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的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的评价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1

【关键词】英语演讲 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英语演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工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它的教学功能。因为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不同评价形式呈现,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直至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另外,教学评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好的评价能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较低的评价,也能使人深思,激起学生上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二、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和待完善之处,它们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一锤定音式”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评价中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即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考试。必须承认,在英语学科的学习方面,文理科学生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这种差异会日趋加大,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就更大了。如果把考试等同于评价,用考试和考查等一次性检验方式,以分数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是非常片面的,会极大地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终结性评价不利于英语演讲课程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即因试而教,死搬教材。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而不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和研究。

2.终结性评价也会挫伤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需求。学生知道重要的是考试结果,平时的学习努力与否根本不重要。英语老师为了及格率,考试前还会给他们复习,甚至是划范围。无论是英语基础好和差的学生都一样,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得高分或混个及格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3.终结性评价重点放在对学生识记知识能力的考查,而无法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用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和高分低能者。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可是有多少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自如呢?

(二)英语演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量化评价,采取传统的笔头测验,主要以考试成绩和笔头作业来评价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常占学生学期成绩的80%,而另外的20%通常也是根据期中考试分数和平时的笔头作业评定的。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基础差的学生是很难得到好的评价的。所以,既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可见,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和片面的,它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导致了老师不能以发展的目光全方位地评价每个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

(一)改革课程设置,使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模块化

高校亟需改变课程设置,在针对工科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演讲课,突出口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演讲培训。学校应根据本校定位和学生结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对本校演讲教学和测试的情况调查,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建议将演讲教学模块化,提高演讲教学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英语语音基础模块、英美文化熏陶模块、交际技能训练模块和口语展示方法模块,将这四大模块分布在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化。

(二)改革形成性评价方法

使评价多元化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沟通协商,鼓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可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成积极评价的主体,教师由评价的决策者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效果、策略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就学生口语演讲任务完成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评论,就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建议,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最大,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语言实验室实现人机互动,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功能记录在机器中,学生在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录音汇报时应该包括小组成员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自评分数和组员之间的互评分数,以便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由于学生们在平时常进行人机对话的训练,这样他们在今后机助口语演讲测试时就不会太紧张,有利于在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灵活选择考试形式,丰富测试内容

针对现有的期末一次性口语演讲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将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试即机助口语测试相结合,以缓解校内大规模直接口试的压力,根据考试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使考试安排更为合理,从而提高考试的效度。

(四)合理安排考官培训,实现考官标准化

曾经就有专家指出“口语演讲考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考官的标准化”,考官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考试和评分的把握甚至考官在考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及考试的结果,因此对考官进行合理的相关培训是保证口语演讲测试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官应熟悉口语演讲测试的内容,考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测试任务,熟悉并深入理解评分表标准,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尽量克服口语演讲测试中的主观性,对考生的口语演讲交际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履行好考官的职责。除了在考前培训考官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学校可以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熟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与测试的老师成立教学与测试团队,长期负责测试评分工作,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不同考官评分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实现“考官标准化”。

四、结语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目前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需要,而动态评价恰恰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使英语演讲课程真正成为工科毕业生未来工作和日常交流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2

关键词: 体育课成绩评价 局限性 个性化教学评价 改革趋势

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并予以价值判定的过程。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是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面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1.传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局限性

1.1突出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发展功能。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定方法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所计划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技术技评、技能达标测定,而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受被测试者先天身体素质、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忽视了被测试者努力锻炼后的进步程度。原来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能轻松“过关”,没有压力,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虽经努力也很难达标,丧失信心,形成了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起不到刺激作用,对身体相对较差的学生又限制其积极性的发挥的双重不利影响。

1.2只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评定,忽视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测评。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以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评定为主,主要反映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力,而体育教学效果所包含的心理健康促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却没有明确的体现,对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做到综合测评。

1.3以定量评价为主,忽视了定性评价。

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表现。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以“高度、速度、远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定量评价,而反映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定性评价较少。

