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1
摘 要 随着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各种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使创业者能够有重点的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危害性。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层次分析法 创业项目
一、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首先明确问题,弄清问题范围、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请专家或具有经验的人员对众多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从而判断确定下层元素就上层某一元素而言的相对重要性。(3)计算判断矩阵排序,并作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可以接受时,则重新进行判断,写出新的判断矩阵,再进行一致性检验。(4)为获得层次目标中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对的权重进行总排序。(5)计算综合总评分 [1]。
二、AHP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其他相关利益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影响因素,使得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当事者带来损失或者是机遇的可能性。项目风险一旦形成后是没有改进和补偿的机会的,所以对于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
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采用AHP首先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的目标、评价方案以及评价的准则和各个指标,把目标、评价准则连同各方案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应用风险辨识的方法对每一个工作包进行风险辨识,并根据所识别的风险整理出该工作包的风险分析层次模型。各风险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风险分析层次模型确定后,请有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对众多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从而确定下层元素就上层某一元素而言的相对重要性。AHP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进而为创业者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AHP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只有正确识别出风险,才能进行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规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项目风险,识别出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作初步的定性估计[3]。根据因素的不同性质,可以把创业项目的风险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①通过专家打分法,建立创业项目风险因素间的判断矩阵。以管理风险为例,构造管理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 ,根据和积法可以计算出λmax=3.005535,CI=0.002768,n=3,RI=0.58,于是CR=CI/CR= 0.004772
②政策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算出λmax=3.073514,CI= 0.036757,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0.063374
③经济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计算出λmax= 3.018295,CI= 0.009147,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 0.015771
④市场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计算出λmax=3.053622,CI= 0.026811,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0.046225
⑤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 λmax=4.053719,CI=0.017906 ,RI=0.90,于是CR=CI/CR=0.019896
四、结论
层次分析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给出各种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从而有重点地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从以上的分析及图中可以看到创业者应当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经营风险,主要是一种人为风险,具有主观性、可控性,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有直接联系。控制重点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市场风险对项目收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减少或避免该风险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策略来降低市场风险。当然,影响创业项目决策的风险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性,本文只是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创业项目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定位和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其它评价方法理性对项目各个阶段所面对的风险进行分析,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项目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具体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等策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危害性,达到创业项目的最优化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4]。
参考文献:
[1]程理民,吴江.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46-249.
[2]戚安邦.项目管理十大风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14.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2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风险;市场泡沫;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迫切期望,高新科技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新科技企业却面临融资难的市场瓶颈,由于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面临较强的制度约束,因此这一市场瓶颈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当然,高新科技企业也不必过度悲观,历经十余年的筹建准备,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线,为暂时不具备条件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杠杆。
然而,伴随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展露一些问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构成等现象成为创业板市场的显著特征,创业板市场泡沫程度的上升不仅制约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可持续性,同时积累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加以识别,并测算创业板市场泡沫,对市场泡沫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的识别
