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1
依卡化学品(Eka Chemicals)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下属的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业务部门,总部设在瑞典。目前依卡化学品拥有3000名员工,在纸浆漂白和造纸用化学品领域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其生产厂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或地区,2005年其营业额达8.93亿元欧元。
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是依卡化学品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于1999年10月开业,11月正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内部施胶剂。主要产品为:阳离子松香分散液和AKD乳液,目前年产量达24000吨。2006年11月,为配合中国造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作为在中国的又一大生产基地,依卡化学品(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该工厂总投资超过400万欧元,与苏州工厂的年生产能力相同,预计年产值为1.5亿元。
防污、治污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外贸出口连年攀升,专家预计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将持续下去,因此中国对于纸张和包装用纸箱的需求等将会持续不断地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市场对纸浆和造纸化学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人们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造纸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毒性物以及噪声,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造纸工业全过程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防治或消除处理,就成为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
产业链条上的共同责任
依卡化学品是专业从事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的生产者,深知纸浆及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关乎其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整个造纸工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卡化学品通过对造纸工艺深刻而完全的理解,牢牢把握客户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准确而迅速地应用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客户推动业务的增长,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卓有成效的创新和研发工作
依卡化学品以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而着称于世,并以此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利益。依卡在欧洲设有4个科研中心,在美国设有一个研究中心,全球共有200名的全职科研人员从事着有关造纸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2005年依卡在研发中的投资高达销售额的3%,当年依卡取得20项专利并加以应用。特别是,依卡在中国投入的研发资源不断增加,目前依卡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非木材纸浆及造纸技术、符合环保要求的漂白用化学品等展开研发。同时依卡还就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开展了大量创新和研发工作。
以二氧化氯在漂白工艺流程中的应用为例,依卡化学品拥有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SVP工艺和在常压条件下进行的HP-A工艺来产生二氧化氯的专利技术,该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二氧化氯控制微生物,对各种微生物和孢子都有明显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无腐浆和生物粘膜,即有效驱散纸浆中的粘液及无机沉淀物,从而消除了纸浆中固体块状的形成,不会形成有毒有机卤化物,对设备无腐蚀性,有效消除异味等众多的优点,不仅为漂白工艺流程更加环保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其客户带来从浆料到成纸利润的全面提升。
目前二氧化氯漂白工艺与氧气和过氧化物的结合使用几乎在全世界大部分范围内全部取代氯气。此工艺不仅是当今世界上纸浆厂改选的标准方法,而且也成为新建纸浆厂的标准工艺。
通过在脱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依卡向各大纸厂推广其皂类和表面活性剂类的脱墨产品。通过脱墨技术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造纸企业废纸回用的进程。在我国新闻纸和包装用纸领域,目前均不同程度的采用废纸作为主要原料,进一步达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在助留和助虑剂方面,依卡针对客户的不同纸种和不同纸机的特性来选择产品系列下的不同型号,以其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服务,来确保客户进行高效的造纸生产活动。
针对高增长的市场策略
凭借其多年来在纸浆和造纸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分析,针对新兴市场地区和传统市场地区不同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造纸及纸板的高需求增长市场,自1999年底依卡在苏州建立生产基地,全面的满足了江苏和浙江两个最主要的市场需求。2006年末,在华南地区造纸行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依卡化学品又在广州开设新厂,依据该地临近珠江三角洲港口区域的卓越地理位置,依卡可以直接从本地采购主要原材料,同时和主要客户只距咫尺之遥,使得依卡可以牢牢地把握成本优势,同时还为依卡把产品出口至其它亚太地区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一流服务和高质产品的保证
依卡化学品的目标是确保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应用技术及一流的技术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依卡化学品对自身生产过程的严格管理和精密的安排。2002年1月,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2006年作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扩展,依卡在广州开设新厂,项目投资总额达442.5万欧元,承建商均来自国内公司,并在国内采购主要的承建材料和设备,全部工程按期完成,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损害。依卡一直以国际先进的、一流的标准来布局和规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其本身也必须在各方面达到一流的水平。依卡在纸浆和造纸流程中的科学应用,保证了依卡本身的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的废弃物产生,通过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产品支撑,不仅高效利用资源,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见以下示意图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2
1.1具有毒性大的特点在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一些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的污染物。例如,在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一些氰、硫、砷,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镉、铅等这些物质会对生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巨大的危害。还有在排放的废气中会存在一些有剧毒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氮氧的化物、氯化氢等,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具有种类多的特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种类多的特点,除了无机污染物(氰、硫、砷、钡、镉、铅),还包括有机污染物(苯及其同系物、醇、醚、醛、酯、酮)以及固体污染物(粉尘、烟气和酸雾等浮游粒子)。这些种类繁多的污染物无论对大气、生物以及人体的健康都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生物。进入土壤中会使得土壤酸碱化,阻碍植物的生长。
