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景;素养;借鉴意义
G623.5
大体来讲,“数字故事”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乐于学习知识,思考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等。通过在数学课堂采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课,为学生设置悬念[2]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学生来讲,它们上课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像数学这种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课程,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感,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学老师就要善于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这样便于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更好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等,从而使得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当老师进行加减乘除的教学时候,假如让学生采用算盘来学习时,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到很枯燥,从而使得学习的效率很低下,鉴于该种情况,老师通过转变教学思维方式,采用“数字故事”来进行有趣的珠算法则的学习,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比如:一张纸按照0.1mm算,折叠多少次后,其厚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3]?学生一听到此问题,就会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去积极思考,此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该问题非常简单,采用珠算三分钟就能够解决。教室内一片哗然,学生们都积极的采用珠算来处理这个问题,在连加27次之后就远远的超出了世界最高峰[4]。当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关于“数字故事”的素材是很多的,如:“三人分钱”问题,“毕达哥拉斯算题”等。
二、通过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够在数字故事中愉快的学习
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我们的小学教师就会抓住这个功能特点,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故事”来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相关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1.通过在课堂设计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热情
德国教育学家W.A.拉伊指出:“通过游戏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这种数学教学是符合自然的”。 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趣,通过使用基于游戏的“数字故事”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还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例如:当W生学习“时、分知识”的时候,老师允许学生在一分钟内做各种事情,如记忆学习,背诵诗歌,拍打球等,在这样的“数字故事”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一分钟的时间的长短,也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2.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先进技术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相对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数字故事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可以对教材等学习资料进行努力专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相关的优势(如丰富的声音,颜色,光线,动画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海洋知识去深度学习相关的知识,挖掘不同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学生更彻底的理解数学知识,更牢固的把握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种视听媒体可以显示出简洁,严谨,抽象和泛化的特点,并且把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数学故事”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感知力等等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强化作用。
3.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组织比赛,这样能够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一些中国心理学家通过相关实验表明,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有兴趣进行学习和克服毅力的困难比不参加竞赛的情况要高得多,很明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率等等。
三、通过把数字故事带进课堂,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上面采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这样便于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讲一个数字故事进行课堂的开始,这样不但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保持轻松愉快,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放松,并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上课,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害羞,不讲话的学生,当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时,可以通过讲述“数字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更多的鼓励。这样, 学生在老师的微笑和信任下,它会慢慢地打开封闭的心灵,消除对课堂的恐惧,从而大胆回答课堂问题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等等。在课堂上面,即使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回答的不好或者不完整,教师也必须使用微笑来进行鼓励和肯定。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费力的知识,比如:学生在学格,时钟,小格,分针,秒针等的时候,通常情况之下,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教得也非常的累,这样,老师有必要保持耐心和保持微笑,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对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赞扬等,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数量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结束语
将小学数学课堂变成“数字故事”,然后,通过仔细设计课程让学生保持悬念; 通过教学课程的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加学生对学生成绩的满意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灵和身体都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之中 [8]。
参考文献:
[1]张春枝.数字故事化--增强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12-114.
[2]郑进军.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实现轻负高质[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4日.
