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现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预科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72—02

国内外对英语课程和基础英语教学的研究非常多,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目前已经开始获得一些外语教学研究者的瞩目,但是预科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现有研究多数将预科英语教学等同于大学英语教学,或等同于中学英语教学,从教学和研究上没有将预科这一层次区分出来。本文将民族预科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特殊层次,从少数民族预科生有别于本科生的特点来分析他们的英语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希望对预科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预科教育简介

民族预科教育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教育条件和质量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知识水平所实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它为难以直接进入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给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生源。对于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并完成了基础教育,现在是处于高等教育的特殊阶段。这样,民族预科教育也就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而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英语是大学主修课程之一,预科英语课程尤为重要。目前,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二、高校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为例,学生来源于39个少数民族、22个省区的20余所高校,分为两年制和一年制两个层次。两年制预科生(生源地多为新疆)没有学过英语,少部分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在听汉族老师讲授英语时,还会遇到母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的转换问题。一年制预科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时间相当(六年左右),但由于各地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基础不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低。

英语课程由英语和英语听力课程组成,两年制一年级周学时为6+2,每周六节英语课,两节英语听力课;两年制二年级及一年制周学时为4+2,每周四节英语课,两节英语听力课。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授课方式经历了从单班授课(二十至四十人/班)到目前合班与单班授课相结合,两年制一年级单班授课,两年制二年级及一年制学生英语课两个班合班授课,听力课单班授课。

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是2006年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英语》教材(以下简称2006版《英语》教材),英语听力教材先后使用过《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大学英语听力1》和《大学英语听力2》(2003年上外版)等。两年制预科生的英语教学从基本语音、语调、语法知识教学开始,在两年的预科学习中为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一年制预科生的英语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扩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民族预科生呈分化趋势,预科英语教育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民族预科生招收规模的逐年扩大和接收民族预科生的院校逐年增多,预科生源地不仅仅局限于“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是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收预科生的本专科院校也由原来的几所增加到几十所,其中既包括普通院校,也包括一些专科院校和一部分的211及985重点院校,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一新情况的出现导致了预科生三级分化的趋势,民族预科生中既包括少部分传统观念中“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一部分需要加强基础教育就能够成为高校合格生源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很好、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强的重点院校委培生。如果预科教育仍停留在"对中学阶段知识的强化"这样简单的层次,必然无法满足预科生多样化的需求,无法完成所有预科生从中学到大学的无缝衔接。

2.预科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国内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非常庞大,但专业从事预科英语教学的教师数量极为有限,单班授课的师生比例约为1:40,合班授课的师生比例达到1:80,甚至1:160左右。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高考失利在不同程度上有挫败感、自信心不足,需要教师尤其是在预科阶段更多的个体关注,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合班授课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容易造成学生自我挫败感的增强,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师长期面临工作量大、科研环境差、不能及时充电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问题,民族教育工作者教学思想及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需求。许多预科学院不得不外聘一定数量的大学英语教师来为预科生授课,而外聘教师不了解预科生情况,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完全切合预科生要求。

3.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扩展

目前预科英语课程仍是以教材为中心,预科学院普遍使用的是2006版《英语》教材,这本教材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翔实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生源和基础的变化,该教材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选择性小,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教材难度相对较低,与同等层次教材比较,教学内容、难度、信息量又偏大,不适合部分预科院校使用。听力教材《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2003年上外版)也存在对程度好的学生偏易、对基础薄弱学生偏难的问题,对各层次预科生没有普适性。

4.民族预科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硬件方面,教学所需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配套的图书资料室等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软件方面,预科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预科英语教学的发展。

四、解决的办法及结论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质量,实现预科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关注预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全面提高预科英语教师的素质。同时,培养更多的预科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合格的英语专业水平,也要了解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熟悉少数民族学生、懂得并能够满足民族预科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民族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预科英语教学和少数民族预科生,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第三,差异性、分层次的预科英语教学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针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以启发性、巩固性教学为主,对学习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重点院校委培生尝试扩展式、开拓式教学。对不同层次的预科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使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并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从而达到相应的委培院校的要求。第四,预科英语课程设置除强化基础知识外应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放在首位。预科英语教材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衔接性和针对性。最后,改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巨积兰,范晓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英语课程的设置[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6).

[2] 吴学荣.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2007(10).

