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节约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电节约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电节约措施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1

关键词:节能型高校 科学管理 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02-02

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高校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学校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剧增;另一方面能源提价,而学校管理滞后,浪费现象严重,加大了办学成本,增加了学校负担,水、电、煤气等能源的超支和浪费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瓶颈”。在高校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漱不关水龙头、水龙头不拧紧、洗浴时有人无人长流水现象屡见不鲜;办公室人员下班只关闭电脑主机,却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大白天开着电灯的现象更大有人在;教学楼及相关的公共场所,水电浪费现也普遍存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6亿多人,节能潜力巨大。所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根据中央各部委关于建设节约型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保障,制度落实,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制

1.成立工作机构。节能减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规划,制定相关文件,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与奖惩。在此基础上,制定节能减排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明确由各学院、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节能降耗工作,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节能降耗管理措施,定期自查、督促、落实节能降耗日常工作。

2.完善落实管理规章制度。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重点在宣传教育、完善制度、节约水电方面落实具体措施,倡导建设节约型校园。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水电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水电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师生的用能用水行为,采取经济调节措施,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点投入,挖掘潜力,适度开展现有设备节能改造

我校由东营校区和青岛校区两个部分组成,这里主要谈谈东营校区的情况。

1.东营校区供电设施节能改造。主要有变配电设备新建扩容改造,安装节能型变压器,东营校区所有架空线入地改造以减少电力线损等。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东营校区较大规模水电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42项,新建改造各类变配电站台3座,新增供电容量1200KVA,新增供电干线21千米。

2.公共场所节能改造。一是通过安装远红外智能控制开关和教室空调节能器节约公共教室用电;二是在耗电量大、用电时间长、用电量相对固定的公共照明线路安装节电器;三是通过降压、整流、间隔控制、轮流开灯等改造与管理方法开展路灯与走廊灯节电改造。公共场所节能改造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整体节电率达到20%左右,年节电量达到120万kWh。

3.老校区卫生间用水设施改造。老校区卫生间设施陈旧,大都为耗水型设施,漏水耗水严重。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老校区125个卫生间实施改造,使用节水龙头1832个,改造小便槽冲洗装置177套,安装红外节水阀150套。

4.供热管网布局优化与节能改造。根据学校发展和市政供热方式布局调整的实际要求,学校对校区供热管网开展节能论断和布局优化。按照集中与分散供热相结合的思路,以管网热量平衡分析为手段,严格用热计量与分析,加强管道保温,开展余热利用,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手段,对校区供热管网实施优化与节能改造,提高了用能效率,每年节约蒸汽900多吨。

三、科学管理,措施落实,抓好节约型校园日常管理

1.实施水电全面计量考核管理。除对全校各经营性用户、独立核算单位、后勤保障(如学生宿舍、食堂等)和转供户实行全额收费外,对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公益性单位实行水电指标化管理,采取超额自负、节约奖励的激励措施,分清管理责任,加强自我约束,节约用水用电。同时,应大力加强培养水电服务、设备管理与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以提高各专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节能节水的自觉性。

2.完善各项水电使用管理制度。针对公共教室、走廊灯、电梯、空调、水景、喷泉、装饰灯、庭院灯开启时间和使用做了详细规定并层层落实。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绿化用水管理。绿化用水尽量用校园湖水、再生水、地表水,逐步取消使用自来水浇灌绿化,绿化用水装表计量并支付水费。

3.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针对校区范围大、地形复杂,遇室内、地下漏水很难发现的特点,学校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及时发现漏水点并通报水电管理部门修复。从推行此项奖励办法以来,共收到各类有效漏水举报30多起,发放奖金2000余元。对节约水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新手段,再上台阶,推进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

1.依托校园一卡通付费结算平台,完成了校区所有学生浴室和开水供应点的智能IC卡终端付费系统改造,学生洗浴、开水供应均按实际使用量付费取用,这对避免浪费,高效用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建成用水用电远程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学校投入100余万元,在占校园用水量80%以上的主要区域和楼宇安装了远程监测智能水电表,实现对装表区域用水量用电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远程抄表系统分析平台可对用水用电合理性进行分析,实现了校园用水用电的智能化管理。

3.学校充分利用各学科力量,重点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2009年11月,我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项目完成,实现了不同类别校园建筑的用能在线监测、查询、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能效公示、能源审计提供在线数据。以上创新手段,使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教育宣传,营造氛围,培育具有节约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1.加强对有关节能节水法律法规和节能节水新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师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意识。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充实丰富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节能环保进课堂的工作,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节能环保科技竞赛等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高校师生对节能节水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养成勤俭办学、厉行节约的观念、作风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节约型校园文化氛围。

2.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注重引导与宣传并举,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以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利用为主题的校园科技发明与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师生节能节水的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由学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组织引导,成立诸如“绿色组织”协会、校园文明先锋队、校园节能监察队等学生志愿者组织,倡导由学生管理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明、校园节约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日常节约型校园管理工作中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营造校园节约新风尚。

由于有了上述措施,到2010年底,我校用水量从2003年的360万吨下降至186万吨,6年综合节水率达到48%,5年累计节水量800余万吨,节约水费2200余万元;2011年学校水电费预算支出比2010年降低30%,2008年,我校被中国节水委评为“全国城市节水基础管理工作先进校园”。2009年,学校被中国高教后勤协会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ompiling rules for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f hydropower proje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ydropower s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energy sav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The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must have scientific planning, reasonable design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upgrading of new energy saving products must be focused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sta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quipment.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of similar hydropower projects.

