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后勤管理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后勤管理规划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1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

自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理念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旨在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运动。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作为一项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工作,涉及到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其他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的事务。后勤事务异常繁杂,重在管理,管理得当,则能有效满足全校师生的服务需求,为师生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办学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办学经验的不足,许多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后勤管理改革走了许多弯路。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来审视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状况的话,则可以理解为许多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并没有以在校师生的需求为标准来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规章,其提供的后勤管理服务满足不了师生的服务要求。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摆在独立学院后勤发展的一道难题。当前全国上下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采取法制化管理的办法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独立学院仍然沿用母体高校行政性管理模式,导致后勤管理效率低下,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通过依托母体高校资源,结合社会资金而创办起来的独立学院,其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对母体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在后勤管理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依然是依循母体高校“科层制”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并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高校,由于有政府经费的投入,其在后勤服务和保障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彰显后勤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而独立学院由于政府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后勤资金往往比较吃紧,采用行政性管理模式,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地激发,并最终导致后勤服务质量的低下。这就是通常有学生会觉得公办高校食堂饭菜、宿舍费会便宜一些,而独立学院的食宿则相对贵一些,并且后勤服务也相对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高校后勤员工大部分是编制内正式员工,他们更加珍视自身的工作职务,采用行政性的后勤管理方式有较好的基础,而独立学院后勤员工大部分是合同制员工,员工流动性大,依然采用行政性的管理方式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而导致后勤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服务质量的低劣,并加剧了后勤人员的变动。第三,许多独立学院后勤沿用母体高校行政性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上级管理部门干预过多,管理过死,缺乏灵活性,效率低下等母体高校后勤管理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由于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间资本进行办学的,其后勤工作一方面要保证高校教育的“公益”属性,一方面还要兼顾办学主体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后勤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改变。

(二)后勤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建设滞后

高校后勤涉及到为师生提供水、电、暖、交通、住宿等日常事务管理和维护。这些事务大部分都是专业性较强、体力劳动强度大,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匹配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的工作。然而,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结构不甚合理,这严重滞缓了独立学院后勤专业化建设水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后勤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从现实情况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诸如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楼管,基本是以退休人员为主,负责校园交通执勤管理的保卫处人员,基本也是。这些后勤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所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便是精力不足,进而容易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和服务的不足。以学生公寓的楼管为例,其每天要负责的卫生清洁工作都已经让其不堪重负,在宿舍进出人员的管理上、公寓设备管理、火灾防护方面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机构不合理。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工作,诸如供水、供电、供暖以及公寓的日常维修等,都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而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人员基本都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当后勤事务需要专业人员时,往往不得不临时聘请校外人员进行协助,如此一来,不仅耗费大量的资金,服务周期经常也拉的很长,引起师生的诸多不满。

(三)许多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混乱,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最初源于企业改革,指的是企业通过推行信息化,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的本质是让沟通更顺畅,让连接更方便。高校后勤实体部门众多,人员庞杂,很多师生员工对后勤各部门的职责不甚了解,遇到问题不知道与哪个部门联系,同时后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比较慢,因此服务不及时,导致师生的意愿没能及时反馈的现象时常发生。师生与后勤部门以及后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是独立学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

(一)落实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十明确提出把法治观念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十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便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也就成了应有之意。

(二)顺应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本质是后勤市场化,意在将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顺应高校后勤发展潮流,相应国家号召,落实相应政策的务实之举。虽然在社会化改革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甚至出现反复,但改革的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社会化改革改革本质上是把后勤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法治经济,强调用法律法规保证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推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本质上也是进行法制化改革。

(三)独立学院后勤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可靠保障

当前许多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依然带有浓重的行政性色彩,后勤管理工作主观性过强,后勤工作经常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主观性、随意性;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后勤员工多是以临时工为主,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稳定性、连续性。独立学院通过推行法制化管理,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利、效,以及相应的监督奖惩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后勤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和后勤腐败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后勤人员的权益。因此,推行法制化后勤管理模式是保障独立学院后勤工作连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三、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为独立学院后

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经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为指导,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指的是市场交易主体地位平等,市场交易遵循等价交换的法则。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市场经济主体只有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升竞争力,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对外开放是我国实行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开放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意在使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化,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性、竞争性、平等性和开放性都需要法制保障,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基础。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

