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阅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1

一、使阅读更加开放,让学生爱上阅读

1.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阅读

阅读中的对话和倾听,就是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思想上的对话。这种对话,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逼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讨论和交流是更广范的对话,有利于每个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思维的发挥。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广度和深度。

2.创设怡人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孩子是阅读的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教学开始时,教师的引语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导入阅读氛围中。开始欣赏文章,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灵活性地选择氛围的营造、适当的阅读方式(浏览、精读、朗读、默诵、略读等)、带着发现读书等。孩子读书之后,要创设自由开放的探讨环境。这些都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孩子的阅读趣味。在阅读进程中,问题的创设非常必要。问题是激起考虑的前提,有效阅读中教师创设的有关问题应当具有多样性,难易程度适当,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有利于个别学生的思维和发展。

二、使阅读更放松,让孩子学会阅读

1.按部就班,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由阅读,但自由不等于松手,阅读与训练是相得益彰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长期的练习。不同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别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也是有梯度的,《语文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级发展的连续性上总体把握,不能只盯着本年段的目标。

2.多管齐下,造就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孩子们自由的阅读实验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倡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于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首创性思维。通过生师共议、写读结合等方式从而进行创造性地阅读。

三、使阅读成为良好习惯,让孩子广泛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2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效率;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英语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难度较大。一是题量大,生词量大;二是句子结构多样而复杂;三是分值高。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因此,对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阅读效率,改进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心里排斥。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怕在先,嫌阅读枯燥乏味、单词又多、难度大,在这种排斥心里的影响下,学生很难进入阅读状态。

2.回读。即阅读了一遍之后,仍未能理解,再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反复地读前面已读过的句子,这种重复性阅读,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

3.出声阅读。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念念有词”,做不到默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看到文字,先读出声,再由声音在人脑中想起意思,从而达到理解的过程,速度自然慢。

4.逐字阅读。这种阅读理解的速度非常慢,阅读时虽然不是出声朗读,但心里却总是一字一句在念,读完之后往往不知所云,只是感到所读的文字都很熟悉,却又根本不知文章内容,无从理解,只能草草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非常乏味,久而久之失去自信,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5.不分主次。多数学生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养成了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过于追究细节,阅读时找不着重点难点,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语句总是习惯停留在原处,非要弄个明白,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区分重要、次要内容的能力,阅读熟读缓慢。

6.阅读时过分依赖字典。喜欢咬文嚼字,遇到不会的生词就立即去查,阅读中断,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不具备猜词能力。在考试中没有字典的环境下,对成绩影响很大。

7.滥用阅读技巧。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遇到读看不懂的习题就选最长选项或带有不认识单词的选项,辨析词义时专选生词,没有任何选择根据。

(二)知识面窄,词汇量少

现阶段英语教材内容新颖,题材范围广,时代气息非常浓厚,但生词量大,加之学生由于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词汇量不够,所见阅读材料也少,又有部分阅读材料偏难,所以阅读起来难度非常大。

(三)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

不会在阅读文章前浏览全文以了解大意;不会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不会先跳过不理解的部分,待读完全文后再结合上下文猜测不理解部分的含义;不会带着问题要求去查找文中的具体细节;不注意查找中心句或理解文章结构;缺乏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和猜词技巧,不能推测生词的含义;不注意训练阅读方法,阅读训练时不能自觉地进行限时训练。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有意识地培养、纠正学生的阅读习惯

1.缓和抵制心理。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来降低排斥心理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使其尽快进入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及语言强调使学生自觉形成默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

3.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学生读完文章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一现象,指导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朗读,有助于其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速度。

4.掌握文章题材,理顺篇幅结构,分清主次。做阅读训练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并向其分析该种文体的特点、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对该种文体的整体把握,阅读时脉络清晰,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5.锻炼学生猜词能力。一是模拟考试氛围,形成心理定式,帮助学生摆脱做练习时的随意性;二是结合上下文,分析词义;三是善于运用构词法。

6.及时指出学生想当然的学习习惯并加以纠正。对于学生滥用阅读技巧,专选最长句子或不认识的词这一现象要坚决制止,学会正确的技巧,合理利用排除法。

(二)扩大词汇量,关注背景知识

课改以来,英语教学与实际形势的结合更加密切,阅读理解的涉猎范围也更加广阔,因此扩大词汇量与丰富知识结构刻不容缓。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教学契机,有意识地扩大学生阅读的词汇量。运用联想记忆所学的词汇,会记得又快又牢。整句记忆也是不错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也是记忆词汇的一个好办法,能快速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3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授课的灌输性

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处于主导的地位,缺乏和学生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扭转,讲风太盛,学生自主阅读太少。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是一种硬性的灌输,没有认真地领会阅读中存在的内涵阅读教学,也没有完全领会文章中具体的意思,由教师这一“中介”全面包办。这样,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感知、深入思考的机会被剥夺了,没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感情,没有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维,缺少一种思考性的阅读,可想而知,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理想吗?学生愿意吗?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天性、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无声地化解了,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对阅读充满了一种惰性,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一种阅读的任务,大多数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听佛念经”、“等佛授语”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而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如此阅读极大地阻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一群“饱鸭子”。

另外,教师授课中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文章中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单独拿出来重点分析和研读阅读教学,将课文阅读肢解成许多干枯无味的知识点,习惯于就题目讲课文,这样以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论文下载。但是这样做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却损害了整篇文章的条理和意境,使学生失去了仔细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条件,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忽视了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咀嚼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文章在学生眼中变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而不是一组流畅的动画;是一组组教师固定化了的重点语句和理解,而不是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2、学生阅读材料的单一性