P键词: 可行性研究;节能技术:节能措施

Key words: feasibility study;energy saving technology;energy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61-02

0 引言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合理利用能源,切实提高节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促进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因此,水电工程建设作为能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并落实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所介绍的工程属水资源利用工程,在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均有用能需求,因此,在工程设计、用能过程中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充分利用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和建筑材料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1 工程概况

某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的供水任务是为某左干渠灌区提供农业灌溉和农村人饮供水,总供水量4136万m3,其中农业灌溉供水量4082万m3,农村生活供水量54万m3。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工程等别为Ⅳ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枢纽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坝下放空(排砂)洞、引水洞及水电站。

输水线路由隧洞、明渠、渡槽和倒虹吸等建筑物组成,总长67335m。其中隧洞总长15679.8m,明渠总长45880.8m,渡槽总长1844m,倒虹吸总长3930.4m。

依据干渠走向,结合当地村寨实际情况,在干渠旁边地形开阔平坦处,以满足布置地面泵房、副厂房、降压站、进水池及生活区等布置要求泵站,共布置泵站13座。

2 施工总布置

根据引水工程布置的自然条件和工程条件,施工总布置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总原则。

根据引水工程特点及工程条件,施工总布置进行了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工厂区、砂石料开采区、道路和运输系统、堆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的规划。

由于引水工程布置较为分散,施工区点多面广,根据施工需要,采取在输水线路倒虹吸、渡槽、隧洞进出口工作面、施工支洞口分别布置施工设施的分区布置规划形式。各施工点根据施工需要布置相应的道路、施工工厂设施、渣场及生产生活区等,根据工程招标方案设计初步规划,输水线路工程共集中布置生产生活区8个,弃渣场27个。此外,本阶段初选了4个石料场,作为输水线路工程主供石料场,初拟在4个石料场附近各设置一座碎石加工系统;砂料利用金沙江天然砂,初选了4个砂砾料场,附近设筛分系统,为各施工点提供工程所需砂石骨料。

3 主要节能措施

针对水电站工程特点,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具体措施为现场照明用电选用节能型灯具,各单位优选节能型施工机械,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尽量回收利用废水,实施生活节约用水及合理选择电动设备等措施。

通过对工程设计、耗能设备、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节能分析来达到依靠科学技术、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1 工程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①在满足输水功能的前提下,以输水线路短、投资省为原则。即线路布置尽量以隧洞和傍山渠道为主,在地形起伏、弯曲较大的缓坡地段尽量采用渡槽和暗涵裁弯取直。

②输水线路尽量避让不良地形地质条件的布置,隧洞尽量避开或减少布置于地下水位、高地应力和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的地带,以及严重风化区、遇水易泥化、崩解、膨胀和溶蚀岩体等不良地质地带。选择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稳定、岩石坚硬以及上覆岩层适中的线路,以降低工程施工处理难度,从而节约工程投资。

③做好工程的优化设计。经地形地质条件、施工组织、建设征地、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投资等综合比较,本阶段推荐输水总干线采用全线无压输水方案。全线自流供水,以降低供水费用。

④在机电设备选择设计中,按照节能优先、技术和工艺先进并符合国家行业政策规定的原则选用设备,在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的情况下,防止设备选型裕度过大。

⑤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用施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3.2 工程施工期的节能措施

①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总布置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快速安全、经济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选择技术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总进度编排上,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

②施工机械、电动设备及照明设备选择能耗低、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产品。遵循就近布置的原则,降低线路损耗,工程施工机械尽量选用同类产品中能源转化率高的节能产品,施工中照明灯选用节能灯。定期检修设备使设备良性运行。

③施工生活中尽可能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餐具、杯等的使用量,合理延长单个产品的使用时间,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做到间接节能降耗。

④收集施工废水,对砂石料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排放、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废水经加酸处理沉淀后达标排放。对生活污水,在施工生活区建排污沟、旱厕和配套的化粪池。

⑤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弃渣运往规划的弃渣场集中堆放,对各渣场进行拦渣、护坡、排(截)水等系统的工程设计。弃渣场工程措施采用挡渣墙、排水沟和临时措施。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综合治理,达到治理效果。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⑥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规划进行施工,禁止任意扩大施工用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量。

