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与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与分析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1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分析;财务风险防治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财务风险定义。财务风险是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财务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由于管理不善而遭到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对于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发生的损失。对于财务风险来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财产风险通常是指企业财产风险,即企业在其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当中,因为种种难以预料或者无法控制的困难因素,给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不确定性,因而使得财务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与广义财务风险相对于的狭义财务风险认为,财务风险的表现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理财情况上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客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失误、管理失策、组织不力等主观上原因造成的风险。(2)财务风险的基本分类。按照财务风险的来源,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存货管理风险。其中投资风险又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按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来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部分。内部财务风险包括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内部环境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担保风险等。内部风险一般是企业无法控制和避免的风险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企业内部的风险形成因素而发生的。另一种是间接财务风险,也就是外部风险,比如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按照财务风险的特性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投资相关、与负债经营相关、与流动资产和投资者相关的一系列特征所对应。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现金筹资风险和收支筹资风险。现金筹资风险是指在企业特定的时间节点,资金流出数量超过资金流入数量,从而产生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财务风险。收支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抵支的情况之下出现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要有效的避免其风险,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其产生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去有效措施,防治和化解财务风险。目前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特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中存在着实现预期目标、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两种可能性结果,这就表示无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财务风险是客观性存在的。(2)全面性特征。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之中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并且可以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体现出来。资金的筹集、运作、积累、分配等一些财务活动,都会产生相应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可以在财务活动之前事先加以估测和控制,但是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内外因素不断变化,因此在事前并不能准确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一般来讲,财务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并且成正比关系,如果投资风险存在较大风险,其投资取得的风险报酬也会越高。(5)激励性。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从而促使企业采取相应预防风险措施,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企业中产生财务风险是很正常的事情,导致产生风险的原因也有各种各样。一般会有企业的外部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导致的原因也不一样,总的来说,有以下方面原因:(1)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十分复杂多变,而企业的管理系统不是十分完善,不能够较好的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又分为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虽然这些环境因素是存在于企业之外,但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预料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带来生机和发展的机会。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怎么高等原因。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风险。(2)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强。要知道财务风险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在企业中,只要存在财务工作和活动,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许多财务管理人员觉得只需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有风险,这是非常浅薄的意识。这也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没有进行科学的决策造成失误。一个失误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危险,因此财务决策是否科学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否有风险的重要前提。现在,许多的企业决策都是靠着主观臆想和以往的经验做判断。所以会导致决策的不科学性和失误的发生,紧接着会有财务风险的产生。(4)企业内部混乱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如有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明、利益分配权责不明等现象,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资金流失、致使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治对策

在企业管理中,要想预防好,并且能够有效的化解其财务风险,这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目标。因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措施:(1)仔细认真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整体环境和一些变化的情况,巩固企业本身对财务管理一些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应对性。虽然从某个方面来说,企业的中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也没有办法对其进改变和影响。但不能代表企业就没有其他的措施。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对于那些不断会有所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和政策,应该要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敏锐的把握住变化发展的趋势,掌握其中的规律,然后指定相对应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的政策和防范。从而提高企业在应对环境变化的灵活性,来降低企业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带来的财务风险。(2)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在面对那些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必须设置一个高效率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强化财务的基本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加高效运行管理,避免企业在财务管理因不适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3)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需知晓,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每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有着防患意识,不可掉以轻心。(4)应该加强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决策更加具有科学依据和水平,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财务风险。财务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会直接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成败。为了更好的防治财务风险,企业因此要充分的考虑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进行计量计算方法和制定的合理的科学模型。对提出来的各种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方案执行。

参 考 文 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2]徐玉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J].企业导报.2009(9):47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2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预控措施

  毫无疑问,财务风险是当前事业单位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那么财务风险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所谓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其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单位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我国目前阶段,事业单位普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财务风险也成为了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也是一种信号,通过它可以全面综合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状况。可想而知,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控处理机制对于一个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笔者通过对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的了解,就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来加以剖析,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第一、事业单位的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不恰当。一般情况下,单位在通过一些筹资活动获得资金后,都有机会进行投资生产项目、投资证券市场以及投资商贸活动三种类型的投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因而很容易引起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在单位决策中要力求达到一种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者说应该在收益与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然而,对于很多事业单位而言,这个“度”是难以掌握的,自然而然,要想准确的掌握好其财务风险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第二、 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督促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目的。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融合在一起,以致不能够有效的监督财务资金的投资以及收回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也如同纸上谈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第三、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中,资产流动性不强以及现金流量状况不佳的现象非常普遍。现金流量多少以及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对其偿债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单位有多少债务以及有多少可以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可以变现决定着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偿还债务。一方面如果偿债的流动资产越多,债务越少,那么偿债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负债后单位剩下的是营运资金,那么营运资金越少,表明单位的风险就越大,就算整体的盈利状况比较好,一旦现金流量不足,资产变现能力差,单位也同样会深陷险境。

