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网络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网络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网络课堂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1

关键词:高中政治;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6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水、电等资源外的另一种无法远离的存在。它作为信息时展的根基,已然悄无声息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所用。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已经开始形成独立思想,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民族发展的接班人,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适应信息时展的本领,因此网络成为其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个体,高中生如何在纷杂的网络世界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下文将对网络道德教育展开论述。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念

要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探究,就必须了解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念。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概念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后形成的一种对于网络社会中道德风尚进行塑造和培养的教育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人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人们从主观能动性上提高自己网上行为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因网络带来的极特殊的利益关系下,对其道德伦理进行规范的标准。高中生作为对网络接触较为频繁的,并未具有成熟思想和世界观的青少年群体,这种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全新的伦理要求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作为高中生心灵教育主要阵地的政治课堂,网络道德教育在这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现状

信息时代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虽然为学生学习,特别是处在学习生涯重要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存在着极大的好处,但是高中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令人堪忧:

高中生作为思想层面还未走向成熟阶段的个体,由网络带来的异质性会使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存在错误导向。同时,网络作为虚拟社会被高中生所认识,它虽然推崇自由、公平,但是若这种追求过分夸大,伴随着虚拟性的“保护”下,高中生很容易丧失道德人格,并且这种丧失还会对其现实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高中生作为自制力相对缺乏的一个群体,在巨大的学习压力等现实的面前,容易产生躲避心理,因而导致许多学生陷入对网络无止境的沉迷中,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现实与虚拟落差下人格错位的产生。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下,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主体,就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重点着眼的一部分,尽可能的规避这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三、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结合的对策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凸显在它的脆弱性和危险性上,而高中政治课堂作为高中生建设精神文明与精神强度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相结合的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笔者认为具体对策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教师作为政治课堂的引导者,必须做到对网络世界的熟悉认知。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主导者的地位出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就必须做到自己对于网络世界的正确认知,同时要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熟悉的一面。教师可以设计诸如“微机室中的政治课”,利用学生熟悉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谈话式授课,拉近师生间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网络道德在虚拟世界,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触目惊心的“案例教学法”是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的结合最直接的手段。网络道德缺失造成现实生活中遗憾的事例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对策都不会像“案例教学法”一样能够对学生的是非观造成冲击的强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举出实施例子,例如“王某在网络中对心灵脆弱的章某使用语言暴力,致使章某自杀身亡”等,这就能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在网络中语言暴力的可怕性,从而帮助学生摆正自身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要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那么它必然能够在实现网络道德教育这一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辅助他们完成繁重的课业,帮助他们迅速掌握一些即时高考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学课改能够有效实施。对于学生的精神层面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的结合还能够促进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为未来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定刚.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1).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辅助教学,不断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开阔学生视野、触及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下面我结合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导向就是要开发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名词术语或概念,凭学生的知识经验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网络音像图片材料展现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真实有效,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内容时,学生凭知识经验难以充分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通过网络下载和播放“神舟十号”载人航天实况,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影视图片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通过优化、整合使用,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发挥网络资源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爱好。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推动学生努力进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学习环境欠佳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导致缺乏自信心或产生厌学心理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改变现状是摆在每一位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注意挖掘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兴趣和爱好的积极因素。可以运用网络辅助课程开发,利用那些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有时,学习新课前播放一首适合学习内容的歌曲,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如:学习《为坚强喝彩》之前,引用歌曲《真心英雄》。也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感化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学习《不言代价与回报》的过程中,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和时代楷模徐虎、徐洪刚、李向群等先进事迹的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地探索新知识。

四、发挥网络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优势,拓展时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资源;英语教学;角色互补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51-011.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网络资源化的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必定会受到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必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1.1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课堂的呈现主要以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为主。相当数量的教师一直使用着非交际、注入式和缺乏美感的教学方法,这种单向信息传递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容易出现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从教学的针对性上说,单一信息传递的刺激,习惯于全体受众,但不同的学生个体其认知水平和知识需求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失去"反应"的刺激严重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望,极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1.2学生的学习是新生事物和已有知识概念相联系的渐变过程,而网络化的英语教学则是运用课本、教学软件、网上资料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的互动学习环境。在教师"既定任务"的驱动下,强调学生以"自主"为前提,培养他们的知识存储能力、检索能力、表达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需求,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这种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不但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信息素养和知识范围上的提高。教师不仅可以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宽广的思维方式,更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技术知识的全面发展。