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基础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纳入的法治管理的轨道,任法而治。政治上,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法无规定不可为”,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行使行政职权。经济上,一方面是严格遵从“私法自治”原则,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及合法权益;一方面强调用法律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打击经济违法行为。文化上,一方面是全面加强法治教育,营造法治氛围,打造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观念;一方面是通过法律规范文化市场,保障公民以及文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领文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基础。

(三)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

理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自上个世界90年代中央提出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各高校纷纷把后勤从高校分离出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以减轻高校负担,推进后勤事业的发展。然而,后勤社会化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反复。独立学院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从一开始,其后勤管理便走上了社会化改革的道路,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为其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经验。

四、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法治后勤管理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独立学院要建构法制化后勤管理模式,首先要引导后勤工作人员树立法制管理理念。在行政性管理背景下的高校,要后勤员工树立法制理念并非易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独立学院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要确立依法管理后勤的理念和决心。强化后勤法制理念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需要学院领导层率先树立依法办后勤、依法管后勤的理念。在日常的管理决策中,在管理干部的任命中,严格依法办事,为后勤员工起到表率作用。第二,要在全体后勤员工中普及法律常识,营造后勤法制文化,逐步树立起后勤员工的法制理念。独立学院后勤法制化管理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在“一线”工作的后勤员工上,这是检验后勤法制化管理推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强化法制后勤管理理念,需要在全体后勤员工中普及法律常识,要对后勤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讲授与高校后勤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后勤员工真正做到知法、懂法进而守法、护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树立其法制管理理念。第三,要“抓典型,树榜样”,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加快推进法制后勤的推行力度。受行政性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队伍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拖拉、懒散,工作被动、消极等不良现象。因此,对于那些法制观念较强,法制管理执行较好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法制观念依旧较差,法制执行不到位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必要的惩戒处分,通过抓典型、树榜样,形成法制后勤的用人导向和组织氛围。

(二)完善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后勤管理“有法可依”

法治的首要要求便是:有法可依。对于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而言,做到有法可依,就必须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用法律为后勤各项工作保驾护航。后勤行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面广,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也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立法,为高校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独立学院具有自身办学的特殊性,自1999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办以来,才短短的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办学的模式使得独立学院后勤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行业立法存在诸多空缺。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后勤工作的重视,加强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为独立学院推行法制化管理提供上位法指导。第二,独立学院要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好与后勤相关的规章制度,把国家层面的法定要求落实到本校的管理规定之中。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提现费,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则是对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当前独立学院在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乱象,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这些行为。

(三)独立学院各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模式,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各后勤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行业规定以及学校管理规定,严格执法,完善监督和指导,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各后勤实体部门要确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独立学院后勤包括公寓管理部门、餐饮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依法管理就是要求这些实体部门确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戒除人情关系介入到后勤管理之中。第二,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实体部门执法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做到执法必严。当前许多独立学院后勤服务质量低,后勤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后勤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更多的是后勤管理主体不按规制制度办事,对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并且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后勤各部门的违法违章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四)明确奖惩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做到“违法必究”

法治的最后一项要求是违法必究,这是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必要延伸,更是有力保障。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在做好“立法、执法”的同时,必须明确奖惩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做到违法必究。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确实落实、细化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问责机制。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部门要通过部门规章把相应的职责要求进行细化,并把相应的要求写进聘用合同中,让每一位进入后勤部门的人员在入职时就明确相应的职责要求,明确失职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要把问责机制落到实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细则制定出来之后,关键在于能否落到实处。法律制定出来之后,若是得不到遵守,则是一纸空文。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违法必究”。

五、结语

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推行法制化管理一方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行政性管理方式在高校仍然是主流,独立学院亦是如此。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办学的特殊性,其后勤管理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规章落实不到位,管理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的产出和提升。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需要独立学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独立学院后勤员工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后勤法制化管理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1).

[2]赵新平.浅议独立学院后勤如何先行与市场接轨[J].高校后勤研究,2015(04).

[3]唐艳枫,翁兆丰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机制与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 2015(10).

