络加密、访问控制、认证和网络管理于一体,能够实现廉价的、安全可靠的跨地域的数据通信。
2.1.3 防火墙
防火墙是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在两个计算机网络之间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使得内部网络与Internet或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禁止外部网络的客户直接进入内部网络进行访问,内部网络用户也必须经过授权才能访问外部网络。在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必须安装防火墙。
2.1.4 安全审计技术
安全审计技术是对用户使用网络系统时所进行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跟踪记录中的有关信息,对用户进行安全控制。通过诱捕与反击两个手段,故意安排漏洞,诱使入侵者入侵,以获得入侵证据和入侵特征,跟踪入侵者来源,查清其真正身份,对其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入侵者与网络系统的连接。
2.1.5 防病毒技术
在Internet接入处如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上可安装基于Internet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在内部网络的各个服务器上也要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内部网络用户通过服务器扩散病毒。内部网络的每台计算机终端都要安装可以定期更新的防病毒软件,并且要定期扫描病毒,每个用户都应该知道检测出病毒时该如何处理。
2.1.6 安全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分为基于服务器和基于网络两种,它能实时扫描和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内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系统设备的安全漏洞。
2.1.7 WAP 协议技术
为提高计算机无线互联网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使用WAP协议来防止电磁波泄露、防止数据被窃听、被假冒和被篡改等。
2.1.8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学原理,采用软件方法或硬件方法重新组织数据信息,使得除了合法的接收者,任何人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信息或读懂变化后的数据信息。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私钥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
2.1.9 信息认证技术
信息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身份识别和信息完整性校验等。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认证是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用户合法性进行检验和确认,从而保证交易双方或多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2.2 网络环境要求与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
2.2.1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要求
1)从设备厂商获取到升级包后,在测试环境中对升级包进行测试后再进行补丁更新。
2)普通用户的口令应与超级用户的口令存在较大的区别。
3)超级管理员的密码应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登陆设备后静态口不是明文存放。
4)应对远程登陆设备的IP地址进行限制,在设备上设定可登陆的IP地址。
5)启用OSPF协议加密认证的方式。
6)更改SNMP通信协议中读操作的默认口令。
7)应制定可与网络设备进行SNMP读交互的IP地址。
8)启用网络设备的日志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登录设备行为和登录后的操作行为。
9)开启网络设备的NTP服务,达到时间的同步。
10)应开启网络设备的SSH服务,通过SSH协议进行队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维护,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11)应关闭网络设备的Telnet服务,不要通过Telnet协议远程管理网络设备。
2.2.2 路由器的安全配置要求
1)普通用户的口令应与超级用户的口令存在较大的区别。
2)超级管理员的密码应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登录设备后静态口不是明文存放。
3)启用OSPF协议加密认证的方式。
4)更改SNMP通信协议中读操作的默认口令。
5)应制定可与网络设备进行SNMP读交互的IP地址。
6)启用网络设备的日志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登录设备行为和登录后的操作行为。
7)开启网络设备的NTP服务,达到时间的同步。
8)应开启网络设备的SSH服务,通过SSH协议进行队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维护,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9)应关闭网络设备的Telnet服务,不要通过Telnet协议远程管理网络设备。
2.2.3 防火墙的安全配置要求
1)防火墙的远程管理协议应采用SSH协议或Https协议,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2)管理员的角色中至少应包括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等用户角色。
3)安排专人每天对防火墙的日志进行分析,对记录的高危时间应重点分析,并追溯源头。
结束语
从国家到民间各行各业中网络已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基础。它的安全运行也成为了人们注重的事物之一。在这信息技术发达的年代我们应该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而对于某单位或某行业的网络管理员显的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3
1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1.1防病毒入侵技术首先需做的是,加强对网络信息存取的控制度,以此帮助避免违法用户在进入网络系统之后,采用篡改口令的方式来实现身份认证。与此同时,还需注意针对用户类型的不同,对其设置相应的信息存取权限,以免出现越权问题。其次,需注意采用一套安全可靠的杀毒和防木马软件,以此实现对网络病毒和木马的全面清除,且还可对网络用户的具体操作进行监控,从而全面确保网络进行安全。最后需做的是,针对局域网入口,需进一步加强监控,因为网络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渠道为局域网。所以需尽可能地采用云终端,尽量减少超级用户设置,对系统中的重要程序采用只读设置,以此帮助全面避免病毒入侵。
1.2信息加密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指对网络中的传输信息做加密处理,在达到防范目的之后,再对其做解密处理,将其还原为原始信息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在此项技术应用中,可全面确保传输文件、信息、口令及数据的安全可靠。此项技术主要的加密方式有: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及端点加密。其中节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信息。而端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的信息。链路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网络各节点间的链路信息。整个信息加密技术的设计核心主要为加密算法,可被分为对称及非对称的密钥加密法。
