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流治理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1
1工程概况
封开县渔涝河治理工程在2010年被正式批准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并在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全国水利投入的大环境下,工程在2011年10月正式动工,到2012年12月全面实施完成。渔涝河治理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排涝、兼顾生态环境整治;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3.74km,加高加固左、右岸堤防7.22km,新建箱涵6座,清疏河道3.7km。工程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堤防级别为4级,穿堤建筑物级别与堤防级别一致。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经流量:城镇及菜地按1天排干设计;农田按3天排干设计。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均采用公开招投标办法,严格招投标程序,选择全国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有较好业绩的单位承担。同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监督体系,签订质量监督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度汛方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安全度汛。渔涝河治理工程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防洪标准由原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正发挥着显著的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人口5.2万人,保护农田2.5万亩,产生的多年平均年经济效益780万元。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河流的河道都会经过很多乡镇农村,对其进行治理建设需要土地,但是由于其实际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再加之对其征地的补偿工作中常常会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使得征地拆迁的难度较大,无法及时的进行选址建设。其次,中小河流的治理工程一般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之下进行施工建设,受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发生雨雪和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时候不得不暂停施工建设,工期不受控制,导致在汛期来临之前无法实现工程竣工,因而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另外,由于中小河流通常都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交通不发达,再加之由经济水平落后而带来的思想观念的陈旧,使得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乱砍滥伐而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中小河流的防护工程无法顺利开展。
3提升中小河流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与当地居民发生的征地矛盾纠纷,保证治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地区的相关机构经过长期的协调,编制完成《XX河治理规划报告》,同时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到建设现场进行前期的勘查工作,并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将完成的《XX河治理工程设计报告》上交进行审查,并由地区水利主管部门批复工程建设的投资款项,在招投标结束之后,要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为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设与管理。1)加强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具有作业流动性较大、施工劳动条件较差、施工周期较长等实际特点,极易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的领域,因此,为了保证河流治理工程的顺利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力度,建设单位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得到提高,规范其安全施工行为,从根本上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2)执行质量管理强制性标准。提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就是要严格执行质量监管的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必须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程建设中的各部分责任人和其所具有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并且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特点来下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文件,在文件重要位置对具有强制性的内容进行重点强调,从制度层面上来约束工程建设的实施;3)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交底。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设计单位还需要向上级建设单位进行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而建设单位则要对施工图纸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设计内容符合本项工程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计中技术的应用以及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还需要对其隐蔽工程的设计进行核查。(3)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督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结束之后,相关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现场对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进行检查。一方面,要保证其施工竣工文案的完整性,其编写是否规范,施工建设是否按照合同中所签署的内容进行;另一方面,还要安排质检员对工程建设的原材料、设备设施、混凝土施工等进行检验,在确保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之后,再进行竣工签字。
4结束语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2
