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趋势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1
2009年护肤趋势分析
来自业内人士分析,有机的、天然的、美白的,随着人们对美容安全和功效的双重期待,2009年的护肤市场将呈现出“乐活式美白”趋势,天然和有机成分将成为2009年化妆品成分主流,美白产品将可能成为各大化妆品牌的主打系列,以安全健康为主要诉求的药妆市场也有望继续升温,护肤――永恒不变。
添加天然有机成分
坚果油、爱莎伊、枸杞子和猴面包树西非)、金虎尾(西印度樱桃)、蓝莓、益生菌、棕榈酰基三肽、没药、姜黄粉。这些源自于Pierce Mattie PR公司的位居前十的化妆品成分表明,天然和有机成分将会继续成为2009年化妆品成分的主流趋势。
有机和天然护肤品的出现,让许多人转变了对于护肤品的态度,美人们的理想也不再是那些奢华到几千元每单品的护肤品,而是看重护肤品的成分是否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是否是真正的无添加,是否真的够纯净,不会对肌肤产生任何的刺激。
姜、可可、鳄梨、蘑菇和苹果这些东西都将会变成保养品然后由皮肤食用。与其说“有机”只是一个名词,不如说它是一种新的护肤趋势,与时下流行的“乐活’概念匹配,“有机护理”更趋向于“以自然手法改善肤质”的护理方式,它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美肤概念。
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The Body Shop还是佰草集,都在天然或有机的道路上坚持前进,塑造出了鲜明的品牌特色,主张无添加的FANCL则当之无愧的成为了2008年度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百货品牌之一。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9年,这样的趋势和速度,都将有望继续保持。
美白功效产品受宠
研究发现,东方女性的肌肤细胞排列特别整齐,且细胞与细胞之间靠得特别紧密,形成密致型的幼嫩肤质,对于环境的刺激反应特别大,因而容易形成色素分布不均,造成黑斑、色块。对于天生黄皮肤的中国女人来说,白皙透亮肤质是永恒的追求,因此,拥有美白功效的产品仍然占据2009年护肤市场的主流。不论是雅诗兰黛、欧莱雅,还是日本化妆品界“四小花旦”的资生堂、POLA、佳丽宝与KOSE,或者新生代的FANCL无添加、中国佰草集等品牌,都将为亚洲人研发的美白产品作为其在亚洲市场的重要产品线。
在国内,标榜皮肤白皙就是美的护肤品广告比比皆是,无论是街头的广告牌、百货公司柜台、发廊墙壁或电视上,都见到它们的踪影,似乎人们相当重视美白的观念。由于美白产品潜力丰厚,外国护肤品生产商纷纷向中国内地消费者推介各色各样的护肤产品,声称可令皮肤白皙亮丽。同时,一众本土和外国护肤品公司也竭力宣扬皮肤白皙的好处,例如可予人清新优雅的印象等。资生堂( Shiseido)声称其产品可将女士们的内在美引发出来,妮维雅( Nivea)则标榜其产品能令皮肤看起来洁净、清新和年轻。美白护肤品的价格档次高低皆备,丰俭由人。一些润肤膏标榜含有绿茶和甘草精华,用维他命 C 淡化黑色素,达到美白功效,对追求天然和讲求科学的消费者大有吸引力;亦有一些乳霜声称可以阻隔阳光,减少晒伤的机会。现在市场上有数以百计的美白产品,彼此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上几乎每一个品牌都有美白产品系列,包括LAMER、兰蔻、雅诗兰黛、DIOR、希思黎、娇兰等高档化妆品,也包括巴黎欧莱雅、欧珀莱、玉兰油等大众化妆品,都在美白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兰蔻2008年底就在北京水立方举行2009年美白新品,香奈儿继续2008年美白系列,推出2009年全新升级版,其中运用了护肤的最新技术。倩碧推出的双层美白眼霜,不但具有护理眼部的部分,还有抵抗强烈紫外线的防晒部分,是阻止变成“熊猫眼”的好帮手。同时,美白面膜也逐渐成为品牌的新宠,资生堂、FANCL的纸质面膜都是美白面膜中的经典。
在过去的一年里,佳丽宝旗下几大品牌的新品更替中,美白产品始终是主线。佳丽宝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垣见匡史表示,印象之美新推Ic美白精华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她的Ic美白系列,AUQA针对中国地区研发了一款美白美容液,成为了该品牌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芙丽芳丝新推的美白保湿精华液产品也极为畅销。美白产品将一如既往在佳丽宝2009年战略里占据主流。
此外,高科技配方也备受关注。2008年11月,HR赫莲娜携手瑞士顶级整形美容医学中心Lacnic-Montreux,在北京了全球首款干预式抗衰老美容品极致之美升华系列,成为将整形手术、审美医学和护肤科技高品质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品牌。
药妆市场有望升温
专家预计,全球药妆品销售额到2010年将达到170亿美元。目前,虽然我国的药妆品市场还比较小,但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发展。国产药妆品市场步伐加快,药妆品将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一个新兴产物,药妆品市场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尤其是在皮肤抗衰老领域。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而且据许多消费者反映效果不错。
纵观中国化妆品市场,世界知名药妆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众多医药界巨头纷纷涉足药妆市场,中国消费者对药妆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有行业人士预计,2009年的中国药妆市场热度将持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药妆连锁新模式有待于在未来两三年内接受市场考验。毋庸置疑,薇姿仍然是中国药妆市场上的领头羊。来自欧莱雅的消息,几年来,薇姿始终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增长,并且不断向纵深市场扩张。与此同时,佳丽宝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垣见匡史也表示,旗下药妆品牌芙丽芳丝2008年实现了200%多的销售增长,不出意外,预计未来的几年还将保持这样的一个高增幅。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2
关键词:南昌市;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122-02
