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电子文档控制方案管理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量的文本文件、图形文件、表格文件、影像文件等电子文档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秘密,更有甚者还包括国家秘密在网络上共享和传播,为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同时也增加了重要信息泄密的风险。在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电子文档安全工作应当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1.电子文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电子文档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主要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它看得见,摸不着,在一般管理模式下,通常依赖保密管理制度强制实施,辅以人工监管手段来达到防护电子文档的安全,但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风险。它的易传播、易扩散性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享在局域网上的文件夹及文件没有加密措施;
(2)分散的输出方式不利于安全管理;
(3)复印、打印设备使用权限难以控制;
(4)打印审批存在效率低、难以记录的问题;
(5)涉密文件的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重依赖于人工;
(7)终端用户的日常操作和网络行为没有监控和审计管理,难以形成全面、细致的日志审计和统计报表输出。
(8) 恶意文件/病毒通过U盘、光盘、网络轻易进入系统,导致文档数据丢失。
1.1此外,还有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泄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泄密行为呈上升趋势。一个恶意的泄密事件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轻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补救,重则将会使一个企业置之死地。权威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对电子文档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企业对于信息有保护措施的不到3%。一些机密性的资料,电子文档轻易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移动硬盘泄密到网络外部。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组织内部,而内部网络各种安全漏洞造成的损失中,30% - 40% 是由电子文件的泄露造成的,而在 Fortune(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家的公司中,每次电子文件泄露所造成的损失平均是50万美元。
2.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
为了更有效防止电子文档的泄密,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保障最核心的电子文档的安全。
2.1以授权管理作控制
通过技术手段对文档的查看、下载、打印、修改、删除等权限进行控制,严防泄密,提高保密安全管理水平,变分散、无序的设备输出管理为集中而有序的监控管理。设备使用、用户权限可控,避免非授权使用设备,用户权限可管理。对使用者进行权限设定,来控制其是否有复印、打印、彩色输出等权限,并且还可通过设定配额以控制输出;使用者可通过身份认证进行文件输出;打印机、复印机等输出设备平时处于锁定状态,非授权人员无法使用复印及打印功能。
2.2以数据文档安全为核心
对指定进程和特定文档其创建,编辑,保存自动加密,非授权用户无法明文打开特定文档;打印输出采取闭环管理,文件需要先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通过身份认证,自动嵌入条码打印输出,通过条码进行自动化快速文件回收,全面记录文件打印、审批、回收等全周期信息,确保打印出的即为经过审批的,且打印内容与审批内容一致,打印者即为得到打印输出文件的第一人;做到安全打印,避免文件丢失、敏感信息泄露,确保打印内容与审批内容一致,避免误操作,减少浪费,自动负载均衡,减少排队。
2.3以监控审计作追查
特定管理人员可查看打印复印日志,可以全程追溯文件生存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柱形图饼状图等方式,直观的显示任一时间段内,输出设备的使用负荷、部门输出、个人输出情况。全面而详尽的电子化日志记录,变纸质人工登记为自动电子化日志记录,且信息更为全面,便于日后审计和追溯。
3.电子文档安全系统功能及技术阐述
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是根据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详细设计出的一套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以下功能:
3.1安全认证:采用口令加USBKEY等方式通过管理控制台对登录系统进行进行身份认证控制,不同的身份在服务器上有不同的存储区。通过此管理方式,可满足一人一台、一人多台及多人一台使用电脑的实际情况。
3.2文档管理:采用文档标密和定密的方式,对文档起草、批准、审批和审核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对不同性质的部门、用户和用户组制定不同的权限策略,文档创建时按策略标记文档权限属性,属性包括创建者、可使用的部门和用户列表。
3.3安全存储:提供网络硬盘功能,对加密的电子文档上传服务器进行集中存储,进而实现对本地涉密电子文档的备份。只有数据拥有者能查看和使用,即使其它合法用户也不能查看和使用他人的数据。
3.4人员管理:对系统中所有用户按照人员岗位职责及涉密范围进行统一的密级管理。采用人员定密的方式对用户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非密四种。针对不同密级用户,可配置强制加密策略,在文件交换时,文件不能由高密级用户传到低密级用户。
3.5文档流转:根据人员密级和文档的密级,严格控制文档流转过程,防止合法用户对文档进行非法操作。文件对内部或外部协同流转时,需提交文档审核申请修改文件权限,审核的文件副本和操作记录日志,保障内部文档安全顺畅流转;外部发送文档的安全协同。