3.3 工程管理运行期的节能措施

该水电站输水线路长,隧洞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分布较广,为避免钻爆开挖对临近其它建筑物的影响,施工工序上一般考虑按“先隧洞后渡槽、倒虹吸、明渠”的顺序进行施工。并根据渡槽、倒虹吸的规模和施工导流要求,适时安排明渠、渡槽和倒虹吸的施工。

①加强节能宣传,灌输管理人员树立节能意识,“节约能源,人人有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管理制度,确定能耗指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②对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自然光;二是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节电器;三是依据环境和需求的不同科学的选择合适的照度;四是根据用途、场地对大面积照明进行分组线路控制。

③最好选用换热效率高的发电冷却风机、主变压器水/油冷却器等产品;选用节能电机的水泵、油泵等产品,使用新型电力设备,如此能够降低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④若运行机组存在发热问题,可选用优化设计的空气冷却器,在发电机转子上安装风斗,改善空气流通的通风改造技术。

⑤适应环境,改变设备运行方式;汛期电厂承担系统基、腰荷时减少机组空载运行;根据季节、温度结合相应设备的功能特性,合理选择投入运行或停用电热装置数量。

⑥加强电动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及时更换以提高设备效率。例如,单竹窝电站由于有2台机组的主轴密封损坏,造成流道内的水通过主轴密封流入厂房的集水井,漏水量最多时达到80m3/h,而每台渗漏排水泵(37kW)的排水量为210m3/h,即每天用于抽水所耗费的用电量为37×24×80/210=338.3kW・h。按照上网电价0.395元/kW・h(税后)计算,每天抽水所需电费约为:338.3×0.395=133元。同时,由于漏水量过大而不得不用低压气去冲主轴密封橡胶,造成用气量过大而使(22kW)低压气机频繁起动,按每天6小时计算,其用电量为22×6=132kW・h。

这样,由于漏水量过大而造成的厂用电费约为每天(338.3+132)×0.395=185.77元。针对上述设备缺陷问题,一定要从源头上解决,将电站所有的缺陷进行彻底地整改消缺,同时还要加强对机组各个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既能消解机组各设备的缺陷问题,又节约了厂用电,还能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电站的效益。

⑦运行期主要对工程区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渣场水保措施实施情况、植被恢复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必要时增加工程措施,保护工程区的水土流失。

⑧对生活产生的废水应排入化粪池,有条件时,可将化粪池改造为沼气池,用于生活能源,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节能效果分析

水电站如从以上方面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将大大降低厂用电率,减少厂用电量即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对于一座小型水电站来说,如果年平均价上网电量为1亿度,厂用电量约为600万度/年,节能改造后的厂用电量约为400万度/年,年创造经济效益将近100万元左右。

5 思考及建议

水电站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创新管理,同时要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注重工程节能措施设计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注重新型节能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期间,水电站的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市场上节能型产品的及运行情况,及时更新调配水电站内部的节能型产品。二要强化水电站制度管理。注重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突出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提倡技术创新,健全奖罚制度。三要提高设备管护水平。提高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现状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节能产品正常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第四卷)[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陆涛,马光文,王黎.节能调度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华东电力,2010(1).

[3]DL/T5020-2007,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3

关键词:高校;节约;水电;管理

高等教育由培养精英人才向大众化发展,扩招带来高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大学生公寓的标准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媒体网络、电脑、电视、智能化洗浴、饮水机、洗衣机、空调等现代信息产品和高档次的生活服务用品大量涌入学生公寓,给公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内部的水电管理,尤其是老校区的水电管理,成为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部分高校在水电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重视新校区建设,放松老校区的改造

很多高校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挤占了大量的资金设备,而老校区的水电线路和水暖管道陈旧老化,设施不配套,电能耗损大,用水跑冒滴漏多,到了用水用电高峰期,断电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师生怨言较多,要求进行水电网改造的呼声很高。但有些人却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造维修,不如投资新校区效益明显,干脆将就运行。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浪费极大。

二、管理粗放,忽视细节

不少高校把对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工作看作是简单劳动,在资源配置上不能充分满足,削弱和降低管理部门的职能,导致粗放式管理。员工队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技术工种全员持证上岗不能有效落实,细节问题缺少应有的关注,水电浪费现象难以遏制。加强对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对高校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水电价格的不断上涨,占用了大量学校的事业发展经费,使学校不堪重负。尽管如此,学生宿舍楼内“人走灯不灭,细水随便流”现象时常发生;明滴暗漏等滴漏跑冒问题仍固疾难解;办公室、实验室、活动室里的空调常常是无节制地开放,冬天里开着空调打乒乓球,脱掉外套打牌下棋,甚至有的教职工把洗好的衣物带到空调房间风干,有的离开办公室不关空调,使其整夜运转等,全无师表形象;学生自修室里“无论天气好坏或白天黑夜,不管人多人少或者有人无人”,灯火通明现象非常普遍,水电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三、强调教书育人,弱化服务育人

