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1
关键词:趣味;游戏中学数学;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笔者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点心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其他更多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子“变魔术”,一开始是大的,一会儿变成方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椭圆形,慢慢地就变小了。这样,在“吃饼”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和不讲卫生的现象出现。
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三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儿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儿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方面的经验。
另外,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所以,掌握了方法也是可以设计出新颖的活动来。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活动中学数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创设娃娃家的环境,让小朋友以角色的身份给生活用品进行匹配,如茶杯和牙刷、笤帚和畚箕等,小朋友在游戏中进行匹配玩得非常开心,同时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得比较快,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一点要求,即“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会反复练习。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纽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2
进入中小学校的数字教室,就会感受到电子科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方式。这里没有传统的黑板,没有粉笔,没有讲台,没有课桌,没有传统的文具,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文具盒和整合过的平板电脑学习工具箱。这种基于无线网络、手持移动终端及云存储的数字教室,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与互动。互动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与分享者。
数字教室的出现对于传统教室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室的固有模式。数字教室里,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内容随时可以调用,并保存下来。其强大的互动、生成、资源库等功能改变了师生原有的上课模式,电脑储存着教师教学档案、学生网络浏览记录、全班学生学习记录等。那么数字教室的出现,对教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呢?教师和学生需要拥有哪些技能,做好怎样的准备才能应对数字教室的挑战?
数字教室里的学生
从学习角度而言,学生需要用平板电脑,浏览教师为他们提供的电子课堂资源。平板电脑可以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网络互动情况、作业完成速度和准确度等。学生们在整体知识规划的学习氛围里,观赏剪辑的精彩短片、概念转化、主题讨论和科普阅读,学习如何运用信息科技来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21世纪的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和设备,尽管对数字教室里的设备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数字素养仍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信息科技的应用有了正确的理解,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建议在开始使用电子书包和数字教室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对学生使用软硬件知识的培训、电子教材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数字教室里的规则培训等。尽快帮助学生克服从传统教材过渡到数字教材的不适应,使他们尽快适应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数字教室里的教师
在21世纪,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教师是一位教学者,也是一位学习者。教师需要终身持续地学习,因为数字教室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知识来源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如何将平板电脑融入教学之中?如何将平板电脑正确地运用于日常生活的问题解决与学校课业的学习活动中?数字教室里的教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职前教育渗透信息技术,或是在职后教育进行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培养。鼓励教师多参与校内外或网络提升课程。当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科技时,才能发挥其教育专业优势,将信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展现信息科技投资效益与课程教学成效最大化,实现教育梦想。
其次,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改变孩子科技应用方式前,必须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先改变想法,才能改变教学行为,改变科技的运用方式,创新信息科技融入学习的新思维。教师可以运用信息科技来引发孩子的学习创意,促进团队合作以及学习资源整合等。
最后,教师要具备转化与整合教学的能力。让教师学习如何整合教学网站、研究书籍、评量工具、阅读书籍、工作坊等丰富内容,将之融入课程规划、教学策略、班级管理与课程行动研究等,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使用数字课堂之前,应该先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量等,搭配完整的教学配套方案,让学生透过信息科技来转化抽象概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字教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重“硬”建设,忽视“软”提升
对策一:我国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国家了支持和鼓励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数字教室目前在海淀区已经开始建设,并会考虑全面铺开。有了数字化的设备和教室,更多的是需要拥有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可能会因为不同的专业背景、学习兴趣与教学专长,而扮演着单一且独特的教学角色。从管理的角度,不能只考虑硬件建设,更多的需要考虑软件的功能开发、数字资源的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对于电子书包、教材的选用、数字资源的建设,我们应该举整个区域之力来整合各方资源,不搞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对教师队伍,应该及时进行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内外的学习社群,打破单一学科知识、学校地理位置与自我专业的局限,开始多角度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思维。当教师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演示技术、指导和监控学生使用,并利用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有效沟通时,信息技术才会在课堂上发挥作用。
问题二:谨防“电子书”变成“翻页书”
