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医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1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 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 教学模式
1、引言
诊断学是综合运用一系列基本医学知识、理论与技能对疾病实施诊断的医学分支,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学科。该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症状与体征判断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等多个方面,其教学成效的优良特性对临床医学生养成完善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诊断水平具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此,广大医学院教师需进一步深化该学科教学之内涵,并以此不断提升医学生之未来临床创新能力。本文即是针对此方面问题,从发掘当前临床诊断学教学模式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总结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关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为医学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2、当前诊断学教学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知道,诊断学是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联系临床诊断实践的过度性学科,因此要确保在该学科的学习中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具备更高多学科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这些基础医学学科比如包括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以及病理学等。当然更高的要求还应当对这些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相互关联的能力,这也是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最客观才保障。比如我们在进行心脏听诊的体格检查教学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组织解剖学知识,就不可能准确掌握心脏瓣膜的位置;如果不能从生理学方面理解心脏的搏动规律与血液运行顺序,自然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心脏听诊主要内容之含义。总体来看,在学习任务相对繁重的情况下,实际中始终有部分学生难以全面综合性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因此可在一定程度对诊断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2.2诊断学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医学生如果未能很好地掌握诊断学相关知识,势必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然而,排除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客观因素。而就当前多数医学院对诊断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该门课程太少的课时与较多的课程内容愈发显得矛盾突出,以至于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有部分有选择性地授课,进而导致讲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虽然说大学生应鼓励和肠道自学,但教师的课堂讲授也是不容忽视的。
2.3诊断学所包含的基础内容有与临床教学脱节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诊断学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做到基础与临床两方面的学习并重,进而在大号基础知识根基的同时帮助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在临床见习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在显示的诊断学教学中普遍还存在重基础而轻实践的情况,从而导致诊断学主要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课堂的授课中完成,而相对欠缺了实验室与临床见习的实践内容,很难做到课本知识的临床转化,未能完全达到诊断学教学最理想的目的。
2.4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仍比较传统
目前大部分的医学院在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时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所谓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更容易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倦怠感,其创新能力便更是无从谈起,被动地学习仅仅成为了应付考试的一种需要。然而就考试的情况来看,起模式也是比较陈旧的,仍是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而这样的考试往往又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以提高成绩,其辨析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基于此改革教学与考试的模式均应成为诊断学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临床诊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分析
3.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好诊断学知识的第一步。作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复习,以此不断对旧学的基础医学知识适时巩固,其中需特别主要加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重温,如此才能为帮学生更好地掌握诊断学知识打下见识的基础。如在心脏听诊的体格检查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心脏各个瓣膜的位置、血液循环的路线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3.2科学设置诊断学课程以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师课堂的授课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存有非常密切之联系。而科学安排诊断学课程是学好该门学科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医学学科的内部分支也会更加地细化,但也不能因此而缩减基础课程的授课课时,在课时严重减少的情况下,多数教师均是在匆匆忙忙中完成授课程序,进而会对授课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很多时候,其目的变成了为了完成课程讲授任务,而不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说,适当的增加学时,合理设置诊断学的课程是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
3.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我们重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条件,提出实验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和操作,完成后提交实验分析报告。比如,在实验诊断学中,除了学生必须动手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的训练外,我们给学生一份病人的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结果,让学生提出为诊断提供依据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和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预测会出现哪几种检查结果,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出诊断结论。这样,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4逐步施行基础知识考试与床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诊断学的特性决定了其考核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与基础知识的笔试,只有将其与临床操作考核较好地结合,才能更切实地达到考察教学成效的目的。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是我们形成发散性思维,提高医疗诊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看待一个疾病,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症状中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准确的诊断。诊断学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在考试考核的时候,可以作为笔试的重点部分。但是,诊断学的一些临床技能操作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说诊断学中的体格检查部分、穿刺术等内容都是偏重于临床操作内容。在考试考核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合格是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重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间的桥梁学科,我们必须看到诊断学在医学课程学习与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认真对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不断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医学生未来临床诊断工作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康熙雄,等.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7 版:1.