1.3防火墙技术在用户正式连接至Internet网络中后,防火墙技术内部会出现一个安全保护屏障,对网络用户的所处环境安全性进行检测及提升,对来源不详的信息做过滤筛选处理,以此帮助更好地减小网络运行风险。只有一些符合防火墙策略的网络信息方可通过防火墙检验,以此确保用户连接网络时,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将防火墙作为重点安全配置,还可对整个网络系统之内的安全软件做身份验证、审查核对处理。整体而言,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有效防护屏障。
1.4访问控制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对信息系统资源实行全面保护,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主体、客体及授权访问。其中主体是指主动实体,可对客体实行访问,可为用户、终端、主机等。而客体即为一个被动实体,客体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客体可为字段、记录、程序、文件等。授权访问则是指:主体访问客体的允许。无论是对主体还是客体而言,授权访问均为给定。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自主访问、强制访问、基于角色访问。
1.5报文鉴别在面对被动信息安全攻击时,可采用前文所述的加密技术。而对于主动信息安全攻击,则需要运用报文鉴别技术。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信息数据传输中的截获篡改问题予以妥善解决,科学判定报文完整性。报文鉴别技术的应用全程是:报文发送方在发送报文信息之间,对其做哈希函数计算处理,进而得到一个定长报文摘要,对此摘要做加密处理,并放置于报文尾端,将其与报文一同发送。而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对加密摘要做解密处理,并对报文运用哈希函数做运算处理,将所得到的摘要与接收到的解密摘要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信息一致,那么则表明,在报文信息传输中,未受到篡改,反之亦然。
2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1增强管理人员网络用户安全意识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加强自身的责任与安全意识,积极构建起一个完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操作做严格规范处理,加强安全建设,全面确保网络安全运行。与此同时,网络用户还需注意加强安全意识,依照网络设置权限,运用正确口令,避免违法入侵者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信息,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设置。
2.2加强网络监控评估,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首先需做的便是采用先进化的网络安全技术,另外需做的便是积极建立起专业化的网络管理、评估人员。专业网络信息管理团队的建立,可帮助有效防范黑客攻击,监控网络运行全程,评估是否存在非法攻击行为,对网络运行机制做科学健全完善化处理,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
2.3安全检查网络设备网络管理人员,需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网络设备做全面安全检查,积极运用多种新兴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对计算机网络端口实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一旦发现存在任何问题,便需对网络实行扫描杀毒处理。情况严重时,还需对网络端口做隔离处理。只有逐渐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才可有效避免计算机网络受到外在攻击,保障用户安全。
2.4积极更新软件对计算机软件做积极更新处理,可帮助全面保障计算机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网络的恶意侵袭,信息安全得以受到保护。另外,对计算机软件做更新处理,则可帮助保障软件抵抗病毒能力能够与病毒的日益变化相互适应。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需对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做实时的更新处理,从而促使计算机软件始终处于一个最新的操作系统之中,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4
关键词: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高清、网络化、智能化;出入口控制系统生物识别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afety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to get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video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access door contro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vasion of alarm system, in the network, intelligent in such aspects as the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video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hd, network, intelligence; Gateway control system biology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越趋活跃,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应用。基于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日益变化,安防产业也日新月异,呈突飞猛进之状。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宜具有视频入侵报警功能。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经历了模拟监控、数字监控及网络监控三个主要阶段。模拟监控的前端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矩阵。数字监控的前端也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DVR。网络监控的前端有两种,一种是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一种是网络摄像机,后端是平台。
1.1 高清
由于安保工作中,视频监控的清晰度对于安防工作的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摄像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清晰度肯定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清摄像机提供了更清晰的图像和更多的细节,克服了传统模拟摄像机看得见,但未必看得清的窘境。