[4]林凌.试探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多元化改革[J].高校后勤研究,2014(10).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体制分离;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企业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壮大,不但大大提高了对学校的综合保障能力,而且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不少高校不断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归属后勤系统管理。对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构建高校后勤产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有许多认识问题和实际操作技术问题需思考和实践。本文就此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后勤同行。

一、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主要问题

(一)转变观念难,思想压力大,人才难留住

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教辅单位的大部分人员并非出于自己心愿被分离,觉得不但是身份降了、档次低了,而且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今后要靠自己“赚钱吃饭”,短期内观念难以转变,思想压力大。如某高校将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教材科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教材服务中心,从原来的学校一级核算单位变为后勤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从教辅人员转为一般服务人员,且高校后勤产业改革的目标又是推向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目前还要逐步开放校内服务市场,所以员工的思想压力大。

在人员安置上,虽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与其他教职工享受相同的职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甚至退休后也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观念和实际问题,使得有门路的职工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学校。“新人”实行全新的聘任制,参加社会保险,可是在工资待遇方面目前还未能做到与“老人”同工同酬,真正的人才留住难,员工变化频繁,影响了后勤企业正常的优质服务。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1 原有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问题,学校不垮,工资照领,奖金照拿”的格局还未真正打破。现在讲社会和谐、讲幸福指数,且一些工作无法具体量化,所以在同一类员工中,特别是事业编制人员中的绩效奖金无法拉开档次,无法实现“奖勤罚懒”,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人员总是把自己收入跟以前比或跟原单位同事比,经常喊“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形成了收入的“平均主义”。

2 后勤企业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与学校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对后勤企业的行政干预仍不可避免。学校希望后勤企业在讲经济效益时,更注重社会效益。

3 后勤需要承担学校的分流人员和教职工家属。由于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上述一些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容易形成一些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的格局,所以高校后勤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阻力。

(三)缺乏自主经营机制

高校后勤与学校行政体制分离后的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如后勤教材中心成立后。继续教育学院下属有些部门就自行组织学生销售教材,扰乱了学校教材的正常供应秩序。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有给高校后勤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造成目前高校后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高校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在实际运作中,学校又要求后勤企业要减轻学校负担,实行差额拨款,且总趋势是拨款会越来越少,或是收费定价偏低等等。而后勤经济实体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稳定队伍,要生存与发展,就不能不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决定改革的成败,决定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高校后勤企业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的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其社会成本要最低,必要时还要牺牲经济效益,以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种似企业又不等同于社会企业的高校后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四)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在其分离出来之前,由于其隶属行政体制,且规模较小,往往由学校财务处记账或代管经费,即使是单位自己记账,也是简单的事业会计收付核算,未实行完全的成本核算,如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费用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没有企业会计的合理。在规模较小、核算简单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新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校内校外市场的开拓等等,原有的财务核算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已远远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这样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要打破原有的“等、靠、耍”的观念,“既来之,则安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民意、占领市场。对新组建的后勤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浙江大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后勤

近几年,全国高校后勤产业的快速发展证明,如果没有一支稳定、过硬、和谐的高校后勤队伍,就会影响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且后勤的服务、保障和育人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其后勤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好。为此,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应从以下方面抓好企业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

1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员工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通过为员工制定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给予员工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给那些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力求上进的员工晋升的机会,就能够促进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达到“事业留人”。

2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针对大部分员工的种种“顾忌”和“失落感”,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企业领导对员工要关怀、理解和尊重,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感情留人”。

3 切实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指数也在不断上涨,工作是绝大部分员工谋生的重要手段。收入是最直观的体现。当员工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相匹配或与同类人员有较大落差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将是其必然选择。即使不跳槽,也可能是出工不出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当地社会和学校教职工的总体工资水平,给员工以合理的薪酬,以达到“待遇留人”。

4 加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是增进相互信任、化解矛盾的最佳形式和途径。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员工的不满情绪,加大沟通力度和密度,对员工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化解矛盾,营造一种企业关心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和谐氛围。同时,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要明确一个信念,从“等、靠、要”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秉持“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的企业理念,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校内校外市场。

(二)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

要把竞争机制引入高校后勤企业,并与员工的个人劳动报酬相结合。无论对“老人”还是“新人”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同时在工资待遇方面应该做到同工同酬、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在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及对超额完成目标利润实行一定比例的奖励措施的原则下,由后勤企业按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标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

