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1
Abstract: 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al estate projec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lack of innovation problems. So,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ory with rhombus thinking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basic indexes of evaluation for the 22 real estate projects from 6 a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te discharge, economic benefi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Combined with exampl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qualities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project quality.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or applying the system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its suggestion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roject quality and level, promoting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关键词: 房地产业项目;菱形思维模式;物元可拓理论;评估指标体系
Key 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s;diamond thinking mode;matter element extension theo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03-03
9 结论
本文运用可拓学中事物的可拓性原理,结合陕西省房地产业项目现状进行分析,更加全面、科学地为房地产业项目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衡量目的总体质量,作为项目引进、选址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家投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但应注意由于项目实际调研中,个别数据存在偏差,对结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下一步需要数据样本,优化质量评估体系,使得质量评估过程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柳波,王先甲,焦健.基于证据理论的房地产项目居住环境质量评价[J].技术经济, 2010,29(4):41-45.
[2]尹鹏,杨仁树,丁日佳,等.基于熵权法的房地产项目建筑质量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3-7.
[3]贾仁甫,张炯,杨泽明.房地产项目后评价──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建筑经济,2006(S1).
[4]刘笑萍,谢家平,任思新.房地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问题,2010(3):67-71.
[5]邓群钊,林永钦,丁荣华.评级指标体系菱形生成方法[J].科技通报,2006,22(5):719-724.
[6]蔡文,杨春燕.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J].科学通报,2013,58(13):1190-1199.
[7]杨春燕.基于可拓论的不相容问题求解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10):36-39.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2
摘 要 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体育的发展需求,从我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关键词 湖北科技学院 表演本科专业 体育艺术表演
一、前言
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而增设的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方向,它以体育、艺术、美学、教育、心理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融合舞蹈和大众体育表演类项群的运动项目,交叉了体育学与艺术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为目标。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本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人才的强烈愿望,本课题从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从事体育艺术表演工作的专门人才,在满足社会和地方需求的同时,加快咸宁学院专业建设步伐,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我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体育艺术表演的内涵
体育艺术表演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表演艺术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1]。
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创新型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需求更加迫切,体育文化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艺术表演活动日益增多,大到国际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小到一个社区运动会的开幕式;体育艺术表演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为迎合人民群众的喜好,达到宣传、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很多企业、团体通过各种体育艺术表演来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人民群众对体育艺术表演活动的需求呈现出高品位、创意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它伴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开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调整我院专业结构,提高竞争实力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深化教学改革,鼓励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形成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格局。在此契机下,为大力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湖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紧跟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调整和改革专业设置。艺术类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设置的新兴专业方向,已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
(三)弥补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
继全国各所体育院校都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之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依据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趋势,也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体育方向专业。除山东省的山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开设的是舞蹈学专业体育项目相关方向外,江西、安徽、新疆、河北、四川、吉林、湖南、河南等省的十余所高校全部开设的是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形成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而我省除了武汉体院学院在招收艺术类体育方向的专业,目前还没有高校涉足,相比其它的省市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弥补我省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尤为必要。
四、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可行性
(一)我院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我院有着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科门内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80个。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015人,教授108人,博士14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7人;有特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11人、“彩虹学者”6人、“揽月学者”8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我院音乐学院开设有艺术类舞蹈专业、音乐学专业,在师资、科研、场地设施等方面相比单科体育院校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体育学院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可以达到多重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我院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发展。
(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
我院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研部和群体竞训部,共有学生380人。教职工58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职工43人,正副教授13人,院级学术骨干1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2人。在十余的体育专业和公共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精良。我院音乐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在读3人,硕士9人。现开设音乐学、舞蹈表演两个本科专业,下设理论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综合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因此,我院不论从教师数量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已完全具备满足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教学需要。
(三)教学场地配套完善
我院现有1个综合训练馆,3个标准田径场,3个室内运动场,1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102片室外专业运动场。拥有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琴房87间、多媒体音乐教室2间、数码钢琴教室1间、舞蹈排练厅2间,器乐排练厅1个,MIDI音乐制作室1间,凤凰演艺工作室1个,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很好地满足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四)科研、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体育学院教师先后出版编著、教材10部,公开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并承担了60余项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近年来,学生中先后在国家和省级运动竞赛中先后获得37枚金牌,33枚银牌和26枚铜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学院精心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学术讲座,先后成立了田径、武术、篮球、健美操等9支常规运动队,10余个体育单项协会和乒乓球、健美操、散打等俱乐部,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师生的健康水平。音乐学院学术科研成效显著,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专题晚会近30余场次。