[3]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_以“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04)89-90.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2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营造最佳教学情境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有待于教育教学界同仁不断深入探索。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提高素质教育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得。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命题和公式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亟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其次是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不仅仅在于能简单地将数学概念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需要在本质上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为能对具体数学对象进行识别和概念推到归类.奥苏倍尔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新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教师要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对数学概念的反复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类比、抽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改变传统文化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尊崇权威,对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不敢随意改变,更谈不上有自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必将扼杀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过于严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门重要学科,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教学的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与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还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状态要对很多事物进行归纳、探究、验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甚至有学生之间的解题比赛。这些操作、思考与交流中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可较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教师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本来是好事,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上课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跟随老师上课的逻辑思维能力,数课件太花梢,反而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不漏任何痕迹,更不用严加管理学生,课程导入时必须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内容主要是与数学有关的话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时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们不仅仅会从书本去获取知识,在课外书籍、报刊和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多种途径中都可以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去思考,操作与相互探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数学思维与操作学习数学,成为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的关键。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3
浙江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要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 B.数学思考
C.解决问题 D.情感与态度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颁布的时间( )
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
3.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除法”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教学的( )
A.重点 B.难点
C.关键 D.重点和难点
4.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新的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一般过程中的( )
A.输入阶段 B.相互作用阶段
C.操作阶段 D.输出阶段
5.在学习乘法2×3时,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是6,而且知道这是3个2连加,符号“×”表示相同加数的和运算,这样学习是( )
A.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6.“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用这种定义来揭示概念的形式是( )
A.种差 B.属加种差定义
C.发生定义 D.约定式定义
7.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例一规法
8.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平等作用 D.评价作用
9.范例教学法是属于教学方法系列中的( )
A.自学辅导型 B.引导发现型
C.情境陶冶型 D.示范模仿型
10.为导入新课或讲解新知识而组织的练习叫做( )
A.基本练习 B.单一性练习
C.对比性练习 D.准备性练习
11.说出某一节课的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说课内容中的( )
A.说教材 B.说教法
C.说学法 D.说教学过程
12.在小学数学教材中,“0”的认识一般放在( )
A.1-5认识前 B.1-5认识后
C.1-10认识后 D.1-20认识后
13.提出“会写简单的路线图”的教学要求,是属于空间与图形内容中的( )
A.图形认识 B.测量
C.图形变换 D.图形与位置
14.在数据统计活动教学中,小学生最早认识的统计图应为( )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象形统计图 D.条形统计图
15.在一份考测应用题试卷中,有四道试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P1=0.27、P2=0.44、P3=0.61、P4=0.72,则较难的题是( )
A.第一题 B.第二题
C.第三题 D.第四题
16.沿着实践中出现的结果追溯产生结果原因的个案研究方法是( )
A.追因法 B.跟踪法
C.谈话法 D.测验法
17.小学数学教学科研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
A.搜集资料 B.制定方案
C.实施方案 D.撰写研究报告
18.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 )
A.属种 B.交叉
C.并列 D.叠合
19.为了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顺序,教材在编排上先学( )
A.分数 B.小数
C.百分数 D.比
20.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类型种类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学科学大体上可分为( )
A.基础数学 B.应用数学
C.计算数学 D.几何数学
2.小学数学教材组织单位是( )
A.大纲 B.课
C.练习 D.单元
3.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以下概念中用概念同化方式所获得的是( )
A.偶数 B.长方体
C.质数 D.循环小数
5.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大致可分为动作的( )
A.定向阶段 B.分解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6.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外,还要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D.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
7.以下属于电化的教学手段的是( )
A.图表 B.幻灯
C.录像 D.计算机
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应用领域
9.复习题一般结构有( )
A.宣布复习的范围和要求 B.复习
C.练习 D.评讲
10.课时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
A.教学内容或课题 B.教学目的要求
C.教具、学具等教学手段准备 D.拟定教学过程
11.整数概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A.数数和数的组成 B.数的顺序与大小
C.数的运算 D.数的读写方法
12.小学教学中,采用的主要计算方式有( )
A.利用计算器 B.口算
C.笔算 D.估算
13.在《标准》中,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分成三个学段,它们是( )
A.实践活动 B.综合应用
C.统计与概率 D.课题学习
14.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按照评价目的分类有(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评价法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体现了数学思维的( )
A.从类比到归纳 B.从特殊到一般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分析到综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数学问题
2.顺应
3.实验法
4.导向功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2.简述数与代数的教学意义。
3.简述以往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4.简述数学规则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一般结构。
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4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电子书包方便携带,存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电子书包进行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电子书包理念阐述
电子书包具有移动化、便利化以及个性化特点,和传统媒体之间进行比较,存在非常有利的优势。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能够成功的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电子书包当中学习来源和资讯等逐渐增多。同时,电子书包对未来学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子书包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方面,方便携带的优势,主要通过便携式电脑作为载体,对网络进行连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二方面,具有绿色健康特点,人们都知道电子产品门类,存在一定的辐射作用,对学生眼睛产生一定影响。但电子书包从学生健康角度做出考虑,设计的字体较大,从而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1]。第三方面,电子书包当中存在着海量学习资源,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电子书包的设计,主要是结合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的,其中的备课工具存在一定的针对性。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教学理念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习题讲解过程中,机械的将解题步骤进行传授,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
