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关系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1
关键词:人际信任;大学生;人际关系
1 前言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的关系。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的测量分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更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其理工类学生100人,男女各50人,文史类学生100人,男女各50人。共发放量表200份,有效收回196份,有效率为98%。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检索,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研究趋势和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论据材料。
2.2.2 量表法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等人编制,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近一周的人际状况如实作答。问卷一共包括28个项目,将人际关系压力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人接物方面的困扰,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内部一致性系数0.75,信度系数0.86,分半信度0.78,有较好的效度。
2.2.3数理统计法
本文的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 软件统计包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性别、专业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度平均得分高于女生,即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大于女生;文史类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度平均得分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即文史类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大于理工类大学生。建议多鼓励文史类大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压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较少,平均得分为8.17,标准差为2.25,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总体较好。说明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
就各个因子的得分来看,从表3中可以发现,男生在大部分的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略大于女大学生;在交谈与交际这两个因子上,文史类高于理工类,说明文史类大学生的言语交谈能力和交际水平强于理工类大学生。而在接人待物和与异性朋友交往这个因子上,文史类略低于理工类,说明理工类大学生的接人待物能力和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能力略胜于文史类大学生。
3.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如表4所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在性别和专业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即男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要显著的高于女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文史类大学生,t值分别为5.32和4.81。另外,从人际关系困扰严重者检出率可以看出,男生人际困扰严重的人数要多于女生,理工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严重的人数要多于文史类的学生。
从各个因子的检验结果看,与异往的因子上,男女生表现出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女生在这方面的困扰明显要少于男生,但并不是说,男生在这方面的困扰比较严重,结合表3可以看出,男生的平均得分为2.22,并无明显困扰。男女生在其它因子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交谈这一因子上,不同专业之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即理工类大学生在交谈方面的困扰要远远多于文史类大的学生,分数为2.31,但并不能说明理工类大学生在交谈方面困扰严重,从得分来看,只能说明文史类类大学生大学生交谈能力很好,理工类学生交谈能力一般。
从各个因子看,就全部被试而言,人际关系的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总困扰度>交际>待人接物>交谈>与异往。
4结论
4.1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整体较好,但在性别和专业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女生明显好于男生,理工类大学生明显好于文史类大学生。
4.2 人际关系的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总困扰度>交际>待人接物>交谈>与异往。
参考文献
[1]闵永胜,姚本先.大学生人人际信任的社会心理机制探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2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所谓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性程度,是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前导性因素之一。大学生正处于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的学习和准备阶段,心智发展逐渐稳定,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情感、行为反应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有可能的改进措施,形成更加深入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完善自我发展;更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一般规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正是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人际关系的讨论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话域之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分析也较为多见。但是,直接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却数量较少。在笔者查阅的文献中,黄竹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有因人际关系,影响学习或生活经历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5%,且低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比高年级突出;柳萍、马玲以甘肃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式进行研究,在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异往四个维度上存在一般困扰的比例为55.22%、49.39%、20.12%、29.28%,存在较严重困扰的比例为6.71%、9.15%、6.10%、6.71%。另有杨晓萍、赵郝锐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显示,32%较少困扰,34%存在一般困扰,32%存在较严重困扰;李锐等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显示,其人际状况不良数据为64%;周鹏生认为民族院校多数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较严重。但后几例研究并非直接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且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不统一,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讨论。