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由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组织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使得组织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财务风险涉及筹资、投资、日常运作、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单位在财务上造成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因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行政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充分分析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的管理,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在趋势下必须进行的。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涵
1.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未来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未来结果预算可能会带来一定损失;三是未来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的编制预算及收益效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无法及时、合法、有效的取得并使用,这样便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能,从而失去了最大限度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目标的重要支撑。
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1)财务风险的可变性。其主要指财务风险可能会受到时空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风险的性质出现变化。具体来讲就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不断更新,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地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财务风险具有加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在未来财务活动中存在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如发生的概率时间、范围及损失程度等)。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因素是不容易把控的。
(3)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此类风险特征主要是处于人的意志之外且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因素。主要是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直客观存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责任性不高。基于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单位管理的参与意识缺乏,加上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对核算分析的宽度有所局限,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处理事情的依据也仅仅限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意识。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其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可能风险推脱到能由国家承担,与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大,从而造成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谨慎或者对财务管理不用心,致使财务管理的能力降低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甚至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颁布的财务风险管理法案多以企业为重点对象,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则相对较少。因而,从法案数量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机制是不完善的。同时,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针对性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虽有颁布,但其却未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提供的操作性措施不多,对其他财务环节的风险控制也较弱,无法满足现实工作中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再者,从当前常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来看,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偏向于使用简单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方法,且这些制度与方法所针对的财务资金范围较窄,对整体性较强的财务资金所起的控制作用不大。
2.3财务风险监督力度不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从内部监督来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多是按照某种考核框架来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评价,并未建立操作性、约束性强的措施,导致内部监督流于表面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且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督机构,使得财务风险出现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外部监督来看,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必要的财务审查时,往往会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管理。此外,我国外部监督机构也不够完善,在职务功能上重复率高,分散性强,导致监督无力,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以执法的效果。 。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对策
3.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领导在组织领导单位的财务活动中,要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督促财务部门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环境变化情况,制定应变措施,提高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专业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2健全财务内控制度降低单位财务风险。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仍然需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其主要涵盖财务牵制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等。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但也要对两者进行必要的区别,不可出现权责不清现象,其中内部牵制制度主要起到控制稽核工作的基本方法、程度、权限、职责等作用,而财务稽核制度则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限制性岗位领导和部门定期检查。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一个主要内容,作为独立评估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机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属于财务内控的再控制,对避免出现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其作用在于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因此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降低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3.3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力度 。由上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因而,加大财务风险监督力度,理应从内部与外部出发。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增强内部审计,把会议中制定的监督措施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身上,加大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其次,鼓励财务管理部门各成员间相互监督,积极履行职责。在外部监督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尽量对财务项目前、中、后等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将其解决;同时,简化监管流程,进行会计审查突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3.4注重财务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依靠部门预算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决定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编制部门财政预算计划、精细化管理财务收支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报、分析、审批等环节相关管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针对在编制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时必须根据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细化,也就是按照季度将不同项目和不同部门分月份编制;部门的财务预算一旦被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则必须按照相关预算标准开展各种财务活动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
