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隔代教育的建议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人教版 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教学 改进对策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古代诗歌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古代诗歌教学片面追求默写代替品味赏析,局部分析代替整体感悟,一元分析代替多元思考以及滥用多媒体手段等。看似热闹非凡的语文课堂却丧失了“诗教”的真正功能。笔者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一)古代诗歌选编的不足

首先,古代汉语知识和文史知识选编太少。

其次,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从所选的古代诗歌数量上来说,唐朝文人的作品占绝对优势,达到46%以上,宋代文人作品比例也达到了24%。虽然唐诗宋词的确是我国古代传统诗作的巅峰,但是,其他朝代也不乏精品佳作,因此对其他朝代作家和作品的忽视,会使学生以狭隘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朝代的作家作品缺乏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此外,从内容上来说,89首古代诗歌无外乎书写友情,描写思想爱国之情,描绘美丽风景,寄托人生哲理等,很多诗歌并不能全面的展现诗人的精神世界。诗歌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缺少一些联系,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9首古代诗歌中收入诵读欣赏的有60首之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26首在六册单元中选编并纳入新授课的教学计划,即一学期只学习5首,这样少的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略显不足。

(二)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当前,功利性教学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愈演愈烈:不少初中老师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只是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甚至反复默写,以达到做试卷不错一字。布鲁纳认为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学习结果固然要重视,但更要重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里不是片面地认为背诵、默写可以“一刀切”,毕竟,语文素养的积累是建立在对一定知识识记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若简单地为了迎合考试,机械地背诵默写代替了学生对古代诗歌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赏析,那么学“诗”就不再是真正的学“诗”,诗歌被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符号,对诗歌审美因素的体验感悟自然无从说起。

(三)古代诗歌教学手段“泛多媒体”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一方面,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种“泛多媒体化”的现象日益显露。这种“泛多媒体化”即不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的需要,动辄使用多媒体手段;有的时候甚至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使用多媒体,甚至达到了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尴尬境地。

(四)古代诗歌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

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个性、轻视过程等问题存在于古代诗歌教学评价中。诗歌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价值。但是,现在所有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所以,现在在古代诗歌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很明显。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了一卷定终身,导致了学生古代诗歌学习的临时抱佛脚。进行评价改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已势在必行。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诗歌学习的正常进行,从而让“人文精神”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有根本的依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对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改进对策建议如下。

(一)完善课本古代诗歌选编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现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选编的古代诗歌加以重组和整合,增选适当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进一步扩大现有教材编选的特点,深化古代诗歌教学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增加生活化的选篇。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教材编选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①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仅要“文质兼美”,而且还要看“可接受性”。所谓“可接受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要考虑特定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深浅适度;二是选材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心智发展的阶段,对于选文的生活化、趣味性就更加关注。

2.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践。人教版初中《语文》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分析六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编排却呈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选编了四首古代诗歌:《观沧海》、《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下做为精读课文,仅选编了一首《木兰诗》。如果七年级上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让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但是七年级下侧重于人与自我,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感,但是到了八年级上选编的《使至塞上》、《登岳阳楼》等又侧重关注自然,与七年级上的选编内容重复且缺乏层次。初二学生进入叛逆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此时语文教材的编排多设置一些关注自我,关注内心的诗歌,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到了初三,学生除了迎接中考这一人生第一次转折之外,学生也开始逐渐关注社会,这一时期如果选择一些侧重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思考个体所承担的责任,理性地对待周围社会。

3.科学整合选编诗歌。根据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灵活运用,扬长避短,例如进行比较探究。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灵活运用教材的较好方法之一。比如,可以将七年级上附录的古代诗歌《如梦令》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作品进行对照阅读教学。

4.增加辅知识提示。诗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传授一定的有关诗歌的常识。②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古代诗歌的基本常识,笔者以为,每册课本可以安排一两篇有关古诗文词法、句法、章法的辅导性文章,以便学生掌握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提高阅读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文说:“当改革研究进入到学校实践时,透过一节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己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教学改革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不关注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内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实践行为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和素养,还要具备广博的其他知识,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老师还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挑战。除了阅读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素养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参加古代诗歌教学研讨,开展古代诗歌教学公开课等,激发语文教师阅读和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如此由外而内,内外兼修,定能使教师的古诗词修养有所提高。

