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1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 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 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 有效保证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十分重要, 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纠纷的发生[1]。本科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一系列临床护理干预,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120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5.2±3.3)岁;其中妇科急腹症患者45, 卵巢囊肿28例, 子宫肌瘤32例, 急性盆腔炎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风险防范措施之前对照组及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之后观察组, 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1. 2. 1 患者因素 ①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②患者及其家属多渠道获得相关医学知识, 提出更“专业化”的问题;③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不同, 因此反应出的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 对医护行为及医疗服务的理解与支持也各不相同。
1. 2. 2 护理人员因素 ①护理队伍年轻化,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②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理论与专业技能差, 工作中不注重细节, 从而影响护士形象;工作中计较得失, 不利于团队合作;书写记录文笔欠缺, 质量不高;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等。
1. 2. 3 医院环境设备器材因素 ①病区内设施不够完善及布局不合理, 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如保洁后地面湿滑, 未及时放置安全标示导致患者或家属跌伤;病区开水房水龙头维护不当导致烫伤;床旁无护拦或因约束不到位造成坠床等。②病房的抢救设施缺乏日常维护, 抢救药品及器械缺失等。
1. 2. 4 组织管理因素 ①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 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造成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 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 对患者的解答不耐心, 执行医嘱不严谨,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科室管理层没有高度重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对职责常规护理的监控力不够, 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②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科室缺乏质控等。
1. 3 风险防范措施 ①提高法律意识, 增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明确岗位职责, 恪尽职守, 有效规避护理风险。②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服务意识, 多多换位思考,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做到语言文明, 微笑服务, 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③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 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护理人员熟悉放置位置,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④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护理操作前均应履行告知制度, 对新技术, 创伤性操作等应实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⑤科室实行弹性排班, 确保在任何时段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合理。并加强重点环节的质控, 保障护理安全。
1. 4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率与医疗失误的发生次数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以及医疗失误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投诉观察组4例, 占6.6%, 对照组22例, 占36.6%;医疗失误观察组0, 对照组8例;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3.3%, 对照组50.0%。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护理干预并制定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不仅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患者投诉, 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还全面提升护士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水平。通过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规避妇科护理服务中的风险, 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服务与安全意识, 提升科室及医院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2
【关键词】 消化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94-02
护理安全隐患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消化内科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发疾病[1]。老年人一旦患有消化内科疾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同时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跌倒与烫伤等多种安全隐患及安全风险。为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及探讨护理防范对策,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与护理资料,比较分析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2.4)岁。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观察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给予坠床与摔倒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评分≥4分,则要告诉患者应有陪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与观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消除。(2)对于具有精神意识及肢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叮嘱患者家属24 h要对患者进行陪护,并且给患者的病床安装保护栏或约束带。(3)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潜在压疮老年患者要运用气垫床,给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床铺的平整与干燥,改变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与拉。(4)强化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指导。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药物打开,并放于口服的状态,待患者正确口服药物以后才能离开。(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日陪护,也可以指定专门的护工陪护。患者进食的时候要呈半卧位,进食速度要适当控制,建议运用小汤勺给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因为长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与轻生等不良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资料出现护理安全问题为80例,占9.2%。跌倒、坠床;撞伤、碰伤、烫伤属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步伐。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笔者对这些护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1)要高度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前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过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护理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细节上高度重视护理工作[8]。比如,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发放消化药与降血糖等口服药物,并认真监督老年患者按时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对于需要控制用药速度之药物(如施他宁、胰岛素等药物),则应该使用输液泵或者注射泵对其用药[9],以防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2)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10]。针对临床护理上出现的各种护理差错,应该组织讨论分析护理差错、护理缺点、护理事故原因,发现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纠正。(3)强化业务学习,大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训练,合理选派一些理论知识过硬及护理技能操作娴熟的护理人员给予经验交流以及操作示教,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术[11]。(4)科学合理安排与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排班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12],对于容易发生意外护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生命安危密切相关。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规范自身的各种护理行为,提升自己的护理素质与护理技能,消除各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邬丽满.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莲.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23.
[4]孙蓉,穆少丽.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6]王咏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8]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0):2187.
[9]李洪溪.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33-134.
[10]马依努尔・玉素甫,麦热也木・阿不都热合曼.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6-67.
