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1

依卡化学品(Eka Chemicals)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下属的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业务部门,总部设在瑞典。目前依卡化学品拥有3000名员工,在纸浆漂白和造纸用化学品领域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其生产厂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或地区,2005年其营业额达8.93亿元欧元。

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是依卡化学品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于1999年10月开业,11月正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内部施胶剂。主要产品为:阳离子松香分散液和AKD乳液,目前年产量达24000吨。2006年11月,为配合中国造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作为在中国的又一大生产基地,依卡化学品(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该工厂总投资超过400万欧元,与苏州工厂的年生产能力相同,预计年产值为1.5亿元。

防污、治污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外贸出口连年攀升,专家预计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将持续下去,因此中国对于纸张和包装用纸箱的需求等将会持续不断地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市场对纸浆和造纸化学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人们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造纸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毒性物以及噪声,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造纸工业全过程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防治或消除处理,就成为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

产业链条上的共同责任

依卡化学品是专业从事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的生产者,深知纸浆及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关乎其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整个造纸工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卡化学品通过对造纸工艺深刻而完全的理解,牢牢把握客户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准确而迅速地应用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客户推动业务的增长,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卓有成效的创新和研发工作

依卡化学品以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而着称于世,并以此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利益。依卡在欧洲设有4个科研中心,在美国设有一个研究中心,全球共有200名的全职科研人员从事着有关造纸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2005年依卡在研发中的投资高达销售额的3%,当年依卡取得20项专利并加以应用。特别是,依卡在中国投入的研发资源不断增加,目前依卡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非木材纸浆及造纸技术、符合环保要求的漂白用化学品等展开研发。同时依卡还就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开展了大量创新和研发工作。

以二氧化氯在漂白工艺流程中的应用为例,依卡化学品拥有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SVP工艺和在常压条件下进行的HP-A工艺来产生二氧化氯的专利技术,该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二氧化氯控制微生物,对各种微生物和孢子都有明显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无腐浆和生物粘膜,即有效驱散纸浆中的粘液及无机沉淀物,从而消除了纸浆中固体块状的形成,不会形成有毒有机卤化物,对设备无腐蚀性,有效消除异味等众多的优点,不仅为漂白工艺流程更加环保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其客户带来从浆料到成纸利润的全面提升。

目前二氧化氯漂白工艺与氧气和过氧化物的结合使用几乎在全世界大部分范围内全部取代氯气。此工艺不仅是当今世界上纸浆厂改选的标准方法,而且也成为新建纸浆厂的标准工艺。

通过在脱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依卡向各大纸厂推广其皂类和表面活性剂类的脱墨产品。通过脱墨技术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造纸企业废纸回用的进程。在我国新闻纸和包装用纸领域,目前均不同程度的采用废纸作为主要原料,进一步达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在助留和助虑剂方面,依卡针对客户的不同纸种和不同纸机的特性来选择产品系列下的不同型号,以其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服务,来确保客户进行高效的造纸生产活动。

针对高增长的市场策略

凭借其多年来在纸浆和造纸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分析,针对新兴市场地区和传统市场地区不同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造纸及纸板的高需求增长市场,自1999年底依卡在苏州建立生产基地,全面的满足了江苏和浙江两个最主要的市场需求。2006年末,在华南地区造纸行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依卡化学品又在广州开设新厂,依据该地临近珠江三角洲港口区域的卓越地理位置,依卡可以直接从本地采购主要原材料,同时和主要客户只距咫尺之遥,使得依卡可以牢牢地把握成本优势,同时还为依卡把产品出口至其它亚太地区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一流服务和高质产品的保证

依卡化学品的目标是确保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应用技术及一流的技术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依卡化学品对自身生产过程的严格管理和精密的安排。2002年1月,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2006年作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扩展,依卡在广州开设新厂,项目投资总额达442.5万欧元,承建商均来自国内公司,并在国内采购主要的承建材料和设备,全部工程按期完成,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损害。依卡一直以国际先进的、一流的标准来布局和规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其本身也必须在各方面达到一流的水平。依卡在纸浆和造纸流程中的科学应用,保证了依卡本身的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的废弃物产生,通过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产品支撑,不仅高效利用资源,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见以下示意图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2

1.1具有毒性大的特点在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一些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的污染物。例如,在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一些氰、硫、砷,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镉、铅等这些物质会对生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巨大的危害。还有在排放的废气中会存在一些有剧毒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氮氧的化物、氯化氢等,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具有种类多的特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种类多的特点,除了无机污染物(氰、硫、砷、钡、镉、铅),还包括有机污染物(苯及其同系物、醇、醚、醛、酯、酮)以及固体污染物(粉尘、烟气和酸雾等浮游粒子)。这些种类繁多的污染物无论对大气、生物以及人体的健康都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生物。进入土壤中会使得土壤酸碱化,阻碍植物的生长。

