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1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类企业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人才成为最急需的一类人才。因此,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商务谈判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但就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学习往往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期末的统一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来源,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时间较紧,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出现冲突。所以,对《国际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案例的采集、编写、使用分析,初步形成案例教学库,增加案例教学的数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2)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到谈判中去,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4)针对该门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加强英语的使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本课程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以“全球化思考经济管理”为基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本课程以培养“双语、双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外语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中英文双语授课、答疑和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当代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惯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系统知识, 熟悉学科的未来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交流,培养既有谈判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人才,同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锻炼学生的谈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战略决定战术,战略指导战术”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考虑到沟通是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2.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wto是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因此wto 的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必须纳入《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经常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外国提起反倾销起诉,因此,学生也必须对倾销与反倾销等这类问题加强熟悉和了解;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学习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此,可让学生收集和模拟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化习俗、法律环境、商业游戏规则等,从而降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的风险[3]。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参考书目、英文资料或拟采用的案例并准备专题发言和讨论。

2.课中:增加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时间,具体包括: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专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谈判;专题讨论经典谈判案例或时下热点事例,总结经验教训,拓展视野,提升谈判高度。

3.课后:(1)公开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为学生与教师课后交流提供机会;组建谈判团队,布置谈判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2)积极创造机会,轮流安排学习小组参与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谈判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每月邀请优秀谈判人士举办专题讲座。

4.考核方式改革。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将平常的课堂参与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具有突出谈判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末考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来进行考核等办法。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目前国内唯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白远著。该教材是“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之一,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以应中国入世对商务谈判人才的急需而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文版教材。总的来看,现行教材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散;如案例的切合性插入做得不到位;如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等[4]。

鉴于此,必须积极改革和建设现行教材,首先要多方搜集和借鉴,在现用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改进,完善内容体系。辅助材料也需要搜集和整理,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此外,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编写工作。

四、《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与教学水平

学校和学院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如支持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鼓励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并承担各类课题;安排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以便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缩短自己摸索的周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如海外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懂得一定的谈判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界优秀的谈判精英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改进课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推荐编撰较好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供学生参阅,提高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图书馆与资料室应积极增订大量相关的杂志,如《企业家》、《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供学生与老师借阅;搜集相关音像材料,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播放和讲解分析[5]。

2.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科资源项目,罗列专题资料索引和目录,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提高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效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室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授课内容。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与教研室必须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抽查督导教师讲课,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展望

(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首先,克服现行教学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地学习商务谈判经验的机会,或邀请商务谈判精英为学生讲授谈判经验和进行谈判示范;其次,与社会和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和接洽,让他们积极参与大学课堂,为大学生开放谈判视频和讲座,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履行他们的社会公民责任[6]。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英文会话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知识,模拟和积累谈判实践与经验,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就等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缺少基本工具和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选用商务谈判英文版教材问题;其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文练习环境,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企业和社会就算能提供一定的观摩和演练机会,但大多都采用中文进行,很少采用英语,这就对学生练习英文谈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戴维a 拉客斯,詹姆斯k 西本斯.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2

首先,国际商法这一专业课程的开设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其专业培养方向是:面向涉外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行业所必备的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涉外企业中外贸电子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商务行政助理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虽然上述专业培养方向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法律意识,但对于外贸或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熟悉国际商事活动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必需的。其次,国际商法这一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相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大致上可概括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商务活动运作与协调能力以及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商务活动运作与协调能力这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程序,熟悉国际商事活动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综上所述,国际商法这一专业课程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同时也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际商法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

(一)从课程内容角度而言

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包括了国际商法概论、商事组织法、商事法、合同法、买卖法、票据法、产品责任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商事争议与解决等。教学理论性、技术性较强,同时教学内容繁杂,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除此之外,国际商法课程内容还具备以下的特点: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法律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规定他们有着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表述。例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际公约中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规定区别较大。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规定很难理解和接受。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本上没有法律基础知识的储备与支撑,学生学习国际商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晦涩难懂的法律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需要教师在解释某一法律关系前就相关内容涉及的法律背景知识进行前期铺垫。因此大多数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一定的排斥情绪。与此同时,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也不够。此外,由于还未真正地接触商务职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国际商法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也难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从教师授课角度而言

出于对学生接受能力的担忧,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重复解释概念性知识点,不断地补充基础法律知识,因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以单向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毫无兴趣,感觉枯燥,缺乏主动学习、深入钻研的学习热情。