部分高校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水电管理纳入后勤实体,学校减少了对水电管理的投入,甚至认为水电管理只是单纯的服务提供,跟育人毫无关联。其实不然,加强学生用水用电管理,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是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如果对无节制的水电浪费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对“教书育人”工作不但无补,反而有害。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有助于学生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观念,也有助于整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要求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高校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现状,与构建节约型社会很不协调,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水电管理工作是构建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水电管理依然按照老办法、老规矩运行,势必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内部的水电管理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水电配额,量化管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有偿用水用电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水电的精细化管理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高校都在探索节水节电的有效方法,积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实施科学的水电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浪费水电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是实行水电计量、合理配额、超量多付的管理方法,大部分高校已解决一室(舍)一表、专人负责、定时收费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二)学校与各部门、学生建立契约责任制度,保证实现节约、安全、有效的管理目标。学生公寓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饪等大功率电器,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检查处罚的力度,杜绝违章用电,水暖设施要及时改造维修,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各系部、办公室、实验室的用水用电,要进行科学测量,在充分保证教学、办公、实验的前提下,给予适宜的用水用电指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违约责任,科学地加以限制,从制度上保证节水节电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大投入,水电管理智能化。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大都起点较高,对水电实施智能化控制,效益是显著的,各高校都有很深的体会。对老校区那些陈旧老化的水电设施,学校应调拨专门资金及时改造或更新,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以减少耗损,杜绝隐患。水电使用的相关信息全部存入网络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设施改造上学校应积极投入资金,或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一设定分路负载最大电流,也可根据各个房间用电情况分别设定,当某分路电流超过其限额时系统自动切断该分路。机柜上各分路配有空气开关,与分路负载限制功能共同构成过流双重保护,以防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

(四)经常性地开展节约水电、勤俭办学的思想教育。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深入持久地贯彻到每一个师生员工心中,使节约水电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学生参与管理。组织学生会、自管会等对校内用水用电场所定期检查,公布情况;水电管理部门可以聘请一些学生干部作为助理或监督员,参与日常管理;后勤实体提供一些非技术性岗位给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如查抄水电表、辅的维修工作等,既增强了大学生的节能意识,也学会了一些基本技能。

(五)持续提高服务质量,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规范化管理层次,加快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提高管理效能。确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重视教职工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水电管理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予以反馈;对节能方面有价值的建议或发明创造,学校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提高师生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经常开展技术比武,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加强检查、巡视,预防不合格的发生,杜绝水电管网的跑、冒、滴、漏。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4

1、工程概述

广西红水河桥巩水电站工程是红水河规划的第九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来宾市迁江镇红水河口以上约3Km的红水河内。桥巩水电站单机容量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属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是共安装8台机组,单机容量5.7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45.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4亿kw?h,工程总投资概算约40亿元。

2、成本控制实例

2.1从直接成本上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制直接成本,从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作手,如桥巩水电站工程砂石料的成本控制。招标时业主就明确砂石料由业主供应,业主利用航道、厂房现开挖出来的石头进行加工,然后供应给施工方。与当时市场价相比,每立方米砂石料成品(大中小碎石、人工砂)成本减少40元、运输费用减少5元、税金减少1.3元,即整个工地所用砂石料节约成本约3241万元。除此以外,还有钢筋、水泥也有类似处理方法,同样节约了大量成本。

2.2从施工整体布置上控制

桥巩水电站工程在施工住宿楼、办公楼等临时工程时,也同时施工主体工程,两项同时开工,齐头并进。除主体工程向前推进了4个月,促使8台机组提前9个多月投产发电,多获发电收益4亿多元(年电费收入6亿元÷12个月×4个月)之外,还为厂房混凝土在冬季浇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桥巩水电站工程1#、3#弃渣场均为淹没区,利用淹没区做弃渣场,且该弃渣场均在工地范围之内,减少了土石方的运输距离,缩短工期1~2个月,节约投资约570万元。

2.3从采用新技术、新方案方面控制

施工二期围堰时,在上游设置横向过水橡胶面板石渣坝,即在面板石渣坝顶73.5m上设置橡胶坝,坝袋型号采用JBD-5.0-300-3,坝袋胶布采用J300300-3。枯水期时,橡胶坝不运行,靠面板石渣坝挡水来发电;汛期时,利用橡胶坝冲水升坝至78.5m挡水,保证通航和发电,保证基坑内施工安全;当来超标水量时(上游来水量大于6000m3/s,水位超过78.00m),橡胶坝坍坝至过水子围堰顶,水由堰顶过水。该项新技术、新方案的实施,运行了8个月,缩短了整个工期0.1个月,多发电0.8亿kw.h,节约投资约7000万元。该方案具有施工既简单又快、容易拆除、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重复使用等特点。

泄水闸闸墩采用滑模施工技术,该技术克服了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滑模架为整体桁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且施工速度快,同时减少了大量的施工成本,如:不用反复拆装模板等工序,还减少了拉结筋,减少了大量人、材、机的投入。该项新技术、新方案的运用,缩短工期2个月,减少施工成本约150万元。