第四、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经验决策以及主观决策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特别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对于投资的内外部环境和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导致投资失误屡屡发生,项目的预期收益也不能够如期的完成,由此产生了无法估量的财务风险。

第五、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实际上,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我国现行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其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其在不知不觉中隐藏着大量的财务风险。

2、外部原因

第一、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变化和单位经济行为的时间差异。众所周知,市场的供求变化是无法确定的,事业单位决策在调整力度以及时间上都和它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它是按照市场整体变化的实际情况或者自己判断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方向,因此,由于时间上的差异性以及变化的无规律性等等都将导致一些财务风险的出现。

第二、自然灾害因素。一些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洪灾、雪灾或者震灾等等都有可能给事业单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也将成为发生财务风险的一种因素,但其所占的比例相对而言比较的小。

第三、 很多事业单位无法根据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无可厚非,企业的财务管理必然要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各种事业单位,这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并且其中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比如说一些法律文件的变更以及相关财务政策的制定等等。

第四、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一些事业单位在筹资的过程中,为了更多的减少资本成本,大多数都倾向于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因此造成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占据着很高的比例,一旦其资金链断掉,单位无法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那么将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从我国现有事业单位的资本结构来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较高的资产负债率问题,因为事业单位在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张以及发生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银行贷款,所以很容易导致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第五、利率水平以及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当事业单位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筹入资金时,如果合同的利率固定,一旦市场利率下降,那么单位就必须按照合同的水平来支付较高的利息;而如果合同的利率是浮动的,则利率的上升会加大付息压力。总而言之,负债筹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事业单位用外币融资来代替负债筹资,那么财务风险也会随着浮动利率的变化而加剧;再次,汇率的变动还将对进出口事业单位的收益情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预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设计合 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实现。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可以尽量避免决策过程中的弯路,加速内部信息的流动,让财务活动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而另一方面,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以及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将会形成合理有效地竞争机制,从而约束员工的逆向选择行为,保证财务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第二、 理顺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为了预控财务风险,还须对其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加以理顺。要明确各个部门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地位、职责以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保证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此外,在利益的分配方面,应该兼顾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起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1、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争取能够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对其加以识别,从而保证单位准确的把握好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的原因。2、财务风险预警,在内部设置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用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来告诉经营者单位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积极寻找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以及财务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明确告知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进而使得财务管理网更加的完备,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第四、完善事业单位科学的决策机制。财务风险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所有风险最终都会在财务风险中得到体现,科学合理的决策是预控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事业单位要想防范其财务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以及规定,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与决策机制等等。

第五、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增强其对财务风险的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笔者认为,在预控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以及考核,要求其具备财务管理活动的能力,对财务风险具有敏感性以及准确的职业判断。可以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及时的发现,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且能够借助相关的理论方法来对一些具体的财务风险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为财务风险的预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科技经济市场》刘振,吴鹏飞-2011年1期

2、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中国外资》王鹏飞 -2010年4期

3、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应对 《中国商界》张军 -2010年5期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07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单位遭受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它包括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益损共存性的特征。客观性——真实存在,并非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预防,来减少它出现的概率,进而避免风险,但是,无法消除;全面性——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事物的始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有财务风险;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不能预见,只能防范;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正所谓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2.通过分析资产负债发现财务风险:分析一:主要靠流动负债购置流动资产或者全部用企业的自有资本来筹措固定资产,这种资本结构型财务往往风险不大。分析二:当总资产中企业净资产比重出现缩水,现金流频繁缺乏,就必须引起警惕。分析三:资不抵债,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兼并、重组或者增加注册资本等措施来扭转乾坤。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及早破产应当是一种最理性的选择。

3.通过利润分析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利润额增减变动、利润结构变动、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其中的数字反应的是盈利能力的变动,资本结构的状况,收入因素的状况,成本利润的比重,对于它的数字变动必须十分警惕,如果出现超常的数据,说明企业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反之,如果的数据在合理的范畴内,就表示经营尚且正常。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所以,应当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注意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是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脱离的现实的风险控制目标往往没有实际的意义,以致影响企业的发展。基于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