2化学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1政府要增加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投入化工生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化工产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例如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或者提供财政补贴。这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化工企业才能更加致力于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从而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2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机构我们知道,无论是化工行业还是其他的产品生产行业或多或少的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政府可以集中资金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建设一个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机构,专门负责对环境的评估与治理。这样将相关的环境治理的工作人员集中,能更好的攻克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2.3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政府的监管在环境的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超额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罚款,能有效的阻止化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并且环境监管部门还应该责令化工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实施技术推进战略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管理措施、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使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知道化学工业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其中一些重要产品生产的技术问题,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停止其中一些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化工生产,这样才能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出路。
2.5实施技术组织战略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设计机构与企业生产的优势,构建坏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联盟。研究出控制排放、降低能耗的新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多种技术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
2.6制定与时俱进的战略发展方针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关注世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内部采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并在化工企业内部逐渐建立资源节约、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学工业体系,实现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3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对浙江经济发展的意义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是著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能波特(J.A.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TheTheory offconomic Growth)--书中首先提出的。他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种形式: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中产生,经过技术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的总称。
技术创新是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增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粗放型”,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量的增长,或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不注重改进经营管理与科技进步。“集约型”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等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而实现经济增长。迄今为止,浙江一直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依靠大量增加资源投入实现数量型为主的经济增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一种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的增长,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实现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工业经济状况及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浙江工业经济状况分析
运用多个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常用方法。1997年,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对1992年制定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作了修订和完善,将纳入评价考核的指标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表1列出了1992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的来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92年的103.3上升到2005年的156.6,上升幅度为51.6%。
但是若深入分析,近10多年来浙江工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首先,这10多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各年度之间发生过几次波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出现下降,1998年才大体恢复到1993年的水平;最近两年由于宏观调控后一些过度扩张的行业亏损严重效益下降,整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又有所回落。
其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上升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编制方法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标准值作为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对比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指数的大小。而上述指数标准值,主要是考虑我国当时工业经济实际水平和一般标准确定的。7项指标标准值大体代表了我国“八五”后期的水平,这与现阶段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和产品销售率96%的标准值明显偏低。由于标准值偏低,客观上造成目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虚高。
再次,从1998年以来主要效益指标变化情况看(见表2),除了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之外,其他6项指标虽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并不明显。2005年与1998年相比,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的47.6点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贡献就达33点,贡献份额达到69.3%,其他6项指标改善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的贡献率只有30%强。事实上,2005年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并无明显改善,2005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都只勉强达到“八五”末期全国应达到的一般水平。