三、国际商法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依托翻转课堂教学法学习新知

翻转课堂是当下教育界关注较多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所谓翻转课堂,即把原来课堂上要做的事情放到课前去做,课堂上则做原来应该在课后做的事情。原来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按照翻转课堂的理念,现在这些任务要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去完成,课堂的主要任务则由活动、答疑和讨论等构成。这种教学理念有着所谓信息技术的影子,比如为了便于学生课前学习知识,它会提供形式多样的视频材料等。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就国际商法这一课程而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即国际商法概述模块、商主体模块、商行为模块以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模块。每一模块内容又细分为多个子模块。新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该模块的任务清单。任务清单的主要内容有:该模块拟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不再赘述。教学步骤大致上分为三步:课前准备、课堂实训、课后拓展。翻转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步,即课前准备。鉴于是新课前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合理地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项具体的任务,任务内容应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任务形式以问答题、讨论题为主,提纲挈领式地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学生在该框架的指引下逐一填充内容,以达到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知。对于比较晦涩深奥、难以理解的法律概念或术语,教师应在每项任务处插入知识点的链接,以浅显的案例或微课视频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消化所学内容。同时每一任务后均有相应的完成情况记录表,学生应如实填写完成情况,并提出疑问。新课前教师需对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分析统计学生提出的疑问,将之作为课堂授课的重点。师生双方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为授课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凸显了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重点,使得教与学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借助任务型教学法夯实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以各种形式的任务为中心和载体。教师设计各种任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即将学习的新知、熟知已学的知识和衔接未学的新知。各种任务以任务单形式呈现,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录、任务完成的步骤、教师的评价标准等,任务单上还附有相关的网络视频、网络知识点、案例链接等,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检查评学。每次新课授课前,教师将此次新课的全部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任务单上的内容基本熟知,完成相关的课前预习任务并做好记录。以任务形式让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带着课前的疑惑来听课。当疑惑解决后,学生感觉茅塞顿开,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自然会与日俱增。教师授课时,以任务单上的任务步骤为主线,将拟要完成的任务逐一解决。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晰,学生也一目了然。但教师要注意课堂任务的设计必须合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课堂上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新课结束之后,教师根据本次授课内容设计拓展任务,让学生课下完成,并做好记录。拓展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真实情景再现、经典案例阅读与赏析、模拟法庭等。拓展任务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拓展任务必须基于本次课堂所学,其目的是夯实所学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第二,拓展任务设计时必须注意本次授课内容与下次授课内容的衔接,以为下次授课内容做好前期铺垫。第三,拓展任务必须具体化,否则任务的完成会大打折扣。

(三)辅助案例教学法培养实践技能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3

[摘 要] 上海要实现“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中央和国务院从全局出发提出上海要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机遇。上海应紧跟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国际比较,认识自身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总部经济建设促发展、以生产型服务业建设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业转移为机遇,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为关键,多渠道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上海 现代服务业 趋势 比较 对策

一、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外现代服务业为适应新的形势向纵深发展。在经济中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内部结构逐步升级,生产业成为其核心,并呈现出创新性、国际性、集群化的趋势。

1.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如图1,2004年世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了69%,成为经济的主体。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更大,在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其中美国在2007年为81.1%,英国在2005年达72.8%,日本在2006年的比重达到67.5%。香港的这一比重更高,在2007年已达到92.3%,成为绝对的服务型经济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比重在2006年达到54.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网、美国统计网、2009香港统计数据一览

从就业结构看,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人数的主力军。2007年新加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为76%,美国比重高达83.9%;英国和日本其比重在2005年也分别达到76.3%和66.4%。从以上分析看出服务业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全球范围内,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快速,从事商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在下降,而金融保险、地产、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比重在不断增加。2007年美国服务业产值为112292亿美元,其中批发、零售、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大约为18.6%;而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专业、商务、信息等服务业合计比重超过50%,成为服务业的主体。现代服务业以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系统技术等科技成果,依托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以知识为服务内容和产品,其逐步向知识化、信息化、 高科技化等高端方向发展。

2.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呈现集群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批典型的服务业集群如纽约的曼哈顿式的服务业集群、伦敦金融城模式的服务业集群、东京新宿模式的产业集群等。就伦敦金融城模式的服务业集群来说,伦敦金融产业集群的规模非常大,1991年有500多家银行,其中国外银行470家,拥有资本达1000多亿英镑;800多家保险公司,170多家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每年的外汇成交总额为3万亿英镑,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占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和需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有利于服务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增强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凸显大都市竞争力。

3.跨国公司推动现代服务业走向国际化

经济的服务化推动了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向服务业转型。2008年,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有271家从事服务业。跨国公司向服务业的转型,推动了现代服务业走向国际化。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为了获取高级人力资源和占有更广大的市场,纷纷把部分服务产业转移到海外。二是FDI结构转向服务业。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 服务部门仅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25%;2005年已上升到约占70%。三是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统计, 2007年, 全球服务贸易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各国政府已认识到服务业的国际化的益处,纷纷对外开放,降低门槛,吸引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

4.生产业发展迅速

生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生产业与制造业关系紧密,生产业已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生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生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的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的融资、咨询、管理和后期的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的各环节渗透发展。

5.现代服务业具有创新化的趋势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等不断创新开发新的金融衍生性产品、理财、中介等服务;二是服务方式和模式的创新。比如阿里巴巴公司通过其创新的支付宝手段,短短数年时间, 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三是新的服务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比如美国苹果公司通过与电信服务商的合作, 利用信息增值渠道开发3G手机数据业务, 2005年~2007年该业务年均增长112%。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成为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推动各国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速度、结构合理程度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

1.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较低

上海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从1996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服务业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1292.11亿元,增加到2007年6408.50亿元,增加了近4.96倍。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43.7%增加到2007年的52.6%。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一半。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其比重还较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2007年上海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9%、6.6%、3.9%、4.1%,合计24.5%。而香港在2005年其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支持服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7%、28.6%、10.6%,合计51.9%,远远高于上海。

2.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2007年上海市服务业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56.4%,服务业是解决上海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与国际大都市比较,上海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还比较低。在2006年,纽约和新加坡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达到88.5%、76.7%,而上海仅为57%,在2007年降为56.4%,远远低于国际大都市的水平。从各行业就业分析,纽约和新加坡在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地产、物流和通讯等从业人员比重明显高于上海。可以看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较低,专业性的人才相对缺乏。

3.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

上海的服务业种类齐全, 已建成全国性生产的资本市场、国家级的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 人才 、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集聚各类知识服务业。可以说, 上海服务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与国际大都市城市相比,上海现代服务业层次还偏低,尤其高端服务业发展与国外差距较大。就金融业来看,上海金融与国际金融中心比较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表1,金融服务增加值占GDP比重:伦敦、纽约、东京、香港超过了12%,而上海为9.96%;从业人数上海也远远落后其他城市;金融机构数量:纽约和伦敦是上海的3倍多;日外汇交易额:伦敦是上海的10倍多,纽约是上海的6倍多,东京和香港也远远超过了上海。从以上分析看出,上海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

4.服务贸易总量小,贸易层次比较低

资料来源:陈东升.上海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吗?.亚布力观点,2008年8期.