[2]王北松,许宇飞.诊断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9):152-153.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引入PBL方法。PBL教学模式在设计上遵循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调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教学结果调查表明,PBL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98.3%),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5.0%)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94.2%),留学生能熟练掌握诊治脑血管病内容。 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脑血管病;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47-04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XUE Shouru HAN Xuefei CAI Xiuying DUAN Xiaoyu DONG W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Methods In theory teaching of CVD for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PBL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case as a guide and the problem as a basement, with the full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help to manipulate the primitive of foreign students (98.3%) and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CVD (95.0%, 94.2%). Foreign students could master CV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odel has also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VD course, and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基金项目] 苏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2009-sz-027)。
[作者简介] 薛寿儒(1967.4-),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病的基础和临床。
国内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极其重要,占据临床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地位。在传统教学中,遵循“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和教材为主”模式,该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思维不够活跃、动手创造能力不够强、探索未知领域意识薄弱等缺点,其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1-3]。PBL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病。其特征是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由于脑血管病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的各种症状体征复杂,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留学生常常感到枯燥难懂,教学效率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应用PBL教学方法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接受该教学方法的132名留学生(共4个班)课后随机发放120份调查内容相同的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
1.2 PBL教学对象及实施方法
1.2.1 留学生课前预习 上课前2周告知留学生脑血管病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通知学生课前认真学习脑血管病课的内容,主讲教师通过校内局域网发送脑血管病章节的学习目标和相关问题,让留学生(每班分5组)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并鼓励留学生上互联网查询脑血管病最新进展信息。由学生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主要有:①如何问诊,即详细的病史询问应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②如何体检,即针对病史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可能的体征是什么?为什么?③如何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按轻重缓急顺序,主要安排哪方面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的可能结果是什么?④如何诊断,脑血管病的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何?应该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⑤如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什么?每一小组负责制作并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幻灯片。对小组讲者的要求:幻灯片张数适中,每张幻灯数不能超过5张,每张幻灯字数不能超过20个;要求其思维清晰,语言流利,讲解完需准确回答听者提出的问题。对听者的要求:积极配合提出问题,并可能回答讲者不能回答的问题。
1.2.2 教师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教学课件制作 应用我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多年来在脑血管病教学研究工作中收集的大量典型病例、脑CT、MRI、MRA、MRV、DSA、CTA、SPECT、PET等典型影像资料,结合既往典型病例的腰穿脑脊液资料作为素材。以PBL教学方式为先导,围绕脑血管病的两大要素:主要脑血管分布和脑功能区分布及构造设计学习目标的问题,并围绕脑血管病的两类主要问题,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1.2.3 知识梳理安排 各组分别展示课件,讲述有关内容。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可针对一些关键知识点提出问题,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例如:有肢体瘫痪的患者一定就是脑血管病吗?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决定由自己回答或将问题布置为课下作业,由学生借助各种学习工具获得答案。教师对学生课件制作的质量、讲授水平、课堂提问与回答的踊跃程度等进行简要小结。
1.3 临床PBL课实践
病史询问:指导1名学生按时间顺序,沿逻辑思维进行问诊,其余同学倾听。教师需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对学生的病史询问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病史询问所用词语不能过度专业化,询问顺序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偏题,不能有重大遗漏等。病史询问结束后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体格检查:指定1名学生进行神经系统针对性的体格检查,注意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前后上下顺序、手法以及查体过程中爱伤观念的体现。查体结束后首先体检者汇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阳性结果,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部分的补充与纠正。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指定学生根据前述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提出为确立临床诊断进一步需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学生进行分析。其中,脑CT、MRI、MRA等典型影像资料与脑脊液结果的分析是重要基本功,教师要结合病例,对典型影像资料的临床意义、脑脊液结果的判断与临床价值、脑CT和MRI的阅读顺序及异常表现进行必要的讲解。
诊断的提出:指导学生用专业语言精简总结,并提出临床诊断及其依据。
鉴别诊断的分析:由指定学生提出主要的临床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治疗原则:由指定学生根据临床资料,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原则和一般治疗,要求注意观察判断病情进展的指标及必要的处理方法。例如:1例脑血管病患者,如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如果用药3 d以后效果不佳,应考虑有哪些恶化的原因?应给予患者哪些检查?如何调整用药?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布置为课下作业,并推荐主要的参考文献或网络资源供学生查阅参考,待下次课由学生做出回答。
讨论总结:讨论围绕临床脑血管病病例引导出来的学习目标进行,留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最后提出诊疗意见。如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呕吐和肢体瘫痪,相应提出如下问题: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原因、瘫痪血管分布特点及如何处理等。留学生围绕问题运用新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经过讨论做出正确的处理。讨论过程中注重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演示脑血管构造及分布。对课堂上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流探讨,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定: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小结,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结果
P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对PBL教学形式与效果普遍评价较高,大多数留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见表1。
3 讨论
3.1 我校留学生的教学特点