1 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整体概况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商品化、产业化的全面推进,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南昌市的住宅产业呈现跳跃式发展,已完全按市场化模式启动。但这主要表现在住宅上,商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市场内部及外部环境不尽理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相对落后等方面,加之前几年经济发展的落后阻碍了南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业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制约了商业批发市场的发展。
随着南昌市兴建“花园城市”政策的出台,市委领导班子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如北京华联、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深圳天虹、大连万达等纷纷进驻,加速了大商业的发展。
2 南昌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1)近几年借大搞城市商业流通的题材,南昌新批建设(或正在酝酿之中)许多新的大型综合或专业交易市场,总体商业地产供应偏大,普遍存在投资经营方向难以把握的难题。
(2)由于来自内外部各种压力,原有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开始向专业市场转移(或剥离),寻求经营门类上的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以适应总体批发市场变革趋势,确保经营的持续发展。
(3)南昌的工业品批发市场缺乏产地优势,属于零售型或中转型批发市场,即便是转型也存在着门类选择和辐射区域的选择问题。
(4)从商品分类统计中可以发现,食品、烟酒、家电、医药、化工制品、建材等成交量放大,且有上升势头。
3 南昌市主要批发市场供应特征
3.1 整体状况
目前,南昌市主要的专业批发市场共十大类39家。其中建材类专业市场有7家、家俱类专业市场有5家、五金机电类4家、汽配类6家、电脑类4家、灯具类专业市场2家、服装类3家、皮具类1家、农产品类2家、家电类一家、综合类3家。南昌市房地产的大力开发带动了家居批发市场的发展,近期家居类专业市场增量较大。
3.2 供应特征
(1)市场出现龙头效应。
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心市场带动周边市场的效应,如位居全国十大综合批发市场的洪城大市扬吸引了五华大市场、省家电市场、联信大市场及华东商贸城云集周边,人气最旺的新大地电脑城吸引了新华群电脑城在楼上楼下安营扎寨。
(2)大众消费品行业独领。
在所有的专业市场中,大众消费品专业市场做得相当强大。如洪城大市场主营日用品、食品、服饰,已经成为全国十大综合批发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市场主营粮食、蔬菜、瓜果,经过两年的发展也已经成为江西省重点批发市场。而且辐射到全省各地市、周边省市,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3,专业市场优势初显。
随着消费趋势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专业化专营市场,该类市场定位明确,发展迅速。如建材及家俱大市场,其经营总面积已在专业市场中排名前列,分别达到500000m2和200000m2。
(4)非大众消费品市场出现瓶颈。
非大众消费品市场受区域及场地影响,出现瓶颈效应。如五金机电类市场成市十多年都一直保持在300家以下。而汽配类经营户全部统计也只有300家左右的总量,而且分布在三个诺大的市场,导致三个市场都较为冷清。非大众消费品市场出现瓶颈现象,是受全国消费品特性、市场容置及经济发展状况因素的制约,加之前几年南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故不足为怪。
4 南昌市主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现状及特点
(1)功能分区模糊性。
现有批发市场的功能分区不够明确,绝大多数都是杂乱无序。这对市场形象、物业管理带来很大问题,如五华大市场。
(2)市场规划滞后性。
现有批发市场的规划,很多未具前瞻性目光。市场内道路规划、店铺格局、仓储方面出现了车无法通行、店内拥挤、仓储较远等问题。如:洛阳路建材市场,五华大市场,万寿宫。
(3)物业管理疏忽性。
现有专业市场物业管理疏忽性比较普遍,市场中包装袋、泡沫饭盒、瓜皮果壳随处可见。一些方便客户和顾客的配套设施极度匮乏,公厕、休闲椅难觅踪迹,极大的影响了购物环境和市场形象。如洪城大市场、万寿宫、五华市场、联信大市场。
(4)自发市场的无序性。
三经路地板门框市场、叠山路机电五金市场、洛阳路机电水暖市场这些颇具规模的自发形成的市场,虽然有多年来形成的商业氛围和知名度,但受到临街条件的制约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加之自身经营管理的无序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s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未来发展态势
(1)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批发市场只有通过不断扩大规模、丰富经营品种来扩大商圈辐射半径,从而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如洪城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随联场等批发市场的不断扩建。
(2)近期五华大市场、鸿顺德国际商贸城、盛世东方、江西国际家居港、京东鹿鼎以及即将推出的金润物流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的相继涌现,导致南昌市批发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尤其是酒类、肉类、粮油、副食品、服装鞋帽、小商品等批发市场已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政府应对批发市场进行指导性建设,使专业市场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3)将现代大型商场高雅、舒适的经营购物环境,量贩超市的服务便利条件与批发市场的商品低价位,智能化管理、新型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相融合。加上统一完善的经营管理;良好的政府背景,巨大的市场规模,超前的规划设计,准确的市场定位,齐全的配套设施才是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推动南昌市整个批发市场行业从“瓶颈”走向持续发展。