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且呈现明显的多民族混居、杂居、共居特征,多个民族往往共生共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少数民族之间语言文字、文化传统、节日习俗、衣着服饰相通、相近的情况多有发生,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文化、心理、生活习惯等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方面也大多相互交融。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否有其自身的规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应关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被试: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选取了云南不同区域的11所大学的91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其中女生699人,男生219人,彝族学生291人,占样本容量31.77%,白族学生108人,占样本容量11.79%,壮族学生78人,占样本容量8.52%,回族学生74,占样本容量8.08%,其余各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共计涉及11个少数民族,占样本容量的39.85%。2、测量工具:研究以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工具进行测量。该量表共28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量表涉及被试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等四个维度。量表为自陈式问卷,采用“是、否”两点计分,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问卷集中发放、当场施测、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916份,回收91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描述及方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被试的人际关系现状总体良好经统计分析发现,样本被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谈”维度平均分为1.90,“交际与交友”维度平均分为2.54,“待人接物”维度平均分为0.92,均未超过临界值(M=6),“异性朋友”维度平均分为1.33,未超过临界值(M=5)。问卷总分平均分为6.70,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只存在较少困扰(0<M<8)。但样本中仍有5.57%的被试的人际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0.98%的被试人际关系困扰非常严重,在后续的诊断和干预中应引起注意。
(二)各少数民族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中,考虑到多个少数民族样本人数过少,不适宜进行分析,课题组选取了样本中人数最多的壮、回、彝、白四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统计,结果发现,各少数民族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调查走访,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的出现,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云南省各少数民族之间长期混居、共居、杂居,彼此之间较为熟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差异不大;其次,多数被试长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自中学阶段起便长期在汉族集中的城镇或城市生活,日常生活均与汉族没有重大差异,各少数民族间的差异也不明显;第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相较于少数民族身份,被试更多考虑的是交往对象是否真诚、友爱、相互帮助、双方个性是否相互适合等普适性问题。
(三)被试在人际关系困扰方面的差异多与年龄、性别、专业有关,且多集中于待人接物和交际交友两个维度与各少数民族被试的人际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课题组的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被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总得分(sig=0.002)及交际交友(sig=0.006)、待人接物(sig=0.010)、与异性相处(sig=0.010)各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被试在交际交友(sig=0.000)、待人接物(sig=0.026)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被试得分只在待人接物一个维度上出现差异(sig=0.001)。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是相吻合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在生活阅历、心智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同,不同性别的被试有其不同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要求,而被试的不同专业不仅意味着不同的专业课程学习,其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往往还会有意无意地考虑与自身性别的吻合度;这些因素,都很可能是影响被试人际关系一般状态的重要原因。
四、讨论
(一)多民族杂居、混居、共居状态,以及长期接受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普通学校教育,应成为考察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时的重要着眼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位研究者发现,由于少数民族个体特殊的生活背景和各自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在进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异域环境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需要一个明显的适应、调整、融合阶段,较多个体均可能在心理和行为反应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冲突状态,影响其人际交往的质量,带来人际关系方面的较多困扰。其中,柳萍、马玲的研究认为,语言是少数民族个体人际关系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正是由于语言不通、或者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谈”维度上检出了较高的困扰率。但在此次研究中,被试在总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未达到量表达定的阳性特征临界值,“交谈”维度的平均分更是仅为1.90分,远低于临界值6分,与以往部分研究的结论并不吻合。研究者认为,这与云南省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混居、共居有密切关系。云南与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边疆地区,在多个县市均设有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但是,从一般状态上看,云南多数少数民族从历史上既已形成了多民族杂居、混居、共居状态,多个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往往相互通婚,共享节日,在语言文字、服装服饰、传统习俗、耕作方式、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均有相近和共通之处。在民族地区,能使用其生活区域内二至三种民族语言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的少数民族被试也并不罕见。多名被试在访谈中也谈到,在自己生活和成长的村落,往往汉彝杂居、汉傣杂居、或汉回杂居,等等,自己对共生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即便谈不上熟悉,但也决非陌生,在与少数民族相互交往时,在基本的价值理念上也并无冲突。而且,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大学生,已经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并且大多已经离开自己出生的少数民族村落,较长时间生活在以城镇、城市文化为主体的地州或中等城市,事实上已经在汉文化中浸润良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上与汉族大学生差异并不显著。在谈及语言和交谈问题时,多位被试表示,自进入小学开始,就开始接受汉语的教育,即便是曾经有过双语学习的经历,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民族语言也往往非常边缘,大多仅在极少的课堂、以及课后才有机会使用。