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文1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文2

1.教学大纲。

英国会计职业教育中每门课程没有固定或指定的教学书,而是以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该教学大纲是由行业和课程专家根据行业发展和工作的要求编写的,英国雇主协会首先指定了各行业和各类工作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专家则根据这些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若干课程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因此,该教学大纲即符合工作要求,又符合教学规律,能够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这个大纲,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作指导文件,也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设置。

在英国,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紧扣时展的脉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每学年进行的会计课程的总结、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老师也都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而,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如:针对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经济背景,再加上会计和金融紧密相连,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管理等方而的课程。

3.启示。

我国目前对会计职业通过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分类的方式,配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从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来看,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从毕业生的角度,他们应该是具备了初级会计职业资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改革的切入点首先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应由原来的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邀请企业界人士、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参与编制;其次,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整个体系应由职业资格标准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构成,并制定课程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最后,还应建立长效机制,对课程中实训实践部分聘请企业专家、行业“能工巧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专门模块化的案例式讲解。例如,BTEC中会计职业道德理论课,就是利用与企业联系的优势,请企业管理人员结合企业实践向学生解答难点疑惑,以实例教学、案例教育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实践教学方式

BTEC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性内容,大纲要求教师编写的课业要尽量具有真实性,最好是当地企业的实际问题,努力使学生完成的课业具有商业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讲授一般只占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课堂训练、资料查阅占三分之一,社会实践活动占三分之一。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启示:对于我国大多数会计专业实训,都是一个单位班级在虚拟实验室做同一个虚拟企业一个资金循环的经济业务,从练专业基本功的角度,期初成效明显,但随着课程难度的深入,学生不仅感觉枯燥无趣,且经常出现“搭顺风车”的现象,实训成效不大。BTEC实践教学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实践教学中创造商业价值,实现“双赢”的目标。首先,在设计教学大纲或是实训大纲时,学校要“走出去”,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积极深入企业,贴近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实践计划。作为会计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由于涉及商业核心秘密,很难进行对口岗位的实习,所以绝不能“单枪匹马”,而要融入企业的一个商业项目之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实训。例如,一个产品的推广,既要有战略规划、市场需求分析、营销策划,又要有成本核算、定价策略以及财务预算等。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企业实际问题,实地走访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做出专业分析判断,最终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在BTEC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授课形式丰富多样,强调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实践实习、社会调查、实地参观、扮演角色、演讲、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自我评价、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等,并将知识的讲解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例如,教师预先设计了主题,由学生课后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准备,在课堂上对主题提出自己的观念和意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这种宽松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创造性,研讨的同时,思想也在交融通,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涌现,学生不仅展示了自我,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启示: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由于在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中,有严格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和约束,因此教师总是感觉无法采取其他专业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其实不然,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其实从本质上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授课形式完成,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收款人开户银行、收款人、付款人、付款人开户银行,由学生自己模拟票据流转程序,这样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更为形象具体的了解到银行汇票或本票的使用方法。

四、结语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保险需求,营销模式,影响因素

一、我国保险业现状

1.发展概况

2005年,我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927.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3.28亿元,同比增长13.9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67个百分点我国保险公司赔款累计支出1129.67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671.75亿元,同比增长17.56%;寿险给付金额306.5亿元,同比增长-0.8%;健康险赔款与给付支出107.92亿元,同比增长18.89%;意外险赔款支出43.5亿元,同比增长13.05%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补偿作用日益明显

但是,就世界范围来看,2000年,世界平均的保险密度为385.4美元/人,保险深度为7.84%,而2000年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仅为15.2美元/人和1.8003年,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2000美元/人和10%,而我国的仅为20美元/人和2.2%可见,中国保险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能说明中国保险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存在的问题

(1)展业方式单一,市场营销观念淡薄我国保险业现处于“重展业轻理赔,重保费轻效益,重规模轻管理,重形式轻服务”的不正常状态在展业方式上仍是以保险公司自身人员直接展业为主,而保险和经济人为重点的市场中介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善;此外,国内保险公司实施的营销策略,大多是为了全面扩充业务规模和应付市场不规范竞争的需要进行的,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使得业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极大限制

(2)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国内保险资金的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项目,利用率偏低,削弱了其自行增值能力,降低了抗风险能力这将直接导致低保费率水平,抑制保险需求的增长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市场国家保险公司资产分布,或者以企业债券为主,或者以股票为主,与中国的状况有显著区别

此外,在加入WTO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保险公司将面临着国外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保险公司的严峻挑战由于我国现有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对外资保险公司没有吸引力,外资保险公司会以吸取保费的方式聚集资金,然后将这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外市场,以获得高收益这样一来,自然会有一部分保险资金流向国外(即“逆流”),从而造成国内保费的流失