【关键词】 GPS RTK测量,中小河流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河道测量为河道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及河道管理部门划界竖桩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保障。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测绘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河道纵横断面测量、带状地形图测量、水下地形图测量,其中带状地形图及纵横断面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全站仪的出现和测绘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发展,构成了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全天候作业、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和操作简单等特点,数字化计算机成图系统能快速高效地把测绘外业数据转换成数字地图,极大的减少了内外业劳动强度,而且成果精度高、规范整洁。GPS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确保有效地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各阶段的测绘任务。
1GPS RTK测量技术原理
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进行实时差分解算的测量技术史GPS RTK实时动态测量的定位原理,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整周模糊度的值,实时动态中解算整周模糊度的常用方法有两种:最小二乘搜索法和模糊度函数法,可达到厘米级的解算精度。使用RTK技术测量时,能够同时使用两台以上GPS移动站接收机进行测量,在RTK作业模式下基站和移动站至少保持能够同时跟踪4颗以上的卫星,并且信号强度达标。一般情况是一台GPS接收机架设在已知的控制点上,通常称为基准站,流动站都是利用一组卫星进行观测,基站点将观测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该数据与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从而得到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具有较高精度的相对位置,最终将解算处的流动站的三维数据存储并传输来即完成了动态观测。
2 GPS RTK测量技术特点
2.1 测站间不受通视限制
用以往常规测量中测站间相互通视是必须的前提,而GPS这项功能使得在测量选点上不受限制,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位置,但对每个测站的要求必须是上空开阔,保证接收GPS信号不受干扰,接收到有效的卫星信号。
2.2 作业距离长
RTK测量技术可以在测区15km范围内,有3个以上的高等级测量控制点,可以求出四参数和七参数,不用在逐级控制,随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CORS)的普及,一般可以覆盖60km的距离,操作方便,效率更高。
2.3 测量精度高
GPS高程测量观测时要充分考虑影响GPS测量精度,目前的GPS可以保证在动态的情况下几秒钟内就很容易达到±10~20mm的定位精度,这完全可以满足水下地形点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在静态情况下,50km的基线上,双频GP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一般可达到为5mm+1ppm,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GPS测量的优势更加突出。
2.4 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硬件不断更新,GPS布设一般等级的控制网时,根据规范要求,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1~2左右,而采用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静态相对定位只需20min左右,动态只需几秒钟,观测时间更短。
2.5 提供三维坐标
GPS可同时对测站点上的三维坐标进行观测,而且能够满足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2.6 操作简便
测量员RTK测量作业时只需架设和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只要拿着GPS走到测点上就可以完成卫星的捕获、记录以及参数计算等工作。
2.7 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分布均匀,设置合理,基本上在全球每个地方都有信号,保证了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随时观测。
3 GPS RTK测量技术应用案例
承德市平泉县大凌河河道治理工程属于第二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位于平泉县西北部,属山区河道,治理河道总长约15km,河道内外高差3~4米,河堤内多杂草、垃圾,左岸为农田和旧坝,高杆农作物和树木茂盛,农业大棚较多,通视条件差。平行着河道公路路边有D级GPS控制网。本次治理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是河道纵横断面及带状地形图,施工阶段有施工放线、监理验线以及竣工验收测量。
在第一批中小河流项目测地形图首先在测区设置图根控制点,然后把全站仪架设在图根点上,在图根测站点上对地形地貌等支点进行观测,要求各碎点必须与测站点通视,而且一般需3~4个人操作,需要拼图时一旦有漏洞需要返测。利用RTK技术测量,只需一个人在碎部点拿着移动站停留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确定点位精度,随时在手薄里输入特征编码,完成把外业数据带回室内,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就可以绘出所需要的地形图及纵横断面。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原有的D级GPS控制网,求出7个参数,存入移动手薄里。河道纵横断面及1:1000带状地形图的测量点位数据采用南方灵锐s82型GPS接收机进行RTK测量。在陆地测量时,共2人2组施测碎部点,对抽检的构筑物点位的细部坐标进行连测,点位精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细部测量点在CAD成果图中分层反映,测量成果满足《1:500、1:1000、1:2000》(GB/T7929-1995)要求,在8d的时间内,共6人完成外业成果,内业3d完成并通过了质量验收。
大凌河治理工程的施工放线、监理验线以及竣工验收测量均采用南方灵锐s82型GPS施测,在工程放线,监理检测,竣工验收前需要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手薄中的放线文件中,仍然采用原来的参数,只需一个人操作,根据手薄的动态提醒,拿着GPS移动站走到所需的位置上去,即迅速又方便,而且精度还很高,满足规范要求,从而较以前量测方法,能够提高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外业量测效率。
4 GPS RTK测量技术应用建议
4.1 选择适宜的空间环境
在实际施测过程中发现每天下午4.00到第二天11.00之前,卫星信号较好,卫星个数较稳定,测量效率较高,而中午时分卫星信号值较低,采集的数值很难求出固定解。所以应根据施测的环境,选择稳定适宜的作业段进行测量。
4.2 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
RTK测量对于卫星信号强度要求较高,周围高层建筑物、高大山体、树木以及电磁类信号源都有干扰,导致RTK数据链传输过程不稳定,测量精度降低。在实际施测过程中,采取在较开阔的地方做基站,避开遮挡卫星的高大建筑物,保证基准站上方有稳定的足够用卫星数量在工作,基准站在和流动站之间进行差分定位解算的时候通畅使用的是无线电信号,要远离周围有电磁干扰的场地,以免影响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以在施测过程中,GPS基站都不宜架设在无线电发射塔,高压线和水面附近。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3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编制