(4)政府将逐步形成以现代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为龙头,以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商品市场建设新格局作为未来几年内商品市场建设的核心工作。从批发业总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日亦萎缩的市场必定要以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为手段。富有区域特色、全方位、多元化的市场业态才能在未来3~5年内给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提供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推动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和建设。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3
四川电视台第6频道:娱乐定位大转型
从专业化、类型化、个性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原四川体育频道改为四川电视台第6频道,以生活娱乐为频道的全新定位,该频道主要推出娱乐休闲节目,同时追踪世界体坛最新赛事,贴近百姓休闲健身运动;突出“文化娱乐”。结合娱乐展现成都特有的本土文化,打造具有风格化地方优势的娱乐频道。之所以进行定位转型,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受众娱乐需求增加;二是成都娱乐资源丰富,呼唤一个强势的传播平台;三是成都作为中国“第四城”,休闲成为一个市民文化主题。四川电视台第六频道正是结合成都人的体育激情和文娱风尚,将两者精神发挥到极至。
该频道全新改版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栏目。一是平民系列,包括《大城小事》和《事小味道长》。《大城小事》由普通百姓自编自导自拍自演,用DV记录身边的故事。表现形式类似于真人秀或情景剧,同时也具备电视剧的基本元素。《事小味道长》作为《大城小事》后续直播访谈,邀请栏目剧中的演员、导演等,畅谈戏里戏外的生活百态。主持人以其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和富于亲和力的表达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二是娱乐系列,主要包括《直播娱乐》和《叮当看电影》。改版后的《直播娱乐》是一档拥有全新制作理念和表现形式的娱乐资讯节目,以及时报道娱乐资讯、深度挖掘娱乐事件、自由热情的播报分享为主要特色,改栏目以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生动的电视表现形式,为娱乐文化报道注入现代、时尚和本土化的色彩。而《叮当看电影》通过主持人叮当以四川评书的讲述方式,讲述电影和故事,给观众带来观影体验。本土笑星叮当担纲主持,以四川话的主持风格满足观众的本土化需求。三是体育娱乐系列,主要包括《第6赛场》和《第6时间》。前者是一档大型赛事选播节目,为观众奉献国际国内最新的高水平比赛。后者是一档集运动、服务资讯为一体的精华类体育节目。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丰富的赛事资讯,
四川妇女儿童频道:受众专业化频道的典范
四川妇女儿童频道,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妇女儿童频道,在10年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尤其是在四川广电集团整体频道战略中,该频道在定位和节目改版上积极转型,力求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概念优势:妇儿频道的专业化定位。妇女儿童频道抓住主体观众女性,同时兼顾了儿童,并打造一系列专业化节目。鲜明的定位使该频道在四川地区的频道竞争中具有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频道的突出特色在于:一是四大女性剧场:《郁金香剧场》、《百合花剧场》、《康乃馨剧场》、《玫瑰剧场》,二是两个自办栏目《女人故事》和《亮眼睛》;周六、周日增加谈话类特别节目《情感方程式》,突出女性活动特色的《闻香识女人》和关注女性心理健康的《零点私语》,引领时尚消费新潮的《天府时尚》,从而形成一个富于特色的都市女性节目带。以剧场为例,在名称上更好地体现了女性频道的特征。女人如花,以花命名剧场凸现女性频道柔美、温婉、成熟的风格特色,百合取其“清新如意”之意,康乃馨取其“温馨母爱”之意,玫瑰取其“炽热爱恋”之意。同时,在编排内容上考虑频道特征,剧场主要选择亲情伦理剧、都市情感类首轮剧等女性题材电视剧。可以看出,该频道节目主要面向女性观众,频道力求对女性社会题材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理念的大众化传播,对时尚脉搏的精确把握,实现频道品牌形象的提升。
内容优势:妇儿频道的核心竞争力。该频道遵循“以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频道核心竞争力。其中全力打造的女性节目《女人故事》,这是由原《社会・家庭・女人》节目改版而成,是一档深度关注时代女性命运的社会纪实性电视节目,故事的主人公为当代普通女性,节目从社会和心理等多种角度解读时代女性各种群体和个体类型的命运特征和性别特质。在周六周日,推出大型情感访谈节目《情感方程式》,它巧妙地将综艺节目娱乐元素融入到严肃访谈节目中。还有针对少儿的《亮眼睛》,作为该频道唯一一档少儿节目,它集国内外优秀动画片和风格迥异的自办节目为一体。节目突破传统少儿节目理念,受到了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喜爱。
传播价值:大众消费品牌的传播平台
四川电视台第六频道,通过频道重新定位和整合资源,不断创新优势栏目,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以独占的强势打造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实现了频道的专业化转型。《叮当看电影》、《大城小事》、《事小味道长》等栏目,在娱乐风格上生产的成都区域文化产品,不仅实现了栏目的贴近性,而且满足了客户品牌的传播需求。该频道在充分考察市场民情后做出的资源整合,娱乐和体育的结合势必会引起眼球收视风暴。开拓高收入、年轻人的时尚、品位节目,扩大频道影响力正好关注了广大客户的需求。目前该频道的收视观众年龄均衡、学历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消费能力。按照收视人口特征和心理编排的节目更加符合收视习惯:娱乐类节目安排在傍晚、晚问时段,使观众在幽默的方言生活短剧和新潮时尚新闻中,共同体验快乐的感觉;深夜时间段则主要安排大型体育赛事节目,为白领受众提供观看比赛和了解资讯的空间,实现了收视诉求。对于广告主来说,投播具有消费力强势的频道,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回报。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4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1.昌平区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1.1 农民购买力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偏低
