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兴趣;人格魅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他们爱学习,希望学习,这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尤为明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数学。而要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爱”上老师

一个让学生能“爱”上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能够赏识、宽容学生,并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能创造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教师,因为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愉快更让学生感到轻松和舒服。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多“看一看”,多“做一做”,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还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要从根本上转变师生的角色,让教师从教学到引导,让学生自发的去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固化知识,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像、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让数学课堂更生动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课件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同时还大大增强课堂容量,方便利用网络知识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在电子白板已基本普及,这将大大方便教师教,尤其是数学动态知识和形变知识。让学生动态、直观、明了的看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学生大胆的说和猜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 合作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2-02

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结构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突出了学习自主性;新课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新课程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实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的侧重点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以讲为主

虽然如今教育界越来越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效果欠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都会随之减弱,进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语文课为例,在解读诗歌时,模式固定僵化,偏重背诵,缺乏灵活性。语文教学并不是着眼于背诵了多少古诗词,而是对汉语言的感知以及体会,重心在思维方法而非具体知识。

以讲为主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主动学习和填鸭式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上更是差别显著。诚然,自主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

2.缺乏合作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性会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又要注重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大部分是老师来问,学生个人回答或学生集体回答。如果是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那么其他同学就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如果是集体回答,看似全体学生都在参与回答,但实际效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课堂效果不甚理想。

3.教师能力不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年轻教师群体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教师在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缺少板书,或者是板书潦草。年轻教师由于接触和运用多媒体比较多,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块,他们有很大的优势。可是这一大优势却弱化了年轻教师的书写,年轻教师板书水平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建议

1.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单方面不属于老师或学生,而是两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这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重在辅助引导,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切莫以主导者的身份阻碍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有效的课堂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中,每一堂课有的适合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合作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思考的出发点,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在W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先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要求限定时间里整理出答案,并派出一位代表进行陈述。采用加分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定期总结反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有合作,就会有交互讨论。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常用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相互启发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了恰当的分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性才能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才能体现出他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语文教学更适合情景教学法。以角色扮演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难点。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取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对具体的词汇、句型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之后,可以采用此方法。在准备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对会有很大提高,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4.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5.注重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D片,而且有大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从多角度、多感官去认知。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学生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课堂不是老师的,也不完全属于学生。整个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问题是存在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性,我们不能回避,要直面应对,着力解决。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源头,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顺应形势,把握教育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参考文献:

[1]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田[J].新华文摘,2007(7):117-119.

[2]周海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20).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5.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3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教师引导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式的话语占据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以至于不少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跟上学校制定的教学进度,不得不采用引导式的数学提问方式。

虽然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可是因为有了教师的导向,所以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导向走,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发散性思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点名,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以保证回答的正确率。所以说,在这样的教学对话中,学生真正能收获的东西并不多。

2.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没有探讨的欲望和积极性。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此外,部分教师不能准确地表述问题,以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生气、学生沉默的尴尬情况。除此以外,小学生比较害羞,如果教师不鼓励他们的话,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也是造成当前课堂对话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3.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呆若木鸡”地听、被动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这样高压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改善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建议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实,这也是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只有畅所欲言,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期,他们经常会涌现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但却“非同凡响”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和保护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成长,不能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只会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4

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官实践活动的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人文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外语情境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在英语课堂语言实践中,为避免学生无法开口的局面,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创设符合生活实际而又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触景生情。

2.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促进者、辅助者为学生积极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学生则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平等互动的轻松氛围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认知力得以极大的促动,学习内驱力得以提高,由原先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二、教师的情感

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由英语教学交际的这一基本原则所决定的。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其归类,可以分为教师个人因素和学生的因素两大类。

1.教师个人的因素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如果发现学生都已经准备好了学习用品,精神饱满地等待老师上课,这时老师的情绪也会大受鼓舞;相反,如果上课铃响过后,学生的书本都还没有准备好。甚至还有学生在大吵大闹,老师看到这副情景,定会大失所望。

2.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好的心态

(1)要积极的处理好自己各方面的难题。如处理好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2)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的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抓住成长机会,拓展成长空间,不断开拓自己的领域,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面对工作所产生的危机感和压力时,保持一个合理的度,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安全感和应变能力。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文嫁接的切入点,从而给课文注入更多的新内容。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宝库乡中心学校)漫谈学生阅读 魏祥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随着课文篇幅的增加,题材的多样,结构的复杂,重点、难点的增多,阅读教学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以下环节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记得―位名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表明兴趣是学习“激素”之一,他是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外阅读中,当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变成一种可求性的自我行为时,他们才能获得最佳阅读效果。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起他们课外阅读的情趣,着力造就他们课外阅读的心理期待。对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浅谈几点具体做法。

1.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课前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个音符,是对全课内容的提示和概括,在每节课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人新课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简介导入、激趣导人等等,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选用合适的方法。

2.指导阅读,诱发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可简述书中大意、摘读书中精彩章节、提出书中要点、提出问题、解释疑难词句等,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读书报告会,激发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以便相互启发、相互带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从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展读、抄、写评比活动,增加兴趣

