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1
关键词 政府公共财政 财务会计改革 思考
一、前言
对我国政府部门而言,开展会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政府部门公共财政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减少政府在发展期间的弹性开支,提升政府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使用率,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确保政府财政绩效能够更加公开与透明,构建出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二、政府部门的传统会计机制
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采用的是传统的预算会计收付实现机制。虽然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传统会计机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这一模式已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自身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模式无法从宏观上将会计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准确、完整地展现出来,也不能够将政府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支配的资源、营运期间的成本、自身业绩、承担债务情况等情况更好地表现出来,还不能够为强化财政管理和政府监管力度、提升政府绩效等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与制度保障。从具体操作情况来看,存在人为地对预算资金进行粉饰,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反映政府财政绩效,而且还无法对政府财政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而且,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模式不能反映出政府财务管理的优势和弊端,对政府部门整体工作绩效和财务管理情况也无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此外,传统会计工作模式还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政府部门在发展期间存在的财务风险,弱化了政府财政的责任与风险意识,导致政府公共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政府在发展期间出现腐败和舞弊等问题,对政府现行的会计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三、政府部门展开会计改革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政府财务工作透明度的需要
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极力倡导对现行的行政制度进行改革,并致力于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机构。为了确保我国政府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政府的相关人员就必须创新财务会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以此来提升财政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会计工作体系,借助该体系定期向社会大众提供有关政府财政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绩效评价等数据信息,从而让政府财务工作透明化得以实现。
(二)健全公共财务管理机制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我国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该类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公共财政会计的改革措施。农村基层地区的“一事一议”、改革高校和医院的会计机制、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都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期间,也要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充实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绩效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内容。为了确保改革会计机制能够满足政府公共财政的各项要求,还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考核依据,从而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能顺利完成。
(三)强化公共财政的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自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部门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以来,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便开始被应用到这些实践活动中,使政府部门以往施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渐变成商业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产生,不仅建立起了公开、民主、高效的国家政府管理机制,起到了提升政府部门内部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大众对政府日常运行情况的监督水平,充分满足了政府部门现代化发展建设期间对财务公开化、资金合理配置、提升自身运行效率、会计信息透明化等工作的建设要求。其次,改革政府财务会计还能够提升公共财政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为政府部门在制定各项实践活动的预算方案、客观评价经营成果等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支撑,从而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推动我国政府财政工作稳步发展。[1]
(四)满足国际会计发展需要
就目前来看,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中的会计机制已经由原来的收付实现机制转向了权责发生的工作机制。通过相关的实践工作证明发现,大部分西方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强化政府部门的受托责任,通过不断提升政府对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来提高财政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提升对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质量。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同国际接轨,政府部门应当要加大会计工作的改革力度。
四、政府施行会计改革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的政府会计制度
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讲,完整、统一的会计机制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各个预算单位中会计工作的顺利执行提供规范的参考依据,提升各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可以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进一步理解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从而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强化政府部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设,能够帮助相关人员监督和检查政府对于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与公共财政的管理情况,极大地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效益性。此外,建立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还能够帮助政府内相关人员借助科学的方式对政府的审计能力和审计成果进行有效利用,降低、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在公众的心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2]