近几年来,昌平区农民收入虽然增长很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000元,但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扩大。目前,昌平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出现消费断层,导致农村市场相对萎缩。相对于庞大的农村人口而言,农村消费品市场所占的份额过少,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直接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对昌平区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1.2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比重,它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9 年的57.5%下降到2012 年的37.9%,下降了19.6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9 年的67.7%下降到2012年的43.7%,下降了24 个百分点。虽然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城乡之间,差距仍然较大。根据调查研究统计的结果,昌平区农村居民2012年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9.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分别为17.6%和12.8%。从整体上来看,即使昌平区农村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有所增长,但主要部分的消费还是停留在基本的生存消费方面。
2.制约昌平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
收入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输出,渠道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近几年,农产品的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原本农民的农业收入就承担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如洪灾、旱灾、虫灾等。二是市场风险。由于昌平区农民大多是小户经营,这样他们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忽视价格信号。泾阳县农民的劳务输出也是一大难题。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对生产要素的素质要求被提高,而进城务工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民更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度更大。这样,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2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尽管不断改善,但已有的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质量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的要求。以昌平区为例,我们调查结果表明以下问题:第一,农村供水、供电条件差,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例如昌平区农村地区存在着电网老化、电压不稳定、电价高的问题 。第二,道路交通条件差,商品流通困难,运输成本大,使大量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农户家庭,造成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困难。一位农户告诉我,村里去年每户农家交了200元集资修路,然而一直没有人来修,他们希望能够早日把路修好,这样农产品卖的能顺利些,外面的商品进入村里也方便。
2.3 农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保守
近几年来,农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偏重于物质,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2012年在昌平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仍然是食品、居住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农民消费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昌平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农村居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较谨慎。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节俭,提倡“量人为出”的谨慎消费,强调储蓄,这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消费观念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的消极作用,降低了农村居民对激活消费经济政策措施反应的灵敏度,弱化了经济政策措施的作用,使消费无法对生产产生刺激和导向作用。
3.改善昌平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建议
