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的方法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权重 函数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便于组织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整体功能;(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能力;(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与企业创新战略密切相关的。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容易,但进行定量分析则比较困难。目前有不少的研究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但是可操作性都不是太强。要想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操作简便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的确是困难的。我们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人员能力、信息能力、设备能力和组织能力四个要素构成。在每个构成要素中又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每个构成要素和具体指标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都有一定的重要程度。以Ni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的能力指数,ri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zij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中的第j个评价指标,rij表示指标zij的重要程度。则可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列表如上。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在上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中,各构成要素的评价指数可以用(1)求出:

(i=1、2、3、4) (1)

其中:Ni―第i种构成要素的能力指数。

Zij―第i中要素中,第j种指标的评定值。

rij―第i中要素中,第j种指标的权重。且满足

(i=1、2、3、4) (2)

从而得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3)

其中N―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数。

NI―同上

ri―第 i种要素的权重。且满足:

(4)

在计算构成要素的评价指数和企业创新能力指数时,必须给rij、ri、zij赋值才能进行。rij和ri可以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专家可由同行业中多年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还可以吸收个别从事市场调查及研究的人员。

Zij的值可以用比较评分法来确定。在确定某一zij值时,把国内同行业(或国际同行业)最好企业的指标值定为100,最差企业的指标值定为0,则有:Zij [0,100]。比如,行业科技带头人的比例,若本企业为10%,最好企业为15%,最差企业为0%。则本企业这一指标的评定值为66.7。对难以定量的指标,如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可以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

由公式(1)和公式(3)确定的要素能力指数和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用的是加权法。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中,既使某项要素的评定值为零,技术创新能力的计算结果也不可能为零,事实上,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技术创新要进行下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公式(1)和公式(3)是有缺陷的。

我们可以用另一个函数式来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公式为:

N=aN1a1N2a2N3a3N4a4(5)

其中:ai―第i种构成要素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且ai>0

Ni―同前

N―同前

a―是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量,在此可把它作为常量。

从公式(5)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的四个构成要素是同时起作用的,缺一不可。因此,Ni(i=1,2,3,4)必须是非零值,ai(i=1,2,3,4)必须满足0<ai<1. 对公式(5)全微分则:

即:(6)

公式(6)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率是以ai为权重,各个构成要素按比例增长的和。如果四个构成要素的增长比例相同,即则:

(7)

由(7)可知,当a1+a2+a3+a4=1时,技术创新能力和各个构成要素是同比例增长的,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为变量时,即: a1+a2+a3+a4<1时,则技术创新能力增长速要低于构成要素的增长速,从而可知,总体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是有“滞后”效应的。

在公式(5)中,Ni的值可由公式(1)求出,ai的值可以用专家意见法来确定,且满足。

显然用公式(3)和公式(5)确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的值域是不同,在公式(3)中N∈[0,100],在公式(5)中N∈(0,100)。N值越大,则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

三、结束语

自从熊皮特1912年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就宏观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成熟;就微观方面,企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能力也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难免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中国大陆地区,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改造任重道远,因此,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研究仍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创新 推广模式 TRIZ

创新不单纯是企业取得高利润的保障,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此,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来推动个地方进行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加强创新方法工作,切实做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列为国家创新方法试点省市后,做了大量工作,为创新方法的有效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TRIZ理论简介

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人类一直都在对创新的本质进行研究。经数十年的研究,众多创新学者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确实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我们找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十多种创造原理。常见的创新方法有以下几种:头脑风暴法、5W2H法、仿生联想法、列举类技法、组合创新法、功能设计创新法、反求设计创新法等。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前苏联科学家移居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个全新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简称TRIZ理论逐渐被介绍给世界产品开发领域。该理论是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er)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自1946年开始,花费1500人/年的时间,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法指导性理论,解决了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同时,使实现创新有客观规律可循,能像解决一般技术问题一样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能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的周期,也使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性。矛盾、演化、资源和理想度是TRIZ理论的基础。TRIZ理论认为,解决创新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矛盾。在TRIZ中,将矛盾分为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当我们遇到一个创新问题时,应该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把它转换为一个标准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提供的解决问题方法和工具得出该TRIZ问题的解,再与具体问题相对照,考虑实际条件的限制,转化为具体创新问题的解,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实现。这就是运用TRIZ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