高清监控,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安防产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监控技术的突飞猛进,针对高清,技术已不再是难题。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研发实力十分突出的监控前端、传输、存储厂商,相对来说,稍显棘手的是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较少。近年,监控行业流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核心便是推广各应用领域的高清解决方案,如智能交通或平安城市。
虽说国内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市场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它肯定是未来的趋势。目前,高清网络摄像机主要应用对清晰度有特殊需求的行业,随着高清网络摄像机和传输设备的完善、成本的降低,高清网络摄像机及高清整体解决方案在安防监控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1.2网络化
随着网络化发展不断推进,网络监控摄像机市场前景广阔。网络摄像机摆脱了模拟监控的布线难题,在高清监控需求不断提高的今日,网络监控摄像机能够完成模拟摄像机无法达到的"高清化"标准。
网络摄像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基于局域网用于一些单位或者部门内部的局域监控,而且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打破区域限制进行更远距离的监控,比如不同地区的视频会议,远程的家人看护,或者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摄像机的基本功能。另外,由于当前3G网络的快速推广,无疑给网络摄像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无线网络监控也是未来视频监控发展的趋势之一。
网络监控系统布线采用的是交换机节点式的连接,模拟系统布线采用的是直连式。这就大大的为客户节省的布线成本。据一项有关模拟监控和网络监控解决方案之间差别的调查显示,模拟系统在安装、配置和培训方面的成本比网络监控系统要高出近50%。例如,模拟系统的布线成本几乎是网络监控系统系统布线成本的3倍。主要原因在于,同轴电缆布线比以太网布线要昂贵许多。而且,模拟系统通常需要单独对电力电缆进行布线,而以太网供电(PoE)则无需在IP系统中进行电力连接,直接由网络供电,大大简化了安装过程中铺设线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网络视频系统能够让用户将开放PC系统和开放存储与视频管理软件整合起来,成本比DVR要低20%。
网络视频解决方案的扩展性还体现在存储上面,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还需要购置大量的集中存储设备和磁盘,而网络视频监控则大量的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以及利用现有的电脑磁盘空间进行存储管理。
1.3智能化
智能化主要是指视频监控的智能分析。现阶段,智能化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在安博会上可以看到包括人流检测统计、周界警戒、车辆识别、视频质量检测等智能化应用。智能化可以说是当前各类摄像机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网络摄像机而言。智能化的地位也有着由锦上添花向基础功能的转变趋势。虽然当前的网络摄像机普遍已经有了很高的智能程度,但是如果在自动搜索,行为识别的功能上得到进一步突破的话,相信它对安防工作的帮助会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相信2012,随着高清产品的应用群体扩大,智能产品结合高清将会是产品趋势,通过实现高清监控的智能分析,助推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更多领域。
出入口控制系统
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或网络。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
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
识读部分的技术发展趋势。
出入口控制系统就是对数字化目标流动的管理,编码识别系统是利用编码介质,将目标数字化的。而生物特征系统是直接把目标特征数字化。因此,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多方便,使用者无需携带编码介质,就能得到识别与认证,也不用担心编码介质丢失带来的麻烦。生物识别系统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把误识率降到最低,要避免或减少误识进入和误识拒绝情况的发生。其次,要提高识别速度,提高通过率。
目前用于门禁控制的生物识别技术最主要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及虹膜识别这三大技术。在主流市场应用中最广泛的是指纹识别及人脸识别,其中指纹识别因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因素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人脸识别产品稍微次之。虹膜识别产品价格最为昂贵,但是也因其准确率在三者之间最高,所以虹膜识别主要应用在高端市场。从安博会可以看到,虹膜识别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识别速度已经加快很多,识别距离也提升为近距离站立识别。
目前有不少企业、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研究成果,也有部分应用实例,我们期待着面部识别技术迈向更加成熟、产品应用更加广泛的一天早日到来。
传输部分的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的日益成熟,为无线出入口控制系统(离线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石。
在使用者较少、数据更新频率较低的出入口,如:学生宿舍的每个房间,个人办公室和储物室等,通过智能卡对进出人物进行身份识别监控及透过系统设定对门禁进行管理。系统辅以无线网络连接模块,门禁控制器可以以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关作在线数据更新、实时监控及下载出入记录;当无线网络发生问题时,仍能正常运作。
入侵报警系统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系统应能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
伴随网络科技、无线技术及GSM/CDMA/3G网络的发展,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网络化有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更使得网络化的技术如虎添翼。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厂商致力于报警联网运营服务,特别是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开展的监控报警业务的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集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功能于一体的业务网,使报警控制器更趋向于将控制主机功能和硬盘录像机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防盗报警产品一直在致力于解决漏报误报等关键问题,而网络报警恰恰提供了解决思路,与一些厂商仅仅添加网络接口作为备选报警通道不同,网络报警的真正意义在于与报警中心的联动,后端可实时查询报警主机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真正的检测、网络、报警一体化。