(三)优化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营造一种与文本相吻和、相协调的生活氛围,将生活中的典型场景作为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情趣,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

除了可以用合适的生活事例作为导语创设情境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再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则抓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成功的抑或是失败的,让学生谈谈成功或是失败时的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即吸取经验教训,着眼于创造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唤醒他们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有主观情感的积极参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学习方式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相比起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受动性、依赖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3.实践活动的指导。新课程倡导课堂走向开放、走向综合,因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构建诗歌综合素养。例如把古代诗歌学习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浓厚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之相连,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调歌头》、《蒹葭》等都曾被改编并演绎为歌曲,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诗歌意境的直观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学习中,对资源的搜集、分析、整理与运用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古代诗歌学习的内容之一。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搜索和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通俗易懂的诗歌,并在班上或学生自发组建的诗社组织中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再如办手抄报、为课文绘插图、制作小书签等都可以“走进”古代诗歌课堂,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好的学习诗歌。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所以,应用多媒体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目前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必须依据语文学科古代诗歌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多媒体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总之,使用多媒体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使用,为教学内容而有针对性地使用,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五)更新评价方式

当下,即使经过了二期课改,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还是很难能真正落到实处。过于功利的评价必然导致语文教学只偏重于工具性,而不是人文性。这种评价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重练习轻兴趣、重考试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其实,笔试可以是测试的手段之一,但它不应代表学生的一切。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甚至给笔者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困扰。因为,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在以上评价方式背景下,学生平时学习的自信心、上课纪律及参与的主动性、课后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现实,只有适当补充一些评价方式才能应对不容回避的现实学情。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评价方式:

1.多样评价。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虽然反对考试,但是考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什么地方能彻底废除考试?因此,还是不能完全否定考试的价值。布卢姆曾提出了学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阶段终结性评价理论。在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阶段终结性评价,能检测学生教学目标的掌握状况,及时帮助学生反馈、矫正、巩固知识,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笔者学校,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也很必要。因为在纠正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有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面对具体的现实国情,完全脱离社会实际的评价方式最终还是要碰壁的。评价方式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这种评价方式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需要,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评价中也适用。

但是,适用并不代表方式唯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口头语言评价、评语评价、教师的身体语言评价(掌声、眼神、手势等)等。当然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充分利用差异性,进行“因材评价”。比如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多提问识记型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给予一些高水平的开放性问题,然后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这些问题和老师的鼓励中找到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多元评价。教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多元文化气息,那么,相应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呢。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势必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毕竟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不应过于单一。即便都是以语言智能为其智能强项的学生,他们在表现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学生擅长阅读,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演讲,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写作。因而语文教学应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利用多元评价方式。

3.过程评价。在笔者学校,大多数学生一般只重视期中、期末考试,这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很大困扰。评价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使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反思的指导者。比如,笔者鼓励学生关注期中、期末大考,但是也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平时的综合表现。对此,笔者在开学之初就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平时的综合表现将记录在案。具体怎么操作?笔者将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分成三大块,期中、期末各占25%,而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有哪些?即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这些评价,平时笔者都有详细记录。如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质量、上课发言的主动性、学习态度,甚至课堂纪律的遵守等情况全部成为平时成绩的参照。如果平时综合表现不好,即使学生期中、期末大考分数很高,期末总评也将很难达到合格要求。

4.多方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学生的自评能够使得学生理性反思自己,学生的互相评价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多方评价不仅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注释:

①顾之川.试论我国教材选文的优良传统.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7.