(二)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三重约束”同时并存。一是资源约束。2006、2007年电力供应有所缓解,但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和其它一些初级产品的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供给将长期严格控制;虽然建设用地存量目前还有一定潜力,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机制和物质技术条件有待改善。二是环境约束。由于目前单位产出的排污量较大,经济增长中污染排放总量还在增加,加上居民的环境诉求越来越高,使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三是市场需求约束。全国和省内投资增幅有所下降,扩大消费需求虽有潜力,但增长速度受居民收入及其他多种因素制约,外贸出口的高增长趋缓,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当严重,表明今后几年工业经济的市场需求约束将会有所加大。
2.经济增长进入成本上升期。全国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高消耗、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已经受到冲击,浙江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这表明,浙江经济进入了成本上升期。从趋势看,可以说是开始进人“高成本时期”。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门槛”,比全国超过“千美元关口”更意味着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成本的上升。二是土地、能源、矿产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浙江土地、能源、矿产资源贫乏,省外国外输入量大,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因而资源性产品和运输价格水平相对较高。三是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上升。主要是不同群体利益协调成本、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成本等跟随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不断上升。四是涉外经济的成本上升,特别是贸易磨擦、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导致出口成本上升。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浙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4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的运行轨迹和面临的新情况表明,浙江经济增长不能再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粗放型投入,而必须转向集约发展;不能再主要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必须转向技术创新。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除基础性研究仍由国家来组织外,其他领域应把企业作为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推动浙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根据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特点,分层次建立创新体系。大企业和大集团成立国家级实验室和区域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培育。
(二)确立企业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建立严格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目标集中于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着眼于长远利益,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确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
(三)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政府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构筑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如通过设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拓宽技术创新资金的筹资渠道,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实行新产品开发税收减免优惠,增强重点企业的留利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改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的体制,使之联结成一个整体来共同面对技术创新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形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如江苏省从1989年开始开展以校企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加速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速度,使双方都获益匪浅。
(五)建设开放、高效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机构实现一体化创新过程管理。抓好技术创新涉及的资金运作、内部组织、市场预测、营销管理等工作,有效利用创新资源。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采取技术参股和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将研发人员的贡献股权化、期权化。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依法确保高技术人才和其所在机构对研发成果的共同所有权。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4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B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 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 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 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5
关键词:工业园区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工业园区景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工业园区,即是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在这样一个新城区中,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不再是工程建设后期简单的“绿化处理”,再加上一些假山、喷泉、花坛、亭子所能奏效的,工业园区就应该在一开始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注重整体的环境景观以及该园区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既统一和谐、又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形象,展现出丰富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以人为本的园区环境。
二、工业园区的特点
2.1 生态环保性
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是工业企业生存的大背景,为整个工业园区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净化的水体等自然要素,也为工业园区的生态防护,保持水土资源等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保性是工业景观可持续发展最本质要素。
2.2 企业文化延展性
工业园区景观的审美要素主要是通过该企业文化内涵来体现的,现代大多工业景观元素统一缺乏独特性;因此,工业园区的景观应该将企业文化延展到景观中,将该企业的文化及内容通过元素的表达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通过景观我们变能了解该企业。
2.3游憩休闲性
工业园区景观除了有生态环保性,企业文化延展性的特点以外,还为园区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空间,这个空间供人们交流、沟通,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我国工业园区研究和发展现状
我国在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较少有系统研究,先后在苏州、南京、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建成了大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内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不一。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2.工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形象的展示
上海浦东工业园区金科路整体景观简结、大气的设计风格及节点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作者自摄苏沪工业园区作为企业生产建设的基地,是企业实施拓展战略的开始,是企业形象在公共场所的视觉再现,代表着苏沪企业的面貌特征和生产特色,苏沪工业园区的景观是一种公开化、系列性的整体设计,整体景观上表现出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工业文化的魅力。节点上则通过雕塑、小品等构筑物成功的塑造了工业与自然结合的美感。