(二)明确政府公共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从政府部门管理工作这一领域来看,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强调的主要是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竞争机制,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政府部门在运行期间的成本、效益、考核、受委托责任履行等情况,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本质上来看,政府部门作为承担公共责任的主体,其掌握着绝对的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以及对其所在区域内综合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而这些权力的存在,也决定了政府部门有义务和责任做好对自身工作业绩的评价工作,将运行期间财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情况真实地反映给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诚恳地接受公众对自身工作情况的监督和工作质量的评价,从而确保自身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与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因为政府部门会计工作的目标是确保政府的资产与负债能够得到全面、公正、客观、连续的计量与评价,被准确地记录到相应的报告之中。[3]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通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政府受托责任实际履行情r全面展现出来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三)⑹崭妒迪种票湮权责发生制
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即政府这一会计主体需要在支出或者是收到现金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工作,但是不用管这笔现金收入或者支出是否是在当期应当负担的成本或者是在当期实现的收入。这种会计工作机制的施行无法将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真实、公正地反映出来,导致政府的债务等其他会计信息也无法被客观地体现出来。[4]因此,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会计改革时,应适当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工作模式,逐渐将会计确认基础由原来的收入实现制变为权责发生制。
(四)以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
政府以往使用的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计量模式,只能够反映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或者是其他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状况,不能够将政府部门当前的资产负债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基于此,政府在进行会计改革时,可以逐渐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模式引入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中。[5]但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使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模式时,也需要慎重,最好是结合政府财务会计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使用方案。
(五)将制度模式转向准则模式
我国政府现阶段的会计工作模式较为简单,政府部门内部的资产没有按照流动性的标准划分成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同理可知,政府负债也没有按照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标准进行划分。基于此,政府在会计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转变会计工作的制度模式,认识到准则模式的重要性,明确会计工作的各类要素,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类别的划分,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核算。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可以进一步满足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建设需求,对政府部门公共财政中的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施行财务会计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先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会计主题,选择会计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公共财物的负债、资产等情况展开全方位的客观性计量和确认,并做好相应的报告和记录,以便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政府公共财政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责任的履行现状等问题。为了确保会计改革的有效性,政府部门在展开此项改革工作时,还应当针对自身公共财政现状,构建多层次的财务报告和多元化的会计监管体制,从而为政府部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海淀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吕维昕.推进政府公共财政财务会计改革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06):124-125.
[2] 赵爱玲,马长春.公共财政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J].财会研究,2010(05):6-9+16.
[3] 曹越,赵西卜.公共财政建设中政府会计改革重大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09):72-75.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2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想熟悉和掌握该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多的方式,基本了解了该公司的整体情况和财务会计概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的内容与过程
整个实践过程分为三周进行,第一周从xxxxx起至xxxxx,在该公司行政、财务部,跟随公司财务科长对整个公司的概况、整个xx公司业务的操作过程进行一般的了解。
第二周从xxxx起至xxxx,在该公司财务部,主要学习日常财务核算的全部过程。
第三周从xxx起至xxxx,在该公司财务部,主要了解公司财务制度情况和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讨论和学习财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公司概况
(二)具体情况
首先,在第一周时间里,我对公司业务流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xxxxxxxx。
其次,在第二周的时间里,我认真、仔细学习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跟出纳人员学会了如何开支票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每月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进行核对,及时编制调节表,向主管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