对策二:当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时,也就不自觉地“复制”了科技应用方式,教室内的电子书成为“翻页书”。在教室内的信息科技将成为单一教师教学活动的照本宣科工具,无法让学生充分运用科技融入多元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设计学习单元和学习游戏时,要避免出现表面热闹而知识浅化的现象,这样的学习单元和学习游戏,无法引领孩子进行深度阅读和主题探究的深层次学习。教师应该在设计数字课堂时,考虑让孩子学习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经验中,学习通过信息科技来展现抽象的学习概念,给学生更多探索空间与思考时间,运用不同的阅读与问题解决策略。问题三:数字教材一定胜过其他形式的教材对策三:数字教室里,没有了传统的纸笔,不一定就意味着电子教材一定比传统的纸质教材高级。教师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形式。例如,在培养学生空间感,或者是对物质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验时,实物教具能让学生动手亲历学习过程,这远比电子教材上模拟的3D模型或者多媒体素材更有趣。数字教室中的电子教材与其他形式的教材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问题四: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
对策四:当今学生所生活的时代与其父辈和祖辈学生时代有天壤之别。数字原住民,也就是今天那些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在使用数字技术时可以随心所欲且充满信心。教师则属于进入科技世界相对较晚的数字移民,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师生关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都会受到数字时代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战。如果班里有学生比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懂得更多,教师可以向学生寻求帮助。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有一个在不同年龄阶段要达到的技术标准。教师由于缺乏自信或者缺少培训,从而看不到数字教室中使用技术的益处,有可能对数字教室持否定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掌握信息技术,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心理。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3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但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每个孩子学习数学的方式、速度是不同的,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速度学习,孩子就会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寻找不同答案。当然,教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持肯定、鼓励、建议、启发的态度。
二、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活泼好动,探索欲望强烈,在班级设立数学角是完全必要的,幼儿可以在数学角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感观去感知发现数现象。因此在数学角应按近期教育目标设置各种可用于幼儿进行数活动的各种材料,诸如:教师自制的环保教具、骰子式题游戏盒、接龙卡片、“大风车”等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应用。幼儿在无任何压力的情景中,百玩不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发现有关数现象,掌握数知识。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是活动中幼儿操作、摆弄的实物性、图片性、符号性的材料,它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促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幼儿在适当的正规途径与非正规途径中,通过不断的摆弄操作,逐渐掌握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幼儿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与投放要遵循趣味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发端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上,这种兴趣越浓,幼儿探索活动就越持久。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难易要适合幼儿认知和思维特点。在选择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依据上次活动的评价结果,投放的内容含有一定的知识难点、智力难度,并符合且稍高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能激起幼儿旧有知识和新的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激发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作为操作客体的材料,其性质及特点如何,直接关系着操作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仅选择适合于幼儿观察,更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的感知,有利于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发现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及简单原理的操作材料,促进思维发展。另外,保证幼儿每次的操作活动时间,让幼儿感知、发现、概括、推理,来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以小步递进的形式选择与投放由易到难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小组与小组之间幼儿操作材料的有序性要因人而异,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同一内容而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如“图形接龙”游戏,我们提供了三组图形、颜色、数字标记,要求幼儿:(a)按图形相同接龙,(b)按图形、颜色相同接龙,(c)按图形、颜色、算式题答案相同接龙。这三种材料一组比一组难,就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操作。
四、紧扣教育目标,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提供既要紧扣教育目标,又要丰富多彩、形式各异。例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的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依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几种材料:(a)小棍(用来拼搭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部特征,体验变梯形的多种途径);(b)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感受各种几何图形如何变梯形);(c)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房子、树等形象,让幼儿给其中的梯形画轮廓(帮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种变化)。虽然这几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习得。
五、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去操作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4