②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183.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医学院校;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11-02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olleges under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Ideas//QI Dequan, ZHANG

Ruodong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al ideas, such as inter-subjectivity concept,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and individualization concept and syste-

matize concept,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id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idea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

ching of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rea-sonably retu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imple-

menting hierarchic and sub-professional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college.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 ideas; medical colleges; mathematical modeling

1 引言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临床治疗、新药品开发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促进医学的进步。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化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述现实生活中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将求解到的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对象的问题中的过程[1],它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改革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模式。

2 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超越

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现代教育理念是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精髓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的提炼和整合,它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超越,为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比较重要的现代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主体间性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和系统性理念。

主体间性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对教育主体的认识经历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轨迹。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各存偏颇,都根本否认了教育^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由于教育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因此教育主体呈现出“一体两面”的性质。作为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主体,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主体性活动,体现了“主体间性”。

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与传递,忽视受教育者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则主张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认为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它特别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个性化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过于强调教育形式的统一性。在个体培养目标方面,与总体教育目的整齐划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传统教育通过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与教学大纲、统一的课表与同步的教育进程及标准化的教育管理塑造不同的学生[2]。现代教育理念则尊重学生的个性,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其遗传因素、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现代教育理念主张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系统性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三中心论”,即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主要关注学校的课堂教育这一构成要素。现代教育理念则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家庭、学校、社会各自而言,又分别构成一个子系统。

3 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致效方略

合理归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矫正了传统教育理念中“重教轻学”和“重学轻教”的教学价值观的褊狭。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念指导下,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当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合理归位,以“主体间性的师生观”消解“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极对立观。

以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应加强数学建模指导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作为指导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灌输,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式教学、启发式与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一系列方法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建设数学建模课程学校网站等形式,积极拓展和构建课堂外的师生平台。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机统一,更重视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以及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数学建模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过程相结合的过程。数学建模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不应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实现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统一。为强化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等医学院校可组织医学生组建数学建模社团,积极鼓励医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在各种活动和竞赛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教会医学生如何运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如何运用SPSS、MATLAB等数学软件分析数据,如何撰写论文。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对科技新成果的使用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实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个性化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意味着差异性。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必须正视医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医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体现在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医学专业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效性,可在尊重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次、分专业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数学建模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医学专业的特点选择或编写案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不同专业的数学建模教学案例。例如: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可选用“艾滋病的疗法评价与疗效预测模型”;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可选用“传染病模型”;针对药学专业,可选用“药物动力学模型”;针对生物医学工程R担可选用“DAN序列分类模型”;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可选用“牙弓生长模型”;等等。

切实加强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系统性理念主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要增强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首先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数学建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还应上下齐动,加强医学院校系统内部各个部门和各环节的协调运作,取得党政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4 结语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和系统性理念为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引下,应当合理归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注重对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学校各部门协调和配合,从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许万银.数学建模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3

一、以新课标为依托,确定教学内容

新课标提出高年段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是:学生应具有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面对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学习目的:

1.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的形成。

重难点

1.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的形成。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教学程序

(一)收集信息

1.信息会

调查学生近期所收集的一些新的信息及收集的途径。

2.巧设话题

同学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可真多,一个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应从多种渠道来收集信息。但老师发现看书、看电视是同学们目前收集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你觉得哪一种途径更适合你呢?

3.讨论交流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是人生体验的浓缩,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学生发现自己收集信息渠道的局限性,从而明白应从不同渠道来收集信息,增长自己的见识。如果时间很充足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看电视)来收集信息,因为电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图书目标明确翔实具体。如果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信息,因为网络资源丰富、快捷便利。如果身边有一群知识渊博的伙伴,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来收集信息,因为交流主动直接、资源共享。

(二)信息处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听说整体训练、协调发展。通过上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不同渠道所收集到的信息是繁杂的,因此我们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我精心设计淘书有法、学以致用、网上冲浪三个教学环节,为学生解决了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学实录)

1.淘书有法

①你真是太幸运了,在你的生日的时候,大家送你这么多的新书。

②你要选择哪一本书呢?与你的同桌说说理由?

③你是怎样选择的?选择了这本书你一定迫切想知道里面的内容,那应该怎样做呢?想选择最精彩的篇章,又应怎样做呢?