智能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单机产品的智能化要求,如方便地设/撤防,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等。智能化体现的另一个方面是指网络的智能化,在报警系统网络中加入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类型产品,从而提高报警系统智能化水平,提高报警系统的可靠性的准确率。
结束语
安全防范工程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系统工程。其设计应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工作管理的要求,应具有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各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都是不约而同地为满足这些要求而服务的。
参考文献: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3-7851-03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society,computer application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erefore,should further enhanc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to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urrently, the study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preventive measur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alysis of its curr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preven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under attack.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issues; preventive measures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广泛,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网络所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露,当人们通过计算机接收信息的同时,通常都不会注意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引起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趁虚而入。如何做到有效的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况
在国际上,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受到破坏、更改与泄漏。”简而言之,就是指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从专业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网络中信息的传输,保证其他因素无法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恶意攻击和有意破坏。在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过程中既关乎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又关乎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同时做好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才能够有效的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变化日新月异,网络开发者一直在不断创新网络技术,更有很多不法分子深入钻研网络攻击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安全问题的维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数据显示,人为计算机入侵问题平均每20秒就会发生一次,可见信息的安全性不容乐观。
复杂性和多样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两个显著特点,因此其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比较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有系统漏洞威胁、物理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病毒和黑客威胁以及自然威胁等。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是全球化的,各国都十分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新兴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方式层出不穷,有些对于网络安全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我们经常听到的网络病毒有:木马病毒、蠕虫病毒、Back—doors病毒、Rootkits病毒、DOS病毒、Sniffer病毒等,这些都是黑客用来攻击的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黑客的攻击技术也在日益提升和改变。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才能够保证广大网络用户能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网民的信息安全。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2.1 计算机病毒
迄今为止,非法入侵代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对的最大威胁,我们常听闻的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都是凭借对代码进行更改的形式来实现对于电脑的非法入侵的,其本质是一项程序。这些病毒的传播方式大多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当然在用U盘进行文件传输的时候,也可能会携带这些病毒。病毒在电脑中的宿主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一旦病毒被打开,其对电能的影响是破坏性的,通常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其采用的是相对较为隐秘的入侵手段,当我们的电脑表面上在执行一种程序的时候,实际上木马程序在背后却执行着另外一种程序,虽然不会对电脑造成系统性的破坏,但会窃取电脑中的重要信息。
2.2 计算机系统本身问题
作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支撑,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只有计算机系统安全,才能够保证其余程序或系统能够顺利的正常运行。如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自身有问题,那么计算机自然会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系统,系统的漏洞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旦发现漏洞,对漏洞进行修复则是一项技术型工作。当攻击者掌握了计算机系统漏洞时,就可以利用漏洞通过自身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窃取计算机内的信息。