4.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较大。从某种程度上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强弱,间接影响了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的高效与否。因而,只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保障资金安全,才能够为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成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完善。(作者单位:朝阳县财政监督局)
参考文献:
[1] 刘珊.关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EB/OL].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化工企业作为其中的一员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一席之地,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必不可少。由于企业最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核心。然而,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为企业带来损失,它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为了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全面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一、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一)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作为自动化程度高、资产密集型的化工企业,其再融资主要通过债务和股权两种方式。这两种负债经营方式使得企业负债比率加大,债权人的债权保证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得资金的能力,负债的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从而财务风险也越大。
2.投资风险。它包含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企业投入资金后,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国家政策变化以及被投资者情况的不确定性,都极易引起投资风险。化工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对它来说尤为重要,一旦出现投资风险,企业运营中某个环节资金链断开,将为其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3.商品价格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上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使得化工产品的价格并不稳定,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存货的缺少或堆积。企业存货不足,影响企业对客户的信誉,有损企业形象;存货过多又会占用企业过多资金,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最终影响企业的收益状况。
4.项目环境风险。化工企业与其他众多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环境的影响,因为化工企业对环境存在着污染,因此会受到附近居民的抵制,提供居民补偿必然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费用支出。同时,事后对环境的恢复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特别是现在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发提高,更加大了项目环境风险。
5.存货管理风险。化工企业旗下产品众多,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正常生产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存货较少可能会存在对客户违约的风险,影响企业信誉,但如果存活过量则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流动资金,风险较高。
(二)我国化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它包含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竞争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是诱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经济周期、国家下达的经济政策、物价水平、银行利率的变化等都会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这些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化工企业为例,国内化工企业一般产品所占例较大,且对外贸易频繁,但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化工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易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2.内部原因。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问题相对较多。虽然企业的财务活动只包含企业筹资、企业投资、资金回收和利益分配四个方面,但每个方面又涉及到众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一旦某个环节出了差错,必然引起“多米诺”连锁效应,这也加剧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困难程度,引发财务风险。企业内部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资本结构不合理、部门间权责不清、财务关系混乱、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等。就化工企业而言,资本结构和财务关系的明晰尤为重要。
二、我国化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运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化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很大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作为环境中的一员无法操作、改变环境,但却可以试图将风险降到最低,这就需要使用各种评价工具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它能将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用数值展现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数,便于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控制。由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受到了国内国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它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健康状况,使用该评价体系能系统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为企业及时调整投资决策、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从而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二)调整企业库存,优化产业结构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工产品往往会占较大比例,这是为了保证销售而储备的力量。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存货的堆积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限制企业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不良负债,引发财务风险。然而存货的不足则会失信于客户,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化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要明晰此点,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如果库存过多,可通过扩大销售或是赊销来减少库存;如果库存不足,只要原材料充足,弥补不足就不是大问题。此外,为了增加销量,减少库存,采取赊销方式,这对于信用度较好的客户是有效的营销手段,但对于那些信用等级不明的客户,则加大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成本,甚至无法收回成为坏账,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因此,企业赊销对象应选择那些过去与企业有着生意往来,对其知根知底的生意伙伴,或是在业界信誉度较高的客户。
(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重过高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它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而企业资本的关键在于产权比例,即负债筹资方式和权益筹资方式所构成的资本结构。当前,我国筹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合理利用负债筹资有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容乐观,负债比例过高,流动负债比重较大,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反而会造成企业较高的财务花费,也会加大偿付风险。很多企业都因为债务比例过高,偿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四)规范财务操作流程,明确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很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人员引起的,规范财务操作流程有利于财务人员按照相应的流程表办事,能有效减少因人员主观上的随意操作导致的失误,造成企业财务上的损失。并且,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理清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使得部门间职责明确,各部门能清晰知道“我的职责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权力”,减少了部门间的工作纠纷,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动了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直接为企业创造了无形的财富。