2.4从设计优化方面控制

船闸闸室第3~6段原设计为重力式混凝土墩墙,施工阶段修改为衬砌式侧墙。缩短工期3个月,减少混凝土浇筑约20000m3,节省土石方开挖25000 m3,节约投资约600万元。

上游引航道底板原设计开挖至70.5m,施工阶段修改为75.00m。缩短工期1个月,节省混凝土1260 m3,节省土石方开挖63000 m3,节约投资约200万元。

船闸护坡框格断面尺寸原设计为600×400mm,施工阶段修改为450×300mm,缩短工期1个月,节省混凝土1000 m3,节省土石方开挖1000 m3,节约投资约30万元。

原厂房顶板设计为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板,为解决施工困难,不影响发电节点,将其修改为钢屋架。厂房结构传力顶板调整,既缩短工期5个月,节省混凝土22970m3,还保证了机组的顺利安装及机组安全,节约投资约690万元。

经多次试验,结合混凝土施工时段,将混凝土从使用冷切水降温改为采用河水降温,降低了混凝土温度控制费用,费用从142万元减少为60万元。同时混凝土也减少了温度裂缝,提高了质量。

2.5从施工组织方案上控制

结合第一台机组的安装经验和教训,去掉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施工工艺等,及时调整适合贯流式机组安装的方案,采用科学的、先进的施工组织措施。经调整后机组发电间隔时间平均可达到2.5个月,每台机组缩短0.5个月,后续7台机组增加发电效益3150万元(7台,每台多发电15天,每台每天发电效益约30万元)。

2.6从激励机制方面控制

建立激励机制,用激励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高额利润,其中奖励就是激励机制的一种。

为争取能提前发电,在可行的基础上,业主采取赶工奖励,要求施工方在原来合同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由原来的“二班制”改为“三班制”,并设定节点目标,最终取得了最佳效果。比如二期泄水闸施工提前了5个月正常蓄水,每台机组安装提前了0.5个月发电,船闸按期通航,经核定8台机组提前9个多月投产发电,多获发电收益4亿多元(年电费收入6亿元÷12个月×4个月)。而实际投入赶工奖金2000万元,换来收益达3亿8千万元。该措施的采用当时少数目光短浅或不懂投资与收益的人极为反对,在业主总经理和监理总监的充分论述下,反对的人才同意,后来事实证明,该措施的确是有效的,是可行的。

上述控制方法类似的实例在桥巩水电站的运用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事实证明,科学的成本控制,确实带来了高额收益。

3、成本控制的建议和办法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5

关键词:生态设计;水土保持;水电工程;恢复和再生性设计;实践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环保意识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水电工程建设的认识和关注已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考虑投资的巨大经济效益上,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电项目建设所引发的占压土地、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和景观,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产生不利影响等生态环境问题上。

在提倡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和理念逐步形成, 并且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水电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生态设计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态设计入手,积极引导当地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工程建设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2 生态设计的含义

所谓“生态”,就是指有生命的、适合生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要适合人类的生存,还要适合动物、树、花、草及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 即必须保持动物、植物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计”则是以土地规划为载体有意识地塑造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 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生态设计意味着任何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尊重生物物种多样性, 从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等生态角度,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改善人居环境。

3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应用研究

生态设计强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3.1 保护和节约性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中保护和节约性设计理念是在对区域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节约资源,以保护现状生态系统。

⑴ 尊重自然、自然优先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同时具有比较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自然界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水分循环、植被、土壤、小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已经形成一个稳定、平衡、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

因此,在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布置中,要尊重自然,严格控制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尽量减少施工辅助企业、渣料场等临时占地,以及公路、水库移民安置等影响区占地;在施工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使其维持自我更新,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表土壤扰动、植被破坏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⑵ 保护自然资源

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应尽可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能源、土地、水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保护原始地貌。在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辅助设施临时占地场地平整的需要加强弃渣场地的综合利用,合理安排土石方调运,提高弃渣综合利用率。在料源选择及料场规划时,优先考虑工程开挖土石料和弃渣料回采利用,尽量减少工程弃渣堆放量和料源开采量,保护原始地貌,以利于水电工程建设区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在水电工程场内、外交通公路规划设计时,为了减少部分地质条件差、岩石松散、场地狭窄、不具备转运条件路段的明挖工程量,保护原始地貌,在路线设计中应适当提高桥梁、隧道的比例。

b.保护植被。植被的存在可减弱水力、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对调节地表径流、拦截泥沙、固持改良土壤、维护生态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就要保护植被,避免大量植被占用,减少甚至避免因施工对植被的破坏;其次,对施工区和库区可能受到破坏和影响的植被进行针对性保护。

c.保护表土资源。表土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电工程施工区通常位于高山峡谷土石山区,土层浅薄,成土速度慢,种植土资源相当匮乏;工程完建后渣场、料场、施工场地及临时道路等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和迹地恢复均需要大量的种植土,在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复垦和后期生态植被恢复中,表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因此,在水电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建设后期复垦覆土和绿化用土需要,综合考虑各占地区(原有耕地、园地、林草地)的使用时序、用地方式及表土资源与剥离条件,在施工前期对工程占地区表层土壤提出分区剥离与堆存保护措施。特别应根据需要及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适时对主要建筑物施工中对其表土进行收集表层耕植土进行剥离,合理调运或分区集中临时堆存,并做好临时挡护措施保护表土资源,以保护土壤,为后期复耕、绿化等迹地恢复提供土源保障,避免在工程区外异地客取土成新增占地及次生水土流失,节约投资,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恢复和再生性设计理念