3.6文档输出打印:电子文档打印输出需要通过部门或上级领导的审核通过后,才能将电子文档进行刻录或U盘导出,导出形式可以根据保密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对电子文件打印输出执行严格的打印申请、审批流转,对涉密文件输出纸张采用数字水印技术,自动嵌入条码打印输出,用户刷卡输出,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打印管理的要求。
3.7安全管理与审计:根据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设置系统提供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元和安全审计员三员,不同管理员的权限设置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确保系统满足“三权分立”原则,各行其职,各尽其责。系统管理员单独查看某 个文件的操作历史,安全保密管理员查看整个文件夹的操作历史,安全审计员查看整个系统所有用户的操作历史。
3.8病毒扫描防护:实现病毒扫描引擎,上传文件,均会进行病毒扫描,如果发现病毒,会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
总之,做文档安全的目的是为涉密电子文档的管理提供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防止内部重要电子文档被泄密,实现了对电子文档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结束语: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档案馆功能定位表皮处理 矛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乌鲁木齐市房产局房产交易大厅及房产档案馆是乌鲁木齐市统一颁发全市各类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他项权证;办理房屋初始、转移、抵押等房屋登记业务;负责核发全市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负责房屋产权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房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工作;负责房产交易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部门。现有交易大厅及档案馆的规模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及未来发展,现拟建的新的交易大厅及档案馆。
1、设计伊始
最初新档案馆及交易大厅的建筑设计是在取得甲方任务书及地形图,在勘测完现场后进行的,当时并未得知规划部门已有此地块的总体规划,所以最初的设计完全以建筑本身的功能定位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甲方在功能及心理上的需求。
最初建筑方案
但在得知本地块的总体规划后,之前做的方案完全被,主要是因为规划部门要求严格按总体规划做单体建筑包括建筑外立面效果。而总规中限定的建筑形体及外形都与常规意思上的档案馆建筑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就行成了内部功能和建筑外形上的矛盾,而建筑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而行成了最终的方案设计。
最终建筑方案
2、方案设计
分析建设用地所处位置,结合周围环境及整体规划要求,将房产交易大厅及房产档案馆设计成“L”型平面,由主楼和裙房构成,裙房整体地上3层,局部4层;主楼地上12层;地下整体2层,总建筑面积36797.14O,地上建筑面积27977.77O,地下建筑面8819.37O。本方案的总体布局和立面风格都满足了北区中心功能区的总体规划要求,立面风格上体现现代简约风格,主楼高层部分以横向线条为主,楼层则层层收进,在减少对周边道路的压迫感的同时让建筑形体更具艺术性,裙楼则以不规则的开窗结合横向线条与主楼相呼应,建筑外立面为整齐划一的乳白色铝板结合玻璃幕墙,体现了现代的建筑风格和时代感。
各层功能布局如下:
一层-三层平面主要为交易大厅、档案查询大厅和房产交易展示等;四层平面由主楼及局部裙房及连廊构成,主楼则为中心信息层,主要设有信息机房、维修间、培训教室及办公室、会议室等;局部四层裙楼为多功能厅及对外餐厅等;五层平面为业务办公用房;六层平面为档案技术用房;七至十二层平面为档案库房。
不难看出建筑整体的形象看上去更像是酒店或是现代化的办公楼,对于裙楼的功能定位来说这样的形象或许无可厚非,毕竟裙楼的功能主要是对外服务,大面积横向不规则不理幕墙也有利于大厅的自然采光。对已主楼四至六层的内部办公空间也是如此。七至十二层的档案库房则与档案馆建筑的普遍形象大相径庭。由于档案库房特殊的功能定位,和其对采光、室内温湿度的要求,一半情况下,在外立面是设计上都是以实体墙面为主,玻璃的使用面积则较小。而本设计主楼和裙房的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甚至似乎是完全剥离了建筑内部本身功能特性的建筑外表皮设计。而这样的设计手法如不加以对建筑内外矛盾的解决和巧妙处理,很容易形成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立面效果上的冲突,从而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因此在档案库房这部分的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外表皮大面积玻璃幕墙对档案库房内部的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影响,我们在设计中采取了通廊式。在建筑平面中周圈设置通廊,内部则为实体墙面围合起来的档案库房,这样一来解决了内部功能和外表皮的矛盾,同时将档案库房的特性很好的体现和保持,相对封闭的档案库房也有利于其所需物理条件的实现。
在设计过程进行中,甲方提出要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即要有加至十八层的准备,分析现有的十二层的方案,主楼是层层收进的态势,若按此方式加层,上层的建筑面积则过小,日后无论作为办公场所或是档案库房,实际的面积使用效率则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决定新加层以十二层的面积及轮廓为基础,让建筑形体呈竖直上升趋势,不在层层收进,这样则保证了加层厚的建筑面积使用效率。同时结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日后加层的需要,对建筑的基础、梁、柱的关键受力部位做了相应的处理和预留。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档案;社会记忆;法律制度;管理体制
