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社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1
根据相关实证调查,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的问题主要是: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不够、大学生群体友情缺失、师生关系淡薄、社会支持来源单一、社会支持结构欠缺合理性、社会支持层次较低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优化策略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
1.利用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
了解大学生生活背景,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提供有效社会支持。不同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会有不同的问题存在,如贫困大学生主要是经济问题、单亲家庭大学生主要是家庭问题、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要是自身的个性导致缺乏协作精神问题、要毕业大学生主要是就业问题等等,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社会支持效果的提升,是社会支持状况优化的重要方面。
2.各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集体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和师生关系密切程度的提高
通过组织大学生集体性文体活动,如大合唱、拔河、球类竞赛等,增加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在集体性文体活动中激发归属感与荣誉感,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友情,发挥友情在社会支持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师生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提高,不论是辅导员、任课教师还是行政工作人员,都应畅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如办公电话、手机、博客、微博、邮箱等,不断增加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
3.从支持的主体上看
扩大社会支持主体范围,增强群体性支持的可操作性。大学生目前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但大学生不仅仅归属于家庭,还归属于学校、社区、共青团组织、各党派组织等各种群体性组织,因此应将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从家庭扩大到上述这些群体性组织的范围内,为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社会支持政策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不能空谈务虚,急功近利,要以社会支持状况的实际改善为标准,否则不仅达不到优化社会支持的效果,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4.从支持的内容构成上看
完善社会支持的结构,实现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结构。大学生目前的社会支持结构现状中,物质性支持占有绝大多数,这属于最为基本最低层次的社会支持,说明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还处于较低水平。要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必须改变社会支持的构成,扩大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所占的比例。当然,物质性支持是基础,但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心理压力的刺激下,对法律的无知与信仰的缺失使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来应对,从而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加大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比重来为大学生服务。具体做法如“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和普法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和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和必要的法律常识;又如畅通沟通渠道,给大学生提供多元社会沟通渠道的选择,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积极的行为导向。”
二、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
大学生的社会控制程度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控制。通过相关实证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信仰,在遇到纠纷需要解决时,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首先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而对生活中事件的重要性排序中,大学生不仅体现了缺乏信仰的主要特征,还主要表现出金钱至上和权力至上的态度,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让大学生更看重表面上的利益与价值,而忽略了利益背后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因此,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控制实现的程度,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而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纪律的处罚性以及道德的舆论谴责性来实现社会控制。这种外在控制模式在表面上看似有效,但如果大学生在遭遇冲动、激情、无知、失去理智等情形时就会失去效用,无法发挥社会控制阻隔犯罪发生的作用。在发现大学生社会控制状况上述问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由于社会控制机制运作的复杂性,不仅包括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发展,还涉及到人的意识观念的培养,因此社会控制效果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可以体现出来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现阶段只能尽量地完善目前的社会控制模式,并为将来内在控制的彻底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为此,需要从以下环节入手
1.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情感依附
从大学生的社会关系来看,与大学生能够进行情感沟通的对象有很多,如父母、朋友、恋人等,与之对应的就是亲情、友情、爱情等,应首先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让他们时刻怀抱感恩之心,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情感。毫无疑问,情感依附的加强与社会支持状况也是相辅相成的,对情感的无限关照自然会改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防治大学生犯罪的功用。
2.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培养法律意识
要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心里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但又缺乏自学的能力,非常希望能找到系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而大学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将法律内容进行压缩,导致基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校范围内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
3.加强情操修养,塑造良好品行
情操与品行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在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情操与品行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基本素质的养成,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概言之,对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要坚持到底、坚定信心、不断努力、循序渐进。
三、总结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2
1、社会组织结构的社会学定义
一个社会组织的形成,必然会有其内部结构。“所谓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内部各职位、部门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因此,明晰一个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可以清楚这个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组织成员和各组织部分在达到组织任务目标的分工合作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等等。组织的结构也可以分为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正式结构是为了实现组织设置的目标,并且由一定的组织管理规章条例严格分配安排各级部门的职能,使得组织从整体上平稳运行。正式结构是每一个组织的普遍特性,一般表现为结构图。对社会组织的结构进行分类的话,一般可以分为: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非正式结构则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马克斯•韦伯最早对现代组织的兴起提出了系统结解释,他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了“科层制”概念。所谓科层制是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教院团学会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委学生会是由教育学院在教育部注册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在党委、团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性学生自治组织。按照社会学对组织的定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这一分类项中,教院团学会属于“由官方发起的互益性组织”。从组织的分类来看,教院团学会属于事业部组织,并且符合科层制组织特性。教院团学会隶属于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委员会,在学院团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团学会主席团成员直接对院团委书记负责,主席团管辖范围下设团委与学生会两大系统,分别设有组织部、青协部、拓展部、记者团、网宣部和技术部,秘书处、学术部、生活部、外联部、文艺部和体育部。一级承接一级,既有对上负责的单位,也有向下管辖的单位,真正做到了“四级联动”的学院级别组织设置。每一项事务由校团委下发到院团委,由院团委书记统一部署,统筹协调,主席团分管相关事务的成员接领任务并下发至具体负责的部门,最终开展任务活动。这样可以明确各层级的职能合理分配,做到“事有分配,责有承担。”即任务有清晰的分配路线,责任有明确的承担对象。