二、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现状

自2010年6月以来,围绕内蒙古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创新方法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团队培育、难题攻关、特色产业领域企业应用示范、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打造本土化师资队伍

2008年科技厅共派6名学员参加了科技部关于TRIZ的相关培训,这些学员可以独立开展3―5天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和基础培训工作,成为内蒙古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力量。引导支持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开展创新方法的师资培养、专家队伍建设、培训教育及课题研究。2011年5月―7月自治区科技厅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应用与推广师资培训班”。并聘请北京亿维讯公司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同承担师资培训工作。培训采用“1+6+6”模式分3阶段组织实施。来自蒙牛集团、伊利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稀土研究院、北方股份等90多家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和部分高校教师参加了培训,经过考核,最终培训合格的创新方法应用师资39人。为自治区推动创新方法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与人力资源基础。并出台了《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师资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把创新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长效化、制度化。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自2008年以来,内蒙古分别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组织技术创新方法专题报告会10场,参加普及培训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共3000多人。举办5期技术创新方法企业技术骨干培训班,系统地培训了企业技术骨干1000余名,组织创新方法高层研讨会1次,初步培养了一支TRIZ理论种子培训师队伍。

(三)探索企业应用试点工作

按照“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围绕内蒙古经济发展目标,在考虑行业类别和创新带动作用,尤其是在突出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在创新基础较好的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中,进行创新方法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确定了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等22家试点单位。试点的应用模式主要是以创新方法应用小组为核心,结合当前在研项目的突破,以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为导向,开展深度应用。已为包头神润、北方股份、蒙牛公司、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企业提供多次培训和咨询服务。在新奥气化公司启动了本土师资团队和企业内训师资相配合的“理论+应用”模式。

(四)加强各类平台建设

依托自治区科技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成立了创新方法应用研究中心,依托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了内蒙古创新方法应用推广服务中心,在内蒙古科技大学设立了“内蒙古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四大平台共同推动自治区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五)创新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了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技术创新体系,即: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四元创新体系模型。提出了基于分工理论的管理创新推广模式。希望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由引导模式向自觉模式的转变。

三、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条块意识作祟,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的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基本上是科技厅在抓,其他各厅局协作。这就使得创新方法工作整合不足,力量薄弱。整体上制约了全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缺乏一个总体顶层设计。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着眼于显著提升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整体推进。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部署推进措施、目标任务、责任分工等。

(二)起步较晚,高水平的创新方法人才资源匮乏

中国TRIZ理论研究的时间还不足10年,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教师,他们更多的是研究介绍这种理论,成功解决实践问题的案例并不多。对TRIZ 理论培训多数还停留在一般的宣讲和普及介绍上,尤其是典型案例讲解不突出、不丰富、不生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TRIZ理论还持有一定怀疑态度和观望心态。的创新方法应用工作更是刚刚开始,投入有限,工作基础薄弱,致使创新方法工作的研究力量弱、队伍小,师资紧缺,尤其高水平的应用师资,制约了创新方法在应用领域尽快取得突破进展。

(三)企业对创新方法认识不够,致使动力不足

由于各盟市、各行业领域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创新需求也不尽相同,很大一批企业创新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另外,创新方法与行业、产业如何结合,尤其是怎样破除原有体制的制约,是其应用之关键。当前科学思维还没有深入渗透到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科技活动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跟踪模仿模式。科技创新不讲究方法往往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目前现论和传统的运作方式还有冲突,以及内蒙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偏少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成功的案例宣传,难以打动企业主动去学、去用,造成企业学用动力不足,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许多企业界的管理者们了解的还是很少,导致对创新方法的普遍需求不旺盛。

(四)缺乏成功的典型应用案例,示范作用不足

虽然在许多盟市、行业、开发区都选择了一批试点企业,并努力推广创新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效果与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一些有一定影响的大中型企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蒙牛公司、新奥气化等企业已经形成了学创新方法,用创新方法的良好局面,但是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示范作用并不明显。

四、关于TRIZ技术创新方法推广的建议

(一)着眼全局,多方联动

创新方法的推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不能但依靠一个部门来完成,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多方联动,以官产学研为纽带,形成合力。应该进行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一个着眼全局、调动多方资源的整体规划,形成全区创新方法工作的系统化指导意见。为创新方法推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创新方法,推动创新方法,转变观念,使其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