(3)高级保险人才相对匮乏一方面,我国保险业起步晚,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许多保险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先进的管理水平优厚的工作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吸引国内一批优秀的员工,从而造成中资保险公司人才的流失

(4)其他如保险品种在传统上仍以财产险业务和寿险业务为主,其他业务诸如责任险信用险健康险等涉及不多;保险市场结构不合理,个别公司集中度过高,使保险市场结构性失调十分严重等

二、中国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保费率水平下,投保人对保险公司提供的经济保障的需求量

1.影响中国保险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保险需求除了受其本身的价格(即保费率)的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了对安全即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风险,风险的增大刺激了保险需求的增加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对保险的需求也就越高

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超过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特定时期,人们的消费将超越基本生活需求,并向长期消费品转移,同时,将有一部分家庭开始负债消费在资产负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居民户的收入和支出将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下,保险的作用将会日益突出然而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消费观念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上也具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

(2)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诸如退休失业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转向由企业和个人承担,这就促进了企业和个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市场化程度市场化是指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由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上述转变相适应的过程金融市场的整体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保险市场的发展

(4)人口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保险市场的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也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处于年轻态时,应该尽可能增加对定期保险的供给;当社会进入老龄化时,应增加丰富多彩的储蓄类保险产品以符合社会需要此外,高的学历教育一方面可以使人更好的理解现代金融技术风险管理手段以及运用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进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它增加了人力资本,提高了风险厌恶程度,使人们更倾向于回避风险因此,人口教育结构的改善风险意识的提高可以使人们由潜在的保险需求能力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需求人口教育结构的提高对保险需求持久的积极影响已经被Truett,D.B.andTruett,LilaJ.(1990)及Browne,Kim(1993)所证实

(5)通货膨胀率由于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因此,人们通过购买保险所能得到的实际补偿会减少,这会抑制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林宝清等(2003)指出通货膨胀对人身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大于对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影响本文以1980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代表通货膨胀率,用P表示

(6)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中国数千年自给自足的经济以及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公众对风险的意识极为淡薄再加上对保险知识的匮乏,使有些人认为保险是不必要的,甚至对保险这种服务并不信任,这些都会降低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此外,于殿江(2003)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保险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障性储蓄动机,是作为一种对传统银行存款的替代,只要银行的利率提高,保险需求就会减少

(7)其他因素如保险产品的种类以及承包和理赔的服务质量责任范围;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财政制度银行利率等都会对保险需求产生影响

2.基于中国市场对保险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保费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居民收入CR和RR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保费收入受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其中数据为1980年到2005年数据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各变量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首先定义三个变量如下:

LnY=log(y/p)(自然对数的保费收入,固定价格1980=1)

lnCR=log(cr/p)(自然对数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固定价格1980=1)

lnRR=log(rr/p)(自然对数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固定价格1980=1)

我们对以上三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其中,检验形式(C,T,K)中C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

从上表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LnYLnCRLnRR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通过对LnYLnCRLnRR建立的回归式中的非均衡误差进行EG检验,得到上述三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最终建立一阶误差修正模型:

ΔLnYt=-1.25250.5628ΔLnCRt-0.1440(ΔLnYt-12.1271ΔLnCRt-1)

其中,该模型的R2=0.36,DW=1.31,这可能是由于模型中缺少一些变量引起的,如市场化程度保费率等

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我国的保费收入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都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农村收入太低导致的

三、结论和建议

1.增强自身经营意识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的质量与服务,在保险市场上则表现为理赔等客户服务的质量保险公司应该提高自身保险资金的运用水平,提高保费的收益率以避免违约,从而提高顾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这是面临国外保险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的基石,也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

2.积极创新险种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细分市场,设计多层次多品种的险种,同时,要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和营销方式等渠道挖掘市场的隐性需求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96%,到201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7.96%,加上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老人的赡养问题将会成为独生子女很大的经济压力,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将会显著提高,这在城市尤为突出因此,针对城镇居民挖掘其保险需求时,应该注重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对于农村居民,虽然在现阶段其收入不高,对保险的需求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时刻具有自然灾害损失风险,而农民本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年来,农民保险意识在逐步增强,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财产险方面)增加,这点熊军红(2005)已经验证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保险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农业保险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针对农村居民,保险公司应重点设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保险产品,让农民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在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3.改变传统营销方式应该早日建立具有高业务素质和保险知识队伍的保险经纪人与人的制度,并在公司内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委托—”问题同时,通过知识营销的方式扩大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的认知空间,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4-116.