2007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59.1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2.3%,占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6.5%,为国内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的省市。

但与国外相比总量小。如表2,2006年新加坡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13.08亿美元,香港在200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21.75亿美元,上海2006年出口额仅为192.68亿美元,只有香港和新加坡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1.0%和37.6%。

数据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和上海市国际服务贸易协会网

注:香港数据是2004年的数据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日本、新加坡、香港的运输和旅游贸易出口的比重不到一半,而上海两项份额为57.2%。日本、新加坡、香港的金融服务所占服务贸易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24%、7.20%、7.32%,上海金融服务的比重只有0.49%,这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以上分析看出,上海的服务贸易与国际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三、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发展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上海实现“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上海的现代服务业。

1.以总部经济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总部经济能够对服务业产生强劲的需求与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总部经济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大量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必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包括信息、金融、中介、物流等服务业。研究表明,一个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十几个与其相关的知识型服务企业相伴发展。 总部经济能够产生大量现代服务业需求,发展总部经济为金融保险、信息、会计法律等现代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总部经济的高需求、高要求, 促使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层次。企业总部一般从事研发、战略决策、投资管理、营销等高端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业作为支撑。企业总部的入驻和聚集对金融、保险、会计评估、法律、会展、信息等生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带动生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整体发展水平。(3)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总部经济是大量企业总部集聚在中心城市的优势区域,围绕总部布局了许多金融、法律、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机构,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一些企业总部本身属于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研发总部、销售总部、投资总部等属于高端现代服务业,它们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能迅速提升当地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上海由于其区位、信息、人才等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总部入驻。截至2008年底,外商累计在上海设立总部经济机构共676家。上海应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1)以总部经济为中心,发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作支撑,因此积极金融、法律、信息等知识型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总部经济所需求的专业服务体系。(2)吸引大型服务业总部入驻,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大型服务业总部入驻一方面能够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知识和人才等,通过技术外溢、学习效应、人才流动等方式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引进打破垄断局面,以市场竞争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3)发展特色总部集聚区,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总部经济要要根据自身现状和产业基础,吸引相对应的企业总部集群发展,形成特色总部集聚区,带动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

2.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

业体系的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在一起能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区域创新效应、广告品牌效应。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发挥集群的集聚效应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服务机构的网络化发展,形成区域创新体系。

上海规划要到2020年止建成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带动一大批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务业结构升级。同时区内服务业内部企业间联系紧密,合作发展;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间融合发展;并且区内与区外企业合作交流,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3.以生产业发展为重点,促进产业融合

上海发展定位是二、三产业并进发展,制造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非常重要。但是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这制约着制造业发展。解决这些问题要大力推进生产业的发展。上海要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等行业,进一步促进上海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

4.以全球产业转移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开放

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和重要驱动力。据统计,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应该借鉴国外服务业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到服务行业。同时,全球在产业转移中加大了对服务业的转移。上海应该抓住良好的机遇,培育良好环境承接产业的转移,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离岸服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通过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引进管理先进、技术一流的优秀服务行业来带动当地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引进竞争机制,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5.培养现代服务行业的人才

上海要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解决人才缺乏这个关键问题。上海在金融、软件、信息、咨询等行业人才很短缺,特别是高级的复合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以采取优惠政策、高薪聘请等方式吸引高层次、国际性的人才。(2)以上海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自身人才,大力培养复合人才。(3)加大现有人才的培训,一方面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本市为现代服务业人才授课,另一方面,可以外派一批现代服务业人员到境外深造。总之,上海要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以满足各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汉镒资产研究院.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M], 2008年3月

[2]谢 军:现代服务业的呈现五大趋势[J].政策望,2008年第10期

[3]赵 弘:2007年~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2007年9月

[4]王 靖:上海服务业的大格局[J].上海综合经济,2003年第3期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4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也日益频繁,各大高校也广为重视并相继开设了与此相关的课程。但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口头语言和简单的形体示范将礼仪知识传授给学生,考核方式则选择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实战性演练,不能满足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反映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对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其最核心的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质上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

3.1 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各类教学模式中,项目教学法最具代表性。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和教师为了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中,很多礼仪知识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具有分散性,而在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中,需要涉及的礼仪知识非常全面。如在一次商务宴请活动中,需要用到个人形象礼仪、形体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接待礼仪以及用餐礼仪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教学项目,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礼仪整合到一个礼仪项目中,然后以需要完成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学生需自行收集材料、分配角色、讨论项目流程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与其他观看的同学一起参与点评,将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加以正确示范,最后可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进行总结。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本文以接待美国客户来公司参观访问为例来分环节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除了第1及第6两个环节中处于主导位置以外,其他环节可以作为旁听者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在项目的设计环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并进行整合,再进行项目的设计,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或知识点过于重复。在第2-5环节中,学生将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学生可分别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不同部分。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首先,教师的项目设计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项目,确认学生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其次,教师在中间环节中不应彻底将主导权交于学生,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并顺利完成项目。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客观理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给予公正、深刻、到位的评价,最后教师可通过PPT或亲自示范等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