2化学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1政府要增加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投入化工生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化工产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例如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或者提供财政补贴。这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化工企业才能更加致力于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从而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2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机构我们知道,无论是化工行业还是其他的产品生产行业或多或少的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政府可以集中资金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建设一个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机构,专门负责对环境的评估与治理。这样将相关的环境治理的工作人员集中,能更好的攻克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2.3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政府的监管在环境的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超额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罚款,能有效的阻止化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并且环境监管部门还应该责令化工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实施技术推进战略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管理措施、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使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知道化学工业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其中一些重要产品生产的技术问题,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停止其中一些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化工生产,这样才能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出路。

2.5实施技术组织战略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设计机构与企业生产的优势,构建坏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联盟。研究出控制排放、降低能耗的新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多种技术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

2.6制定与时俱进的战略发展方针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关注世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内部采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并在化工企业内部逐渐建立资源节约、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学工业体系,实现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3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对浙江经济发展的意义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是著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能波特(J.A.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TheTheory offconomic Growth)--书中首先提出的。他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种形式: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中产生,经过技术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的总称。

技术创新是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增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粗放型”,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量的增长,或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不注重改进经营管理与科技进步。“集约型”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等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而实现经济增长。迄今为止,浙江一直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依靠大量增加资源投入实现数量型为主的经济增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一种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的增长,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实现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工业经济状况及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浙江工业经济状况分析

运用多个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常用方法。1997年,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对1992年制定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作了修订和完善,将纳入评价考核的指标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表1列出了1992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的来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92年的103.3上升到2005年的156.6,上升幅度为51.6%。

但是若深入分析,近10多年来浙江工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首先,这10多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各年度之间发生过几次波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出现下降,1998年才大体恢复到1993年的水平;最近两年由于宏观调控后一些过度扩张的行业亏损严重效益下降,整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又有所回落。

其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上升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编制方法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标准值作为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对比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指数的大小。而上述指数标准值,主要是考虑我国当时工业经济实际水平和一般标准确定的。7项指标标准值大体代表了我国“八五”后期的水平,这与现阶段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和产品销售率96%的标准值明显偏低。由于标准值偏低,客观上造成目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虚高。

再次,从1998年以来主要效益指标变化情况看(见表2),除了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之外,其他6项指标虽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并不明显。2005年与1998年相比,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的47.6点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贡献就达33点,贡献份额达到69.3%,其他6项指标改善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的贡献率只有30%强。事实上,2005年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并无明显改善,2005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都只勉强达到“八五”末期全国应达到的一般水平。

(二)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三重约束”同时并存。一是资源约束。2006、2007年电力供应有所缓解,但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和其它一些初级产品的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供给将长期严格控制;虽然建设用地存量目前还有一定潜力,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机制和物质技术条件有待改善。二是环境约束。由于目前单位产出的排污量较大,经济增长中污染排放总量还在增加,加上居民的环境诉求越来越高,使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三是市场需求约束。全国和省内投资增幅有所下降,扩大消费需求虽有潜力,但增长速度受居民收入及其他多种因素制约,外贸出口的高增长趋缓,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当严重,表明今后几年工业经济的市场需求约束将会有所加大。

2.经济增长进入成本上升期。全国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高消耗、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已经受到冲击,浙江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这表明,浙江经济进入了成本上升期。从趋势看,可以说是开始进人“高成本时期”。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门槛”,比全国超过“千美元关口”更意味着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成本的上升。二是土地、能源、矿产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浙江土地、能源、矿产资源贫乏,省外国外输入量大,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因而资源性产品和运输价格水平相对较高。三是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上升。主要是不同群体利益协调成本、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成本等跟随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不断上升。四是涉外经济的成本上升,特别是贸易磨擦、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导致出口成本上升。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浙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4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的运行轨迹和面临的新情况表明,浙江经济增长不能再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粗放型投入,而必须转向集约发展;不能再主要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必须转向技术创新。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除基础性研究仍由国家来组织外,其他领域应把企业作为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推动浙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根据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特点,分层次建立创新体系。大企业和大集团成立国家级实验室和区域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培育。

(二)确立企业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建立严格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目标集中于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着眼于长远利益,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确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

(三)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政府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构筑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如通过设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拓宽技术创新资金的筹资渠道,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实行新产品开发税收减免优惠,增强重点企业的留利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改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的体制,使之联结成一个整体来共同面对技术创新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形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如江苏省从1989年开始开展以校企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加速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速度,使双方都获益匪浅。