谈到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社会记忆的由来,提到社会记忆,则不得不提两个人,即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和美国的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哈布瓦赫是“社会记忆理论”的开创者,他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提出了精辟的论断,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恢复的过程,在群体提供的统一框架(记忆的框架)下,个人的记忆都要以此为前提。”同时他提出:集体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描述,而是对过去的重构。他在这里强调要立足于当下来进行集体记忆的建构,并且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这种建构。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在接受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保罗・康纳顿从新的视角谈论他对社会记忆的理解,“社会记忆不是集体记忆的一个完善缺陷的补充,社会记忆是一种由其自身的独有特征来定义的、本质上可行的、能够实际地自我维持和逻辑的自我包容的理论框架。”康纳顿把社会记忆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人记忆、认知记忆和习惯记忆,他认为:“社会记忆只有保证记忆能够传递才有意义,人是一种社会记忆的存在。”同时,他也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忘却”的概念,并指出我们学会了用“社会忘却”来解释社会记忆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国内档案界对“记忆”的研究萌发了兴趣,随着“世界记忆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的进展,“档案记忆”在学术界也掀起热潮。档案是记忆的传承者,作为保存社会记忆的场所之一的档案馆,更是在构建社会记忆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也暴露出其局限性,档案部门如何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对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学界对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的看法有很多,其代表学者有著名的上海大学丁华东教授,他在《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他认为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表现为载体、客化、建构和控制关系。在《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一文中,薛真真也论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认为档案是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载体形式和中介方式,是人类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建构社会记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不同的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有点差别,笔者想在此着重论述档案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正是因为它是社会记忆的工具,从而具有对社会记忆的建构功能。
档案具有知识属性、信息属性,进而延伸到社会记忆属性,这些都是档案的一般属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那么,作为具有社会记忆属性的档案,它本身就是社会记忆吗?笔者不太认同,档案的确具有传承、建构社会记忆的作用,但他本身和社会记忆不是一物,更确切的表达来说,它可以说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物。档案作为记忆载体在维系历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中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实现了记忆功能,又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这就是文化的积累。人类之所以能在传承中发展、进步和不断延续,就是因为通过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使社会成为一个统一连续的时空整体。这一切体现了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
二、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局限性
1.档案法律内容不够完善造成的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档案公布权设定不合理以及缺乏保护档案机构的免责条款。《档案法》在肯定档案利用权的同时还设置了档案公布权的规定,在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这样是为了限制档案开放的范围,把档案开放的权利控制在档案机构手里,对档案开放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不利于公民对档案利用权的实现。档案公布权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将档案馆置于了不利的位置,即档案馆有可能会因为利用者对已开放档案的不当利用而承担连带责任,然而目前的档案法规中缺乏为档案馆设置的免责条款,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为了规避风险,免受到责任牵连, 自然他们对于档案开放的工作也不会积极落实开展,延长档案开放时间的情况普遍存在也具有合理性了。这样一来,不利于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2.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局限性