2.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课堂优化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明确了教学法的方向,而网络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英语课堂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1提供生动逼真的语境,突出语言的实践。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和尽可能真实的学习语境尤为重要。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直接使用目的语的语境,使其能很快融入所学语言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进行英语教学,使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学生容易进入交际角色。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声像和语言所构成的情景中更容易再现出来,在心理上进想状态、最佳认知状态和最佳行为状态,实现交际法、认知法和视听法的综合要求。

2.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清晰的文字,能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要讲授的知识用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集文本、符号、动画和图像为一体,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表达都进入最佳状态。

2.3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解决教学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络多媒体,如能精心设计,运用投影或计算机等,教师就能把仅靠板书,反复讲解强调重、难点所需的时间缩短,容量增大,信息加快,并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把教学内容以及延伸情景生动、逼真地再现眼前,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容易接受。再者,理解是巩固的前提,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网络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边看、边听、边想、边练,把抽象的教材内容变成生动、直观的图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3.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虽代表着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4.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使用要"适中"、"均衡"

在英语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目前英语学科很多侧重于有声动画的制作,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

作为网络蔚然兴起的中国,要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国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接轨,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利用,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现代信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真正合理优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4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互联网 有效性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室授课逐渐发展为多样化授课模式,实现了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能力教育的转型。高中信息技术正是基于互联网而给学生提供的一种现代工具技能,使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

1.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特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并非简单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操作或网络技术的传授,而是具有更为丰富、时代性的特色。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拥有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学习资料,这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强劲的创新活力,比如网络学习软件、移动学习软件等众多学习软件被开发出来,极大地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手段,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再次,互联网的存在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具备了更多的教育价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知识和能力,互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串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思考

(1)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开始逐渐细化分为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哪种互联网模式都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随着手机在高中生中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手机学习APP逐渐在学生中流行起来,这给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效果具有影响作用,在课堂讲课模式下,学生课后能够回忆起的内容不足20%,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图画、视频、演示等形式,学生课后可回忆的内容就能够提高到30%,而如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则课后可回忆起的内容高达90%,由此可见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巨大优势。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缺乏课堂上直接面对面与教师或学生交流的意愿或行动,如果交流沟通的方式变化为网络虚拟环境下,他们的交流沟通欲望与行为则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合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实现沟通交流。比如在“黑匣子”为例进行的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马航MH730”事故原因分析中需要黑匣子作为重要凭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黑匣子”的相关知识与信息,然后以小组模式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课堂提问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而转到互联网上时,学生则进行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并最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重要方式之一。

(3)利用互联网的丰富多彩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传统“一言堂”模式的教学,以及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利用互联网以学生参与模式适当扩充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效果。比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的教学时,以“如何对表格数据进行挖掘”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入“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及奖牌总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寻Excel表格相关知识并思考,将平时运用Excel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寻找答案。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了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仅靠简单的理论讲解远不足以完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借助实际操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网络自主寻找答案,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上课教材,网络中寻找答案、其他学科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田华.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5

    原告:汤子忠,男,56岁。

    被告:南京医科大学。

    1990年6月10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89级8班学生、原告汤子忠之女汤涤独自离开学校。当晚10时许,南京市燕子矶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女在公园江边悬崖处意欲轻生,在对其进行劝阻后带至公园值班室,经询问,该女只称自己是被告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其他情况未透露。待其情绪稳定后,公园工作人员于11时许将其送至燕子矶派出所。12时左右,公园工作人员将电话打到南京医科大学招待所的门卫,告知有该校学生欲自杀,已被救,要求学校来人接回。招待所门卫随即电话通知学校校卫队值班人员,告知此情。次日凌晨1时许,该值班人员电话找到保卫处郭处长作了汇报。郭处长认为情况不明,为核实情况,即电话与燕子矶公园和燕子矶镇镇政府联系,但未能联系上。该女被送至燕子矶派出所后,经民警作耐心的疏导工作,该女才告知自己名字叫汤涤,是南京医科大学学生以及自己的家庭情况。随后,该所民警将汤涤安排到附近的临江旅馆休息。11日清晨6时40分,郭处长与燕子矶派出所电话联系上,得知一名叫汤涤的本校女生因厌学要自杀,现已被救,已由民警安排住下。学校随即派车去燕子矶派出所接汤涤,到后派出所告知,汤涤已从居住的旅社出走,不知去向。学校随即发动本校师生员工在南京市四处找寻,都无结果。

    1995年初,汤涤父亲汤子忠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汤涤死亡。该院在发出寻找汤涤的公告满一年仍不知其下落的情况下,于1996年2月依法宣告汤涤死亡。

