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金融的特点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物流金融 武汉 物流

物流金融是指随物流产生的,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运用,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物流价值链增值的金融活动。物流金融,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在不改变企业经营现状的条件下加速资金周转率,拓宽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完善产品组合,改善信贷结构,开发优质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推进现代物流整合,提高服务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可谓“三赢”。目前武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物流业正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物流金融服务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一、武汉地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潜力分析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京广铁路、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及长江航运等全国交通要塞素,有“九省通衢”之称。2013年10月武汉城际铁路将正式通车,标志着由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所组成的1+8城市圈正式进入“半小时”时代。交通的便利无疑为武汉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汉在2012年的GDP达到8003.82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是以武钢为首的钢材制造业、以武石油为首的化工产业,还是以神龙、东风本田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还有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先后跨过千亿元规模,存在巨大的物流需求。武汉便利的交通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非常适合建立大型物流集散中心。

顺应这种需求,武汉市政府力将武汉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并利用武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打造武汉现代物流业综合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保证物流业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物流资金流转的保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武汉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也会迎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武汉地区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实际上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它既可以丰富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让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和金融服务,降低资金占用率,增加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和经营利润,实现多方共赢。目前,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业务已有初步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一)物流金融的发展条件日趋成熟

武汉市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2012年底,武汉市已成立物流局,目前正在筹建武汉物流交易所。在政策支持方面武汉市已初步形成涉及用地、税收、财政和融资、规费及价格、服务保障等方面共38条政策意见,重点打造4大物流品牌、4大物流产业、6大综合物流园区、8类专业物流中心、100个物流配送站。强劲发展中的物流业为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武汉市的金融业发展环境好。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共271家,比上年增加32家,金融业产值占全省的66%。单就武汉光谷金融港而言,2012年共有21家银行在此设立分支机构,银行网点总数达106个,累计授信超过1000亿元。{1}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物流金融不断发展

武汉地区金融机构对物流金融业务努力探索,开发了不少新的金融工具,如招商银行推出的“点金物流金融”和广发的物流银行业务。特别要提到的是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率先在武汉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针对武汉地区的区域特点,华夏银行特别是在钢铁和汽车行业进行试点,业务量持续攀升,成效显著,形成了供、产、运、储、销完整的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武汉分行累计为60多家汽车经销商和30多家钢材经销商、1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多家钢铁原料和燃料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并与中储股份汉口公司、中远物流等8家仓储、运输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各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量已达到60多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另外,物流企业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经过改制,到2011年底公司以现代物流为主导,形成了商贸物流业、汽车物流业和物流金融业三大主营板块,羡慕开始发展对外投资和融资租赁业,同年实现经营收入2.6亿元,现已开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成为一家整合多式联运,发展集约式一体化物流,聚合产业要素,开展供应链衍生服务的5A级现代物流企业。2011年12月22日武汉诚通钢铁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营业,它既是综合物流平台,又是物流金融平台,不但运营仓储业务、运输业务、加工业务、货代业务等,也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总对总框架协议,合作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开创了金融物流业务新模式,为钢厂和钢铁贸易企业提供资金和金融杠杆服务。这些都为武汉地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

1.物流企业发展程度低。武汉市除少数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外,多数本地物流企业规模小,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缺乏,工作质量不高,服务比较单一,很多物流企业就是运输公司,只能完成单流和分段的物流服务,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物流市场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基地设施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效率不高。虽然像武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已经具备大宗物流的运作管理能力,并在资源组织、配送、定价方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但这些条件和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2.物流金融服务效率低。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是缺少服务经验。物流金融是将物流企业经营与金融机构服务结合起来的金融创新业务,结构复杂,信息化要求高,为保证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目前由于物流企业发展程度低,信息化程度相当有限,以至供应链中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从金融机构来看,物流金融服务是较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发展时间较短,既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业务流程,无论是内部监控、贷款工具设计,还是风险管理控制,金融机构都缺乏经验,直接导致物流金融服务规模小,效率低。

3.多数物流企业未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信用评级困难。除武汉地区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有限,没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此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无法体系统化,物流金融业务表现出短期、小额、松散的特点。