我校自2006年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类留学生,我校留学生主要来源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和极少数欧美国家的应届高中生,目前在校生400余人。我校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是:①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留学生之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但其医学知识相对匮乏;②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主要受英联邦国家语言环境的熏陶,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普遍较好,虽然大多数留学生入学时能用英语交流,但由于留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而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表达相对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式交流;③这些学生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深受该文化背景影响;④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课堂气氛热烈,随时可能会打断教师授课而提出问题,但组织纪律性较差,上课迟到、早退时有发生;⑤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回国参加本土医师执业资格或执照考试。尽快熟悉这些情况,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授课前应该熟悉和尊重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的国体、政体、民族、文化、宗教、历史等特点,并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建立师生友谊,为对外医学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氛围,这是取得留学生信任和认可教师教学权威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利用有限的高校资源改善留学生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留学生用英语授课,要求任课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4]。目前神经内科留学生的授课教师主要由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出国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语言、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较易与留学生沟通,且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而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时间达4课时,占整个神经病学理论教学的1/8。因此,选择脑血管病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目的是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核心,培养留学生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熟练掌握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3.2 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PBL最早始于1969年,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得到推荐,此后在国内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并得到较快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是以重视能力培养代替重视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PBL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互动,因此密切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和互助共事的交流能力;同时,PBL教学还可以提高组织调查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等。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留学生对脑血管病内容产生深刻准确的记忆,加深对脑血管病知识的理解。
3.3 PBL教学法体会
PBL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案等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它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推动高等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成为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热点[1,4-5]。留学生由于思维较为自信活跃,敢于发言提出问题等特点,采用PBL教学非常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尤其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更加如此,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汇集了图片、录像、动画等音频及视频材料,使抽象、枯燥难懂的脑血管病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对脑血管病各类抽象症状体征的理解。
PBL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勇于参与、善于表达、乐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学习体会。因此,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其交流积极性。研究中有98.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够提高其自身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可见其调动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精神,活跃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在PBL教学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查阅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记忆,强化专业知识的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研究中,有91.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创新和理解记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完整的体格检查,合适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采用PBL教学后,学生需要自己发现临床疾病的不典型性,并加以鉴别诊断,最后才能形成准确的临床诊断。95.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增强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虽然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动听教师上课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充满激情活力的PBL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接受的。研究结果中,有95.8%的学生觉得能够适应PBL教学。可见,PBL教学在临床神经病教学中是值得推广和实践的。
传统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PBL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角色互换,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协调和指导帮助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开拓创造性,达到使学生有效掌握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PBL教学法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管理以及对学生积极参与的帮助和激励促进。因此,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PBL教学虽然在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普遍,但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尚属起步阶段,而且各个医学院校实施的方法也不同,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普及该方法还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5-7],包括:①全才型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全才型师资力量薄弱。②缺乏系统有效的PBL教学教材和配套培训资料。③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病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④有些学生对PBL教学法不适应。⑤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PBL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灌输法教学,突然转变教学方法,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加重,不能有效适应。
总之,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脑血管病教学,有利于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解决当前医疗环境下教学资源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0]。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PBL教材及配套培训资料的开发和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5,11-13]。该教学模式弥补了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动手能力较差和创造性思维不强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Med Educ,2005,39(7):732-741.
[2] 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3] Hofman K,Hosokawa M,Blake RJ,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 Acad Med,2006, 81(7):617-625.
[4] 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1(9):1348-1350.
[5] 尚宏,王鹏军,付锦,等.七年制临床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83-1485.
[6] 张旭祥,念馨,左帆,等.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56-157.
[7]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8] 姜东辉,曹赋韬.医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8(32):65-66.
[9] 石玮玮,杨正刚,张丽平,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49-150.
[10] 李海燕,曹励民,贺红艳,等.P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15(8):73-75.
[11] 杨淑华,刘艳阳,李碧丽,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7): 38-41.
[12] 陈丽仙,卢传坚,陈延,等.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课程PBL教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09-911.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4
[主题词] 临床医学/针灸学;教学/方法ExperienceinTeachingAcupunctureTheoriesforStudentsinDepartmentofC
linicalMedicineSuPeiqing(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engdeMedicalCollege,H
ebei067000)[Abstract] BasedontheauthorsexperienceinteachingAcupunctureformanyyears,theapproache
stoteachthecourseofAcupuncturearesummarizedinthefollowingfouraspects:Takingexamp
lesandtellingstoriestomakethecourseinterestingtostudents;Combiningteachingandpracticetomakethecoursemorea
cceptablebyshowingthemagicefficiencyofacupuncture;Teachingmoretechniquesandmetho
dsforstudentstoaccumulatemoredataandexperience;Givingthemmorechancetobepromot
ed.Theseapproachesallowstudentstogetprimaryknowledgeatthefirststageofthestud
y,tobeinterestedinitduringthestudyandtobeabletoemploythetechniquesinclinicsaf
terterminationofthestudy.
