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1

“应试教育”背景下以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抄笔记、考前背笔记为主要特征的教师“独白型”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品质、人文素质和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上述教学现状亟待教学者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予以整体改善。笔者认为改革应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首先是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以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他们今后的教师工作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总体实施方案

师范生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两方面展开改革。要点如下: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

(1)为使教学回归文学本体,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审美素养,遵循“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阅读”的原则,突破面面俱到的“大文学史”教学模式,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割断和时间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予以教学。

(2)与新时代语境、师范生特定培养目标协调,在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的情况下,自创性适当增加新的专题板块。

(3)为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及时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在自主编写出较成熟的个性化、特色化、专题化教材之前,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学科网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和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

(1)为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增强其师范专业素养,帮助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团队。各队每学期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地完成某一专题研究和展示,教师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予以综合打分,作为该组每位成员的统一成绩,按平时成绩的50%计算。

(2)为提高学生作品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借鉴王晓初教授2011年提出的现代文学课改思路——要求全学期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共15篇。其中2篇以电子文稿形式随时发送给教师,教师给出精要点评和修改意见。其余13篇读书笔记期末一并检查,并给予成绩,两次成绩各占50%,计算为平时成绩的50%。

(3)学生课程成绩按期末60%,平时成绩40%计算。

三、具体实施方案

遵循上述整体改革思路,具体应从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1.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①将授课内容整体分为几大板块——框架性、贯通性的宏观概括;重要文体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作品;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关联;与师范生专业实际存在密切关联的“儿童书写”等。各板块再细分为若干专题性内容。②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光盘、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及时有效性,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演和读书笔记形式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全班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专题讲座一次,作为与任一专题性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延伸阐释: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内容和基本思路后,每人各有分工——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进行文字润色,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组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作品朗诵等辅工作,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并通过考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为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提供50部审美价值、时代特质兼具的作品阅读书目(含必读、选读两部分)。

(2)利用课堂教学,示范性地解读各范式经典作品,解读中适当融入文学理论视野,尤其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细读,教师推荐国内外相关经典论著(李健吾著作、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等),以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提高解读能力。

(3)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有关作品细读的对话,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理解。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电子读后感情况予以全班范围内的及时辅导;各学习团队内部进行读书笔记互相批改工作;全班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必读作品的读书笔记现场交流、讨论活动。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2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3

一、主题的产生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在学生的课外读物不外是作文、卡通等,对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知之甚少,而教材和影视中的精彩片断也已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特别想读到这些文学原着。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以本土文化景点——施耐庵故里为突破口,把目光瞄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着。将“诵中华经典扬民族精神做龙的传人”确定为阅读口号,以中华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以一个学年段为阅读周期:低年级学生以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寓言为主,中高年级学生以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为主线,辅以一到六年级的古诗文考级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期间坚持读完一本经典文学着作,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读书活动。

二、活动的实施

1、精心建设校园文化,让书香弥漫校园

(1)优化图书室的装备。我们新建了一个图书室,一个电子图书室,一个师生阅览室,新购图书万余册。阅览室全天候向学生免费开放。

(2)构建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学楼前的喷水池取名“思源”,既有“饮水当思源”的含义,又让人很自然地想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校园进校路两旁的古诗墙和名人画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读书;“沁园”的长廊长满了葡萄,一年四季是孩子们读书的好场所;校园的木制凉亭显得古朴、优雅;校园的橱窗和手抄报成了各班读书成果最好的展示台。

(3)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孔尚任曾在团西写下脍炙人口的《团西记》、施耐庵故里就在我们附近、张士诚就是团西人……我们将他们的画像、生平介绍与文学家、诗人一起陈列在校园内。

2、强化师资,以教科研促进教师阅读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要求所有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教师采取自主借阅和学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及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不断充实自我,并利用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师生共读。学校向教师推荐了100本专业阅读书,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探索,寻找适合自己学科教学、个性风格的领域开展相关的阅读研究,确立研究子课题,将“营造书香校园”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从不同的领域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3、立体推进,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立体推进,真正地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1)有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学校把读书活动确定为学校的地方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为阅读课。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

(3)每班设立一个红领巾图书角,每学期举办一次红领巾书市。通过开展“买一本、换数本、看百本”活动,让学生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书!