近年来,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交易规模增速较快,投资者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截至2016年3月底,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达到501只,发行总股本为188923亿股,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在行业分布上,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分别占比711%和168%,行业分布尚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另外,从市盈率视角来看,创业板自设立以来,其市盈率水平就一直高于上证和深证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其中,2013年至2016年,上证主板市场的市盈率始终保持在10~20区间小幅波动;除2015年个别月份外,深证主板市场的市盈率也稳定在20~40区间波动;而创业板市场的市盈率从2013年初的35倍持续上升,并在2015年5月达到峰值(13376倍),虽然在2016年有所下降,但依旧远远超过其他市场市盈率水平。
回顾创业板市场行情波动的历程,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创业板指数从155831点飙升至403796点,股指的快速上涨使大量的热钱流入股市,加剧了股指和市盈率水平的进一步上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催生了创业板市场泡沫。然而,泡沫终究会破灭,从2015年6月,创业板指数突然大幅下跌,并在7月触底反弹,此后呈现大幅波动特征。过山车般的市场行情使散户投资者被股市套牢,损失惨重。
一般情况下,成熟资本市场和新兴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分别维持在10~20和20~30区间波动时。由此可见,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投机特征,存在较大的市场泡沫,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价值被严重高估,与实体产业的发展相脱节。当出现外部冲击,资金将快速撤出市场,而羊群效应势必加剧市场波动,使创业板指数快速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创业板市场行业分布过于单一,创业板指数面临较高的市场敏感度。
2对我国创业板市场泡沫的测算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后文简称“PEG”)由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率先提出,通过计算公司股票市盈率与公司年盈利增长率的比值进行测算。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如果其股票价格合理,那么该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就与其长期盈利增长率相等,即PEG等于1。例如,一家公司在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则该公司股价存在10倍市盈率是合理的。换句话说,当该股票的市盈率低于10时,其具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与传统市盈率指标相比,本文使用PEG指标测算创业板市场泡沫,由于PEG指标考虑了目标公司的成长性,因此更加客观。首先,本文选取创业板市场中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100只代表性股票为研究样本;其次,测算样本股票2013至2015年间的平均市盈率和年均盈利增长率指标;最后,测算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率的比值,得到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PEG指标。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PEGi=[SX(]PEi[]([KF(S]3[][SX(]Ri, 2015[]Ri, 2013[SX)][KF)]-1)×100[SX)]
其中:PEi为企业i的股票平均市盈率;Ri, 2013和Ri, 2015分别为企业i在2013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数据选自创业板上市企业各年披露的财务报告。
为了具体研究我国创业板市场泡沫的分布结构和企业差异,基于PEG指标,下表将市场泡沫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当PEG≤1时,股票价值被低估,该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当1< PEG≤2时,该股票市场泡沫并不明显;当2
国内外文献在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行为、投资者类型等方面解释了市场泡沫的成因。其一,当投资者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企业的有关信息时,企业会倾向于将部分风险向外部转移,这种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股票的价格逐渐脱离其实际价值,衍生市场泡沫。[1]其二,市场泡沫分为常态泡沫和非常态泡沫两种类型,常态泡沫并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但投资者为规避系统性风险而采取不适当的“追涨杀跌”的交易行为将会催生市场泡沫,一旦投资者对市场产生错误的预期,市场泡沫就会加速膨胀,引发市场震荡。[2]其三,风险偏好类投资者对市场行情过度自信与乐观,容易低估市场风险,当市场交易主体多为此类投资者时,高风险资产的市场需求上升,使资本市场处于非理性的泡沫之中。[3]
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高市盈率的典型特征,市场泡沫的成因还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31全球流动性过剩
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主流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急剧扩张。而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传染”。我国在2008年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维护了国内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但同时也出现了信贷规模大幅度增加,以及广义货币余额迅速扩张的现象,远超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4]受资本流出管制的限制,大量热钱涌入国内资本市场,其中新兴投资领域(例如创业板市场)最受青睐,货币的超额供给和银行充满约束的信贷政策使创业板市场泡沫现象较为明显。
32买卖价差成为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大量股权均由原始股东持有,同时散户投资者占比远大于机构投资者,股权的稀释使大量投资者很难获得企业治理和利润分配的投票权或话语权。同时,上市公司普遍缺少对投资者进行分红的激励,投资者通过分红、股息等方式获得的投资收益占持有期收益的比重越来越小。这种利润分配政策又对投资者造成反向激励,投资决策关注点由企业长远发展转变为价差变动的市场趋势。显然,这会降低创业板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价格与价值的相互联系,甚至使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浓厚的投机氛围、较高的换手率也体现了这一市场现象。创业板市场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为市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33缺乏完善的对冲机制
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跨期交易和风险对冲工具。虽然我国在2010年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和股票期货类金融衍生工具,但过高的交易费用和交易门槛限制了其对冲市场风险、稳定市场行情的作用。从监管视角来看,贸然引进新的交易品种也许会引发更大的市场风险,但在完善制度约束下的对冲工具能够稳定市场预期。[5]同时降低信息传递的市场壁垒,减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避免市场泡沫的产生或扩张。
4结论与建议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创业板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风险较高、市场泡沫较大的阶段性难题。基于我国创业板市场泡沫的成因,本文将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监管三个视角提出促进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41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资质良好的上市公司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T是提高公司质量的核心因素,只有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优化产业升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并约束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才能降低市场风险,避免市场扭曲。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3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控制;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因素