④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书呢?“你选择,我快乐”好书推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根据要求,动起来。

要求:A.快速阅读所有的书本,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向大家推荐;B.为你推荐的图书设计广告语,让人听了心动并马上行动;C.每个小组评选“金牌推销员”。

⑤生上台演示

⑥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呢?

小结:淘书有法――看封面、读简介、查目录、快速阅读

2.学以致用

过渡:看封面、读简介、查目录、快速阅读让你们淘到了好书,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个难题呢?

①这几天,老师总感到发热,周身疼痛,流鼻涕,打喷嚏,难受极了,你们说说老师得了什么病?

②那老师要选择屏幕上的哪种药呢?

③我们来看看说明书?说说服用的方法?

小结: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结合经验、抓住重点

3.网上冲浪

在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知识的来源不单局限于书本、电视、广播,还有一条更快的信息通道,那就是网络。网上冲浪,去感受网络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

①你们知道,我手中的光盘里装了多少本电子图书吗?再猜猜他的价格?

②虽然只是2块1,但却花了我整整一个下午,如果你想购买光盘中全部图书少说也得几千块,想不想跟我一样让你的电脑也成为一个巨大的书库?走我们网上淘书去!

③介绍搜索、辨别、下载电子图书的方法。

④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网上“F4大搜索”。

⑤刚才的“F4大搜索”,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网上冲浪――搜索、辨别、下载

依据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学习小结

设计一句关于学习方法的座右铭,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本环节看似这堂课的结束,然而却在悄然改变学生,因为通过写座右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座右铭既是对语文语言的积累、运用,同时又开拓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己创作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本课我的最大追求

1.体现全员全程参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多途径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

2.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把语文实践与语文能力融合为一个整体,多方互动,共同发展。

3.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4.分层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设计说明

1.本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只适合高年段学生。

2.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请在多媒体教室或电脑室里进行,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之中。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4

【关 键 词】朝鲜族;隔代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感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22-0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家庭和家庭教育不仅对人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发展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凭借特殊的人缘与地缘优势,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到国外(韩国、日本、美国等)或外地打工,致使本地区涌现出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们抚养。据保守统计,朝鲜族留守儿童已超过了朝鲜族学生总数的55%,有的县市达60%以上。儿童对隔代家庭教育的感知状况究竟如何,本文拟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隔代家庭教育背景

本文采用有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三名朝鲜族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叙事、比较。同时,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在文中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名,使用了代号。

1. A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A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开朗,父母均在韩国打工,至今已去近一年的时间。A与奶奶居住在一起,奶奶的工作是在老年活动室做饭,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好早饭和午饭,中午时A自己回家吃饭。

2. B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B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偏内向,其母亲于2009年在B六岁时赴韩国打工,一年后其父亲也去了韩国。B与爷爷、奶奶一同居住,爷爷、奶奶均已退休,爷爷曾是舞蹈教师,奶奶曾从事会计工作,奶奶几年前出了一场交通事故,现基本卧病在床,并伴随轻度老年痴呆。

3. C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C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外向,其母亲于2007年在C四岁时赴韩国打工,父亲于2010年在C七岁时也去了韩国。C与爷爷、奶奶一同居住,爷爷、奶奶均已退休,爷爷曾是数理化教师,奶奶曾是幼儿园教师。

二、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感知状况

1.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学业辅导的感知状况。B与C的隔代长辈中都有曾从事教师工作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B在家中要与爷爷一同早上5点起床,只要回到家,爷爷就会反反复复地要求B好好学习,有时也会教她舞蹈,爷爷希望B成为一名舞蹈工作者,但B的梦想是服装设计师,在这方面她感觉有些强制性的压迫感。B每天不能看电视,更不能玩电脑,因为爷爷对学习成绩要求高,爸爸妈妈在身边时,自己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所以B认为爷爷对学习的要求过于严格。C的爷爷对C的学业要求及期望也很高,在家中有时甚至提前向C讲授五年级的数学,爷爷平时允许C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偶尔周末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C认为爷爷对自己的学业要求过于严格,期望过高,自己有时无法达到。A的奶奶对A在学业方面的要求则不是如此严格,仅仅要求A吃完晚饭后再看电视、玩电脑,A的奶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的学业并不了解,仅仅询问A是否完成今天的任务,A的父母在时,要求A完成作业后看电视、玩电脑。A的学业压力不是很大,她认为奶奶即使不检查自己的作业情况,她也能很好地完成。