一、在一日活动中萌发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我常常以十分惊奇的口吻告诉幼儿:瞧,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怎么有这么多数字?时钟上也有许多数字,电话也是由许多数字构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呢?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纷纷交流着:我发现鞋子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双鞋子有多大;针筒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刻度的;书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书的页码……再如带孩子观赏生活中的各种房子,并引导幼儿说说谁能看得出这些房子上有些什么图形。在幼儿的活动中也到处有数学,如: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桶里有许多点心,我拿了一块点心”,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幼儿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数梯子的数量, 正数一次,再倒数一次看看,一样吗?多有趣呀!玩玩具时,引导幼儿按颜色规律拼插,拼完后边欣赏边说说:你拼的物体美吗?为什么你觉得它美?数一数拼了几个?引导幼儿看看时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生日,如果要在日历上找出来,会是在哪一月的哪一日呢?让他们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通过滚、拍、摸球,感知球体的特征,增添玩的乐趣;利用一切时间,如散步、劳动、散游等,随机引导幼儿数数、感知图形……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的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纲要》指出,应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及手段。
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揪尾巴》等,让幼儿练习数数、比较谁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角色游戏(超市)中的买卖游戏,让幼儿通过买卖、找钱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关系、复习加减运算;在结构游戏玩沙、玩水中,幼儿用不同形状、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装水装沙,通过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在“过生日”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等分蛋糕、等分苹果等食品,并把等分好的食品与同伴分享,每人一份,需要怎么分呢?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等分的作用,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活动因有了数学而变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儿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体验到了数、形、量在活动中的乐趣。转贴于
三、在操作中培养数学兴趣
1、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我们应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如在比较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同伴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得比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材料的可操作性
材料在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所准备的材料应让幼儿有可创造性地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
如在区域活动的数学区,投放自制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的递进关系等;投放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提供标有数字的小动物,让幼儿摆放其相邻的两位数,如果摆对了,即可相吸,如果摆错了,则会掉下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教师语言指导的有效性
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境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5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喜爱数学的情感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喜欢上课老师,对上课老师有着畏惧感,那么他就不可能用心上这节课,甚至于从心理上排斥这节课。所以要想学生喜欢你所上的学科,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很自然就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学生,使学生尊重你,愿意听你的话,愿意接近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老师,就喜欢这一学科。 第二,维护学生自尊,不要轻易批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容易讲小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眼神制止,或者用暗示性语言,或是通过表扬纪律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醒。第三,用心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与一般的孩子沟通相对来说较容易,但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孩子因为隔代管教、缺少家庭温暖,会显得敏感易怒,不太愿意接受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对他们施以耐心、爱心、关心,用心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你,他们自然也会喜欢你的数学。
二、常以和颜悦色的提醒,让学生以最佳状态面对数学
小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阶段,部分学生不可能整节课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上课,因此,对于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如果只是指责、怒骂,效果会适得其反。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宽容,以和颜悦色的眼神、语气去提醒、教育他,这样他会更乐意接受,愿意去改正。
三、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本就枯燥,要想学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讲,掌握要求要掌握的知识点,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做减法算式,当涉及到需要借位符号时,孩子们很容易弄错。想到孩子们喜欢孙悟空,于是我就指着借位符号说:“这个小点(借位符号)是孙悟空的变身,只要它在哪个数字头上,哪个数字就要变身,数字1―9都要变成比原来数字小于1的数,0则变成9,变完之后才能减。”再如:进行整数除法竖式教学时,当遇到落下的数不够除必须补零时,孩子们总会漏掉补零,于是每次讲到这个地方,我都会强调说:“这个零呀我们一定得把它补上,可千万别把它当成鸡蛋吃了。”孩子们都被逗乐了,并且在“乐”中牢牢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四、联系生活实际改编例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阅读数字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035-02
阅读作为人类了解世界的钥匙,不仅能赋予人知识,同时也能让人拥有文化气质,因此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途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阅读也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技能,无论是手机、电脑、阅读器,都能给人们一种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文将就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建议,望大家指正。
一、中国青少年阅读现状