[11]杨爽.加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3.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3
关键词:儿科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如何安全的护理儿科患者,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儿科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科根据患儿小,表答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针对患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 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 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 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 皮肤感染;
1.3.2 脐部感染;
1.3.3 口腔感染;
1.3.4 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 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 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 护理对策: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 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 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 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4
【关键词】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7-02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应贯穿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忽视病人的权益 ,对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1.1.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急救技术及仪器操作掌握不熟练,理论与实践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缺陷差错,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护理操作。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在对待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1.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意识淡漠,未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工作马虎不细致、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无菌观念淡薄,处理医嘱不及时,执行医嘱查对不严,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危重病人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病人,安全防范意识差。
1.1.4 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 如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客观判断混淆,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抢救病人以及为重病人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或记录不完整。如果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1.5 护患沟通不够 轻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病人及家属交流。交流的信息量过少,语言失度,解释缺乏耐心,特别是在病情询问、用药咨询、费用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护患纠纷。对患者态度生硬,遇事容易情绪化,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1.6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特点。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谈话、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2 患者的因素
1.2.1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2.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2.3 患者的自身素质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外出,请假不按时回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陪护,但家属出于各种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护理安全隐患。
1.3 医院管理因素
1.3.1 管理制度、护理常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评价系统。上级对下级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1.3.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管理层重视成本核算,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加上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下降,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3.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到位,专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也很显著。
1.4 社会因素 在医患纠纷中,媒体的态度多倾向于患者,对医院方面的报道有失真的情况,这种舆论导向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一定的偏见;过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将不满情绪归咎于医院,使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常常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护士;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而工作压力大,承担的风险大,导致一些护士将不满情绪转嫁到患者身上,这些都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 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管理者应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在医院内每季度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以点带面。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发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的实施护理,发挥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为患者解决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都是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以医德为基础、以对患者高度负责为最高道德准则而制定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对可能产生的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顿,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只有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重视关键环节的管理
重点加强4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即关键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关键病人(急危重症病人、大手术病人、疑难病病人、新入院病人、采用新技术新医疗项目治疗病人)管理,以不同方式,满足各类病人的需求;关键时间(节假日、中夜班)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加大监督力度;关键科室(急诊科、手术室、分娩室)管理,加强科室管理,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情况和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病人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和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6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规范化的护理文件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事实说明,一旦发生纠纷,详实的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关键证据。因此,护士作好各项护理记录,不仅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需要,还要看到它作为证据的重要性。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从法律角度来规范护理文书,带给患者的是安全,留给护士的是平安。
2.7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分析医疗纠纷所涉及的护理问题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有的则是由于对护理质量不满而提起投诉的。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注重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培养,应用“换位思考”,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不仅会得到患者的配合、理解及支持,而且能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从而有助于化解矛盾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8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病人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与病人接触密切、连续、广泛,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关系密切。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平时工作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的就医环境。
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也是增强医院效益的有效保障。让完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296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质量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从而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护士长处于最基层,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对患者的动态和要求也最了解。因此,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重起重要作用[1]。
本文探讨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通过护士长对护士准入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业务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护士的能力,同时不断医护沟通,注意细节管理、质量管理,从而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现阐述如下。
严格职业准入
护士长根据《护士条例》严格把好执业准入,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无证护士不能进行与医疗有关的操作。
护士长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患者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2]。护士长应知识全面,自身素养高,除了业务知识,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健全管理制度,执业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预防性和洞察力;对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和改进从而有效地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操作流程、工作重点环节及应急预案、服务行为标准等,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隐患。
加强护士的培训学习:①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观念:护士对各种法律法规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法律意识淡泊,对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以至护患纠纷时有发生[3]。因此,护士长应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每个护士了解和掌握护理人员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②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既是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避免护患纠纷的手段[4]。培养护士养成严格的慎独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情感,强化自我管理意识,确保护理安全。③提高整体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才能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所以护士长应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在职规范培训方案。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及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措施。使各级护理人员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护士长加强管理,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要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抓起,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操作多、环节多,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护理结果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护士长既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学习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护患纠纷的因素和信号,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的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建立后勤保障制度,服务于临床
完善的后勤保障才能真正形成临床围着患者转,让医护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中,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做好护理质量“零缺陷”管理
要求护士一次性把工作做好,不留后患,只有护理工作达到“零缺陷”,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降到最低,才可以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做好急诊急救管理
急诊急救患者最易引起护理纠纷。护士长应制定专人管理急诊急救器材、药物,保证设备完好,用物齐备,同时加强护士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培训掌握情况,仪器保养和急救药品准备等情况,要求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方面的质量控制
护理文件书写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道德实施护理过程的动态记录,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的原则。在护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重起重要作用的法律作用与证据作用[5]。因此,护士长加强记录者资质的管理,反复组织护士学习书写标准和要求,如实记录病情变化和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加强环节质控,要个检查医嘱的查对和护理文件书写情况,以避免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加强医护沟通,护患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保障。通过沟通,密切医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工作中互相提醒、监督、及时弥补工作汇总的缺陷与漏洞。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可使护着和家属明白其目前的状态,及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以减少和避免意外发生后所引起的纠纷。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从而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科室护士长处于最基层的一级,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患者的动态和要求也最了解。因此,护士长在护患纠纷的防范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要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抓起。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操作多、环节多等特点,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护理结果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护士长在防范护患纠纷中起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应在维护护士权益的同时,查找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患纠纷各环节发生的管理,从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桂芬.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全科护理,2010,5:1195-1196.
