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综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生理学综述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1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教学 应用方法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立了“思维导图学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和表征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掌握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另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从而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知识再现,并进行分析和决策,发展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让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思想快速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图形。这样,一个想法就可以很快而且非常深刻地生发出来,同时能清晰地集中于中心主题[1],[2]。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充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涉及多学科内容,知识联系面广,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3],有文献报道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平均学习成绩要高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4]。笔者将思维导图贯穿于2014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和收获,现报告如下:

1.应用及方法

1.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习惯的改变,多年的教学备课在获得更多新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用思维导图备课首先起到的就是查缺补漏的作用。首先,将所要教授的章节用思维导图画出基本结构,按教学大纲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补充,完成下一级分枝结构及更多层次分枝。其次,按掌握、熟悉、了解,重点、难点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再次,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顺序和时间安排。

1.2课堂使用思维导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主要由教师使用,随教学进度逐一画出思维导图分支,课程结束即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导图直观显示本学时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结;第二阶段,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必要时配合PPT链接,学生自己完成学时内容的思维导图。

1.3学生实用思维导图:前期学生不熟悉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随教师进度绘制。后期学生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再板书画图,要求学生课前用10分钟时间画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相当于基本结构)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随课堂教学进度,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笔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不少于5种颜色);课后当天必须用5分钟左右时间复习思维导图,章节结束,自己完成本章节的思维导图,以后间断看图复习。

1.4结果:笔者对所任课的2014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进行比较,使用思维导图为A组,未使用为B组,各两个班级进行比较:第一方面,课堂纪律、新旧知识的连贯融汇、课堂互动性A组明显好于B组;第二方面,学校进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表结果显示A组平均高出B组4分;第三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在及格率方面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但平均成绩A组高出B组7.3分。第四方面,A组学生自己创建了思维导图学习QQ交流群,部分学生主动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2.讨论

2.1思维导图训练的是发散性思维,不同级别的关键词间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5]。主要体现在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可以理清思路,梳理新旧知识,检查既往遗漏的知识盲点,而且可以增进既往知识的联系及学科新进展的链接和探究。笔者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视觉直观和结构分枝的层级,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知识点的切入时机、讲解深度及知识横向联络方面,分寸把握较好,有利于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明确授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层层推进的分支结构,容易引导学生掌握教师的授课思路,积极思考,能够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画出思维导图,明显缩短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堂紧跟教师思路用思维导图笔记,有更多时间听讲,课后短暂的时间复习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同时达到图形记忆的效果,左右脑并用,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显示出思维导图教学的轻松简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放射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6]。病理生理学在学科上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思维”具有很强优势;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医学生,正处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及兴趣高涨,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能巧妙地激学生以“疾病”为中心对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疾病病因,影响因素,能促进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如上所述,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始终应用思维导图,是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当然,由于应用时间短,范围狭小,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14.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1,31(8):120-124.

[3]张彩彩,懂战玲,梁平.关于在医学整合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M].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5(6):155-156.

[4]徐芳,刘颖,石磊,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2-704.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2

高血压、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贫血均为CRF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合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其高血压是否对CRF贫血产生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观察了60例CRF患者高血压与贫血的相互关系,并在对C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基础上,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观察其对贫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3年来,血液净化中心CRF血液透析选择病例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7~75岁,平均56.2岁。透析年限为3个月到3年。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在进行血液透析基础上,根据有无用EPO分为高血压用EPO治疗组,高血压未用EPO治疗组,无高血压用EPO治疗组和无高血压未用EPO治疗组。

1.2 方法

常规测定透析前后尿素氮及肌酐,评价透析充分性。测定血红蛋白量,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包括用与不用促红素之间的比较。血红蛋白均在透析开始时从透析管路动脉端采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透析病例在年龄、透析年限、透析频率、透析充分性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 Hb 比较

显示CRF患者高血压组Hb明显低于CRF患者非高血压组,分别为(64.31±11.26)g/L和(84.06±13.43)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2.3 高血压用EPO治疗组和高血压未用EPO治疗组的Hb比较

CRF高血压组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应用EPO治疗的高血压用EPO治疗组和未应用EPO治疗的高血压未用EPO治疗组的Hb,分别为(71.79±12.25)g/L和(69.12±12.88)g/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高血压组用与未用EPO的Hb比较