中图分类号:P941.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治理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查勘所找出存在的问题、地形条件和勘测成果、河道现状安全泄量及其标准,合理确定建设任务、治理原则和治理范围。
1、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小于200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问题,不新建堤防。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一般不提防洪标准。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阻水损毁建筑物重建等。
2、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0 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防洪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防洪问题,可以新建堤防。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50年一遇。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新建、加固堤防,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3、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的河道,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中下游平原段,治理方案以防洪、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防洪、除涝问题。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除涝标准按3-5年一遇设计。工程措施有: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河道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4、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上游山丘区段或纯山丘区的河道,治理方案以岸坡防护为主,一般不新建堤防。山丘区河道不提除涝标准,只提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也只对沿岸村镇提。工程措施有:开挖疏浚子槽(常年有水的)、子槽岸坡防护,滩地以上岸坡防护(主要对岸坡以上紧邻村庄段),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有堤防段的河道,同时要注意排水建筑物的修建。
河道治理长度,要尽可能与规划一致,治理长度只能比规划范围大,不能比规划范围小(若是比规划长度小,要说明理由和原因)。只能治理干流,不能打着干流的旗号治理支流。对于支流,必要时可以对支流沟口处进行防护,但长度最多不超过1km。河道治理要注意以不侵占河道行洪通道为原则,合理确定治理河段的治导线,适当留足滩地,维护好河道行洪断面和洪水滞蓄场所,同时为今后进一步治理留有余地。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二、除涝设计标准的确定
应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根据保护的对象和范围,结合河道洪涝灾害特点和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本河流治理对下游的防洪影响,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相协调,合理确定河道设计标准。
以除涝为主的河道,首先要确定除涝设计标准。根据灌排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排涝设计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频率、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排涝设计标准只提设计频率(即3年一遇或5年一遇),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根本就不提,这是不全面的(凡是要确定设计除涝标准,必须把这三个内容都要写上)。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及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一般情况下,旱作区通常采用1~3日暴雨1~3日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通常采用1~3日暴雨3~5日排至耐淹水深。
三、设计流量的计算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优先采用P-Ⅲ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排涝设计流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暴雨资料进行推求,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和平均排除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排涝模数q=KRmAn;平均排除法中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流量公式是:排涝模数q=R/86.4T。公式中重点是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K(综合系数)、m(峰量指数)、n(递减指数)、T(排涝历时)值的确定,这几个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流量计算成果。
对于设计中采用的流量成果,要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四、除涝水位的确定
以除涝为主的河道,最重要的是除涝水位的确定,应该从田间、农沟、斗沟、支沟到干流根据地面比降考虑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逐级计算得来的。推算公式为:
H=A0-D农-∑L×i-∑∆Z
式中:H—排水支沟沟口处除涝水位;
A0—排涝区内控制点(相对最低点)的地面高程;
D农—农沟除涝水位至农田地面高度,一般为0.2m;
L—农沟、斗沟、支沟等各级沟道长度;
i—各级沟道水面比降;
∆Z—各级沟道中的局部水头损失,一般过闸取0.05~0.10m,上下级沟道衔接处水位落差,取0.1~0.2m。
计算的干流上的除涝水位一般比田间地面高程低0.5m左右。如果治理段内有几条支沟,每个支沟口都要推算出一个水位,把这几个支沟口的水位连接起来,就是干流上的除涝水位。
五、水面线的推算
要明确河道设计水面线推算的方法、采用参数及主要计算成果。一般采用恒定非均匀流公式进行推算,关键是起推水位的确定。起推水位要选择治理段上下游已有闸坝河道断面作为起推水位的断面,如果没有这样的断面,可以选择比较规则的河道断面作为起推水位的断面。
根据选定的河道设计参数、起推水位,逐断面进行河道水面线的推求。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上下游河道水面线衔接情况,若上下游水位衔接不一致,则重新选定起推水位,直到上下游水面线衔接一致为止。
六、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治理方案以防洪为主的河道,或山丘区有重要乡镇和村庄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河段,如果现状没有堤防,就需要新建堤防。新建堤防应从地形地质条件、河势及治导线、拆迁占地、工程量及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合理提出推荐线路;局部退堤段或裁湾取直段应说明理由。推荐堤线应说明起始点位置、经过的主要地方、桩号范围、长度等基本特性。现有堤防不得向河滩地进建,不得缩窄河道行洪断面。
新建堤防的堤型应结合河道具体地形、地质条件和拆迁占地等条件进行方案比选。既要新建堤防又尽可能少占地,可以采用复合型堤防,即防洪墙与土质堤防相结合的断面型式,这样虽然堤防投资增加了,但永久占地减少了,实施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