3.1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购买能力
昌平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针对目前昌平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消费基础条件较差、社保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当考虑增加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增加财政的支农资金投入,以便增强农民的消费后劲。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允许民间投资。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民创业,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将创业农民工纳入政府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可获得政府的担保贷款,解决农民创业难的难题,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完善基础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首先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为商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其次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进一步扩大农民的需求。最后,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3.3 拓展流通体系,拓宽投资渠道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5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首先是分设了专业银行和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框架。先后恢复和分设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其次是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1979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以及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以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投资公司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以后,不少大中城市相继成立城市信用社,成为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
三是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以及明确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
(2)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间接金融调控机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宏观调控手段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关键。从1979年起,先是在部分地区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但新体制仍然存在各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吃“大锅饭”的问题,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框框仍然没有打破。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金融市场,建立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使人们重新考虑建立金融市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拆借市场;二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中的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市场首先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1981年上海市首先出现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正式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94年以后,商业汇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被广泛使用,成为企业主要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手段。1985年,中国先后在广州、武汉、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同业拆借中介机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跨地区、跨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
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产生广泛影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仍在稳步进行,金融开放渐进扩大,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滚滚而来。金融变革和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在国内也遇上了经济发展格局从需求过旺到需求不足的变化。在这种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的条件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1 积极进行金融组织机构的深化改革