2.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

2.1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内容

2.1.1准备性评价,在学习前实施,旨在确定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

2.1.2形成性评价,在学习中实施,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以便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2.1.3诊断性评价,在教育中实施,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和确定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所在,以便进行补救教学与指导。

2.1.4终结性评价,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后实施,目的是评定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及进步程度,判断教学计划的效果。

2.2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其实质而言,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学生发展的主要差异之一表现为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变化速度不同,能力倾向不同。只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就是确定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和状况,据此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2.3建立科学的评价原则。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建立在标准参照测验的基础上的。评价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在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的,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程度,进步的速度,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优劣比较。

3.当前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改革趋势

3.1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树立发展的体育课成绩评价观。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实际也就是评价的活动。体育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变换的过程,即体育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的平衡。学生应进行以自我控制为目的的自我评价,即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或同伴互评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进行自我调节。反馈信息可以使师生明确目标,判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评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2注重教学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促进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教学的方向、内容、重点等均受到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影响。若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内容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不仅反映学生运动技术、技能、体能,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终身体育意识作出评价,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则教学评价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

3.3采用“学习变化率”,注重对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办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个性化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形式,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也应以个体学习前后的变化情况――学习变化率为依据,将学习变化率作为量化指标,对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能的变化作出科学评判。

3.4以定性评价为主体,定量评价为参照的终结性评价。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新课标所规定的认知、学习态度、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靠定量评价是根本测不到,难以量化的,只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描述性的定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地把握被评价者的学习情况。

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进健康教育的前提,新课标对小学体育课成绩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只有制订一套符合当代小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卓有成效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健身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健身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张瑞林等.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55

1引言

在2015年,教育部联合其他部委共同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中针对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提出了诸多意见,总结了此举的重大战略意义,介绍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阐述了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在今后要加大配套政策出台和推进机制完善。国内学者对于此问题也提出了不同观点,围绕应用型大学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朱飞(2015)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结合河北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点,认为目前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对向应用型发展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和实践举措探索不够的问题。因而,需要明确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和发展质量[1]。韩宪洲(2016)提出在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重视应用型大学科技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实践[2]。史秋衡(2016)研究了应用型大学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应用型大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3]。李林等人(2016)从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的定位、发展现状和科研管理的对策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并提供了管理策略与对策建议[4]。王硕旺和蔡宗模(2016)认为必须站在健全高等教育系统的高度,完善顶层设计,培育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让各类高校在应用转型的道路上自主抉择,自主发展[5]。刘欣欣和李晓光(2016)认为加强应用型大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必要性,列举了应用型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即与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相结合、与应用型大学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就业创业相结合[6]。时伟(2016)分析了应用型大学的由来,厘清了应用型大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通过形成决策理念、凝聚改革共识以及完善激励制度等方面,塑造应用型大学文化[7]。总之国内学者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建立健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成果显著。

2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比较

本文将着重研究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框架体系构建问题,在此之前针对此问题先与研究型大学进行一下比较。与应用型大学偏向教学应用不同,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更加注重于科技和创新型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学校的研究生数量要和本科生相当甚至更多。研究型大学拥有我国最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和世界接轨的思想理念,储备着我国各领域最杰出的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教学研发一体化的载体,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研究型大学要建立一个十分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笼统地讲可以视其为科研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制度评价指标也相当繁杂,好的制度必然会使研究效率事半功倍,相反,不健全的科研体制必然会制约创新的积极性。科研制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包括科研的奖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项目资金的使用规范以及科研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等。我们这里简单举例说明:当下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以科研和科研成果作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创新创造;由校内知名学者和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而不是仅仅学校领导层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这就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行政管理而不注重学术的情况。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没有那么复杂,评价指标也较之研究型大学少很多,评价过程也较为简单。但针对应用型大学进行科研体系评价仍有其特殊性。如果说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宏观的制度建设,兼顾细化指标评价体系构建,那么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微观具体科研评价指标选取问题。所以,通过上述对比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在发展目标上的区别,针对应用型大学应该解决问题是: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建立一套适用于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评价框架体系。既要保证应用型大学完善必要科研职能,也要保证应用型大学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不变味、不走样。