最后,在第三周的时间里,我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主要职责有了具体认识。
二、公司在财会方面成功的主要经验
几年来,公司在经营不断发展,业务不断扩大的客观需要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得到各级领导的极大重视,行业会计制度日趋规范,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算也更加完善。
(一)合理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基础。
(二)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公司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时间很短,但感觉到公司的整个管理,尤其是财务会计工作比较规范、出色。由于xxxx,公司财务会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认为该公司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2、
四、实践的收获和体会
这次在xxxxxxx公司的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多。开始认为社会实践只是走走过场形式一下而已,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但事实上,通过这次实践,我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学会了日常财务工作的一般流程、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而且实践技能与水平得到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与该公司领导和一般科室人员相处关系融洽,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方法,深刻体会到立足于社会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改进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建议:
1、
2、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3
企业本质与公司管理
公司不完备契约组合中各个资源要素使用权的转让形成了公司契约组合中的原始契约,而原始契约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保本理论,即在各项投入要素增值保值最大化的过程。然而,由于公司初始契约本身存在不可预测性、不完全性等特征,依据阿宏-博尔顿模型,如果无法预期复杂的投资行为而无法明确各权责,那么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控制权的配置来达到管理企业的效用最优,即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将公司管控权适当的分配给管理层、投资人,或根据情况制定相机政策。然而,获得了管理公司的权利并不意味着这项权利能够有效落实,这就需要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来予以保障。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能够做到优化配置各个资源要素管理公司的权利,不同本质的企业,其资源要素在公司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本质就是公司管理的逻辑出发点,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的理论基石。
企业中的每一个要素所有者都追求着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的本质取决于哪种要素所有者占据公司的主导地位,即公司的管理权分配问题。学术界给出的企业演进过程是: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股东权利至上的观念,将公司的主导权变单一集中制为多种资源所有者共享制,即让财力资本所有者证券化、虚拟化。随着发展模式的成熟,一直附属于人力资源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必将凸显。资本裂变的过程体现出了企业本质的变迁。古典企业的本质表现出股东权利至上原则,其余资本依附于财务资本。传统的公司契约组合体现出财务资本所有权和非财务资本所有权相分割,并形成了独立的资本要素;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成熟,财务资本从公司管理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证券化、高虚拟化特点。新的公司经营模式不但让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功能更凸显,组织资本所有者的作用更显现,社会资源也开始在企业的边际动态中体现出来。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公司本质的认识也将越加的深入,企业也将以动态的管理模式来治理集团公司,治理动态的发展就是新时期对资本观念的深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作为资本裂变的各项要素的不完备契约组合,利益链当中的相关人更加关注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即确保投入资本在保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益,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斯最优理论”来解释(强以华,2006),如图1所示。
把图1中切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0A0B,即由两种资源要素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就叫做交换契约线。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MRSXY(A)=MRSXY(B)。
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90)曾经在其学术着作中写过:“财务会计理论的进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蕴含着需要深入讨论的理论问题:财务会计理论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及财务会计理论的进步与企业发展的逻辑对应关系。应当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
WilliamR.Scott从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的角度将公司描述成由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四个不同的资源要素的不完备契约组合。这是对企业本质的宏观性描述。实际上,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将会对应着公司不同的特性,也决定着不同的资源在不完备契约组合中所处在怎样的地位,并借助财务会计的信号理论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内涵与财务会计有着本不离质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进程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从深层剖析,财务会计信息衍生于资产所有权,是资金标价分工和专业化的成果。在资本市场上资源要素拥有者通过权益的形式体现于不完备契约组合中。这种约定通过货币计量方式对公司财务以及资本形成了初始合约。这种不完备原始契约的出现也使社会流动资本转化为固定资产并予以标价,同时也出现了专用性资产。显然,最初的各类资源要素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若仍未落实物质形态或货币标价计量的可借助资本市场的拆分。其资源的拥有者将会变成企业的实际出资者,来拥有公司的实际掌控权。很明显,在这种控制理论下,对资产定价及考评的要求衍生了按照资金、资源拥有者的意愿确定和计量属性传达的财务会计消息.,归属于单方面私有契约属性。企业所有.者的核心目标就是所投入的资本和公司资产在保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得收益,与此同时,以企业资产拥有者利益为核心的企业中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财务会计理论传统上的‘‘资本基本主义原则”。
但是,现阶段企业理论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力资源的特征和功能不断地被发掘,找到了创造公司剩余价值产生的动力源泉。当代的公司契约组合中,财力资源已经表现的越来越虚拟化、被动化。而公司发展的前途终究还需依靠于人力资源的推动。因此,不应该把人力资源结合与企业剩余的关系简简单单用“激励”二字来形容。更应该是让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取得公司所有权。