1.财务风险管理,关键在于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要心中有数,要亲自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补救。在组织规划方面,要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在授权批准方面,要注意到授权批准范围要全面,层次要分明,不同的管理层相应的责任、权利不同,权责分明。在程序上,严格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面对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回避、减弱、降低和转移等策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将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有机组合。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即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方案。风险回避有包括资金风险回避、成本风险回避、顾客风险回避和筹资风险回避。首先,资金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必需条件,是企业的血液,因此,要尽量让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相同步,及时进行现金的日清月结。其次,企业的利润是直接与其成本项挂钩的,降低了成本也就是提高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此外,企业的客户经营状况如何,与企业自身的状况也是息息相关的,减少了求偿无门的概率,也就等同于回避了风险。最后,企业的自有资金越足,企业承受亏损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筹资也是回避风险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手段。

(2)风险减弱:财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但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却可以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也可以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可保证企业资金的来源合理,确保企业资金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达到最佳组合。通过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收益分配风险控制,使企业的现金流健康流动,维持留存收益是和分配股息的平衡。

(3)风险降低:对企业来说,当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其危害就会快速蔓延,呈燎原之势。这时,假如没有实施及时有效的措施,企业的形势就会加速恶化,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谨慎的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例如,迅速组织人员,迅速且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及时发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制定处理风险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对策,杜绝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4)风险转移:通过一定的方法,企业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3.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

(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运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组织财务活动,做出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预算的“流量预算”和“时间预算”越精确,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清楚了解到企业流动资产的具体状况,从而正确做出相关的决策,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的资产决定着企业的负债能力的高低。通过优化安排企业资产资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优化决策,从而防止产生不良资产,防范财务风险。

如上所论,在企事业的经营中,要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防范财务危机,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安全健康展开,从而使企业利润免遭损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地推广, 高校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高校学生人数与教工人数急剧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高校。大额度举债办学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也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现状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深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理,深刻地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对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高校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益十分必要。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风险具有客观性,无论是否承认它;(2)风险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可知性;( 4) 风险不等于损失,风险既可能带来不利结果与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收益,但人们更关心前者,即风险厌恶普遍存在。

2005 年12 月21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为《2006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 亿甚至20 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2000 亿元左右。各高校除去一年内的工资奖金和教学、科研、行政开支,所余款项只够偿还贷款的年利息,学校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何谈还清贷款。所以贷款高校有可能成为继银行、证券业之后的又一个高危行业。

二、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使高校潜藏财务风险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 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大规模扩招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规模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999~ 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0%,而此前1993~ 1998年的6年间,只增长了34.4%。2006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30万人, 其中本科招生计划260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40万人。与2005年的招生规模相比,本科生增加了30万人,研究生增加了3万人。在高校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原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扩招的需求。扩招导致高校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急需后续资金的补充,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贷款发展教育,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政策门槛也较低、操作较简便,因此,高校普遍利用银行贷款来补充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迅速扩张、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校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逐年增多,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达到了高校承载负荷的极限,高校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升级。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高校财务风险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资金各自占有的比重,而狭义的资金结构则指债务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率。高校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可以筹集到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种性质的资金。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应合理搭配,以保证高校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多数高校资金结构失衡,债务资金特别是银行贷款占资金总额的比重过大,这在加大高校债务利息负担、减少高校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了高校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削弱了高校短期偿债保障,使高校资金链越绷越紧,加上高校缺乏对贷款规模与还款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贷款结构失衡带来还款期的过度集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程度。

(四)缺乏财务预警系统使高校难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 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 发出预警信号, 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但大多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甚至未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 由于现行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其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定性分析不足。这给高校财务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全面、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学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把风险防范理念贯穿到整个决策工作全过程中,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分散和规避财务风险的举措,有效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国家财政资金难以满足扩招对资金的需求时,银行贷款成为高校在扩大规模时获取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高校在筹集资金、举债经营时,首先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遵循规模适当、筹资及时、结构合理、方式经济的原则, 科学分析高校资金需求总量,认真论证投资建设项目,在项目可行性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筹资总规模及资金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其次,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从自身发展潜力、借款的承受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贷款财务计划。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确定适当的负债比率,负债额度以不超过高校的事业收入为宜。第三,根据负债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通过对负债规模、用途及偿还额度与偿还时间的合理规划,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

(三)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四)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即要对一些关键性的财务指标设置预警界限,一旦指标达到或超过警戒线,财务人员就需要及时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化解风险。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反映:1.偿债能力综合指数,包括现金负债比,负债自有资金率,已获利息倍数,基建项目投资负债率,本期安全系数等。2.运营绩效综合指数,包括学校年度支出比,招生计划资金比率,经费自筹率,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3.发展潜力综合指数,包括经费自筹率,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在此基础上,还需确定一个警戒线。如现实支付能力的警戒线定为3个月比较合适。自有资金占年末存款的比重低于50%,应采取措施改变资金结构。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超出100%则应考虑偿还能力。校办产业和基建投资的负债率若大于100%,就意味着资不抵债,就可能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