今后除应完成机构调整任务,加快新机构同各方面关系的磨合,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发挥新机制的优点,进一步搞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工作外,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加强金融监管。并把这一工作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尤其要与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运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彻底消除新的亏损的各项改革相联系。商业银行要真正企业化,真正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优胜劣汰。
2.2 银行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利率仍处于双轨制,官方规定的利率水平较低,而市场上利率较高,其原因是违约风险贴水较大,这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困境,对此,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降低违约风险,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逐步扩大利率的浮动范围,最终完全放开利率管制。按照自主经营的原则,银行有权自定贷款条件。在中央规定的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幅度内,银行可根据时常资金供求情况自定利率,灵活调整利率,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资金供求。实现资金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
2.3 谨慎对待金融自由化。稳步把握市场开放的程度
金融自由化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对我们来说,金融自由化也就是走向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持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稳妥地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丰富从事国际金融活动的经验,培养一大批能熟练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精通国际金融活动的金融财务人才。具备了这些条件,人民币不但应该实现自由兑换,而且应该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世界货币之一。今后引进外资银行的力度会加强,因为中国需要借鉴其管理体制和操作方式,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与素质,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积累经验。
2.4 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6
(一)体验性饮食文化旅游
近些年来,美食旅游在我国愈发受到了旅游者的喜爱,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得如火如茶。要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关键还是在于“文化”的开发。要在吃中讲究饮食文化,在饮食过程中弘扬旅游文化,使得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4个发展阶段。体验己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主导型经济形态。”[4]更多的消费者期望得到体验,也有愈来愈多的企业在精心设计。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企业不仅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它将提供最终的体验并充满感情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在旅游业己有不少将饮食文化与体验旅游结合的成功案例,如法国的葡萄酒庄园,将葡萄酒制作的过程展示给游客,游客可以参与采摘葡萄、挤压葡萄、榨汁和封存等过程。“葡萄酒对法国人来说是文化、是生活、遍布全法国的葡萄酒庄园正是凝聚了这种葡萄酒文化和生活的灵魂”。[5]种植、酿制和品位葡萄酒的过程都是一门艺术,都是一种文化上的积淀,也是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所期盼得到的一种精神享受。因此,葡萄酒庄园扬名海外,成为游客游览法国的必到之处。在观光旅游期间,要增加旅游者在甘肃的停留时间,除了旅游活动项目以外,还可设计一些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融入到饮食旅游的过程中来。如组织观看兰州拉面技艺,欣赏陇菜雕刻菜品,向旅游者介绍菜点的典故,向游客展示菜点的制作方法,还可由游客参加学习制作一些菜点等活动,扩大旅游收入。[6]
(二)美食文化节庆旅游
我国的美食节旅游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内容是制作、展示以及品尝美食。甘肃过去已举办了不少美食节,如2007年“名优小吃节”、2008年“风味名优小吃展销会”2011年“陇菜美食节”,2011年甘肃甘南州“雪域牦牛”美食文化节等,美食节的成功举办,可使人们十分全面、详细地了解和认识甘肃悠久的饮食文化,扩大各地特色小吃,地方菜的影响力。美食节上有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名优小吃,如“天水呱呱”、“庆阳臊子面”、“嘉峪关的雄关烤肉”、“靖远的宋二元卤鸡”、“会宁的五花洋芋泥”等。通过美食节吸引旅游者,不仅带动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宣传和推广了甘肃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品牌,带动了旅游其他行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发展了甘肃旅游,提升了美食文化。美食文化节庆旅游应定期举办,在开展美食文化节庆旅游时,要突出特色和主题,令游客耳目一新,可举办一些有号召力、吸引力的主题性美食节。如成都曾举办以“辣欢天”为主题的美食节,聚集各类以辣味为主或选用辣椒为材料的菜肴、小吃,使美食节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中外游客的眼球。[7]同时,美食文化节庆旅游应配合甘肃的旅游市场,更好地打造甘肃饮食文化品牌。