档案鉴定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决定哪些社会记忆将被留存下来,哪些将被销毁。加拿大档案学者T・库克也说过“鉴定是档案事业的中心,是一项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然而在实际鉴定过程中,档案鉴定标准和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都比较笼统、模糊。鉴定工作一旦做的不好,会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会被忽视,会因为没有被接收进馆而不能永久保存,破坏了社会记忆载体的完整性,使社会记忆构建受到损失。这是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局限性。
3.官方档案多,民间档案少,内容片面造成的局限性
我国档案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馆藏内容单一,数量不够充分。据调查所知,我国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中,绝大部分为机关文书档案,显得馆藏内容十分单一,相比而言,科技档案、基建档案、房地产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极少。历代的档案成为权力象征的一部分,都只是那些与国家机器相关的记录,然而贴近老百姓实际的档案却十分少,一些珍贵的民间档案遭到忽视。近几年档案部门虽加大了民生档案的进馆比例,但由于数量总体还比较少,因此这部分的档案始终处于缺失和片面的状态。在社会记忆的过程中被遗忘总是不可避免的。
三、建构社会记忆中档案部门的发展方向
档案部门是保存社会记忆载体的重要场所,正如一句话所说,档案馆是记忆的殿堂。档案部门也正是通过对各种载体档案收集、整理、修复和编研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历史记忆载体,实现社会记忆的传承和重构。档案工作要切实在社会记忆建构中不断自我完善,体现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部门在这些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很多。
1.完善档案法律制度
对一些档案法律法规进行慎重、必要的修改,解决档案公布权不合理和档案免责声明的问题,调整档案公布权的设置。关于调整档案公布权的设置问题要慎重的对待,并不是说这样一来所以的档案都能被随意的公布。允许利用者通过各种方式公布那些已经经过鉴定可以开放利用的档案,建议档案部门取消对档案公布权的控制。对于对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处在不开放范围的档案,应防止利用者因缺乏档案意识,随意在利用的过程中公布不应该公开的内容,档案部门仍然保留对档案的公布权。
2.健全档案鉴定管理体制
可以适当考虑调整档案馆的鉴定职责,档案馆只起审查和监督的作用,由档案生成单位承担主要的档案鉴定工作,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协助,配合档案生成单位更好地完成档案鉴定工作。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进馆鉴定时设置的保密期限按时开放,同时已进馆鉴定的档案,不再单独承担档案鉴定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档案馆承担的开放责任,改变工作人员普遍因规避开放风险而延期开放的现状。从而使得档案开放更加便利,有利于档案在社会记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3.提倡馆藏档案的多元化,注重保管平民档案
馆藏档案不能只是收集党政机关的档案,要更多地贴近民众,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接收进馆保存,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民营企业、家庭档案等纳入档案馆收藏范围。同时档案馆要不断拓展档案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让档案更充分地反映社会活动,让档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利用者,充分发挥档案在宣传教育人民、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帮助民众维护自身权利、帮助百姓排忧解难、提供市民休闲娱乐中独特的作用。
4.加大宣传力度
面向社会全面进行宣传,走全面特色宣传之路。例如:为更好地宣传档案文化、让档案走进百姓生活,提升黄山市档案文化影响力,助力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黄山市档案馆与黄山日报・黄山晨刊签署协议,定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合作开办《档案时空》专栏。此次双方合作开办专栏,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实现了新的跨越,对档案部门的宣传形式和新闻媒体自身的栏目建设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次双赢的合作。
四、小结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且十分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一样的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新阶段,档案在人类文明的记忆建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档案部门需要做的是完善体制,提供良好的环境,解决不利因素,便于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法).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保罗・康纳顿(美).纳日毕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丁华东.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管理,2009.01
[4]薛真真.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J].档案管理,2006.02
[5]李锦华.从档案馆的角度论述档案开放的困境[J].档案学通讯,2013.06
[6]T・库克(加拿大).铭记未来――档案在构建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02
[7]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06.