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创造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而导致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它是风险投资中一项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在研究开发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科研能否成功,也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技术上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甚至可能一无所获。中间实验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在于研发阶段获得的成果可能难以实现可行的商品化设计,或者根本不具有实际应用性。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在于产品也许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获得批量生产,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技术显得过时。
2.市场风险因素
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着赢利或亏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会造成风险投资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市场变幻莫测,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到底为多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产品,也许技术含量很高,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却不为市场所接受。
3.资金风险因素
因资金不能适时适量供应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导致高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因素。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也许不能适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资金供应的“断层”,使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无法实现,从而导致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和风险投资失败。
4.管理风险因素
风险投资中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由人员素质欠缺、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缺陷所引起。从风险企业的人员构成来看,其人员多为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或为某项新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普遍不具备管理能力,这为风险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另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会造成约束机制的乏力,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如管理人员的贪污受贿、携款外逃等。
二、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方法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1.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投资防范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市场转移。一旦发现风险就迅速将产品或设备抛入市场,以廉价优势吸引客户,加快脱手进程,以微利甚至小亏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二是向非重要产业和部门转移。在困难时“舍车保帅”,把重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非重要项目。这种风险主体的转移,可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大面积危机,减少风险损失。
2.风险组合和风险分散
把具有不同风险概率的开发经营项目加以合理组合,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能得到其他未发生风险部分的项目收益的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风险分散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这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减少风险损失。
3.风险回避
对已发生的风险机会较大的开发经营项目,有意识地回避或转向,减少开发活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当一个新产品开发方案遇到较大风险时,可以改变原有方案,或采取多方案开发,以此绕过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风险。值得说明的是,这种风险大是相对预期收益来说的,如风险大而预期收益更大,此时是否投资值得商酌。又如人员风险,我们在进行投资时要对主要技术人员签订严密的聘用或合作合同,防止人员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4.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金投入和合理参与管理,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然后再售出股份或最终从企业效益中获利。我国投资体系目前尚不完善,应该建立以财政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金的积极投入,系统化构建多渠道的社会资金配置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对于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紧密的市场型科技项目,国家不宜直接监管,应主要通过经济、税收杠杆来体现其整体规划战略。
参考文献:
[1]侯青.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研究[J].知识经济,2009(12).
[2]郭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
[3]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程津培.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所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理论前沿,2007(16).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4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阶段;融资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在各个发展阶段中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金结构、资金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方式的融资选择。只有对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形成整体的融资规划,才能既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又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合理的收益。