三、推动武汉物流金融发展的措施

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发展初见成效,但与上海、北京、广州、江浙等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要完善物流金融市场,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物流金融业务的相关规范。西方国家很早就出台了指导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美国1952年出台的《统一商法典》,并在实际业务中不断完善、成熟,在这一架构下,物流金融业务真正做到了立法完备,高效公正。而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仅有《合同法》和《担保法》中的某些条款可以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依据,在实际业务中,金融机构内部也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的操作流程规范,模糊的物流金融信贷资产流通转让制度,僵化的分类标准,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规范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使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有效地处理违约情形,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尽快完善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武汉地处中国中心,连通东西,贯通南北,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宅急送、当当等多家企业。但武汉地区的物流企业除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外,普遍现状是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网点分散,它们正处在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据统计,全国5A级物流企业共110家,武汉只有4家,占3.6%,全国A级物流企业1776家,武汉有78家,占4.4%。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武汉地区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根据武汉地区的发展特点,重点培育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四大物流产业,促成其从传统物流企业变为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提高其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形成区域特色,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力争打造业态多元、布局合理、货畅其流的中国国家级物流中心。

第三,构建物流金融信息平台。物流企业的业务具有客人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的特点,在信息传递上会存在滞后性,因此要有效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就必须实现物流和资金流信息的实时获取,必须建设武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增强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四,开发地区特色的物流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创新,按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根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产品组合,改善信贷结构,开发优质客户,提升物流企业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提高经营水平、盈利水平。武汉地区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活物资贸易是物流需求最大产业,仅就钢材产品而言,武汉周边的马钢、华钢和南钢企业都以武汉作为流通市场,生产总量超过3000万吨,至少有1500万吨会经武汉流通,它们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应是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武汉地区的金融机构应根据这一特点,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比如华夏银行武汉分行针对武汉汽车和钢铁产业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五,优化风险控制机制。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质押物风险等。综合而言,首先要加强信用管理,完善资信评估体系。目前武汉地区的中小型融资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规模小,为更好地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可以收集客户资料、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经营能力和成长潜力进行调查、分析、管理,做好信用级别分类和额度稽核;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沟通,全方位掌握客户信息,同时完善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机制,对质押物价格异常波动发出预警信号;物流企业则可通过设立市场调研部,快速反馈市场信息。最后要注意质押物本身的风险防范。质押物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应选择价格波动较小、物流质量稳定、使用范围大的商品,还要防范质押物人仓储风险,必要时可以为质押物买保险。

注释

{1}数据来源于武汉商务局。

{2}数据来源于华夏银行武汉分行。

参考文献

[1]韩红云.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11).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中小企业

一、物流金融的本质

虽然物流金融起源较早,但是关于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并不成熟,而且学术界对物流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定义。下面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物流金融的本质。假设市场存在原材料供应商(A)、生产商(B)、消费群体(C)、金融机构(D)和第三方物流企业(E)。如果没有金融服务,由于B自有资金有限,B对A的采购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物流周转速度将受到限制,盈利能力也将降低。引入D的资金后,B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对A的采购量,增加物流规模和周转速度,加快进行下一轮生产,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然而,由于D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因此与A、B、C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D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从而出现“惧贷”和“惜贷”的局面。为此,D往往会找一个委托人来解决与A、B、C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E就是最恰当的人选。因为,E可以不但掌握企业物流信息,而且与企业有着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简而言之,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

二、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捷径

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的困境。物流金融使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并且大大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首先,金融机构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状况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因此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动态的获取中小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并且能够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此外,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是其物流业务中产生的副产品,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从而使得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银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伙伴,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和银行将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双方利益关系也由短期、临时转向长期、固定。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将会大大加强,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也将大大减少。简而言之,在长期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很高。得益于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积极性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也必将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物流金融

金融物流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一条重要捷径,中小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物流金融、创造开展物流金融的条件,加速物流速度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流金融模式。虽然物流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但是物流金融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物流金融模式,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笔者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将物流金融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由于物流结算金融是在结算环节进行的金融活动,有现成的货物交易作为基础,具有周期短、规模小、风险小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较低,且申请也较容易;物流仓单金融依靠的是未来的货物交易,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大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必然高于物流结算金融,且申请的门槛较高;物流授信金融实质上也是一种仓单金融,只不过在物流授信金融中,金融机构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给物流企业。因此,物流授信金融的成本和申请难易程度与仓单金融一样。

其次,要树立现代物流思想,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金融得以实施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改造升级物流体系。此外,还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相互的信用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互信用机制将大大有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机制。

此外,还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金融机构是金融物流的最终决策者,因此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是有效开展金融物流的关键。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克服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要以物流供应链为依据,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桥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远利益关系,使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郑钥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9)