二、新形势、新常态下的组织结构运行建议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改革自身去适应新时期的特点,才能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对于一个组织的结构运行,同样如此。有学者指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组织结构中,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城市社会结构的重组”;其次“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超越政府的行政管制成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再次“商业住宅小区的出现造就了新型的城市社区”;最后“大量人口向街道聚集加速了城市社区的发展”。大的社会情形已是如此,那么作为小型的院级学生自治组织,更应该具有未雨绸缪的前瞻思想觉悟。一些弊病,随着时间的积累便会逐渐凸显,教院团学会现在反映出组织内部职能分配出现冲突、对外办事效率低下、责任承担不清等问题。例如宣传部门,现在由记者团、网宣部、技术部构成,每个部门均设置了一名部长与一名副部长。部长与副部长之间在职能分配上经常会出现工作任务的叠加现象,部长常常只做到了任务的“上传下达”,并没有真正带领部门工作,落实工作。另外,三个部门同属于宣传体系,虽是由分管的团委副书记统一管理,但是在任务协调以及宣传同其他部门合作时,难免会出现不便于统一管理的问题。因此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尝试结合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新型特点给出以下建议。
1、坚持学院党委以及学院团委的领导
虽说文件上要求的是每一级要对上一级负责,但是所有的团学会成员,上到主席团成员,下至各部门部委,以及年级学社会与各班级委员会成员,都应对学院党委以及学院团委负责。只有坚持统一的正确领导,才会有统一的工作思想,便于高效统一地开展工作及活动,团学会才不会是一盘散沙。
2、明确职能任务,不越级办事
教院团学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每一级都有相对应的职责,做好分内的事情尤为关键。工作中,不能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由而越级办事,这样的现象一旦普及,最明显的弊病便是某一级被架空,且启动责任追究承担制时,事务也无从承担。其后果,是整个组织结构的崩盘。
3、优化部门结构,简化工作流程
例如宣传系统的三个部门,可以研究将其合并为一个部门———宣传部,由一名团委副书记分管,一名部长统一管理,下设三个组———新闻组、网宣组和技术组,各由一名副部长管理。这样,部长的任务更加清晰,就是协调好三个部门的工作,以及代表宣传系统参加有关活动;副部长的任务更加明确,即带领相关负责组做好相应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先前部长、副部长任务叠加的情况,又极有效地明晰了部门各成员间的工作,简化了流程。
4、加强上下级交流沟通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3
《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的教育,高校的特殊职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高校是文化发展的中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的总体文化建设目标一致,这就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植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沃土之中,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因此,大学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性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整合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文化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广大师生员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牢牢把握住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以此确保大学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引领
1.学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大学的文化建设和引领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指导,而学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强有力的力量教育和感染着人。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创建优良学风,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强大的导向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整合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对高校学风建设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2.师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韩愈在谈到教师的责任时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用德育统领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的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把大学文化建设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以身作则,为青年大学生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和树立终身学习观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因此,要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在师德建设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精湛的学识教育学生、团结学生、鼓舞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凝聚学生、感召学生,积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以强大的导向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整合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4
1.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从小生活在家庭、学校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对国家的真实国情缺乏了解。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他们对我国发展的真实现状有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能够真正有所想、有所感,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1.2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来检验、发现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用实践来指导理论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逐步加快,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教科书的更新会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这导致学生刚学到的有些知识在他们离开校门的时候就已经落伍,这就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验证自己的所学,并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在社会中更新自身的知识。[3]
1.3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直备受呵护,家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室环境,从小到大很少遇到挫折,这导致他们平日里自视甚高,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显示出信心不足、垂头丧气。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成为如今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症状,这些学生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经常会难以适应社会的环境。而社会实践就为他们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社会实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在实践的挫折与困难中逐渐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其毕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
1.4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时候不是独立的,需要在一个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去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优点及其对团队的价值所在,了解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其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与同事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等的关系。通过团队学习,大学生会树立应有的责任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素。
