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1
知识管理模式是一个新型的知识信息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档案产的管理采用后保管范式,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因为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和一般的模式大相径庭,所以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同时对其技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特点。
【关键词】
知识管理;档案管理;后保管范式
计算机为世界的产业变革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很多产业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因此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随后知识经济的诞生,知识经济不断吸收依赖于信息的一些产业,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来创造利益的一种形式。知识管理这种模式下能对知识快速创新,快速认知。另一方面档案就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聚合体形式。所以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相结合能够使两个产业的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档案后保管范式的特点
档案后保管范式指导档案管理工作总流程,它由三大方面基本内容组成,“新来源理论”、“宏观鉴定理论”、“档案知识服务理论”。档案后保管范式指导档案管理
1.1档案知识获取:档案收集工作
档案后管理模式是在三个基础理论之上建立的,所以档案管理有三项内容,信息新来源的理论体系、宏观信息鉴定的办法、档案的信息服务工程理论。信息新来源的理论是一个强调来历的档案管理体系,在传统的信息来源上主要就是产生对原始企业信息发展需求,在原始的纸质文件上建立档案资料库。信息新来源体系就是在发展的信息的新技术,然后将新技术运用于信息的收集之中,因此在收集信息中,不一定会形式实体文件,可以采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技术,将信息转变为电子数据,或者其他形式下的信息,比如二维码,图片,等同时也可以直接利用员工的头脑进行信息的储存。因此档案的保管工作就是从主要的管理实体文件,转变为隐形的信息管理工作,同时要将档案的管理划分为多种环节,这些环节相互独立有存在相应的联系。所以信息和档案文件被变成两个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以往的同样的管理模式。只有在查找文献资料是,档案和信息才会一一的对应上,这种模式下文件的安全性更好,进过现在管理作用的价值转别为不由现在管理作用的文件,这样的信息或者文件才能被存档或进行档案进行保存。但是实际上文件和信息的联系都是不能被完全切断的。同时会形成很多相关的历史联系,这是在档案在使用中信息和档案过程中,历史联系会不断增前,同时形成一种暗示的效应,这种产生的联系也能够帮我们掌握信息的内容,因为这些联系传递了很多信息来源、信息发展、以及暗示指令等一系列知识。档案后管理范式就是加强了档案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从一个分散式的经营转变为集成式的,一体化的总体知识综合管理机制。
1.2档案知识评价:档案鉴定工作
档案管理的鉴定方便和快捷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处于爆炸化趋势,所以对于大量的信息来说,一般的传统档案鉴定模式以及不能应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所以按照传统式的文件形式不能满足需求。传统式文件中要对信息的来源、用途、以及内容有一套具体的标准,其就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但是这样的方式和处理速度以及不适合现在的档案管理了,在在档案的管理中,因为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最新的云技术。理论上我们的文件传输速度极快,储存量机趋近于无限,所以在发展云技术的信息存储能力,不管好的信息还是没有价值的信息都收集过来,然后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模式,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讲有用的数据就行筛选。着就是利用管理后保管范式的技术特点,同时因为数据库庞杂,不法分子就算能突破系统的防火墙,但是对于大量的无用信息,它是无法从中查找到有效信息的。因此这样的方式不能应对信息爆炸的结果,同时对信息的保护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1.3档案知识服务:档案服务工作
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的不断加强,公民档案意识逐渐强化,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呼吁档案信息公开化,毋庸置疑,档案开放与利用这一话题一直是档案学界探讨的热烈话题。在传统档案利用服务中,常常局限在“你要我查”、“你查我找”上,而如何从大量杂乱无章的案卷文件中迅速准确的提取出用户所需信息这一复杂过程留给用户自行烦恼,在这样的服务方式之下,档案无法满足档案载体以及群众需求日益丰富复杂的变化。
2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的管理的服务特点
知识服务的理念是以用户为工作重心,后保管工作中的档案工作人员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保管者、整理者,更是引导用户走进知识库的领路人,他们的工作重心是以用户提供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服务目标,个性、灵活、智能地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超前性的全过程服务,主动的将服务工作的着眼点调整到知识的探寻、传播、理解上来,重新审视档案信息的地位,重点要为知识、信息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档案后保管范式是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可以说知识管理带动并完善了“档案后保管范式”,而“档案的后保管范式”体现了知识管理的内在要求。首先档案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开发文件内容进一步创造了价值。“档案后保管范式”不仅注重对显性知识加以管理,更注重挖掘背后的隐性知识;不仅重视对档案实体的管理,更注重对档案内容价值的发挥;不仅重视对文件表面、内容上的文字信息的研读,更注重对文字背后相关联的深层的社会记忆的追溯;就档案学而言,新范式并非必然取代原有的范式。
3结语
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的管理是一种优秀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该模式下的档案文件存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文件、电子文件、以及人脑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这样的文件方式下,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就是要管理档案文件和信息之间的联系,将文件和信息进行独立,同时又互相联系。在管理中加强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的管理的服务质量,为档案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全系道路。
作者:胡春梅 单位:肇州县人才开发流动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杜江南.论信息污染[J].情报探索,2004(04).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2
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措施