因此,随着对企业本质的深入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政策安排,而机制的核心就是确认哪种要素的所有者在契约组合中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简单的财务资本所有者为主导的公司掌控权集中制度逐步将要素分裂成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以及社会资源,并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不完备契约组合,单独的核心资本理念在公司中难以分辨,因为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步建立了所有权共享机制。然而,精确确认与计量企业剩余以及在各个资源所有者配置之间需要一个计量方式或者量化部门,这无疑就应该是财务会计部门的专长。
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理论
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理论密切相关,因为自愿性披露体现出不同资源所有者相互制约的财务会计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模型理论的实现程度,简而言之,企业持久性经营的良性发展依赖于财务会计的披露。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为了公司持久性经营而贯彻信息披露的一种政策性安排。合格的财务披露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公司管理的目标,换而言之,企业财务披露是管理公司的一个重要的项目。财务会计披露的优劣影响着公司的运营。同时,公司治理的好坏也影响着企业财务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优化、相互推动。许多实证性分析都予以了证明。
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而言,许多国外学者以外国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审计委员会和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发现合格的企业财务报告大多是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经常沟通交流、监督评价的结果。并通过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公司财务报告的关系,发现越是处于困境的企业,其非独立性的董事成员就越多。这两个研究都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有利于公司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群教授等(2009)以亚洲1000家企业为单位研究了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发现了集中的所有权形式和金字塔模型的交叉控股结构导致了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破坏了财务报表的高质量性,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披露的信息量降低,这无疑损害了外界投资者的利益。由此来看,公司管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更加依赖于财务会计理论。因为公司的持续经营依赖于各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相互制衡,而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恰恰能体现出这一点。换而言之,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管理公司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安排。
企业本质、公司管理及财务会计的逻辑契合点:资本保全理念
笔者已用实证性研究分析了企业本质与公司管理、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以及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间的逻辑契合点,那么,企业本质、公司管理和财务会计三者之间的契合点又如何呢?着名经济学家WilliamR.Scott先生的资本保全观念将这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并归纳为以下三点:
资本的价值要借助企业这种不完备契约组合才能实现增值保值。对于当代企业本质的了解也从过去传统的资本观念向现代的观念演进,简单的财务、人力资源二分法在逻辑上有着明显的缺陷,然而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社会资源的分权掌控企业的理念则是解决企业现有问题不足的方针。资本演进从过去到现在巳经演变成为现如今的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社会资源。它们虽然有各自的内涵和范畴,然而对于不同治理理念的企业来说,它们四者在企业表现的地位也不同,并且相互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源权重的优化配置问题,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本、社会资源的内联性,即人力资源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基础,而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创造条件的前提是人力资源发展具有成熟性。
公司运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令各要素所有者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值。因此,现代许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自己在保本的基础上利益最大化,而这其中必定存在着不同资源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博弈现象。而博弈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企业管理制度安排和落实。换而言之,公司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企业本质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寻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公司管理的核心目标。基于不同的公司对资源概念看法上的差异性而导致了两种公司管理模式的发生,即“股东至上”理念与“管理掌控共享化”的理念,WilliamR.Scott先生的资本保全理念也恰恰衍生于传统保全思想和现代保全思想之间,而传统保全思想和现代保全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衡发展的,这也是企业掌控权分享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资源为核心的企业必然有着与之对应的资本保全理念。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4
关键词:财务竞争力;因子分析;灰关联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33-03
引言
Prahalad和Hamel[1]于1990年首次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发表了题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文章,提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随后,有关公司竞争力的研究不断展开。生存环境的日益复杂迫使上市公司要不断地与周围的竞争对手进行博弈而求得发展,因而,公司竞争力是公司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的繁荣或者衰败。
根据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这一结论,可知财务竞争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都与公司的竞争力息息相关,公司竞争优势的持续增长都离不开合理配置的财务资源和不断改善的财务能力。因此,财务竞争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力。