(二)结合实际,培育典型

应该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实现本土化、中国化、实际化。从解决当前企业、行业、区域的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迫切问题、热点问题入手,把创新方法贯穿于研发链,乃至产业链、市场链,形成良性循环,使创新方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企业往往只有看到成功的范例和实际的效益后,才肯探索效仿。基于此,一定要着力培育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起到示范作用,让“被动推”的局面转变为“主动要”。

(三)夯实基础,培养人才

由于TRIZ理论引入的时间较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而且以选修课居多,加之企业中掌握TRIZ 方法的人才十分稀缺,因此,培养相关人才,是其他工作内容开展的前提。应该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工作的团队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等,使研究、学习创新方法队伍自身不断壮大,最好全民都认识它、推广它。创新方法不是少数人的事,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它,需要把基础建设抓好,需要各种条件的大力支持。

(四)创新方法,借力中介

政府在推动创新方法,政府的工作方法也需要创新,如创新方法工作机制的创新,创新方法激励机制的创新,包括创新资源的集成、整合、优化等等问题,有无标准、有无规范等等。推广创新方法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失灵”现象在提供类似科技服务这类的公共产品时时有发生。所以政府应该借力中介组织,特别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无论是国外成功的经验,还是国内创新方法推广较好的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创新方法推广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非营利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向企业推广TRIZ 理论的工作纳入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这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范畴。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向企业推广,把高校研究机构的成果与企业对接。

参考文献:

[1]赵敏,史晓凌.段海波TRIZ入门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徐栋.TRIZ科技创新方法综述.[J].创新科技,2011年10期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方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更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需对学生珍贵的生活经验表示尊重外,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明显已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这一现状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教学创新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离不开正确的课程评价。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放在一起,也可将日常评价和期末总评结合在一起,一味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教学效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列举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式,如学完输入法后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绘图软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用绘图软件完成一幅画作等。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对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有利。

二、小W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五个步骤,即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学生作品展示以及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营造这一氛围的关键在于合理教学情境的设置。以绘图软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一些绘图软件绘制的画作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并让学生对画作进行评价,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并将自己定位为起辅助作用的角色。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实践能力。

3.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往往会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此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清学习思路并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4.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结束后大多数教师都会及时布置一定的作品任务,因此,教师需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综合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除需给予肯定外,还需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进步的喜悦。

5.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

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需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探索与研究,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方法

1.课程导语创新设计

新课伊始,教师的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首先需关注课程导语创新设计。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课程导语设计,并吸引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文字编辑”章节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字编辑只要会打字就行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还有些学生在遇到不会的地方时就会放弃,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对此教师可多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例,让信息技术不再蒙着神秘的面纱,并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加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尽管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其旺盛,但他们却很难坚持到底。正是由于学生这一特点,教师持续讲解与管制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要启发、辅助学生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信心技术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将学生的疑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将交流结果反馈给教师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学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孩子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极具好奇心,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信息技术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需牢牢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俭.浅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2010.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通信方法;创新

引言

当前,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无线电技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种。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以来,人们对此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于有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不需要传输设备,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传输十分灵活,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无线电技术在当前市场上倍受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无线电技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传输的结果失真,较易被人截获。因此,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新方法十分有必要,文章即是对此展开论述。

1 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188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成为无线电技术研究起点的标志,并且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就将5月7作为无线电的发明日期。波波夫的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他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篇章。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进行了海上通信实验,这次实验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马可尼通信实验将无线电信号的距离又进一步的延长,并在1901年在相距将近三千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通信。马可尼通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时代,从此以后各式多样的通信发明也相继诞生[1]。1946年,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他们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普及。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对通信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信息社会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更好的为民众的通信作好基础。作为信息化服务的一大标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不仅在民众通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军事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当今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不足,怎样研究出更好的通信方法以完善通信质量,满足民众生活、军事用途上高质量的通信要求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2]。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所以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是因为其在通信上具有很明显的通信优势。无线电通信能够不受空间、时空的限制,通信自由,同时能够更加完善通信中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并且能够使信息更加高质量化,即不仅能够传递,还能够进行深入加工。在通信设备上,无线电通信技术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巧化的特点,传输数据信息容量大等这些特点就注定了无线通信技术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通信的可靠性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灾害上的抵抗性。在水涝、泥石流等天气下,无线电通信依然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传输的可靠性,时空上的自由性等优点,但是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无线电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信息容易被外界窃取。因此,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国军事信息研究的重点。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有用信息被敌方获取对国家、企业、军事机构等造成的危害都是致命的。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3]。