(二)师生缺乏沟通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同时学校数学属于一种逻辑性较强的W科。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教学方式,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导致教师难以掌握不同学生数学水平,也就很难开展因材施教。
(三)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优化课堂教学
结合小学生心里特点和生理特点,其对于万事万物均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电子书包中存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等方式表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
例如,开展集合图形教学过程中,电子书具备手绘功能,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功能,对相应事物的图形进行还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方式,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电子书包的学习方法也十分新颖,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2]。教师组织学生对电子书包进行亲自操作,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站在多个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自主探究不懂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电子书包进行使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带动课堂氛围
使用电子书包,为学生创设一定生活情境,从而是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电子书包中,存在一些音乐和配音,并且能够为学生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小组之间对相应问题进行探讨,带动全班学习气氛。教师通过电子书包,对数学课堂进行科学设计,结合学生日常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水平,为学生准备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因为学生对电子书具有浓厚兴趣,电子书中又存在着极高针对性的教学资源[3]。因此,对电子书包进行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相关内容时,课堂往往较为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包,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代替枯燥乏味的数字,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课下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电子书包进行使用,能够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从时间维度上,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以电子书包移动特点作为依据,不再将课堂局限于教室,站在空间维度上,对课堂学习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电子书包查找资料。课堂讲解之后,同样通过电子书包,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当学生在课下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中的交流平台,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遇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其进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教学,优化课下教学。此外,教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布置作业,然后在课后为不同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不同学生均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使用电子书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弥补了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缺点,通过不同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灯.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21):57-58.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成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它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一、 精心预设,让优质资源的生成水到渠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属于“预料之外”,但也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有意为之”。通过对教案、对课堂场景的精心预设,让学生们产生的“意外”的思维火花在教师的控制之中,优质资源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教师因势利导加以运用,使得授课过程可控且呈现水到渠成的状态,自然会是令人意犹未尽的一课。以小学数学中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我校某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让同学们游戏模拟日常生活的场景――买东西。让同学们自由分组演绎买东西的场景。同学小A扮演学校小卖部的老板,同学小B扮演去买文具的学生,同学小C扮演去给班级买文具的班长。小B买了3支笔,每支5角钱,他应该给老板多少钱呢?班长小C为班级采购文具,总共买本子150本,每本6角钱,班里同学共30人,每人分几本?每人交多少钱?通过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演绎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身感触的事例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让小学生逐步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在,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感知数学无穷的魅力。
二、知错改错,让“错误”生成更好的“正确”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我国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资源作为小学课堂中最常见的“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并通过“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生化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使学生在出错、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中收获知识,增强信心,增添智慧。例如在执教《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让同学们比较一下3/5和2/3哪个大,有的同学觉得是3/5,有的同学觉得是2/3。这个时候,老师就让同学们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通过尺子和剪刀分别把它们分成五份和三分,再分别拼出3/5和2/3,通过纸的大小一比较,觉得3/5大的同学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比较当中,同学们也会灵活地通过尺子和剪刀剪纸来比较大小,更聪明的同学甚至不用剪纸,通过在纸上画标记也能区分分数的大小。
三、因势利导,创造课堂中“美丽的意外”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课堂的走向未必如老师预设的那样,有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外,这时候就考验老师们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教师们需要因势利导,将课堂中出现的小意外、小插曲加以加工,为己所用,变成教学的有利素材。以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红蓝绿三种球,并将三个红球两个绿球放入袋子,请同学A上来抽取球,让大家猜他会抽到什么球。大部分同学猜测他会抽到红球,因为红球的数量比较多,结果A同学抽到了绿球。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们心中必然产生疑惑。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更多的同学上来抽球。全班40人,抽取40次。结果是红球23次,绿球17次,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个过程当中的统计与可能性问题。
四、巧用“考问”,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相比幼儿,小学生无论是在智力还是体力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成长,但其对待事物和社会的认知力依然不足,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依然处于发育阶段,好动性、好奇性、对待事物理解的片面性等特点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从感性、生动、形象的实际中去了解事物和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游戏教学法,积极适应小学生这种活泼、好动的特性,具体而言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增强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学生亲身参加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挖掘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7”说:“我今年7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通过这样的游戏,让游戏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扭转了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感受到枯燥无味的心理,更使学生在体验数学游戏的实践活动中,享受到数学的奇妙乐趣体验到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6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1.1 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
1.2 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1.3 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2.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2.2 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2.3 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3.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3.1 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3.1.1 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
3.1.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1.3 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3.1.4 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
3.2 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2.1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3.2.2 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3.3 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W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