(五)生源充足,毕业形势良好
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因学校更名带来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我院招生情况良好,且报考体育艺术类的考生人数仍将维持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具有充足的生源。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日趋活跃,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就业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院设置本科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是适应体育发展社会化和多样化,以及市场发展对体育表演艺术人才需求的需要,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3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specialty;.NET;course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99-03
0 引言
.NET软件开发技术是目前IT企业采用的主流开发技术之一,.NET软件开发人才也成为一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之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就分方向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分别是Java方向和.NET方向。
.NET是微软的新一代技术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跨语言平台,改进了Windows中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NET平台旨在实现如下目标:[1]①提供一个一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而无论对象代码是在本地存储和执行,还是在本地执行但在Internet上分布,或者是在远程执行的。②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版本控制冲突最小化的代码执行环境。③提供一个可提高代码(包括由未知的或不完全受信任的第三方创建的代码)执行安全性的代码执行环境。④提供一个可消除脚本环境或解释环境的性能问题的代码执行环境。⑤使开发人员的经验在面对类型大不相同的应用程序(如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时保持一致。⑥按照工业标准生成所有通信,以确保基于.NET Framework的代码可与任何其他代码集成。
在.NET平台上,既可以开发C/S结构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B/S结构的ASP.NET Web应用程序。.NET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类库,在类库中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1 NET人才培养目标
在IT企业中,一个软件项目通常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完成开发的。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根据其工作任务的不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深入研究并分析企业工作岗位对.NET软件开发人才的能力要求,明确.NET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的前提。
对于一个中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团队,所需人员构成如图1所示。[2]
在这几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的角色中,适合高职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的目标有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员、实施工程师3个角色。
为了获取企业对.NET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笔者走访一些IT企业并搜索几家较大型的职业招聘网站,综合调研结果后得出,对于高职.NET软件人才来说,毕业后的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有:C#软件工程师、ASP.NET软件工程师、Windows Phone软件工程师、.NET软件项目实施工程师、.NET软件测试工程师等。以这些岗位需求作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NET方向学生的就业目标,是比较合理的。从事这几个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下:
①C语言知识和C程序的阅读理解及编写能力;②数据库知识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③网页设计知识和HTML+CSS网页制作及JavaScript脚本编程能力;④.NET编程知识和.NET的C/S结构和B/S结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⑤移动开发知识和Windows Phone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⑥软件测试知识和.NET软件测试能力。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软件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高,人文素养好,具有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域第一线,从事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 .NET方向课程体系
高职各专业的学制通常为3年。这3年期间,除了最后一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外,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到2年半。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合理地安排设置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并配合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
学习和掌握软件开发技术不是学完一到两门课程就能够达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少应该经过3个阶段:入门阶段、深入提高阶段、应用开发阶段。笔者学校计算机专业的.NET方向课程体系就是遵循这三个阶段来构建的,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NET方向课程按照性质分为方向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两类。.NET方向专业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HTML+CSS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JavaScript脚本编程、ASP.NET Web应用开发、jQuery应用与实战、.NET高级开发技术、.NET应用开发实践。.NET方向选修课包括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实践。
.NET方向各门课程的作用说明如下:①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阅读理解C语言程序的能力,为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打下编程基础。②HTML+CSS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入门课程,学习HTML标签、CSS样式、DIV+CSS网页布局,为后续学习B/S结构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网页设计基础。③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式,学习C#语言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C/S结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④SQL Server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知识,训练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学习SQL语言,为后续学习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基础。⑤JavaScript脚本编程:学习JavaScript编程知识,培养使用JavaScript脚本编程实现网页特效的能力。⑥ASP.NET Web应用开发:培养设计与开发基于ASP.NET技术的动态网站、B/S结构应用程序的能力。⑦jQuery应用与实战:培养使用jQuery改善页面用户体验的能力。⑧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学习软件测试基本知识,学习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实践。⑨NET高级开发技术:学习使用Ajax技术改善用户体验,使用Web Service实现Web应用程序间的互连,训练三层架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⑩移动开发技术:学习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11}.NET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和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12}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 Phone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3 改革成效
笔者学校有两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NET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是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开始进行实践的,在之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Dreamweaver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ASP.NET Web应用开发等,从课程设置来看,只有入门阶段,缺少了深入提高和应用开发阶段。2012级以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鲜有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这些个别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都是依靠自学并参加社会培训后成才的。
笔者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为了改变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不能有效培养出市场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的软件人才的现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了软件开发方向课程体系,设立了软件教学班。该软件班2015年毕业时,23名学生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有8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有6人,从事其他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有3人。从就业数据看,采用新的课程体系后,无论是对口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大幅提高,效果巨大。
改革的成效无疑坚定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信心。笔者在之后的2013、20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在2015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又增加UI设计人才培养方向。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提高 大学羽毛球 教学质量