(三)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全省各个市县建立一个或多个甘肃风味小吃城,集甘肃风味饮食、风味小吃为一体,分成不同的档次,从环境气氛到饮食内容,从服务员的着装到饮食习俗,充分显示陇人的饮食文化,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风味小吃汇集在一起,既方便了游客的购买,又形成了规模效应。
(四)饮食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是指专门供旅游者购买的这部分商品,如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文物复制品、免税商品、土特产品及中草药等。甘肃位于中国偏西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加上深居内陆,对外贸易不发达,甘肃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较低。我们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人手,开发出能传递饮食文化旅游购物品,这类购物品主要是馈赠品,例如,兰州百合,白兰瓜、松花蘑菇等,但众多的甘肃风味小吃如兰州清汤牛肉面、高担酿皮等尚待开发成旅游购物品。在开发这类产品时,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者的购买心理,要便于携带,体面大方。因此,这类旅游购物品在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商品的质量要过硬,另一方面要注重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和设计,使得饮食文化旅游商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艺术性,从而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情况下,也创造了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的经济附加值。
(五)饮食文化展示馆
甘肃饮食文化展示馆的建立,有助于弘扬甘肃饮食的魅力。甘肃于2007年在兰州青城古民居群落中建成国内首家牛肉面博物馆———“兰州?中国拉面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建成,标志着兰州牛肉拉面的饮食文化背景开始从“草根文化”层面上悄然转型。在此基础上,甘肃饮食文化展示馆还应包括:(1)名人、名事、名宴回顾展,展出甘肃饮食名人、文化名人、历史名人在饮食领域留下的轶闻趣事;(2)组织甘肃饮食类书刊、画册在现场展销,以营造更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3)制作专题短片,播放甘肃饮食历史、名特小吃制作工艺等;(4)展示当今甘肃众多名店饮食文化时尚,包括餐饮环境(大堂、厅房)设计、用具、服饰、名人菜谱、菜单书法等。
二、甘肃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注意事项
(一)注重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发展基础,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相比,投入少回报高,并且可重复利用,所以不应把饮食文化摆在其他资源附属的或可有可无的地位。甘肃饮食文化现存的状况是单、散、小、弱,饮食文化与自然景观还没有很好地融合。由于开发功能较单一,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不高,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上,着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开发,忽视了饮食文化的开发,参与性、休闲性不足,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我们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要走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路子。高度重视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使之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突出甘肃饮食文化特色
着名餐饮企业要提高自己产品的内涵,使就餐的旅游客人购买到的不仅仅是一餐饮食,一顿饭,还应包含附加的心理享受,精神享受,诸如牛肉面原汁原味的餐饮气氛。因此,开发中要全面详实地搜集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背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等资料。一些名菜小吃往往伴有传奇故事,旅游部门如能将这些加以开发利用使游客在品尝的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饮食文化旅游的宣传
对饮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宣传不力,使得绝大多数外的游客根本无法了解甘肃饮食,对于甘肃饮食文化的认识更无从谈起,这不仅影响到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甚至影响了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对饮食文化旅游的宣传,除了餐饮、烹饪界本身要注重宣传外,更重要的是在旅游业的对外宣传促销中,把饮食文化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有些景区和旅游城市,还应将饮食文化作为专题隆重推出。在旅游线路的编制中,也应考虑饮食文化的介入,或穿插在一些线路中间,或编制专门的饮食文化旅游线路。在各地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中,可以把饮食文化当作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促销项目,借机推上旅游市场。[8]
(四)提高餐饮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
有位营销专家曾说:“未来的竞争不在于工厂生产怎样的产品,而在于向顾客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质量、服务水准的高低不仅关系餐饮企业的效益、声誉,更关乎甘肃旅游市场的生存与发展。政府应加强对餐饮企业服务管理水平的监督,经常性地通过各种检查评比活动,提高餐饮企业的就餐环境、服务态度、饭菜卫生、饭菜质量、后堂管理等。实行当地名吃、小吃挂牌经营,鼓励积极开发和开创饮食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