    1996年5月27日,原告汤子忠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南京医科大学在得知汤涤被救后,未及时派人派车去将汤涤接回,致使汤涤再次出走,是严重失职行为。该校对汤涤被宣告死亡负有责任。现要求南京医科大学赔偿其对汤涤付出的抚育费、教育费以及其精神损失费等共计80万元人民币。

    被告南京医科大学答辩:汤涤离校出走,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汤涤不愿学医,作为家长的原告是清楚的,但其未向学校反映此情况,以便学校做汤涤的思想工作。我校保卫处在事发当夜所接几经辗转的电话,内容模糊不清,但我校有关人员当即进行查证,查清情况后立即派车派人前去接人。因此,原告称我校见死不救,不能成立。事发时汤涤已年满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行为应自行负责。原告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法院应予以驳回。

    审 判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汤子忠明知其女汤涤有厌学思想、悲观情绪,未及时向学校反映,对汤涤离校出走,是有责任的。汤涤在事发时已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在欲轻生获救后处于安全状态下,再次出走,其后果应由汤涤本人负责。被告南京医科大学核实情况后,派车去人接汤涤,因汤涤再次自行出走,不知其下落,未能接回,被告已尽到了责任。因此,被告对汤涤被宣告死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第七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该院于1996年11月22日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汤子忠的诉讼请求。

    汤子忠不服此判决,以汤涤事发时不满18周岁,南京医科大学保卫处有失职行为为理由,上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原判,支持其诉讼请求。

    南京医科大学答辩要求维持一审判决。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汤涤因厌学等原因产生自杀念头而出走,在被他人劝阻及公安民警进行思想疏导为其安排好住宿后,又再次出走,下落不明。汤涤已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应当负责。汤涤出走并非是南京医科大学的过错行为所致,汤子忠在法院依法宣告汤涤死亡后,要求南京医科大学赔偿,无法律依据。汤子忠的上诉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并无不当,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4月7日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 析

    从本案原告汤子忠的诉讼请求来看,系一起原告认为被告南京医科大学不作为而引起在校大学生宣告死亡的赔偿纠纷案件。正确处理本案,要弄清以下问题:

    (一)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际生活中,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时,一般都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切生活起居完全能够自理,故我国法律无明确规定高校是在校大学生的监护人,对在校大学生承担民法上的监护责任(当然,某些高校招收的少年班大学生应属个别类型,应另作具体对待)。虽然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教育的义务,但并不是民法上规定的监护责任。本案中,汤涤出走时,已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在对待生命意义问题上,完全具有分辨能力。南京医科大学既然对汤涤不具有民法上的监护责任,对汤涤宣告死亡也就不应承担未履行监护职责或监护不当而引起的赔偿责任。

    (二)汤涤宣告死亡,是否是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或不作为所造成

    本案中,汤涤出走、下落不明,直至宣告死亡,非因学校压力或其他行为,而系汤涤本身不愿学医、悲观厌世所造成的。原告所称由于被告的不作为,导致汤涤的宣告死亡,并不能成立。其一,汤涤在失踪前,其主观上悲观厌学、意图轻生的思想,未向南京医科大学教职工及同学流露,而表现出来的是优异的成绩和班级宣传委员的身份。南京医科大学对其厌学厌世的思想无从察觉,因而无法在思想上对其进行疏导和劝解,或针对思想状况给予转专业或转学校。其二,汤涤轻生获救后,南京医科大学有派车去人接汤涤回学校,予以劝导、教育的义务。南京医科大学在获知确切情况后,立即派车去人到现场欲将汤涤接回学校。但汤涤已在情绪稳定,处于安全状态下,再次出走。南京医科大学虽派教职员工和学生四处找寻,未能寻获。南京医科大学未能将汤涤接回学校,是客观上无法实现的,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按:

    本案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等教育学校对在校学习的学生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应如何加以保护,或者说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应提供何等程度的保障。

    首先,高校不同于中等和初等教育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的年龄不同,造成了对学生管理的重点不同。一般来说,中等及其以下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因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及未成年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行为能力,主要的是一种保护型的管理,即学校实际还承担了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类似于监护人的那种职责。而高校不同,因其学生主要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群体,故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自我管理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规章制度管理。这样,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在于群体性整体利益,对作为个体的每个学生来说,直接职责就要小得多。

    其次,高校学生,特别是已成年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学生,由于在法律上已经具备了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也就具备了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应当由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特别是对没有受到他人强迫、胁迫或欺骗,自主作出决定的行为及其后果,更应由自己负责。本案汤涤对学校不辞而别,并在欲轻生被劝阻和予以适当安置后又不辞而别,其本意就是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因此,要他人或社会对这种决心已定的人的行为负责,从法律上是说不过去的。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6