2.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情感慰藉的感知状况。3名研究对象均认为自己处于较幸福的生活状态,A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理由是自己每天过得很开心;B、C则认为自己一般幸福,但进一步问其原因,B、C则说不出。B的奶奶身体并不是很好,B认为奶奶很不喜欢自己,只认为爷爷是爱自己的,奶奶也从来不会为自己做任何事情。本次访谈发现,有些孩子会用长辈给自己的零用钱多少来衡量对自己爱的程度。B很希望与父母在一起居住,因为爷爷很少给B零用钱,爸爸回来时则给B每天10元的零用钱,她认为爸爸更爱自己,而她认为奶奶不爱自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奶奶从来都没有给过她钱。B与爷爷从来不争吵,因为爷爷在她心目中很威严,每次都是她为避免与爷爷争吵将自己的想法忍到肚子里,爷爷说什么,她也只是听着,所以她一般不会将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爷爷,有时会打电话与父母交谈。A与奶奶则经常进行交流,她很愿意与奶奶交谈,她们偶尔会在日常生活的锁事上发生冲突,但生气几分钟后奶奶就会逗A笑,两个人就马上和好了。C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与爷爷、奶奶争吵,但马上就会自然地和好,她也愿意与隔代长辈沟通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与隔代长辈居住的儿童普遍缺乏一种安全感,采访中A与C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未来如果奶奶生病了,自己能够医治奶奶的病。C的奶奶身体不是很好,C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能够长寿,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她很担心失去奶奶。

3.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日常生活教育的感知状况。A与C在家中基本不做家务,偶尔会帮忙扫地、洗洗自己的袜子。B在家中偶尔会洗一些自己的衣物,有时帮助爷爷收拾碗筷。可以看出,隔代长辈一般对留守儿童的家务要求不高,只要自己能为孙辈服务到的,都会尽自己所能。三位儿童的隔代长辈均对儿童进行大量的礼仪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儿童们认为隔代长辈过于啰嗦,强调的事情总是反复强调,有时会令自己很生气,但又不太敢于表达。C的爷爷、奶奶有时总是在她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要求她做这个做那个,这是他们在生活上偶尔争吵的原因之一,也是她很不喜欢的一点。

三、分析与讨论

1. 隔代长辈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不够。根据之前的研究,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长辈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辅导的任务,多数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身体条件有限,通过本次访谈发现,隔代长辈若曾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文化程度较高,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了解,会对儿童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有的甚至高过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儿童在感知隔代长辈的学业辅导时过于严格,会造成儿童的强烈的压抑、负担感。《皮革马利翁》一书指出:“对被管理者的期望要适当,不能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当其竭尽全力也不能完成时,他们就会泄气。”[2]

在学业方面,有些隔代长辈对儿童要求过于严格,在家庭环境中,让儿童的学习完全取代其他课余生活,没有与伙伴们的玩耍会令童年黯然失色,会令儿童的童年蒙上阴影。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机会,提供了儿童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源泉,为以后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础。[3]

本次访谈发现,隔代长辈对电视以及电脑这些传媒工具有着很大的偏见,过于严格地管束看电视、玩电脑的行为。综上,在日常生活中,隔代家庭教育过于限制儿童的生活,给儿童的自由空间不够。

2. 过于威严的形象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语言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应该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但是不能一味地板起面孔来教育孩子,而要根据不同场合对孩子适时地给予关心。[4]

父母的离开,给子女带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他们常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接触社会,从而对良好习惯的学习表现较冷漠。[5]