3 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必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切实满足民用通信、军事通信上的各种需求成为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进行创新研究[4]。

3.1 提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各种设备如果没有较好的安装、配置与部署,那么无线电通信网络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在无线电通信的整个网络布局上,我们必须保证网络的设备性能,优化各种设备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用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2 采用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干扰,保证通信的质量。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要保持系统信号的稳定、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通信上的质量,就必须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确保提高通信质量。

3.3 改进接入网络的方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融合,无线通信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市场发展中,无线传统网络与新兴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快速地推动了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等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通信上的各种需求。

3.4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对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光纤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我国无线通信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逐步演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成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方向。

3.5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推广。在无线电通信侦察方面,软件无线电具有重要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运用,如果能够推广到大众生活市场,那么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也将是重大创新。

3.6 个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个人信息化通信在全球上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在通信上,个人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传输路线的信息量,提高无线通信的传播速度。

3.7 电路交换网络的过渡。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都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上,电路交换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无线通信信号易受到干扰的难题[5]。

4 结束语

文章简要回顾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的优缺点。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上,传输的路线、信号稳定性、传输距离、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上亿人通信的要求,在无线电通信的网络规模与通信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满足用户多方位、多层次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创新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快速地推进无线通信方法技术的研究,为民众生活、国家军防等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M].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雄伟,赵彦然.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及其攻击方法研究[J].2005.

[3]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5

首先,在工业技术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很普遍,很多大型机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操作的;其次,在科技研究中,一些精细的测量、计算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再次,信息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可将教师要讲的内容全部呈现在投影仪上,使教师不必大篇幅地在黑板上书写,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思考时间。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去欣赏视频、倾听音乐等。所以,教给学生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辅导学生时,教师方法要正确,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伟大和神奇之处,让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深入地去了解信息技术。另外,我们要紧跟形势,不断地开发新的选题,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想出新的想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小组讨论中难免会产生争鸣,争鸣可以让学生发现新的创意、发展新的想法。

有益的争鸣,值得提倡和肯定。其次,使学生学会比较。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积累的材料,还要对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把不同的想法进行对比,可以起到贯通思想的作用,并有助于搞清信息技术的特征,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内涵,从而引出新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不能一味地传教,这样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抑制他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才会开启他们的大脑,使他们善于去思考。最后,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他们明白创新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6

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过程

按照波特的理论[1],产业竞争优势是指一国的特定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创造出比其它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可以直接表现为该国的产品价格低于或质量优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产业竞争优势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表现出来,集中体现了企业竞争优势和代表了国家竞争优势。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科技创新、产业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作者曾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2],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黄文青[3]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赵玉林,周珊珊等[4]基于新钻石模型对武汉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评价;王家庭[5]基于中国30省区的数据对科技创新、空间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张赛飞,邓强等[6]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则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视角,分析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从绝对指标上看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

1.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表现。

从1995-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及出口额等总量指标都逐步提高,分别从1995年的965.36亿元、937.09亿元、53.55万人和528.41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3 576.3亿元、23 227.6亿元、361.49万人和14 265.7亿元,增幅达20倍之多[7],这也反映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形成和提升。见图1。

图1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表现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里面没有1996年和1997年的出口额数据

另一方面,1995-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数和出口额不仅绝对数量在增长,而且其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位居首位。其中,出口额更是一直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3以上,当年价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几乎也是一直占全国的1/4以上。因此,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而且主要是规模优势。见图2。

图2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

2.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的表现。

从当年价总产值和出货值两个方面分析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即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广东省及全国的发展情况。从当年价总产值看,1995-2011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1995年和1999年甚至超过了70%,因此,相对于其他四个高技术行业而言,其具有绝对的优势。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也在30%以上,2003年超过了40%,因此,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广东省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反,1995年至2011年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广东省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其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0.5%,另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广东省的比重也不超过5%。见图3。