2.3 网络结构缺乏安全性
作为一种网间网技术,互联网由成千上万个局域网共同构成,是一个巨大的无形网络。当人们使用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传输信息的时候,往往不是直接传输过去,而是中间要经过多台计算机进行转发,这是有网络的复杂性决定的。在信息的转输过程中,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相关技术窃其想要获得的取信息,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2.4 欠缺有效的评估和监控措施
为了能够对黑客进攻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防范,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安全评估,一个准确的安全评估有利于整个网络安全的构建。但是,现在各公司和重要部门都欠缺有效的评估及监控措施,这些漏洞为黑客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现实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中,维护人员更看重的事前的预防以及发生攻击后的补救,却忽略了安全性的评估以及有效的监控。
2.5 存在人为威胁
计算机的人为威胁包括可控制及非可控制威胁两种,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安全威胁都是人为能够控制或者补救的。例如天气条件,在发生打雷和闪电的情况下,电磁波的影响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自然 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同时,计算机网络也会受到场地条件的影响。在有矿山的地方使用网络时,计算机网络就会变差。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各种设备的自然老化也会影响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3.1 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的。为了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讲解安全实例对用户进行提醒,可以派遣相关的宣传人员为计算机用户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实例中个人计算机受到攻击的原因,进而提升计算机用户的防范意识,保证用户安全意识构建完善。那么如何做到安全管理的强化呢?强化安全管理可以从设置访问权限以及设置密码方面着手,告知计算机用户无论是计算机开机还是打开计算机中的文件,都应该通过密码访问进入,同时保证自己设置的密码不会太简单,但自己又比较容易记住,尽量使用较长的、复杂的密码。访问权限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为IP地址和路由器权限两点,只有可信任的IP地址才可以获得访问权限,在陌生或者非法IP请求访问的时候,切记一定要拒绝其访问,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不被入侵。设置路由器的时候,计算机用户可以依据本人意愿对权限进行设置,或者直接让管理员给固定的计算机进行授权处理,做到这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3.2 使用密码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就是密码技术,信息的安全可以通过密码的设置得到保障。迄今为止,能够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其中密码技术包含了: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防范和保护网络安全的两个主要策略就是访问控制。使网络资源不受到非法的使用及访问是其主要目的。作为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的一项重要核心策略,访问控关系到广泛的技术领域,例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属性控制等。
3.3 健全备份及恢复机制
将给定的属性和网络服务器的网络设备联系起来就是属性安全控制,基于权限安全,更深入的提供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属性不仅能够对数据、拷贝、删除、执行、共享等行为进行控制,还能够对重要的目录及文件加以保护,避免有人恶意删除、执行或修改目录及文件。通过对RAID5的应用来及时的备份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重要数据的恢复。
3.4 提高病毒防杀技术
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破坏性方面,网络病毒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因此,在网络安全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对于网络病毒的防范最重要的是杀毒。但其实不然,要想有效的防范病毒的入侵,就应该首先做到“防范”病毒的入侵。如果在计算机已经感染了病毒后再来对病毒进行分析,采取杀毒措施,这等同于“饭后买单”,事后的弥补性措施是无法完全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所以,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问题,计算机用户应该做到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安装一款正版的杀毒软件,时刻监视计算机内的病毒情况,同时还应该定时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因为病毒是在逐渐更新的,只有及时更新病毒库,才能保证及时监测到新兴病毒的存在。一旦发现计算机内有潜在病毒,就应该及时清除隐藏的病毒。
3.5 建立防火墙
防火墙是通过连接网络的数据包对计算机进行监控的,形象地说,防火墙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门卫,管理着各个系统的各扇门,其会对进入系统中的人员身份进行检查,只有得到许可的人才能够进入系统。而许可哪里获得呢?当然是用户自己了,只有得到用户许可,其他人才能进行访问。在有不明身份者想要进入系统的时候,防火墙会立即将其拦截,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得到许可后,防火墙才会放行此程序发出的一切数据包,一旦发现该程序并未得到许可,就会发出警报,同时发出提示“是否允许此程序进行?”。通常来讲,对于那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程序,用户应该对其进行拦截,并通过搜索引擎或者防火墙的提示确认该软件的性质。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就是防火墙,防火墙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其能够有效的避免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扩张到局域网内,因此,计算机用户应当积极利用防火墙来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这一便捷工具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的使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安全的维护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技术和管理的同时完善,才能保证用户用网的安全性,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社会各界应该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使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完整。