一、科技成果转化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顺序相连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实验研究产生新技术、新材料、新样品,并通过成果鉴定,为实验研究阶段;第二阶段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并在一定市场范围试销,为中试阶段;第三阶段为产业化与商品阶段,即规模化生产阶段;第四阶段为管理营销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渐进的过程,也只有完成了这四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一)实验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课题实验研究,研究出方法,产生新的技术,或者研究出样品、样机、新材料,并进行成果鉴定。主要融资点如下:
1.风险高。此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技术开发失败的技术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否开发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能否通过鉴定并被市场所接受的市场风险,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也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2.资金需求小。此阶段企业的支出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费用及市场调研费用,因而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
3.需求时效性强。由于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相应地提高了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如果资金无法短期内筹集,成果转化的难度会增加。
(二)中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成功的基础上,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如工艺、原料、环境、场地等问题,进行中试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试销,并求得可靠的经济数据。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较高。中试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新产品生产要素组合的不确定性,企业要测试各种工艺、材料供应、配套零部件及设备供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新产品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果不能较快地确定适合新产品生产的各种要素组合并形成生产能力,则生产计划、市场开发就会受阻。二是新产品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新产品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确定。三是市场风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对市场需求的预判是否准确,对市场的定位是否正确。
2.资金需求量增大。中试阶段企业需要进行第二次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开发投入,如人力投入、各种测试、认证及试产等投入,资金需求量较试验阶段有明显增加。
3.需求频率高。在中试阶段,科技企业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以保证材料、工艺吻合要求,保证成果调试及成果推广的顺利进行,对资金的需求频率高。
(三)规模化生产阶段
此阶段为产业化或商品阶段,即将成果量化生产,并推向市场,其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较前明显强烈。在成果规模化阶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选购或制造设备、选定厂房、训练工人、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甚至建设新的企业,这些工作的完成。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较低。科技成果转化在经历前两个阶段以后,技术和产品的稳定性增加,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管理风险和由于规模化生产而形成较大资金需求缺口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化生产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员,并且需要对补充进来人员标准化的培训,而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广告等费用支出,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但相比前两个阶段,已大大降低。
2.资金需求量较大。在这一时期,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材料或新工艺已为市场所接受,开始批量生产,单位制造成本下降,成果应用主体的利润不断增加,财务状况大为好转,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对资金的需求较前两个时期有了大幅提高。
(四)管理营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的管理,对产品生产后进行常规的市场宣传,对销售渠道进行维护,并提供有力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稳固市场份额。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低。此时成果应用主体已经完成了成果转化的量产化,生产规模和利润大幅扩大并趋于稳定,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经营日趋规范,新产品的品牌和声誉逐步建立起来,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技术、财务和市场风险相比前三个阶段已经大大降低。
2.资金需求稳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或新工艺,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单位制造成本下降,成果应用主体的利润增加,财务状况好转。应用主体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转化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多元化的业务,因此融资需求比较稳定。
二、科技成果转化不同发展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一)实验研究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自筹。实验研究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费用为成果研发费用,资金需求量不大,风险大,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开发主体自行投入部分科研经费解决。
2.天使投资基金。对于以科技成果为核心进行创业的科技主成果主体,在实验研究阶段正是科技的初创期,可以申请天使投资基金。天使投资比较青睐市场前景好、成果具有创新且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天使投资通过一次性投入小规模资金换取原始资本,以获取高回报收益。天使投资者通过利用自己富有的资金和创业经验,帮助新兴科技公司创业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难得的资金,并通常提供经营上的建议和顾问意见。
(二)中试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天使投资基金。中试阶段仍处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期阶段,对天使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也便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申请。
2.风险投资。中试阶段的技术风险比试验研究阶段小,成果转化的期限缩短,成果转化成功的可能性增加,市场前景也相比试验研究阶段更为明朗,此阶段风险资本进入的成本偏低,因此容易受到中小型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应争取以风险投资为主,争取风险资金第一阶段的投资。表1及图3、图4为2012年抽样调查495家风险投资机构各阶段的投资情况,表图中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分别对应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研究阶段、中试阶段和规模化生产阶段。调查情况显示:投资数量方面,2012年我国风险资本投资成长期的比例最高,为56.16%,其次为扩张期19.89%;投资金额看,风险资本投资扩张期、成长期的比例分别为37.77%、21.54%,说明风险资本更青睐于成长期和扩张期,即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和规模化生产阶段。