[Keywords] ClinicalMedicine/acupuncture;Teaching/methods
笔者从1992年开始承担临床医学系《中医学》针灸理论课程6届的教学,对于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如何学好《针灸学》及针灸在他们未来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深有体会。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健康中功不可没,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光大。为进一步搞好针灸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不仅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针灸系,而且建立了针灸研究所、针灸骨伤学院,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的高、精、尖人才;为了推广针灸,不仅中医系的学生要学好针灸,而且临床医学系(西医)开设的《中医学》中亦有相当部分的针灸内容。根据笔者的体会,认为临床医学系,尤其是专科医学生,将来毕业后主要以全科医生的角色分布在县以下基层医疗单位,针灸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简便、实用的医疗技术。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
1 激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提高兴趣是上好《针灸学》第1堂课的关键。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其学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学的朦朦胧胧,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模式格格不入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仍然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知学完针灸学后将来有何用途?对此,我在讲第1堂针灸课时,不循常规先去讲前言、总论、发展史,而是先找现实的真实故事讲给学生听,寓教于听。如在给97级医学专科学生上第1堂针灸课时,我先讲了“努力推广针灸的波兰教授”(见中国中医药报,1987年10月31日第1版)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波兰针灸协会主席嘎尔努谢夫斯基从55岁开始学习中国针灸至80岁,历经25年在波兰推广中国针灸的经过。不讲更多的说教式道理,只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便可达到提高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第2个故事介绍“北京市友谊医院成功救治一位罕见高危产妇”(见中国医药报,1997年10月28日第5版),说的是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与麻醉科通力协作,利用传统的针麻为一罕见高危产妇实施剖宫产,使产妇平安分娩。通过这些故事,消除了医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特别是对针灸能否治病的疑虑,再通过自己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了医学生学好针灸学的信念,这样就令绝大多数学生有信心学好针灸学。最后再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针灸学》的总论部分,圆满完成了《针灸学》的开场白,达到了第1个目的―――入门。
2 身体力行、教会针灸
每当医学生学习一段针灸理论后,就急于动手,如何把一根银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内,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学时少,既没有实习也没有见习,要在短短的20~30学时内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掌握手法,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对此,任课老师就成了关键因素。我是采取从上第1堂课开始就教同学们动手,如何掌握刺灸法,先按教科书要求练习指力,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每当课间休息都亲自在自己身上针刺(以消除部分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示范,然后再在学生身上示范,开始练习的穴位是内关、曲池、足三里,待学完针灸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会针刺,都敢针刺,最后利用半天时间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掌握行针手法,使每一个同学都敢在自己身上和同学身上扎针。如此,便达到了第2个目的―――学会基本理论,掌握了针灸、拔罐等基本技能。
3 积累资料,准确治病
由于《中医学》针灸部分课时少,内容简,而临床治疗部分介绍更加简单,学生们只读此部分内容,难以辨证取穴、对证施术,为此,向学生介绍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容易掌握的针灸临床资料是必要的。如多向他们介绍《中国针灸》及其同类杂志上的病例报道、针灸方法、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针灸资料,为他们将来毕业后从事针灸临床积累更多的实用型参考资料。例如1995年在承德召开的“全国首届经络诊治研讨会”论文集,我及时地将此材料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毕业后在临床上参考此材料用针灸治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为此,很多学生经常向我索取这方面的资料,共同研究针灸理论、探讨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真正体会到,中国针灸是中国医生(不分中医、西医)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和临床医疗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传统的针灸尽早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的防病保健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扶马送行、有始有终
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和所有高校大学生有同样的通病,对每一个新学科都是开始热衷,逐渐冷淡,最终放松,特别是,当不了解某一学科的真正价值,而自觉无用的同学更易犯此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能让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经常利用传统针灸解决一些西医不易解决的疾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从学完《针灸学》到他们毕业后工作时,要隔很长一段时间(1年半),在这个期间,如果不强化,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却了《针灸学》,以致到工作中应用时出现困难,最终放弃这门医疗技术。对此,为了不让学生们忘掉《针灸学》,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1)督促同学们学完针灸后,不要把针灸包收起来,要经常在同学之间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成立针灸兴趣小组,可聘请针灸老师当顾问。(2)节假日经常有组织地去附近医院、诊所参观、实习,提高诊治水平。(3)将针灸治病作为一项服务内容纳入到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中,在节假日义诊中用针灸为百姓治病。(4)在最后1年的生产实习中,要经常去所在实习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拜师学艺,甚至根据个人情况可安排一定时间的针灸科实习,如此进行,到学生们毕业后自然就会运用针灸治疗了。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5
(1)地区现状
我校位于中西部地区、武陵山片区,按照学校专业建设计划要求,我们临床医学系曾于2011年8月对怀化所在地武陵山片区基层卫生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医疗人才和全科医疗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学历层次低以中专学历为主,仍然有少数没有学历的医务人员。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面向武陵山片区,服务农村基层,为“人才紧缺型”专业,以加强应用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基层紧缺医卫人才需求为目标。
(2)师资现状