3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框架体系构建

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了一套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框架体系,主要从科研人员素质、科研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科研产出以及科研成果转化5个方面16个细化指标对应用型大学科研状况进行评价,具体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4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框架体系分析

41科研人员素质

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那么对于科技创新来讲更是如此。科研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质量。科研人员不仅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教师,还包括在校硕士、博士以及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一方面,没有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也就谈不上科研人员素质,科研人员数量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储备充足的机构不一定科研实力强,但科研实力强的机构一定有富余的人才。另一方面,科研人T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影响科研质量。科研人员参加国际会议或是出国访问学习有利于吸纳新观念和新思想,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知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科研实践中,进而极大地提高科研质量。所以通过科研人员考察研究型大学可以从科研人员数量、科研人员占比、每年新增科研人员数量以及科研人员出国访问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42科研信息系统

在当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越发明显。“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增加了色彩。互联网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对于高校来讲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对于科研的好处不仅仅只体现于网上信息对科研人员的启发,而且还能帮助高校处理日益复杂沉重的科研数据,从数据上进行科研管理,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劳动。所以我们评价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从科研数据录入工作人数、科研信息系统经费支出以及科研信息系统维护费等方面评价。

43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从高校角度看,科研项目可分为校外科研项目(经费来自校外)和校内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来自校内)两大类。校外科研项目又可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种,包括国家各级政府成立的纵向科研项目(课题)以及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开发项目(课题)。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书、立项、中期考核和后期考核四个阶段。科研项目计划书是所要研究的整体框架、基本结构和主要流程,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项目中期考核是对科研项目完成计划进度的中期跟进与监控。项目后期主要是结题、鉴定和验收工作。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科研项目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都有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所以通过项目申报量和科研经费额度能够很好地评价科研能力。

44科研产出

科研产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直接结果,具体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获奖状况等4个方面。期中论文包括Nature、Science、SCI、SSCI、EI以及国内CSSCI、CSCD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等。专著包括教材、译著数、工具书、规范、规程等。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获奖状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省部级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在2014年,英国《自然》(Nature)杂志首次以全新的“加权分值计数法”(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指数方式2014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但是不光有量,还要有质,我国科研产出正在由量向质的转变。科研产出量和质的状况对于总结科技工作成绩,加强科技管理,评价科技政策的优劣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部分拟选取最能说明科研产出状况包括数量、Nature、Science、SCI、SSCI、EI及国内权威期刊数占比、发明专利数及发明专利数占比和获奖数量及国家级奖项数量占比总共6个细化指标来评价科研能力。

45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即为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此问题,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都是应该极其关心的问题。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工作的最终归宿,是科研工作的本质体现。试想如果一项科研成果最终只停留在实验室中或只存在于书本上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之前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确实地成为沉没成本而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在评价科研成果转化时可以用科研成果转化率来衡量,即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占科技成果总量的比值。

5结论

应用型大学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大学以应用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即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应用型大学完全放弃科研工作,更多的应用型大学是应用―研究(学术)混合型。本文对比研究了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发展定位的不同所导致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同问题,构建了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框架体系,对今后应用型大学科研状况进行评价提供了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w新形势下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12):38-42

[2] 韩宪洲论科研工作与应用型大学办学体系建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8

[3] 史秋衡应用型大学结构与功能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1-137

[4] 李林,刘琳,刘华伟应用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20

[5] 王硕旺,蔡宗模应用型大学的缘起、谱系与现实问题[J].重庆高教研究,2016(2):22-29

[6] 刘欣欣,李晓光应用型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108-111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4

关键词 项目课程 评价体系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2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System Project

――Take "Ship GMAW Process Design and Implement" for example

ZENG Pi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50)