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区后期场地的特点和立地条件,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正在或者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再生性设计,即通过科学地选择植物品种和创造地形、土壤条件,并辅以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群落形成的各种辅助措施,创造出各种生境,在有限空间内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群落景观,恢复生态环境。具体设计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⑴ 乡土化设计。由于乡土植物是特定气候及地理环境下的产物, 其生态适应性强,能够反映当地的植被特色。在生态恢复设计中有意识地选用乡土植物(树、草种)作为生态恢复材料,不仅容易成活、易于养护,同时还可以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水电工程生态恢复乡土化设计主要表现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即在设计中通过对拟建水电工程施工区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现状、植被的演变历史和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筛 选出适合于当地土壤、气候及水文条件并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优良乡土树、草种,并进行科学合理搭配,发挥林草种的生态效益。

(2) 生物多样性设计。生物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护乡土物种与生境的多样性。生态设计的精髓就是生物多样性设计,表现在采用足够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动植物品种,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生物群落,维护当地生态环境。

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尤其是在生态恢复设计中,按照当地地带性植被的结构特点,对所选择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构建复层植物群落,并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

(3) 生态优先设计。植树和种草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最有效、最快捷生态恢复措施。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已经植草地面比裸露地面的冲刷量减少75%~80%,草地载水为降雨量的60%~80%,而裸地仅为降水量的10%~20%。生态设计则充分利用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具有特定形态、色彩、风韵,而且会随季节变化发生变化特点进行生态恢复, 对有效控制施工区新增水土流失和发挥水土保持设施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电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尤为重要。

受选址及地形地貌影响,水电工程常会形成高陡边坡,低则几十米,高则数百米。出于工程安全考虑,水电工程边坡防护通常采用以混凝土、块石等材料为主的单一的传统工程防护措施,不仅造价昂贵,水土流失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形成大面积块状的裸露基岩或喷混凝土坡面创伤“灰色”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反差大,极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电工程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仅要求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要求具有景观修复、改善和美化环境的功能。生态措施可改善环境生态因子和局部小气候,对生态环境起改善作用,因此,以保护生境和恢复生态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已经成为水电工程边坡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在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前瞻性地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如在高陡边坡开挖过程中充分利用开挖好的马道或有意识地形成新的马道,后期利用马道修建绿化种植槽,回填种植土,栽植攀援植物进行边坡垂直绿化;保留边坡防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护的管道和水池用于后期植物措施实施和日常养护浇水;对边坡防护方案进行优化,把传统的干砌块(片)石、浆砌块(片)石和混凝土等护坡改为框格梁+草护坡、雷诺护垫护坡、格宾石笼护坡等综合护坡或生态护坡。在上述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⑷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设计理念。人类的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水电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 生态设计就是把干扰降到最低,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采取人为干预的方法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护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增加生物多样性,即最小干预、最大促进设计理念。

⑸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效果。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区大多处于地势陡峭的高山峡谷地区, 土层瘠薄,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和水分是影响施工区生态恢复的两个重要限制性因素。近年来, 边坡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在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大大提了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效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① 由于传统的干砌块(片)石、浆砌块(片)石和混凝土护坡缺少植被生长的基质,生态效果差。近年来,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雷诺护垫、格宾石笼护坡等新型护坡方式,利用石头缝隙间留存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也较好地恢复了边坡植被,促进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② 针对部分土层薄、坡度大、石砾含量高、立地条件较差的土石边坡,改变原有撒播植草方式,采用喷播植草、液压植草、三维网植草;在部分高陡岩石边坡、混凝土边坡防护中应用TBS防护技术、植被混凝土防护技术、生态袋防护技术、绿色罩面网防护技术进行植被恢复,大大提高了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效果。

③ 在植树、种草过程中,应用保水剂、节水剂、蒸腾抑制剂等保水、节水绿化新材料,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加速其生长速度,增加郁闭度。

4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实践

(1) 在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态设计中的保护和再生性设计理念(保护原始地貌、保护植被、保护表土资源),尽可能少开挖、少占地,减小对地表的扰动和对植被的破坏。在施工总体布置时,通过弃渣综合利用造地,布置施工辅助设施;在砂石系统和骨料系统规划设计时推荐采用集成式布置;在施工营地布置时尽可能避开耕地和林地,选择荒地,最大程度地减少占地和开挖,节约自然资源。