[8]安徽档案信息网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规范化
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城市化进程决定的,与之相应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进行变革,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房产权利人、房地产行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才能为房地产的有序发展和繁荣提供基础。以下从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意义、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1.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及时对房地产权属问题进行登记,并颁发房地产权证书,房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另外,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为房地产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有了明确的房产权属界定,在以后与房产有关的转让、租赁、抵押以及拆迁等利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现在的住宅区管理服务、房屋的维护都是以产权产籍管理为基础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资料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促进房地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综上,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权益纠纷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以及城市的科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备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产权管理是随着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发生改变的,房地产产业的繁荣也要求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制度保障,产籍管理工作混乱无序
我国对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设立了相关的房屋权属管理机构,调配了相关人员展开工作,也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方面提出了规定,这算是理论意义上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前的规范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规范没有形成,而旧的规范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造成了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人员没有依法管理产权产籍档案的意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存在随意性,这会对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2.2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计算机的兴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有计算机的参与,事实也证明计算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这正是计算机最擅长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大城市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一些市县依然用手工记录的方式来开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房屋产权产籍档案建立的过程历时长,查阅检索也存在诸多不便,档案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大家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家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就是记录信息形成档案以及档案的维护工作,档案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意义大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被认为是谁都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年龄大,素质较低,也没有人去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极其缺乏。新环境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记录、维护档案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对先进观念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致使很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手段得不到推广,严重阻碍了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
3.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3.1制定统一的规范,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房产权利人以及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现在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造成的混乱,制定统一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规范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做到依法管档,按照统一的规范来展开工作,便于管理。同时,有统一的规范也便于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有利于对工作人员形成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档案管理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2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总能促进一项具体工作的发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大家熟知的计算机的强大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对产籍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适用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档案的检索、查阅便于档案的利用,另外,建立统一的房产产籍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统计的产籍信息用科学的手段加以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房地产开发以及城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档案的应用是一切档案管理的落脚点,而这正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建立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与外网进行对接,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就相关的信息提供网上查询、下载等服务,对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收费标准进行公布,便于信息的透明公开。另外,有关部门可以就有关业务进行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便利。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提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现在的档案管理体制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首先要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管理的高度,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吸引人才,重点做好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和把握,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学习新的观念和技术,尝试新方法,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3.4创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创新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对阻碍管理水平提高的工作环节、管理技术加以改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很多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会促进很多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应重视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便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浅析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J].档案时空.2010,06(07):127-128.