单位领导层面的人员要转变观念,从自身做起,明确单位领导者是进行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单位的领导力度。结合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和需求,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要经常性地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更正问题。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并依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和规范标准,对单位内的档案进行归档范围和管理职责的划分,将重要声像档案的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的重点,对日常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指导。针对比较有专业特色的档案资料构建按照专业划分的归档管理制度,这为及时归档和保证档案的完整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出同时掌握广播电视业务知识和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利用能力的高端人才。定时定期筹集一定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从点滴积累起来,使档案管理设施和技术越来越完善。转变观念,增强档案管理和开发意识广播电视档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知识资源,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工作人员,从电视台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到电视台领导层领导,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重新塑造档案管理与服务的良好形象,让档案资料信息作为重要的服务公众生活的手段。可以加强与广播电视用户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作为今后自身工作方向的指导,从多个层面满足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档案的信息需求。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耐心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信息化程度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信息化程度,首先要对广电单位内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做出合理准备和规划,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新闻信息数据收集是基础,要搜集各种类的档案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归档。要确定选用何种应用软件,确定进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方法;其次要在广播电视单位内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档案网络数字平台,将其重点放在功能性和互动性上。根据我国广播电视目前的状况,现阶段至少应该对在线咨询与答疑、档案查询与参考、杂志邮件及个性化页面等具有互动功能栏目进行开放和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点是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处理相关的文字和多媒体信息。在数据库中,相比简单的文字文件来说,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存放、管理和使用等相对比较复杂和困难,所以要重点对数据库进行选择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利用程度,真正体现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好处。
广电档案中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声像档案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是广播电视档案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由于其以旨像录制技术为基础,以传递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声音为特点,一直是最具有史料鉴赏和文献收藏价值的档案,是电视节目中记录效果最好的载体,所以,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要积极了解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工作的各种新闻、政策和要求,培养自己开阔的思路和敏捷的思维,掌握当前广播电视大局,并建立服务大局的意识;要努力学习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知识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和利用档案资源,充分了解各类档案信息,结合当时广播电视工作重点,敢于抢抓热、难点问题。对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编研,使声像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真实,也就是说要提高音像档案的利用率,在原有档案基础上创造性地挖掘出更多、质量更好的电视音像资源。广播电视档案是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广播电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有利信息支撑。声像档案本身不仅具有重要的保存收藏价值,还能够很大程度地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加强广播电视档案中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图纸档案;电子化;问题
长久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案件或人事的保存,因而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发展自身优势为企业带来利润。随着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图纸档案是档案中最多的成分,在实践中合理开展图纸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不仅能加强档案科学化管理,还能保证档案的秘密化保存,在关键时刻被管理者所用。电子化管理档案可以为管理者的决策做出依据,为企业带来利润,加快企业发展脚步。
1 电子化管理技术
由于传统的图纸档案存在不易保存,且对其编目、整理、保管、检索时常遇诸多不便,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对其所保存的图纸档案进行了电子化管理的尝试。现将其所用技术简述如下:
1.1 合理运用图形扫描
通过手动及自动参数设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针对兰晒图、清绘图、铅笔草图及受潮变形图的综合扫描技术,以保证兰晒图的扫描质量。运用二维自适应阈值扫描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铅笔草图扫描难的问题;运用自动电子扭曲拄术,解决了受潮变形图扫描的输入图形失真的难题。该处早期保管的图纸文件由于长期卷放,有些图纸发黄变脆,发生粘连,将这些重要的图纸档案利用上述方法扫描进计算机变成电子文件,可以永久保存。
1.2 光栅图处理技术在电子化管理技术中的运用
该项技术用于对扫描过程中不能消除或不能彻底消除的光栅图质量缺陷作最后修正,以提高光栅图质量,并为自动矢量化准确识别光栅图的图元细节作准备;光栅图处理技术,可完成光栅图的角度旋转,倾斜校正,消兰去污,光栅图分割,局部提取与合并,光栅图透明叠加,光栅图的编辑,为旧图翻新、衍生及重复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将保存的白图、胶片图、地形图等图纸翻新或进行电子化处理。
1.3 开展光栅图矢量化技术
此项技术可完成光栅图到矢量图的转换,采用自动矢量化和手动矢量化方式,完成光栅图线条及区域的轮廓线、中心线轮廓线及中心线的矢量化追踪,文字的模式识别,形成在工种及专用领域内广泛使用的矢量图的雏形。
1.4 开展矢量处理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矢量加工程序提供绘图工具及命令,对已矢量化的矢量原始图形的矢量实体进行编辑、区域平滑填充等,生成供绘图仪输出的完美的矢量图。
1.5 光栅矢量混合处理变动对象
此项技术可对光栅图局部需要变动的对象做手工矢量化,而其余部分仍以光栅图像格式保留,并以光栅矢量混合方式输出。该项技术可快速生成图形,常用于报告插图。
1.6 图像的输出
利用大幅面彩色喷墨绘图仪完成AO以下幅面的彩色挂图、彩色图册(双面/单面)的成套绘制出版。
2 图纸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缺陷与不足