(三)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健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

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教辅单位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在一开始就应立足于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可以是学校级投资组建,也可以由后勤母公司投资组建。如是学校级投资组建的,应成立以主管后勤副校长为首,学校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后勤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对后勤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监督。如果是后勤母公司和其他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且后勤母公司是控股的,则应成立以后勤总裁(总经理)为首,后勤母公司办公室、人事部、监控部及其他投资单位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对后勤管理人员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监督。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后勤企业真正成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后勤管理;重要性

医院的后勤管理涉及面极其广泛,直接承担着医院的硬件设施,比如建筑、绿化、水电、食堂和办公耗材等方方面面的规划与维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医院的后勤管理系统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在各行各业普遍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加有力地推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积极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不断推进医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医院后勤管理的主要特点

1.系统性。医院后勤管理并非孤立于整个医院系统而独立存在,就医院内部而言,它始终和医院的医疗系统、住院系统与行政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始终和医生、护士和患者联系在一起;就医院外部而言,它始终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卫生事业政策、市场经济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医院的后勤管理有着十分明显的系统性。医院的后勤管理,既要把关注点放在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医院建筑物维修与扩建、医院绿化植物的种植与维护、水电暖气系统的维护、医院伙食供应的监管与改善、医院办公器材的采购与维护等等,又要把关注点放在患者的身上,把后勤管理的改善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医院的发展战略,既不能超越医院的发展战略,又不能滞后于医院的发展战略,而应该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2.计划性。实施医院后勤管理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因此,在实现自身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呈现出突出的计划性。因为就医院后勤管理本身而言,相关的各项工作十分复杂,涉及的工作、领域、人员、资金和资源都很多,只有进行认真详细的规划,做好各项工作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使得后勤管理既高效又有高质量。就医院后勤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而言,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国家和地方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依据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作出相关的计划安排,切实贯彻落实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3.人文性。医院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医院后勤管理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联系,不断调整关系的过程。在这个服务管理和调整关系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的人文性得以呈现。人文性是医院后勤管理的本质要求。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服务,它服务于医生、护士和患者,不断满足社会民众的医疗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它促进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促进了人与组织关系的和谐,节约资源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用以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各项工作中使得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医院后勤管理具有明显的人文性。

二、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医院后勤管理质量。前文提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与医院的人、财、物的调配紧密相关。因此,医院后勤管理引入信息化之后,将大大减少各项工作的审批流程,简化工作程序,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克服传统后勤管理状态下的低效与繁琐,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医院后勤管理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管理水平上得到提高。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后,有利于及时摸清医院家底,全面掌握医院后勤的相关信息,对医院后勤实行动态管理,为医院后勤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全面提高医院后期管理质量。

2.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后勤管理的工作目标之一。医院后勤管理引入信息化,对医疗收费和医疗行为作出规范,使收费和医疗工作更加透明,能有效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比如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医院的专家出诊时间和诊断优势,在收费上,也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查询。同时,信息化状态下的医院后勤管理可以使患者能通过多种途径对后勤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管理者则可以借此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需求,为改进相关工作提供帮助。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传统后勤管理下的医患关系,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3.有利于推进医院的科学发展。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并不是简单地购买电子计算机和购买管理系统,而是通过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医院后勤管理,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管理的集中化和数字化,推进医患关系的远程通信处理,实现行业信息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为医院后勤乃至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与动力。