在料源选择时,为了减少料场的开挖和占地,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洞渣,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变废为宝,将开挖出来的石料变为混凝土的骨料,除大坝采用玄武岩粗骨料、灰岩细骨料,其余全为玄武岩骨料, 料源优先考虑使用工程开挖石渣。

在水电工程场内交通设计优化中,要把“以明路为主”改为“以桥梁、隧道为主”;对外交通在进行技术方案比选时也遵循“少占或不占用耕地、林地,少破坏或不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采用桥梁、隧洞替代明路,尽管对外交通土建工程投资大幅增加,但减少了占地和弃渣,有利于运行维护及运行安全,取得了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从保护原有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原有植被,合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的角度出发。主要目的在于对施工区可能受影响的树木和库区淹没线以下树木进行移植保护,这样既保护了地方性物种,也为将来电站建设背景林、沿江生态绿化建设提供了植物资源。

(3)考虑到施工结束后各临时占地区渣场、料场、施工营地复耕、绿化覆土的需要,水电工程还积极进行表土资源的收集利用。将岸边沟临时征用场地作为表土暂存场,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表层耕植土先行剥离后堆存,用于后期的复耕、绿化,不仅可减少本地表土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对异地表土资源的破坏。

(4) 在水电工程土保持生态恢复设计的树种选择上,本着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选用了大量的植物品种用于工程建设区的生态恢复建设,仅仅在三坪业主营地,就选用几十余种乔木、灌木,并且广泛使用乡土树种,选用当地适生的合欢、榕树、石楠、 棕榈、董棕、鱼尾葵、杜鹃等几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和景观营造;通过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相结合,不同时令花期植物相结合,最终形成乔、灌、草立体植物群落体系,也较好地兼顾了景观构建需要。

(5)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对原来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减轻施工开挖和扰动造成的对地表的破坏,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工程区生态功能,在施工区实施了大量的专项生态恢复项目,对各生产区、生活营区、开挖边坡、扰动迹地以及施工闲置空地进行绿化。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施工区环境

(6)为了有效防治高陡边坡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业主还委托相关科研单位开展了水电工程高陡岩石边坡、公路边坡生态护坡试验专题研究,以地区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为背景,结合室内大比尺模型实验模拟,探讨了植被基材不同配比的酸碱性、抗侵蚀性及其对固、液、气三相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在石岩边坡(大于20000m2)和场内交通公路边坡的野外现场施工试验验证,初步确定了工程区最适宜的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比,适宜混播草种配方,现已在工程区的边坡生态修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5 结束语

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可前瞻地性运用生态设计的保护和节约性设计、恢复和再生性设计两大理念,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占压土地、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和景观等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积极为施工区后期植被恢复和景观塑造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程建设“与青山绿水同在,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红伟,李亚农,谢光武:注重水保方案宏观指导强化水土保持后续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07(6):11-131

水电节约措施范文6

关键词 节能型校园 途径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Though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servation-Minded Campus of Dalian University under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YANG Chuanzhong, WANG Xiaojie, JIANG Zhongzhi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22)

Abstract As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build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ergy-saving college campus responsibility. Universities hav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attributes should help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s and positive publicity-oriented energy-booster university campu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s an example of Dalian University-depth exploration of energy-saving measures and ways to campu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ervation -minded campus; method; thought

1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同志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将节能环保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深入阐述,强调“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约资源就是增强发展后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①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节能减排的社会重任,通过其大学文化的传播力量将节能减排的理念和重要性辐射至社会,不负社会对高校的期待。近年来,大连大学将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作为学校的建设目标和要点工作,并尝试强化管理,科技节能及推广宣传三位一体,有条不紊地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2 大连大学校园节能工作简介

大连大学是一所服务大连、面向全国市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拥有哲、法、经济、教育、文、艺术、史、理、工、医、管理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耗能主要是水、电、煤、油等。自来水主要用于办公、教学科研及学生生活日常用水,游泳馆用水等。耗电主要包括:办公设备、照明、空调、采暖、食堂用电及各教学仪器及设施、学生宿舍等。学校党政领导始终高度重视节约型校园建设,一致认为坚持创建节约型学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迫切需要,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科技力量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理念为先导,以师生员工文明行为为基础,以节水节电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低碳环保型校园建设。

3 节约型校园建设途径探索

3.1 完善机构,制度先行,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体制

大连大学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主要遵循一个原则:管理与科技并重,全校行为,全员参与。校园节能制度先行,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有详细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2009年,学校成立了大连大学公共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大连大学水电管理委员会,实行全面统筹、综合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技能,妥善处理体制、资源、环境、教学、科研方面的用水用电矛盾。同时,《大连大学水电管理办法》、《水电指标分配方案》等配套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校内教学、科研、行政等单位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指标下拨,超支自付”的定量管理方式,使用校内水电的校外单位和个人所用水电一律挂表计量,把水电使用置于制度管理之下。在此制度监管下,学校的水电节能工作立竿见影,2008年水电经费预算比2007年水电经费决算下调15%,2009年水电经费支出再次下调5%,有力地激发了水电管理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2 目标明确,远近结合,要让节能工作有整体性和方向性