Abstract How to build a career based on students' ability to develop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curriculum of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s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chnical project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Ship GMAW process design and implement" course, for example, from design teaching programs, student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roject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practice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项目课程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评价体系,②科学、合理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并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设计与实作”课程是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船舶焊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船舶气体保护焊操作员、工艺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几十家船舶企业焊接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把气体保护焊操作员、工艺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关联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构建了具有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以三种典型的船舶气体保护焊方法(CO2焊、氩弧焊、气电垂直自动焊)并列组成课程的项目主体,真实地反映了目前船舶企业常用的三种气体保护焊方法;每一个主项目又设计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同时兼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若干个子训练项目(共13个),子项目真实的反映了船舶焊接的工作任务,项目的载体是船体不同接头形式的焊接及典型船体结构的焊接;在模拟造船企业生产实际的焊接实训室里,引领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掌握船舶气体保护焊方法的实作技能及编制典型船舶结构或构件的焊接接头焊接工艺的方法,达到气体保护焊的中级证或CCSⅡ级焊工资格证的要求,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该课程采用4周专用周进行教学,共计120学时。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见图1。

图1 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

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焊接工艺分析(20%)+理论考核成绩

(30%)+技能考核成绩(40%),其中:(1)平时成绩包括实训态度、实训纪律、安全文明、实习笔记、团队合作,其比例分别占10%、20%、30%、30%、10%,其中安全文明具有一票否决权,凡是出现重大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总成绩记为不合格;(2) 焊接工艺分析按编制的工序流程(20%)、装配工序(20%)和焊接规范参数(40%)等选择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评价;( 3)理论考核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出题考核,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为主;(4)技能考核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如焊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焊接姿态、焊缝外观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5)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不到60分的视为该课程考核成绩不合格,但可以补考。

2.2 评价主体的构建

高职项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在设计项目课程评价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1)企业评价标准:课程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学生学习结束后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有价值理应按照企业标准或市场标准来评价;(2)学校评价标准:项目课程中的工作任务都是经过教学改造并具有典型性且适合教学,有别于企业评价标准,这是职业教学自身的要求;(3)学生自评因素:学生是对自身学习行为高度负责的学习主体,学生想不想学,想怎么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结果。③因此项目课程评价主体应包括企业兼职教师、教师和学生等,三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平等参与、协商对话、多维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作用。

2.3 学习效果的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项目训练过程中(从接受任务到产品提交)各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每一个训练项目,制定了包含有学习态度、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焊件的焊接质量等考核记录卡(见表1),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成果展示及教师点评等多主体参入的互动式评价方式,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使之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更好地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终结性评价包括综合评价和考试评价,综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完成全部训练项目后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考试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职业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为主,包含编制焊接工艺分析卡、期末试卷等;学生的总成绩根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进行认定,见表2。由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变化。④

3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根据学校或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所涵盖的考核内容应体现全面、准确、合理。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根据本部门制定的考核细则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工作(50%)、学生工作(20%)、科研工作(20%)、教研室考评(10%)等几个方面;教学督导和同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不、实训组织、实训效果、教学建议等几个方面,见表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见表4。

3.2 评价主体的构建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包括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教学督导、同行、学生等组成。教学督导、同行主要通过随机听课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检查作用;学生参入了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具有发言权,学生主要通过学校网上评教系统根据评价标准及权重系数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评价;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根据学校或部门制定的考核细则及教学督导、同行、学生网上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3.3 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课程教学实施之前及课程的教学中期,学校主管领导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要进行检查,包括课程实施方案、教案、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耗材的准备等,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并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学校督导和教学观察员(不少于3人)随机听课,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沟通、交流;课程结束后学生及听课教师要在学校网上评教系统中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并写出课程教学总结;课程结束后主管领导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教师表彰奖励、课时津贴发放及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通过多主体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积极引导、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 结论

通过多年的“船舶气体保护好工艺设计与实作”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不断的验证、反思、调整和完善,构建了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标准职业化,考核手段多样化,考核过程全面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高职院校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注释

①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22).