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是一个把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有机联系起来,把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理念有机结合的过程,不断实现互动优化、增进人文关怀,提升管理服务质量的过程。在这个引入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医院的关系、人与医院物质条件的关系得到重构,各自的利益得到合理调整,各自的价值得以彰显,促进了医院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和支持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仍然还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问题,而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目前虽然在后勤管理上已经普遍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各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社会小区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发现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重点学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普遍比非重点学校要高。由于资金投入以及人力物力上的优势,我国的重点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起步较早,而且建设水平较高,其后勤管理信息化不仅已经覆盖了食堂IC卡等常用的学生生活功能,而且还已经延伸到自习室预约、图书借阅等方面,相比之下,普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覆盖面要窄得多,不少学校还只是办理了食堂IC卡。第二,由于一些学校缺乏对于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长期规划,导致信息化管理功能的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例如:食堂IC卡是很多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一种电子化结算方式,这种方式的推行给师生员工就餐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后来逐步推出的图书馆借阅、宿舍门禁等功能上,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统筹考虑采取“一卡通”的方式进行解决,导致一张卡只能实现一种功能,浪费了资源并且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第三,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与时展存在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社会上的很多新建小区都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来实现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在手机已经普及的现在,带给用户方便快捷的体验,而高职院校普遍仍在沿用以前的IC卡。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虽然我国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来说,学校有限的投入预算加上部分自筹经费,仍然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和软件的费用;第二,信用化管理的使用和维护费用;第三,信息化设备老化或损坏的更新费用。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其设备的更新换代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不少设备的淘汰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如果高职院校要跟上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投入经费来完善相关硬件和软件。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无法通过自筹经费来完成这一笔长期投入。

(二)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对后勤管理缺乏足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聘任要求不高,后勤的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原有的后勤管理人员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引进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成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的首要任务。

(三)配套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目前在制度建设上的不足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制度主要存在标准化、制度化方面的不足。一是对后勤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权限界定不清,对于相关工作流程不够明确,同时没有做到无死角划分管理责任和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例如,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专门打造了后勤物资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没有将后勤物资管理系统使用、维护与相关管理职责进行对接,导致工作上推诿。二是没有把后勤管理规定上升到制度层面,部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后勤管理只是部门内的事情,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既没有从学校整体来考虑,又没有全方位对接学校各部门和附属机构的需求,闭门造车式的出台了很多管理规定,却又无法上升到制度层面。

三、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加强重视,采用多种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上学生对后勤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都要求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必须跟上时展,全面实行信息化建设,对此,高职院校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上,除了保证每年的预算投入必须到位以外,高职院校还要从节流的角度来想办法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问题。高职院校预算投入是其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是要每年做好资金预算安排,既要保证资金数量安排科学合理,满足实际需求,又要避免资金安排过多造成浪费。二是保证专款专用,安排给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三是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资金分期计划,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要求,也要顾及对资金的承受能力。除了预算投入保障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从节流的角度来节省资金耗费:一是对于后勤管理所需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全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既能保证设备的品质,又能最大程度的节省经费;二是对能够租赁的设备可用租赁方式解决,当今时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设备升级换代频繁,如果设备全部依靠购买,会导致成本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采取租赁的方式来解决所需设备,例如:以云存储的方式来代替以前的硬盘存储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数据完整和安全,而且还能节省硬盘空间,节省硬盘换代和维护费用;三是依托自身优势,通过自行研发一些硬件和软件来节省费用,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相关专业,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对于后勤管理所需的一些设备和软件,完全能够自行制作和开发,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一大笔设备购置费用。

(二)引进专业人才,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

专业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质量要求、管理维护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重视和解决专业人才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现状,在专业人才建设方面要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为了与时俱进,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目标,后勤管理团队应由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工勤人员组成。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现代物业管理的理念和能力,善于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后勤管理的结合点,并结合实际进行管理规划和创新;专业人才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应具备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工勤人员要具备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一般维护能力。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目前最为缺乏的是专业人才,对这方面的人才可以采用从外部引进等方式来解决。第二,积极开展对现有后勤人员的培训和转化,人员素质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培训来提升在岗人员素质,通过培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改进方法,激发个人创造力和潜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强化平台建设,改进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我国目前大力推行“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必须与“数字化校园”有机融合,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在后勤服务中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实现后勤管理服务平台与现代信息媒体的有机融合,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后勤服务与计算机、手机等媒介的无缝对接,学校的所有用户可以通过触手可及的信息化设备来获取所有后勤服务信息,例如,学生宿舍信息、自习室预约信息、餐饮信息等等。二是通过后勤服务平台与服务对象积极互动,并以此促进后勤服务监督和质量提升,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增加,后勤服务的多元化时代已经开始到来,对于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用户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参考。三是将平台建设纳入后勤管理长期规划,围绕平台建设建章立制,形成相应制度。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服务理念、信息技术的升级而不断完善,所以必须纳入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长期规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围绕平台信息的使用、维护、管理,定责定人,形成制度化约束,以保证平台的可持续运行。

四、结语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加强重视,多措并举,解决资金问题、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强化平台建设,依托信息化建设来努力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耀新.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8):10-10.