进入中学、大学以后,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完全为普通话,课后生活也以汉语方言为主,只有在老乡聚会、与长辈通话、或是特定民族传统仪式上才会使用民族语言。因此,在与汉族大学生、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互动时,一般情况下均是以汉语进行,并不存在、或是较少存在因语言障碍带来的人际关系困扰。基于此种情况,如果再考虑到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式微、汉族文化(或者现代文化)日渐强势这一时代特征,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少、与汉族学生无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似乎并不难理解。这也提示我们,未来在开展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相关研究时,应当更加关注其与各民族共同生活、以及长期接受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学校教育这一特定因素,而不是单纯强调其少数民族身份。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3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1.调查对象。本研究将河北省5所高职院校15个专业6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 639 份,有效率为 94.67% 。
2.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人际关系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所编问卷采用是否式形式。调查工作在大学生入学2周后即2006年10月初完成。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完成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13.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分析,各年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现状不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只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总体状况的分析。
1.人际关系的现状。从调查问卷的1、2、3、6问题可知,只有9.2%(有59份)的人不关心自己的人缘;有5.8%(有37份)的人独自在食堂吃饭;有18.5%(有118份)的人和一群人在一起时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有13.6%(有87份)的人发现朋友有难时不求助自己;有39.9%(有255份)的人不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包袱、挫折以及个人的种种事情。由此可知,大多数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老师与学生联系没有那么密切。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各自的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同学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因此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便是给朋友和家人打电话,倾吐自己进校后的孤独寂寞与思乡之情,在这期间最能让他们兴奋的就是接到家人和老同学的电话或短信。而越是从信中得到温暖和慰藉,就越感到周围的冷漠和内心的孤寂。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等原因,难以建立友好的协调关系,有时甚至会和同宿舍的人发生冲突。
2.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积极心态。从调查问卷的问题可知,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有32.2%(有206份)的人感觉到一个新集体中交朋友不容易;有14.7%(有94份)的人闲暇时不喜欢与人聊天。有10.0%(有64份)的人当同学、朋友取得进步或成功时并不真心地为他们高兴。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些心理障碍主要是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封闭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等。要与他人顺利交往,就需要克服这些不利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诚实、热情、聪明、能干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欣赏并为之钦佩。具有热情、诚实品质的人是最受欢迎、最富吸引力的人。其中,热情的品质往往成为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关键因素。热情的主要表现是对人、对事采取称赞、欣赏和支持的态度。
3.社交行为及交往技巧。从调查问卷的问题可知,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有21.1%(有135份)的人因朋友开玩笑过头而板起面孔甚至反目;有17.1%(有109份)的人在任何场合下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有55.4%(有354份)的人和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相处时感到兴趣索然、无话可说;有44.4%(有284份)的人不善于和老年人谈他们关心的问题;有32.9%(有210份)的人没有逗乐儿童的手法;有35.8%(有229份)的人有时会与别人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等。
对大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技巧很有必要。如主动交往、并给对方良好的印象,关注别人的需要、兴趣和感受,学会倾听并进行建设性的交谈,有效地交流信息和增进感情,学会理解他人和赞扬他人,承认他人的优点,并在交往中把握自我坦露的度,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不伤害对方。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别人进行无价值、无意义的争论。大学生血气方刚,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不仅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反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隔阂。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尊重别人的意见,避免直接地指责。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面临威胁时,他将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辩护倾向,从而使交往陷入危机。另外,自己有错误时要敢于承认,这样非常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讨论与建议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前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人际关系不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妨碍着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奋进,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苦恼。我们应当客观分析现状,趋利避害,充分发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在潜能,并调动各方力量,创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外部条件,形成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体系多方面的合力。
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学生参加的活动多了、与同学的交往多了,生活充实了,也就淡化了想家的情绪,同时心也就安定下来了。结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我们曾做过一个团体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微笑着和其他人握手或拥抱,寻找家的感觉。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很愉悦、很放松。最后要求学生回去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每天找一位同宿舍的同学练习拥抱。后来对部分参加活动学生进行了访谈,感觉效果较好,并及时进行了鼓励,同时对学生的一些困惑进行了解答。