我们学校在短短十三年内实现了由中专至大专到本科的“三级跳”,这种跨跃式发展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能力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构成了严峻挑战。中专时期教师大多属于“经验型”和“实践型”教师,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对象、内涵了解不够,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仍不同程度地沿用既往的模式。经过专科十余年的改革创新,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都得到一定提升,师资素质有了提高,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人数逐渐增多,但高学历特别是博士学历的教师仍缺乏,具有本科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寥寥无几,在我区或全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更是风毛麟角。作为专科医学院校,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都是在附属医院由临床医生完成,临床医生虽有医生的临床经验但没有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不能将自己的学识外化给学生。另外,临床医学系自2010年来引进了许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成为诊断学、外科学等临床桥梁课程授课的主力,从这个角度看,课堂成了年轻教师的实验田、练兵场,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加之本科学校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对专业课教师本身要求较高,须具备三重性质,即“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技能,同时还必须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这是保证理论联系实际、传授临床新技能、新方法和科研新进展的前提。因此,适应高等医学教育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我校大专教师转型期的现实要求,也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3)教学设备
实验教学是基础理论的验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深化和扩展。临床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高质量的实验相配合,就会像纸上谈兵。这就对试验场地、带教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充足,2012、2013年分别录取新生831、889人,学生多、实训项目多,场地设备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设备相对不足,实训教材特别是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的制作建设不足。实验教师的教学手段较单一,讲授内容陈旧与简化现象严重;表达能力受限,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见习、实习期间的收获应该事半功倍。但我校临床医学的实习医院多数是二级医院、县级医院,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很少,这种县级实习医院,临床科室不全或分科不细,病种较少,实践动手操作机会少,无法满足本科教学目的,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作用。因此,拓展实习基地,提升实习医院的级别也是当务之急。
2适应本科教学,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探索
(1)合理的本科办学定位。曾有专家将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类
根据武陵山片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以往尚未有一所医学本科院校的特点,我们学校应该定位于教学型医学院校。应当确立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社区定向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本专并举,从以专科层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本科层次为主,旨在培养面向城乡基层,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或技术应用型相关医学人才。以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医学等专业国家基本要求为导向构架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在专业设置上,应当变学术导向为主为社会需求导向为主,并把为农村、基层、社区服务作为重点。
(2)改善教学条件。临床医学对实验实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临床操作技能只能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内化”。
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相对减少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虽然尽量充实和优化了现有教学条件,如添置、更新了一批价值210余万元的仿真模型及投影设备,用于校内和附属医院临床技能实训教学;新建了90平米的模拟急救实训室1间;2012年增加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盈口、坨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全科医学的见习。实习教学方面,修订了实习教学大纲,加强了与实习医院的合作,完善了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了巡回检查和指导,使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高。通过以上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的压力,但尚未达到本科教学的要求,而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未来在学校初升本的转型期,笔者觉得:应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面积,购买和更新高仿真实训模型和投影设备,扩充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仪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室,和充足的适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的实习医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本科教学能力
师资是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关键。近两年来,学校和附属医院为升本以及升本后的临床医学专业转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继修订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及管理办法》、《“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学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规定》及《新进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2012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处,专门负责全校教师包括附属医院教师的培养工作,大力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且引进1名神经外科学专业博士后人才,共安排了74人次参加国内骨干教师教学培训与考察学习,聘请了8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到学校做示范性教学,如聘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管茶香教授所做的“医学本科教学浅悟”,笔者感到受益匪浅,从那丰富的表情、风趣的语言、激情四射的讲解、流畅自然的表述中,深刻感觉到医学教师语言和人格的无限魅力,使人终身难忘。除此之外,附属医院也建立健全了教学激励制度,鼓励高职称、高水平医师兼职从事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并通过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同时临床医学系制定了针对性、渐进式的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专业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阔视野。2013年临床医学系组织学科带头人考察了台湾三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情况,对台湾医学教育的人文教育和服务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获得较大收获。通过培养、引进、考察、激励等方法,已经完成教师培养特别是双师教师培养的初级阶段计划,下一步会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可选派到重点高校脱产进修或攻读博士生;对业务水平接近“研究型”的教师,采取给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争取科研项目,使之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而且学校和中南大学联合举办“博士班”,重点针对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的教师培养,以提升临床课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3结语
临床医学理论范文6
(一)研究对象
