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诚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诚信培训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1

关键词:培训模式;新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74-01

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尤其是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关系着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因此,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是事业顺利进行的保证,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原因

1、课程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七年了,宁夏作为第一批课程改革的实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已基本成熟,新课程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重要阶段。然而,在我们的前期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表面认可,事实上是排斥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按自己以前的方法教学。二是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到位,使得该工作在进行时,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的情况。三是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是沿用传统理念,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重失调,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分科课程一统天下,学科间缺乏整合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的生活,课程实施中重“教书”和“背书”,使教学失去素质教育的功能的情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的现状仍没有得到彻底改观;

2、课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需要开发多样化的、过程化的、积极参与的培训类型与方式,需要有一套适合新课程理念的便于操作的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以下问题:

第一,培训层次低。受条件限制,宁南山区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自己走出去的机会太少,接受高级别的培训很少。由骨干教师组织的校本培训,理论深度不够,培训层次普遍较低,简单模仿导致对新课程实质认识的模糊和走形,进而导致培训效果的逐级衰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第二,培训模式单一。集中讲授是本地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即使有少量的研讨和实践活动,由于培训者自身理论驾驭能力不够,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简单模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培训内容针对性差。通识培训仍然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严重不足,培训中教师缺乏实践方面的锻炼,影响着参与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已成为教师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兼之当地教师的基本素质较差,如果新课程培训只停留在理念层次,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困惑、茫然和不知所措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培训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个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无法对参训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只要不缺勤,都能拿到结业证书,学好学坏一个样,这大大挫伤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加之有的培训目的不明,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人员的需要,他们感到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

二、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1、集中式培训

集中式培训有教师集中式培训根据项目的设置情况,必修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或专门指定对象,根据信息技术部安排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在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课时中,让老师对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等较全面了解与学习,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由于专业的差异,导致有些培训内容相应的不同。所以除了应该参加的必修项目之外,教师还需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选修项目。集中式培训便于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2、探究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指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如何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很关键,要做到这样,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培训参与教师方面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二,作为为培训的主持人任何设计整个培训中的各个环节非常的重要。不禁让我想起,在我各种的关于教师的培训中,就是少了一种激励的机制始终可以调动人积极性。

参与式教师培训把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看作重要的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参与式培训之所以比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更受大家欢迎是因为教师是在“做中学”。这种过程中的学习是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学到的东西会比平常要多,印象会更深刻。

3、送教下乡式培训

自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各地进行了许多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三个薄弱之处:一是很少送培下乡;二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普通教师很少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三是几乎没有进行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培训。“送培下乡”是一种推行“研训一体”工作机制的一项实践型培训模式。该模式由培训单位抽调有关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精干的讲师团,按年安排一定学科的教学观摩(或讲座)穿梭于各乡镇把具体、实用、鲜活的新课程教学案例和“现场直播”式的教学研讨方法直接地送到边远的农村小学。是一种进行较大规模的现场交流、互动的为偏远乡镇或薄弱学校给予有效的现场指导活动。

教师发展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

参考文献: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2

校本培训是新课改背景下师资培训的一种新形式,它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对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把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一种学校行为,这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它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一再证明,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训必须以技能改变训练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新技能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在于研训一体,有效地将培训与教研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研究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们对传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培训、教学、教研,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主题教研校本培训模式。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开学初,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研训的几个基本“主题”。“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研训规定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主题化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校本研训的基础,保证了校本研训的方向和深度。

第三步,明确任务,达成共识。

确立了研训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研时进行交流。接下来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第四步,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训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如典型案例、教学实录等,为总结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研训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辨。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现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第五步,深化研讨,总结反思。

主题研训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研训主题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要分析得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下一阶段的研训主题。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校;科研诚信;保障机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教学”不再是现代大学的唯一职能,而是趋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整合。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的重大科研成果往往与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强化科研职能,积极寻求有效模式促进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但是,高校科研职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高校学术界中出现了抄袭、剽窃、篡改、一稿多投等现象,高校教师的行为、高校课题申请的腐败现象等,无一不损害着国家科学界的声誉,阻碍了国家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应提倡诚实守信,科研诚信应该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科研诚信的实现关系到科学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探讨高校科研工作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主要动因,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关于科研诚信