前言:羽毛球运动既是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备受大众青睐的健身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并很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
(1)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一般一个选项班一周才上一次课。而羽毛球具有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的一些特征,一周一次的学习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在仅有的那一节课中把羽毛球的技术弄了个一知半解就下课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2)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羽毛球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这样的老师还存在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平均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也难以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很多高校因为对体育课的不够重视,因此羽毛球的运动场地很少,随着普通高校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日益高涨,羽毛球的场地更是不够,这样更不利于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羽毛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保证。
(4)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单一,固定。在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完成死板的技术动作,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利于时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理安排课的时间的同时,适当的增加或者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个学习时间的增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计划的课时内。比如可以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学习,或者是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羽毛球的小组比赛,通过课后的再学习,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整个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2)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的高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业务学习和校外的羽毛球技术的专门培训,通过这种学习-教学-再学习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年轻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提高学校有关领导对羽毛球选项课的认识,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建设。场地好了,体育设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开心快乐的学习。其次,我国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身体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才会更加顺利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紧张工作,并加入到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4)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练习羽毛球的发球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可以设置情境:互动情境、对抗情境、赛事情境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悟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实现自身需求,并且发现自身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反“教”为“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才应该是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后面学习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学生们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形式终生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羽毛球教学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大学羽毛球的课题教学质量。通过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爱好和习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才是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常春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羽毛球选项课教法新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
[2]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朱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
[5]杨杏慈.论羽毛球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91-01
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综合性系统,集合了声音、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媒体信息[1-5], 优化了教学过程,但也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农业气象学教学,具有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的特点,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特点比较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1)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抓住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认真钻研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师站在讲台上应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产生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知识迁移能力[1-3]。传统教学增加了信息停留时间, 加深了学生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传统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有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老师授课语调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适时地走动[4-5]、在讲台上不同的适当位置来调动。
(3)传统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自己对课程的发挥与理解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这反映了教师的基本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容易让学生学习教师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大学阶段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1.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用外购多媒体课件或自行研制课件进行授课。在课堂上,既可演示准备好的课件,又可借助视频展台实时讲解书本的重点或其他纸质的补充材料。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知识量增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较大的满足,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2)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抽象又枯燥的气象问题,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4]。
(3)共享性好,教学方便快捷。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1-5],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
2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解析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2014年对农业气象学课程在2个专业班级进行了教学试验,调查2种方法的教学内涵,分析2种教学方法班级考试成绩分布特征。
调查结果(表1)表明,教学的条理性和教师知识的完备性,以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优,但是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方面,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学生听课专注度、课堂笔记完整性也是传统教学方法表现更好。学生成绩以传统教学方法略高。
在1个教学周期,对采用2种教学方法的成绩分布进行分析: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传统教学比多媒体教学高出4.3个百分点;80~90分数段比例也略高,高出3.4个百分点;70~79分数段上,2种教学方法基本持平;60~69分数段,传统教学方法班级的比例则低4.7个百分点;不及格的学生,则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多。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平均分为 77.65分,比多媒体教学平均分(74.33分)高3.32分(表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展示信息量大,但是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偏短,课后复习和再整理笔记受到较大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消化吸纳课程内容。另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均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没有传统教学方法扎实,表现为考试成绩偏低。这与表1中2种教学法调查中的笔记完整性和听课专注度的差别,结果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2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采用综合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
3 结语
农业气象学是涉及农学、环境科学、气象学的边缘学科,具有课程内容多,知识点交叉的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授可以发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弥补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显现的不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可以将图文、动画、录像、声音等多种功能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一步步演示, 生动、直观地再现天气系统等三维实体,使学生在观看与思考的过程中,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也可以减轻搬运教具(如模型、挂图等)的负担。因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是今后教学改革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108-110.
[2] 王宏.论高校CAI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3):67-69.