青少年阅读一直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教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青少年无论是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还是阅读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纸质阅读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也很受青少年喜爱。而在阅读内容方面,出于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以及自身对文学知识的渴望,文学名著依然是大部分青少年的选择。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课上教材辅导书,而是以课外时间为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方式和书籍,阅读量也在不断攀升。但同时,我国青少年目前的阅读状态仍旧有很多不足,例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具有功利性、图书馆配置不全面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在阅读上产生偏差,难以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另外,随着多媒体阅读的出现,青少年阅读的目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纸质阅读与新媒体阅读的阅读目的存在差异,青少年在为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时还是会倾向于选择纸质阅读,新媒体的出现更多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获取知识、打发时间的实用性需求。
二、新媒体阅读的利与弊
1.新媒体阅读的好处
新媒体阅读是通过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受知识的新型阅读方式,主要包括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等等。数字化阅读方式不仅个性便利,而且因为其拥有信息全面、文字音乐视频融为一体、便于资源共享的特点而更加受欢迎,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现在的青少年从出生起就开始接触数字媒体,对于科学技术充满了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最大的区别就是纸质阅读只有文字和少量图片,而新媒体阅读结合了视频与音频,使得阅读更富有吸引力。据统计显示,数字化阅读已趋于低龄化,在青少年网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的比例相当之大,其中手机阅读为主要途径。另外,部分数据还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青少年更加倾向于纸质阅读,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青少年更加热衷于数字化阅读。
新媒体阅读还有一个优点是它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青少年的阅读时间更加广泛,并能通过数字媒体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也就是碎片化阅读。无论是假期、课间,还是在路上,甚至于每一件事情的空隙中,都能够进行阅读。
2.新媒体阅读的弊端
青少年作为新媒体阅读的主要群体,根据青少年对于阅读内容的兴趣,新媒体阅读更加趋向于休闲化。根据调查显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阅读内容是幽默笑话以及青春文学,相比传统的纸质阅读而言有很大差别,而纸质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如经典文学、时政新闻等则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关注,这与青少年上网的需求是相对应的。在这一点上,新媒体阅读则出现了一些漏洞,青少年运用数字媒体更多的是为了休闲娱乐,而绝非真正的阅读与学习。另外,新媒体阅读存在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的流通性,部分没有正确阅读观念的青少年会接触到甚至沉迷于一些不健康的阅读内容,不仅失去了阅读本身具有的意义,同时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碎片化阅读虽然意味着阅读时间更加充足,但在这些零碎的时间当中,阅读的内容也相应的趋于短小、杂乱,虽然满足青少年对于休闲娱乐的追求,但在某种程度上则导致了“浅阅读”的空泛阅读状态。在不集中的时间里有意无意的接触不集中的阅读内容,既使得阅读更加方便,又无法避免不能良好接受知识信息的现象,一些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将使阅读更具挑战性。
三、在新媒体形式下如何推进青少年全面阅读
1.在家庭中通过新媒体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家庭对于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父母双方对于阅读的态度。科学研究表明,父母对于青少年的阅读行为越支持,青少年的阅读水平与阅读素养越高,阅读量也会相应越多。而根据调查,在我国父母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阅读,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如今新媒体阅读高速普及的情况下,面对青少年通过数字媒体进行阅读,很多家长会充满担忧与焦虑,认为数字化阅读造成的“浅阅读”现象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或认为不良信息会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全面的认识新媒体阅读,学会通过数字媒体与孩子进行阅读交流,通过陪读等行为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并在过程中适当的监督孩子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高文化素养打好基础。
2.学校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数字阅读素养
无论是硬件物质的提供,还是对于数字阅读的教育,学校在青少年阅读素养的提高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数字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字媒体,正确运用数字化阅读,尤其是要教育学生掌握调控自身阅读动机与方式的方法。数字化阅读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性,青少年应正确对待,在学校的相关指导中学会通过数字媒体感受文学魅力,远离不健康内容,提高阅读素养。我国部分地区已将新媒体阅读纳入小学语文课程,其他地区学校也应借鉴,通过正规教育手段帮助青少年提高数字阅读素养。
3.社会应注重改善新媒体阅读环境
培养青少年数字阅读水平不仅是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更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之一,因此社会应尽力改善青少年的阅读环境。例如,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媒体向青少年推荐文学作品,加大图书馆的建设,尤其是网络设备,尽量实现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同步,还可以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推广健康的数字阅读习惯,对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予以适当引导。社会应注重数字出版的发展,并加强对数字阅读内容的监管,提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建立青少年阅读专用网站,为青少年的绿色阅读空间保驾护航。
三、小结
新媒体的出现对青少年的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感受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书本阅读到数字阅读,从熟读到遍览群书,从文字到视听结合,新媒体使阅读更加多元化。青少年热衷于新媒体阅读,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加强在这方面的监管,使青少年能从新媒体中感受到真实的阅读魅力,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数字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