[2]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 [J].华东经济管理, 2006,(6)

[3]储雪俭: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物流技术,2006,(5)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金融;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23 -02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已有一定发展与进步,但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内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处理,让企业提前获得现金流,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缓解资金短缺和周转压力。企业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很少有中小企业作为发起人。

因此,本文将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与企业资产证券化相结合,提出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这种新型的物流金融模式,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思路。

一、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的现状

我国物流金融的融资主体较单一,大多以银行为主体开展物流金融。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活跃于物流金融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区重视物流金融业务。总体来说,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很多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是空白的。目前,物流园区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险业务:保险是物流园区开展较早、较多的一种业务模式,物流园区通过收取佣金获得利润。2.小额贷款业务:一般是通过成立小额担保公司,将资金充足企业的闲散资金筹集在一起,对物流园区内资金短缺的企业实行放贷,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没有与物流园区业务相联系。3.代收货款、运费业务:属于物流金融结算类业务,运用各种结算工具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常见的主要有垫付货款、代收货款、承兑汇票三种业务类型。在结算类业务中,直接获益者是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主要协助物流企业进行风险控制。4.物流金融授信业务:分为委托授信模式和统一授信模式。委托授信模式,是指金融机构将质物的运输、仓储、价值评估以及整个流程的风险监控等全部外包给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协助金融机构选取符合信贷条件的融资企业和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统一授信模式中,金融机构不参与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直接授予规模较大、信用度较高、经营业绩与经营状况良好的物流园区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再由物流园区向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负责贷款前后全部环节的活动。

以上是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主要的几种模式,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发展,我国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多,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但从以上业务中可以看出,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基本是间接融资方式,而没有协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帮助企业调整资产负债比例、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二、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运作流程

本文中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指,以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整合园区服务范围内各条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收入的基础资产,汇聚形成资产池,将其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然后由SPV以购买的组合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这是一种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选择资产类型,构建基础资产池。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有:应收账款、具体项目、知识产权。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根据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类型,以供应链为单位,对各条供应链上的证券化资产进行筛选、整合、归类,形成类型一致的基础资产池。

2.出售基础资产池,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物流园区将基础资产池真实出售给发行人SPV,并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3.SPV委托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进行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增级。

4.律师事务所对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权属状况进行尽职调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出具基础资产审计报告、会计处理意见、专项计划设立的融资报告,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和清算报告的审计意见。

5.发行人委托承销机构进行证券承销,承销机构受托后向投资者出售证券,并将承销收入即投资者购买证券所得资金汇入SPV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再由发行人将证券出售收入转给发起人即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根据不同企业的基础资产状况实行资金分配。

6.发行人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的现金流和资产分别委托给受托人和服务人进行管理。受托人负责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服务人对证券化资产进行管理,将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汇给受托人,受托人再将未来现金流收入汇入发起人账户。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运作流程图如下:

三、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特点与风险分析

(一)模式特点分析

在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产生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出租收益等可证券化资产进行整合,发起企业集群资产证券化,并利用园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进行风险监控。因此,该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和信用水平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单个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很难实施。集合资产证券化是基于每条供应链,将多个中小企业零散的基础资产打包组合,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

2.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来源于多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中小企业,这种具有真实贸易基础的资产,降低了证券化风险,同时,广泛的资产来源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3.物流园区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能够实现对中小企业集中的统一管理,准确、及时的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交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风险防范与控制。另外,物流园区能根据资产池中各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贡献率,合理分配承销收入,避免纠纷。

4.SPV是长期存续的实体,能够实现多宗销售的交易模式,可从物流园区多次购买资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

(二)模式风险分析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风险:对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市场或政策的变化导致基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在基于供应链条的集合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由于某个行业的衰退,导致与该行业相关的整条供应链上贸易需求减少、资产状况恶化、基础资产受损的风险。

2.信用风险:如资产债务人拖欠债务,证券化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的评估、信用评级、专业机构出具意见书等环节都可能存在欺诈风险。

3.道德风险:主承销商在承销业务中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一般不参与资产池的尽职调查,放松对风险的防制。发起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发起人可能故意隐瞒负面信息和风险。

4.集合资产证券化的管理风险。由于涉及到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产、资金等方面集中统一的管理较难,服务人和受托人容易出现管理失误。

5.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整导致的合同效力、合同纠纷问题等。

四、结论

本文提出的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一种理论假设,还没有付诸于实践。但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实践操作中必然存在一些风险,如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证券化资产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合同的法律风险等。物流园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融资企业的资格审核与管理、规范质押物或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与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从而降低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提高融资效益。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也是对现有物流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既有利于物流金融规范化操作、降低融资风险,也扩大了服务范围,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对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华. 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01): 1-10.