② 仇超,马仕麟.《电工技术》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考试周刊,2008(43).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5

关键词:推研政策;主成份分析法;相关系数矩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大高校秉承本校优势与时俱进,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很多高等院校具有保送研究生的政策,可以给很多德智体美的全能型人才一个更人性化的机会。但是如何进行正确的选举又成了重中之重。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突出,现以三个班的学生的成绩及获得的各种奖励进行小范围模拟,其原理可以推广使用,为各大院校保研工作献出一份力。

一、要点分析

(一)目前“推研”政策中的优点

1.推研政策中确定了本专业人数的15%具有推研资格,比例较为合理;

2.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虑,而且把学生德育成绩(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内容之一)考虑在内;

3.英语采用百分制折算,在计算分数时较为合理,同时也为过六级但分数高低不同的加分提供依据。

(二)目前“推研”政策中的缺点

1.在成绩合计计算时采用了每学期成绩直接求和的方法,其分值与其他方面加分相差悬殊,使得文化课成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偏离了原本的考核意图,应采用加权平均成绩或绩点的方式更为合理;

2.证书加分只计算全国比赛证书,这并没有促进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学校活动的组织、开展。应该合理的计入校级和省级活动的加分,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锻炼自身的才能;

3.确定推荐名单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于各班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不够公平;4.全国性的比赛以及论文的发表采用不累计的方式,不尽合理。对于具有多方面才能,参加各种不同类型比赛的学生存在不公平现象;全国比赛的类型及加分细则不明确,给考核增加了难度,加分时可能存在争议;

5.期刊论文的等级不同,以及论文作者的次序问题,没有考虑细致,加分时可能存在争议;

6.未把计算机能力水平的考核计入,面对21世纪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需求,考核不够全面;

7.公益类贡献只计算献血证,不具有说服性;

8.缺乏对于取得拟录取资格后的相关规定,取得拟录取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的,应该考虑取消其硕士生录取资格:(1)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四年制的指第七、八学期,五年制的指第九、十学期)学习成绩有不及格科目;(2)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3)政审不合格;(4)考试作弊者或违纪(法)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或有其他情节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受到处罚者;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有弄虚作假者。

在进行推荐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推荐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考核,而且在业务标准的掌握上,既要看推荐生历年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对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特长等方面的考查,避免推荐工作单纯地按分数排队。本模型的建立立足于改善现有综合评定方法的不足,以更好地实现免试直推研究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模型建立过程

我们用主分析法对推研政策的演算建立了模型,对模型借助 matlab进行了编程,然后对给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相关内容,分析五种所得分数程分别所占衡量综合水平的权重,但由于五种得分存在相关关系,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四个不相关的主成分,从而得出权重并算出综合分数,从而综合评价学生最终的保研分数。先将将数据矩阵标准化:根据公式 求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并利用特征值来求得贡献率。以得出主成分数目,根据公式: (式中取10%)

计算综合得分首先得到第i个样本中底k个主成分的得分为,在以m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求的第i个样本的综合得分。

三、模型的求解

四、模拟模型操作

我们将表格内每学期分数、总分和德育成绩这三项删除,增加了五学期每门学科平均数、德育成绩平均数,修改了加分项并做出了详细的加分标准。

每学期的文化课总分、德育总分并不能很好的与加分政策结合起来,体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经过数据整理采用五学期总成绩平均值,能有效的衡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综合分析影响推研分数的其他因素。对于德育成绩来说,只需考虑平均值,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可操作性强。

对于加分制度的严重不合理,我们也给予了修改,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明确界定了加分的政策,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说服性。

五、结果的分析

将模拟案例给出的84个本科学生成绩数据,根据本模型的评价方法,通过作图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横坐标为学生数,纵坐标为模型评价分数,最高点即为保研成绩第一名,排名在前十位的学生成绩比较突出,还有大部分学生推研成绩集中在0~20之间,实际情况下根据录取名额确定拟推荐名单时,可直观从图中看出,增强了工作的效率。