[2]邓法灼.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求知导刊,2016(17):74-74.

[3]黄群.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20-20.

[4]罗元俊.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236-236.

[5]贾德民.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6):36-38.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5

关键词:后勤管理;内涵;重要性;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后勤工作部门主要是为高校机构的职能活动以及相关联的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的机构,因此,后勤管理工作如何与高校物资保障工作开展得如何有很大关联。只有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才能够进一步确保高校物资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涵

从理论上来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工作人员通过动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以达到推动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的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的一般本质在后勤管理中的一种表现。只有做好后勤的管理工作与经营工作,才会真正推动高校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对于控制高校财务支出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后勤管理更多地是对物资的一种管理,及时管理物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延长物资的使用期限,有利于成本控制的降低。

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完善,这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三、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下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1.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这里提到的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作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意识到,目前高校的经济组织正在由“高校所有,后勤基础”朝着多层次、多形式的组织形式进行转变。这种高校经济组织形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供给高校事业的后勤保障为主要工作内容。而当前,高校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对后勤工作的内容也提出了要求,作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第三,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意识到经营管理服务的目标。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高校后勤服务主要是以“为提高全高校经济效益,实现高校经济翻番,员工收入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服务。

作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我们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实际中做好相关的工作。

2.制定完善生产经营规划制度

制定完善生产经验规划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高校实行社会化改革工作以来,高校在发展中逐步出现了多种经济组织。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市场机构引入后勤经营实体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完善的生产经验规划制度。

第一,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经营指导。笔者这里提到的经营指导主要是对后勤经济活动的筹备、策划和实施的组织。就目前高校的发展来看,后勤工作开展如何很大程度上与后勤工作人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有关。因此,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经营指导,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水平以促进后勤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做好购销的服务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改变高校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采购混乱、账目不清、产销无计划等工作。我们有必要成立一个完整的、专业的购销服务部门,帮助后勤各种联合经济组织,为后勤工作的发展提供条件。

第三,稳定发展经济,积极完善合作。后勤部门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按照高校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相关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

第四,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后勤部门要根据高校发展的情况,制定出合理而科学的财务计划和报表。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经济的核算,以进一步确保后勤部门的资金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加强经营体系的构建

加强经营体系的构建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后勤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是后勤工作开展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经营体系的构建进行说明。

第一,高校的后勤管理经营体系的构建工作需要根据高效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高校校董事会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尽快组建更适合高校发展的新经济组织。做好这些工作,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就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办好各种服务项目。只有开始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经营工作,才能够推动高校经济的发展。

第二,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组织工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服务组织是企业体系建设的基础,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来说,也是这样。后勤管理部门的后勤组织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后勤部门的工作是服务型组织的经济实体,它可以帮助高校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和经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产业的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加强经营体系的构建的关键。人才是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缺了人才,后勤工作无从谈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技能,逐步建设一支为现代高校教育事业要求的后勤队伍。

随着高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日益重要。上文中,笔者主要从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制定完善生产经营规划制度、加强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工作,继而推动高校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2]赵萍.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岗位培训[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张敏.论高校后勤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7).

后勤管理规划范文6

一、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对小学教学环境的影响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学校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后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但实际上,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优化后勤管理模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学校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属于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经验,后勤管理效率低下。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小学后勤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必须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后勤管理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优化后勤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1.强化后勤管理

部分学校的后勤管理观念和模式比较传统。相对落后,后勤管理体系不完善,而且后勤管理的范围比较狭窄。因此,学校必须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扩大后勤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管理。除此之外,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学校还必须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丰富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开阔眼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后勤管理人员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还应该不断从外部聘请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壮大后勤管理人员队伍。

2.强化学校后勤财务管理

要想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学校就必须加强后勤财务管理,认识到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小学后勤管理的关键环节,学校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与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学校只有强化后勤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才能实现后勤管理目标。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后勤管理资金缺乏,就更加需要健全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学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财务报表,上报给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任何问题,必须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除此之外,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每年年末制订出下一年的财务预定规划,实现学校的财务收支平衡。学校必须聘请专业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并派遣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提高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重视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