[3]石永强,熊小婷,张智勇,杨磊. 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 41-44.

[4]罗佳宇.基于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 43-44.

[5]蔡晓慧,余静文.产业集群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07): 73-78.

[6]曾鸿志,黄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86-88.

作者简介: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4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早在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物资银行的概念也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此后,随着物流学的兴起,相应的研究开始增多。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2002年,学者孙宁;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2004年,学者邵辉等对此都进行了研究。该业务与物流业发生紧密联系只是近几年的事。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融通仓”的研究。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至此,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基本确立,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了一系列的运作模式。在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学者做出探索。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但因其相对于“物流金融”在表达上不够准确,续用者不多。物流金融领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与普及。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从2004年底至今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中储与华夏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公司、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银行的合作等等。物流银行业务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可以看出“物流银行”是“物资银行”业务的升华,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物流金融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物流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罗齐和朱道立在2002年提出。朱道立等人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他们认为,因为融通仓所涉及的对象数量众多,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等三种。他们设想的融资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环境与规模类型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基本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运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程序,实现对仓中动态的物资的计价,使它们可以与资本实现转化。资本、物流、仓储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流动资产的三个代表性的形态,它们覆盖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全部流程。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注重基于银行服务的讨论,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结算职能,但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讨论。

物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物流银行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地运用动产质押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广发银行在国内物流银行业务的开拓上走出了第一步。广发行对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内部的调剂,分散了风险。“物流银行”与前面的“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保持了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努力寻求在扩大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发展

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刘高勇(2004)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他论证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可能,其中信息充当物流和金融整合的媒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徐莉、罗茜、熊侃霞(2005)介绍了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并就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设想。王颖琦(2005)介绍了物流保险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唐少艺(2005)以UPS和和广东发展银行为案例,描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准备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针对市场现有状况合理运作的建议。邹小(2005)在《管理塑料价格风险的利器: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而建立的中远期仓单市场,是全新的流通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业界规避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的需求。该书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仓单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阐述仓单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形成、现状、功能作用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入手,对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交易者、交易行为、交易目的等进行论述,对市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制度作了详细的解说,研究了衍生品交易和物流服务如何结合并产生效益和控制风险。唐少麟、乔婷婷(2006)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控制。

现实世界里,“资金”、“原材料”、“库存”这三种资产形态经常相互转换,而转换过程通常很难受到全程不间断地跟踪,特别是“物流”的过程在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是很难被考察的。因而传统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在研究企业运作时通常取其“现金”或“库存”的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动态的转换。“物流金融”的长处就是能解决运动中或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资产利用的问题。它好比社会科学中的“微积分”,使商业领域中的变量可以计量。

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物流金融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明确了融资、结算、风险控制等主要职能,总结出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和反向担保等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收到成效。UPS的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中储股份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广发银行的“物流银行”、TCL应用融通仓思想开拓手机市场等案例对理论做出很好的印证。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农村物流 物流概念 物流运作

国家已经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战略措施。这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农村物流概述

1.农村物流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2.农村物流的特点

①分散性;②季节性;③差异性;④多样性。

3.农村物流现状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的产品分布不均衡,且多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环节的不足,导致这个链条变得较为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的流动,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4.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①物流政策不到位;②物流基础设施落后;③物流技术水平低,缺乏人才;④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

二、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物流金融的概述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金融产品,使物流产业中的资金运转得到有效的调剂其中包括存、贷款,投资,贴现以及发行和交易有价证券等

2.物流金融在农村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虽然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较快,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支农力度不够,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融资瓶颈更加突出。 现代农村物流作为其中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过高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及体系不完善,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供给短缺。

3.我国农村物流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①农村物流金融的金融抑制;②农村物流金融建设基础设施落后;③农业现代信息化程度低;④农村的金融成本过高。

三、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在金融体系下的分析

1.基于存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

该模式是指需要融资群体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品提供给向其贷款的金融机构;但这种担保品不可直接交给金融机构,而是由金融机构将其暂存给具有相应的保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直接的保管,银行根据第三方企业的担保放款给企业,从而实现融资;