对于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学界提出的科研诚信概念是相对科研不端行为而言的。他们将科研诚信定义为:在申报、开展或评审科研项目过程中应用诚实、可验证的方法,提交的科研成果报告应遵守相关的规章、条例、准则和公认的职业规范或标准。美国学者认为,科研诚信讨论的重点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诚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它能够衡量科研人员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最核心的东西。中国吉林大学的刘辉博士在其《科研诚信问题研究》中提出,科研诚信是指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包括组织者)在科研活动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科学价值准则、道德准则以及科研活动的制度规范。刘辉博士认为,科研诚信的内涵应具有多层次性:科研诚信的主体;科研诚信的范围;科研诚信的内容结构。其中,科研诚信的主体确定了,科研诚信的范围也就相应明确了。

二、高校科研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动因

1.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是一种高度理性的活动,它要求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一种诚实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来开展科学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仍有不少教师有违这一要求。

(1)在科研工作进展过程中,一些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原则的不端行为,如剽窃、篡改、捏造等屡屡发生。

(2)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学术泡沫严重。科研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理性活动。但部分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或因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往往从以往他人的研究当中选取一些陈旧话题,重复研究。这些所谓的研究,非但没有方法上的创新,更无知识上的新发现,有的仅仅是科研经费的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3)现象严重。在高校当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报道,我国2009年的销售额近10亿元。

(4)项目申报存在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事业的日益重视,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逐年提高,部分高校和教师也把国家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作为本单位和个人创收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不良思想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开始了项目申报的“攻关之旅”,由此而滋生了诸如权钱交易、吃科研经费回扣等学术腐败行为。这些与科研诚信相背离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高校作为社会道德的“灯塔”的作用,也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发生动因

(1)个人科研道德失范。科研道德失范是指科研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有意违背了科研工作所应遵循的求真、求实、求新的原则,从而采取欺骗、剽窃、篡改、捏造等非正当手段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这些不当行为的产生是与高校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水平的下滑以及科学研究精神的缺失分不开的。在我国高校,教师通常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人民教师,二是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因此,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比仅仅承担教学任务的普通教师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责任。这些责任是:对真理有锲而不舍地追求;对科研过程的所有发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隐瞒、不夸大、不擅自篡改数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给予充分地尊重,不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据为己有或不恰当使用;能够恰当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不能因为一些眼前或潜在的个人私利而对他人或自己的成果价值进行不恰当地评价;应在法律和伦理的范围内,对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并充分保障被试的各项权利和福利。但从目前高校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事件来看,高校教师并不是都能遵守这些科研道德规范的。

(2)高校内部科研诚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科研诚信的遵守不仅取决于科研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和社会对科研诚信监督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和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的监督和保障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机构建设;二是制度约束;三是技术监控。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已经在上述三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机构建设方面,教育部于2009年成立了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主要承担制订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有相当建树。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技部则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9年,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在技术监控方面,有中国知网(CNKI)研制并被我国高校学报系统广泛使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上述措施的实施,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一些高校根据这些便利条件,开始着手建立自身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但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内部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一是高校内部设立起来的学风建设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众多学风建设机构的职能主要定位于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的处理工作上,工作方式较为被动。二是并非所有高校都相应地制定了科研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一旦发生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高校并不能从制度上寻找合法的惩罚依据,最终也将会不了了之。三是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面不广,在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等领域并未完全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3)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缺陷。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科研取向。好的科研评价机制会激励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指引下大胆开展开拓性的科研活动。而“不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只会使科研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挖空心思迎合制度制定者的短期目标。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获奖级别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各高校为了能在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有利位置,纷纷采取各种科研激励措施。为了配合科研激励措施的实施,各高校往往会制定出相应的科研评价体系。从目前各高校所公布的科研评价标准来看,大部分高校都以教职工所获课题级别的高低、所获经费的多少、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刊物的级别以及成果获奖的级别等做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和标准。并且众多高校都明文规定了教职工每年所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否则就不能享受相关的津贴待遇。有些高校还进一步将科研工作量量化为分数,这种做法被戏称为“争工分”。在此种科研评价机制的指引下,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都放弃了那些耗时较长并且有可能不能取得直接效果的科研项目,还有些科研工作者则可能为了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或学术荣誉,而采取种种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如通过“走后门”拿项目和剽窃他人成果等等。

三、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

西方国家是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在西方,它们的大学大都非常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把科研人员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必修课。西方各国的学术道德教育已有长期的历史而且普遍存在,不仅在大学中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还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进行教育和熏陶。中国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高校科研管理内部建立相应的学术诚信条例,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对高校教师进行“道德诚信”、“学术规范”系列讲座,每月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惩治”等短片教育,以及对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月”等学术诚信培训活动,此外还可利用校园网、图书馆进行实际的学术道德教育宣传等等。除了对高校教师进行严格的学术道德培训和诚信教育外,还引导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经常性的教育,甚至也对硕导、博导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可要求他们在一些文件上签字,如若指导的学生出现科研不诚信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加强高校科研诚信保障制度和机构建设