2.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调整大学生交际心态。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首先必须调整好交际心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调查中,不少同学希望“能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因此,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3.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针对一些学生由于交际能力有限以及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而导致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礼仪课等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培训讲座,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向学生介绍与不同人群相处的经验,如:教授必要的校外交际技巧、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把握寝室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等等。同时,针对“社会上人际关系比校内更复杂”,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应付,容易上当受骗”;“网络世界中鱼龙混杂,大学生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去辨别真伪”这些问题,学校也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以防止他们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4.加强校园各方管理,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有效平台和有利环境。如今,大学校园也逐渐被各种不良风气所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对此可以联合各方力量,加强校园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而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良好道德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此外,75%的同学希望“学校提供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举办更多参与性强的活动或加强跨校联系、进行社团联谊等途径可帮助学生实现结交更多朋友,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相关文章:
1.浅谈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
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宿舍人际关系
一、研究背景
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一直存在,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感受评价的基础。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身心健康[1]。本研究拟通过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活动中发生的事件频率和影响程度结合冲突的处理方式及方式的满意度评价来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质量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计派发了11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9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1%。其中男生占24.5%,女生占75.5%。来自城市的学生占23.4%,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6.6%。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事件分析
宿舍人际交往活动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生活卫生习惯、集体娱乐、学习干扰。其中与生活卫生习惯有关的事件位居首列,是宿舍内人际交往活动最多的事件。生活卫生习惯事件发生频率为51.0%。发生频率第二高的是宿舍集体娱乐33.3%。接下来24.6%的宿舍存在学习干扰。
生活卫生习惯、集体娱乐、学习干扰三类事件宿舍内发生频率高。从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较平和的接受这些事件,选择对自己没有影响和影响较小的人占的比例最高。但也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大学生为此所困扰。同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交往极为频繁,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引起人际冲突[2]。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分析
冲突发生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及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反应出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一个评估。表3中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折中策略12.1%。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攻击他人。从满意度评价看,采取折中策略和合作策略并列最高。采取攻击他人的方式满意度最低。
折中的处理策略、和谐的处理方式是大学生应对人际冲突采取的主要方式。“崇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经文化的传承及文化的惯性推力,一直延续至今[3]” 除了“以和为贵”这种普遍的人际交往处理方式的思想基础外,宿舍内人际冲突的激烈程度不高,学生很少采取暴力的攻击性策略,表明激烈的人际冲突在宿舍内的少有发生。调查显示冲突并没有超过各自的忍耐底线,他们对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有着较好的评价,保持着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少有极端方式处理问题的发生。
三、研究结论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的社会,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4]。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基于宿舍内人际交往活动而发生的,其中包含着宿舍成员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评估。基于宿舍环境建设展开的人际交往活动成为了重点问题,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影响着宿舍成员人际关系质量的和谐与否。
温和应对方式是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所使用的主要策略,反应了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保持着良好的态势,符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调。但激烈的人际冲突也并非不存在。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敏锐的关注到这些发生频率不高的冲突事件妥善处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而且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
(指导教师 马雅菊)
参考文献:
[1]张京波,蒋元春,沈桂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4(8).
[2]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28).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5
1、报告调查的原因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人际关系调查范文6
[关键词]高职生 学校教学 管理 认可度 调查
[作者简介]蔡小红(1965- ),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刘建豪(1963- ),男,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处长、人武部部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苏 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70-02