2.4 无高血压用EPO治疗组和无高血压未用 EPO 治疗组的比较

CRF病例无高血压组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应用EPO治疗的无高血压用EPO治疗组和未应用EPO治疗的无高血压未用EPO治疗组的Hb,分别为(91.42±13.46)g/L和(87.43±14.21)g/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高血压、贫血是CRF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贫血均为CRF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合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是否对CRF贫血产生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CRF患者约80%存在高血压[1],CRF患者贫血的程度往往与CRF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当GFR

3.2 CRF患者长期贫血可导致组织运输氧和利用障碍,使心输出量增加,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及认知和反应下降等,故对CRF患者贫血的治疗显得较为重要。本文对CRF患者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分别设置EPO治疗组和未应用EPO治疗组,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无高血压组Hb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CRF患者贫血的原因及机制均比较复杂,虽然EPO在CRF患者贫血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CRF患者贫血的治疗更强调结合病因,结合有无EPO抵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进行综合治疗[4-5],并可结合病情使用维肾康胶囊等开展中医药治疗[6]。

综上所述, 高血压可能参与了CRF患者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和阐明; CRF患者贫血的治疗强调结合病因,结合有无EPO抵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进行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30.

[2] 陈主初.病理生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1.

[3] 陈主初.病理生理学(7年制规划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

[4] 闻立荣.慢性肾衰贫血[J].医师进修杂志,1992,15(4):26-27.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3

关键词 心肌细胞肥大 机械刺激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肥大是许多心脏病的病理表现之一,也是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基础。心肌细胞肥大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增宽或长度增加和肌节数量增多。它的实质是DNA复制,蛋白合成及细胞有丝分裂的增加 [1]。心肌细胞肥大最初是对负荷增加或损伤的一种代偿,但从发展方向看,它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病理基础,与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探讨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非常重要。下面就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多种因素及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机械刺激

心肌细胞肥大最常见的刺激是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压力和(或)容量超负荷使心室壁张力增高导致心肌肥大。其机制如下:①细胞内cAMP增加:压力超负荷-cAMP-心肌肥厚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②RAAS的激活:机械刺激可诱导细胞中的AngⅡ释放引起心肌肥大。③原癌基因表达增加:原癌基因的激活与表达增强是心肌肥厚发生的重要途径。④MHC基因的表达增加:培养心肌细胞持续受到牵张刺激时,其β-MHC和α-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增加。⑤其他:bFGF、细胞内Ca2+等也参与了牵张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

神经-体液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是由AT1介导的。AngⅡ作用于AT1受体后,其信号途径主要有MAPKs、SAPKS、JAK-STAT途径等,其中JAKs-STATs途径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提示AngII通过AT1受体使Stat3酪氨酸磷酸化而活化,活化的Stat3进入核内结合到特定基因如c-myc的启动子作为核转录因子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在心肌细胞肥大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除了直接作用于受体发挥作用外,AngⅡ还可以通过刺激其他因子分泌参与心肌细胞肥大。AngⅡ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肾素、ACE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从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但AT1A的表达却有所降低。

儿茶酚胺类:研究表明α1及β-AR均参与儿茶酚胺刺激的心肌肥大。异丙肾上腺素可通过β1-受体促进原癌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而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原癌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是通过激活α1肾上腺能受体介导的。

内皮素(ET-1):ET-1是一种重要的有丝分裂原,可诱导心肌细胞的肥大与增殖,它通过激活MAPK促进ras等癌基因的表达,另外还可促进cdc-2/cdk-2基因的表达,使细胞DNA合成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增殖[3]。

前列腺素F2α:(PGF2α)缺血等刺激可使PGF2α形成增加导致心肌肥厚。PGF2α与受体结合后,启动下游的PKC与IP3信号分子,诱导心肌细胞的肥大。Ca2+也参与了PGF2α引起的心肌肥大[4]。

甲状腺素可直接作用心脏,引起心肌肥厚。5-HT可能参与心肌肥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迪浔,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69.