(4)写读书心得,汇编成册。学校在学期结束时择优汇编成《浪花集》。

(5)以中队为单位,共办一份小报《山海娃》(团西古名山海镇)。

(6)以学段为单位,每学期举办读书专题讲座,由本学段的语文老师轮流主讲。

(7)把阅读与评星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读书小状元”、“故事大王”、“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

(8)每学期由少先大队部组织开展了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活动。

(9)学年结束时,学校组织评选“红领巾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三、逐步形成四大阅读特色

书香校园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让学生给古诗配画,自办手抄报等促成了我校阅读与美术课程的融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情书写名言佳句、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本剧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音乐课上让学生学唱配乐诗词,使原本生疏拗口的诗词在我们的学生口中优美、亲近起来,更增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向往。四大名着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学生耳熟能详,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彰显了阅读的魅力。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了课文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改写、补写、续写等,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100多名学生作文在全国省市级获一二三等奖。

书香校园与环境课程相融合。

学校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在显眼处张贴学校的《读书宣言》和读书口号,道路走廊配以名人名言、经典介绍等。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每一个角落,或用古今中外的名家简介、或用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更要求体现班级特色,每个班级都辟有读书栏,如“开卷有益”、“芳草地”、“书香致远”等。

书香校园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除了举行读书节以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举行演讲会、故事会、赛诗会、红领巾书市等。为了让学生们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好多班级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演讲、故事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感觉。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推荐报刊杂志发表等,给孩子们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好和欲望。

书香校园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我们把学生古诗文考级所需背诵的古诗文汇编成册,加以作者简介和难点注解,既方便了学生诵读,又减轻了理解的难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为了方便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我们专门编印了“书海淘贝”读书笔记,便于学生笔记和学校老师的检查与批阅。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又成为后面学生学习的范本。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4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经典诵读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探索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经典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方法,并努力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发展}生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主动、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并具有丰厚文学素养。

(三)愉悦性原则: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主动阅读,勤于积累,灵活运用。

(四)激励性原则: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为学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打好基础。

(五)差异性原则:坚持因材(人)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六)轻负担原则:实验在减轻学生负担,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实施,寻求轻负担高效率的经典阅读指导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经典阅读的培养目标。

(二)探索经典阅读的模式,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提高教师指导经典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进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的阅读特色,使得我校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依托课堂主阵地开展经典诵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将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经典诵读,为全体学生的必修内容;另一部分为兴趣阅读,为学生选修内容。侧重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提出设定以下4个子课题:《经典诗词吟诵教学策略研究》《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经典现代美文吟诵教学策略研究》《经典中外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辅之以行为观察、文献研究、师生访谈、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作法

(一)学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学习理论是搞好课题工作的前提。在校总课题组的指引下,我们分设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子课题组,形成了总课题>子课题>研究个体三级网络。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课题管理上,成立专题研究组,做到组织落实;在阅读书目上,拓展“经典诵读”和“兴趣阅读”,做到内容落实。

(三)总结经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写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研究案例,论文,撰写最终课题报告。

七、总结与反思

(一)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

(二)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三)检查落实。对经典诵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看到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5

一、帮孩子选择好经典美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附录部分还附了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名著导读,语文教育界也已意识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而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自发的阅读,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阅读书籍鱼龙混杂,像一些通俗小说和流行小说,如果长期沉迷于不健康的书籍,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他们的身心将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是当务之急。

二、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再加上学生作业及考试等的压力,致使学生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中学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是语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经典作品常是作家语言智慧的体现,阅读经典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鲜明的个性,阅读经典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可使学生获得巨大的人格力量。阅读经典,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

摆正了阅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明确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还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1.精读略读结合法。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要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切忌囫囵吞枣,也不能读死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阅读时还应该边读边悟边做读书笔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这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批注式阅读法。阅读前,我就设立一个框架,让学生每次阅读都有目的,比如: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写什么?怎么批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阅读前需要下的功夫,学生进行阅读后,我就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对有争论之处进行质疑批注,对精彩之处进行推敲式批注。这样的话学生的批注就有了质量和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传授上,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也只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也不能只囿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而应把更多的时间交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去博览群书。所以,我在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课堂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等外,还积极利用课外经典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授课时,我充分注意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及学生自备的材料,使学生有充足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努力做到与时文接轨,课内与课外相连,教学课内经典作品时,至少补充相配对的时文与阅读课文,让学生互为补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上好文学欣赏课,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欣赏这篇课文的恒久的魅力,我印发了冉兴的《孤独之旅中的三美》给学生,明净的语言、失意的意境、纯真的情感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气息构成了本文的美学元素,让学生犹如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回味无穷。

2.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围绕课本知识作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教鲁迅的《故乡》时,便介绍学生阅读冯晓青的《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类析》,这样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广阔天地,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经典作品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班上设立“读书角”,由同学们轮流管理,利用自习时间借阅,规定还书时间。此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条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管理能力。

2.利用图书资源,组织学生集体借阅,提倡自由借阅,博览群书,养成阅读经典作品的好习惯。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6

一、利用环境资源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环境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我带领同学们把班级装扮成“小小读书室”,里面的图书来源也采取“自给自足”的方法,学生的课外书籍进行资源共享,还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岗位。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或小黑板展出名人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墙壁上,似乎都有浓浓的书香味。

二、利用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1.以讲诱导――有效阅读点拨

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阅读指导时,从重点词语、阅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经典的课外图书内容,也可取其中的精华章节,读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精妙之外,以讲进行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产生一种一定要亲自读的冲动。每周还可安排一、二节课外的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进行读书。

2.以身示范――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精彩的语句或名言时,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读完一本好书,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道共同做读书笔记,用自身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培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