参考文献:
[1] 张田.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
安全技术防范范文6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94-02
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1 数字档案及网络共享
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档案管理由被动服务、单一服务方式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和多层次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使用档案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地获取档案信息。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将档案信息压缩到最小量,便于数据传递。档案数字化后,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增加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数字档案的优势: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并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基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本质性地转变传统繁重的纯手工操作模式。通过计算机平台,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网上的检索和查询功能,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不仅节省了实践,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同时,开放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信息的有效性和传播性逐渐多元化,进而完善了档案信息的资源价值,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创建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共享:数据集中是基础,网络互通是保障,标准统一是关键。数据集中度有多高,信息共享就有多高,数据集中度越高,信息共享度就越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仅仅有统一的档案数据中心还不够,必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字档案的主要特征是: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必须档案数字信息全面覆盖,标准统一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档案信息数据上,不图所有,但求共享,在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上,不图全有,有多少提供多少,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不图先进,只图实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 构建安全数据库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库建立,主要基于开放的网络平台,在信息的获取与流通上多元化和便捷化,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然而,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下,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脆弱性,造成了档案管理的安全环境比较复杂,诸多不良的外界因素,对数据库形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的数据库环境,进而对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与利用进行安全保护。同时,关于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其需要对于外来攻击,诸如黑客或病毒,制定标准的安全体系,进行有效拦截,并且在技术上实现防范措施的自动化。
从技术上看,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要素组成,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将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引入更深的层次,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主要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在两者之间,构建起的一个安全的网关,用于检测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阻止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而对数据库的重要信息,设置安全的储存环境,以及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诸如电子邮件或文件的传输,运行于特定的安全系统环境之下。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在防火墙下,实现了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交换。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主要是防止登录端的非法用户入侵。用户在资源的访问之前,需要在登录端,进行相关身份的认证,以创造安全的登陆环境。在安全身份的认证中,其系统的构建主要基于登陆、连接、授权等流程,对登录端进行安全防范。用户的登陆信息,诸如登录名或口号,在信息核实无误后,系统终端便会建立连接,允许资源的访问操作。对于相关资源,其在访问之中,也可以在设置身份认证,以确保重要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
3)授权
用户的登陆请求核实后,对于档案资源的访问,设置操作权限,以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对不同身份的访问者分别授予不同的访问权级。关于授权是指通过访问权限的控制,实现相关资源的保护,而且其控制平台主要基于自主、强制或角色的访问控制等模式,进行安全环境的构建。其中,基于自主性访问控制模式,其安全系数小,但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操作简单。而强制性访问控制模式,将用户的访问权限,设计成为一定的权级,诸如秘密级、机密级及无级别级。
4)数据加密
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完全公开性,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据加密是信息保护的最安全方法,其主要是将资源转变为外界不可直接识别的模式,诸如形成不可识别的格式,实现数据的加密处理。数据由用户用自己的密匙加密,加密算法对原文的保密性不依赖于算法本身,而直接依赖于密钥的保密性,密钥越长相应的安全等级越高。并且,登陆系统的信息储存,不能进行所谓的正常脱密,进而安全储存了用户端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