七、建筑物设计
1、护坡和护岸工程
对迎流顶冲可能发生冲刷破坏的堤岸,可采取护坡护岸措施。护坡型式宜与自然和谐、安全实用、生态亲水、便于维护,除迎流顶冲、船形波影响等冲刷强烈的部位外,不宜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护坡,不应渠化河道。护岸工程的水上护坡、水下护岸应根据当地经验进行结构型式比较。
草皮护坡最经济,顺直河段迎水侧常水位以上部位、硬护坡上部可选用。迎流顶冲、靠流、船形波影响区等冲刷强烈部位特别是砂性土堤一般采用混凝土、干砌石、浆砌石等硬护坡。局部可采用框格草皮、生态袋、雷诺护垫、植被混凝土等。护坡下反滤材料常规采用的砂、瓜子片、碎石三级反滤,一般堤防护坡采用10cm碎石反滤兼作垫层。若碎石料运距较远,可考虑采用土工布,既节省投资,反滤效果比10cm碎石要好。
墙式护岸型式较多,常规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要对材料和结构型式的性能、要求和使用范围全面了解,应严格按配套的施工方法施工。护岸工程下部护脚措施可选用抛投体、沉枕或沉排等方式,工程经验表明,受洪水冲刷或折冲水流淘刷,散抛块石易被冲走,可采用铅丝石笼、格宾网箱等形式。
2、穿堤建筑物工程
要根据堤防现状、险情情况、安全检测成果等,对穿堤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初设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穿堤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位置、建设年代、规模和结构型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及有关安全检测意见;加固项目、加固内容。
拆除重建的,应说明闸址、闸型、底板高程、孔口尺寸等参数,较大建筑物应进行必要的水力学和结构计算。新建涵闸选址及施工方法要结合排涝要求、河道治理情况及堤防现状,经综合必选确定;并具体说明位置选择、汇水面积、设计流量等。
由于每个穿堤涵闸所在位置的地形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能只进行典型设计。但穿堤建筑物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可归类设计,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设计水位,可以用表格表示。当进口地面高程低于河道设计水位时,一定要设置闸门及启闭设施。
对于严重阻水的生产桥应拆除重建,或者因河道疏浚将原桥梁基础挖出的生产桥,可以拆除重建。桥梁的荷载标准,统一采用公路Ⅱ级。
八、设计概算
工程设计概算原则上采用地方标准,并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的特点,按照合理、经济的方法编制。为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主要材料采用限价方式进入工程单价,预算价超出部分作为价差计取税金后单独出项。
工程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应纳入项目总概算,项目总概算包括工程总概算投资和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两部分。工程总概算由中央、省、市、县按比例共同投资,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投资由市县自筹解决。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4
[关键词]驮烈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格宾挡墙;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驮烈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位于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地理位置东经106°48′~106°52′,北纬23°37′~23°40′,距离田阳县城16km,距离那满镇3km。流域区范围土地总面积657. 30hm`, 经实地调查,流域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22. 40 hm2,主要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可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四个等级,主要分布于裸土、非生产用地、迹地和裸岩中,土壤侵蚀模数平均1175t/km2・a,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hm2,占流失面积的12. 22%;中度侵蚀面积为191. 40 hm2,占流失面积的59. 37%;强度侵蚀面积为56. 70 hm2,占流失面积的17. 59%;极强度侵蚀面积为34. 90 hm2,占总流失的10. 83%。
2 水土流失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322. 40 hm2,主要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可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四个等级,主要分布于裸土、非生产用地、迹地和裸岩中,土壤侵蚀模数平均1175t/km2・a,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hm2,占流失面积的12. 22%;中度侵蚀面积为191. 40 hm2,占流失面积的59. 37%;强度侵蚀面积为56. 70 hm2,占流失面积的17. 59%;极强度侵蚀面积为34. 90 hm2,占总流失的10. 83%。
3 工程建设目标
3.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根据驮烈河小流域的特点,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5.39km2,本流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5.10km2,占流失面积的94.6%。各项治理措施符合质量标准,年减少泥沙流失量3.34万吨以上,年增加蓄水量8.30万m3以上。
3.2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号)的精神,结合驮烈河小流域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的建设规模为:新立村沙屯河段河道岸坡整治1.0km;新立村沙屯人工湿地建设;新立村沙屯河段拦河陂坝改造。
4 工程措施设计
4.1河道岸坡整治设计
1、 护岸断面设计
根据驮烈河河流河岸地形、地质情况,结合驮烈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河段护岸均采用格宾生态护岸、挡墙型式。河岸采用的典型断面护岸型式如下图所示。
2、格宾挡墙
格宾(Gabion)是由特殊防腐处理的低碳钢丝经机器编织成的六边形双绞合钢丝网,在工厂做成符合工程要求的网箱结构,其具有更优于EN10223~标准中所述网箱的力学性能。在施工现场用石料填充格宾,用于建造如挡墙、河道固脚以及堤堰等结构,其结构具有柔性、透水性及整体性等特点。填充石料要求:坚硬、不易风化、不易水解 、不易碎的卵石或者块石。格宾填充石料粒径以100~300mm为宜;为了保障面墙的平整度,靠面板30cm范围内按照干砌石标准进行施工。为了加快绿化效果,宜在格宾面墙台阶上覆盖土层撒草籽,或者布置营养土工包种植适宜的植被,或者通过插枝(根系延伸到回填土)等方式进行绿化。
4.2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一、工艺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生态系统系统建有一系列水平高差由高到低的植物池,池内填有特殊的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当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植物池,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植物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填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层采用石砾,第二层采用细砾和沙粒,第三层采用粗粒、石块,即适宜湿地植物的生长,又有一定的孔隙。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填料中被吸附凝集并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同时污水中的氮磷钾等作为植物生长说需要的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经过土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作用,以及填料的渗滤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最终使进入湿地系统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