(五)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对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缺乏,使得领导不重视企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不会运用科学管理方式运营企业,使得员工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对待财务工作持松懈的态度,加大风险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像化工企业这样资金密集的企业,更需要培养全员的风险意识,同时注重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认识、分析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工作中因人为失误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在于流动性资产的优化,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十分重要。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对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行监管,一发现比率不当就马上调整,在风险还未发生的初期就将可能性给完全扼杀掉,避免长远的损失。
(六)聘用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有的企业由于自身技能、知识的限制,即使了解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也不知如何应对财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向专业人员或是专业机构进行学习。企业可以高薪聘请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或是邀请风险评估机构来到公司讲解财务风险防范的技能知识,及早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同时,一个制度、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都会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包括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财务风险的分析预测和防范措施,企业可以随时知道自身财务状况并做出相应反应来较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加剧,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日趋进步、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严格的今天,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指向型的化工企业。企业财务活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可能对企业产生损失,为了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小化,效益的最大化,每个企业都更应注重对财务管理中风险的认识、了解及防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琦.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3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日益活跃起来,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然而,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依然处于初期,结果不尽人意,原因有政治、外交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其中忽视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充分分析和认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企业因发生并购活动而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价值评估、交易支付及财务整合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危机和财务困境。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前期准备的关键。在财务报表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目标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会计方法,修改财务报表,隐瞒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得并购方难以准确估计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导致并购方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在价值评估方面,中介机构可能为了私人利益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选择不恰当的评估方法,导致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
(二)企业并购交易支付风险
当前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采用现金支付是最简便的并购方式,能够快速控制目标企业,但是会增加企业的现金压力,降低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导致并购企业债务风险,甚至破产风险;采用股票支付,可以减轻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获得税收价值,但新股的发行会增加并购企业的成本、稀释股权,减少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采用杠杆支付,用较少的资金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但目标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不稳定,可能出现高负债风险,增加了整合的难度;采用混合支付,并购企业将多种支付方式组合,相互补充,克制彼此间的不足。由于技术与市场原因,我国采用此方式较少。
(三)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方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其中,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核心环节。当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如若财务行为不当,会使潜在的财务风险发生,进而出现并构成本增加、资金短缺现象,阻碍企业的发展;整合期间并购双方可能会因财务制度、财务机构设置的不同发生矛盾,导致并购企业发生损失;并购企业内部,如若发生财务失误或行为监控不当,也容易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
二、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并购准备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防范
针对来自目标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防范措施。并购企业需要在做出决策前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目标企业的状况和自身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了解和分析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产业政策、法律环境、产业状况和产业结构,将目标企业公开的财务信息与行业平均水平作比较,通过借助专业评估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对因既往事实而追加的并购成本,要签订补偿协议等方式防范该风险。
针对来自评估体系风险的防范措施。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并购动机和目标企业的状况为依据。对于以获取资产为主要目的的战术并购、目标企业为亏损、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少的情况,应以资产价值基础法为主;对于并购企业看重的目标企业未来能带来效益的战略性并购,应以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为主。
针对来自中介机构风险的防范措施。鉴于目前我国中介机构发展良莠不齐的现实情况,并购方应加强对注册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审查,选择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高水平中介机构,参与弥补并购企业专业知识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缺陷。
(二)并购交易过程中支付风险防范
现金支付情况下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在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前,并购方必须确认合并后资产变现和负债到期的时点和数量,同时客观、准确地预测主营业务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期限和数量,将得到的数据在时间轴上串联起来,现金流入和流出对比,寻找出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对于可能出现现金缺口的时点,并购方有充足的现金予以支撑。
股票支付情况下财务风险的防范。如果股票支付发生在上市公司之间,并购各方可以直接以现时股价为依据,确定并购价格、换股比例和股票支付数量。然而如果股票支付发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需借助评估机构的价值评估结果来确定换股比例和数量。
杠杆支付情况下财务风险的防范。核心是要保持被并购方未来期间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收购前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选择经营风险小,产品需求稳定,发展前景较好的目标企业。并购方在日常经营中能预留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4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财经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当前,很多高校对财务风险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对防范财务风险的机制建设也不尽完善。这很可能会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如一旦出现投资失控,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困难,也必将直接影响办学效益。因此,有效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财政补助收入及非税收入不足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收益之间的利弊关系,做出在期望收益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因此,高校在负债筹资中必须充分认识其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凡是有经济运营和财务活动,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偏离预期目标,因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高校也不例外。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