3.2 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拜访礼仪时,可设计一个存在诸多问题的案例,如拜访时衣着问题、行为举止问题、自我介绍问题、递名片时存在的问题等,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方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可选择有针对性或新颖的案例。

3.3 “参与式“教学法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国际商务礼仪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各国风俗习惯与禁忌,教师可提前列出十个左右国家,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三人左右,每组可选择一个国家进行介绍,由学生担任主角收集材料、教学图片和视频、制作PPT并讲解,每次上课时预留十分钟时间,请不同组别分别介绍,每个同学都可参与到教学中,而其他学生也可在这个过程中汲取他人经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不同分数,这个分数也可计算入期末考核成绩中。

4 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估方案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5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电子商务 校本教材 教材开发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材又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一条道路。针对现存的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如:教材内容不符培养目标、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等,从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不便。 因此,中职学校搞好校本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笔者编写过〈〈网店运营与管理〉〉和〈〈企业模拟综合实训〉〉两本校教材,在体会中对中职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新视角探索,旨在探索校本教材建设的新途径。

一、行业需求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旦时机成熟,将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将体现以下特征:

1.需求量大

一种全新的、涉及所有企业的商务方式的兴起自然需要大量人才。

2.需要受过专门电子商务教育的人才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有着很大区别,有自身的理论、规律、方法,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3.需要高素质人才

电子商务要求员工具有较好的素质,既有较强的分析、判断与创新能力,又有善于实际操作、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几者缺一不可。

4.要求有较高品德素养的人才

包括民族意识、开拓进取、敬业务实、团结友善等。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基础太薄弱,因此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2.缺乏学习兴趣。从初中或者小学开始,一次又一次挫败感造成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差难。

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学习的自制力差。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容易放弃学习。

三、目前部分教材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对职业教育理论认识不清,未能体现职业特色。

中职教育理论认识不到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仍有部分教师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存在模糊认识。不仅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能充分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而且在校本教材编写中未能彰显中职特色,校本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个性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合格人才的输出。

2.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校本教材定位不明。

编写中职教材要在科学教材观的指导下对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进行综合研究产生的结果。一本好的校本教材,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前提,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知识体系的综合性、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生产、 建设、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3.校本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格证书缺乏必要的衔接。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 “蓝领”人才,教材中应对学生如何获得双证提供帮助和保障。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路和理念

校本教材是指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充分考虑本校的传统及相关行业特色,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研究,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共同开发和研究出适合该校专业教学的教学材料。

目前使用的中职 教材较大一部分沿袭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教材中涉及讲解性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技能编写得又不足,理实结合不够。特别是随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推动,以“章节体”形式编写的传统教材内容与新课程体系缺乏配套,因此中职校本教材应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开发与编写,以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

1.新教材开发的理念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新教材的开发必须打破以“章节体”形式编写的传统模式,突出要完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来划分知识,针对职业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来组织编写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2.注重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编写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来划分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最终形成了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在教学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既符合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又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逻辑顺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是教材开发编写的关键,编写者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积极到企业一线调研,并召开有企业现场技术专家参与的研讨会等途径来确定教材编写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与分类等。我们在〈〈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按经营网店的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内容。这一课程开发模式有效地将网店经营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融合到了工作任务中。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部分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整体。在与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开店创业项目的综合设计,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编写思路。

当前一些新的技术、方法被企业一线吸收应用,加上我国教材修订周期较长,造成了现有的教材普遍存在着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进入企业后在短时间内很难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有差距。因此在编写新教材时,应加强与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在教材中及时体现企业现场的一些新技术、新动态。我们在〈〈网店运营与管理〉〉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模块式课程结构。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成一体,根据“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原则,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符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具有针对性、技术性和综合性。每个模块内容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又由若干工作任务组成,任务围绕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围绕某一实际情境实施教学任务,通过将实训项目引入课堂的形式,进行企业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实际操作,通过学生全程参与职业过程,如〈〈企业模拟综合实训〉〉校本教材更好地结合学生情况,使学生在6年的经营活动中更好地总结和提高。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任务中提高、在任务中收获,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学校与社会、企业结合的诸多优势,形成了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优势。

四、体会

通过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学生更好地与本地化结合,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集、处理信息与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cn/dvbbs/中专学生学习的特点

作者简介: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污染天堂假说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学家也密切关注环境质量变化。Grossman和Krueger(1991)提出Envieonment Kuznets Curve(EKC)假说,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关系,即呈倒U型曲线关系,[1]。

环境竟次理论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待环境政策强度和实施环境标准的行为类似于“公共地悲剧”的发生过程,每个国家都担心他国采取比本国更低的环境标准而使本国的工业失去竞争优势。因而,国家之间会竟相采取比他国更低的环境标准和次优的环境政策项目管理论文,结果是每个国家都会采取比没有国际经济竞争时更低的环境标准,从而加剧全球环境恶化。

“污染天堂假说”认为在一国单方提高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和环境标准低的外国企业相比失去其竞争优势,从而使高环境标准国家的企业将生产转向低环境标准国家。若在实行不同环境政策强度和环境标准的国家间存在自由贸易,实行低环境政策强度和低环境标准的国家,因外部性内部化的差异而使该国企业所承受的环境成本相对要低。在该国进行生产时,其产品价格就会比在母国生产出同样产品的价格相应要低。因此,该国在投资和生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由成本差异所产生的“拉力”会吸引国外的企业到该国安家落户。