当前高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是高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本校高职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生活设施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为改进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大学生综合调研问卷》。共41个问题,涉及对学校、专业、教师、管理者的评价,对学生自我能力的评价,对学校生活、学习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其中5题为开放性问题,36题为闭合性问题,均设计有多个客观的备选答案。
2.调查对象与方法。2012年以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26个班级为调查人群,以班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出4个班级200名护生,发放问卷200份,10分钟内无记名答完后由调查人员将问卷立即收回,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0%。
3.统计方法。对闭合性问题选项结果以百分率进行统计,对开放性问题进行归类后再以百分率统计或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对专业、学校和今后职业方向的认可度。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学校的比例超过半数,不喜欢的分别为14.6%、13.0%。对于“毕业后你想去哪些地方上班”,选择“国内医院”“国外医院”“社区”的比例分别为78.1%、7.8%、2.9%,少数选择“疾控机构、血站、其他”。对于“你将来喜欢做哪一科的护士”,选择“妇产科、外科、内科、ICU、预防保健科、儿科、检查科室、管理、改行、耳鼻喉疾控、其他”的比例依次为28.1%、22.9%、15.6%、9.4%、8.7%、7.8%、4.1%、3.1%、3.1%、3.1%、2.1%。
2.对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评价。同学们对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评价很高,喜欢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占71.4%、74.0%。不喜欢的比例分别为1.0%、2.1%。
3.对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评价最高,认为“老师知识水平很高或较高”占99.0%,“一般”仅占1.0%。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很高,认为“老师教学态度很认真及较认真”占96.9%,“一般或不认真”仅占3.1%。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较高,认为“老师教学能力很高或较高”占95.8%,“一般或不太高”仅占3.1%。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稍低,认为“老师教学效果很好或较好”占88.6%,“一般或不太好”占11.4%。
4.学生对自己学习收获和能力的评价。有9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进校一年来自己学习方面有收获,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其中,认为“自己的学习方面有很大收获”占58.9%。但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有很明显提高”的人数却较低,分别为31.3%和22.4%。
5.对学校管理方面的评价。学生对学院各项管理工作中,好评(很好及较好)率最高的是“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为89.6%;其次为“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宿舍管理”,均为67.7%。其他管理工作好评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关心,系部或学生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其他管理部门效率,分别为59.4%、57.8%、56.4%。对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太严格或太宽松”,认为“太严格”占60.9%,“较适宜”占34.9%,“一般化”占4.2%,“太松”为0%。
6.对生活、学习设施、条件的评价。一是对于学校的宿舍条件的评价。认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的学生分别为8.3%、51.0%、35.9%、4.7%。对于“宿舍里是否该有上网条件”的问题,有92.2%的学生认为要有,7.3%的学生无所谓,仅0.5%的学生认为不要有。对于“是否要限制学生在宿舍里上网的时间”,认为“要限制、无所谓、不要限制”的分别占38.2%、29.2%、37.5%。对于“宿舍应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有55.7%的人希望宿舍装空调,37.5%希望宿舍要有网络,17.7%希望宿舍延长热水供应时间,14.6%希望宿舍全天开放。另外,有部分学生希望改善电扇、照明,配备洗衣机等。二是对食堂的评价。对于“学校饭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有“品种问题、价格问题、卫生问题、质量问题”的学生分别占75.5%、44.8%、42.7%、38.0%。三是对实验/实训室评价。对于“学校实验/训室对你的课后实验/训练而言是否够用”,认为“足够用、基本够用、太少不够用”的学生分别占20.8%、65.6%、13.5%。四是对图书量的评价。对于“目前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认为“较多或够用、一般或略不足、太少或不够用、太多或浪费”的学生分别占54.2%、38.0%、6.3%、1.6%。五是月均生活费。对于“你在校的每月生活费平均约需多少元”,认为每月生活费“600元以下、600~800元、8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34.4%、27.6%、21.4%、16.7%。
三、讨论
1.高职生专业取向和职业定位明确。调查显示,高职护生对专业和学校的总体认可度较高,专业取向明确。就业意向多选择国内医院,少数想去国外医院。在将来喜欢的工作岗位中,居前三位是妇产科、外科、内科,选择改行的仅有3.1%。
2.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是体现人际、教学、管理等特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对职业类院校学生的成人、成才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院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精神。历来调查显示学院师生关系一直较为和谐。学生对学校教师学识水平评价最高,其次是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稍低。这说明学校和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3.学生收获明显、能力有很大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对入学一年来的学习收获作了肯定性评价。这说明作为一所省示范性卫生类高职院,学院的高职教育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教学质量和水平较高,学生专业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
4.对学院行政管理评价较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内安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实效、确保校园和谐,是高校在教育和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在创建江苏省高校的“平安校园”时,以学生安全教育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好评率高。图书馆为学生主动服务,举办了八届校园阅读节,开展“书香班级活动”等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好评率相对较高。学生对宿舍精细化管理,好评率也较高。但也认为宿舍管理太严。这说明宿舍管理模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应进行调整。
5.学生对生活、学习设施条件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宿舍上网的要求十分迫切,并希望安装空调、电扇,改善照明条件,配备洗衣机等,学院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量加以改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食堂应改进饭菜品种、降低价格、改善卫生条件、提高质量。应改善如护理等特大专业的实训室条件,保证学生训练需要。学生月均生活费多数偏低,这说明多数生活较困难,学校应重视,采取措施进行帮困、助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