2.1 组卷分类混乱。一个企业有多种各个部门的卷宗,按照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分类各种各样。多种卷宗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会导致主题与内容不明确,还会导致组卷的重复与缺漏。所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分类卷宗,不仅可以使档案案卷的科学性规划,还能保证案卷不丢失、不重复,因而在方便使用。
2.2 由于电子文件易于修改并可不留痕迹,因此,在进行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建立必要的备份,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图形档案的可靠性。
2.3 由于早期受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限制,使制作形成的图纸文件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存储电子图形文件,应优先将利用较频繁的图纸档案利用扫描仪扫人计算机转储在光盘上保存。
2.4 电子文件不同于普通图纸文件,它不需要防腐等防护措施,它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防御。如果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病毒,很有可能导致对于图纸档案的损坏或缺失。只有保证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的平稳运行才能保证图纸档案的完整的保存。
2.5 为了延长光盘的使用寿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空气夹层”型光盘,此种结构光盘的记录介质位于两个盘基的中间,密封性好.或避免灰尘、水分、热、有害气体对记录介质的直接影响。
2.6 安全系统不够先进,由于管理者对档案秘密化管理意识不强,在电子化保存图纸档案时没有设置密码,很容易加大非法分子进入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机密进行泄露或损坏,而一旦档案被损坏,很难重新健全相关图纸档案。所以设置进入密码,以防非法分子进入相关管理系统,保证档案的秘密性。
3 案件科学管理的措施
3.1 统一分类,加快检阅速率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统一分类号操作变得方便快捷。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应统一分类号,保证案卷的合理性与统一性,做到档案的不丢失、不重复,方便寻找与使用。管理人员应更新管理观念,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配备先进的硬件软件设施,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3.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要使案件能够被清楚、真实的收集整理,必须保证案件电子化管理中的各个关节环环紧扣,这就要求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真、踏实的工作,并且自身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如今国有企业的案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团队专业素质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图纸档案电子化管理。
3.3 统一标准,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归档质量
要确保案件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要做到明确归档方式与时间、严格保证归档档案的质量、按个按照归档程序归档,减少操作失误,填写归档的说明,为档案提供依据。认真整理好每一分案件,减少案件在归档时因操作失误给企业带来的不便。
4 结束语
图纸档案不仅可以记录企业发生的典型案例或者公司员工的重要信息,还是一种对信息的处理与分享。它在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大学生就业以及干部考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子化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所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进步,档案管理者要想使档案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化,顺应时代的脚步,就必须转变观念,开展图纸档案电子化管理。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电子档案;高职院校;整合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89-02
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档案所呈现出的文件形态就是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仅具有二进制数字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还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还表现出管理学生档案的能力和特色。电子档案在数字化处理信息时,超越了传统的管理纸质文件方式,把档案内容如图像、文字、数字等编写成信息符号,进行信息融合,形成学生档案信息的要素,从而使档案信息不仅能提供单一性查询,还具有管理能力,即进行个性化记录和信息共享能力。电子档案在国内外档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专项管理中早有运用,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引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件数字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管理方式封闭,缺乏共享观念
各高职院校在各自的档案管理上仍以封闭式管理为主,缺乏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沟通管理观念。基于此,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仍然处在形式转变或被忽略的误区中,一方面造成信息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造成信息资源存档重复,浪费资源现象严重。
(二)技术差异,成为资源共享的障碍
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各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水平也随之不同。有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可以直接与企业进行技术签约并共同开发;而没有经费或缺乏技术支持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状况会怎样我们可想而知。因此,各个高职院校的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实现必须有后台技术的大力支持,而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校际之间的技术对接的难度。目前各高职院校存在的信息孤立现象尚未弥合,造成校际间的信息无法链接,难以实现电子档案的整合。
(三)割据管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在参与社会各项活动中,他们所涉及的出国、推荐、评奖等方方面面,无不需要母校给予档案资料的提供。而高职院校档案资源的割据性、独立性和分散管理,尽管已经实行电子档案管理,但仍不能使用户的社会需求得以满足。例如,高职院校学生的成绩档案,在学生参与就业、留学、考研等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查询而提供真伪证明的价值和依据,其应用频率极高。
二、高职院校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现实意义
2003年7月28日,国家档案局的第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基本条例规定的非常明确,阐述了档案数据库和电子公文录入与共享的合理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突破性地阐述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并提出了电子档案管理的改革依据。因此,在政策的指导下,新时期加大电子档案整合力度,实现信息资源广泛共享。