2.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

该模式是指以群体为中心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平台,银行可根据规模给予相应的贷款额度,而群体可以根据这些额度向一些需求性的弄村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业务,整个过程有融通仓来监管而金融机构一般不会参与该项目的具体运作

3.物流金融模式之应付账款

在该种模式中,农业企业在接到供应链下游企业订单后,以其应收账款(延迟支付的)作为信用凭证以,来向相应的金融机构提出相关的融资申请,用于为农村企业生产、加工等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4.物流银行

物流银行作为一种以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依托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这些物流公司的大信息网络,以市场中销量大、价格较为稳定的物流产品作为基础,并使金融机构的资金可以与中小企业物流充分的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提供质押的金融服务。

四、完善农村物流金融的对策建议

1.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链接

在设计供应链节点之前,首先要对金融模式中的利益主体进行充分的分析,要认真分析其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在明确权责之后,对服务模式中的各环节的分工与协调做出有效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安全的使用资金,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制造企业的有效发展。从而达到成本的节约以及各利益主体的共赢。

2.完善金内部操作流程

众所周知产品的融通仓服务的提供商主要为贸易公司,它主要会提供3中有效的服务其中包括贸易,金融以及物流服务;在贸易中主要是帮助采购物品,而在金融和物流服务中分别提供资金以及运输、仓储的支持。这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要素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运作质量并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很好的提升,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强化设施保障

加强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多远且有效的投资运作机制,鼓励各类资金团体投资于物流园区的建设,从而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发展群体的不断壮大,今儿农村物流经济的发展。此外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鼓励物流园区进行建设,增加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黄志平.物流金融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应用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56- 57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3]张谦.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整合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5)

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物流金融; 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代收付款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13-03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在物流活动中为有效的组织物流活动而产生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或交易等各种中间业务,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南烈宓慕嵌壤此担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和银行向客户提供商品和货币融资的活动。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

在供应链中,很多核心企业通过欠款或要求预付账款占用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导致后者资金不灵活,中小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导致其资产在银行取得大额贷款受到限制,资金缺口给企业带来了生存危机。物流金融应运而生,融资企业利用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存货、应收账款和订单等库存物资进行抵押。中小企业将流动的货物和没有实质性的项目作为抵押,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其控制范围内的货物估值不能少于取得贷款金额的总值。融资机构并不擅长对货物的监管和清查,第三方物流顺势进入,与融资机构达成协议,必须由与银行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运输。物流金融的特征显现。

三、国外物流金融发展情况

美国在1952年出台了《统一商法典》,明确了物权的归属问题,为物流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方便条件,债权人在提供贷款之前能确定担保品的价值及其优先权效力。同时,还颁布了统一的仓单法案,明确了仓单标准,建立了社会化的仓单系统,增强了存货的流通性。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这无疑为物流金融的发展开了绿灯。美国的物流巨头吉姆卡塞于1970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西雅图成立UPS公司,成功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UPS的物流金融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它的快速发展从并购银行开始,通过客户信息将金融机构和UPS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金融业务,成立了四个分支公司:UPS包裹快递公司、UPS 物流公司、UPS 资本公司、UPS零售公司。四家公司分工明确,包裹快递公司负责以往的传统的工作内容,物流公司负责供应链和电子商务,零售公司负责监管UPS 拥有和控制运作的零售企业,资本公司负责公司的内部和外部金融,工作重点是加强信息流、管理贸易风险、进行国际贸易和小额商业信贷四个方面。

UPS的垫资服务资金灵活性高,负责运货时,UPS 先代替收货人垫付一半的货款,收货人来取货时将全部货款付给UPS,然后UPS将另一半货款交给发货人,在这个时间差内,UPS的账户中就会有一笔不用付利息的货款,同时在运货环节还会得到相应的报酬。