[2]罗永泰.对传统寿险营销模式的反思[J].现代财经,2005,(5):8-10.

[3]齐红明,陈立新.保险有效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372-373.

[4]吴江鸣,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0):26-30.

[5]汪先英.我国保险营销渠道的现状和培育[J].财贸研究,2003,(3):31-32.

[6]于殿江,郭楠.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6.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范文4

[关键词] BOT 项目 运行机制 探究

一、BOT项目的提出和确定

1.BOT项目的提出

从BOT项目提出的主体来看,首先应该是由当地政府提出的。而政府提出BOT项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糊的方式,另一种是明确的方式。所谓模糊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是指就是指政府制定出未来规划(如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或向社会公布某些基础设施或基础工业项目存在供应不足,但这些基础设施或基础性工业项目中哪些由BOT方式来建设,则不明确。比如,澳大利亚私人部门根据政府五年规划所列的项目,对自己有意向的项目提交项目建议书。

政府以模糊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时,会给项目投资者很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项目建设建议权。实践中,许多投资者会结合政府的项目建设意向,悄悄地进行实地调查及初步可行性研究,甚至主动向政府提出具体的BOT项目。而且能够提出有效解决问题并切实可行的项目的投资者往往容易获得政府的青睐,并有可能最终承建BOT项目。澳大利亚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项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政府在1979年向社会征集解决悉尼港湾大桥交通拥挤问题的建议。最初有人提出修建悉尼第二大桥的建议却未被政府采纳。直到1986年澳大利亚的GRANSFILD公司和日本的KUMAGAL公司联合向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底隧道的建议,才被政府所接受,这两个公司最终也成为该项目的主办方。

所谓明确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是指政府向社会明确公布具体拟建的BOT项目,而且项目的地点、规模、建设时间等已经明确。除了项目投资者和建设者明显的创新建议外,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般不变。我国《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特许权试点项目的筛选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是国家中长期规划内的项目”。《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规定:“具体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提出”。

从以上有关规定看,我国BOT项目的提出是政府部门以明确的方式提出的。而实践中我国大多数BOT项目也是由政府部门首先明确提出具体项目的。在提出具体BOT项目过程中,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政府规划部门、政府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发挥不同的作用。

2.BOT项目的确定

从国内外BOT项目的规范和实践来看,BOT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特定的行政或法定程序来确定。多数国家的BOT项目是经过政府行政部门审核和批准,我国也不例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国务院另有明确规定外,沿海地区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与内陆地区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仍应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计委审批,合同、章程报外经贸部审批)”。《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被选定的试点项目,由所在省(区、市)的计划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现行计划管理体制提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由国家计委审批,必要时由国家计委初审后报国务院审批。”可以看出我国的BOT项目的最终确定需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政府规划部门、当地政府等各方面把关、审核和批准;而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BOT项目则需中央部委和中央政府的审批。

在BOT项目的确定方面,香港的做法别具一格。香港立法院通过对每个具体BOT项目颁发一项特别法令来确定该项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由于香港行政机构和立法部门的高效率,使得每个BOT项目立法与项目的及时启动得以平衡。同时,通过个案立法形式来确定项目,也使得各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在所有的BOT隧道项目中,政府和特许经营者没有发生重大纠纷和仲裁。

二、BOT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BOT项目运行的重要基础。但首先由谁来进行具体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同的BOT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政府以模糊的方式提出的BOT项目,其初步的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有意主办的投资者进行。如前面所述的澳大利亚悉尼隧道项目就是如此。而政府以明确的方式提出的BOT项目,其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比如,巴基斯担的竞争性投标项目,均由政府进行前期的可行研究。

我国BOT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政府部门负责。《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被选定的试点项目,由所在省(区、市)的计划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现行计划管理体制提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论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先由谁来进行。主办项目的投资者在后面的投标时,均要提交更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BOT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概况;(2)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相关技术规范要求;(3)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收入及收益等财务分;(4)环保可行性分析;(5)风险构成及其分担分析;(6)外部条件及政府的责任分析。

三、BOT项目的招投标

在完成BOT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之后,政府部门在一定的媒体上发出项目招标公告,其中主要内容有:对BOT项目整个招标行为的总体介绍和描述;招标项目、机构及其联系地址、联系方式;招标人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及资格预审的具体安排。

1.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

《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BOT方式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投资商招标实行资格预审制度。由省交通厅组织资审委员会,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方可参加投标。”