低碳节能校园建设非一日之力建成,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这样才能使节能工作更具持久性和方向感,更利于节能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大连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学校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校园能耗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水及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系统等三大节能项目”,并形成《大连大学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目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力争通过建设“大连大学能耗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中水利用监测技术等重点项目,加大校园能耗管理监察力度,使水电能耗预期降低5%以上;对校内建筑通过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5%以上;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校园太阳能路灯使用推广,降低能耗10%;大力推进节水器具、中水回用和雨水回收,节能率达5%以上。”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大连大学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力求稳健,力争全面。

3.3 以太阳能利用为载体,重视推广科技节能

科技节能无疑是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的关键环节及有效途径,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也确实在校园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积极推广太阳能技术。对于校园主干道及广场路灯,我校主要尝试采用太阳能LED路灯。太阳能LED灯具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点亮照明,安全便捷,造型时尚多变,太阳能照明灯具更容易吸引目光,取得关注,设计更注重人性化,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2009年,我校先后在素质教育基地、理工组团、医学组团、图书馆两侧安装太阳能LED路灯40余盏,成为校园内环境建设的新景观,也为在校师生首次树立了科技节能标杆。2011年我校博林路50盏太阳能LED路灯的安装工程也已完毕,景观效果及宣传效应都非常好。2012年,学校对校园照明盲点进行普查,并制定完善了校园亮化方案,对重点区域安装更换太阳能光源路灯,将太阳能LED技术在全校普及开来。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杜绝无谓的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高校办学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能源,或者说保障用能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②大连大学自建校以来,相关配套设施老化严重,布局不尽合理,例如水表、电表等计量设施多年在外,校内供暖还未并入市政管网中,各类计量设施陈旧,管网年久失修,节能空间很大,需要动脑筋,下力气。2010年,我校为32栋宿舍楼安装了71台IC卡计费型电开水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生打开水难的问题。电开水器取代小锅炉投入使用,让节约、节能效果立竿见影。以往小锅炉烧开水,煤炭需求量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电开水器的使用,每年将节约燃烧块煤约1200吨,有利于减少煤炭粉尘排放。用这种电开水器每年可以节约水费近50万元。陆续实现室外水表的楼内迁移,并加大供水供暖管网维修改造力度,加大地下管网的漏点检测,维修工作坚持“能自行解决就不外协”的原则,坚持修旧利废,在学生宿舍安装节水型水嘴900余个。

(3)节能型校园建设要关注可持续发展。节约型校园建设要求学校在进行长远规划期间要做整体考虑,即将节能工作作为校园规划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预留出节能空间。在大连大学新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建筑工程项目中,学校重点选择节能环保材料,墙体采用50厚聚苯乙烯挤塑板,屋面采用60厚聚苯乙烯挤塑板,照明灯具全部采用T5节能灯管,并预留出中水回收利用的管网,为下一步学校实现中水回收处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重视全员宣传与引导作用,提高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大学生是高校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同时也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责任承担者,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对高校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调查表明以洗脸、刷牙为例,可以分为使用洗刷器具和直接使用水龙头两种用水方式。经测试发现,与直接使用水龙头洗脸和刷牙相比,用脸盆洗脸可以节约2.175升水/次。而经调查发现,将近50%的大学生选择直接使用水龙头洗脸。同样以全国本、专科在校学生3300多万为基数进行估算,每天全国本、专科在校学生至少浪费水资源3500多万升水,相当于每天浪费一个小型水库。③由此可见,节能意识是影响节能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大学应该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校园文化、提高整体节能理念和知识深化教育是从根本上“撬动”师生员工传统用能观,确立了新的用能价值观的理念。

4 问题与思考

4.1 经费不足,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节能工作是一项前期投资较高的长远规划项目。无论是平台建设、节能产品推广还是基础设施完善均需要进行大量的经费投入,方能确保节能工作有效开展。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节能投资设立了专项经费,地方政府也进行适当比例的投入,但力度仍然有限,许多高校无法真正得到实惠。

4.2 管理粗放,节能工作缺乏奖惩与考核机制

虽然节能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存在许多节能工作的盲点区域,导致部分节能工作处于无人管理或被动状态。而且学校内部尚无细致严谨的奖惩和考核机制也导致节能工作缺乏动力和活力。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设计的关键。

4.3 避免短期突击和孤立作战

在节能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建设节约型校园绝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孤立作战,不能短期突击。要在工作层面向深度广度拓展;在精神层面向整体文明素养攀登;在技术层面向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在行为层面向社会文明楷模方向努力。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学校“建设一流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自觉地成为师生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节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系统性地进行教育,让节能意识融入学校每个师生的心中。

注释

①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