1.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匹配这两方面。[4]择业观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理性、更长远的择业观。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集中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更早的知道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能够较早地针对企业要求拓展自身素质,在将来的就业中占取先机。
2.当前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和各个高校的努力下,社会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实践只不过就是学校交代的一项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应有的指导。而部分学生则不知道社会实践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去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浪费时间,经常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社会实践在好多学校和学生那里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而成为一个应付的差事。
2.2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学校主要进行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则更注重工程应用技术的开发;学校注重学生的培养,而企业则更注重其生产秩序和生产任务。这些差别导致在大学生实践安排的时候学校难以与企业寻找到共同点,实践工作难以推行下去。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些建议
3.1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工作重要性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老师和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总根本上转变认识和态度,强化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参加的方式由被动的应付进行转变为主动的争取参与。只有师生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态度上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将社会实践工作推行下去,社会实践工作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3.2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配合协作进行。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对企业带来的好处。通过“官产学”共同协作,逐步建立起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3.3学校要明确其定位并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5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五一的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和社会实践成绩评定小组,对全院系学生社会实践做出部署。团委书记多次开会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相关细节活动,加班加点赶在学生放假前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指导安排。根据学生处、团委《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全院学生进行五一期间社会实践暨招生宣传实践活动,我本人负责xx地区社会实践学生的选拔和组织工作,现将活动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精心准备,运筹帷幄高度重视,认真选拔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全校同学的积极响应,有近200名大一、大二的学生报名参加,经过自行的筛选工作,xx地区共筛选出较为优秀学生48人,定点实践,波及面较广,涵盖了xx地区,影响较为广泛,效果良好。
召开安全会议,明确责任根据学校部署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责任,确定地区负责人和各县负责人,并统计联系方式,确保各位实习同学人手一份,公布组织老师和地区负责领导的电话,抓好落实。
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宣传效果,召开专门的社会实践课题宣讲会对学生进行培训,讲授社会实践的组织开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积极派发资料、开展宣讲活动、解答学生问题。
二、走向社会,感悟生活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主题明确,分布地区广的特点。同学们深入到工作中,把实践要求化为责任,没有一丝的懈怠。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得到了负责领导的关心,领导和老师带冒着酷暑来到实践地区看望同学们,这让每一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老师们耐心询问了同学们的实践感受、心得等。同时,学院充分考虑到外地同学的住宿交通花费问题,特意为同学们发放了社会实践基本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和通讯补贴,给同学们切实提供帮助。
三、及时总结,不断提升五一假期刚结束,同学们便纷纷递交了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总结报告,从同学们认真的态度和言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收获不菲。
我们还举办了实践小分队的总结交流会。实践队员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了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认识及感想,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社会实践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自身素质。
今年的五一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他们走出了校园的象牙塔,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开拓的领域等待着年轻的大学生们,人文的莘莘学子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的风采。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二)
一个月的暑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还有我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整日呆在学校中的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社会真的是很残酷,很现实。我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领学好,才能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这样不知所措。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人民群众,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往往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轻轻的一声问候,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五、要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经理给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
大学社会论文范文6
高校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创业意识,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宗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课程教育体系,将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改为以市场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传授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大学生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各项创业技能。高校也可以开设选修课,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信息,利用高校各类组织宣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高校在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得到加强,为日后直接就业提供了机会,企业也省去了大学生今后毕业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大学生,这对于高校与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三)建立实践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在建立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评估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对待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增强创业的信心。教师对于在实践中完成的比较优秀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而对于完成的不是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创业意识。
(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主动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既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又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奉献社会,该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依据,高校通过长期与企业合作,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搭建起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为企业日后发展引进合格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