(一)电子档案的整合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
在高职院校成绩录入系统和学分制选课系统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成绩档案的电子管理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考试前由教务员把学生进行门类划分,划分标准是选修课、基础课和必修课等,然后通过后台录入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考试后,任课教师经批卷获得成绩数据。在成绩提交存档之前,由教务员――教务管理终端来制定限制更改的权限,来限制教师和学生更改成绩,从而确保学生成绩档案保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电子档案的整合管理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
使用档案是档案管理和保存的最终目的。各高职院校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差异,所以各校的电子档案数据库的保存形态各不相同,如大多处于全文数据库、条目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三种形态,从而造成院校间对接难,用户的社会需求服务难以满足。新时期,电子档案要实现整合管理,可以建立档案联盟委员会,各高职院校间的电子档案管理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统一的技术,优化信息资源,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的服务能力和利用率,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三)电子档案的整合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
各高职院校培养的档案人员就业以后,在岗的档案人员培训大多培养教育各单位的骨干群体。由于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学历水平存在差异,其培训层次和内容往往无法完全满足档案人员的不同需求。然而电子档案整合管理后,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学历背景、工龄的差异就清楚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档案培训机构在确立培训方式和培训选题时就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档案人员的客户应对服务能力提高,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
(四)电子档案的整合管理有利于档案的开放利用
档案保管的核心和根本目的就是利用。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和有效配置,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实现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当前各高职院校档案馆都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小、不规范、又缺乏整体性,其利用率受到严重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档案馆建立的数据库多数是条目数据库,极其缺少多媒体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
三、高职院校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路径
当下,纵观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不外乎分散和集中两种管理模式。我们当前主张的整合管理类似于集中管理模式,整合管理对电子档案的负载形式不做任何要求,只对电子档案的数据标准和形态做要求,电子信息资源的联系是通过档案机构的控制和组织能力来实现[1]。美国一直以来以运行集中式电子档案管理为主,美国政府将州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联数据运用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来整合,然后通过保管、归档的方式建立数据源并统一口径,建立直观形象的搜索引擎供社会用户使用,实现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档案服务。
(一)构建档案协调管理机构,实现电子档案整合管理
电子档案实现整合,就要在各高职院校间建立关联,然而要实现服务能力的社会化,并非是某个院校能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方能解决这个问题,授权一个能制定政策、调配资源、协调院校的永久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办法是,由教育部下达指示,各高职院校响应组建成员机构,重点院校建立永久组织机构,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服务和电子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当前情形,具有档案专业学位授权和教育的高职院校,不仅能进行档案培训,还能召开和承办档案会议,这种具有资深调动和协调能力的院校应成为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中心,应以此为基础,构建权益和职能明晰的各级档案管理机构。
(二)加强技术研发,构建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系统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功能是具有接收电子文件归档、变动通知档案、组卷整理、电子查阅复制、档案检索编目。能自主使用的多元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其技术水平必须是较强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般由多个互相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在其数字化过程中还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文件的格式标准等问题,并综合运用文字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档案管理技术[2]。高职院校应依托计算机网络与本校校园网连接,架构高职院校电子档案局域网,对外部和内部数据库实施全面管理;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构建高职院校档案信息交流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收集、整理、统计和利用电子档案,其系统技术包括档案文件存储格式兼容技术、OCR 实现技术,海量数据储存技术、加密技术、数据安全和数据呈现技术。
(三)树立社会化服务理念,实现电子档案整合管理
要从档案的内涵上真正明确电子档案的服务方向和价值,信息资源自身优势是确保电子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条件,从高职院校在科研和教学中应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体会到电子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由此把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传统思维打破。传统上认为,高职院校档案的作用是在学生就业、离校和调动单位等方面时需要查询使用证明,然而,实际上,在知识产权认证和各类公用文书等方面的使用与归档,对科学研究和教学上的辅助作用是很大的。现在以职业院校为例,师生的发明和科研经由国家的质量标准认证以后,往往形成书面的证明材料就马上归档,其他教师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如果联系不密切是无法知道这个信息的。各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改革、课题方面大多都是如此,所有取得的科研和教学成果都会在各自院校的档案管理数据系统中孤立保存,这些成果对社会普通用户来说是无法使用和调用的,也不利于相同领域科研、教学的交流和提高,这就为电子档案集中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树立社会化服务理念,建立校园网,实现电子档案的整合集中管理[3]。