2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3):192-192.
3 谢菲.结合护士条例探讨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77-1079.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6
1.1方法
1.1.1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
疾病特点。从患病人群疾病组成看,这是一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群体。从病人病种统计数字看脑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的统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5%左右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神经内科病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卧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不同程度地存在肢体、吞咽、言语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智能障碍等特点,是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病人年龄特点。根据资料评估,神经内科病区的病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67.2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度的加快,年龄也在逐年提升。老年人除了自身疾病因素,更有老龄化的特点。缺少家人的细微照顾,脏器功能的衰退,加上疾病本身的因素。使这个病区的风险护理显得更加突出。护理人员特点。近些年来,医院发展较快,护理人员的大量引人,人员梯队无法在短时间形成。从人员构成上看年龄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从文化素质上看本科学历太少,绝大多数是专科毕业。从床护比1:0.4:1看,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这样一支年轻的护理队伍缺少足够的护理经验,必然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科特点。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杂、琐碎的,特别是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分级护理制度在目前给护理人员带来的雄她的矛盾冲突中,风险的系数必然大幅增加。
1.1.2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年资髙的主管护师、护师组成。主要负责护理风险的收集、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定期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时时监督护理人员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情况。以及出现风险时的积极应对、组织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风险管理方案得以持续改进,更加适应神经内科护理学科和谐、稳定、安全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合神经内科护理的应急预案及组织体系。结合神经内科病区特点,制定了15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预案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具有抢救应急能力的髙素质护士担任组员,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演练,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从而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设立科室的质量检查小组。护理文书书写质控小组、健康宣教小组、病房感染管理小组、三级培训小组。各小组成员由科内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承担,使整个科室呈现出人人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护士长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各小组成员积极汇报本月质控中成绩与不足,针对不足,大家共同探讨进一步改进措施,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呈阶梯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我科特制定了适合本病区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及危险物品安全防范措施10项,并进行逐项培训,如跌倒、出走、坠床、误吸、压疮等病人的防范措施进行讲解和督察指导。护士长每天早査房中深入病房直接指导,使护理人员耳濡目染,逐日提髙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权。实现风险双方共担是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M。建立告知签字制度,是医务人员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及家属有思想准备,利于建立医患互助、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全病区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分析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护理安全用药规范,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护理缺陷上报制度。规范节假日、8h外管理的关键环节,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神经内科的护理队伍很年轻,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护理管理者就要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首先,合理搭配知识结构,老中青相结合搭配年龄结构,实行按职称上岗制和科室人员相对固定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其次,施行弹性排班,加强夜班、节假日、交接班时间的力量,使这些高风险的时间段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开展人性化服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职业道德建设是人性化永恒的主题。如果医护人员医德髙尚、具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就不会搞不好医患关系。因此我科推行文明用语、微笑脤务、亲情服务,以诚心换放心,拉近了医患距离。同时精心设计就医流程、工作环节、医疗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患者充分体验到神经内科就医的人性化服务。在开展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特制定出服务标准及要求,如接诊时间掌握好两个5min,5min内准备好床单位、医嘱下达5min内给病人做上治疗。两个8h内,即责任护士8h内与病人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新入院病人日间护士长8h内到床前问候等等,使人性化服务从“纸上谈兵”落到实处。2结果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持续的质量改进,提髙了护士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
2讨论
2.1护理风险评估是前提通过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特点的评估,使护理管理者正确判断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注重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2.2完善制度加孩管理是关键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基础。有了健全的制度,护士有章可循,护理管理者的监督和指导落到实处,护理工作才能更加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