图3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5大细分行业总产值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从出口额的角度同样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中具有绝对优势,两者之和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95%以上;而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1995-2011年三者比重加起来不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5%,具有相对劣势。见图4。

图4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5大细分行业出口额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比重

(二)从相对指标上看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

为了更全面了解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面再从出口竞争力指数这个相对指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竞争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这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TC)来衡量。贸易竞争力指数主要从产品的进出口的数量来分析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具有简单、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快速反应产品在某一时点或连续某一阶段产品竞争力的变化。

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公式为:

式中:TC为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Ve为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值;Vi为高技术产业的进口值。

通常,TC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l之间。当其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小于0时,说明竞争力弱,指数越趋近于-1,其竞争力越弱。若TC≥0.8,则该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若0.5≤TC<0.8,则该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若0≤TC<0.5,则具有强竞争力;若TC=0,则该产品具有一般竞争力;若-0.5≤TC<0,则该产品具有低竞争力;-0.8

由于数据有限,本文只测算了2002-1010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1。

由表1可见,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只有2002年小于0,其余年份均是介于0和0.5之间,说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具有强出口竞争力。

另外,与其他省级区域对比可以看出,福建、江苏、天津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略强于广东省,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最强。

二、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现状

科技创新就是基于科技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它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其越来越成为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增速明显

为促进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广东省经济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提高对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力度。广东省R&D经费内部支出在1995年只有1.735 3亿元,而在2001年超过了50亿元,2005年超过了100亿元,2008年超过了200亿元,2011年则达到了将近481亿元。同时,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的新产品开发经费也是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2.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81.28亿元[7]。

相对而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而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分别为4.33亿元和1.21亿元,远低于2007年的22.54亿元和2.23亿元[7]。见图5。

图5 1995年至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情况

(二)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产出成绩斐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在2011年分别达到39 338项和45 172项,达到历史最高值。

同样,近几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出口额也得到大幅度提升。2011年的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7 408.07亿元和4 283.09亿元,也创下历史记录。见图6。

图6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项科技产出指标

三、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测度

通过前述分析可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但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科技创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测度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传统要素。同样,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在广东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过程中是内生变量,因此在建立模型时把其作为单独的变量考虑进去。

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为解释变量,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取1995-2011年之间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法)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对各时间序列取对数后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经济时间序列取对数后可以避免模型的异方差,因此对指标的原始数据都取其自然对数,建立双对数函数模型进行计量检验:

ln Y=c=a ln X(2)

式中:Y为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X为被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a=d(ln Y)/d(ln X) ,即为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所作的贡献。运用Eviews 7.0经济计量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回归模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增长与其竞争优势的提升正相关。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每提高1%,就可以促使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0.661 7%。

(二)科技创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竞争优势的测度

采取上述同样的方法和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

以Y表示被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总产值的增加;ci表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的常数;ai表示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竞争优势的贡献度;Xi表示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的R&D经费内部支出,建立双对数模型

式中:i=1,2,…,4。i=1时代表广东省医药制造业,i=2时代表广东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i=3时代表广东省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i=4时代表广东省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由于1995-2011年广东省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数据不全,无法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在此就不再计算科技创新对广东省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贡献度。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增长与其竞争优势的提升呈正相关。虽然近些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总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其研发投入强度却不到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因此应不断提高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

第二,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水平,加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近些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出现下滑,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更多地用于了先进设备的引进,而这是不利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因此应加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研发投入经费的管理,提高发明专利授权数,因为这是研发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2009-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分别是68.06%、72.77%和65.99%,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因此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合理支配研发投入经费。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

虽然广东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大省,拥有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拥有华为、中兴和腾讯等一大批创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但是其众多关键的技术和产品仍主要靠进口解决。在全球家电制造产业链上,广东省的家电产品也一直在中低端徘徊。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重点发展规模超千亿元的软件、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群。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极具产业包容性的智能家电,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

[ [6] 波特 迈克尔.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68.

[2] 张倩男.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6):4348.

[3] 黄文青.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2941.

[4] 赵玉林,周珊珊,张倩男. 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8100.

[5] 王家庭.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30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11):4954.

[6] 张赛飞,邓 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