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电子档案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档案在进行数字化、电子化的过程中,来自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很多,不光是高职院校的成绩档案,只要有网络共享和信息服务的行为产生,就会有非正规渠道获取信息的行为出现。可以建立对抗病毒入侵的防火墙、对教务网络、软件和数据库进行加密,采取系统跟踪维护和计算机系统杀毒来进行安全防护,但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电子档案管理上十分缺失的。在档案管理中,高职院校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档案系统的安全防护,由此引发我们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否重视的思考,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确重要,经费开支自然向教学和科研开绿灯,而学生成绩档案与教学、科研关系密切,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教学和管理的结构平衡,加强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系统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美]G.Briam Burke;邵熠星译.美国政府数字信息管理 与保存[J].档案学研究,2008,(6).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应用;风险控制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课程实训;有效性教学模式;课程实训整合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因素,对实训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行研究成为是重中之重。所谓的实训教学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实习、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布置学生实训的内容和任务,学生通过前一段的理论学习,把理论内容和项目结合起来,更好的验证和领会知识,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提高自己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一、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构想的依据
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现处于摸索的建设中,在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但其它成熟专业实训课程的建设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我们也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以其它专业的成果为依托,研究出适合建筑信息管理专业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为此,我们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出发,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最终目标,以对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的研究为起点、寻找适合我专业需要的实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研究,加大对学生职业岗位培训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对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很好的完成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从前一阶段对课程实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之前的很多研究都是以单门课程为主体,而忽略了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忽略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所以课程组根据这种情况,大胆突破传统的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课程实训整合的构想。
二、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构想实现的条件
(一)教师素质的要求
课程实训教学应与企业实践工作内容相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略。如果真正的进行课程实训整合,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素养。现在大部分院校都是教师担任一门或二门以上的课程,彼此的授课内容自成一体,课程和课程之间即使有交叉内容也是各讲各的,更有甚者除了自己所教课程之外,对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生的课程体系都知之甚少。所以导致课程和课程之间的成为独立的个体,没有更好的融合,甚至忽略了这种的融合的重要性。实行课程实训整合,第一步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整合的所有课程的知识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要摆脱以往思想的束缚,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对其他课程老师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师才具有了指导学生课程实训的资格。
(二)课程实训内容的设定
教师高的专业水平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而课程实训内容的设定却是课程实训价值的体现。好的课程实训内容会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验证和领会知识,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提高自己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课程实训整合组的老师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不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的学者,而是对实际工作的流程了解,并参与过,掌握现场的工序,并且把课程的内容贯通进去,根据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制定出现实可行又有实际意义的实训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真正的体验一线的工作流程。
(三)课程实训整合时间上的安排
课程实训整合时间上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课程实训安排,以前都是在一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之前安排,学生一边实训,一边还要进行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导致大部分学生糊弄了事,根本在实训课程中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老师除了有实训指导工作外,还要兼顾其他班级的理论教学,有时更无暇分身去指导实训的学生。所以两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课程实训效果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课程实训整合后的最佳时间安排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比如建筑识图与构造、AUTOCAD、工程预算这三门课进行课程整合实训,三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们学校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学校现有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能实现课程实训整合的基础,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课程实训大多数选择校内实训基地,这是因为校外实训基地它的风险大、成本高、阶段性施工等特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一定能和课程实训的内容吻合,而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和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对课程实训整合的成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严格、公正的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指导老师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