(二)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高校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高校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高校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高校的收益,也可能意味着收益。
(三)不确定性由于影响高校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所以,事先对高校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即高校财务风险的大小事先难以准确预测。虽然说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但是,只要能够认识到发生财务风险必须的客观条件,就可能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也就存在避免风险损失,甚至谋取风险收益的可能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一)高校负债风险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规模迅速增大,经费投入不足与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压力很大。在政府拨款增长不多的情况下,各高校负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因此,从金融部门或社会借入适量资金,用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大大缓解高校办学压力。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经营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支出,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合理组织资金与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跟从;自筹资金难以落实等等,高校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予以弥补,使得高校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剧增。高校负债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1、高校膨胀式的扩招。高校膨胀式的扩招势必带来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改善科学科研条件、食堂条件、教学条件等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扩张本应需要增加更多财政投入,但事实上我国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跟上高校扩张的速度,高校只能用举债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不严格,风险意识淡薄。部分银行对贷款用途不做实质性审查,对贷款对象的还款来源不作仔细分析,认为高校不会破产,由此对高校的贷款风险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助长了高校不计后果的多贷款甚至是乱贷款行为。
3、相关部门对高校贷款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由此导致高校在贷款的使用上随意性强、自主性大、自由度高,新校区、豪华教学楼等盲目建设风此起彼伏,造成许多高校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比例严重失衡,基建摊子铺得过大,教学、实验、生活、保障、资金比例安排的不科学、不合理,资金利用率极低。基建中讲排场、讲阔气、讲攀比之风日盛,超计划、超指标、超规模建设的现象非常突出。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因校办产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清算,给学校造成的连带责任和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答应学校将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向校办产业的其他单位投资,固然,这样可以令学校的闲置资产得以保值增值,高校的投资目标主要在校办产业。但假如高校不顾自身财力、物力,盲目对外投资,投资于无效益、重复的项目,造成学校资源的损失,这就是高校存在的投资风险。此外,一些高校为了通过政府的教育教学评估、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投资硬件设施,如实验室、教学设备、校舍等,而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论证,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导致极大的资金浪费。此外,高校这些投资项目主要依靠于银行贷款,而这些投资项目并未发挥应有效益,使高校形成新的不良负债,加重债务负担,引发投资风险。高校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事企不分在校办企业的运转机制中,学校虽然没有政府系统的企业管理体系,却具有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特征,而企业的法人意识淡薄,法人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法人责任没有真正落实;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也没有真正到位。一些学校更以财务集中的名义,将企业财务全部收到学校财务处管理,使校办企业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自主经营能力很差,使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企业难以发展。
2、不科学性一些高校为了通过政府的教育教学评估、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投资硬件设施,如实验室、教学设备、校舍等,而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论证,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导致极大的资金浪费。此外,高校这些投资项目主要依靠于银行贷款,而这些投资项目并未发挥应有效益,使高校形成新的不良负债,加重债务负担,引发投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是指高校管理混乱导致财务管理失控而引发的财务风险。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且数额增大,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不利于调配、整合资源和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高校财务预算没有将还贷本息资金纳入预算,平时日常经费预算执行不严,超预算超指标现象严重,使还贷无资金保证,产生贷款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资金流失严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致使高校在资金筹集、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发包等领域出现了乱收费、私设“小金库”、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导致学校收入流失,财力分散,给高校的正常运转带来潜在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控制举债规模,降低高校债务风险
1、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和意识。高校作为贷款的主体,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转变理财观念。一是必须认真评估转型期高校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的发生,以求合理增强学校财力。二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做好每个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保证贷款建设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效益性。三是要把握好支出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关系,使举债既不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又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2、提高贷款资金管理水平。贷款资金管理失控,会造成贷款资金流失。长期以来学校一直由财政拨款支持,资金无偿使用,要做到使用贷款资金时能真正谨慎节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种管理观念的惯性,会对贷款资金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只有科学地用财,才能增财,才能取得更大效益。对负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应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具有强烈市场意识,讲究经营战略和策略。要树立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其利用效益。要充分注意市场的动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做到自我改善和自我发展良性循环。如果贷款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也就无法按计划还贷,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需要“贷新还旧”,造成负债积累,造成学校财经危机,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日常运行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可见,贷款能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但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运用负债资金时,我们必须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必须慎之又慎,用之有度。
(二)降低高校投资风险的措施
1、进行投资分析。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
2、进行风险评估。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以防范项目建设中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各院校必须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以维护学校的正常财经秩序,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顺利运行。高等院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全校的财经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采取强有力措施,规范财务管理,防范和纠正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