3.创新基金。创新基金以技术创新项目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技术的第一次商品化过程,重点支持种子期项目和创立期企业。因此中试阶段应主要申请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创业项目的方式资助。
4.融资租赁。中试阶段需要采购一定生产设备,实现由科技成果向科技产品转化,对于较为昂贵设备,一次性投入需要大量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难以承受,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资金需求向后期转移,分期向设备租赁方支付租赁费,以缓解此阶段的融资需求。
(三)规模化生产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风险投资。中试阶段后,科技成果已转化为新产品,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市场前景更为明朗,并有了一定的经营业绩,可以积极与大型风险投资者合作,吸引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大型风险资本规模化生产阶段初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融资路径。
2.政策性科技贷款。对于符合政策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其主体可以申请政策性银行的科技贷款,通过贴息、政府担保等方式获取部分资金。
3.商业银行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化生产,新产品的不确定因素的减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资产增加,风险进一步降低,并且有一定的抵押物,银行贷款介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根据转化实际申请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及科技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4.私募股权。私募股权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科技成果转化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后期,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成果转化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持续增加,成果转化效益也逐步扩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考虑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并协商好赎回方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中投资于成长期的企业或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
(四)管理营销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银行贷款。进入管理营销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内部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其规模、资产结构、企业信用等明显发生一个质的飞跃,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拥有足够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信用,成果转化的各种风险都大幅度降低,以规避风险为原则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提供授信,银行会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融资的稳定途径。
2.债券融资。少部分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此时在公司治理、企业规模、公司盈利上达到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已满足企业兼并业务、增加投资等需要;对于达不到单独发行企业债券要求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通过联合其他中小科技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募集资金。
3.股权融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主体――科技企业来说,管理营销阶段使其筹资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筹资的空间很大,部分优秀的科技企业上市条件已经成熟。对于各方面条件都较成熟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实力稍弱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中小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成长性较好,但条件还没达到主板市场要求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创业板进行融资;同时也可以选择在海外上市,从境外融资。
参考文献: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经营成本逐年升高,石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石油企业必须从风险防控入手,及时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加强风险防控应该重视分析石油企业经营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通过“对症下药”逐个制定对策,强化风险防控手段,保持内控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因素 风险应对
一、石油企业面临的风险内容
分析石油企业面临的风险内容有其重要意义,它是组织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的基础。石油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两种,随着近年来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大以及产品结构的变化,各种风险也呈现多元化、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需要石油企业仔细分析所处环境的风险内容,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
(一)市场风险。
1.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风险影响因素。石油企业无论是进行油气开发还是石油深加工,都需要获得当地政府及当地居民的支持。随着近年来油气开发和深加工等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广泛受到社会关注,石油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同样的,无论是进行陆地石油开采还是海上石油开采,相应的占地补偿等问题也是石油企业与当地居民和政府的矛盾焦点。当地居民的抵制呼声和政府受到的舆论压力都将给石油企业的项目开发带来麻烦,从而面临经营受阻的风险。另外,石油开发的国家政策和税收等政策的变动,也会影响石油企业的成本水平,带来经营利润收入的波动风险。
2.油气价格等市场风险影响因素。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美元、黄金的价格持续波动,再加上战争、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2015年曾一度跌至30美元一桶。我国石油企业销售石油的价格是根据国际油价标准来计算的,但是我国开采石油的成本大约是每桶60美元左右,国际油价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员成本等成本项目价格不断上涨,推高了石油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更加依赖人力资源,企业为了吸引高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必须在薪酬结构和工资水平上做文章,从而获得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保障石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何解决石油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矛盾以及减少人才短缺风险,是石油企业面临的又一重要风险因素。同时,由于石油市场价格的放开,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市场零售价的措施相应调整,造成成品油零售价格波动较大。仅2015年成品油价格就上下调整了12次,给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经营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如何把控库存,争取利益最大化,是整个成品油销售行业共同面对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与人为因素不相关的风险。石油企业所面临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管理制度的缺失、监督机制的缺失、系统自动修复功能薄弱等。这部分风险是系统固有的风险,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果石油企业中存在严重的系统风险,系统无法防范和降低风险事项,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石油企业对外收购并购其他石油企业,而投资决策活动缺少监管,也没有获得必要的、充足的风险评估,又因投资决策人员缺乏必要的谨慎态度,轻率做出投资决策,极易造成投资失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石油企业的系统风险需要降低到一定水平,并保证无较大的风险防控漏洞,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收益。