财务风险与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范管理

当前我国建设集团财务结构中大量存在着负债率高、债券高、不良资产率高等现象,这说明建设集团存在很高的财务风险,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建设集团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以及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索防范和管理建设集团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

建设集团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强、投资大等特点,其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和利润风险四个方面。

1.投标风险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部分建设集团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报价,最终的中标企业只能以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获得项目的承办,更有甚者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保证中标,使得建设集团的合理利润得不到保障,这种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使建设集团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2.合同风险

建设集团生产活动的权利与义务起始于项目合同的签订,合同内容合理与否、是否有不利于建设集团的限制性条款是建设集团签订合同的必要关注点。有些业主抓住建设集团急于招揽工程的心理而在合同中附加不平等条款,使建设集团承接工程初期就面临着风险。

3.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投资和资金周转等方面。建设集团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信贷,大部分建设集团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银行抵压贷款。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因负债的增加而增加。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期限等发生大幅度变动,使得投资的报酬没有达到预期值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周转风险主要体现在某一时期企业无法支付正常支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利润风险

利润风险涉及到企业的收入确认、成本亏损和利润分配三方面。建设集团工程项目价值大,且生产周期长,合同总造价因工程变更经常发生变化;同时建设集团材料价格受市价的影响难以准确预计,不利于总成本、总收入及完工进度的及时、精确认定,最终导致利润失真。而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建设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市场环境因素

任何企业都处于复杂的客观经济环境中,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无一例外的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建设集团资源的相对减少,我国建设集团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相对缺乏与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越发突出,部分实力较弱的建设集团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加之市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建设集团市场秩序混乱,建设集团项目竞价机制不完善,均增加了建设集团的财务风险。

(2)政策法律因素

政策法律因素主要指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管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微观方面的管制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国家的法律制度健全与否与司法执法水平的高低也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构成不同的风险。例如我国关于循环经济、节能排等方面法律法规不断出善,给生产周期较长的建设集团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

(3)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不断提高,价值观念不断改变,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也成为风险的来源。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不同利益整体的冲突,从而可能导致社会环境出现危机,而社会环境的恶化则会给经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国家为调节社会经济环境而进行的经济政策变化、物价变动、利率变化、贷款政策变化等都会给建设集团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

(1)内部控制因素

建设集团的内控制度决定着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目前在建设集团内部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权责划分不明确,责任指标不到位;二是企业成本控制不力,财务收支计划效用不大;三是项目部有独立材料采购权,有过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四是企业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忽视财务分析以及事中控制。建设集团内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内部管理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集团内部决策的影响。企业任何一项决策的实施都需要资金、财务的运作和支持,管理者能否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在合理的市场预期下确定可行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成败。二是企业财务管理组织关系的影响。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关系,即未建立权责分明、沟通通畅的财务管理机构。因而出现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欠佳等现象,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的识别有赖于企业财务人员以及所有相关员工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的估计缺乏职业判断,因而无法及时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三、建设集团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建设集团应定期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测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警戒范围,以便及时评价监测企业财务风险。建立财务评价体系指标主要包括营运资金比率、自有资本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对企业的付现能力、变现能力、现金流量等进行预测分析,使得企业及时发现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能够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化解风险。

2.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建设集团必须在坚持行业特殊性原则、预警指标系统性原则、灵敏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体表现为在建立前述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体系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综合预警评估。运用统计工具根据各项指标在预警中的重要性赋予权数,并聘请专家和企业内部人员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指标权重和得分计算得出综合评估得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撰写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报告,找出财务风险存在原因,避免风险恶化。

3.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首先,完善建设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要保证企业拥有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企业可以通过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等等措施优化企业风险控制环境。其次,建设集团应该制定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目标,并且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政策,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再次,建设集团应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从整体层面来分析风险影响结果并选择应对策略。最后,建设集团应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强化企业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对企业资金运营、财务活动、风险管理监控体系进行监督,以便发现潜在风险。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主要停留在对资金、财务活动的监督和震慑方面,建设集团应扩展内部审计的责权以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把关注的重心放到业务流程是否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各个风险管理构成要素能否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正常运行、各种量化管理的内部模型是否有效等方面。

5.培养全面风险管理人才

培养全面的风险管理人才首先要提高建设集团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级管理者的认识、决策和管理能力。企业高级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决定着整个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影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企业高管层应该拥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其次建设集团企业要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建设集团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数量、质量、忠诚度、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设集团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应该从源头上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完善的人才选拔程序以及员工的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建筑财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财政监督,2009(12)

[2]桑广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探,财会通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