(五)建设开放、高效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机构实现一体化创新过程管理。抓好技术创新涉及的资金运作、内部组织、市场预测、营销管理等工作,有效利用创新资源。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采取技术参股和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将研发人员的贡献股权化、期权化。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依法确保高技术人才和其所在机构对研发成果的共同所有权。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08-01

一、我国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扩大招生,并且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人以上,2006年招生数达750万人,在校生数达1800多万人,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再扩招50多万,达到800多万人,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大体相当的战略目标。十七大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位置。然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档案工作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职业学校的档案意识不强,相关资料表明,国内部分职校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部门设备、库房建设差。其次,职校的档案工作者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随着职校学生人数的激增,导致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档案管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真正高学历、年富力强的同志不愿从事档案工作。最后,诸多因素造成了职校档案可信度降低,档案载体单一,内容陈旧、失真,信息量不足,导致职校档案可信度降低是目前档案自身存在的重要问题[1]。

二、我国职业学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对职业学校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加大对职校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是职校领导从思想上要增强对档案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关心、重视和支持职校档案工作。只有学校领导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职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力措施,才会决策到位,措施得力,支持高校档案工作,投入足够的人才物力[2]。其次是职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全员充分认识、团结协作,才能将职校档案工作推向前进。

2、维护职业学校档案的真实性―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是档案工作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很多职校档案工作全部沿用干部档案十大类内容的模式,不能反映各类专业人员的特点。具体到个体,反映个人履历、学历、职称、党团组织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多,而反映个人个性特点、管理才能、业绩能力、科研水平方面的材料较少。导致档案可信度降低。档案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体的本来面貌,维护档案的真实、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的起码要求。真实是指档案管理中不允许不实和虚假材料进入档案,要对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和挑选;完整是指档案材料数量上齐全、内容上完整,所谓安全则是指应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是档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因此,凡归档的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职校要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材料进入档案维护档案的真实性,遏制虚假材料进入档案,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材料形成和材料入档两道关口,努力做到材料形成时有错必纠,对虚假材料严防死堵,以保证形成材料和入档材料的真实性。

3、改革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改革档案管理体制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档案的管理体制是指档案工作的组织制度,它制约着档案工作的制度和方式方法。改革职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人事档案中心,实施人事,在档案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以规模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实现档案工作的最大效益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实施人事,是档案工作寻求发展、有所作为的重要措施。人事是今后档案中心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4、完善档案整理方法―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完善档案整理方法,实行实体整理不装订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档案实体不装订并不等于不整理,不装订的目的是便于利用,这是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也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档案实行不装订保存有利于保持档案材料的原貌、有利于平时归档以及利用档案时非常方便。档案材料不装订,方便了档案工作中的管理,给日益扩大的职校师生带来的档案管理上的不便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

5、提高职业学校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档案工作者队伍,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档案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水平,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才可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首先,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保密意识。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档案中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较多,档案工作者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能到处散播他人档案中的内容,这也是维护档案安全性的要求。其次,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档案工作者要接受系统的岗前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平时的业务学习。同时,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代化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工作者要想适应岗位要求,必须学会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发档案信息,为学校提供科学、全面、及时的档案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5

关键词:公路;可持续发展;和谐。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公路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

展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强调发展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倡导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

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和谐公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发展公路事业的同时,克服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实现公路事业的外部和谐;另一方面是公路本身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自身的持续竞争力,是公路事业的内部和谐。具体而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路是指基础设施条件好、综合服务功能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公路;是路网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出行方便的公路;是内在质量优、外观形象美、整体和谐的公路;是通行舒适、快捷、安全的公路;是以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最好效果的节约型公路;是尊重、保护和美化环境的景观公路;是职工队伍精神面貌好、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公路。

二、目前公路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公路的投资,公路建设规模空前扩大,但对公路可持续发展及公路事业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影响重视不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路网规划程度不够,在设计中对生态保护的考虑不足。一是地方公路建设缺乏整体科学的路网规划,个别地区存在随意调整公路规划,盲目扩大公路规模的现象,导致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二是公路规划中公路生态设计的理念相对落后,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考虑较少。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发挥,很少考虑如何从源头上避免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施工前没有很好地预测工程对环境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不良影响。环保工程还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三是对公路与建筑风格及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考虑不足。往往只考虑环境因素对公路的影响,很少考虑到公路设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保护措施,导致沿线景观改变。