在西方国家,学术道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得到了高校各个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行有效地科研监督管理,各高校还建立了权威性较强的管理机构,甚至还临时成立调查小组紧急调查和处理科研不诚信行为。在中国,各高校都制定有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也有详细的学术规范条例。但是出于行政管理为主的科研机构,其科研监督和惩治机制未能很好地体现,有些高校甚至只有科研奖励制度,而没有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置、惩治制度和措施。因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使得高校内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能够依法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则要求成立相关的学风建设领导办公室,专门负责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3.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的科研行为起着引导、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高校当中发生的许多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都与高校的科研评价的导向性有关。因此,作为高校来说,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那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短平快”的工作思路,多了解科学研究工作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而将科研工作的成效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去考察和衡量,如针对一些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给予科研工作者以充分的时间,而不必要求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高校也不应因科研工作人员未能发表研究论文而减少相关的待遇。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4

[关键词]打造;电力企业;规范;科技创新;行为;探讨

中图分类号:F7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新文化

(1)宽容:鼓励探索、容忍失败。公司在体制机制上给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的活动“空间”,改革完全以科技成果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注重创新实践体现的过程性价值,给科技人员传达“不以成败论英雄”和“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意识。

(2)首创:崇尚首创、树立典型。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以及前沿性、高瞻性技术创新的个人及团队,公司通过“表彰杰出科技人才”、“树立典型模范”等方式,鼓励首创精神,形成崇尚首创的学术氛围。

(3)竞争:创先争优、不断超越。通过组织开展“科研成果评比大赛”和“科技成果走进基层”等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形成竞争意识,全面调动基层创新力量,把科技创新成果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激发科技人员的潜在创造力,不断超越自我。

二、学习文化

(1)个人学习。建立“工作反思系统”,使科技人员由被动学习向自省式学习转变,逐步建立认识自我、自我实现、适应发展的内源式学习模式;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由培训管理、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等五个体系构成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团队学习。第一,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全面提供团队学习载体。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个体知识团体化”的目标。第二,开展“轮岗交流”。通过压担子、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教育。第三,定期举办“学习日”主题活动和优秀“学习型”部门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学习观念,激发科技人员的学习热情。

(3)交流学习。第一,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帮助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反馈,全面激发科技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开展“双向学习”和“零距离沟通”活动,了解科技人员的收获和感受,形成改进建议;第三,搭建与科技人员的沟通平台,比如内部论坛、留言板、主任信箱等,多渠道实现信息反馈,了解科技人员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

三、合作文化

(1)协作。探索建立内部科技人员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全面整合利用技术、人才资源,群策群力,以优质高效的团队协作形成强大的科研力量,整合利用公司各项资源,发挥公司各项制度的协同效用,共同促进综合科研实力进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共享。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统筹管理各渠道信息和技术情报,实现信息和情报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最大程度满足信息和情报的共享需求。建立内部成果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开发和立项,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完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科技项目申请、报奖、后评估等各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交流。首先,产学研各方在共同建设关键技术开发平台、联合研究制定新技术标准、联合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互相兼职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次,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通过技术开发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充分发挥和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整体优势,集中力量对影响公司发展急需的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再次,注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智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最后,加强学术交流,选派各种专业的优秀人才,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活动,并对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进行奖励。

(4)团队。充分尊重人才、善用各种人才以创建高效能的团队;培养尊重开放、好学、快乐和合作的科技研发团队氛围;建立具有沟通和反馈、分享思想的最佳工作模式;鼓励和保持士气与生产力,建成成果导向的高效能团队,鼓励各种意见、冲突作为创新的源泉,以便实现企业创新目标。

四、责任文化

(1)敬业务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的各项项目指标,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意识,肩负起自己的部门责任,实现自己的部门目标。

(2)诚实做人。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三老”精神,时时处处为人正直、办事公平、心专于事、目标始终。把诚信内化为科技人员的信念,“说到做到”,使自己与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科技人员的工作表现转化为现实的工作热情和生产效率。

(3)诚信做事。诚恳面对团队协作,严谨对待科研工作,重视科研职业操守,杜绝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科研成果,严禁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杜绝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和评审中的舞弊、失实行为。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5