六、模型的讨论与改进

(一)模型讨论

1.本文假设全校只有三个班,84人,在计算权重时会引起较大误差,分析结果可行度降低,使模型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模型的分析手法比较单一,仅仅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故思考方向存在片面性。

3.我们的模型只使用了matlab软件进行模型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使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例如Lingo,Spass,Mathmatica,得到几种不同方案,并衡量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注重角度以及不同成分的重视程度,适当选择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应用。

4.在考虑加分政策时,对于加分分数只有定性的考虑,缺乏理论分析及数据计算,并不一定适用。

(二)模型改进方法

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和需要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成分因子、成分数量甚至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结语

对于保研政策很多高校还在尝试阶段,最终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计算方法,形成一个有信服力的方案显得日益紧迫。本文提出此种综合评价方法旨在为此项工程添砖加瓦,为同行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野,笔者也希望自己的方法可以受到大家的批评意见,同时将本人的见解与大家分享。

科研课题的评价范文6

关键词 科研评价体系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针对我国高校及科研人员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此引发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和学术质量低等各种问题突显。因此,经过严谨的科学审视,为创建公平科学,透明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增强我国科研实力,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评价体系的涵义和发展现状

(一)科研评价体系的涵义。

科研评价是指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和投入产出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节,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作出合理公正的量化评价,从而激发对科研的激情与热爱,推动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上升。

(二)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一直引起学术界众多学者高度关注。尽管每年改革的呼声高涨,改革举措也在逐步推进中,并没有明显成效。一直以作为科研评价成果促进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但多年来形成的“文章至上”科研评价体系,使得科研活动逐渐远离它本身的意义,变成了为科研而科研的活动。

而今,中国学术界都已习惯仅用论文作为评价指标来考核科技人员,片面追求量化论文,这种评价体系带来的结果是科研机构及人员关心论文胜于关心研究应用,难以潜心研究出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学术造假等种种问题出现。

在对待科研问题的态度上,我国大力鼓励科研工作者们注重成果,体现在论文数、项目数、专著数、奖项数等等,虽然这一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研工作者们的研发积极性,但无疑也存在大量弊端,不仅离科研评价应有的考核约束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引发了学术不端,学术堕落等道德问题。如今在忙于抄袭论文、出版专著,重量不重质的功利化评价体系下,“学术速成”正在成为研究领域的一大顽疾。眼下,大量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充斥科学研究领域。因此,改革现行的科研评价制度,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二、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些年,我国的科研评价标准一般以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拿到的课题数、得到的奖项数以及自己发表的专著等为考核事项,造成的后果是科研人员工作的重心由科研工作转移到了的档次或是论文的数量上来。这种重心偏移的现象至今非常普遍,这与我国现有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有的体制下,重量不重质成为很多学者的必然选择,大量的毫无创新性的学术垃圾由此产生。

(一)科研评价机制价值导向偏颇。

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付出汗水的艰难的旅程。近些年,科技评价标准的问题还未引起多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由于缺乏制度安排和硬性要求,相关管理文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不够显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下,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价值观出现偏差,简单地认为将科研工作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关心可拿到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金额,对发表的论文档次和数量等等进行量化计算。正是在这样的科研体系下,导致了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动向发生无形的变化,科研人员急于,无疑严重阻碍了科研进步和发展。

(二)科研评议过程缺乏规范性。

在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存在着不少问题,科研工作者们被浮躁不安的气氛所包围,不能全身心地做研究,因此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草草了事,导致在评议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弊端,如人情风,官本位,打压异己等种种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危害了我国科研发展的脚步。科技评价活动缺乏多样化的评级主体,目前仅以政府或行政单位为主导者,同时评价活动应全面贴近社会人员及团体的呼声。于是近些年,学术规范是科学领域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学术评议过程的规范要求各方共同遵守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使得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