[2]袁增春.城市房屋拆迁与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12,35(11):24-25.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档案管理一直是社保工作的重点,其中包括了参保职工的就业、缴费、调动、退休等内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历史记载,是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实现为参保者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参保者享受相应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保档案管理的好坏、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参保者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增大以及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多,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应不断地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广大的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保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社保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由于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大多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只注重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和资金投入,将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当做可有可无的工作,而忽视了对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这增加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有些管理部门的领导只重视社会保险的业务工作,而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采取一定的宣传措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识不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严重降低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多头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多头管理与我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有关。社会保险档案涵盖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并且全部的社会保险资料并不在一个部门保存,因此,参保人员若想查询与自己相关的全部社保信息,则需访问全部的社保档案管理部门才能完成。虽然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有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逐渐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受现实条件如资金、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的限制,难以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大多社保机构仍采用纸质材料档案管理,增加了社保档案查询访问的难度。有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社保部门甚至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各类档案资料被分割保管,容易造成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丢失现象。
(三)缺乏专业的档案资料管理队伍
缺乏专业的档案资料管理队伍,对社保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保档案信息服务质量与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但是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了节约档案管理的经费,不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并且很少聘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造成档案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的局面。此外,在有些社保档案管理部门存在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够,降低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制度不统一
近些年来,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满足社会保险改革的需求,逐渐向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而制定了一些必要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各地社保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没有统一的社保档案管理的文件,各地的制度也不尽相同,使社保档案在管理和应用上差别很大。
(五)不注重档案信息开发
很多社会保险经办单位忽视了档案信息开发的重要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使得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在我国的某些地方,虽然社会保险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开发工作依然停留在“初级管理型”的阶段,不能根据当地社会保险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使得大量有利于推动社会保险改革的信息资源变得毫无意义。
二、有效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对策
(一)抓规范,完善相关制度
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业务流程,修订《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室管理制度》等项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从产生、传递、归档、保管、查阅、检查、保密、销毁、移交等全过程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为实现档案管理严格化、为档案室配齐密集架、灭火器、计算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等各类档案管理专用设备,做到库房、调阅、办公、实物陈列室“四分开”。 认真开展档案审核自查工作。每年定期检查审核业务档案中各项材料是否完备,是否准确一致,是否真实有效,对所缺的材料进行详细登记,对在普遍性、阶段性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和特殊性材料,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索要,及时补充好档案材料,并对档案材料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和归档,做到业务档案的完整和业务档案信息的准确、全面、有效。
(二)抓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除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选拔上严格把关,切实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选配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外,同时狠抓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岗位培训、派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开展社会保险业务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为实现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管理打好基础,便于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三)抓服务,强化信息利用
按照档案专业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狠抓检索工具的规范化,系统化工作,编制各种载体的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全引目录、全宗卷等索引工具,清晰规范,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在档案利用方面,要坚持“以管促用、以用促管”的原则,围绕方便查询、提高利用效率上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全方位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服务。利用档案为自身工作提供方便,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规范档案查阅管理,制作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薄,对查阅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反馈利用效果,着实解决了几个疑难问题。不断加大业务档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了业务档案基本信息库,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阅效率,为社保征缴工作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
档案的完整和规范,一方面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统计、监督等工作提供了依据。人社局应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当作大事来抓,任务层层分解,指定专人负责,全员参与,把档案工作落到了实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精细化、规范化。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作为强基础、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管理要求,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力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生乐.浅谈从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的构成及管理[J].河北企业.2015(12)