[3] 杨俐玲.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J].民族教育研究,2004(02).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精神为指引,加强对《新教材读本》、《指南》的学习领会,继续深化课改,合理使用、实施新教材,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园保教质量发展。

二、情况分析

(一)幼儿现状分析

1、本学期全园6个班,幼儿总数为200多名。其中,新生和查班生占有一半。由于新生及插班生接触的是新环境,我们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及热情,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明确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并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使孩子在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从上学期的健康情况汇总来看,我园的幼儿在身高、体重、血色素方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小问题存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的同时,应运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幼儿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服务,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及加强必要的身体锻炼。

3、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兴趣上是得到了更大的满足。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习惯上,特别是在注意力、倾听方面有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表现方面,特别是音乐、美术上呈现了弱势。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幼儿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现状分析

1、本学期,一线教师已达16人。合同制教师增加至5人,有3名老教师,其他为校聘新老师。要使所有力量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形成合力,各尽所长。我们教师之间应屏弃“本位”观念,为形成互助互利、团结协作的氛围而努力。

2、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我们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由于探索的过程受到了教材、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新教材的运用还是很表面化。而我们教师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加强素质提高,减少差异,是我们教师自身建设的根本问题。

(三)保教现状分析

1、由于以往的工作方式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上、组织教育教学形式上、教研活动的内容上……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方式与组织以及案头工作方面均要有所变动,让我们教师都尽快适应。

2、新教材的初步使用,在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兴趣、利用家长的资源、并且考虑到“整合”方面,是较难处理的。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还是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具体实施。

3、在教师的日常活动的组织中,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普遍问题。合理地利用分层管理,加强自培,有效指导,才能慢慢使保教质量有所提高。

三、研究目标

1、以《新教材》的实施为贯彻课改的重点,深化课程改革,使新教材促进 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稳步发展。

2、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立足自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

3、推行保教分层管理,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四、具体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围绕新教材开展研究与实践,积累相关实施经验。

措施:

1、加强学习

a) 理论学习

开展《新教材读本》、《指南》的学习,对照新教材进行理解,对疑难问题分别在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中进行释疑。

b) 实践学习

在教研组开展定期的观摩研讨新教材活动(每月一次)

在尝试的基础上,开展全园教师说新教材评比

争取机会,让教师观摩区优秀姐妹园的新教材实施活动

2、继续围绕“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开展专题研究

在案头工作(主题计划、备课、书法课程)上合理进行调整,对“整合”的课程构想进行更好地实施。

组织教师对“整合”的经验文章进行学习并理解。

在实施工作中开展“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的观摩活动(每一教研组开放一次活动)

3、以片区“课改教研观摩活动”为切入点,大胆选择、使用新教材。

调整、充实园课改中心小组成员,由刘小瑛老师暂时担任组长。成员暂时为:柯淑媛、刘淑金、杨庆英、、曾双珊、许淑蓉。

发挥园课改中心组辐射作用,在选择和使用新教材上对其他教师有领先及辅导职责。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措施:

1、各教研组对照实际情况 ,制订本学期相应计划并进行实施。(在常规研究、问题教研、保教队伍培训三项工作上有切实的措施)

2、研活动形式,确立教研活动新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时间(每月一次大教研活动、搭班反思性学习,每月两次小教研活动)

3、小教研组充分在“研”上下功夫,增强活动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灵活,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本学期在以下方面要关注:

“整合”的自然化

主题背景下,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

幼儿音乐、歌声的表达和表现

4、开展有质量的教研组观摩研讨活动,每一活动仍围绕解决一个困惑问题开展,在发挥开课教师自愿申请的积极性上,加强协助指导。参与活动的教师“眼到、口到、心到”,并且在反思的基础上,每次写出有质量的评析,作交流评比。

5、树立园本课程与课改结合的观念,提高教研组的研究实效。

由刘小瑛老师任组长,每周四组织一次活动。

在课改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开展书法活动。相关经验及方案,教研组以书面材料另外呈现。

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书法教师队伍。

(三)落实保教分层管理,提高一日活动质效。

措施:

1、加强科学地分层管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督查。业务园长继续加强随堂听课,争取能对每一教师进行指导。

2、形成园规范、科学的自培工作体系,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培训,制定详细的师资建设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3

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体现教研组的内在价值,更快更好地促进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认识教研组的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除传达文件、布置工作安排以外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能。

一、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有差别。在教研活动时,教师之间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是成功的,或是有遗憾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进本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一堂课,经过教研组主备教师的初备,再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备课质量将大大提高。如“伴性遗传”一节,有的教师从红绿色盲的发现导入,有的教师从对本班学生是否是红绿色盲的测试导入,还有的教师从男女的性染色体复习导入,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是,哪种形式更适合高中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学习效果更好,仍需要实践,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换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科研成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强化自己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跨学科知识、科学前沿知识等。如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本组教师应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探讨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及在本校能否践行等。

三、听课评课,齐力打磨课堂

在教研活动时间,本组教师集中起来听课,大家一起评一评课,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开一节课,评课时每个人必须发言,且不能只说优点。这些条条框框听起来是有些禁锢人的感觉,但是长期实践下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教学竞赛前的听评课,不仅年青教师积累了经验,成熟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的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经历“选题、开题、课题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结题、专家评审”等课题研究历程,不仅增强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而且,因为在课题研究中,个人分工不同,收获也不同,有的教师发表了文章、案例,有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得了奖,进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课程开发,构建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是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后,由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管理的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占到各校课程体系中的10%左右。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基层,是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团队。教师通过研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储备等。笔者所在教研组利用本校资源,现已开发了《生活中的生物实验》和《蔬菜种植》两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很快,而一群人一起走才可以走很远!”在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走很远的教学团体。我们要深入理解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建设优质的教研组,以提高本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法、学法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7).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4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将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向教研要质量”的工作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凭借,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围绕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年”这一中心,开展务实、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学习思想品德课、地理课、历史课的积极性,提高中学生的政治、人文素养。坚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优良品质,结合本组情况,积极稳妥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加强组内建设,团结一致协作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现状分析