2、严格执行支出预算。支出项目要逐步细化分解到单位或个人,各支出项目授权审批标准,审批人对经费使用效果承担完全责任,财务部门对各项开支进行审核,保障其开支的合法性。高等院校应重视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对各成本项目应加强考核,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严禁虚列支出,控制不合理开支,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各学校可以通过辅助帐的形式试行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生均成本,以分析资源利用情况,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对非预算管理部门擅自规定学校某项业务经费支出的比例、开支项目和标准,学校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应当认真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银行帐户管理制度、银行对帐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会计信息质量分析制度等。对高等院校应规范招投标工作流程,财务、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对学校各项招投标工作进行全过程参与和监督。高等院校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对固定资产及其他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财产盘亏、盘盈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有效使用。高等院校应提高财务工作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财务制度等,让广大师生享有充分的财务知情权。
随着高校扩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等学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学校维持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是资金,为此学校应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如何预测和防范贷款风险成为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学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最大地发挥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减少风险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促进高校的健康、良性的发展。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5
关键词 FOB 卖方 风险 防范措施
一、 FOB条件下卖方面临的风险
(一)保险范围问题
2010年9月27日,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在巴黎召开《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2010) (以下简称新《通则》)全球会,其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对外贸易一线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新《通则》。根据新《通则》,在FOB条件下,买方负责安排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卖方负责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虽然买方有时会办理“仓至仓”保险,但是由于买方在货物装船前对货物没有所有权,因此不能将保险单转让给卖方作为保单受让人。
(二)船货衔接的风险
在FOB下,根据新《通则》的规定,买方必须负责租船订舱,并将船名和装船时间通知卖方,而卖方必须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船期和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但是,如果买方所派船只因故不能按时到达,或者买方由于订舱不易或市场行情变动,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拖延甚至不派船接货等情况,卖方会因此增加仓储等费用。即使卖方把货物及时装船,由于时间延后,信用证遭到拒付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国外买方指定境外货运人的风险
境外一些不法买方运用种种手段勾结境外的无船承运人和货运人,甚至以国内承运人为幌子,会通过签发无船承运人提单骗取卖方货物。虽然卖方可以基于买卖合同追讨自身合法权益提出诉讼,但此做法效果普遍较差:1、如果卖方到买方所在地法院提讼,哪怕最后能胜诉,耗力耗财耗时对于卖方来说机会成本未免过大;2、如果双方约定依据我国合同法,判决的执行也是一个难题。
(四) 提单填写不当的风险
在FOB下,部分国外买方常在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交的提单以买方作为托运人。其实这种做法会增加卖方的收汇风险。买方在提单中以托运人名义指示承运人将货物交给他指定收货人。卖方在表面上虽控制着作为物权凭证的提单,但货物却可能已被买方指定的收货人提走。在指示提单中,承运人签发提单后肯定要将提单交给卖方,以便其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卖方既可以作为受益人结汇又可以作为托运人背书。但是如果把买方的名称填写在提单托运人一栏内,而又由卖方作为托运人背书,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并无错误。但根据UCP600的规定,只负有在表面上审查单据的义务的银行一旦发现提单上作为托运人进行背书的第一背书人名称跟提单正面托运人一栏内填写的名称不对应,肯定会以单据本身有疑点为由拒收单据。
(五)FOB下结算方式选择的风险
电汇(T/T)由于交款迅速,能够节约出口方的精力,并可及时收到货款,而在外贸业务中广泛使用。在实际上,买方采用T/T预付全款所承受的风险过大,所以卖方与买方在支付方式上难以取得共识。另外广为采用的30% deposit, balance by T/T after receipt of B/L copy,风险同样存在。如果买方对货物的需求发生变化的话,即使我方拿到了30%预付款,也不一定可以弥补在交易中的损失,对于专门定制产品更甚。
信用证(L/C)支付方式由于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故较易被卖方所接受。在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时,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中规定提单要注明托运人为买方。卖方在审证时即使发现这一问题,但出于时间和金钱方面的考虑也可能忽略。但卖方结汇时,银行会出于单证有不符点,拒付并退单。
二、 FOB下卖方防范风险的相关对策
(一)理清保险范围
卖方应考虑到风险的无处不在而应自行为运往装运港的货物进行投保。
(二)处理好船货衔接问题
卖方应争取自行办理托运手续,以便了解和控制货物动态。如若不行,卖方应注意买方资信,同时还应在合同中列明买方应在派船前电告卖方船名、船籍、所属船公司等详细信息,并以卖方确认为准。在合同中,还应明确若由于买方原因延误船期,由买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卖方由此造成的损失,直至解除合同或有权代买方租船装运。
(三)避免货物人引起的问题
若买方选择船公司而非货代安排运输,卖方应只接受信誉好的船公司。若买方坚持指定境外货代,那么卖方对货代的信誉要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要求其国内的合法人或无船承运人出具保函,承诺被指定境外货代安排运输的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必须凭信用证项下银行流转的正本提单放货,否则要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
(四) 处理好代表物权凭证的提单
使用“记名提单”不仅会引起因对方无单提货而导致的风险,而且会阻碍发货人因故要将货物转运或委托第三方提货。在L/C支付条件下,使用船公司的海运提单应以卖方为托运人的指示提单。
(五) 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对于卖方,可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防范买方拒付的风险,或者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以规避并转化风险。在发生风险事故时,保险公司会通过各种办法对有关责任方进行追索。无论结果如何,卖方均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赔偿。
参考文献:
[1]薛春政.FOB条件下卖方的风险及防范浅析[J].金卡工程, 2010(1).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范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同时也是一个风险相当高的科室。如何保证病患的安全,尽量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已经成为手术护理工作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手术放置不当在进行手术时,如果患者的放置不当,则有可能使患者压伤。束带如果捆绑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而肢体过于外展则有可能出现神经麻痹。衬垫使用不当会影响病患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在对患者固定不牢时,有可能使手术区域受到污染;手术视野如果太小,则会影响正常的手术过程。
1.2接错患者在接患者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特别是当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注射了镇静剂之后更容易出现接错患者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极易出现摔伤碰伤的患者,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时经常出现房门将患者碰伤的情况。而摔伤一般发生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而护士此时为了整理手术室离开了患者,导致摔伤的发生。
1.3术前准备不充分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将手术过程中所用到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准备充分,或者是在准备器械时忽略了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检查,导致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器械出现问题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对手术过程中用到的物品进行一个明确的记录,导致在体腔关闭前后物品清点出现错误。
1.4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也会引发意外事故。手术前未能对医疗设备进行试机,导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临时出现故障。对电极板的固定不牢,导致患者与升降台直接接触引起烧伤。易燃易爆等危险用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引发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等。