治校之道,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状况,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践行成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

1、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师德 4、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诚信道德修养。

政教处要通过举办“诚信做人”讲故事比赛和“诚信做人”演讲比赛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争取经过一年的努力,使我校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恪守“诚实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准则。

5、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是提高广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班级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内容,通过开设讲座、青春宣誓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6、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活动。

政教处要精心组织开展书画赛、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赛等活动,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这些活动都要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愉悦心情、放飞梦想,使学生蓬勃的青春激情能够得到张扬,达到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

7、努力营造积极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期,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都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通过文化长廊、政教处宣传栏、教导处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标语、家长会等途径,加大我校文化宣传力度,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师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统摄作用,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打造成功课堂,科研兴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教学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落实各种教学制度,切实做好“备、讲、批、考”各个环节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备课质量。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教具,而且要达到“备而有用、备而能用、备而好用”的效果,减少无效备课及备课上课两个样的现象。在备课思路上,要树立“以学定教”思想,不能仅局限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导处要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同时强化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提高成效。

(2)、优化课堂教学。各教研组要通过观摩教学、课例研讨、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模式。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四带进”: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五让”: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收获愉悦。

(3)、优化作业质量。教师狠抓作业质量,教导处要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出各学科学生作业书写要求。布置作业要适量、适度,要分层、分类;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坚决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教导处要认真抓好教师作业规范批改,科任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优化评价机制。各个学科要抓好课堂过关检测和单元目标测试,实施课课过关、单元过关策略。检测要突出及时性、实效性、简单易行性。

2、加强校本培训,以研促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1)教导处要制订好本期校本培训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特别是小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我校已实施研究的科研课题,教导处要加强管理,争取尽快结题,通过评估验收。要

全力推进新课题的研究立项工作,立足小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形成规模。

(2)、抓实集体备课,完善合作教研。集体备课要注意发挥集体智慧,要把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的、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中关键点等方面内容阐述清楚。

(3)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打造教师成长平台。本期,学校要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教导处要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保证活动成功开展。

(4)做好教学论文撰写评选工作。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高度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撰写高水平的教学论文。本期,每位教师撰写一至两篇教育教学论文交教导处,学校将进行量化打分,计入个人年度考核。

3、全力以赴,抓好毕业班工作。初三级包级领导要尽快投入角色,指导毕业班开展工作。要认真研究中考,特别是研究我们过去的备考工作,要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优化和继承好的做法。要加强对初三级风、班风、学风建设,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塑造毕业生惜时如金、勤奋好学、不甘落后、团结向上、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营造毕业班良好的学习氛围。

4、要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全体教师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着手建立“学困生”培养提高档案,注重“学困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严谨扎实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使这部分学生成绩有所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之处,看到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五)、建立后勤管理体系,完善后勤的各项管理措施,抓好后勤管理建设。

1、建立学校后勤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学校后勤工作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总务处管理好学校校产,坚持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创建节约、高效的育人氛围。要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效益,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迅速发展,提升学校形象。

3、爱卫会要将定时检查督促与不定时检查督促相结合,确保校园卫生时时处处整洁。

4、加强学校食堂的

管理,加强学生吃饭时段的管理,要做到学生吃饭的有序性,保持食堂的清洁卫生。

5、进一步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创建良好的住宿秩序,保证宿舍不出安全责任事故。通过加强住宿生的自主管理和评比文明宿舍、优秀住宿生等手段,建设良好的舍风。

科研诚信培训范文6

关键词: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62-03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形象的好坏。地方院校肩负起为所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地搞好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某地方医学院通过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掌握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寻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措施,推动研究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实在成效和有益经验。针对在校研究生的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向在校的三个年级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近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

(一)在校研究生对学校的评价不高,归属感不强

当问及“你对学校总的印象如何”时,回答“好”和“较好”者占38.6%,“一般”占47.7%,“较差”和“很差”占13.7%。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饮食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33.3%,“不满意”占48.9%,“很不满意”占17.8%。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34.1%,“不满意”、“很不满意”占65.9%。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活动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占67.4%,“不满意”、“很不满意”占32.6%。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图书、实验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占81.4%,“不满意”、“很不满意”占18.6%。可见,在校研究生对学校整体评价不高,对学校提供的饮食、住宿条件满意度低,对学校提供的活动条件、图书及实验条件则比较满意。