通过电子邮箱和纸质问卷两种途径,对莆田学院临床医学院2008级毕业生发送66封电子邮件,回收57份,有效答卷回收率86.36%;对2009级学生发放55份纸质问卷,回收52份,有效答卷回收率94.55%。共计109份有效答卷。
(二)测量工具
采用杜天骄编制的《医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测定压力均值,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按1(无压力)~5(压力很大)级评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其研究认为,量表压力源从大到小分别包括社会环境压力、家庭支持压力、岗位要求压力、个人素质压力、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就业指导压力以及学校影响压力7个分量表。本次调查的Cronbach’sAlpha系数(内部一致性检验)为0.945,信度良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自我效能感均值。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大学生的应对趋势,量表含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按0(不采用)~3(经常采用)级评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F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般现状
总就业压力得分为(3.061±0.622)分,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最高为4.19分,最低为1.57分。得分区间在1~2分的占3.67%,2~3分占44.04%,3~4分占43.12%,4~5分占9.17%。七项压力源中,社会环境压力[(3.401±0.800)分]和家庭环境压力[(3.208±0.934)分]是临床毕业生最主要的两项压力源,其余为个人素质压力[(3.046±0.688)分]、就业指导压力[(3.042±0.736)分]、岗位要求压力[(2.974±0.592)分]、学校影响压力[(2.963±0.694)分]、专业供求矛盾压力[(2.801±0.672)分]。
(二)就业相关影响因素对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意向单位五个方面的总体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1。不同年级、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对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女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低于男生;所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相应的压力感知越大,诉诸积极应对的频率也越高;未确定就业单位比确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在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的均值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可见,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付方式的频率次数上升。调查发现消极应对在各因素间差异均不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地域优势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合Schwarzer的表述,本调查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243分,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低效能者(得分低于2分)占12.84%,表明被试偶尔会自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找出优势、悦纳自己;得分在2.1~3.0分的占80.73%,表明被试抱有一定自信心,感觉有能力胜任一般工作;高效能者(得分在3.1~4.0分)占6.42%,表明被试自信心过高,需要帮助被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盲目自信。此次调查的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前人研究。
(三)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总就业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总就业压力为因变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积极应对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解释总方差的16.7%,结果见表3。其中,消极应对被排除(与其余因素间无显著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反向预测源,得分越高,压力水平越低;而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源。
三、讨论
(一)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临床医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毕业后就业面窄、薪资待遇底等限制因素成为临床医学生顺利就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生的构成五成以上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偏下,学生自我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偏低;其次,新办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发展中存在诸多挑战,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近两年的就业质量也随着社会对医疗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就业难度略有提升;再次,福建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由地方卫生部门与高校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加剧;此外,通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师生座谈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专家讲座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积极调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毕业生总体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得分3.061分)。
(二)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通过压力归因调查发现,社会环境压力和家庭环境压力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社会、家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水平和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而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对毕业生的影响,相比杜天骄的研究明显下降,推断这与福建省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量较大存在一定联系。就自我效能感而言,总体得分中等偏下,低于其他高校的总得分。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对压力的感知力也略高于男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符。就应对方式而言,倾向于积极应对,并与就业压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表现为:在高水平的就业压力和相对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推动下,毕业生面临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及时的介入与调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所感知的就业压力,更多地咨询诉说、倾诉内心烦恼,征求他人意见,同时克制负面情绪、改变方式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已达到较佳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数据显示,在高就业压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下,辅导员介入并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引导其合理释压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开发及就业心理疏导,学生能够相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定位,大多数人都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妥善处理就业压力,使之转化为就业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在临床医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