(三)科研工作者价值观偏失。

随着科研工作与利益的挂钩日益明显,科研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职业。而作为科研成果或创新见解象征的学术论文,本用来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最前言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写作目的是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或共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可现当代,当科技研究人员面对激烈的职称和岗位竞争,其学术能力水平与这些荣誉等密切相关。科技领域存在部分科研人员学术抄袭,乱改数据等学术不端的行为,过分追逐名利。

(四)科研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工作的评价主要注重量化考核,忽视研究过程,如不重视科研人员其成果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而更侧重科研成果发表刊物级别,从而缺乏一些其他放面的定性思考,导致科研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一些科研活动不够透明,暗箱操作现象较严重,这种结果将导致阻碍科研人员成长与创新发展。所以科研评价标准应及时的清晰:无论是评级人或机构,评价过程应当透明化,评价结果要面向一定科研信息需求人员公开。同时要符合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一定是定量指标。

三、完善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对策

针对上述近些年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从高校,社会,政府,科研工作者等角度提出改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进一步建立公平的科研评价机制。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科研评价机制的公开透明化是科研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高校的优势在于它有着众多优秀人才同时专业化程度高,因此高校在科技评价指标、科研成果考核、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评价体系是针对学校内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价值判断,建立起高校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力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判断,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高校科研实力。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借鉴国外科研体系的经验,以科研成绩和科研项目数为高校核心评价体系指标,激发科研工作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因此,建立起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高校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的公正行为,杜绝打击学术不端,等不公正行为的发生,确保科研评价体系的透明公正。

(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从社会角度来看,需抓紧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来明确社会鼓励的行为和被摒弃的行为,传导社会倡导的价值导向。由于其优势在于贴近市场,可通过加大企业和市场中各行业组织在科技研发活动中的参与,鼓励社会各行各业人民参与科技评价活动,普通大众可以发表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增强互动同时接受民众监督。因为对整个组织而言,须明确高效严谨和求真创新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淡化科研与科研人员名声利益,岗位提升和待遇提高等利益直接挂钩,重视学术发展和自身发展,引导工作者们热爱学术,乐于研究学术。只有及时有效的传递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再简单地将科研活动当做一般的物质生产活动来进行管理评价。

(三)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需及时推出并实施相应的制度政策,建立以权威为核心,重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价机制。政府可针对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出一套及时有效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指标,遏制现存的一些问题;政府可以委托权威评价机构和专家重新确立科研评价标准体系;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科技行业协会,及时监督并指导日常的科研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过去科研政策的要求就是要不断的通过写文章发表文章来出成果,我们应该及时改变这种政策,“文章至上”不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政策的推出应该更注重强调实用性,改变以往的研究目的和动向。只有公平透明的科研评价机制才是保证科研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从而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并取得相应成就的科研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相反对于那些靠投机取巧,蒙骗过关的人,要采取严厉的惩罚制度,突出科研评价中的奖励绩优,求真创新 。

(四)科研工作者对待科研活动需重质化。

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在当前的科研体系下科研人员身心疲惫,一方面拼命追赶科研进度,另一方面又频繁地从事“论文包装”、“买卖公关”等事务,很难做到专心从事科研活动。在量化、单一的评价体系下,追求严谨创新的科研学术氛围变得浮躁而功利。所以科研人员有必要对科学研究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强调注重科学研究过程,摒弃以往仅注重成果和论文的想法,科研人员应发掘一些真正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东西,最终能将其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科研人员应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对感兴趣的问题要深入探索,不断钻研得出新的成果。

项目资助:“江苏省江苏科技体制改革思想库(苏科政264号”重点项目资助;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科技资源共享的体制创新与政策研究”(BR2013074)

(作者:高振,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吴松强为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管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评价及管理;王路,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评价及管理)

注释:

汪静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0

赵文红 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J].前沿科学 2013年第25期

谢作渺 林强 我国科研体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于评价[J]. 科技管理 2003.05

吴飞鹏 让科研评价体系更完善一些[J]. 高科技与产业化

曾天山 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现状与改进思路[J]. 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龙文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探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