Eskeland 和 Harrison (2003)认为污染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运用的生产和污染消除技术通常比东道国本地的企业更先进和更有利于改善环境。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替代部分东道国同行业低效生产的企业, 则东道国的整个污染状况将有可能好转[2]。郭红燕和韩立岩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FDI存量与环境管制变量呈正相关,表明中国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现出 “污染避难所”效应 [3]。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东部和中部的FDI区域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增长迅速。1979-1984年总计41.04亿美元,而后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923.95亿美元,1979-2008年累计达8526.13亿美元。2007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利用FDI所占比重分别为78.27%、15.30%。[4] 2008年中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为923.95亿美元, FDI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项目管理论文,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和辽宁,2008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的FDI的总额为543.7104亿美元。东部地区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江苏为251.2亿美元、广东为191.27亿美元、辽宁为120.2亿美元,上海、浙江、福建分别为100.84亿美元、100.729亿美元、100.256亿美元(见图1-图3),江苏和广东占2008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47.93%。中部地区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和湖北。但2007年以来,安徽和河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8年中部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河南为40.327亿美元、湖南为40.052亿美元、江西为36.037亿美元、安徽为34.9亿美元、湖北为32.45亿美元,中部五省占中国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的19.89%。

图1中国东部和中部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图2中国东部十一省(市)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图3中国中部八省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二)变量选取

考虑统计口径一致和数据的连续性,选取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为环境污染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作为经济增长指标,此外,考虑国际贸易因素中污染的可输出性,用FDI作为污染的输出指标(万美元)。SO2、FS、FQ、GYYC、GYFC、GTCS、GTPF分别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Y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根据1986至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项目管理论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根据1986至2009年省(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LNSO2、LNFS、LNFQ、LNGYYC、LNGYFC、LNGTCS、LNGTPF分别表示污染指标的自然对数,LNY、LNFDI分别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自然对数。本文中东部十一个省(市)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辽宁、海南、山东、福建、河北、天津;中部八省为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黑龙江、吉林、河南。通过东部和中部的数据研究中国东部和中部省(市)FDI的对环境影响的差异。

(三)模型设定形式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具有截面、时序的两维特性,模型中参数在不同截面、时序样本点上是否相同,直接决定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根据截距向量和系数向量中各分量限制要求的不同,面板数据模型可分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三种形式。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之前,需要检验样本数据适合上述哪种形式,避免模型设定的偏差,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设有因变量与1×k维解释变量向量,满足线性关系:

,=1,2,…,N,=1项目管理论文,2,…,T

其中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察时期总数,参数表示模型的常数项,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的k×1维系数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同方差假设。采用F-test检验如下两个假设:

H1:个体变量系数相等;H2:截距项和个体变量系数都相等。

如果H2被接受,则属于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混合估计;如果H2被拒绝,则检验假设H1,如果H1被接受,则属于变截距,否则属于变系数。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估计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S1、S2、S3,面板个体数量为N,面板时间跨度为T,根据Wald定理在H2假设条件下构建统计量F2项目管理论文,在H1假设条件下构建统计量F1,其中:

~F[(N-1)(K+1),N(T-K-1)]

~ F[(N-1)K,N(T-K-1)]

若计算得到的统计量F2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H2,继续检验假设H1。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若计算得到的统计量F1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H1,用变系数模型拟合,反之,则用变截距模型拟合。

三、东部和中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东部十一省(市)和中部八省的相关数据,借助Eviews6.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七个环境污染指标分别进行回归。采用Pooled EGLS(Cross-section weights) 消除异方差,采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回归后的残差是平稳序列。回归结果见表1-表8

(一)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影响差异分析

表1 东部地区 LNFS、LNFQ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FS

LnFQ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24.7998(1.8722***)

49.3840(4.0923*)

-3.6806(-1.4613***)

-13.1905(-3.2263*)

0.4188(1.4567***)

1.3574 (2.9634*)

-0.0158(-1.4541***)

-0.0440 (-2.5825*)

AR(1)

0.9958(42.3684*)

0.8089 (24.7612*)

海南--LNFDI

0.1027(1.2365)

-8.0449

0.1302 (0.9513)

-3.7321

河北--LNFDI

-0.0088(-0.1280)

3.8736

0.0835 (1.1098)

0.0014

上海--LNFDI

0.0259(1.0531)

-15.5458

-0.1318(-0.9580)

1.1533

浙江--LNFDI

-0.0384(-0.5847)

10.5687

0.0745 (1.3692)

-0.4913

辽宁--LNFDI

-0.0835(-1.6476***)

-5.4319

0.0426(0.3272)

0.1718

广东--LNFDI

-0.0392(-0.3555)

6.3472

-0.0459 (-0.3756)

0.9825

北京--LNFDI

0.0135(0.3381)

-21.1233

-0.0295(-0.4951)

-0.8745

天津--LNFDI

-0.0078(-0.1072)

-5.6961

-0.0204(-0.1636)

-1.0105

江苏--LNFDI

-0.0415(-0.7790)

7.6127

-0.1504(-2.2292**)

2.7120

福建--LNFDI

-0.0955(-0.7093)

12.4942

-0.0186 (-0.2712)