隔代长辈本身具有威严感,如果再给孩子留下过于威严的形象,会使孩子产生惧怕、不愿意沟通的心理,有些想法、负面情绪不敢于表达,最终,性格会偏于内向。同时,儿童回到家中会对家庭应带来的幸福感感受较小,对隔代长辈也失去了分享自己一天生活的兴趣。长此以往,儿童失去了家庭教育中重要的沟通,长辈失去了分享儿童喜怒哀乐、了解儿童心理的机会。

可以看出,若隔代长辈过于强势会影响留守儿童的情感慰藉感知能力,会让他感受爱的能力变弱,同时不愿与外界进行过多的沟通。

3. 反反复复地强调会引来孙辈的反感。日常生活的教育是隔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占据很大的比例,但隔代长辈的一片良苦用心在儿童感知时会出现感觉长辈啰嗦、令自己很反感等问题。

老年人反复地强调一件事情是很正常的,但仅仅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难以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6]

本次采访的3名儿童,均认为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教育的差别在于爷爷、奶奶很啰嗦,让自己做的事情反复强调,引来自己的反感。

儿童希望爷爷、奶奶能够适度强调,也不希望在自己在家中做着其他事情的时候爷爷、奶奶进行干预,告诉他们:“你快学习”。这些都让儿童产生反感。

四、建议

1. 适度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隔代长辈可以选择在儿童学习任务都完成后,或者周末的闲暇时间,同意儿童与伙伴们玩耍的要求,如若不出去玩,也在家中适度地让其选择自己想要的放松方式,不要一味地在家中告诉儿童学习、复习功课。

让孩子适度地观看电视、玩电脑,有助于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认知世界,开发智力,同时,针对于朝鲜族儿童来说,日常生活中处于朝鲜语的语言环境中,汉语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强,电视、电脑这些媒介可以很好地帮助朝鲜族儿童提高汉语能力。

2. 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隔代长辈应与孩子建立起比较民主的关系,营造一个民主的隔代家庭教育氛围,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孩子如果违反了,要进行及时、适当的惩罚和批评,同时引导他什么是正确的;也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孩子的优秀表现予以适当鼓励。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也给予了家庭教育应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

隔代长辈对儿童适度严厉的同时,也要将自己内心的爱转达给儿童,如果一味地要求严格,则会令儿童感知爱的能力变弱,渐渐阻碍了祖孙之间的情感沟通。隔代长辈若能够一周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谈心,让他毫无畏惧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相信会对祖孙之间的情感有所增进。

3. 寓教于乐代替唠叨。建议隔代长辈们先与孙辈进行交流,是否认为在自己进行教育时也出现过于唠叨的情况,哪些地方是孙辈不太容易接受的,同时隔代长辈要耐心地告诉孙辈,人上了年纪,都会有些啰嗦,告诉他们这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试着让他去理解,同时也向孩子说明对于孩子不太容易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内容等自己也会努力去调整,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有些做得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孩子能够多多理解自己。这样孙辈即使有时心里埋怨、反感,但也是会抱着一种理解的心态。

同时,教育的方法可以结合讲故事、或者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地接受教育,不要一味地说教、讲道理,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更易于他们从心理去接受。

注释: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

[2]兰文杰,宛容.浅谈现代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2:23.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23.

[4]庞海波.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2.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主体培训;心理干预

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近1000万(15.1%)常年与父母分离,导致70%存在心理疾病,其中34%有自杀倾向。由于家庭教育缺失、隔代监护不力、教师管理乏力和社区治理有限,留守儿童存在意外伤害、吸毒、犯罪和自杀等社会风险。目前,治理留守儿童问题的观念理念、技术手段、治理能力等相对薄弱。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提出:若要发挥出整体性治理的力量,应进行多元治理主体治理功能的整合和公私部门的整合。要治理留守儿童问题,应创建多元主体培训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共治”效应。

一、留守儿童治理主体功能发挥障碍

1.留守儿童家长监护监管缺位

据权威调查显示:如果父母在3个月内都没有与孩子见面,孩子的“烦乱情绪”会迅速升温。儿童与父母长期隔离,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缺少父母的情感陪伴,缺少父母的贴身监护,儿童易出现行为失范、心理失衡、安全意识差等问题。