[3] 陈晓猛.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5(4):50-52.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课程体系;实际工程;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8103
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改革,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4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大专业,称为“土木工程专业”。一般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上设置建筑工程和道桥两个方向。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了大量为拓宽就业口径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后,还能保质保量完成主攻方向的专业课程,既对大土木“通”又对小方向“精”,是许多高校力争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需求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拓宽是可能的,但拓宽的方向和步伐需考虑国内目前
的情况,取决于社会需求的迫切感和校内条件的创造[1]。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性极强,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然而多数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文章立足于面向实际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以道桥工程课程体系作为对象,着力于研究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力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 道桥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不同高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不同教学目标下的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一定差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土木工程专业下的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8门课程,即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路基路面工程、道路CAD、道路施工和道路勘测设计。8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均属于知识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包含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以及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道路方向毕业设计。
二、道桥工程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文章列举部分主干课程的改革措施,研究其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方向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关系。
(一)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改革措施
1.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特点
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桥梁工程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等课程的基础,具有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2];还需兼顾由于大土木平台课未顾及到的相关桥梁知识点,如桥梁设计荷载等课程本身需要在知识点设置上结合工程实际来安排;还需要考虑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搭接和深化。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大跨度桥梁的追求,预应力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课程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该课程有其独立的知识体系,然而在其知识构成里,部分内容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专业课程)重复,课程安排上与桥梁工程产生矛盾: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在桥梁工程之后开设,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却需要预应力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知识才能完成,而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可能由于受到教学学时安排限制并未开设或未学完。
因此,需要对以上课程进行系统的内容整合,在遵循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形成完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2.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教授更多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学校在新版人才培养计划中,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并入桥梁工程,课时由“56+32”并为72学时,使其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布上更合理,不同课程分工明确,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
同时,对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课内实践环节,如在简支梁桥相关内容介绍完后,增加简支梁桥施工图识图环节,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案例的施工图纸或标准图集,使其能够看懂图纸,提高识图能力,并了解施工图的规范布局和制图标准;在连续梁桥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增加连续梁施工图识图环节,向学生展示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桥施工图纸,使其熟悉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钢筋构造的区别,通过识图的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事故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专业知识立体化呈现给学生。
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3]。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外,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行课堂外教学,例如结合学校“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结构实体模型进行现场讲解,结合施工图纸让学生了解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法的构造和配筋特点、熟悉预应力材料及设备等,甚至让学生亲自体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
有如亲临施工现场,有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当前一些国家级、省级及高校组织举办的结构模型竞赛活动对专业课教学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桥梁工程教学中一种开放的实践环节[4]。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中南地区结构设计竞赛。在2015年举办的“中辰杯”中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由学生独立设计计算并制作的桥梁结构模型承受住了荷载考验,获得二等奖。类似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亦有促进作用。
(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有理论教学、实验和上机三大环节,特点是知识点繁杂、难度大,与前期多门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同时对后期的施工课程有重要影响。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除了对理论教学环节进行知识点梳理以外,重点对实验环节进行改革,以实验室为基地,加强实验大纲要求中的基础实验部分教学,并通过增加新型演示性实验内容,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观。研究该课程的考试环节,建立适应课程需要的新型考试形式。
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院校将教学内容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制作可视化操作模型,并辅之以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5]。然而看似立体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却不能完全达到路基路面实体结构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为此,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下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特开辟路基路面工程专区,设置一批与施工现场高度一致的路基路面模型和材料设备,提供给学生参观学习。
(三)桥梁施工、道路施工和桥梁电算、道路CAD课程改革措施
这些课程分别为以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为就业去向的学生设置,致力于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前者偏重施工,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对施工知识的学习要求,需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上的改进。施工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工程实例和施工图纸为载体,理论知识由实际案例引出,加强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其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后者以纬地、桥梁博士和MIDAS等市场上常用的设计软件为工具,以建成的各类型道路、桥梁实际设计案例为向导,使学生具备常规道桥设计软件应用能力。
(四)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环节仅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急剧下滑,学生未能通过毕业设计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为解决这一共性问题,利用学校所在城市拥有多家大型设计、施工企业这一有利条件,将企业的实际工程引入设计环节,真题真做,突出面向工程实际的主旨。
同时,本环节还致力于使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关联体,改变原来实践环节独立分离的局面。以桥梁方向为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简支体系―连续体系”两种方案进行关联性规划。
另外,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还要忙于考研或就业实习等工作,难以专心做设计。若能将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演练,按毕业设计的深度来要求课程设计,则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对设计内容已十分熟悉,论文质量上有所保障,不至于因时间不足而降低标准。
为提供更好的毕业设计指导,2013年初,学校已建成功能全面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网站,涵盖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三方向。网站内容包括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设计指导书、优秀范例等,并设置互动师生平台、网上答疑等功能。该网站已用于学校近两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符合毕业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效果良好。
三、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优化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道桥课程体系,使其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趋势挂钩;优化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基础教学,围绕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顺应国家“大土木”的方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适应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需求。参考文献:
[1]陈以一.需要与可能: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宽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19-22.
[2]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3] 金生吉,白泉,徐金花,鲍文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09-113.
[4] 林春姣.浅谈桥梁结构模型竞赛对桥梁工程教学的促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4-35.