-0.2444

山东--LNFDI

-0.0727(-2.1787*)

11.0165

0.0366 (0.7316)

0.3737

R2

0.9996

0.9985

F

21721.19

5607.094

D-W

2.2587

1.8888

注:括号内为t值,*表示1%的显著水平项目管理论文,**表示5%的显著水平,***表示10%显著水平,表7-表8同。

东部工业废水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海南、上海、北京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正影响,但t统计量不显著。河北、浙江、辽宁、广东、天津、江苏、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负影响,辽宁在10%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的t统计量不显著。辽宁的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0.0835个百分点。

东部工业废气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海南、河北、浙江、辽宁、山东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正影响,但t统计量不显著。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负影响,江苏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的t统计量不显著。江苏的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将减少0.1504个百分点。

表2 中部地区LNFS、LNFQ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FS

LNFQ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16.6018(7.9671*)

11.6524(3.9031*)

-1.1320(-2.3466*)

-1.2244(-1.8624**)

0.0587(2.1385**)

0.0967(2.6877*)

AR(1)

0.7772(15.2270*)

0.8699(24.1079*)

湖南--LNFDI

-0.0333(-1.0065)

0.8689

0.0030(0.0929)

0.0309

山西--LNFDI

5.29E-05(0.0022)

-0.5998

-0.0116(-0.5248)

0.9869

吉林--LNFDI

0.0224(1.3361)

-0.8116

-0.0138(-0.8731)

-0.1019

安徽--LNFDI

0.0068(0.3212)

-0.1071

0.0848(2.0050**)

-0.5360

黑龙江--LNFDI

-0.0691(-1.3522)

0.4276

0.0047(0.1391)

-0.1447

河南--LNFDI

0.0396(1.6098***)

-0.0902

0.0587(1.1488)

-0.1023

江西--LNFDI

0.0148(0.4637)

-0.3718

0.0410(0.9293)

-0.7326

湖北--LNFDI

-0.0348(-0.7651)

0.8336

-0.0194(-0.4111)

0.6340

R2

0.9992

0.9985

F

11085.59

6243.136

D-W

1.6877

1.6591

中部地区工业废水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正U型关系。山西、吉林、安徽、河南、江西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正影响,山西、安徽在5%的水平下显著,河南和江西在1%的水平下显著,吉林的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河南为0.1444项目管理论文,其次是江西。湖南、黑龙江、湖北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负影响,黑龙江在1%的水平下显著,湖南和湖北的t统计量不显著。黑龙江的FDI每增加1%,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0.1025%。

中部地区工业废气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正U型关系。湖南、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正影响,湖南的t统计量不显著,湖北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河南为0.0819,其次是安徽。吉林、黑龙江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负影响,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黑龙江为-0.1521,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将减少0.1521个百分点,其次是吉林。

(二)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影响差异分析

表3 东部地区LNGYYC、LNGYFC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GYYC

LNGYFC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32.7262(2.8164*)

52.9893(3.8847*)

-10.5024(-2.6944*)

-18.5026(-4.0342*)

1.2657(2.9653*)

2.2848(4.5435*)

-0.0505(-3.2386*)

-0.0927(-5.0305*)

AR(1)

0.4000(6.1657*)

0.3097(4.5813*)

海南--LNFDI

0.0477(0.3532)

-4.19200

-0.2814(-1.2742)

-0.4495

河北--LNFDI

-0.0335(-0.3842)

0.5242

0.0267(0.2515)

-0.0456

上海--LNFDI

-0.1521(-2.7826*)

0.5767

-0.2069(-2.4847*)

0.3125

浙江--LNFDI

-0.0627(-0.8102)

-0.0833

-0.0941(-0.9720)

0.6786

辽宁--LNFDI

-0.0934(-1.0676)

1.3496

-0.0855(-0.9936)

0.9432

广东--LNFDI

0.0402(0.4283)

-1.1402

-0.0525(-0.4761)

0.6557

北京--LNFDI

-0.2631(-2.2266**)

1.3044

0.1188(0.2863)

-2.7899

天津--LNFDI

0.0139(0.1345)

-1.7711

-0.2062(-3.3778*)

-0.2964

江苏--LNFDI

-0.1082(-2.3398**)

1.4371

-0.0810(-1.0884)

0.7549

福建--LNFDI

-0.0546(-0.6975)

-0.9522

-0.0017(-0.0179)

-0.8758

山东--LNFDI

-0.1649(-2.4789*)

2.2796

-0.0876(-1.2915)

1.1267

R2

0.9829

0.9773

F

487.359

326.259

D-W

2.0287

2.1269

东部地区工业烟尘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海南、广东、天津的FDI对工业烟尘排放量产生正影响,但t统计量不显著。河北、上海、浙江、辽宁、北京、江苏、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烟尘排放量产生负影响,上海、山东在1%的水平下显著项目管理论文,北京和江苏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的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北京为-0.2631,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将减少0.2631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工业粉尘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河北、北京的FDI对工业粉尘排放量产生正影响,但不显著。海南、上海、浙江、辽宁、广东、天津、江苏、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负影响,上海、天津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上海为-0.2069,即FDI每增加1%,工业粉尘排放量将减少0.2069%。

表4 中部地区LNGYYC、LNGYFC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GYYC

LNGYFC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42.0185(1.8447**)

89.1652(3.1244*)

-13.5462(-1.6467***)

-32.1750(-3.1544*)

1.6143(1.6440***)

3.9980(3.3162*)

-0.0636(-1.6339***)