(二)研究生生活状况有待改进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对研究生生活的总体评价怎样”时,回答“很好”者占55.8%,“很充实,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占36.5%,“一般,比较清闲”占5.8%,“很累,经常帮导师做课题”占1.9%。当问及“你感觉你的生活规律吗”,回答“不规律”占85.7%,“勉强规律”和“尚规律”14.3%。当问及“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时,回答“谈恋爱”者占95.2%,“上网或打游戏”占4.8%。当问及“你每周的锻炼时间是多少”时,回答“无”占91%,“一周一次”占9.5%,“一周两次”占9.5%。可见,大多数在校研究生肯定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但日常生活不规律居多,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等活动较少,用于恋爱或网络游戏时间较多。

(三)研究生对学习有许多困惑

当问及“你对读研期间在学习方面怎么看”时,回答“应该抓紧时间多掌握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者占73.2%,“有必要锻炼一下自己的研究能力,跟导师在搞课题”占26.8%。当问及“你对研究生的看法”时,回答“很有必要,可以体现自己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者占51.1%,“随缘,有机会就发几篇”占31.1%,“想发,但是比较浮躁,为写不出有见地的文章而苦恼”占17.8%。当问及“对于今后的生活你最担忧的是什么”时,回答“学业压力”者占90.5%,“人际关系”占4.5%,未作答占4.5%。可见,在校研究生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习理论与科研工作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理解不清,在学业方面有许多困惑,这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满意度不高

当问及“你对导师给予你的指导是否感到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50%,“不满意”、“很不满意”占50%。当问及“你与导师见面的频率”时,回答“每天”者占37.8%,“每周”占33.3%,“每季度”占8.9%,“每半年”占20%。可见,有一半受访者对自己导师的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且学生与导师见面的频率低,有近30%的研究生平均3个月以上时间才能见一次导师。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研究生最信任与依赖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导师指导水平与责任心,督促导师关爱学生。

(五)研究生对学术诚信问题认识不到位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认为学术诚信的主要表现”时,100%的受访者回答为“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当问及“你对学术诚信问题的态度”时,回答“很重视”占90.5%,“一般关心”占9.5%。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回答“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占76.2%,未作评价者占23.8%。当问及“你认为不少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不对称”占85.7%,“传统诚信观的断裂”占9.5%,未作答者占4.8%。当问及“你认为可以如何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时,回答“加大宣传力度”者占90.5%,“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者占9.5%。可见,在校研究生能够意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但对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对自身的诚信状况、对如何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等在认识上不到位。

(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改善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认为你的心理健康吗”,回答“非常健康”占76.2%,“亚健康”占9.5%,“很不健康”占4.8%,未作答者占9.5%。当问及“你认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回答“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占76%,“经济压力造成的自卑与孤僻心”占4.8%,“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心理”占4.8%,“异往和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占4.8%,选“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和“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的恐惧忧虑”占9.6%。当问及“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当中”,回答“快乐”占85.6%,“平静”占4.8%,“无聊”占4.8%,未作答者占4.8%。当问及“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时,回答“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占76.2%,“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占23.8%。当问及“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喜欢自己”时,回答“是”占85.7%,“不是”占9.5%,“不清楚”占4.8%。当问及“你愿意参加心理讲座吗”,回答“我愿意”占81%,“不愿意”占9.5%,“可以去看看”占9.5%。大部分在校研究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够正确面对环境变化及各种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部分研究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应对外来挑战,应引起重视和进行适度干预。

(七)研究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比较乐观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对于研究生目前的就业形势怎么看”时,回答“很乐观,还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占76.2%,“比较乐观,找工作还可以,不过自己压力很大”占19%,“有点悲观,找工作自己优势不大”占4.8%。当问及“你对自己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态度是怎样的”,回答“胸有成竹”占85.7%,“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占9.5%,“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占4.8%。当问及“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回答“很有前途”占90%,“较有前途”占5%,“无所谓”占5%。当问及“你的择业观念是怎样的”,回答“先就业再择业”占71.4%,“先择业再就业”占4.8%,“应对自如”占4.8%,“车到山前必有路”占4.8%,“焦急”占9.4%,“其他”占4.8%。当问及“你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什么”时,回答“单位名气”占76.2%,“薪水”占14.3%,“行业前景”占4.8%,“个人发展空间”占4.7%。可见,在校研究生大多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八)研究生对婚恋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