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是BOT项目招投标的第一步,应该单独进行。实践中,许多BOT项目对投资商资格预审往往在评标中同步进行,这种做法不但浪费资格不够的投资者的财力,也会浪费政府机构的财力。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投资者为了投标,就必须进行比较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这必然需要一定的投入。而政府在没有初步筛选的前提下,进行标书的发放等方面招标工作,不仅缺乏针对性,而且也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有:(1)要求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2)要求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3)要求有良好的银行资信, 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4)要求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和良好的业绩;(5)要求有相应数量的技术、财务和经营等岗位人员; (6)要求有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

2.招标邀请

经过资格预审后,政府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投标候选人发出招标邀请书。招标邀请包括的内容有:(1)招标文件的内容;(2)投标文件的编制与提交;(3)开标与评标;(4)中标人的确认;(5)现场考察及投标预备会;(6)投标费用的开支、投标保证金的缴纳等。

3.BOT项目的评标

BOT项目的评标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评标的原则,二是评标的标准,三评标的专家团队。

BOT项目的评标应坚持如下原则:(1)公开;(2)公平;(3)公正;(4)诚实信用;(5)公共利益优先。在这些原则中,前四个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最后一个原则则是BOT项目特殊性质决定的。

评标标准直接关系到BOT项目招投标基本原则的实现。评标标准一般包括:(1)项目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2)投资成本、运行和维护费用的合理性;(3)项目的施工招标、建设方案的可行性;(4)融资方案的可行性;(5)产品及服务标准;(6)价格和收费的确定方法;(7)设施的权属与处置;(8)汇兑、项目产品币种要求;(9)投资回报率的上下限;(10)特许期限;(11)国家现有相关法规政策要求。

评标的专家团队的专业水平对BOT项目的评标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评标专家团队成员应包括:工程技术专家、金融专家、行业经济权威分析人士、环保专家、高级律师、国家地方政策高级顾问、社会学专家、政府规划、行业主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方面官员及代表公共利益的民意代表等。

四、BOT项目特许协议的谈判

经过评标的专家团队评标后,政府部门一般选定3~5名投标者作为中标候选人。政府部门首先与经过评标而选出的最佳投标者即第一顺序中标者进行项目特许协议谈判。如果第一顺序中标者谈判破裂,政府部门就会与第二顺序中标者进行谈判。而在实践中,政府部门为了占有更多的优势和获取更多的利益,有时候会同时与被选定的中标候选人进行特许协议的谈判。

政府部门与项目投资者谈判的主要内容有:(1)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2)政府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BOT项目特许协议的谈判具有过程复杂、耗时较多等特点。而政府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则直接关系到特许协议谈判的成败。BOT项目特许协议谈判过程中,政府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以诚信为本。在谈判过程中不可经常出尔反尔。(2)务实的态度。对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收、收益获取和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应予以积极的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回绝或压低投资者的合理要求。(3)政府应该合理分担一定的风险。(4)谈判应注重效率。特别是特许协议谈判不应政府机构人动而无辜延迟。(5)政府不应因政策的变动而改变谈判中已经达成一致的条款。

五、项目公司组建

投资者与政府间特许协议谈判的成功意味着,项目中标者和承办者的真正确定。在特许协议签订后,投资者将根据融资、建设的需要组建项目公司。组建项目公司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BOT项目公司适用的法律依据

从国内外BOT项目实践的来看,BOT项目公司组建及运行的法律依据是国内法,即项目所在地国家的法律。

2.BOT项目公司的法律形式

在多数情况下,或者说BOT项目通用的法律形式应该是有股份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如香港则要求特许经营者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这两种形式的优点是,它们不仅使投资者以其出资额承担风险,从而规避了出资者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而且为项目的融资提供了可操作的纽带。

六、BOT项目融资与建造

1.BOT项目融资

BOT项目建设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投资者的股本投入,一是通过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措。在大多数情况下,股本投入的百分比是全部项目投资的10%~30%,所需的其它投资一般以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方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筹措。

2.BOT项目建造

项目公司许按照与政府签订特许协议,须在规定的建设期内完成项目的建设。项目建设可以由项目公司自己来完成,但多数BOT项目是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由中标的建设承包商或直接委托建设承包商按照“交钥匙固定价格”来承建。

七、BOT项目运营与移交

1.BOT项目的运营

BOT项目建成后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特许协议、建设图纸和国家环保、安全等法规进行全面验收后方可进入运营阶段。项目运营既可以由项目公司进行,也可以由第三者通过承包等方式进行。

2.BOT项目的移交

特许期满,项目公司须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将项目完好地移交给政府。所谓完好是指项目设施的质量及项目资产的完整性符合特许协议约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