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从统计资料获得,因此,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灰色关联分析是它的主要分支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系统理论在对数据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序列算子探求规律,因而在财务竞争力评价方面运用是比较恰当的。
一、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的选取和体系构建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在选取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秉承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广泛参考前人的研究,选取已经证明对财务竞争力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二是结合上市公司不同于中小公司的具体特点,进一步筛选指标;三是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主要选取能够从公开的财务报表上直接获得或者可以通过间接计算获得的指标。基于以上原则,主要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共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具体参见表1。
(二)数据的来源
本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根据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业务简介,剔除ST和*ST样本,剔除数据不全样本,选取了32家军工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并选取2011年年报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二、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MO检验中值大于0.5,在Bartlett检验中,卡方结果表明,显著性概率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与命名
根据分析结果,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原始的12个指标中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具体由表3可知。4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82.66%,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解释因子的经济意义,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旋转载荷矩阵,参见表4。由表4可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和存货周转率在F1上的载荷分别达到了94.8%、94.7%、83.3%和50.9%,这4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公司偿债和盈利能力,因此,将F1命名为资本运作能力因子。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可持续增长率在F2上的载荷分别达到了80.8%,96.8%和93.3%,这3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将F2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营业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F3上的载荷分别达到了69%、88.4%和82.4%,这3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公司发展和资产管理能力,因此,将F3命名为管理能力因子。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在F4上的载荷分别达到了36.8%和86%,这2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公司偿债和发展能力,因此将F4命名为协调发展能力因子[2]。
(三)因子得分计算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表3中各因子的解释方差值作为权重,能够计算出32家上市公司的4个代表财务竞争力的公共因子F1,F2,F3,F4的最终分值,同时这4个公共因子也将作为接下来要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的指标序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如表5所示。由于篇幅限制,计算过程在此不再列示。 表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三、灰色关联分析
(一)灰色关联分析指标设定
假设共有n个参加评比的上市公司m个公因子。Xij表示第i个公司的第j个公因子的分值。则Xi=(X1i,X2i,X3i,…,Xim)就是以第i个被评价上市公司的所有公因子的分值为分量的向量[3]。取第j个指标的最佳值Xj0=best(Xji)作为参考数列X0的第j个分量。计算过程如下:
(二)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使用32家上市公司的公因子得分,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在本文中的应用进行演示和说明。根据上文所介绍的计算步骤,对本文的32家上市公司的灰色关联度及财务竞争力评价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通过对各指标提取的公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能够对上市公司财务的景气度进行初步的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公司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在行业内的排名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公司采取财务政策和制订计划、规避风险提供参考建议。
四、结论
从表6可以看出,根据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结果可知,军工上市公司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包头北方(600967)、中国东方红(600118)、中航光电(002179)、北方光电(600184)、哈飞航空(600038)、中航重机(600765)、航天晨光(600501)、湘潭电机(600416)、飞亚达(000026)和航天信息(600271)。
财务竞争力排在前十位的这几个军工上市公司的各因子得分较高,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均高于排在后面的公司。因此,可以看出公司的财务竞争力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因子的分析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0,5(6):89-98.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5
共同保险业务中一般份额最大的保险人被称为主承保人,即首席承保人,是指在财产保险承保条款上带头接受保险的人。
其他共同保险人又称为非主承保人。
主承保人一般负责投保资料的收集、协议签订及保单出具,负责提供对客户的保险服务,负责处理赔案并告知非主承保人按比例分摊赔款等。
共同保险业务所涉及主体及资金流动形式较为复杂,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更多的要求,为确保合理、准确的进行共保业务相关账务核算,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保险行业特殊的监管制度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一、共保业务保费收入确认分析
(一)保费收入确认时点确定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及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核算要求,保费收入确认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2)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3)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是保费收入确认最核心条件。根据《合同法》、《保险法》等有关规定分析,保险合同成立条件为保险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表现为,共同保险人、投保人及经纪公司等就保险相关条款达成协议,各共同保险人签订共同保险协议,并由主承保人向被保险人出具相关保险单后,保险合同成立。在通常情况下,保险合同的承诺生效日期即保单起保日期与保险合同签订日期一致。