在调研中,当问及“还单身吗?你对研究生阶段还单身怎么看”时,回答“是,单身很快乐也很正常”占85.7%,“是,想结束单身,只是没有机会或是感情遇到过挫折”占9.5%,“是,单身很孤独,只是目前自己还没有条件结束单身”占4.8%。当问及“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回答“满足心理或生理的需要”占85.7%,“打发无聊的时光”占4.8%,“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选择人生伴侣”占9.5%。当问及“你对恋爱对象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回答“感情好”占81%,“门当户对”占4.8%,“长相好”占9.4%,“会干家务”占4.8%。当问及“你向他(她)表白遭到委婉拒绝你会怎样”时,回答“还是朋友”占81%,“天涯何处无芳草”占14.2%,未作答者占4.8%。可见,在校研究生对恋爱与婚姻问题的认识比较成熟,主张顺其自然,且强调感情是第一位的因素。

综上,地方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条件、学科水平、管理理念及培养能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在校研究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不高、归属感不强,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许多困惑,对导师的指导工作普遍满意度不高,学术诚信意识淡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就业、婚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高。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应该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此,地方院校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各种资源的作用,增强各类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关心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

首先地方院校必须努力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努力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以增强研究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其特点,公共课一般安排在第1―2学期内完成,大部分空余时间要靠学生自主安排,主要任务是专业科研与实践,学校对研究生有等考核要求。研究生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期待也比较强烈,但对在读期间如何安排自身的学习生活比较迷茫,需要得到导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与帮助。当前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长期“放羊式”管理,甚至于不关心学生科研进展,不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等严重情况。因此,高校应通过硬性制度措施强制督促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指导,对于不合格的导师采取措施予以坚决调整。同时,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职能,在业余时间安排开展体育锻炼等活动,适当调剂研究生的学业压力与焦虑感,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建立导师教书育人的检查、评比和激励机制,让导师明确自己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导师的育人意识,使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行和诲人不倦的师教影响和教育研究生”[1]。

(二)提升研究生群体的学术道德觉悟

研究生在年龄、生理和心理上普遍进入成熟期,对自己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希望自己在学业上有发展,爱情婚姻等方面有所收获,学校要正视研究生的这些发展需求。研究生还是所在高校的科研生力军,是未来科研工作的主要后备力量。对于刚徘徊在学术研究门口的“新手”来讲,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打好科研基本功,尤其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倡导学术诚信风气。大多数在校研究生对学习工作中的作弊行为表示厌恶,但对于学术诚信的认识不全面。高校必须引导研究生在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做到学术研究去功利化,以及学术评价的理性化。地方院校在科研资源不足、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以对学生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培养研究生优良纯正的学风。

(三)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调研结果表明: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亚健康问题。为提高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个人顺利发展,必须克服在此问题上的任何忽视或投入力度不够等错误倾向。研究生对来自当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外在压力普遍感受强烈,需要高校采取措施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多数受访研究生均表示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希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地方院校必须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面对各种心理压力与不适,保持情绪冷静和心理平衡,调整完善自己的性格以应对环境变化,建立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培养单位应重点关注性格孤僻、平时表现异常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在‘平等、友好、尊重、关怀’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研究生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帮助研究生渡过难关”[2]。同时,要通过加强研究生寝室及班集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为研究生营造积极健康和奋发有为“正能量”环境。

(四)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研究生连年扩招,而社会能够提供的专业对口岗位有限,研究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调研表明,在校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途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大部分希望选择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如果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实在不理想的话,研究生会普遍选择“先就业,再择业”;部分研究生仍认为选择工作单位首先要考虑单位的名气,而对工作起薪要求并不高;普遍希望社会及学校高度重视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期待所在高校能够开辟更加广阔的就业信息渠道,开设研究生就业相关课程或培训讲座,以引导研究生理性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技能。地方高校尤其要注意培养研究生优良的人文素质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单纯具有专业知识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对研究生进行以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3]。

(五)做好研究生婚恋观教育

研究生进入了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年龄阶段,如何帮助研究生树立合理的恋爱动机,统筹安排学习、工作与感情的时间投入,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回避的问题。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或讨论,带领研究生深入分析当今社会在婚姻、恋爱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纠正研究生在婚恋观上的错误观点和偏颇行为,培养研究生主动争取美好感情和抗击感情挫折的能力。要深入了解研究生对于恋爱婚姻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因材施教”提高个体的情商水平,提醒研究生做好人生选择,将追求幸福的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实现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此外,地方高校应主动占领研究生网络教育阵地,搞好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充实研究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其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2]何幼琴,张艳萍.以人为本,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