(二)公路占用、消耗大量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公路除本身长期占地外,在建设中的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临时道路、临时设施等也将在一定阶段内占用土地。这在人口众众多,耕地相对较少的我国国情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公路是高投入的产业,公路建设和维护护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沥青及电子产品、通信器材等,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资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公路养护改建替换下来的弃料还不能很好的循环利用,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三)公路影响生态环境。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影响始于场地清理,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丛等植被在施工前均被砍伐或移植清理,导致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和绿色生物量大大降低。其次,公路建设中往往大量破坏表土资源,对植被繁衍和生态平衡不利。公路还致使动物原有的通道被切断,分离与阻隔作用使动物生活环境受限,甚至可能造成某些生物死亡,致使一些宝贵的野生生物遗传基因资源丢失。同时,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和饮用水也会造成污染。

(四)公路发展的软环境还不强。一是公路发展的法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法制不够协调,过于粗放,给公路依法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公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统一,影响了公路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公路干部职工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法律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公路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不断挖掘公路文化的内涵,打造文明公路品牌。

三、实施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尊重环境,构建环保公路、生态公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环保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公路绿化、景观保护、噪声治理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使交通环保工作逐渐法制化、规范化。

(二)珍惜资源,构建"节约型公路"。要把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联系起来。既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搞过度建设,又不能滞后或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都会造成国家资源以及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科学规划,构建网络化公路。要科学规划公路网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先行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由此确定公路网络规划的总体格局。二是系统协调与长远发展的原则。公路网规划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将区域内外的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全面综食分析,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宏观控制和规划。三是工程经济性原则。使路网总体规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又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性。四是联通原则。使干支公路连接成网,通过建设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交通需求。

(四)以人为本,构建"平安公路"。公路发展必须以安全作保障,努力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公路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公路造成的安全事故。公路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灵活、合理地掌握路线线形,保证行车安全(平稳的车辆行驶速度、良好的通视条件、完善的沿线设施),另一方面应当按照"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的预防、养护与维修,保证良好的使用状态。

五)依法治路,构建法治公路。公路管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社会性和公益性,承担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构建法治公路是建设和谐公路的重要内容。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高速公路经营时间的有限性与持续经营之间的无限性构成了矛盾,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改革措施。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需要立足于当前企业发展,同时还要对30年经营权进行考虑,对于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速公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原因。1.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公路是公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出现的产物。高速公路为人民提供了承载和速度、秩序都很先进的路况,同时还为大众提供一定的服务,比如一些通信设施设备等,这就决定了高速公路是特殊的商品,因为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靠收取过路费,但是其他一些基础设施不收取费用。2.高速公路企业产生的直接原因。高速公路企业的投资主体是中国政府,高速工业为群众提供的高级路面还有其他的通信设施等都需要高科技,建成这些基础设施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多,需要政府投资大量的经费做支撑。

(二)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的问题。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应运而生。从高速公路产生开始,高速公路的运营就是以公司制为单位,进行公司制度的改革。采用公司制度就决定了高速公路企业的盈利性。那么就需要去探索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因素

高速公路企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发展的特殊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向分析:

(一)企业外部原因。对于影响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因素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期限、特殊行业管理体制造成的矛盾以及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首先,对于特许经营权的问题,根据国家相关的公路法规定,高速公路企业最多拥有管理高速公路30年的期限,时间到了,高速公路企业就要无偿将公路上交给国家。第二点,高速公路的管理大多是一条路线一个公司,各个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导致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弱,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第三个问题就是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问题,公路是依靠政府的税收建立的,因此不需要收取通行费,这样就导致会与高速公路之间形成竞争,造成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减少,进而导致降低了高速公路的经营收入。

(二)企业内部原因。影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存在于公司内部,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公司具有政府与企业二合一的双重特性,还有一个是宣称永续收费但是企业只有高速公路30年的经营权之间的矛盾。高速公路企业具有政府和企业的双重特性就导致企业在管理时具有交叉性。

三、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在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中,政府主要发挥两方面的职能。第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要发挥科学规划职能,这就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全社会效益的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高速公路企业是一个垄断企业。第二个方面是政府要发挥管制的作用,要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高速公路企业的行为损害公众的利益。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转变其发展职能,一方面除了对高速公路企业的价格制定进行监督以外,其他要让高速公路企业在完全市场环境下进行。另外一个方面,要将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要放开政策,对属于政府的职能加强管理,比如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深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循政府的统一领导,在政府的领导下,高速公路的管理才会更有效。其次,要进行分级管理,这是决定高速公路的组织架构。第三点就是要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进行精简设计,细化管理才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率。

(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期限是30年,这就要求高速公路企业要有战略目光,要尽早根据企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高速企业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滚动经营,这样才能扩大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企业的收入。另一个方面就是高速公路企业要进行多角色经营,多角色经营要求高速公路具有现金流量大的优势,将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4):75-78.

[2]孟凡平.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知识经济,2009(7):5-5.

[3]刘斌.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