-0.1632(-3.4480*)

AR(1)

0.3172(4.1467*)

0.4488(6.0984*)

湖南--LNFDI

-0.0019(-0.0419)

-0.8825

0.0495(0.6818)

-0.8836

山西--LNFDI

-0.0189(-0.3482)

-0.0711

0.0357(0.7816)

-0.8062

吉林--LNFDI

-0.1284(-3.0416*)

0.3904

-0.1267(-3.4817*)

-0.4546

安徽--LNFDI

-0.0772(-1.4121)

-0.3836

-0.0923(-1.5097)

0.1776

黑龙江--LNFDI

-0.2387(-3.8292*)

2.0898

-0.2454(-3.2349*)

1.0407

河南--LNFDI

0.0198(0.3755)

-0.5630

-0.0493(-0.7333)

0.2108

江西--LNFDI

-0.0365(-0.7702)

-1.0183

-0.0689(-1.2353)

-0.1311

湖北--LNFDI

-0.1321(-2.4864*)

0.3379

-0.1383(-2.3095*)

0.7561

R2

0.9486

0.8592

F

155.442

46.2631

D-W

1.9311

2.1184

中部地区工业烟尘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中部8省FDI对工业烟尘排放量产生负影响,湖南、山西和河南的t统计量不显著,吉林、安徽、黑龙江、江西、湖北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黑龙江为-0.2609,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将减少0.2609个百分点,其次是吉林项目管理论文,再其次是湖北。

中部工业粉尘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中部8省的FDI对工业粉尘排放量都产生负影响,湖南、山西、河南、江西的t统计量不显著,吉林、安徽、黑龙江、湖北的t统计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黑龙江为-0.3797,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量将减少0.3797个百分点,其次是吉林,再其次是湖北。

(三)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影响差异分析

表5 东部地区LNGTCS、LNGTPF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GTCS

LNGTPF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63.4898(5.0320*)

8.7117(5.0309*)

-17.5778(-4.2654*)

-0.8248(-3.5953*)

1.7727(3.9784*)

-0.0581(-3.6181*)

AR(1)

0.8177(27.0287*)

0.5104(8.6360)

海南--LNFDI

0.2352(1.4884)

-4.4831

4.9656(3.7795*)

-49.2073

河北--LNFDI

0.2510(2.1371**)

-0.2996

0.2615(1.1668)

-0.3946

上海--LNFDI

-0.0111(-0.2948)

0.5235

2.3659(2.0572**)

-26.9802

浙江--LNFDI

0.1614(2.5550**)

-1.0426

-0.0413(-0.2534)

0.9621

辽宁--LNFDI

0.0401(0.6324)

1.9015

-0.6868(-1.5997***)

11.0885

广东--LNFDI

-0.0459(-0.3341)

1.7425

0.2184(0.6742)

-0.9511

北京--LNFDI

0.05877(1.4172***)

-0.7293

-0.7027(-2.0111**)

10.3680

天津--LNFDI

0.1134(1.4843***)

-1.7596

0.2503(0.4228)

-2.4523

江苏--LNFDI

0.0285(0.5063)

1.2896

0.3357(0.4981)

-2.2678

福建--LNFDI

0.0139(0.1094)

0.9179

-0.1359(-0.5610)

2.9014

山东--LNFDI

0.0754(0.5823)

1.2289

-0.7350(-3.1354*)

8.6788

R2

0.9988

0.8743

F

7269.704

53.5716

D-W

2.0843

1.8612

东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海南、河北、浙江、辽宁、北京、天津、江苏、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正影响,河北和浙江在5%的水平下显著,北京和天津在10%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的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河北为0.2510,其次是浙江,再其次天津。上海、广东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负影响,但都不显著。

东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递减型关系。海南、上海、广东、天津、江苏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产生正影响,海南在1%的水平下显著项目管理论文,上海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其他省(市)相比回归结果反差很大,其他省(市)t统计量不显著。浙江、辽宁、北京、福建、山东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产生负影响。辽宁在10%的水平下显著,北京在5%的水平下显著,山东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他省(市)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山东为-0.7350,即FDI每增加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将减少-0.7650%。

表6 中部地区LNGTCS、LNGTPF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GTCS

LNGTPF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41.3077(3.8757*)

1991.625(1.8463*)

-11.3227(-2.9668*)

-941.7224(-1.8373**)

1.2302(2.7211*)

166.8861(1.8333**)

-0.0421(-2.3692*)

-13.0867(-1.8269**)

0.3829(1.8173**)

AR(1)

0.4372(6.4688*)

0.5462(7.7679*)

湖南--LNFDI

-0.0192(-0.6301)

-0.1254

0.1453(0.7240)

-3.5711

山西--LNFDI

0.0619(3.2135*)

-0.0267

0.1310(0.7933)

-1.5068

吉林--LNFDI

-0.0386(-2.2811**)

-0.3432

-0.1869(-1.3899)

-2.2181

安徽--LNFDI

0.0208(1.1657)

-0.2012

-1.0940(-3.7083*)

5.2815

黑龙江--LNFDI

-0.1889(-6.3619*)

1.8097

-0.9583(-1.7057***)

4.9852

河南--LNFDI

0.0880(4.0322*)

-0.9111

-0.3186(-1.6994***)

-0.2906

江西--LNFDI

0.0263(1.0920)

0.0630

-0.1247(-0.6319)

-1.8346

湖北--LNFDI

-0.0037(-0.2067)