二、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1、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收集和预处理系统。由进水管网、格栅和沉淀池等组成。
(2)配水和集水系统。由配水井、配水槽、配水管网、布水管、集水管、集水井组成。
(3)植物池。由于进水浓度不高,只需采用单级植物池便可达到较好处理效果,污水经过滤池反复被过滤、吸收、分解。
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见下图:
2、工艺特点:
人工湿地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处理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污水水源可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和就地利用。
取材方便,便于施工,处理构筑物处理设备极少。
由于植物池内种植的是湿地植物,如果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可以环境改善地面景观。运行管理方便,只需要工人进行简单操作和维护管理,定时收割植物。与相同规模的传统工艺比,人员可减少80%以上。
由于人工湿地工艺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运行费用,通常只需一些管理费用,用于湿地植物管理。
处理效果好,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饮用水水源进入饮用水水源水库。
4.3岸坡绿化设计
本项目绿化包括护岸的草皮护坡及岸坡竹子、乔木种植。
在格宾护岸挡墙表面喷洒草、土混合料,以达到格宾挡墙的绿化,在护岸卵石路面以上高程的两侧岸坡种植草皮,进行绿化,护岸两边115.00m~116.20m高程平台种植竹子及乔木进行绿化,同时乔木株距间种植草皮。绿化后的河道达到美观、自然。护岸草皮种植总面积为3402m2。绿化护岸规模总长1.0km,单行种植,总种植株数为495株。
5 结语
(1)此工程项目于2011年10月15日开始进场施工,至2011年12月30日完工并通过投入使用验收。项目区经过连续的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土能力增强,
(2)格宾挡墙是一种新型的护坡结构,由于河流中泥沙的沉积,格宾挡墙石块间隙已基本被泥沙覆盖,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自然的生长出草和其他灌木,绿化效果显著,河道岸坡也逐渐恢复了生态平衡。实践证明,格宾挡墙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对于缓解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3)人工湿地内植物生长茂盛,可以作美化环境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饮用水水源进入饮用水水源水库。人工湿地技术较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生态效果好,净化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广西玉林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田阳县驮烈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玉林:广西玉林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5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医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和规范工作流程,保证质量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物品的灭菌合格率,保证医疗质量及控制院内感染,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
1. 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布局和设施配置
1.1 布局合理 合理的布局是减少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这就要求严格划分区域: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又分清洁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几个区域都有缓冲间和物品传递窗口;辅助区域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卫生间等。
1.2 设施的配置 我院配有自动洗衣机、超声清洗机、烘干机、脉动真空灭菌器、电脑、空调、接物台、打包台、下收下送专用车、储存架、气枪和水枪等。
2. 工作流程
2.1 回收 临床使用过的物品,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用专用密闭车到各科室回收,在供应中心进行清点及去污,不能在科室清点,以免造成污染。
2.2 分类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器械种类进行分类放置。
2.3 清洗 分手工洗和自动清洗,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特殊感染者用过的器械定点,先按照相应消毒处理规范进行处理,清洁剂的浓度应根据使用说明临时配制,清洗的水温小于45度,手术器械应选择中性清洁剂,否则可能会损伤器械。
2.4 消毒 剂放入煮沸槽中,温度大于93度,时间超过3分钟,达到自动上油。
2.5 包装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必需符合质量标准,器械包重量小于7公斤,敷料包小于5公斤,体积为30*30*50公分,器械包装前需检查物品的性能是否完好、光洁度、有无锈斑、污渍、血渍,所有轴节要打开,并妥善保护好易碎物品及尖锐器的锐刃,包装的折叠应松紧适宜,有利于蒸汽的排放和灭菌剂的穿透,以便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打包完后由消毒员给物品消毒灭菌。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公路建设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路建设市场已经开始选择招投标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够充分的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公路施工前,应该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包括技术活动的开展,将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一个系统制定出来,组织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活动在施工现场中,目标和具体内容比较明确,从而将技术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增强,可以保障管理工作有遵循的规章制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做好了施工过程中技术参数控制、施工测量和施工放样的技术管理以及常见的技术问题解决等技术管理工作,那么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就是始终处于受控的范围内,施工的质量自然就会得到保证。