据我对近年来所教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材料无非有两种:一是课本;另一种是《成长阅读》。能够自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外的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一般不会过多的对于课外名著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且学生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课外名著的经典之处,更不要说全部阅读了。书包和时间大多都交给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辅导资料了。学生阅读内容的单一性,使他们的知识面变窄阅读教学,视野不开阔,因此造成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这必将影响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影响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解决措施

1、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好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计划地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讲自己对于阅读经典的理解及感想,在文章旁边进行记录,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日积月累可以培养学生记录经典词句的好习惯,教师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等论文下载。教师还可以列出一个阅读表,让学生有选择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阅读时才能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的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课外读物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不少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华,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摘录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经典文章的兴趣,更加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2、从其它学科中积累语言

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多元化的解读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于分段化层、落实知识点上,老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不同类别的课外文章,要彰显学生作为阅读关键词汇。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果,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的背景下,阅读课教学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主阵地,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课内外有机结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26.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探究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综合,它是识字能力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又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结合我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见解和体会。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使孩子们养成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最明晰、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只要是好的阅读态度、好的阅读经验、好的阅读方法,都可以使之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只有熟练地养成了这种阅读习惯,那么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得到广泛有效地应用,才能够让孩子们终生受用。

我们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就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求小学生天天必读;第二要求他们口手有机结合;第三要求他们随身携带工具书;第四一定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只要做到以上四点,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就会变得很简单了。可以这样说,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二、传授高效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1、积极指导课前预习,教方法

因为课前良好的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首选方法,是提高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我非常重视教给孩子们课前预习方法,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我认为课前预习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读熟课文法,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第二边读边思考,阅读课文后能够比较准确地回答出预设的问题,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第三要有效借助工具书,准确识字,理解词义,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按以上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当孩子们熟读课文后,说出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并借助工具书认字,准确理解词义,把不懂的句子做上标记以后,再让孩子们回忆刚才的预习过程,让他们自己总结出预习的方法。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指导五、六篇课文,孩子们就基本上掌握以上预习方法。

孩子们课前做了充足的预习,不仅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为课堂阅读营造充足的条件,而且孩子们通过有效预习,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课堂阅读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上好每一节精读课,教给学法

小学五、六年级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编排形式编写的。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本单元课文的特点,以讲解带自读,以课内带课外,做到举一反三,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训练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用主要精力上好每一节精读课,教给孩子们正确读书的方法,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课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两层意义,一是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二是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

准确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容,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孩子们从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教育。在这个理解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接收到了文本所描绘的事物,还领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但是无论怎么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仅仅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方面,学习语言还有着另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对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学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在经历学习课文内容过程之后,还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文本作进一步鉴赏阅读。

四、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5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文,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2 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3 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地,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可以笑其肤浅、简单,从而挫伤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先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辨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解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去了,没有老师的指导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则给予点拨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4 创造性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阅读

一、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本”

1.在品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我总结出一条学习语言的途径,即“感受——领悟——运用”,通过读,读熟了,就记住了。在读中就能逐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书读得琅琅上1:3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这里强调的读,并不是单一的读,泛泛而读,重“多读”,更重读中悟,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读。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理解,像理解文中“冒”一词,采用换词法让学生不断比较地读,从中领悟“冒”一词用得准确精妙。写出了荷花充满活力的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下长出来,在这一基础上最后再采取个别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时并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把文章的表达的情感真正读出来。体现“行之有口,用之于心”。

2.在品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它是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情感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的正确、敏锐丰富的领悟力、感受力。如我教学《火烧云》时。老师引导学生经过反复朗读深深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快、颜色多而美的特点,能入情入境地读以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肯定同学说:“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象“云仿佛变成了一匹马,忽然又变成了一条十分凶猛的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的景象。”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眼前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接着老师就让学生想象还有那些景象……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很多形态各异、变化极快的景象。这样的阅读教学真正做到读中启智,读说结合。

二、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大纲有着熟练的掌握,知道重点与非重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做好充分准备,在哪些方面是学生比较吃力的,而哪些方面又是较容易掌握的,我们应该做到合理分配时间,争取课堂的最大效率。对于小学的学生教育,教师能较容易地把握住学生的思路。比如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一般学生在审读课文时会注重课文的叙述结构并无形中进行记录,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们可以提到闰土的变化,这样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自然会多留心文中关于闰土描述的相关语言,来找出闰土变化的过程,自然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叙述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自然就应该把学习的“大权”交由学生掌握。笔者曾走访过多个学校,发现勇于提问的学生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而招致同学们的嘲笑;二是担心自己没抓住关键问题,老师不酷解答。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我们必须纠正,鼓励我们的学生多提问,在发现问题之后,要善于借助图书馆的资源,或者通过与同学商量等方式加以解决,在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再向老师说明问题。笔者就常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久而久之,课堂的提问率升高了,发现的问题多了,效率自然高了起来。

三、读写整合活跃学生阅读的独立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促使学生写作的顺利进行。从某种角度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则是对阅读体验的一种延伸与表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读写整合教学,借以来活跃学生阅读的独立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阅读过程中典型的句子、自己的体验、感想等等常常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启发和应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相融合开展,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摘抄好句、好词;归纳阅读文本类型;书写感想或者体验、评价阅读文本等等,借以来深化学生的阅读,强化学生的独特感想和体验,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积累素材能力。此外,开展读写整合阅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欲望,强化其对语言或者情感的共鸣,为学生的创作思维给予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荔枝”教学内容时,笔者采取阅读加鉴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即:独立的阅读文本,体验阅读文本中母子感情,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等等,并以自己的方式来对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鉴赏感想,其中有的同学以评析的方式展示,即:边阅读边在空白处进行批注;有的同学则是通篇来谈自我的阅读心得;有的则通过阅读文本来进行亲情的写作等等,这在强化学生阅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能力等等,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阅读中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解决,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为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新型教学模式与方式,并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景瑞.我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