根据保险原理的有关解释,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承担保险责任,即保险合同生效是以保费缴纳为生效条件的。
综上,结合会计相关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三个基本条件,保费收入确认条件在保险合同成立日即保单起保日即已经满足。因此在一般条件下保单起保日确认保费收入,除非无法在保单起保日期获取相关信息,无法可靠计量等特殊情况。
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早于保单起保日期的,保单签发日,投保人缴纳保费后,确认为预收保费,保单承诺生效日即保单起保日,确认保费收入。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晚于保单起保日期,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于保单起保日起即确认保费收入。
(二)保费收入确认金额确定
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的规定,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应当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定。即保费收入的确认依据为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是否一次性收取或分期收取不构成对保费收入确认的影响。
分期保费如果在保险起保日即承担全部保险风险,就必须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认保费收入;如果仅是部分承担风险,应在承担相应保险风险时确认相应保费收入。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涉及共保业务中保险分期情况较为普遍,但这种分期通常仅为保费缴费金额的时间分期,并非对保险责任的分期,故对于存在分期收取保费的合同我们应该在保险合同成立日,即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合同确定的各期应收总额确认保费收入,并非按照发票实际开具及收付金额确认保费收入。
各共同保险人应根据共保协议约定的承担份额比例分别确认保费收入,涉及到相关保险合同修改的,主承人必须以书面方式通知非主承保人并得到相关书面确认。
(三)保费收入会计处理
业务实践中,保费收取一般由主承保人统一向投保人或者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保险经纪公司收取。同时,按照发票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发票的开具原则上要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向投保人出具发票,其他共保方向主承保方出具发票。
按照保险合同成立条件及保费收入确认的时点、金额确认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 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收到投保人或经纪公司支付的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等;根据应承担保险份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剩余的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保费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剩余期间的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首期保费金额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主承保方依据各共同保险人承担的保险比例划出代收保费后应当借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贷记“银行存款”等。
2. 非主承保方根据实际收到的份额内保费确认保险业务收入。涉及保费分期的,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同时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二、共保业务中的保单费用确认分析
保单费用一般包括经纪费、出单费、营业税金、咨询及防灾防损费等,应当依据共保承保比例及权责发生制等要求据实入账确认。
(一)共保经纪费业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大型财产保险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会委托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为其拟订投保方案、办理投保手续、协助索赔,或者为其提供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保险中介服务。保险经纪人则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应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相关经纪费佣金。这是共保业务中经纪费支出发生的主要内容。
目前保险经纪费的主要结算形式分为主承保统一结算及各共保方单独结算两种,同时严格禁止与保费轧差后净费结算。
票据开具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统一向保险经纪公司支付经纪费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向主承保方开具全额经纪费发票。非主承保方向主承保方支付保险经纪费时,由主承保方向其他共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
按照保险行业的相关规定,主承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不符合相关制度规定,但是由主承保方负责相关资金的统一收付已成为该类型业务处理的行业惯例,我们按照事实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基于发票及行业合规要求,可在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出具发票时提供列示各共保方经纪费比例金额的详细发票明细单给主承保方;主承保方在收取代付的各承保方经纪费时提供相关复印件、收款收据、分割单等。
主承保人与非主承保人依据权责发生制及与保费收入相关性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 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支付经纪公司经纪费后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主承保方根据份额内承担经纪费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在支付首期保费相关经纪费后,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首期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收到非主承保方划来经纪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
2. 非主承保方应当根据所承担份额保费支付对应经纪费。涉及到保费分期的,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支付首期保费时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二)共保出单费业务处理
一般共保协议中,主承保人会向非主承保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出单费,用于保单出单打印,与经纪公司、投保人日常业务交流中的相关费用支出项等。
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要求,在主承保方向非主承保提供出单费发票并收取相关款项后确认相关收入、费用。
主承保方出具出单费发票后应当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只有在实际发生相关出单费用支出时借记相关“营业费用”科目。这种收支两条线的会计处理模式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经济业务实质。
非主承保方收到出单费发票后借记“营业费用”等科目。
(三)共保业务营业税金处理
通常情况下,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保险业务收入确认是一致的,按照相关性原则共保业务的营业税金计提与保险业务收入完全配比,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各险种份额内保费收入确认的期间、金额,根据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比例自行计提和缴纳。不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以票定税”计提和缴纳,考虑经济效益原则,也不采用主承保代缴和划收等方式处理。