-0.2943

-0.2196(-0.9938)

-0.5911

R2

0.9988

0.9100

F

7004.577

75.3401

D-W

1.8913

2.1274

中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山西、安徽、河南、江西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正影响,安徽和江西的t统计量不显著,山西和河南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山西为0.0698,其次是河南。 湖南、吉林、黑龙江、湖北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负影响,湖北的t统计量不显著,湖南、吉林、黑龙江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黑龙江为-0.2256项目管理论文,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减少0.2256个百分点,其次是吉林。

中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四次曲线关系。湖南、山西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产生正影响,湖南的t统计量不显著,山西在10%的水平下显著。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南、江西、湖北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产生负影响,河南、江西在5%的水平下显著,湖北在10%的水平下显著,吉林、安徽、黑龙江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黑龙江为-1.4849,即FDI每增加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将减少1.4849%,其次是安徽,就FDI对工业固体排放量的影响来说,两省与其他省形成很大反差。

(四)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差异分析

表7 东部地区LNSO2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SO2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α

1.7784(10.4264*)

0.2475(7.8184*)

AR(1)

0.3621(5.9372*)

海南--LNFDI

0.3036(4.0824*)

-6.565940

河北--LNFDI

-0.0529(-2.2161**)

1.448053

上海--LNFDI

-0.1001(-3.0210*)

0.746609

浙江--LNFDI

-0.0234(-0.8374)

0.436150

辽宁--LNFDI

-0.0544(-0.9538)

1.100451

广东--LNFDI

0.1235(2.4580*)

-1.469815

北京--LNFDI

-0.2192(-3.0616*)

1.380896

天津--LNFDI

-0.0549(-0.8785)

-0.400097

江苏--LNFDI

-0.0603(-2.5470*)

1.401587

福建--LNFDI

0.0628(1.1849)

-1.772079

山东--LNFDI

-0.1212(-3.8939*)

2.635766

R2

0.9960

F

2306.281

D-W

2.1367

东部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递增型关系。海南、广东、福建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产生正影响,海南和广东在1%的水平下显著项目管理论文,福建的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海南为0.3036,其次是广东。河北、上海、浙江、辽宁、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负影响,河北在5%的水平下显著,上海、北京、江苏和山东在1%的水平下显著,浙江、辽宁、天津和福建的t统计量不显著。影响最大的北京为-0.2192,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减少0.2192个百分点,其次是山东,再其次是上海。

表8 中部地区LNSO2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SO2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α

49.7283(2.7411*)

-16.4410(-2.5267*)

1.9236(2.4931*)

-0.0729(-2.3995*)

AR(1)

0.4471(6.3202*)

湖南--LNFDI

-0.0502(-1.6367***)

0.5336

山西--LNFDI

-0.0027(-0.0862)

0.3643

吉林--LNFDI

-0.0347(-1.1924)

-0.6959

安徽--LNFDI

-0.0331(-1.0058)

-0.1321

黑龙江--LNFDI

-0.0817(-1.8392**)

-0.0178

河南--LNFDI

0.0577(1.3970)

-0.4663

江西--LNFDI

-0.0021(-0.0525)

-0.5978

湖北--LNFDI

-0.1256(-3.4697*)

1.1308

R2

0.9859

F

591.498

D-W

2.0540

中部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倒N型关系。山西、河南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产生正影响,但t统计量不显著。湖南、吉林、安徽、黑龙江、江西、湖北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负影响,湖南、安徽、江西在5%的水平下显著,吉林、黑龙江、湖北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最大的湖北为-0.1255,即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减少0.1255个百分点项目管理论文,其次是黑龙江,再其次是吉林。

从以上回归结果分析显示,东部十一省(市)的污染指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多呈现倒N型关系。相对来说,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天津和辽宁的FDI是“清洁”的。东部多数省(市)的FDI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二氧化硫产生负向影响,而多数省(市)的FDI对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正向影响。中部八省的污染指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正U型和倒N型关系,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出现四次曲线关系。中部地区FDI相对较“清洁”的是黑龙江、吉林和湖北。中部八省只有部分省的FDI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负向影响,即有利于环境改善,大部分省的FDI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产生正影响。

四、结论

东部地区的辽宁、山东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中部地区只有河南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东部地区江苏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中部地区安徽的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东部地区的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的FDI对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中部地区的吉林、黑龙江、湖北的FDI对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上海、天津的FDI对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中部地区的吉林、黑龙江、湖北的FDI对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东部地区的河北、浙江、北京天津的FDI对工业固体产生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中部的地区的吉林、黑龙江的FDI对工业固体产生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山西的FDI对工业固体产生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东部地区的辽宁、北京、山东的FDI对工业固体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海南和上海的FDI对工业固体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中部地区的安徽、黑龙江、河南的FDI对工业固体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东部地区的河北、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海南、广东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中部地区的湖南、黑龙江、湖北的FDI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东部地区FDI最“清洁”的是北京,其次是上海;中部地区FDI最“清洁”是黑龙江,其次是吉林。需进一步研究北京的FDI产业分布,借鉴经验调整中国FDI的区位和产业分布。东部和中部省(市)的FDI对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东部地区的FDI比中部地区的更清洁,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FDI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因而存在有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特征,但中国并未成为一个世界的“污染避难所”。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Krueger A.Environment Impacts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R] Working Paper,No3914,1991

[2]Eskeland,G.S.and Harrison,A.E.“Moving to Greener Pasture? Multinationalsand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Journal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70 (1):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