2、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够不断地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在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将其解决掉,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工程施工。搞好图纸会审,并且确保按照图纸完成施工。将图纸会审搞好,应该检查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定的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各种管线等是否准确。编制好施工方案或者施工措施,而且还需要优化。市场、材料、技术、施工工艺和经济效益等是施工方案在编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在编制施工方案以后,经济技术比较和质量、安全、进度与成本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所编制的方案,将一个最好的施工方案确定下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且要严格地参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通过技术交底,可以使在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所担负的工程任务特点、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等特点,始终做到明确施工方案,这样的做法就是计划组织施工的核心内容。
3、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够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科学的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效率也是非常有利的,实施技术管理责任制的制度,减少各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既提高了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效果,也提高了施工单位的施工生产的效率。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工程质量有所保证的情况下,可以使工程的成本尽量降低,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做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的途径分析
1、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技术管理职责。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并且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以及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权力、职位和责任,使其切实的履行技术管理的职责,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批以及落实工作,严格的按照施工中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管理规定执行。对在施工中违反规范和方案的责任人,则要承担风险,明确责任。
2、通过完善技术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首先,公路施工企业要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施工技术规范和合同文件的要求,使施工生产始终在设计文件和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及技术标准的控制下,正常有序地进行。第二,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施工人员要根据相关的管理程序,将施工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并且进行分析,以便可以在施工之前就可以找到应对的措施,这样的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都是有所保证的。第三,通过动态管理技术,将施工中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从而在对工程质量和生产计划有所保证的条件下,将工程的成本降低,同时提高经营效益。
3、通过规范化管理推进技术执行力度。
要想真正的做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技术管理组织以及责任制度,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依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程、规范、规定和标准,并针对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适时的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的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严格的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定期的检查技术管理工作,定期的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的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通过技术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过程中,要使其明确认识到各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方法以及执行标准。并且,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要自发的进行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相关领域的交流研讨,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推进新技术的实施与改进,提高技术管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支出,从而促进整个公路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以及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途径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系统的巨大工程,并且其贯穿于公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我们应不断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大力地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真正的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公路工程在投入使用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能保证施工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促进我国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公路工程施工及技术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2] 程明华,严刚,李春阳.基于实践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4,5.
[3] 张楠.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