2.祖辈隔代监护相关常识缺乏

相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占53%。本课题组在重庆市石柱县某小学调研发现,隔代监护1457人(50~70 岁),其中1089人(75%)受教育程度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他们仅仅只能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次――饥饿需求。我国每年有近5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多数为留守儿童。在缓解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一些做法中,往往关注留守儿童本身,而缺乏对祖辈隔代教育的培训。

3.学校教师专项管理培训缺乏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若家庭功能缺失,学校教师和社会应进行有机地整合和补偿,使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娜妮・J・西格尔指出:由于青少年大部分时间(60%)在学校度过,青少年犯罪和学校存在某种关联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缺乏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课程,缺乏辅导留守儿童的且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力量,缺乏辅导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体系。

4.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缺乏

非洲有一句关于描述社区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格言:“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孟子指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现代社会的儿童照顾与支持应强调社区这一主体的重要作用。留守儿童活动的三大区域为家庭、学校和社区,社区是儿童最初接触社会的区域。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而基层社区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爱,尤其是农村社区,受经费和传统落后思想意识的限制,社区及其相关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治理能力受限,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5.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相对缺乏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普遍心理素质较差,情绪敏感,极易产生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偏差。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专家或经过专门心理训练的专业队伍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辅导,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一旦风险突破儿童承受能力,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意外伤害、犯罪、吸毒和自杀等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问题多元主体培训体系的创建

留守儿童问题多元培训体系的创建,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一方面涉及三个层面的培训――政府主办培训、政府购买培训和社会志愿培训;另一方面涉及相关主体――家长、祖辈、学校、社区和社会,从而创建一种多元主体共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机制。

1.加强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一是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基层相关职能部门聘请教育心理专家,或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方式,定期地开展亲子教育、儿童教育方法等讲座,提升家长的教育监管能力,增强家长监护责任意识。二是依托留守儿童家长务工相对集中的企业,邀请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每半年开展一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和情感关爱技巧等培训。三是依托相关社会志愿者,开展针对系列早期教育培训、公益性培训班与家庭教育巡讲队等。

2.促进长辈隔代监护培训

首先,整合基层政府资源,政府购买“隔代教育”培训服务。对隔代监护人开展专业性、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关爱儿童的正确方式方法,了解不同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等。其次,采用政府购买方式,聘请知名教育专家撰写、出版发行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的“隔代教育”手册。最后,采取政府购买或社会捐赠形式,在社区学校开设“祖辈学堂”“亲子学堂”等专项培训服务。项目师资来源于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捐赠。

3.健全学校教师专项培训

一是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由各级教委及民政部门主导,针对中小学教师,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师资培训。二是建议由公益组织牵头,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与专业心理学家,开展学习交流讲座,交流留守儿童治理问题与教育辅导技能、心理发展特征与特殊群体教育策略等,提高治理留守儿童问题的能力。

4.改进基层社区教育培训方法

首先,扩大基层社区参与留守儿童问题治理的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一般文化水平较高,可依据志愿者具体情况进行基本的培训,使其胜任基本职责。其次,建议由基层教委牵头,联合妇联、共青团、工会、民政部门等组织,协同调配物力资源,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及监管留守儿童的能力,形成留守儿童照料长效机制。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资源,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

5.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首先,建立地区留守儿童信息网。建立区域性“留守儿童心理数据库”,把握留守儿童整体心理趋势,测试心理数据预警,优化疏导资源配置,有序开展心理疏导干预。鼓励各高校志愿者组织及社会志愿者介入学校留守儿童心理监测辅导培训。其次,由政府购买,聘请教育专家、儿童心理专家,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项教育培训,调适留守儿童心理情绪,引导留守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最后,鼓励心理管理培训机构面向偏远农村留守儿童举办公益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生命教育等培训。

参考文献:

[1]叶 璇.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2,(6): 110-112.

[2]刘 平,杨通华,魏 杰,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7):46-50.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6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庭人员如何达成一致?