2010年湖北省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连续两年将“完成200所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任务”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又将“新增教育信息化‘班班通’教室1 000个”作为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孝感市经过3年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以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校园网为骨干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网络覆盖全市90%的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初具规模,设施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线,以应用服务为重点,实行制度化管理、全方位应用、城乡一体化共享,为促进孝感市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013年,孝感市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培训安排:①选优配强培训师资,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为主导、孝感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的培训师资队伍;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标准;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④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⑤实施分层教学,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进行先期预培训,对科任教师实施后期学科培训。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所有参训教师都要经过考评认证,采用上机考试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考勤、教学设计、学习成果汇报;上机考试由参训教师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网上学分、培训考核、上机综合考核中合格的教师,将获得孝感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定岗定级的必备条件。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教师认识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思考了如何克服教学困难的对应策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会了如何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掌握了各种电子白板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有效学习的5个原则;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每个参训人员通过学习,都能自己完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并自行上传至教育云平台的空间。开展培训的同时,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交叉举行。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升各级各类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班通”教室的使用效率。2013年已经完成专家团队、教务主任、初中语文等学科13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集中培训教师人数1 342名;举办11期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参赛教师达到513人。2014年计划完成校长和各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当年晋升职称教师的培训任务。

2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服务一体化

建设覆盖孝感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孝感市教育宏观管理提供监管和支撑。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系统、网络备课授课系统、在线考试阅卷及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教师空间及名师工作室系统、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互动课堂系统、课程资源直播点播系统等。在平台内实现所有模块之间数据的连通,建成以孝感市教育为主体,覆盖全市中小学师生、教学教研机构的教学资源推送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用云平台。不断完善市级数据中心,部署覆盖全市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应用体系。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对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积极开展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互动课堂实验,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软件、教育平台客户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师生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教育“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3探索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开展网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按照“标准、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和“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孝感市采取组织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名师课堂、名校的网络课堂等形式推进资源共享,重点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形成企业、学校、社会优势互补的格局,利用湖北省薄改项目配送资源库平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大紧缺性小科目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同时加强本地资源建设规模和深度,依靠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自动录播系统和教研活动,覆盖各学科学段,制作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教学数字资源,2013年建设教学资源库3TB,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40%以上的学校,并使已实现宽带接入学校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5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2014年,经过孝感市多方争取,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国家项目将孝感市工业学校和安陆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试点实施机构及职业课程推进安排,为全国职业教育学科资源信息化及课程管理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积极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通过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网络教学活动,积极开通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和远程协作,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大力开展学生网上协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托孝感教育服务平台,推动孝感市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以达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推进多种模式的“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家校互动的深度融合。2013年建设师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5 000余个。

4启动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学校网络共同体,探索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的“名师课堂对接”和“班班对接”应用模式。通过“名师课堂对接”模式,利用空中网络资源,可以为两校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通道,提供“办学理念对接、办学优势互补、管理经验探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培训拓展”的平台,促进两校的“精细化、科学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名师“1+X”同步课堂的应用给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打造区域网络教研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形成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网络教研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2013年,“名师‘1+X’同步课堂”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孝感市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问题,将市县两级优质资源同步传送至乡镇学校。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明显,这其中虽然有当地经济社会背景等客观原因,但也与该地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关系。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例,多地都很重视,能够广泛组织发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个别县区尽管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并不算差,但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活动参与率较低。

5.2网络设备维修情况混乱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中,很多项目设备都已经过了保修期,不少学校都是自行联系公司或者个人维修及购买,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5.3运维经费匮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没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仍然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短缺,老化、损坏的设备无法更新,即便当初费尽周折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也可能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太重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县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尤为明显。

5.4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学校都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校园网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待遇不能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而只能列入教辅人员行列,造成专业人员改行担任学科教学工作,专业人员无法安心工作的现象。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积极性,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和发展,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新的要求。

6对策与建议

6.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保障,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科学发展规划管理指导,有效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整体协调快步发展,认真抓好每一所学校信息技术建、配、管、用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物品采购、管理使用、队伍建设和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配套制订管理规范和评估细则,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效能的过程性管理和督查。定期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和建议,部署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

6.2加大投入统筹配置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为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孝感市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在制定教育经费预算时,安排信息技术专项经费。各学校要从学生公用经费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资源购置、网络通讯、电费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核等。

6.3规范队伍增强素质

要注重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按国家要求和工作需要配齐人员,以适应信息技术工作的更新要求。各学校均应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由一位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信息化人员队伍。实施中小学全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筹划实施好中小学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水平。要组织参加各类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研讨、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人员素质,推动应用水平。

6.4加强督查注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