3.人文关怀的体现
苏沪工业园区选址远离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内考虑有完善园区工作人员生活相关的商务会所、住宅、购物店、餐饮娱乐健身场所、医院、学校、公园等。道路景观上增添了人性化的景观休憩广场、街头小游园,极大的丰富了园区道路的趣味,弥补了工业机器生产的冷漠感。极大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标识系统、人性化步道系统、服务性设施系统的完善与建立。
4.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的完善与建立实质上就是植物系统空间的搭配与建构。在植物系统构建方面上,苏沪工业区多选用抗污染的植物如香樟、桂花、银杏、雪松、夹竹桃、黄杨、龙柏等,对污染物起到了有很好的防护性,并以多样而稳定的绿地结构,发挥出绿色廊道效益,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5.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
(1)苏沪工业园还给了我们这样的理念:员工作为工业园区环境的主人,环境应主动满足员工工作、运动、娱乐、卫生、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让员工去适应已建成的环境。通过员工的参与,增强其集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2)苏沪工业园区的设计考虑了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了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使园区环境与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宜人、和谐的景观氛围。
四 安徽美亚达厂区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1. 场地特点:
该项目位于安徽六安市,由于环境及企业文化的特质,该设计定位于:现代、个性、生态;整个空间赋予简捷、大气、秩序感强烈、色彩鲜明的特点。
2.品质定位:
在现代工业秩序中渗透浓郁的生态气息;在新颖的造型里映射出光影的艺术品质。
美雅达铝业的生产秩序表达了现代的工业流程和经过科学论证的秩序,以秩序感传达其文化特质。美雅达铝业公司的现代生态意识表现现代工业人的企业思考,以新颖的造型艺术加前卫的绿化手法展示企业人的个性。
3.空间组织分析:
(1)带状空间组织方法:
以中点向两翼展开。两个线性水景把景观带分割为对比的两个带状空间。
(2)空间排列方式:
中部为全开放空间,腰部为半开放空间,两侧延伸为闭合空间。
(3)空间围合手法: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水景把空间一分为二,绿化带把空间合二为一。
植物配置手法:临水植物为规整种植和大乔木的孤植、对植、列植。以树池、花坛和硬质的组合完成秩序空间。临路和围墙则采用自由种植,以群落种植手法围合和半围合空间。
4在小品设置中以该企业的铝业文化为基础,提取其元素创造出该企业独特的景观文化: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三叠翻水阶、铝合金精品廊架、曲致廊、组合角亭;
五 小结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高速公路经营时间的有限性与持续经营之间的无限性构成了矛盾,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改革措施。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需要立足于当前企业发展,同时还要对30年经营权进行考虑,对于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速公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原因。1.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公路是公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出现的产物。高速公路为人民提供了承载和速度、秩序都很先进的路况,同时还为大众提供一定的服务,比如一些通信设施设备等,这就决定了高速公路是特殊的商品,因为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靠收取过路费,但是其他一些基础设施不收取费用。2.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直接原因。高速公路企业的投资主体是中国政府,高速工业为群众提供的高级路面还有其他的通信设施等都需要高科技,建成这些基础设施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多,需要政府投资大量的经费做支撑。
(二)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的问题。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应运而生。从高速公路产生开始,高速公路的运营就是以公司制为单位,进行公司制度的改革。采用公司制度就决定了高速公路企业的盈利性。那么就需要去探索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因素
高速公路企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发展的特殊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向分析:
(一)企业外部原因。对于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因素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期限、特殊行业管理体制造成的矛盾以及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首先,对于特许经营权的问题,根据国家相关的公路法规定,高速公路企业最多拥有管理高速公路30年的期限,时间到了,高速公路企业就要无偿将公路上交给国家。第二点,高速公路的管理大多是一条路线一个公司,各个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导致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弱,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第三个问题就是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问题,公路是依靠政府的税收建立的,因此不需要收取通行费,这样就导致会与高速公路之间形成竞争,造成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减少,进而导致降低了高速公路的经营收入。
(二)企业内部原因。影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存在于公司内部,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公司具有政府与企业二合一的双重特性,还有一个是宣称永续收费但是企业只有高速公路30年的经营权之间的矛盾。高速公路企业具有政府和企业的双重特性就导致企业在管理时具有交叉性。
三、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在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中,政府主要发挥两方面的职能。第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要发挥科学规划职能,这就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全社会效益的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高速公路企业是一个垄断企业。第二个方面是政府要发挥管制的作用,要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高速公路企业的行为损害公众的利益。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转变其发展职能,一方面除了对高速公路企业的价格制定进行监督以外,其他要让高速公路企业在完全市场环境下进行。另外一个方面,要将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要放开政策,对属于政府的职能加强管理,比如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深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循政府的统一领导,在政府的领导下,高速公路的管理才会更有效。其次,要进行分级管理,这是决定高速公路的组织架构。第三点就是要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进行精简设计,细化管理才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率。
(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期限是30年,这就要求高速公路企业要有战略目光,要尽早根据企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高速企业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滚动经营,这样才能扩大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企业的收入。另一个方面就是高速公路企业要进行多角色经营,多角色经营要求高速公路具有现金流量大的优势,将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4):75-78.
[2]孟凡平.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知识经济,2009(7):5-5.
[3]刘斌.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