四、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

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模式和融通仓模式。仓单质押融资是指有融资需求的申请人将其拥有全部或部分货权的货物放在银行指定的仓储公司,银行对仓储公司提供的仓单进行估值抵押,以仓单为担保,提供做专门生意的短期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是指银行或融资机构与经销商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参照保全仓库的方式,通过货物监管、回购担保等措施,作为保证措施展开特定的票据业务的模式。融通仓服务就是监管流动资产,因此这项服务可以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国内物流金融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金融的开创者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这两家公司结合成为国内物流金融的领军企业,属于邮政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物流业起步阶段,中国邮政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包含金融和物流两大业务的公司,邮政快递遍布全国各地,下达农村乡镇,拥有深入人心的品牌优势,两家子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将客户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三农,在农村的网点覆盖面广,优势极为明显。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很多物流行业开始与银行联手,在中外运、中远、中铁、中储等国企的带动下,我国的物流金融飞速发展。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2011年上海钢贸事件因债务问题有超过10人自杀、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导致的坏账将近100亿元,无疑给物流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破坏性的打击。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企业发现钢贸融资存在大量的利润,制度上放松了警惕,从而给违法分子以机会,主要问题就出在重复质押。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将自己的存货同时抵押给多家银行或融资机构,同时得到多家银行或融资机构的贷款,个别企业携带贷款潜逃,大量这样的事件同时爆发,造成了钢贸事件,事件中物流金融的漏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五、国内外物流金融的对比分析

(一)国外的物流金融

据资料显示,巴黎银行、万贝银行和花旗银行与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还有许多银行设立专门的质押银行。1954年,美国了《统一商法典》。1916年,美国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国外的物流金融在监管模式上可以通过业务种类的不同设立不同的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

(二)国内的物流金融

2007年,《物权法》正式,约束了物流金融环境。我国物流金融的监管模式比较单一,还在发展阶段,正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型,进行下步监管模式整合的过程中。中国储运公司与银行合作在1999年开展了第一次的存货质押金融服务,在2014年举行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推介会上公布了下一步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物流银行业务。2016年11月24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最大的整车运力平台“运满满”在南京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为货运公司提供保险和需求作为主要服务内容,以此建立金融服务,这次合作将贯穿货运的各个环节,提供各种关于车、货、人的精细化、碎片化、小额化的新型保险服务,在会上展示的保单预示双方物流金融合作的全面展开。

(三)国外UPS和国内邮政的对比分析

1.美国UPS 比中国邮政集团的起步更早,分工更明确,体系也比较完整,中国邮政集团没有UPS 成熟,需要借鉴学习的内容还很多。2.网络购物群体普遍发现,邮政快递速度较慢,仍需改进。3.中国邮政集团自身优势明显,拥有旗下的金融机构,清楚知道自身的特点,不需收购金融机构,不需要磨合期。

六、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各方的风险;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因一时的利益而放弃原则,因小失大;建立优质的信用体系,严格信用等级的要求,明确债权债务问题,清楚划分。

(二)加快建立信用打造功能

物流金融未斫会是物流企业向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信用打造等方面转型所必需的服务职能。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如中远海运、阿里巴巴等,已经通过客户信息和客户评级为客户提供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抵押贷款、付款账期等金融服务。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如大连的“中国方舟”,也规划将依据客户交易记录所形成的大数据提供跨境电商信用评级、投融资等物流金融服务。

中国方舟是我国首个产业互联网平台,2014年6月27 日,西姆集团建立了“中国方舟”产业O2O互联网平台,其目标是打造中国产业的阿里巴巴,实现全球化合作。在建立者马塾君的带领下,“中国方舟”致力于“一带一路”创新走出去的产业模式,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以企业为主的融资服务,让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资金保持稳定,在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到合适的资金,在适当的时期释放出去,取得更大的利益。

(三)明确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

明确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是物流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要素。2015年是快递业飞速发展的一年。据统计,快递的业务量达到206亿件,同比增长48%,农村乡镇快递营业网点的覆盖率达到70%,很多物流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规模扩张,对物流的各方面要求随之提高,速度和服务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很多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金融产品,如京东金融的白条服务和货到付款服务、阿里巴巴旗下的的蚂蚁金融,大学生是这些应用的主要用户。

(四)扩大物流金融发展范围

物流金融的发展要以接力的形式扩大范围,国内较大型的物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资料显示,长三角的快递业务量达到全国的37%,珠三角达到24%,京津冀达到11%,这是物流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不应因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规划;要善于根据自身优势,努力取得政府的支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明确用户群体和覆盖范围,以接力的形式扩大发展范围。

[参考文献]

[1]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07(10).

[2]谢圣涛.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04).

[3]潘卫红.我国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01).

[4]刘静.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运作及盈利模式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6(04).

[5]王华,张毅.“互联网+”战略对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影响机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6(11).

[6]吴春平.大数据时代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3).

[7]曹山.当前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探析[D].云南大学,2010.

[8]刘雷.物流金融的发展方向[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3).

[9]邹敏,谢明.中小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10]周玉梅.刍议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优化[J].生产力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