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操作风险,这种风险与人为因素相关,是指由于没有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操作而产生损失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风险防控的关键,也是因为缺少管理而易于出现问题的地方。石油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所以石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繁多而且标准明确,但是在生产经营中依然存在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情况。如生产平台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作业环境不达标、作业现场管理不到位、设备维护不及时、违规用火用电、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薄弱、应急预案宣传学习范围窄等。这些风险问题是重要的管理难题,也是关系到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命脉。“7・16”大连石油的火灾事故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就是由于违规操作引发的责任事故。所以,石油企业防范非系统风险工作是重中之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石油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风险项目的测试强度。加强对石油企业风险的防控,强化对内控系统风险的测试频度和深度。风险的测试活动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企业内控系统中的重大内控漏洞和无效的内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所以,石油企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加强对内控系统风险的测试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测试能力。内审部门是组织内部控制测试活动的重要力量,负责对本单位内控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估。在内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上,应适当配置安全专家、营销专家,组成综合力量审计队伍。在频率方面,可以缩短执行内审测试的时间间隔,采用季度或者半年的频率组织测试活动。在内容方面,重点针对高风险领域、例外事项高发、重要业务环节等内容进行测试与评估,并提出必要的整改意见便于企业做出调整方案。在开展形式上,重点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二是积极借助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力量,对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重大风险项目予以辨认,尤其是对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知识结构、经验和独立性的局限性而导致忽略和遗漏的风险事项,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内审部门要积极同外部审计机构进行配合,及时详细地提供内控风险项目内容,并提供必要的帮助。石油企业形成内外结合的风险控制测试模式,有利于加强企业风险防控的管理意识,也能保持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二)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和机制建设。形成石油企业立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将有助于形成全面风险防控的管理局面,而立体的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和机制作为保证。首先,石油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成立专业的内控审计队伍,制定风险防控的相关制度,特别要明确风险岗位的责任和风险监督职能,并督促加强责任的落实。其次,根据单位的管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责任内容,制定风险防控责任清单,梳理内控流程程序,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第三,石油企业管理层对单位整体的风险防控活动负总责,并定期根据各风险责任岗位的风险防控报告,以及内外部审计部门的风险测试报告,制定风险防控调整方案,并与内部控制负责部门一同作出内控风险防控措施的修改意见,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第四,转变内控审计工作模式,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加强风险事项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统一的、全面的、整合的业务活动重要风险数据库,利用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平台,及时汇总发现单位内部风险防控问题,并作出预警。所以,石油企业要重视对风险防控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以提供必要的制度机制保障。
(三)丰富石油企业的风险防控措施手段。为应对石油企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应丰富风险防控措施和手段,以有效防范石油企业风险、降低石油企业的风险损失。石油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合营合作经营以及签订有利于本单位的销售采购合同等方式,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创新风险防控手段是石油企业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市场风险因素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石油企业的产品价格易于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波动影响,如果不创新价格风险防控手段,单一依靠销售渠道优势和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并不能较好地抵消企业面临的风险。所以,石油企业需要开拓思维,努力创新风险防控手段,可以利用对冲方式或者出售部分风险的方式,将企业可能承担的市场风险转移分散出去,有效地减少石油企业的或有损失。另外,风险防控手段的创新也离不开人才,但是石油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久远且接触金融产品的机会较少,企业内部熟悉金融工具的人才较为缺乏,所以,石油企业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从而保证创新所需的必要人才智力支持。
(四)制定风险防范的配套制度。风险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制度机制容易产生死板单一的管理局面。石油企业应积极开展全员式的风险防控,并努力激发出风险防控的内生力量,从而获得较好的风险防控效果。风险防控的配套制度是推动内控制度的实施、促进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石油企业需要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人员结构特点,制定风险防控的奖罚制度,并与风险岗位职工的职务晋升和奖金绩效挂钩,这样可以激发企业职工的风险防控热情和发挥风险防控的能动性。另外,奖罚制度也有利于促进风险防控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得企业各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风险信息,并作出必要的应对方案。石油企业通过风险防控配套制度的建设,可以激发出风险防控的内生动力,有利于赢得必要的风险防控完善时间,获得更大的收益。S
参考文献:
[1]郑莉桦.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分析[J].商业会计,2016,(04).