[2]杜岩.基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措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
[3]舒萍.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企业导报.2015(24)
[4]李双.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5]朱玉媛,彭潇敏.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8(05)
[6]钟闻.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规章制订的若干原则[J].浙江档案.2006(02)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6
一、地震对档案的危害及分析
地震对档案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情况:
1.档案装具被砸毁(木制装具全部被砸碎),档案散乱被埋压在瓦砾和泥土中,使档案受到严重危害。一是地震时房屋倒塌、档案装具损毁,特别是砖混结构库房地震时倾该倒塌,木质装具被砸碎,使档案埋在废墟之中,加之地震后天气异常,伴有阴雨发生,使不能及时扒出的档案被雨水浸泡形成档案砖。二是灰尘中带有大量棱角的固体颗粒,使档案受到严重磨损。三是灰尘吸附有酸碱性成分,会加速档案纸张的老化和字迹褪变。四是灰尘带有大量霉菌孢子,档案制成材料(纸张和字迹)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受到霉菌严重污染。据统计,唐山地震后清理出的被埋压档案,90%以上受到霉菌不同程度的危害。五是档案被埋压在废墟中受到机械性损伤,纸张被折或被撕裂断开等。六是档案被砸丢失。地震后,有的档案被埋压太深,有的因发生地面位移或档案人员震亡埋压位置无法确定,有的因分散保管,不能及时扒出,致使档案丢失。
2.地震引发水患淹毁档案。档案库房一般设在一层或地下室,档案容易被水淹毁。(1)地震发生后造成供水管道被震裂或扭断,流水进入地下室,造成档案被水淹,同时地上库房也有受水浸的可能。(2)震后阴雨不断,地面积水全部涌人防空洞或地下室,致使档案被淹。(3)由于地震引起的土地返浆,地面冒水或泥浆,使一层以下档案库房的档案被水淹或泥浆污染。
3.地震引发火灾烧毁档案。(1)建筑物、构筑物倒塌后,电线短路瞬时引起火花而引燃周围其他可燃物发生火灾烧毁档案资料。唐山矿冶学院(今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火灾,就是由于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烧毁图书资料的典型实例。(2)炉火蔓延引起火灾烧毁文件材料。当时我国北方普遍用炉火做饭,地震发生后房屋倒塌,引起炉火蔓延而未被急于抢救伤员的人们发现,致使一些尚未归档的文件材料被烧毁。值得庆幸的是震后调查,未发现炉火蔓延烧毁大量档案的实例。
4.人为造成档案的次生灾害。地震后,人的第一需求就是生存需求。从事的一切活动首先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因此可能人为地对档案造成某些次生灾害。(1)把文件资料作为助燃物烧毁。由于震后短时内不能解决食用问题,人们为了充饥要烧火做饭,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捡些被砸散失的文件资料作为助燃物引火做饭、烧水、消毒等等。(2)震后快速清墟复建造成大量档案资料受损。地震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面临的问题比比皆是,解决居民衣、食、住、行问题是市委当时工作的着力点。而外地来唐的救援、援建队伍的主要任务也是抢救伤员和清墟复建,缺乏对档案资料的抢救保护意识。因此,有些档案资料或是因清理不当受损、或是被误装入清墟车辆而遗失。(3)有些人把震散的档案、图书资料据为已有,造成档案、图书资料的丢失。唐山市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丢失就属此类情况。
5.由于震后保管条件恶劣,致使被抢救出的比较完好的档案资料又重新受到二次损害。震后,有些单位人员伤亡较少、领导档案意识较强,及时组织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抢扒和抢救,使许多档案资料免受损失,有些档案资料被扒出后仍完好无损。但是震后工作条件很差,一无库房、二无装具,只能把扒出的档案资料打成捆装入麻袋放在露天,用油毡或塑料布苦好。条件好的也只是放在帐篷或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里。这样本来较为完好的档案资料,又重新受到潮湿、光照和灰尘沙土的污染,有的还会被虫蛀、鼠咬或发霉变质、字迹褪色或脱落,使档案受到二次危害。
二、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这四个环节称为防震减灾活动,确定了“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把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务院还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减轻地震灾害对档案馆及档案资料的破坏,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防震、抗震救灾与重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1.建设抗震防灾的档案馆。地震毁坏档案资料的主要形式是震毁存放档案资料的档案馆建筑,进而引起火灾、水患、污染等其他灾害使档案资料遭到破坏。因此,新建档案馆必须条例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要求,具备抗震防灾能力。
建造抗震防灾档案馆,首先要选好地址。新建档案馆选址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如地震易发地带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和土质松软的古河道、沙滩地等,地势较陡的山坡及河坝旁,地下有溶洞的地方等,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工程隐患。档案馆要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躲开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上空高压输电线路通过。建造档案馆宜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全,同时交通方便。
其次,档案馆建筑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既抗震又适用。要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要求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档案馆建筑要规则整齐,尽量减少凸出凹进、高低错落;建筑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宜,并设有地下室。
最后,档案馆建设施工,要选择正规的、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同时,防火、防水、防污染、防人为破坏等综合防灾设施齐备。
2.现有档案馆建筑抗震能力评价和加固。现有档案馆建筑一般为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有少数多层砖砌体建筑。无论何种结构建筑,凡未按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的,都应进行档案馆建筑抗震能力评价,确定该档案馆所能达到的抗震能力。达不到抗震能力标准的,必须进行加固。
现有档案馆建筑加固。首先,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查出本地区有烈度参数。然后,请专业建筑设计部门按照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和现有档案馆建筑抗震能力评价结果,制作档案馆加固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加固施工。
为预防地震引发火灾,档案馆库区电源总开关应设在库处,并设有防漏电安全保护装置,控制导线及档案库供应导线用铜心导线;档案馆内要杜绝明火;档案馆内不允许铺设燃气管道;用电要注意安全,定期检查用
电设施、供电线路,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档案馆内要配备足够的灭火设施,工作人员必须学会使用灭火用具。
为预防地震引发水患,还应做到:档案馆库上层或屋顶不设置给水设施,库内不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不穿越库区,生活污水管避免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墙上;教育工作人员做到安全用水,下班后上班前由保安人员关开供水总阀门,防止夜间漏水或地震时造成水管破裂浸毁档案资料。
此外,档案馆应配备抗震防灾功能的档案装具。
3.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依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各级档案馆要结合本馆所处地域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从应急机构、队伍组织、行动计划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包括:(1)应急机构的组织和职责;(2)应急通讯保障;(3)抢险救灾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4)灾害评估准备;(5)应急行动方案。
应急行动方案除抢险救灾措施外,还应包括预防地震后人为造成的档案次生灾害措施。即地震发生后,要将抢扒出的档案资料要放在地势较高、通风、便于搬运检查的安全地带;要对扒出的档案和尚未倒塌的库内档案实行全天候监护;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不要把档案资料作为助燃物或据为已有等。
4.重要珍贵档案资料可多套分地保存。重要档案资料实行多套、分库保存,是预防地震危害档案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抗震救灾的一项得利措施。唐山第一造纸厂档案在唐山大地震中全部震毁,而唐山市档案馆后库(设在遵化县)保存的该厂底图,为该厂的恢复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建议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备用制,也可备份计算机数据分地保存;对珍贵档案进行缩微复制分地保存。
5.关注地震信息,随时做好档案资料防护准备。目前,我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已有所认识,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过一定程度的预报。因此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鉴于我国目前地震预报水平,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地震管理部门的联系,注意了解地震监测部门有关地震预报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地震灾害对档案资料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