2 Fukuzawa J,Booz GW,Hunt RA,et al.Cardiotrophin-1 increases angiotensin mRNA in rat cardiac myocytes through stat3:an autocrine loop for hypertrophy.Hypertension,2000,35(6):119.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4

转化医学

(1)加强转化医学研究 提高肝病的诊治水平 施明 王福生

(5)从mayo clinic的转化经验体会转化医学 孙雨龙

基础研究

(9)血红素氧合酶-1介导匹伐他汀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侯英健 于哲 步玉辉 韩艳梅

(15)稳定表达tmem16a蛋白te-1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 耿仙 冯承保 吴建民 杨会茹 宋新梅

(20)led-蓝光对大鼠肝再生tnf-α、il-6的影响 李存占 张智 段斐 申文增 牛培

(23)哮喘大鼠肺组织cyclind1、vegf、sma-α表达变化 杨卫 吴欣 赵学琴 张泽明

(29)复方甘草酸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潘文超 周玉娟 段斐 王英超 孟连柱 任明 杨琳

临床研究

(33)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马士恒 杨彦改 常亚青 谢晓华

(36)超声引导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肾囊肿(附24例报告) 张彦桥 杨文增 郭景阳 张伟

(39)结直肠腺癌中细丝蛋白a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马红献 史建伟 张利众 刘勤英 李中 闫云

(43)肿瘤标志物联合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闫丹 李清娟 边建良

(48)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效观察及其临床应用影响因素 刘丽敏

(51)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常规细胞计数中的临床应用 刘淑卓 王淑仙 王斐然

(54)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8例 王永强 刘春梅 张红岩 赵建伟 赵桂香 谢文杰

(57)化浊解毒软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靳红燕 李佃贵 王彦刚 钱金花

疾病预防控制

(62)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信念的质性研究 李艳玲 张春舫 窦红哲 张吉慧 王平 王颖 史小盼

(67)保定市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 季文琦 刘红霞 解建坤 刘辉 李翠

(71)腰围及腰臀比与中心性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病情相关关系分析 李峥 刘晓鸣

护理研究

(74)综合护理干预对合并焦虑抑郁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张东华 张思洁 董建素 郭丽敏

(78)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刘春蕾 赵木昆

综述

(81)经皮肾镜碎石术及其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杨文增 郭景阳

(87)脑卒中偏瘫膝过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石翠霞 谢瑞娟 和中月 杨艳玲 陈璐 邓赞

教育教学研究

(91)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张丽艳 沈薇 滕书娟 汲坤 隋璐 邹丹 程阳

(95)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 邹丹 吴敏范 符文双 臧晋

(99)机能实验学说课实践 刘燕 杨秀红

(102)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张晓峰 高淑英 任锐 张畅 李百祥

(105)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养 李淑翠 张财 王垣芳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5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发病学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2-03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生医学永恒的主题。该主题的初级目标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中期目标是降低母婴发病率和残疾率,终期目标是提高人口素质[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学及机制的不清目前仍然困扰着全球产科。由该病引起的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也一直威胁着女性健康。由于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因子,从而建立了许多学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

1 发病学研究的概述

尽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无数学者不懈的努力但至今仍未很清楚的阐明。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广泛而复杂,包括全身血管痉挛、凝血系统的激活及止血机制异常,前列环素与血栓素比值的改变等。这些异常的改变导致多器官系统血管的病理损害(如肾、肝、心、脑及子宫胎盘血管床),结果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死胎、早产、围产期窒息,孕妇也容易并发胎盘早剥、抽搐、颅内出血、肺水肿及肝肾功能衰竭等。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使妊娠高血压疾病从发病学的研究到病理生理变化取得了新的突破。

2 发病学研究的机制与学说

2.1胎盘或滋养叶细胞缺血学说:

早在1918年,Young首先提出子宫缺血学说,其支持理由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多发生于:(1)子宫内压增高的患者;(2)合并有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3)先天性动脉发育畸形的患者。以后通过许多学者的实验证明,子宫—胎盘缺血学说获得公认。后来又从葡萄胎可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现实得到启示,胎盘缺血关键可能在于滋养叶细胞缺血。

滋养叶细胞缺血与早孕期子宫胎盘血管床发育受阻有关。提示早孕期滋养叶细胞缺氧,可能是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床发育受阻的重要原因。目前又称这种病理现象为胎盘浅表着床或缺陷胎盘。

2.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近年来,动物试验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诱发孕鼠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2]。因此,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学研究的热点。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机制:高同型半胱氨酸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使氧化还原系统平衡失调,呈现氧化应激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继而引发小动脉痉挛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3],动物试验通过给予蛋氨酸负荷至Wistar大鼠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动物模型显示,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试验前明显降低,证实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作用[4]。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产生的过氧化物超过了细胞的清除能力,破环了细胞的防御性保护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实验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损伤的特殊标志物:血管内皮损伤因子[5],血管细胞粘附因子21,纤维结合素[6],均生成增加[7]。研究还表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8]。所以,研究证明了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皮细胞损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血管内皮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血管内皮受损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与旦白升高,抗凝血因子和血管扩张因子减少,在受损部位引发促凝血因子合成和激活凝血系统,最终导致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并释放有丝分裂元,其中主要的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这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因此,血管内皮损伤是目前提出普遍公认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2.3免疫学说:

从免疫学角度看来,胚胎是一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妊娠成功有赖于胎儿——母亲间的免疫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失调,就可能引发排斥反应,导致病理妊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目前支持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证据主要是,患者子宫螺旋小动脉存在着类似于肾移植排斥反应所出现的典型的血管炎病变,即螺旋小动脉急性粥样硬化。这一点为过去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反复证实。

2.4遗传学说:

从临床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倾向,即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孕妇。

从分子学水平对本病进行探讨发现,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白细胞抗原(HRA)DR4频率明显增高。PCR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探查H41—DRB1基因座位,也证实妊娠高血压疾病HLA—DR4抗原频率增高和母亲、胎儿HLA—DR4抗原相容性增加有关,同时还发现等位基因0405基因频率也明显增加。这些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至少与HLA—DR4相关。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6

1转化医学的兴起要求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互统一

现代医学发展出现了二律背反的态势:一方面,医学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医学研究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而是继续探索分子病理机制,力求从基因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寿命的延续,健康成为人们当下的第一医学需求,而老龄化社会中人类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现代医学“诊断明确、治疗单一”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维系健康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教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转化医学是在当前医学教育体系“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形下应运而生的,其概念源自美国Science杂志1992年提出的“BenchtoBedside(B-to-B)”,即是寻求将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临床实践的科学,目的就是消除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间的屏障。

作为一名医生成长的起点,医学教育应逐渐融入转化医学模式,即一方面需要适应医学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医学发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被严格划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基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的具体强化,在理论授课时不重视与临床知识的呼应,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互脱节的情况。而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重实用性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及对于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常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获得的往往是一些粗浅的治疗思路,而难以探寻疾病表象下隐藏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从临床工作中寻找突破点来进行未知科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更无从谈起。在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医学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培养科研能力的方法

科研思路来自于临床,科研工作服务于临床。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建立初始,即提出了著名的“洪堡精神”,即尊重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是洪堡的大学理念的核心,也是洪堡精神的实质所在。作者认为,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应充分贯彻该精神,达到科研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与思考,提出了以下几个教学思路:(1)师生互动,开放式教学。在临床实践中,力求在以往教师授课、学生记录学习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逐渐重视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对于疑难病例,与学生积极讨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基础医学理论,调动学生科研思路和深入挖掘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已有的实验基础,师生共同探讨,深入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解决临床问题。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启发式提问、开放式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模拟,同时利用多媒体、国外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为进一步发掘有价值的科研问题从而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组织文献学习及讨论,激励学生的科研兴趣。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触新兴发展的科研技术和学科的新动向,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组织文献学习可以尽可能增加学生互相接触的机会,并促使学生能主动追寻学科动向,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应努力做到每位学生均能独立进行数次不同类型的完整的文献汇报,同时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献阅读是促使科研思路提高的重要方法,主要阅读本专业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文献,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对于需要精读的文献应定期在学科或小组内交流,重点汇报作者为什么做这个工作,提出了什么问题或假说,为了验证这个假说是如何设计的,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从所读文献中自己得到了什么启发或体会等。一次完整的汇报过程可以使学生对科研思路有更直观的感受,并逐步形成科研惯性和自我促进的意识。(3)重视研究生团队的培养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生团队的培养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而又互补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每个研究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兴趣点,团队中各成员的互补能更好地引导和开发其科研潜能,并增强其责任心,达到“1+1>2”的作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设立科研小组,由一名成员担任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一项完整的科研设计,从查阅文献、综述到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技术的学习到实验结果记录和数据统计,贯彻完整科研流程和思路,并培养其独立撰写开题、中期和结题汇报的能力;积极召开组会或汇报会,每人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情况并提出目前的困难及阻碍,团队成员互相探讨解决,以求培养团队互助合作的关系,达到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增强其感情和凝聚力的目的。(4)提供实验室,增加实验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在临床科研设计中的比重。医学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立足于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复杂的验证过程,而在实验室的投入往往反映了一个学科研究深入的程度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水平。实验环境的提供、实验动物的购买、实验耗材的消耗、实验仪器的购买维护等均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