[2]刘锦屏.油田企业非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3).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6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中小企业 和谐发展
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从2000年筹备到2009年10月公司正式上市交易,我国创业板上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期间,我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尽管它具有主板市场特征,但它也被看做是创业板市场的一个过渡性市场。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最初筹备专注于创业板的海外市场建设,防止重复海外创业板过去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中国的创业板市场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在这个阶段,对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的创业板市场相对于其他地区有以下区别:
(一)面临投资风险高
我国创业板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根据2011年统计,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市盈率平均估值远远高于其他板的平均估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将面临非常高的投资风险。我国股票市场是弱势有效市场,投机气氛异常强烈,而且我国的股票市场又被称为政策市场,政策因素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存在这些因素,增加了我国创业板投资风险。
(二)首批公司成长性良好
从对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分析中看出,大多数企业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处于成长后期或者成熟期。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储备丰富的资源,拥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可选购。另一方面说明,初期推出的创业板中选择该公司的一些业务相对稳定,他们成长的不确定性减少,盈利可预测降低了投资预期,并且降低投资风险。
(三)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定位较为广泛
根据海外创业板经验成功的经验:一个成功的创业板不应将上市公司局限于高科技企业这个范围内。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两高六新”的基本要求,“两高”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指的是新服务、新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新商业模式。首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主要分布在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六大行业,而现代服务和电子信息占比高达68%。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目前的我国上市公司尚未涉及的行业,如技术检测、影视制作、农机连锁、医疗连锁及各种创新模式。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制度不健全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行制度不健全。根据民建中央提交的议案中的介绍,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行制度不健全,目前机构询价中的价格垄断行为是发行制度突出行为,即大多数散户在网上申购,却不拥有对发行价格知情权和参与权,而接受发行人、保荐人及询价机构确定的价格,对于散户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此时承销商、发行人和保荐人可能受利益驱动拉抬高价发行。
(二)交易制度不合理
我国创业板市场主要采取竞价交易制度。在竞价交易制度下,竞价的结果使得市场上一旦出现不平衡的买卖盘,即证券的供求不平衡了,交易价格就会马上随着发生波动,如果卖盘大于买盘,交易价格则会出现下跌。
(三)退市机制不完善
退市机制是创业板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重要机制,是高风险市场的重要标志。没有高效的退市机制,创业板的市场效率会大大降低,投机也无法遏制。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标准有资产标准,财务标准和对违规的惩戒标准等。标准因监管理念不同而有差别,但是不管以什么理念来确定退股市场标准,都要以提高创业板市场效率为目标,都要充分体现创业板的高风险,高成长的市场特征。
三、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对策
(一)通过立法规定合理的上市条件
低门槛、高风险是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为了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小型和中型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的机会,因此相对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企业的上市门槛是比较低。但是,低门槛所对应的必然是高风险。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尤其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建立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必须是合理的,既不能太松,也不能过于严格的规定。适度合理的上市标准最终能达到设立创业板市场的初衷—提供资金用于小型和中型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支持。
(二)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第一,通过学习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责任追溯机制,应尽快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推出。因为我国还没推出类似这种追溯机制的制度,但是公司由于各方面出现的原因导致退市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实际控制人或者公司控股股东,市场应该引入的责任追究机制,加重对责任人的处罚,这样就促使市场的违规成本大大的提高。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欺诈投资者的行为,在公司退市后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应该得到追究,使投资者承担更小的损失。
第二,应该有一个明确造成退市损失的责任分摊制度。这并不表示全部的退市的公司都需要承担无限的赔偿责任。如果是正常性的经营失败或者系统性风险,公司被迫退市,那么投资者作为股东,需要履行股东的职责,必须承担其应承担的责任,承担应承担的投资风险,否则这种投资生意就会变得一本万利。可如果上市公司财务作假、包装上市或者恶意退市,这样导致的损失,跟投资者无关,投资者根本不用承担这些损失,而导致的损失应该由控股股东和保荐机构等各服务机构来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汪玲.创业板市场:全球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3,(0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