4个老人、2个家长、1个孩子是多数现代家庭的模式,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两代人之间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庭常会出现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情况,有近五十年育儿经验的桂林市新艺幼儿园园长徐玉珍介绍,这种分歧其实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大,不过,在处理这些典型问题时有方法可循。那么这些隔代教育导致的家庭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协调?本报记者请教了相关专家。

情景一:爷爷奶奶很“小气”

何女士宠爱孩子,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还报了兴趣班,但如果这些被一向节俭惯了的婆婆知道,肯定会心疼得唠唠叨叨。因此何女士要求幼儿园老师帮瞒着老人。平时,何女士的孩子也很大方,会把自己的糖果等东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婆婆就会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我们家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人家呢。”这也让何女士很担心婆婆的“小气”思想会影响孩子,让孩子变成斤斤计较的人。

解决方案:借老师之口“教育”长辈

徐玉珍老师介绍,和别人一起分享是一种良好品质。因为公公婆婆们以前的生活很艰辛,他们小气可以理解,同时有的公公婆婆们的观点顽固,很难沟通,确实应该像何女士一样适当瞒着公公婆婆。

此外,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徐玉珍老师建议,当奶奶不允许孩子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时,家长可以教会小孩如此告诉奶奶:“这是老师上课时说的,自己的东西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情景二:奶奶溺爱会宠坏孩子

3岁的小强和别的小朋友玩时,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妈妈看到总会批评他没礼貌,但如果是奶奶看到这种情况,通常是一声不响,还认为“拿点东西没关系。”就算是小强打了其他小朋友,奶奶还在反过来维护小强:“别人孩子比我孙子大,怎么还会被打?”李女士生怕孩子被奶奶带得越来越没规矩,但是又不能当面反对,十分为难。

解决方案:分析后果,沟通提醒

婆婆认为孩子打人是长了本事,以后才不会被别人欺负。徐玉珍老师建议,孩子的爸爸和婆婆沟通更好,和婆婆分析这件事情的后果,如果孩子打人被其他更大的小孩反击时可能会受伤。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徐玉珍老师建议,孩子虽小也有自尊,也许孩子是故意拿着别人的东西,应及时制止,但是应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可以先和孩子沟通:“你的玩具哪里来的,是不是忘记还给别人了?如果你很喜欢,妈妈给你买。”公公婆婆常常不自觉地宠爱孙子,家长们也要常常和婆婆们沟通,提醒他们,孙子的教育也要严格。

情景三:老人观念太陈旧

桂林市民陈女士很郁闷,孩子一岁了,最近去医院体检时,医生说孩子的精细动作不够好,智力发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家长平时在家多做练习,比如教孩子拿杯子喝水等,并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评估。陈女士工作忙,平日小孩由婆婆带。婆婆却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自己喝水,现在太小,没有必要教。医院也不必去了。”陈女士十分困惑。

解决方案:中间人“搭桥”化解矛盾

徐玉珍老师介绍,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应该进一步加强,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婆婆的观念比较老旧、顽固。媳妇儿和婆婆沟通需要有中间人,比如说孩子他爸,或者是奶奶平日很信任的人。只有得到婆婆信任的人才能说服奶奶。徐玉珍老师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让孩子取得明显进步后,婆婆看到了自然也会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

情景四:孩子到底给谁带

“孙子只要一和你在一起,就会生病,说什么也不能给你带孩子,一个晚上都不行。”“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带就怎么带!”“我给孙子出钱上学,他是我们家的根!”……3岁小明的家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发生婆媳大战。小明妈妈喜欢带上儿子一起搓麻将、打牌、喝酒,但小明第二天上幼儿园后通常会感冒、咽喉发炎。几次下来,小明奶奶坚决反对媳妇带孩子。而小明爸爸每天忙着做生意,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小明因此也左右为难,不知道听谁的话,常常和老师说:“我不想回家。”

解决方案:在最有利孩子的立场互相配合

徐玉珍老师介绍,这样的家庭很多,有的确是家长做得不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建议小明暂时由婆婆带。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和小明妈妈谈谈,做好小明妈妈的思想工作,让小明妈妈转变思想观念,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和婆婆一起互相配合教育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