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写的读书笔记、抄写的优秀文章。可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增加阅读的兴趣。

5.进行个别指导,巩固阅读兴趣

老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哪些学生课外读的书多,哪些学生课外读的书少,哪些学生根本不读书。对读书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读书少或不读书的学生要分清情况,是有书不爱读,还是想读没有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引导。

二、注意选好阅读书目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阅读能力不高,鉴别能力较低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爱好,选择和推荐适合他们读的有益读物。不仅要思想内容健康,而且要注意深浅适度,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并把课外阅读与课内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规范。具体推荐书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另外,还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同的课外读物等。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选择推荐内容浅显的童话、寓亩、儿歌等。小学中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就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给他们增选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推荐一些自然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个性特点推荐选择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推荐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受到教育,如《妙笔经典阅读》《快乐阅读》都适合小学生阅读。

4.结合活动选择推荐

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班上要以“绿化我们的班级――家乡”为主题开一次班会,事前就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保护环境、人与自然方面的书籍让他们读。如纪念100周年、国庆节等重大事件推荐有关历史书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树立起理想信念。

三、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重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小学生课外书读的并不少,但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未见明显提高。问题大多出在阅读的目的不明确,不是认真思考想“门道”。而是一门心思看“热闹”。

实践证明,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既可丰富学生知识,增添生活色彩,又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①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抓住要点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摘录、积累词句的能力。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⑤焙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5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已获得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被称为问题意识。而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以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一、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敢问

1.课前强调,放下提问的包袱。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无论是新生入学还是中途接班,上课前必须强调的要求就是上课注意听讲,但并不等于只能听不能讲,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讲,有问题更要讲出来,这样学生在意识中就少了很多对提问题的顾忌。

2.课中引导,创设提问的氛围。上课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语气以至于表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老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生回答对了,或微笑点头示意,或提出表扬鼓励;答错了,提醒再想想;甚至对于有些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要善意的提示、引导。

3.课下多沟通,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课堂上只能从表面上了解学生,而学生内心到底有哪些想法,只有通过课下交流才能及时把握,往往课堂上不经意的走神,不应该的错误、出乎预料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原因,及时沟通了解,既能了解学生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又能使学生对老师课堂上的提醒、批评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就等于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说、敢于问。

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学生愿问

1.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教师发挥学科特点,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是学生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主动去发现问题。往往精巧的引言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失时机地将实际热点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是学生能从切身感受出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推动他们思考、疑问。通过热点问题,不但将重点难点知识很快突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与此类似,作为地理课堂切入点的热点很多,像2008年的雪灾与气象灾害,2010年的西南五省干旱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金融危机与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印巴冲突与中东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提问的主要突破口。

3.恰当引用诗文、谚语,调动学生兴趣。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名篇佳句,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够把这些故事词语有关的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恰当地运有待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会问

1.问题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所提的问题要难易合适,即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高质量的问题应该是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的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以能调动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为宜。

2.问题的关键性。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设问的质量,优选问点。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这就要求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抓住本质,确定关键性问题。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季风这一内容时,学生对于海陆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形成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为主要问点,首先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一:“夏季,海水和海岸那一个更热?冬天,海水和海岸那一个更冷?”然后引导学生将刚刚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迁移到这里,提出问题二:“夏季,海陆上空分别形成哪种气压中心?冬季呢?”最后水到渠成,提出问题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夏季形成什么方向的风?冬季什么风?”这样,抓住内容的关键之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就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不断的深入思考,从而使思维不断向知识纵深发展。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6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心理学中认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包括需求、兴趣、态度等心理过程,而外部则包括外界环境、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由学生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四大重要的环境要素,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

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好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作用,通过情境、协作、绘画等环境要素对语文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2.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点,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一个引导者。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将“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猜测、合作讨论、摸索探究,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则“退居二线”,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等。而语文课本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依据,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素材。还有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等的教学工具。例如课文阅读分析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氛围,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思考题目进行仔细阅读,教师随时在旁边做好指引工作,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思考。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2创设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教学情境的作用,认为教学应该是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才更利于对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将枯燥的语文知识融入逼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开放、趣味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例如教学《给我的孩子们》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们展开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与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童年。学生们就纷纷展开了讨论,有的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有的分享童年事,有的讲述童年里的梦想……就这样,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仿佛被带回了已经过去的童年往事中。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被激发出来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然后在阅读和分析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孩子的自然、童真、童趣及率真,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归自己的“童年往事”,对比小时候的自己与现在青春期的自己有何不同,心理、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经过比较,学生们发现,童年的自己无忧无虑、开开心心,青春期的自己开始为学业烦恼、为感情烦恼、为生活琐事烦恼。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开始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儿童是纯真的,但长大了就变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服与顺从”的含义了。

2.3 注重课堂合作与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主体与环境的构建,注重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的影响。在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建立起团队学习群体,相互协作,一起沟通、讨论,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意义构建。合作与交流,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