1.5术中操作不严谨,护理记录不完整在手术过程电钻、电刀、电动止血器等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使用记录不完整,患者在手术前带入手术室内的伤口敷料没有能够及时地清理出手术室,导致在手术过程中与术中医疗用品混淆,填入患者内部组织中的手术用品没有及时取出遗留在体腔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对执行的口头医嘱没有完整的记录等。
1.6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新兴手术技术和精密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也给现有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所限,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1.7护理人员负荷过重目前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护理人员尤其是高级护理人员依旧十分短缺。而现有的护理人员经常出现超负荷工作的状况,导致在手术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当前护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加大了护理工作中出现事故的几率。
2手术护理工作出现风险的相关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具备很高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错综复杂,手术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也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隐患。
2.1法制观念淡薄医疗行业是集高难度、高科技、高风险于一身的一个特殊行业,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了护理人员应该行使的权利和义务。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履行相应的预见和风险规避的义务。如果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导致工作中出现护理工作的偏差,进而引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2.2护理水平有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兴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不断地投入到临床应用之中。但是,对于现有的护理人员来说,这些变化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手术过程中就不可能熟练地进行操作,难以适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需要,进而延误手术的正常进行。
2.3服务意识淡薄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护理行业也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而人们也常常会用国际化或者国内通用的标准来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但是,在现有的医护人员队伍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落后,自身的责任和价值不明确,在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忽略了服务的质量。
2.4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差患者对于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对于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病患的心理素质、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着其治疗的信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手术和药物,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沟通与理解。而现有的护理队伍中一些人员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往往只是通过简单地命令来沟通,当患者或者家属存在疑惑寻求帮助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加剧了与患者之间的紧张的关系。
2.5缺乏工作责任心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个别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有限、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接错患者、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手术安置不当、术中用药执行有误和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问题。
2.6疲惫工作引发失误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高度紧张、饮食不规律,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身心健康收到了严重的影响。还有很多时候要面临着连台手术和夜间急诊手术等,使得很多护理人员总是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护理工作中的失误。
3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制定完善的手术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健全的手术专科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护理操作规程对于有效防范地手术中出现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手术室的工作具有高强度、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手术护理过程中的查对制度、手术用品的清点流程、无菌操作等这些规章制度都进行严密的制定,并在临床中得到落实。
3.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连续工作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很大,同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和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同时,在工作的业余时间要注重对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要留出充分休息的时间,使得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3.3手术室做到设施到位、布局合理、仪器完好在进行手术室设计时,要尽量对手术室的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同时,为了在手术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手术医生,各种医疗仪器和设备必须准备齐全。而有些手术需要专门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手术过程中的医疗仪器和医疗设备是进行手术的基础和前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对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做到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3.4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在岗护理工作人员的定期教育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理论考试。当前社会高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多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地应用到临床之中。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要积极进行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手术发展的需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5优化护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当前的护理工作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单位还是采取单一的经济手段来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很多护理人员因为害怕被罚款而对自己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错误不敢上报,导致出现安全隐患。因此,要对现有的护理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采用多个方面综合评价的体系,减少护理工作中出现意外的几率。
3.6与医院协调,增加人员编制随着当前各种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手术量也在逐年增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做来越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精神压力极易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错误。当前护理人员的比例远远没有达到与患者数量相匹配的要求,有的护士经常遇到连台手术的情况。因此,手术室管理人员要积极地与医院的上级领导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置数量,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及时的轮换和休息,杜绝手术中的护理风险。
4结语
随着医院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多,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也越来越大,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地潜在风险。如何在手术过程中降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已经成为当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杜绝潜在的风险隐患,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控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06:90-91.
[2]祝燕琴.手术室护理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2,08: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