(四)共保业务咨询及防灾防损费业务处理
按照共保协议约定,主承保人或者经纪公司会按被保险人的要求,组织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保险咨询服务或防灾防损服务。该类服务按照共保原则需要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共保业务比例承担。
在实际咨询或防灾防损发生时,由专业服务机构按比例出具发票划分至各共保方,由各共保方凭借相关票据分别支付确认相关费用,借记“营业费用\出单费或防灾防损费”,涉及代收代付的各共保方之间进行相关资金划转。
(五)共保业务退保费业务处理
涉及到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共保业务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约定,提出退保要求时,由主承保人依据合同自行处理,并将有关业务处理单据副本递交非主承保人,非主承保人依据承保比例向主承保人划付应退保险费及相关费用等,按原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退还投保人的金额,借记“保险业务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  ;Topsis
随着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投资者可根据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判断该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及投资的风险性。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政策体制、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也有上市公司自身结构、内部控制等内部因素。单独分析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进行相互关联的全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就是将盈利能力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偿债能力风险等诸多因素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全面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剖析。目前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预警及风险评价等方面。而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德尔菲法、风险度评价法、单变量模型判别法、多元线性判别法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等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特点,借助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目前国内外有关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管理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实际,从上市公司经营的全局出发,筛选出定量及定量财务风险指标,如图1所示,以期更加全面地考核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图1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二、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的综合评价方法
(1)构建指标矩阵。假设待评价样本数共m个,评价指标共n个,各指标值为vij(i=1,2,…,m;j=1,2,…,n) ,则指标矩阵为:
(1)
(2)规范化指标矩阵。采用向量归一化法,得到规范化指标矩阵X。
(2)
(3)
(3)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选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4)
(5)
(6)
(4)加权标准化指标矩阵。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指标矩阵加权标准化处理得:
(7)
(5)确定正理想点与负理想点。
(8)
(9)
(6)分别计算各样本到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间的距离。
(10)
(11)
(7)分别计算各样本与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的关联度。
第i个样本与正理想点关于第j个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为:
(12)
第i个样本与负理想点关于第j个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为:
(13)
第i个样本与正理想点的灰色关联度:
(14)
第i个样本与负理想点的灰色关联度:
(15)
(8)对距离和灰色关联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6)
(9)计算相对接近度。
(17)
(18)
(19)
三、算例分析
利用上面建立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我国8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1)构造指标矩阵。选定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共6个指标:权益净利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选取8个上市公司的历史数据作为数据基础,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指标规范化矩阵:
(2)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0.1079  ; 0.1643  ;0.1769  ;0.2156  ;0.1767  ;0.1586
(3)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
(4)确定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
正理想点:Y0+=
[0.0416,0.0606,0.0791,0.1218,0.0479,0.0512];
负理想点:Y0-=
[0.0258,0.0288,0.0412,0.0343,0.1050,0.0262]。
(5)计算各样本与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
(6)计算各样本与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7)计算各样本的相对接近度。
(8)确定最优评价对象。
因此,可根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上市公司进行优劣排序。δi越大,表示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δi越小,表示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按由优到劣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结果如下:X1,X6,X7,X2,X4,X3,X5,X8。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优先选择第一个上市公司。
四、结论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投资者的决策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上市公司可及时识别公司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z1).
[2]郑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3,(10).
[3]李敏.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4]周昊旬.基于AHP的模糊关系矩阵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8).
[5]李兴尧,钱琴.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会计之友,2011,(7).
[6]尚宏丽.高科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D].上海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