本组共有成员11名,中青年教师居多,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团队。在教改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有了较高的认识,自觉性、主动性均较高,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并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教学教研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工作重点

1、搞好教学常规工作;

2、配合教科室组织好校级公开课;

3、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让教学从经验走向科研;

4、以“小组+学案”为基本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我组教师、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任务目标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从学校工作大局,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小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开展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和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等教学教研活动,打造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的教学团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加强中考研究,努力提高中考成绩。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政史学科,以及初二地理会考的复习工作。争取在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保障措施

1、认真而及时地组织教研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导学案”模式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3、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认真学习落实教学常规,按照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备课组要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案”,“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个备课组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拿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规范,然后由任课教师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要求,并且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4、认真落实公开课与相互听课制度,重视交流学习。本学期公开课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改推进课与上学期未进行的课穿行。除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以外,提倡教师互相听评课。课后及时地组织教师进行评课,重点追问教师讲课的目标、为此采取的手段与策略、估计有多少学生达到目标,并指出其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坦率而真诚地交流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5、每月开展一次教研主题论坛,通过进行学情调研和教情调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教研课题,人人参与,不断探索解决突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毕业班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其他年级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

召开教研组会议,落实集体备课,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

十月份

“小组+导学案”教改课题推进课。

十一月份

加强集体备课制度,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十二月份到一月份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写出教学反思。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6

关键词:以人为本 幼儿园教研管理 实践

“以幼儿发展为本” 是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理念, 而幼儿园教研

管理也应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该园教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衡阳市教育局实验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园内教学工作体系。

1.比较重视教研管理工作,岗位设置基本健全

幼儿园设立了教研中心组、年级教研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由业务园长或教研主任领导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

2.教研工作有制度,能较有保证地开展

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研制度,每期有教研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由于教研制度的保障,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能够结合落实《纲要》精神开展教研工作,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研工作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该园能够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的精神指导下开展教研工作,由过去关注学科教学研究到关注幼儿发展的研究。随着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

4.分层管理

从园长(负责教评工作的副园长教研主任年级教研组长各班级教师)形成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关系,层层负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园内的教研工作。

上述“园内教研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较为有效地推动了园内教研活动的开展,然而在我们为这个正在完善的园内教研工作体系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目前该园教研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感忧虑。

具体问题如下:

1.对教研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性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教研水平有待提高。

二、“以人为本”教研管理工作的实践措施

1.给教师“弹性空间”,让教师自主开展班级教学管理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幼儿需要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如果教师还是按固定教材制定计划,按固定课表安排活动,就无法体现和贯彻新《纲要》这一思想。

我们将原先的管、控制和评判重新定位于支持、服务和保障,;变集权为分权,变课程内容的划一化为层次性,课程进度的同步化为允许有先后,课程形式的简单化为多样性。

(1)一日活动安排实施权,由教师掌握。除了统一规定的早操、吃饭 、午睡时间外,其它的活动日程允许教师弹性安排,原则上不能影响幼儿园整体运作。管理者抓具体的操作,一日活动安排中只抓住原则性的关键问题等。

(2)课程内容选择权。教师开始重视教材共性的主题与班级个性选择的内容有机结合。让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建立园本班级教材,这就解决我园在对“小小班”和春季新生班教材适应的棘手问题。

(3)允许教师自行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及评价方式。

2.减轻案头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儿童接触,钻研教学幼儿园不存在学生成绩评价,教案、计划、教育教学笔记、听课记录等案头工作就成了检查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些案头工作量大且名目繁多,使得教师们流于形式主义,机械应付,毫无价值可言,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共同备课”共享资源

平行班或同一课程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计划、解决问题和准备材料。

(2)幼儿园应多一些现成的配套教学用具,减轻教师课前的工作量。

3.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资源、学习上的支持与服务

(1)综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在教育工作中,如: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料、书籍及资讯启发教师探索创造,幼儿园管理者协调个方面关系和力量,使其为教研工作开展服务等;

(2)支持教师学习,为其学习创造机会。学习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接触外界信息;提供学习机会、时间;肯定教师学习成果,给予学习奖励等。

(3)聆听教师们的心声,教研活动开展的内容、方式上的选定充分考虑教师在班级第一线获得的主题,切不能“一言谈”领导说了算,这样不利用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只“参”不“与”。

4.教研组自主管理

幼儿园建立了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制度,组建了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师资队伍,以此整体把握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开展。将教研管理权下放到各教研小组,由组员们共同负责,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完成教研活动,以此形成了由“点”到“面”,由“面”及“点”的幼儿园教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