课程实训整合成绩的评定,要区别与其他单一的实训课程或者是平时的考试课、考查课,在课程实训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引效导,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整个过程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要考核他们的专业素养,团队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整个课程整合实训后,学生要上交自己的实训成果,由指导教师(至少3人以上)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答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答辩中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对学生的成果加以点评,提出改进的意见。整个过程所有实训学生旁听,这样其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成果,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整个答辩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受益匪浅的,起到了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指导老师指导方法是否合适、实训任务设定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课程实训的成绩评定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充分考虑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学生是整个课程整合实训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专业水平,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热忱度等等都影响着整个课程实训的成败。在《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研究》一文中,我指出了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十大特点,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指导教师在课程实训前期制定实训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参加课程实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对整个课程整合实训的顺利进行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七)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和领导的重视
课程实训整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只靠四五个任课教师是不行的,需要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领导的重视,是整个实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三、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初步构想
我院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从事建筑资料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建筑图形图像处理、建筑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工作人员,也就是所说的施工员、档案员、预算员、网络管理员、办公文员等,我们的初步构想是结合学生目前所学的专业课程,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实训课程进行整合,
以建筑工程档案员为例,建筑工程档案员的工作是一项集工程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知识为一体的复合专业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国家、省、市城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施工图,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了解各种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方向。能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 了解工程测量有关知识,熟悉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并能填写相应的工程测量技术文件及表格;了解文秘基础知识,熟悉建设活动中报告、批复、通知、纪要等应用公文的编写方法;熟悉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范围。掌握工程档案收集、编制、整理的方法;了解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基本知识。涉及的课程有建筑识图、房屋构造、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法规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城建档案法规、《建设工程技术用表》表式及填写说明、档案整理、著录、管理规范、建筑CAD等。这样庞大的课程整合到一个实训中来,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需要专业教师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但课程实训课程整合构想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模式,对整个专业的发展,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长足的影响,怎样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完善的实训模式,成了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心愿。我们的初步构想是针对我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工种,将课程实训总计分成几大块,对每一块的课程实训中整合的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种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对课程实训进行设计。我们将更加深入的剖析整合后的实训课程的重点,进一步细化课程实训的任务,细化每名专业任课教师的分工和合作,为最后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模式的研究画上完满的句号。
四、结语
课程实训整合是课程实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课题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同事经过对课程体系分析、论证后得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法,把多门课程融入到一个大的实训任务当中,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现。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构想是我课题组突破常规、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体现,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是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